第43章 无明到清明
何以笙箫默小说小说推荐阅读:陆娇谢云瑾、凤白泠独孤鹜、魏晋干饭人、这个明星很想退休、最强战神、萧天策、舒听澜卓禹安、重生大时代之1993、婚后心动:凌总追妻有点甜苏熙凌久泽、他的小祖宗甜又野、楚尘、重生年代:炮灰长姐带妹逆袭、宠妻入骨:神秘老公有点坏
少姝放下茶杯,好奇地打听起来:“三里不同风,五里不同俗。未知大师的家乡——龟兹国——过年时又是何等情形?”
(龟兹文化:龟兹国是中国古代西域大国之一,全盛的时候,国土囊括今天新疆的轮台、库车、沙雅、拜城、阿克苏 、新和等地。汉昭帝元凤四年【公元前77年】龟兹成为了大汉帝国的属国,又在唐太宗贞观二十二年【公元648年】正式成为大唐帝国的领土。龟兹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它是丝绸之路北道的一处重镇,连接着东西方的贸易,融合着东西方的文明,在古代是古印度、古希腊【含古罗马】、波斯、中国这四大文明在世界上唯一的交汇处。早在公元初年前后,佛教从印度传入了龟兹,从此便在这里广为传播,到了中国的三国末年,佛教的影响在龟兹达到了鼎盛。《晋书·四夷传》记载:“龟兹国西去洛阳八千二百八十里,俗有城郭,其城三重,中有佛塔庙千所。”后来玄奘法师取经时路过龟兹,也记录了佛教在该国所处的地位。)
“我幼时在龟兹,的确亲历过一些有趣风俗,每到新年第一天,要举行斗羊、斗马、斗驼等赛事。所有人都牵出自家的牲畜,兴高采烈地来到空旷场地,在尘土飞扬中呐喊助威,盛事一直要持续七天哩。”佛图澄用无比怀念的口吻,讲述了对众人而言颇具异域风情的往事。
柏公不住地点头:“另外每年七八月,龟兹人还有苏幕遮节的歌舞戏,祈求丰年、禳灾灭祸。”
(苏幕遮:龟兹乐舞名,又译称《飒摩遮》或《婆罗遮》,或称《乞寒舞》或《令寒胡戏》。这种歌舞源自波斯,盛行于龟兹、康国,后又原原本本传入中原。这是一种头戴毡帽或假面,互相泼水,祈福禳灾的群众性街头舞蹈活动,称得上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街舞和假面舞。此戏在龟兹每年七月初举行,鼓乐喧天,胜过欧洲罗马狂欢,是东方式的狂欢盛典。《苏幕遮》于唐代传入中原后,轰动京城,受到几代帝王的喜爱和文人的讴歌。据记载,北周静帝宇文衍就在宫中观看过《乞寒胡戏》。《旧唐书·中宗纪》载,神龙元年【705年】十一月“御洛城南门楼观泼寒胡”,又景龙三年(709年)十二月“令诸司长官向礼泉显坊看泼寒胡戏”。武则天和她的儿子唐中宗李显都爱看《苏幕遮》。诗人张说为了粉饰太平也写下了咏诵该舞的四首歌词《亿岁乐》。《苏幕遮》后成唐教坊曲,宋代词家用此调另度新曲。该歌舞一直东传到日本,至今仍在民间流行。龟兹乐舞是中国古典文化的盛宴,是音乐与舞蹈完美结合的优秀典范,植根于大自然、民族文化和佛教艺术的龟兹乐舞是有灵魂的,它的生命有着恒久的美,也体现了中华文明兼收并蓄的历程。)
思霄看着少姝:“以歌舞祈福,这与中华先民也属异曲同工了。”
少姝惊问:“莫非柏公你见过,都有些什么模样的舞蹈?”
柏公捻须说道:“众舞者不分男女,皆戴假面着盛装,抬着佛像沿街游行,表演野兽、鬼神、罗刹、恶魔的各种动作,还拿着皮囊泼水,怪好玩儿的,乐器也是相当驳杂,有大鼓、琵琶、五弦、箜篌、笛子等等,不一而足,欢庆的人们不分昼夜地载歌载舞,也是连演七天的,对吧大师?”
