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章 坏了!我霍光成皇帝的替身了!(求订阅)
何以笙箫默小说小说推荐阅读:寒门崛起、锦衣、大唐开局震惊李世民、大魏芳华、贞观憨婿韦浩、大秦:不装了,你爹我是秦始皇、寒门仕子、终宋、贞观极品小女婿、逍遥小书生、混在皇宫假太监、我的姐夫是太子、非正常三国
霍光脸色暗沉,对家中那些不成器的子侄辈更是恨铁不成钢。
大将军不开心,但是朕是很开心的。
“好好好!”刘贺一连说了几个好,终于把众人的目光再一次抢到了自己的身上。
“有劳仲父,为朕的大汉选出了这么多的才俊,那这几日,就由仲父、御史大夫和光禄勋另行商议,将他们从高到低,安排到合适的官职上去吧。”
“诺。”几人应答。
“等等,朕如果没有记错的话,这刘安民已经是秩比千石的宗正丞了,那朕就擅作主张,不给他另行官职了,仍然留在宗正丞的位置上,宗正可有什么意见?”
“微臣没有异议。”
“好,此事甚好,除了让他们任官之外,朕还要对他们另行封赏,每人赏赐金三十,帛百匹!”
“另外,这十五篇文章,还要誊抄出来,下发到每一个郡国的官学当中去,让大汉的百姓和郎官都看看,什么样的人才才是我大汉真正需要的人才!”
刘贺说得颇为豪迈,将调子定得很高。
在场的朝臣对这一幕似乎有些熟悉,好像不久之前才见到过。
天子虽然不够沉稳,但是说话做事是有魄力的。
所说所行,都有深意和远意。
就像今日,恐怕不会到此为止,朝堂还会起一些波澜吧。
果然,天子没有让朝臣等太久,就开始挑起“事端”了。
“仲父,你觉得这科举考试如何,挑出来的人才可算得上才德双全?”
霍光一时有些不知如何回答,他发现天子虽然是在问问题,但是这个问题的答案有且只有一个。
或者说,天子的这个问题,本身就只有一个答案。
而这个已经有了答案的问题,将霍光是逼到了一个角落里。
这些入选的文章都是霍光挑出来的,他此刻不可能否定这些文章的长处和价值,那就更不能否定这些郎官出类拔萃的才能。
抛开此事不谈,霍光的子侄辈在这次科举考试中没人脱颖而出,如果霍光全盘否定,那么难免会被人诟病。
这样一来,霍光就只能认可这科举考试的长处了。
虽然他打心眼里也认为这通过科举考试,来进行第二次人才选拔的方法颇为合理实用。
但是这种被半强迫着认同一个观点的感觉颇为难受。
问题是,此时已经不得不认可了,不知为何,霍光对天子有一些埋怨。
“老夫觉得这科举考试选出来的郎官德才具佳,陛下能想出这个法子,真是心思巧妙,有一颗七窍玲珑心。”
“哦?朕没有想到,仲父居然给了如此高的评价,朕原来还有些犹豫,如今也就不用犹豫了……”
“朕想请诸公此时此刻商议一下,看能否将这科举考试之法,用到察举制所有的科目当中。”
“从今之后,各科察举的人数直接翻三倍,但是到长安之后,均要参加科举考试,只取其中三分之一的人,其余的赐金放还。”
此言一出,除了张安世和丙吉这两个“局内人”之外,大部分朝臣立刻就交头接耳起来。
这是一个重大的变革,会改变很多事情。
原来的察举制度,各郡国按照人口比例分配察举的人数。选出来的人才不管水平如何,都可以立刻入朝为官。
不管品秩高低,至少都会成为郡国或者“举主”在朝堂的助力。
久而久之,积少成多,单一的小树苗也就长成了大大小小的树林。
然而,加入了科举考试之后,就意味着一个郡国推选的人才再多,也有可能在考试中全部折戟沉沙。
这就逼迫着郡国或者举主在举荐人才的时候,不能只考虑亲疏远近的问题,更要想办法察举一些有真才实学的人,要不然很有可能在这场“权力的游戏”中竞争落败。
