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何以笙箫默小说 > 早安大明 > 第969章  粗壮的大腿,冒青烟的祖坟
翻页 夜间

第969章  粗壮的大腿,冒青烟的祖坟

    前世蒋庆之有一阵子喜欢在网上。

    看到那些穿越者们在古代收小弟如同喝水般的简单自然,不禁悠然神往。

    把那些历史名人和大能们收为麾下,或是收为弟子,是何等的快意。

    可当他被鼎爷带到了大明后,却发现事儿没那么简单。

    比如说他遇到的第一个大能夏言,哪怕是落魄了,被蒋庆之所救,夏言也未曾纳头就拜,高呼主公。

    夏言最后选择留在新安巷也是经过了多番考量,并非是什么投靠,更多是不舍京师,不舍权力。只是后来相处时间长了,和蒋庆之之间城了近乎于亲人般的关系,这才甘心留在伯府主持大局。

    别的名人,比如说张居正,这位不但是名人,更是大能。蒋庆之绞尽脑汁,暗中也弄了些手脚,把张居正逼到了墨家这边。

    可这也不是投效。

    张居正进墨家,更像是商家进了一个电商平台。

    我借着你的平台卖货,仅此而已。

    所以,蒋庆之也打消了收集名人的念想。

    和张居正在历史上的偌大名声比起来,陈连自然算不得什么,不值一提。可蒋庆之敢打赌,把张居正丢在松江府任职,他绝壁没法在徐府和自身职责之间取得平衡。

    也就是说,此刻的张居正,能力远不如陈连。

    当然,陈连是宦海老将,张居正是新丁。可天下人才何其多,能出头的并非是才华了得所致,而是各种机缘罢了。

    “你有才。”蒋庆之说:“缺乏的只是一个施展才华的机会。另外,为何不寻个靠山?”

    但凡有个靠山,陈连也不需要在几只鸡蛋上跳舞。

    陈连叹道:“我也想,不过到了知府这等官位上,那靠山少说也得是布政司使。我也曾去献媚,也曾去行贿。可手笔太小。”

    吏治是一国之根本,吏治崩坏,离亡国之日也就不远了。

    每朝每代皆是如此,开国时吏治尚可,随后一路下滑。几乎没有例外。

    这个庞大的中央帝国,从来都不曾直接亡于异族之手。正如那句话所说,堡垒总是先从内部开始崩溃。

    帝王将相,贩夫走卒,这是一条精密的链条,其中最重要的一环便是官吏。当这一环断掉后,帝王将相就和贩夫走卒们彻底断开了。

    前秦断开了这一环,陈胜、吴光登高一呼。

    前汉断掉了这一环,黄巾军席卷天下。

    大明断了这一环,那位驿卒乘风而起,葬送了这个汉人最后的封建王朝。

    吏治崩坏最显而易见的一个现象便是有才之人无法出头,而蝇营狗苟之辈却充斥庙堂和地方。

    一个官员想一展抱负,唯一的法子竟然是行贿。这便是当下吏治的荒谬之处。

    这个帝国链条上最重要的那一环,已经生出了一条巨大的裂缝。若是不管不顾,用不了多久,就会彻底断裂。

    “让伯爷见笑了。”陈连觉得蒋庆之无法理解这等事儿。

    历史上胡宗宪就是这么上位的……蒋庆之说道:“想做事,就得先做人。可当下的官场,要想做人却不易。你得会察言观色,觉察上官的喜好,进一步投其所好。至于治下百姓如何,那不重要。

    上官说你好,不好也好。若是行事不符上官之意,哪怕治下百姓高呼青天,你依旧不好。”

    徐渭也颇为唏嘘,“上官一句话,考评的好坏就定了。”

    南京吏部负责考察南方官员,最终结果要上报京师吏部核定。

    南方吏部……蒋庆之想到了在南京城时得知的一些情况。

    “南方官场各种关系错综复杂,每个人的身后都有一张网。南京吏部不愿得罪人,只要给些好处,背后靠山,或是上官说几句好话,便能在考评中得了上上……”

    陈连说着这些令蒋庆之和徐渭心寒的话,见二人面色凝重,不禁苦笑,“京师吏部说是核定,可他们远离南方,哪里知晓具体事宜?故而大多维持原状。于是南方官员如何,靠的不是什么政绩,而是关系。”

    这便是大明官场。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真正想做事儿的官员无法出头,反而是那些蝇营狗苟,善于搞关系的官员大放异彩。

    到了中后期,从宰辅到地方大员,大多不堪用。

    “这个大明,出了大问题。”蒋庆之想到了熊浃曾说过,一旦官场风气形成,想扭转几乎不可能。

    ——除非来一次翻天覆地的变革!

    而道爷和蒋庆之准备来的便是一场翻天覆地的变革。

    “这个大明,不变就死!”