“哇,那会是什么样的盛景!”少姝觉得难以想象。
佛图澄微笑着点头:“正是如此,柏公描述得相当详尽了。”
柏公笑道:“其实,咱们的‘百戏’也是很有看头的,等机会合适,柏某带大师去各地见识一番。”
“乐意之至。”佛图澄并无异议,“每每看到人们欢腾的舞姿,我常常会想,无论身处何时何地,人们对于安乐祥和的日子永远心怀憧憬。”
听得少姝由衷佩服,以柏公这年纪,究竟走过看过了多少地方,着实惹人羡慕,不禁悠然而生向往:“从张骞到班超,从古至今,周游西域者不乏其人。”
“那可不,今年开春,我去于阗国的路上,还搭伴认识了一位求经的僧人,对了,他名唤朱士行,法号八戒,兴许大师亦认得?”
(于阗国:【前232-1006年】古代西域佛教王国,唐代时安西都护府安西四镇之一。君主国姓为尉迟,国祚长达1238年。)
(朱士行:【203-282】,三国时代魏末的高僧,法号八戒,出生于颍川,即今河南省禹州市。他是中国第一位西行取经求法的僧人。甘露五年【公元260年】,他从雍州【今长安县西北】出发,越过流沙的沙漠到于阗国【今新疆和田一带】,果然得到《大品经》梵本。他就在那里抄写,共抄写90章,60多万字。公元282年,朱士行派弟子弗如檀等,把抄写的经本送回洛阳,自己仍留在于阗,后来在那里去世,享年79岁。)
“贫道有所耳闻,只可惜无缘得见,嘉平二年,天竺律学沙门昙河迦罗到洛阳译经,在白马寺设戒坛,朱士行首先登坛受戒,成为中华第一位僧人。”佛图澄娓娓道来。
(嘉平二年:即公元250年。)
去过京都的思霄也相当清楚,他跟着说:“朱士行出家以后,在洛阳钻研《小品般若》,感到经中译理未尽,又得知西域有完备的《大品经》,于是决心远行,不畏艰险,穿越茫茫大漠,寻找《大品经》原本,如此心诚志坚,一定能够达成所愿的。”
“别人眼里是苦旅,于他而言却是不同,想来行程之中也布满了会心的意趣,”少姝语带崇敬,“就像大师不远万里来中华传道一样。”
佛图澄双手合十:“南无阿弥陀佛,我等不过是在做自己当做的事而已。”
“自己当做的事?”少姝很是意外,声音不觉挑了上去,感觉像是不得不去完成的使命。
“‘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人自降生之日起,须听从‘天命’,在‘天命’中完成自己,成就个人本性,完成‘天命’所赋予的事。”思霄这样说。
(“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出自《论语·尧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 大意是不懂得天命,就不能做君子;不知道礼仪,就不能立身处世;不善于分辨别人的话语,就不能真正了解他。)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大师,佛道中人也讲天命的么?”少姝接着问道。
(“天命之谓性”句:出自《中庸》第1章,“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大意是上天赋予人的品德叫做本性,顺着本性去做事叫做道,人们培养并遵守道叫做教化。儒家学派保留有“天命”的思想,例如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就曾说“畏天命”、“五十而知天命”,“天命”一直是儒家学说的重要内容。)
“是啊,众生平等,人生一场,本是来做自己的。”
“我仍然觉得有些虚无飘渺,少姝姑娘,若是说当真人人有自己的天命所在,那么该如何判明?”尹毅干脆来了个刨根问底。
这个疑问,其实刚刚也在少姝的心头打过转儿,且已有了定论,于是她犹疑的目光在舅舅与大师之间走了个来回,接着便侃侃道来,也是想要进一步确认:“我也说不好,都说人生苦短,没有足够的时间遍历一切,困惑彷徨时,不妨老老实实地问问自己:曾经为什么事着迷享受过?感到愉悦填满了整颗心,有意愿带着它努力走下去?在做这件事的时候,不仅身心合一,真正喜乐,更会不畏艰险,披荆斩棘,反而还觉得所知所能得其所哉?而落在别人眼里,甚至会像自找罪受,何苦来哉——横竖就是这么个意思吧?”