在此时的大汉,读经仍然是少数人的权力,察举制仍然不失为一种效率很高的人才选拔方式。
但是,需要一些制衡。
加入科举考试,就是一种很好的补充。
由等额选举到差额选举,这本就是一种巨大的进步。
至少可以让更多的人才被发现,并且对一些已经隐隐有做大之势的豪门大族,进行适当限制。
一两年之内,刘贺会将造纸术和印刷术大规模地推广出来,让更多的底层百姓和小门小户的子弟拥有读经求学的可能性。
等有学问的人群扩大之后,刘贺就会全面推行科举取士的方法了。
当然,那将会是一种全新的科举制度,而不是后世的八股文取士。
到那时,人才会被发现得更早,而选出来的人才也会更有真才实学。
……
当下,刘贺自然看得出来朝堂上有人想要反对。
但是,刘贺不打算给他们反对的机会。
刘贺记得住王式说过的那句话:自己是天子,要多行不偏不倚的王道。
以前没有坐稳帝位,要行阴谋之道;但是此刻帝位稳固,就要更多地行王道了。
既然做的是于国于民于朝堂有利的事情,那么正直的朝臣没有理由不赞同。
“朕觉得科举考试好就好在有一条准绳来衡量人才,这条准绳人人可见,会让人才心安,不像原来只凭举主的印象和模糊的风评,难免会让人非议。”
刘贺看到朝臣的反应似乎平静了一些,于是就说出了最后一句话:“朕以为,真正的人才,都不会害怕科举考试的。”
刘贺说罢就停住了。
还有后半句话没有说出来,但是一众朝臣已经隐隐约约听到了:反对科举考试的,都是没有真才实学的欺世盗名之徒。
天子扣下来的这顶冠太大了,没有人能够承受得起。
就连大将军也承受不起。
难怪此刻大将军也一言不发,看不出喜怒哀乐。
“仲父,你是辅政大臣,觉得朕的这个提议如何?”
霍光沉默着,一时想不到可以说些什么,唯独觉得自己似乎在此事上有一些后知后觉。
自己似乎成了天子的替身了——替天子证明了科举考试的好。
在朝堂上跋扈了那么久,这种被操控的感觉非常不好受。
霍光只能有些生硬地说道:“将科举考试放入察举制度之中,颇有新意,但今年就推行,是不是操之过急了?”
“仲父说得倒是在理,朕想听一听其他人的见解。”
朝臣们有一些犹豫。
一是刚才的帽子有些大,二是要在天子和大将军间表态,吃力不讨好。
人人都看得出来天子和大将军情同父子,他们也许很快就会和好,到时候倒霉的还是自己。
但是,抱有这些想法的人都是霍党当中那些趋利避害之徒,是少数人。
在朝堂上,有识之士也不少。
宗正刘德率先站了出来,一脸严肃地说道:“微臣认为,科举考试利国利民,理应尽快推行。”
“微臣附议宗正刘公,此次科举考试,让郎官中的沉闷之风为之一振,理应尽快推行。”张安世颇为罕见的表达了自己的意见。
“微臣附议宗正刘公,微臣有幸参与此次科举考试的庶务,认为科举考试最为公平公正,应该迅速推行。”
“微臣侍御史严延年附议……”
“微臣大鸿胪韦贤附议……”
……
除了那些被刘贺收入麾下的大臣站出来表示赞同之外,还有七八个地位尊崇的朝臣也站了出来。
他们中的不少人,有子侄辈在这第一次科举考试中高中了。
尝到了甜头,自然应该站出来维护。
转眼间,刘贺的提议就获得了朝堂上三分之一朝臣的支持。
刘贺兴奋得双手有一些颤抖,这几个月来的准备没有白费。
这时,一般只在军务中发表己见的老将赵充国竟然也站了出来。
“老夫认为,科举考试与军功授爵制一样,最重要的就是有一条明确的准绳,能够让察举制更加完备,既然有用,应该速速实行。”
霍光面色铁青,他发现自己又犯了一个错误。
不管是否同意,自己都不应该如此犹豫。
一旦犹豫,站在自己这边唯自己马首是瞻的朝臣也会犹豫,自然就失去了先机,进而会让刘德将其他朝臣带动了起来。
霍光不禁有些疑惑,为何自己今天会有所犹豫呢?
