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断剑
巳时。天音阁。
琴声切切,如铁马金戈,席卷山河,再无往日幽婉。
松坡道长闭目锁眉,揉指弄弦。
沉浸其中。
榻上一侧,此刻摆放着一口陈旧开裂的乌木盒,长长细细。
木盒中是一副剑匣。剑匣中是一柄断剑。
是时候重铸这把剑了,松坡心想。
心随意动,意达指尖。
琴声复转委婉。
此时,踏步声由远而近,最终停在石梯尽头。
“住持道长。”
松坡停止拨弦,轻轻吁了口气。
“何事?”
在他身后,一名脸瘦肤白,唇上刚冒出几根青须的年轻道士拱手为礼。
“禀住持道长,负责打扫后园的小童管生已两天没见人影。观里上上下下都已问过,谁也不知道他去哪了。”道号柏轸的年轻道士说。
松坡皱了皱眉。
“四处找找。”他有些不耐烦地说,“山上山下,附近乡民那里都去打听打听。”
管生,他想起来了,那是个刚入观不到两年,按照道童标准来说,年龄有些偏大的后生。
当初同意收下他,是因为这孩子识字。
“我最近事务繁忙,常要外出,像这样的事,今后便请禀明秋一道长即可。”
松坡缓缓睁眼,仰头一声轻叹。
“对了,这几天总在观里出没那只野猫找到了吗?如果还没找到,也跟秋一道长说一声,让他安排专人负责驱离。道观乃清修之地,天天半夜叫春,像什么话。”
春天来了。
哪只猫儿不思春,哪个人儿不动情。
柏轸心里嘀咕,嘴上却恭恭敬敬,一本正经,“请住持道长放心,秋一师伯已经专门安排两个人负责抓猫。只是,暂时还没抓到。”他说。
“好。”
说完,松坡再次闭上了眼睛。
“那,那我这就去回复秋一师伯,再增派人手去寻管生。”
年轻道士没有再说什么,对着住持背后打了个拱,转身沿着石梯下去找秋一道长去了。
待小道士走远,松坡再次睁开眼,目光转向乌木长盒。
他打开木盒,手抚剑匣,嘴里喃喃低语。
“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午后。酆城。
铁匠铺通常会开在距城门不远的大道旁,以便进城采购的农夫可以在逛完街时,最后才来选购相对较沉的农具。而且城门附近也更方便换马蹄铁的主顾。
但“朱氏铁器”是个例外。
因为这家铁匠铺专门打造兵器。
“朱氏铁器”这家前店后坊的铺子开在热闹的西市街。
就如南门因濒临码头而繁华,西市街的嘈杂拥挤,皆因从都城方向来的商队在此汇集。
松坡道长在铁器铺前下马,取了驮在马背上的乌木盒子。
作为招牌,店子门口挂有一串铜铃。
此时无风,那串远比正常所用大得多的铜铃却像挂在枝头的石榴,静静透着铜锈的暗红。
除了这串铜铃,店铺大门左右还各钉着一把古色古香,剑柄为五节连环的青铜长剑。虽然现在早已没人使用青铜兵器,但这两把颇具象征意义的古剑却表明本店铸造技艺源远流长。
这地方松坡不常来。
但也绝不陌生。
他将马儿拴在门前石桩上,然后拿着木盒进了店。
只穿了件无袖短卦的年轻学徒一眼认出了三真观住持。没一会儿,店主便出来相迎,对着道长打躬作揖,礼敬有加。
“道长大驾光临,里面请,里面请。”
店主年纪不到四十,乌黑浓密的头发,身穿透气性极好的粗棉短衫,同款长裤,外面套一件打了无数小孔的薄皮褂,卷起的衣袖下面,树根般粗壮的胳膊汗毛密布。
“不知道长是否还记得在下姓名,我叫朱继,是这家店的店主,也是酆城公认手艺最好的铁匠和铸剑师。”
不仅身板结实,这位酆城最好的铸剑师相貌也恰如其分地展现出硬汉气质。
他脸孔方正,浓眉大眼,下巴上冒出修剃过的粗黑胡茬。
不过,孔武的相貌配上一副谦恭嘴脸,看上去却显得有些滑稽。
没奈何,毕竟三真观在这酆城也算得上一等一的好主顾。