思霄颔首,予以肯定,又补充道:“所谓天命,并不是指自己成为无形力量的无奈傀儡,而是百转千回之后,仍然矢志不渝的事。当一个人决心奔赴此事,他不会再解释评价,不会再追问求证,更不会觉得孤身一人而无所适从,只是心甘情愿地去默默完成,哪怕最终完成不了,也不会再动摇了。”
“便像姑娘高祖有道先生,既不‘仕’,亦不‘隐’,在他决心投身于设馆奖拔的一刻,已走上了一条在别人眼中并非‘康庄大道’的路,那不也是天命使然的?”佛图澄面色温和地举出一例,叫少姝心服口服。
她重重地应声:“正是,对于弟子们而言,有道先生亦师亦友,是最愿意了解他们的才华,鼓励他们施展的人,也使他们成为自己愿意成为的人,先生超脱的意志与行事已经获得了时人的足够尊敬。”
“找到天命所在,还有比之更幸运的事吗,这是停不下来的,方才聊到了嵇康,老朽不免心有所感啊。”柏公也缓缓地插话进来,“他那样的放浪形骸,率性而为,说到底,其实也是在不折不扣的做他嵇康自己呐!”
少姝睁大了眼睛,凄恻并慷慨的琴声仿佛在耳际回旋而起,觉醒的心灵,张扬的个性,真是不一样的人生,不一样的风度。
她接着说:“如果人不用做自己,吃饱喝足了,尽可蒙头大睡,又何必呕心沥血去弹琴赋诗、书字作画、岐黄养生呢?在风流名士眼里,‘天命’与其平生‘作为’休戚相关:人的作为越洒脱,他的生命也越丰足,越有价值。自然,求取功名利禄的作为,是有所为而为的,多受外界牵制,人是其欲念的奴隶;相反,率性的无所为而为,完全出于心甘情愿,人才是自心的主宰。”
刚刚的一番话着实石破天惊,激动难掩之下,尹毅又吸干了一碗茶,抹净嘴,不吭声,任由心绪起伏。
“我与我周旋久,宁作我。嵇康的品格,会令多少世俗中人向往却是永远无法企及的啊。”思霄长长叹息。
(我与我周旋久,宁作我:出自《世说新语·品藻》:桓公少与殷侯齐名,常有竞心。桓问殷:“卿何如我?”殷云:“我与我周旋久,宁作我!”。大意是东晋桓温年轻的时候就与殷浩齐名,常有竞争之心,他问殷浩:“你和我相比,谁强些?”殷浩回答说:“我已经和自己打交道很久了,宁愿作我!”后世爱国词人辛弃疾多次在其词中化用这句气冲斗牛的话——“宁作我,岂其卿?”【《鹧鸪天·博山寺作》】;“翁比渠侬人谁好?是我常、与我周旋久。宁作我,一杯酒!”【《贺新郎·用前韵再赋》】。无一不抒发出作者追求独立自我、绝不屈志附人的决心。在这里,笔者找不到更合适的形容,于是又穿越引用了。)
http://www.yetianlian.net/yt118223/43904647.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yetianlian.net。何以笙箫默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m.yetianlian.net
(龟兹文化:龟兹国是中国古代西域大国之一,全盛的时候,国土囊括今天新疆的轮台、库车、沙雅、拜城、阿克苏 、新和等地。汉昭帝元凤四年【公元前77年】龟兹成为了大汉帝国的属国,又在唐太宗贞观二十二年【公元648年】正式成为大唐帝国的领土。龟兹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它是丝绸之路北道的一处重镇,连接着东西方的贸易,融合着东西方的文明,在古代是古印度、古希腊【含古罗马】、波斯、中国这四大文明在世界上唯一的交汇处。早在公元初年前后,佛教从印度传入了龟兹,从此便在这里广为传播,到了中国的三国末年,佛教的影响在龟兹达到了鼎盛。《晋书·四夷传》记载:“龟兹国西去洛阳八千二百八十里,俗有城郭,其城三重,中有佛塔庙千所。”后来玄奘法师取经时路过龟兹,也记录了佛教在该国所处的地位。)
“我幼时在龟兹,的确亲历过一些有趣风俗,每到新年第一天,要举行斗羊、斗马、斗驼等赛事。所有人都牵出自家的牲畜,兴高采烈地来到空旷场地,在尘土飞扬中呐喊助威,盛事一直要持续七天哩。”佛图澄用无比怀念的口吻,讲述了对众人而言颇具异域风情的往事。
柏公不住地点头:“另外每年七八月,龟兹人还有苏幕遮节的歌舞戏,祈求丰年、禳灾灭祸。”
(苏幕遮:龟兹乐舞名,又译称《飒摩遮》或《婆罗遮》,或称《乞寒舞》或《令寒胡戏》。这种歌舞源自波斯,盛行于龟兹、康国,后又原原本本传入中原。这是一种头戴毡帽或假面,互相泼水,祈福禳灾的群众性街头舞蹈活动,称得上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街舞和假面舞。此戏在龟兹每年七月初举行,鼓乐喧天,胜过欧洲罗马狂欢,是东方式的狂欢盛典。《苏幕遮》于唐代传入中原后,轰动京城,受到几代帝王的喜爱和文人的讴歌。据记载,北周静帝宇文衍就在宫中观看过《乞寒胡戏》。《旧唐书·中宗纪》载,神龙元年【705年】十一月“御洛城南门楼观泼寒胡”,又景龙三年(709年)十二月“令诸司长官向礼泉显坊看泼寒胡戏”。武则天和她的儿子唐中宗李显都爱看《苏幕遮》。诗人张说为了粉饰太平也写下了咏诵该舞的四首歌词《亿岁乐》。《苏幕遮》后成唐教坊曲,宋代词家用此调另度新曲。该歌舞一直东传到日本,至今仍在民间流行。龟兹乐舞是中国古典文化的盛宴,是音乐与舞蹈完美结合的优秀典范,植根于大自然、民族文化和佛教艺术的龟兹乐舞是有灵魂的,它的生命有着恒久的美,也体现了中华文明兼收并蓄的历程。)
思霄看着少姝:“以歌舞祈福,这与中华先民也属异曲同工了。”
少姝惊问:“莫非柏公你见过,都有些什么模样的舞蹈?”