科举考试确实是一个好法子,这固然是自己没有立刻回绝的原因;但是更深层次的原因,恐怕和天子有关系。
霍光看向了坐在高处的天子,心情有些复杂。
没错,不知为何,自己现在居然有些忌惮天子了。
因为忌惮,所以才会犹豫,才会收起以往的跋扈,难道是自己老了吗?所以才会有所忌惮?
刘贺看着朝臣,又看了看霍光,有些紧张。
这毕竟是他第一次,动用自己手里的牌,借势和霍光唱对台戏。
胜不胜不重要,重要的是要试一试霍光的成色。
从现在的结果来看,天子的仲父现在已经没有那么可怕了。
能看到这一点,就够了。
“咳咳,诸公说得很好,但是朕刚才想了想,觉得仲父说得也有道理。”
“科举考试虽好,但是不宜操之过急,朕认为今年就算了,明年再推行更为妥当。”
“仲父,此事你怎么看?”
今年还是明年,其实差不多,重要的是,这个决定是由天子做出的。
心中颇为不悦的霍光看到大局已定,加上那些没有表态的,恐怕支持此举的朝臣恐怕已经超过了半数。
自己不可能和半个朝堂作对。
幸好,天子最后问了问自己的意见,让自己有一些回转的余地,否则就真的要唾面自干了。
“那就依天子之言,明年再将科举考试融入到察举制之中。”
“甚好,仲父英明!”
刘贺笑了,笑得颇为得意。
这一次,赢了。
(本章完)
http://www.yetianlian.net/yt98794/36982857.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yetianlian.net。何以笙箫默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m.yetianlian.net
大将军不开心,但是朕是很开心的。
“好好好!”刘贺一连说了几个好,终于把众人的目光再一次抢到了自己的身上。
“有劳仲父,为朕的大汉选出了这么多的才俊,那这几日,就由仲父、御史大夫和光禄勋另行商议,将他们从高到低,安排到合适的官职上去吧。”
“诺。”几人应答。
“等等,朕如果没有记错的话,这刘安民已经是秩比千石的宗正丞了,那朕就擅作主张,不给他另行官职了,仍然留在宗正丞的位置上,宗正可有什么意见?”
“微臣没有异议。”
“好,此事甚好,除了让他们任官之外,朕还要对他们另行封赏,每人赏赐金三十,帛百匹!”
“另外,这十五篇文章,还要誊抄出来,下发到每一个郡国的官学当中去,让大汉的百姓和郎官都看看,什么样的人才才是我大汉真正需要的人才!”
刘贺说得颇为豪迈,将调子定得很高。
在场的朝臣对这一幕似乎有些熟悉,好像不久之前才见到过。
天子虽然不够沉稳,但是说话做事是有魄力的。
所说所行,都有深意和远意。
就像今日,恐怕不会到此为止,朝堂还会起一些波澜吧。
果然,天子没有让朝臣等太久,就开始挑起“事端”了。
“仲父,你觉得这科举考试如何,挑出来的人才可算得上才德双全?”