大盛自立国之初便允许士族保留部曲武装,不禁止民间拥有兵器。只是由于铁料稀罕,且打造兵器所需铁料质地远超农具,价格昂贵,没点家底的普通人家还真买不起。尤其像酆城这种说小不算小,说大不算大的地方,民间对兵器几乎没太大需求。
于是乎,既有经济条件,又有现实需求的道士群体便成了贵宾客户。
门下三百余众的三真观住持到访,自然不可能不热情招待。
“敢问道长,贵观是否又有年轻弟子即将出道?”朱继一边热情招呼,一边请松坡入座。
店子里打扫得干净整洁,摆放有几案和坐榻,可以坐下喝茶洽谈,一边参观两侧陈列架上展示的精选样款。而铁器制作则全都在后面的高顶大屋里进行。
那里有滚烫的铁炉,还有挥汗如雨的铁匠和十来个年轻徒弟。
松坡俯身落座,表情淡漠,然后随手将沉甸甸的木盒放在案上。
他还记得三年前第一次来这家店里,竟差点被眼前这男子惊得拔腿而逃。
“你可是姓徐……”当时朱继一双大眼火辣辣瞪着他。
“店家认错人了。我乃三真观羽客,道号松坡。师尊辞世,受其传度,恬任住持之职,还请店家多多照拂。”那时,松坡强压心里惊慌,一字一句介绍自己。
他没想到,此地竟会有人认得他。
即便当初在盛都,一向不好交际,终日只是闭门读书的他在外面也没什么熟人的。
好在对方当时却也没再多说,随即一番客套,遂将彼此尴尬掩饰过去。
但此人由此也引起了松坡注意。
他多方打听,方得知此店主人朱继乃东陵人氏,八年前迁来霸郡定居,凭借一手精湛手艺在酆城站稳脚跟,逐渐开起了这家店。
然后进一步了解,更知此人果然出自徐氏部曲。
三年来,他数次造访此店,却从未提及朱继身世。
见道长今日一反常态,十分沉默,这朱继也不着急,只管候着,等道长开口。
过了会儿,松坡道长终于表明来意。
“今日来,确有一单业务。”他将木盒推到朱继面前,“是想请师傅替我重铸一把断剑。”
朱继稍稍收起客套的笑容,将两边眉头拉近,意味深长地看了看道长,又看了看桌上那口旧得不成样子的木盒,心里似乎在对这单买卖进行衡量。
此时,刚才那位小徒弟端了茶来,轻轻放在案上,给两人斟了茶,然后默默站在一旁。
松坡不失礼貌地对小徒弟笑了笑,“请让我和你师傅单独谈谈,好吗。”
小徒弟愣了愣,看看朱继,转身进了里屋。
朱继这会儿仍是一脸不解,目光满是狐疑地盯着案上的木盒,轻轻将手放上去摸索。
“道长是不是说,这里面有一柄断剑?”
松坡点点头,示意对方打开木盒。
朱继动手打开木盒,露出里面的剑匣。他又打开剑匣,里面是层油布。
他继续翻开油布。
只一眼,朱继的目光便被油布包裹之物牢牢吸引。
他惊讶地盯着那柄断剑,盯着剑柄上那枚造型别致的新月牙雕,深吸了一口气。
停顿许久,他才缓缓抬头望向松坡,“此剑道长从何得来?”
“家传而来。”松坡平静地回答道。
朱继掩上油布,盖好剑匣,再合上乌木盒盖。
“道长身份尊贵,金口玉言,话可要想好再说。”
虽然言辞依旧颇为客套,但朱继的语气中却不觉多了一份力量,一份警告。
“这么说,师傅认得此剑?”松坡漫不经心地问。
“不错,此剑朱某认得。恐怕,另有许多人也是认得此剑。”
朱继压抑着嗓门,目光冷峻。
松坡意味深长地瞄他一眼,“有何不妥?”
朱继抽动嘴角,“东陵徐氏,道长可曾听说?”
“东陵徐氏,无人不知。”松坡语气平静,波澜不惊,“实不相瞒,贫道恰好也是姓徐。”
“原来道长也姓徐。”
朱继颤抖着下巴,忽然有些不知所措。
三年前,他本就有所觉察。
但毕竟以前没见过面,拿不准对方到底是不是他心中猜测之人。
“你刚说的东陵徐氏,可惜,八年前就已举族尽灭。”
他听道长还在继续说。
朱继眼眶微微发红,慨然道:“是啊,徐家已经没人了。”
说着,他还故意看了看松坡的反应。
松坡看在眼里,心知时机已经成熟。
“对了,你是否有位堂弟,名叫朱松?”他忽然问。
“家门不幸,有此不肖子弟。道长何以知道他?”