    蒋庆之的话令陈连颇为赞同,“我在地方为官多年,说实话,在地方为官最难的不是这些,最难的是如何与当地士绅打交道。

    此辈把控地方多年,从地方官吏到粮长,到村正,乃至于泼皮恶少,尽皆与他们勾连。地方官想有一番作为,就得先示好,且不可触犯他们的利益。可……”

    陈连叹息,蒋庆之说:“可地方利益大多被他们把控。若是不动他们的利益,何来的作为?”

    “伯爷!”陈连觉得蒋庆之和那些权贵真的不同。“当初我曾在京师赴宴,席间便有权贵,更有那位小阁老,有人提及地方为官的难处。那些权贵都觉着理所当然,那位小阁老更是不屑一顾。

    彼时我便在想,秉政大明的严嵩父子对下面的情况是一无所知,还是视而不见?若是后者,那这个大明……

    回到松江府后,下官浑浑噩噩了一阵子,直至此刻。”

    每个人的改变都是有迹可循的,陈连袒露了自己的心路历程,给蒋庆之一个窥探官员心理变化的机会。

    上位者要御下,就得先揣摩清楚下面人的心思,以及心理变动。

    此人,是有意的……徐渭赞赏的笑了笑。

    果然伯爷说的对,大才在下面。

    “伯爷南下的消息传来,下官便去寻了徐璠,一番勾兑,摸清了徐家的立场。又藉此和那些士绅套了一番近乎,否则还拿不到有人准备与倭寇勾结的消息。”

    这人看似想投机,想投靠徐阶,可暗地里却是两手准备。若蒋庆之失败,他便能借着和徐家的关系上位。若是蒋庆之成功,他便能靠着那些消息转投蒋庆之麾下。

    换个人定然会把自己投效蒋庆之的理由弄的高大上一些,可陈连却坦然的让蒋庆之都为之讶然。

    进而不由的生出了好感来。

    徐渭几乎想拍案叫好。

    但凡上位者都喜欢属下对自己毫无隐瞒,你有什么心思,无论正反好坏尽皆说出来。

    这是一种不够自信的体现。

    但能绝对自信的有几人?

    哪怕是雄才大略如秦皇汉武,对属下的猜忌心也从未少过。

    陈连一番话,便是投上位者所好。

    看,我毫无隐瞒。

    哪个上位者会不喜欢这等人?

    这等妙人儿……不,这等大才竟然无人重视……徐渭叹道:“那些人都眼瞎了吗?”

    孙重楼在门外实在是忍不住了,“少爷,我能说话吗?”

    蒋庆之没好气的道:“说。”

    向蒋庆之投诚后,陈连特地去了解了一番蒋庆之的身边人,也好为此后做打算。

    徐渭是蒋庆之的智囊,机敏无双。

    胡宗宪低调,却不可忽视。

    夏言自不必提。

    孙重楼在城外大打出手,阿修罗之名令松江府一干士绅颇为忌惮。

    世人分为两类,一类是活在各种规则之中,言行举止都受规则限制,不敢越雷池一步。

    另一类人不受规矩限制,我行我素,肆无忌惮。

    第一类人不怕同类,因为大伙儿都在规则中活着,你要做什么,至少我能猜到大半。

    但他们怕第二类人。

    不守规矩的人。

    这种人行事毫无规律可言……令人忌惮。

    孙重楼就是第二类人。

    陈连知晓孙重楼是蒋庆之的仆役,所以虽然有些忌惮这厮,但却没把他放在眼里……咱们是同伙,我是伯爷看重的官员,你不过是仆役罢了。

    可孙重楼一开口,陈连就知晓自己错了。

    这等随意,乃至于亲密的语气,不是一般的仆役。

    蒋庆之对这位仆役的态度,甚至比对自己的态度还更为亲切和随意。

    许多时候,越随意,就说明越亲近。

    孙重楼挠挠头,“其实,陈知府不就是抱怨自己没靠山吗?”

    陈连的城府再深,也被这话弄了个大红脸。

    羞愧难当。

    “不过老陈。”

    孙重楼一句老陈让陈连丢下羞愧,瞥了新老板一眼,见蒋庆之笑吟吟的,未曾呵斥孙重楼。

    我还不老,且老陈这个称呼是不是太特么亲近了……这是何等的卧槽啊!

    陈连心中一震,再度刷新了孙重楼在蒋庆之心中的地位。

    怕是比徐渭都高!

    “老陈,少爷的腿,比严嵩的还粗。你既然抱上了还担心什么?只管放手去做,有事儿少爷为你兜底。若是少爷兜不了底,这不是还有陛下!”

    陛下!

    陛下愿意为长威伯的下属兜底?

    陈连看了蒋庆之一眼,见他笑吟吟的并未反对这话,不禁亲切对孙重楼笑道:“小孙……孙小哥说的极是。”

    陈连只觉得自己眼前一片光明。

    老子,我老陈抱上的这条大腿,竟然这般粗壮?!

    祖坟冒青烟了啊!

    http://www.yetianlian.net/yt99610/46612781.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yetianlian.net。何以笙箫默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m.yetianlian.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