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何以笙箫默小说 > 早安大明 > 第961章  松江府万众一心,少年仗义执言
翻页 夜间

第961章  松江府万众一心,少年仗义执言

    后世人读史,读到大明中晚期时,会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

    那就是老子英雄儿好汉。

    这股子风潮是从杨廷和开始的。

    杨廷和为宰辅,德高望重,名满天下。帝王倚重,宫中太后尊重……这便是人臣的巅峰。

    随后他的儿子,那位大才子杨慎就登场了。蒋庆之甚至猜测,杨慎在中后期是作为杨廷和智囊般的存在。

    杨廷和与张太后联手压制嘉靖帝,杨慎出谋划策,甚至赤膊上阵,鼓动百官叩阙。

    父子联手在官场闯荡,这是开端。

    接着便是严嵩父子。

    接着是徐阶父子。

    接着是……

    在这其中最令人诟病的便是严嵩和徐阶父子。

    严世蕃以白身入阁,为不名之宰辅,这开了大明先河。可以说上下千年都罕见。

    而徐阶为儿子造势也不遗余力,这也就罢了,谁都干过这等事儿,舐犊之心嘛,人皆有之。

    可徐阶的儿子,也就是那位大公子徐璠,在应天府乡试中竟然请人代笔。

    牛逼不?

    小母牛倒立,牛笔冲天了。

    这事儿就发生在前年,徐阶因此请辞,道爷不许。而后徐璠便灰溜溜的回到了华亭,蛰伏着等待时机。

    换个考生代笔,早已被革除功名,甚至发配流放……至少也得关他三五年吧?

    这位大公子屁事没有,拍拍屁股回到了华亭后,依旧做他的第一公子。

    可此刻,这位大公子却发现自己好像低估了蒋庆之。

    但高估自己是没有的。

    “陈连!”毕竟是徐阶刻意栽培的儿子,徐璠马上反应过来了,“让陈连抢人!”

    此事唯一的转机便是把那几个读书人控制住。

    “来不及了。”王梦秋叹道。

    蒋庆之抓住的人,谁敢去抢?

    徐璠身边的清客说:“大公子,兴许此事那几人不知情,是自发的呢?”

    王梦秋点头,“拭目以待。”

    徐璠说:“如此,让陈连拦住蒋庆之,当众问那几人。”

    “对,否则蒋庆之心狠手辣,人被他带走屈打成招,找谁说理去?”

    陈连也想到了这一点,所以,他挡在了城门外,“长威伯,此事当交给我松江府查办。”

    所谓强龙不压地头蛇,除非是帝王旨意,否则就得按照官场规矩来。

    在场有懂行的都笑了,有人说,“蒋庆之是京师强龙,可这是南方,到了这儿想翻身,对不住,不给他这脸。”

    “陈府尊威武不能屈,果然是个好官。往日咱们却看轻了他,不该!”

    “板荡识忠臣呐!”

    陈连听到这些话,心中把那些吃瓜或是有心人骂了个狗血喷头。他本就想按照官场规矩来,无论蒋庆之如何怒不可遏,也找不到一点话柄借势发飙。

    可这些人话里话外却把他当做是威武不能屈的好汉子,包青天第二。

    卧槽尼玛!

    包青天的那些故事是以讹传讹好不好,包拯青天的美誉来自于他改进了审案的过程。前宋官员审案,嫌犯是见不到主审官的。

    你没看错,嫌犯和主审官隔老远呢!

    往来咋办?

    胥吏来回传话啊!

    可话一被中转,往往就走了样。甚至有人买通胥吏,暗自扭曲双方话语,于是乎,好人背锅,坏人逍遥。

    包拯觉得这是弊端,于是便废除了这个规矩,直面嫌犯审案。消息传出去,民间皆称之为青天。

    陈连是想有一番作为,可压根就没想过做青天。他不是傻子,知晓做青天的代价,不是被官场排挤,便是被当地豪强士绅视为敌人。

    所以,他只想做个打油翁……在几方势力之间油滑的来回穿梭,攫取好处。

    吃瓜众的一番话却把他顶住了。

    陈府尊,咱挺直了,别趴下!

    陈连心中大骂,也暗自叫苦,但当着一干人等他还真没办法趴下。

    只好一脸肃然的挡在前方。

    蒋庆之觉得有些好笑,他指指陈连,“户部官吏三人被烧死在驻地,你身为知府,做了什么?”

    陈连说道:“下官亲率好手查找线索,连日奔波未曾懈怠。”

    “那么,结果呢?”蒋庆之问。

    这不是打脸吗……陈连说:“凶手狡黠。如今南京刑部的人正在追索。”

    ——不是我军我能,而是敌人太狡猾。这不,南京刑部的人也束手无策。所以你长威伯想藉此攻击本官,没戏。

    “那是义士!”有人高呼。

    “那是我松江府的义士。”

    “那些酷吏该死!”

    “本就死有余辜,那些人不过是替天行道罢了。”

    此刻大明风气渐渐开放,首先是舆论,也就是八卦,无所不敢说。其次是。那些穷酸穷的一批,便写几本去换些钱粮,好歹果腹。若是有多余的,还能打一壶黄酒,来一碟子茴香豆,偷得浮生半日闲啊!