“我还知道他自幼便被送去盛都,在徐府长大,陪伴徐家三公子读书。”松坡说。
此言一出,朱继双眼瞳孔收缩,神色警惕。
他抬头往大门处看了看,然后侧身以并不征求对方同意的语气对松坡说:“此处不便,道长请随我后屋说话。”说罢,起身不失礼貌地朝松坡鞠了个躬。
松坡笑了笑,站起身,示意前面领路。
朱继拿上那口木盒,领着松坡走出后门,穿越一条狭小过道进入后院。
后院是一栋彼此连通,当中有着天井的高顶大屋。刚进门,一股热气便扑面而来。
朱继领着松坡继续朝里,穿过一座座熊熊燃烧的锻炉,经过一个又一个持钳挥锤的师傅和打着赤膊努力鼓动风炉的学徒,在众人充满揣测的目光中,把客人带到了最后面一间转角处的小屋。
推开房门,便见正对着的墙壁上十分显眼地挂着一幅版画,其画作刀工老辣,入木三分,雕刻着崇山峻岭,以及一大群人牵牛赶马,翻山越岭绵延而行。
版画用料老旧,画框以难得一见的贝壳镶边,显得颇为贵重。
见松坡盯着画看,朱继道:“这是氐人迁徙图,道长认得?”
当然认得,松坡心想。
因为徐家祖祠的照壁上也有这样一幅,同样也是贝壳镶边。
只是他家那幅版画面积更大,所用贝壳数量更多。
“相传氐人出于西海,三皇时期发大水,海升百尺,千里泽国,一支氐人辗转来到戎州,定居东陵藐苍山。其族徐姓,是为藐苍氐人之源。后更多氐人遭受诸国驱赶,流落至戎州,其中两支穷途末路,幸为徐氏收留,得土地以耕种,故认徐氏为主。”
说到这里,松坡将目光离开版画。
“此图为东陵徐氏及其部曲世代相传,以志其源。”
朱继心里起疑,嘴上试探道:“道长果然博闻强识,见多识著。”
松坡淡淡一笑,对此不予置评。
他继续环顾四周。
这里无疑已是整个铁匠铺里最为安静的地方,尽管叮叮当当的锤击声仍清晰可闻。
朱继见状,一边关上房门,一边说:“此处说话方便,道长放心。”
顿了顿,他随即又问:“敢问道长,如何认得我那不争气的堂弟,可是在何处见过?”
松坡不慌不忙,目光再次落在那幅画上,又欣赏了一会儿才转头看向朱继。
“要不,我给你讲讲关于他的事吧。”
朱继一脸疑惑,朝松坡抬了抬手,示意请讲。
松坡微微抬头,将目光投向屋梁。
“当日徐府团团被围,车骑将军麾下参将梁昭为削弱徐府抵抗力量,承诺凡非徐姓者,只要放下武器,皆可免死离开。徐家三公子之近侍朱松为救其主,与其换了衣衫,又系上公子玉带,并把自己的外套披在了主人身上……”
他语气平静,就像在说别人的事。
而此时的朱继心情却难以平静。
他原本以为在那场惨祸中从徐家后门溜走的是他堂弟,是令整个朱家蒙羞的朱松。
氐人尤重传统。数百年来,东陵氐人中朱、莫二姓皆为徐氏部曲。当年朱松弃主逃生,从此杳无音信,大家觉得是因为他没脸在家乡露面,所以再没回来。
若按松坡道长今日所说,那么这位朱家子弟不仅并未背叛徐家,而且还救了自己的主人,尽了应尽之义。
那么……
朱继只觉眼前一亮。
难怪那年一见道长便觉熟悉,不想竟是如此。
朱继心想,自己总算找到了答案。
“那,这剑?”他手捧断剑,语音哽咽。
看着眼前真情流露的朱继,松坡不再隐瞒,道:“那日家父被擒,长兄徐刊率众突围,被堵在桂花巷力战而亡。这柄傲月剑就是当时折断。不过也是命中有数,它终究还是得以被我取回。”
朱继至此已是热泪盈眶,“果然是您,三公子。”
松坡脸上潸然一笑,“对,我就是承蒙朱松相救,八年来苟且偷生的徐家不孝子,徐芾。”
“主公。”
朱继唤了一声,扑通跪倒在地。
http://www.yetianlian.net/yt112978/42277395.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yetianlian.net。何以笙箫默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m.yetianlian.net
琴声切切,如铁马金戈,席卷山河,再无往日幽婉。
松坡道长闭目锁眉,揉指弄弦。
沉浸其中。
榻上一侧,此刻摆放着一口陈旧开裂的乌木盒,长长细细。
木盒中是一副剑匣。剑匣中是一柄断剑。
是时候重铸这把剑了,松坡心想。
心随意动,意达指尖。
琴声复转委婉。
此时,踏步声由远而近,最终停在石梯尽头。
“住持道长。”
松坡停止拨弦,轻轻吁了口气。
“何事?”