柏公捻须说道:“众舞者不分男女,皆戴假面着盛装,抬着佛像沿街游行,表演野兽、鬼神、罗刹、恶魔的各种动作,还拿着皮囊泼水,怪好玩儿的,乐器也是相当驳杂,有大鼓、琵琶、五弦、箜篌、笛子等等,不一而足,欢庆的人们不分昼夜地载歌载舞,也是连演七天的,对吧大师?”
“哇,那会是什么样的盛景!”少姝觉得难以想象。
佛图澄微笑着点头:“正是如此,柏公描述得相当详尽了。”
柏公笑道:“其实,咱们的‘百戏’也是很有看头的,等机会合适,柏某带大师去各地见识一番。”
“乐意之至。”佛图澄并无异议,“每每看到人们欢腾的舞姿,我常常会想,无论身处何时何地,人们对于安乐祥和的日子永远心怀憧憬。”
听得少姝由衷佩服,以柏公这年纪,究竟走过看过了多少地方,着实惹人羡慕,不禁悠然而生向往:“从张骞到班超,从古至今,周游西域者不乏其人。”
“那可不,今年开春,我去于阗国的路上,还搭伴认识了一位求经的僧人,对了,他名唤朱士行,法号八戒,兴许大师亦认得?”
(于阗国:【前232-1006年】古代西域佛教王国,唐代时安西都护府安西四镇之一。君主国姓为尉迟,国祚长达1238年。)
(朱士行:【203-282】,三国时代魏末的高僧,法号八戒,出生于颍川,即今河南省禹州市。他是中国第一位西行取经求法的僧人。甘露五年【公元260年】,他从雍州【今长安县西北】出发,越过流沙的沙漠到于阗国【今新疆和田一带】,果然得到《大品经》梵本。他就在那里抄写,共抄写90章,60多万字。公元282年,朱士行派弟子弗如檀等,把抄写的经本送回洛阳,自己仍留在于阗,后来在那里去世,享年79岁。)
“贫道有所耳闻,只可惜无缘得见,嘉平二年,天竺律学沙门昙河迦罗到洛阳译经,在白马寺设戒坛,朱士行首先登坛受戒,成为中华第一位僧人。”佛图澄娓娓道来。
(嘉平二年:即公元250年。)
去过京都的思霄也相当清楚,他跟着说:“朱士行出家以后,在洛阳钻研《小品般若》,感到经中译理未尽,又得知西域有完备的《大品经》,于是决心远行,不畏艰险,穿越茫茫大漠,寻找《大品经》原本,如此心诚志坚,一定能够达成所愿的。”
“别人眼里是苦旅,于他而言却是不同,想来行程之中也布满了会心的意趣,”少姝语带崇敬,“就像大师不远万里来中华传道一样。”
佛图澄双手合十:“南无阿弥陀佛,我等不过是在做自己当做的事而已。”
“自己当做的事?”少姝很是意外,声音不觉挑了上去,感觉像是不得不去完成的使命。
“‘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人自降生之日起,须听从‘天命’,在‘天命’中完成自己,成就个人本性,完成‘天命’所赋予的事。”思霄这样说。
(“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出自《论语·尧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 大意是不懂得天命,就不能做君子;不知道礼仪,就不能立身处世;不善于分辨别人的话语,就不能真正了解他。)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大师,佛道中人也讲天命的么?”少姝接着问道。
(“天命之谓性”句:出自《中庸》第1章,“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大意是上天赋予人的品德叫做本性,顺着本性去做事叫做道,人们培养并遵守道叫做教化。儒家学派保留有“天命”的思想,例如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就曾说“畏天命”、“五十而知天命”,“天命”一直是儒家学说的重要内容。)