    文人嘛!

    特别是那些屡试不中,满腹牢骚的文人,对现状最是不满。他们把满腹牢骚和怀才不遇的不满,尽皆化为笔下文字,明嘲暗讽……对当下各种现状大加鞭挞。

    比如说写游侠,写江湖好汉,往往对立面是官吏,是权贵。情节多半是官吏权贵横行不法,做下恶事,江湖好汉得知后义愤填膺,拔刀相助……

    写到最后大结局,官吏权贵被拿下,江湖好汉们功成身退。

    蒋庆之眯着眼,他老早就看出了这种势头。

    随着大明国势的下滑,百姓的日子也越发难过。执政者觉得百姓能忍耐,可却忘了一件事儿……

    忍,便是蓄积,蓄势。

    当这股子郁气和不满蓄积到了极点时,便会突然爆发。

    最好的法子是化!

    化解这些郁气。

    击败俺答后,军费开支便会少一大截,百姓的负担便能少许多。

    开海后,南方一带的各种产业便会蓬勃发展,普通百姓若是没有营生便可以去做工,也可在家做些事儿。妇人们织布或是做针线,也能挣不少。

    怎么化解民间郁气?

    蒋庆之前世便是个小市民,知晓最好的法子便是两条,其一,大势。国家强大,无需担心外部威胁。其二,增加百姓的收入。

    南方发展起来了,再带动北方,整个大明一旦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艹!什么七海霸主,都不是事。

    一里一外,若是做到了,那便是妥妥的嘉靖盛世。

    他南下便是为此而来。

    所以,他在等。

    等陈连,等那些士大夫,等那些百姓都蜂拥而至。

    人越多越好。

    一千骑就在他的身后,自始至终都保持着警戒态势。

    城门里人太多,便纷纷涌了出来,但却不敢靠近那一千骑,便在两侧围观。

    “多少人了?”蒋庆之问。

    徐渭一直在观察,“伯爷,少说三千。”

    “差不多了。”蒋庆之点头。

    这时被控制在蒋庆之身侧的几个读书人中,一人喊道:“我辈今日有死而已,为我松江府父老而死,为这个天下赴死,何惧之有!”

    这话煽动性太强了。

    两侧的围观者们开始涌动

    “去解救我松江府的义士们!”人群中有人在鼓动。

    “这才是蒋庆之的大麻烦。”赵福和朱艺相对一笑,都看到了对方眼中的喜意。

    “开始了。”王梦秋在布庄门外叹道:“两三千人猬集,别说是蒋庆之,就算是陛下亲临,也只能退避三舍。”

    徐璠说:“如此也好。”

    虽然未曾一展第一公子的手段,但只要能让蒋庆之知难而退,他便能发动舆论为自己和父亲徐阶造势。

    万事莫要追求圆满……当初乡试代笔事发后,徐璠狼狈回乡,半路遇大雨,正好道旁有座寺庙,便进去避雨。

    庙里有个老和尚。

    情绪糟糕的徐璠施舍了些香火钱,发了几句牢骚,大概就是人生不如意的味儿。老和尚意味深长的说了这句话。

    罢了!

    徐璠摇摇头。

    城外,蒋庆之刚举起马鞭.

    陈集刚想策马出来。

    “长威伯没说谎!”

    沉默涌动的人群停了一下。

    这个声音很稚嫩。

    也有些惶然。

    但依旧在喊着。

    “我看见了,我看见他们只是用刀鞘抽打手臂和腿。我亲眼看见了。”

    人群彻底停住了。

    有人气急败坏的喊道:“是谁?”

    人群中传来了有人被捂着嘴,依旧想努力呼喊的声音。

    众人循声回头,慢慢让开了一条通道。

    通道的尽头,一个农夫,一个少年农夫。

    看着是父子。

    农夫捂着少年的嘴,对众人赔笑,“这娃被晒糊涂了,不,中邪了,小人马上就带他回去拜神,马上走,马上走……”

    就在他说话时,手上松了些,少年挣开他的控制,撒腿就顺着通道跑。

    “大郎!”农夫惶然喊道。

    两侧的人群看着少年农夫,神色复杂。

    突然有只手从人群中伸出来,抓向少年。

    蒋庆之饶有兴趣的看着少年,摆摆手。

    神箭手黄炳手中一直拿着弓箭,张弓,放手。

    箭矢闪电般的掠过,就在那只手刚触碰到少年时,正中手臂中部。

    那只手伴随着惨叫缩了回去,两个军士拔刀冲进了人群。“闪开!”

    少年不知自己方才逃过一劫,他跑到了最前面,气喘吁吁的看着蒋庆之。

    眼中有蒋庆之熟悉的光。

    一如他当年去南美讨生活之前,站在家乡最高山峰上,意气风发冲着小城呼喊的那种光。

    “伯爷,我亲眼看到了。”

    http://www.yetianlian.net/yt99610/46589471.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yetianlian.net。何以笙箫默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m.yetianlian.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