在他身后,一名脸瘦肤白,唇上刚冒出几根青须的年轻道士拱手为礼。
“禀住持道长,负责打扫后园的小童管生已两天没见人影。观里上上下下都已问过,谁也不知道他去哪了。”道号柏轸的年轻道士说。
松坡皱了皱眉。
“四处找找。”他有些不耐烦地说,“山上山下,附近乡民那里都去打听打听。”
管生,他想起来了,那是个刚入观不到两年,按照道童标准来说,年龄有些偏大的后生。
当初同意收下他,是因为这孩子识字。
“我最近事务繁忙,常要外出,像这样的事,今后便请禀明秋一道长即可。”
松坡缓缓睁眼,仰头一声轻叹。
“对了,这几天总在观里出没那只野猫找到了吗?如果还没找到,也跟秋一道长说一声,让他安排专人负责驱离。道观乃清修之地,天天半夜叫春,像什么话。”
春天来了。
哪只猫儿不思春,哪个人儿不动情。
柏轸心里嘀咕,嘴上却恭恭敬敬,一本正经,“请住持道长放心,秋一师伯已经专门安排两个人负责抓猫。只是,暂时还没抓到。”他说。
“好。”
说完,松坡再次闭上了眼睛。
“那,那我这就去回复秋一师伯,再增派人手去寻管生。”
年轻道士没有再说什么,对着住持背后打了个拱,转身沿着石梯下去找秋一道长去了。
待小道士走远,松坡再次睁开眼,目光转向乌木长盒。
他打开木盒,手抚剑匣,嘴里喃喃低语。
“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午后。酆城。
铁匠铺通常会开在距城门不远的大道旁,以便进城采购的农夫可以在逛完街时,最后才来选购相对较沉的农具。而且城门附近也更方便换马蹄铁的主顾。
但“朱氏铁器”是个例外。
因为这家铁匠铺专门打造兵器。
“朱氏铁器”这家前店后坊的铺子开在热闹的西市街。
就如南门因濒临码头而繁华,西市街的嘈杂拥挤,皆因从都城方向来的商队在此汇集。
松坡道长在铁器铺前下马,取了驮在马背上的乌木盒子。
作为招牌,店子门口挂有一串铜铃。
此时无风,那串远比正常所用大得多的铜铃却像挂在枝头的石榴,静静透着铜锈的暗红。
除了这串铜铃,店铺大门左右还各钉着一把古色古香,剑柄为五节连环的青铜长剑。虽然现在早已没人使用青铜兵器,但这两把颇具象征意义的古剑却表明本店铸造技艺源远流长。
这地方松坡不常来。
但也绝不陌生。
他将马儿拴在门前石桩上,然后拿着木盒进了店。
只穿了件无袖短卦的年轻学徒一眼认出了三真观住持。没一会儿,店主便出来相迎,对着道长打躬作揖,礼敬有加。
“道长大驾光临,里面请,里面请。”
店主年纪不到四十,乌黑浓密的头发,身穿透气性极好的粗棉短衫,同款长裤,外面套一件打了无数小孔的薄皮褂,卷起的衣袖下面,树根般粗壮的胳膊汗毛密布。
“不知道长是否还记得在下姓名,我叫朱继,是这家店的店主,也是酆城公认手艺最好的铁匠和铸剑师。”
不仅身板结实,这位酆城最好的铸剑师相貌也恰如其分地展现出硬汉气质。
他脸孔方正,浓眉大眼,下巴上冒出修剃过的粗黑胡茬。
不过,孔武的相貌配上一副谦恭嘴脸,看上去却显得有些滑稽。
没奈何,毕竟三真观在这酆城也算得上一等一的好主顾。
大盛自立国之初便允许士族保留部曲武装,不禁止民间拥有兵器。只是由于铁料稀罕,且打造兵器所需铁料质地远超农具,价格昂贵,没点家底的普通人家还真买不起。尤其像酆城这种说小不算小,说大不算大的地方,民间对兵器几乎没太大需求。
于是乎,既有经济条件,又有现实需求的道士群体便成了贵宾客户。
门下三百余众的三真观住持到访,自然不可能不热情招待。