霍光一时有些不知如何回答,他发现天子虽然是在问问题,但是这个问题的答案有且只有一个。
或者说,天子的这个问题,本身就只有一个答案。
而这个已经有了答案的问题,将霍光是逼到了一个角落里。
这些入选的文章都是霍光挑出来的,他此刻不可能否定这些文章的长处和价值,那就更不能否定这些郎官出类拔萃的才能。
抛开此事不谈,霍光的子侄辈在这次科举考试中没人脱颖而出,如果霍光全盘否定,那么难免会被人诟病。
这样一来,霍光就只能认可这科举考试的长处了。
虽然他打心眼里也认为这通过科举考试,来进行第二次人才选拔的方法颇为合理实用。
但是这种被半强迫着认同一个观点的感觉颇为难受。
问题是,此时已经不得不认可了,不知为何,霍光对天子有一些埋怨。
“老夫觉得这科举考试选出来的郎官德才具佳,陛下能想出这个法子,真是心思巧妙,有一颗七窍玲珑心。”
“哦?朕没有想到,仲父居然给了如此高的评价,朕原来还有些犹豫,如今也就不用犹豫了……”
“朕想请诸公此时此刻商议一下,看能否将这科举考试之法,用到察举制所有的科目当中。”
“从今之后,各科察举的人数直接翻三倍,但是到长安之后,均要参加科举考试,只取其中三分之一的人,其余的赐金放还。”
此言一出,除了张安世和丙吉这两个“局内人”之外,大部分朝臣立刻就交头接耳起来。
这是一个重大的变革,会改变很多事情。
原来的察举制度,各郡国按照人口比例分配察举的人数。选出来的人才不管水平如何,都可以立刻入朝为官。
不管品秩高低,至少都会成为郡国或者“举主”在朝堂的助力。
久而久之,积少成多,单一的小树苗也就长成了大大小小的树林。
然而,加入了科举考试之后,就意味着一个郡国推选的人才再多,也有可能在考试中全部折戟沉沙。
这就逼迫着郡国或者举主在举荐人才的时候,不能只考虑亲疏远近的问题,更要想办法察举一些有真才实学的人,要不然很有可能在这场“权力的游戏”中竞争落败。
在此时的大汉,读经仍然是少数人的权力,察举制仍然不失为一种效率很高的人才选拔方式。
但是,需要一些制衡。
加入科举考试,就是一种很好的补充。
由等额选举到差额选举,这本就是一种巨大的进步。
至少可以让更多的人才被发现,并且对一些已经隐隐有做大之势的豪门大族,进行适当限制。
一两年之内,刘贺会将造纸术和印刷术大规模地推广出来,让更多的底层百姓和小门小户的子弟拥有读经求学的可能性。
等有学问的人群扩大之后,刘贺就会全面推行科举取士的方法了。
当然,那将会是一种全新的科举制度,而不是后世的八股文取士。
到那时,人才会被发现得更早,而选出来的人才也会更有真才实学。
……
当下,刘贺自然看得出来朝堂上有人想要反对。
但是,刘贺不打算给他们反对的机会。
刘贺记得住王式说过的那句话:自己是天子,要多行不偏不倚的王道。
以前没有坐稳帝位,要行阴谋之道;但是此刻帝位稳固,就要更多地行王道了。
既然做的是于国于民于朝堂有利的事情,那么正直的朝臣没有理由不赞同。
“朕觉得科举考试好就好在有一条准绳来衡量人才,这条准绳人人可见,会让人才心安,不像原来只凭举主的印象和模糊的风评,难免会让人非议。”
刘贺看到朝臣的反应似乎平静了一些,于是就说出了最后一句话:“朕以为,真正的人才,都不会害怕科举考试的。”
刘贺说罢就停住了。
还有后半句话没有说出来,但是一众朝臣已经隐隐约约听到了:反对科举考试的,都是没有真才实学的欺世盗名之徒。
天子扣下来的这顶冠太大了,没有人能够承受得起。
就连大将军也承受不起。
难怪此刻大将军也一言不发,看不出喜怒哀乐。
“仲父,你是辅政大臣,觉得朕的这个提议如何?”