“是啊,众生平等,人生一场,本是来做自己的。”
“我仍然觉得有些虚无飘渺,少姝姑娘,若是说当真人人有自己的天命所在,那么该如何判明?”尹毅干脆来了个刨根问底。
这个疑问,其实刚刚也在少姝的心头打过转儿,且已有了定论,于是她犹疑的目光在舅舅与大师之间走了个来回,接着便侃侃道来,也是想要进一步确认:“我也说不好,都说人生苦短,没有足够的时间遍历一切,困惑彷徨时,不妨老老实实地问问自己:曾经为什么事着迷享受过?感到愉悦填满了整颗心,有意愿带着它努力走下去?在做这件事的时候,不仅身心合一,真正喜乐,更会不畏艰险,披荆斩棘,反而还觉得所知所能得其所哉?而落在别人眼里,甚至会像自找罪受,何苦来哉——横竖就是这么个意思吧?”
思霄颔首,予以肯定,又补充道:“所谓天命,并不是指自己成为无形力量的无奈傀儡,而是百转千回之后,仍然矢志不渝的事。当一个人决心奔赴此事,他不会再解释评价,不会再追问求证,更不会觉得孤身一人而无所适从,只是心甘情愿地去默默完成,哪怕最终完成不了,也不会再动摇了。”
“便像姑娘高祖有道先生,既不‘仕’,亦不‘隐’,在他决心投身于设馆奖拔的一刻,已走上了一条在别人眼中并非‘康庄大道’的路,那不也是天命使然的?”佛图澄面色温和地举出一例,叫少姝心服口服。
她重重地应声:“正是,对于弟子们而言,有道先生亦师亦友,是最愿意了解他们的才华,鼓励他们施展的人,也使他们成为自己愿意成为的人,先生超脱的意志与行事已经获得了时人的足够尊敬。”
“找到天命所在,还有比之更幸运的事吗,这是停不下来的,方才聊到了嵇康,老朽不免心有所感啊。”柏公也缓缓地插话进来,“他那样的放浪形骸,率性而为,说到底,其实也是在不折不扣的做他嵇康自己呐!”
少姝睁大了眼睛,凄恻并慷慨的琴声仿佛在耳际回旋而起,觉醒的心灵,张扬的个性,真是不一样的人生,不一样的风度。
她接着说:“如果人不用做自己,吃饱喝足了,尽可蒙头大睡,又何必呕心沥血去弹琴赋诗、书字作画、岐黄养生呢?在风流名士眼里,‘天命’与其平生‘作为’休戚相关:人的作为越洒脱,他的生命也越丰足,越有价值。自然,求取功名利禄的作为,是有所为而为的,多受外界牵制,人是其欲念的奴隶;相反,率性的无所为而为,完全出于心甘情愿,人才是自心的主宰。”
刚刚的一番话着实石破天惊,激动难掩之下,尹毅又吸干了一碗茶,抹净嘴,不吭声,任由心绪起伏。
“我与我周旋久,宁作我。嵇康的品格,会令多少世俗中人向往却是永远无法企及的啊。”思霄长长叹息。
(我与我周旋久,宁作我:出自《世说新语·品藻》:桓公少与殷侯齐名,常有竞心。桓问殷:“卿何如我?”殷云:“我与我周旋久,宁作我!”。大意是东晋桓温年轻的时候就与殷浩齐名,常有竞争之心,他问殷浩:“你和我相比,谁强些?”殷浩回答说:“我已经和自己打交道很久了,宁愿作我!”后世爱国词人辛弃疾多次在其词中化用这句气冲斗牛的话——“宁作我,岂其卿?”【《鹧鸪天·博山寺作》】;“翁比渠侬人谁好?是我常、与我周旋久。宁作我,一杯酒!”【《贺新郎·用前韵再赋》】。无一不抒发出作者追求独立自我、绝不屈志附人的决心。在这里,笔者找不到更合适的形容,于是又穿越引用了。)
http://www.yetianlian.net/yt118223/43904647.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yetianlian.net。何以笙箫默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m.yetianlian.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