“敢问道长,贵观是否又有年轻弟子即将出道?”朱继一边热情招呼,一边请松坡入座。
店子里打扫得干净整洁,摆放有几案和坐榻,可以坐下喝茶洽谈,一边参观两侧陈列架上展示的精选样款。而铁器制作则全都在后面的高顶大屋里进行。
那里有滚烫的铁炉,还有挥汗如雨的铁匠和十来个年轻徒弟。
松坡俯身落座,表情淡漠,然后随手将沉甸甸的木盒放在案上。
他还记得三年前第一次来这家店里,竟差点被眼前这男子惊得拔腿而逃。
“你可是姓徐……”当时朱继一双大眼火辣辣瞪着他。
“店家认错人了。我乃三真观羽客,道号松坡。师尊辞世,受其传度,恬任住持之职,还请店家多多照拂。”那时,松坡强压心里惊慌,一字一句介绍自己。
他没想到,此地竟会有人认得他。
即便当初在盛都,一向不好交际,终日只是闭门读书的他在外面也没什么熟人的。
好在对方当时却也没再多说,随即一番客套,遂将彼此尴尬掩饰过去。
但此人由此也引起了松坡注意。
他多方打听,方得知此店主人朱继乃东陵人氏,八年前迁来霸郡定居,凭借一手精湛手艺在酆城站稳脚跟,逐渐开起了这家店。
然后进一步了解,更知此人果然出自徐氏部曲。
三年来,他数次造访此店,却从未提及朱继身世。
见道长今日一反常态,十分沉默,这朱继也不着急,只管候着,等道长开口。
过了会儿,松坡道长终于表明来意。
“今日来,确有一单业务。”他将木盒推到朱继面前,“是想请师傅替我重铸一把断剑。”
朱继稍稍收起客套的笑容,将两边眉头拉近,意味深长地看了看道长,又看了看桌上那口旧得不成样子的木盒,心里似乎在对这单买卖进行衡量。
此时,刚才那位小徒弟端了茶来,轻轻放在案上,给两人斟了茶,然后默默站在一旁。
松坡不失礼貌地对小徒弟笑了笑,“请让我和你师傅单独谈谈,好吗。”
小徒弟愣了愣,看看朱继,转身进了里屋。
朱继这会儿仍是一脸不解,目光满是狐疑地盯着案上的木盒,轻轻将手放上去摸索。
“道长是不是说,这里面有一柄断剑?”
松坡点点头,示意对方打开木盒。
朱继动手打开木盒,露出里面的剑匣。他又打开剑匣,里面是层油布。
他继续翻开油布。
只一眼,朱继的目光便被油布包裹之物牢牢吸引。
他惊讶地盯着那柄断剑,盯着剑柄上那枚造型别致的新月牙雕,深吸了一口气。
停顿许久,他才缓缓抬头望向松坡,“此剑道长从何得来?”
“家传而来。”松坡平静地回答道。
朱继掩上油布,盖好剑匣,再合上乌木盒盖。
“道长身份尊贵,金口玉言,话可要想好再说。”
虽然言辞依旧颇为客套,但朱继的语气中却不觉多了一份力量,一份警告。
“这么说,师傅认得此剑?”松坡漫不经心地问。
“不错,此剑朱某认得。恐怕,另有许多人也是认得此剑。”
朱继压抑着嗓门,目光冷峻。
松坡意味深长地瞄他一眼,“有何不妥?”
朱继抽动嘴角,“东陵徐氏,道长可曾听说?”
“东陵徐氏,无人不知。”松坡语气平静,波澜不惊,“实不相瞒,贫道恰好也是姓徐。”
“原来道长也姓徐。”
朱继颤抖着下巴,忽然有些不知所措。
三年前,他本就有所觉察。
但毕竟以前没见过面,拿不准对方到底是不是他心中猜测之人。
“你刚说的东陵徐氏,可惜,八年前就已举族尽灭。”
他听道长还在继续说。
朱继眼眶微微发红,慨然道:“是啊,徐家已经没人了。”
说着,他还故意看了看松坡的反应。
松坡看在眼里,心知时机已经成熟。
“对了,你是否有位堂弟,名叫朱松?”他忽然问。
“家门不幸,有此不肖子弟。道长何以知道他?”