霍光沉默着,一时想不到可以说些什么,唯独觉得自己似乎在此事上有一些后知后觉。
自己似乎成了天子的替身了——替天子证明了科举考试的好。
在朝堂上跋扈了那么久,这种被操控的感觉非常不好受。
霍光只能有些生硬地说道:“将科举考试放入察举制度之中,颇有新意,但今年就推行,是不是操之过急了?”
“仲父说得倒是在理,朕想听一听其他人的见解。”
朝臣们有一些犹豫。
一是刚才的帽子有些大,二是要在天子和大将军间表态,吃力不讨好。
人人都看得出来天子和大将军情同父子,他们也许很快就会和好,到时候倒霉的还是自己。
但是,抱有这些想法的人都是霍党当中那些趋利避害之徒,是少数人。
在朝堂上,有识之士也不少。
宗正刘德率先站了出来,一脸严肃地说道:“微臣认为,科举考试利国利民,理应尽快推行。”
“微臣附议宗正刘公,此次科举考试,让郎官中的沉闷之风为之一振,理应尽快推行。”张安世颇为罕见的表达了自己的意见。
“微臣附议宗正刘公,微臣有幸参与此次科举考试的庶务,认为科举考试最为公平公正,应该迅速推行。”
“微臣侍御史严延年附议……”
“微臣大鸿胪韦贤附议……”
……
除了那些被刘贺收入麾下的大臣站出来表示赞同之外,还有七八个地位尊崇的朝臣也站了出来。
他们中的不少人,有子侄辈在这第一次科举考试中高中了。
尝到了甜头,自然应该站出来维护。
转眼间,刘贺的提议就获得了朝堂上三分之一朝臣的支持。
刘贺兴奋得双手有一些颤抖,这几个月来的准备没有白费。
这时,一般只在军务中发表己见的老将赵充国竟然也站了出来。
“老夫认为,科举考试与军功授爵制一样,最重要的就是有一条明确的准绳,能够让察举制更加完备,既然有用,应该速速实行。”
霍光面色铁青,他发现自己又犯了一个错误。
不管是否同意,自己都不应该如此犹豫。
一旦犹豫,站在自己这边唯自己马首是瞻的朝臣也会犹豫,自然就失去了先机,进而会让刘德将其他朝臣带动了起来。
霍光不禁有些疑惑,为何自己今天会有所犹豫呢?
科举考试确实是一个好法子,这固然是自己没有立刻回绝的原因;但是更深层次的原因,恐怕和天子有关系。
霍光看向了坐在高处的天子,心情有些复杂。
没错,不知为何,自己现在居然有些忌惮天子了。
因为忌惮,所以才会犹豫,才会收起以往的跋扈,难道是自己老了吗?所以才会有所忌惮?
刘贺看着朝臣,又看了看霍光,有些紧张。
这毕竟是他第一次,动用自己手里的牌,借势和霍光唱对台戏。
胜不胜不重要,重要的是要试一试霍光的成色。
从现在的结果来看,天子的仲父现在已经没有那么可怕了。
能看到这一点,就够了。
“咳咳,诸公说得很好,但是朕刚才想了想,觉得仲父说得也有道理。”
“科举考试虽好,但是不宜操之过急,朕认为今年就算了,明年再推行更为妥当。”
“仲父,此事你怎么看?”
今年还是明年,其实差不多,重要的是,这个决定是由天子做出的。
心中颇为不悦的霍光看到大局已定,加上那些没有表态的,恐怕支持此举的朝臣恐怕已经超过了半数。
自己不可能和半个朝堂作对。
幸好,天子最后问了问自己的意见,让自己有一些回转的余地,否则就真的要唾面自干了。
“那就依天子之言,明年再将科举考试融入到察举制之中。”
“甚好,仲父英明!”
刘贺笑了,笑得颇为得意。
这一次,赢了。
(本章完)
http://www.yetianlian.net/yt98794/36982857.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yetianlian.net。何以笙箫默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m.yetianlian.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