“我还知道他自幼便被送去盛都,在徐府长大,陪伴徐家三公子读书。”松坡说。
此言一出,朱继双眼瞳孔收缩,神色警惕。
他抬头往大门处看了看,然后侧身以并不征求对方同意的语气对松坡说:“此处不便,道长请随我后屋说话。”说罢,起身不失礼貌地朝松坡鞠了个躬。
松坡笑了笑,站起身,示意前面领路。
朱继拿上那口木盒,领着松坡走出后门,穿越一条狭小过道进入后院。
后院是一栋彼此连通,当中有着天井的高顶大屋。刚进门,一股热气便扑面而来。
朱继领着松坡继续朝里,穿过一座座熊熊燃烧的锻炉,经过一个又一个持钳挥锤的师傅和打着赤膊努力鼓动风炉的学徒,在众人充满揣测的目光中,把客人带到了最后面一间转角处的小屋。
推开房门,便见正对着的墙壁上十分显眼地挂着一幅版画,其画作刀工老辣,入木三分,雕刻着崇山峻岭,以及一大群人牵牛赶马,翻山越岭绵延而行。
版画用料老旧,画框以难得一见的贝壳镶边,显得颇为贵重。
见松坡盯着画看,朱继道:“这是氐人迁徙图,道长认得?”
当然认得,松坡心想。
因为徐家祖祠的照壁上也有这样一幅,同样也是贝壳镶边。
只是他家那幅版画面积更大,所用贝壳数量更多。
“相传氐人出于西海,三皇时期发大水,海升百尺,千里泽国,一支氐人辗转来到戎州,定居东陵藐苍山。其族徐姓,是为藐苍氐人之源。后更多氐人遭受诸国驱赶,流落至戎州,其中两支穷途末路,幸为徐氏收留,得土地以耕种,故认徐氏为主。”
说到这里,松坡将目光离开版画。
“此图为东陵徐氏及其部曲世代相传,以志其源。”
朱继心里起疑,嘴上试探道:“道长果然博闻强识,见多识著。”
松坡淡淡一笑,对此不予置评。
他继续环顾四周。
这里无疑已是整个铁匠铺里最为安静的地方,尽管叮叮当当的锤击声仍清晰可闻。
朱继见状,一边关上房门,一边说:“此处说话方便,道长放心。”
顿了顿,他随即又问:“敢问道长,如何认得我那不争气的堂弟,可是在何处见过?”
松坡不慌不忙,目光再次落在那幅画上,又欣赏了一会儿才转头看向朱继。
“要不,我给你讲讲关于他的事吧。”
朱继一脸疑惑,朝松坡抬了抬手,示意请讲。
松坡微微抬头,将目光投向屋梁。
“当日徐府团团被围,车骑将军麾下参将梁昭为削弱徐府抵抗力量,承诺凡非徐姓者,只要放下武器,皆可免死离开。徐家三公子之近侍朱松为救其主,与其换了衣衫,又系上公子玉带,并把自己的外套披在了主人身上……”
他语气平静,就像在说别人的事。
而此时的朱继心情却难以平静。
他原本以为在那场惨祸中从徐家后门溜走的是他堂弟,是令整个朱家蒙羞的朱松。
氐人尤重传统。数百年来,东陵氐人中朱、莫二姓皆为徐氏部曲。当年朱松弃主逃生,从此杳无音信,大家觉得是因为他没脸在家乡露面,所以再没回来。
若按松坡道长今日所说,那么这位朱家子弟不仅并未背叛徐家,而且还救了自己的主人,尽了应尽之义。
那么……
朱继只觉眼前一亮。
难怪那年一见道长便觉熟悉,不想竟是如此。
朱继心想,自己总算找到了答案。
“那,这剑?”他手捧断剑,语音哽咽。
看着眼前真情流露的朱继,松坡不再隐瞒,道:“那日家父被擒,长兄徐刊率众突围,被堵在桂花巷力战而亡。这柄傲月剑就是当时折断。不过也是命中有数,它终究还是得以被我取回。”
朱继至此已是热泪盈眶,“果然是您,三公子。”
松坡脸上潸然一笑,“对,我就是承蒙朱松相救,八年来苟且偷生的徐家不孝子,徐芾。”
“主公。”
朱继唤了一声,扑通跪倒在地。
http://www.yetianlian.net/yt112978/42277395.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yetianlian.net。何以笙箫默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m.yetianlian.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