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笙箫默小说 > 大明:史上第一国门皇子 > 第11章 丰兰计划

第11章 丰兰计划

    凤阳府管辖十一州若干县。

    包括寿州,泗州,宿州,颍州,毫州,滁州,和州,徐州等。

    其中凤阳,临淮,怀远,定远四县直属凤阳府管辖,其他县由辖州代辖。

    而凤阳县,在洪武七年立凤阳府时,割临淮县的太平、清洛、广德、永丰四乡设凤阳县。

    这里是元末起义军的主战场。

    经历十几年的休养生息,凤阳县的百姓又如同蚂蚁一样走出了大山,生活在这片热土上。

    绿水地里都是佝偻的身影。

    荒野之中都是求食的百姓。

    除了没有肆意欺压百姓的官员,没有横征暴敛的朝廷之外,似乎生活着的百姓日子并没有什么特别大的改变。

    官员们组织着百姓开渠,拓荒,种田,该缴纳的赋税一个子都还是不少。

    唯一的变化,流民变少了,土地变多了。

    百姓们开始守着一亩三分地过日子了。

    原野上。

    百姓们忙着在田地里秋收。

    而就在这忙碌的时节,凤阳官道上,一支长达三里的队伍,缓缓的从田野中间划过。

    打头有十几名骑着高大战马的带甲骑兵,后边跟着一辆宽敞的素色马车,马车中不断传出女子的嬉笑声,两侧也有骑兵相伴。

    而在这辆马车的后面,有着一架八匹马拉着的高大敞篷车。

    敞篷车上有着一座金色的棺椁。

    棺椁长九尺,宽三尺,上面雕刻着金色的飞龙栩栩如生,在阳光的照耀下仿佛要从棺椁上飞出来一样。

    金色的九五至尊棺椁,令方圆三里低头割稻谷的百姓忍不住的抬头凝视。

    纯金打造的棺椁是那么的耀眼。

    几个年轻力壮的小伙子忍不住露出贪婪的眼神。

    那是对金子的渴望。

    可看看守在棺椁旁高大威猛的将士,小伙子们不得不压下心中的贪婪。

    很多人都在议论这是干什么的,竟然拉着一座金棺。

    咕噜!

    不知道是巧合还是什么,金棺里面似乎装着很多的碎银,因为装的太多了,有一粒碎银从棺椁中掉了下来,掉在了旁边的土路上。

    距离官道最近的一个老妇眼睛狠毒,老早就看到掉了一粒碎银了。

    而且那些骑着战马的将士没有发现碎银掉在了地上。

    老妇按下了心中的窃喜,等着长长的车队过去。

    时间似乎在老妇这里过得贼慢,老妇此时的眼中没有金棺,也没有金棺后面长长的运粮队伍。

    只有那个被车轱辘碾进土里,跟土块融合在一起的碎银。

    碎银不多,顶多一两,可老妇紧张了,死死的盯着那个地方等待运粮队伍过去,并逐渐拉开了有差不多一里的距离。

    这一里地堪称世界寂静,没有人冲上去。

    但最后,不知道是老妇先跑起来还是其他人先跑起来,老妇疯狂的冲上了官道。

    那个地方已经被她盯死了。

    可该死的,竟然还有人也盯着,是一个中壮年,速度太快了,快到老妇没有反应过来,中壮年就从土里刨出来了一粒碎银子。

    看都没有看老妇一眼,中壮年揣上碎银就想要走。

    老妇自然不想饶过,其他几个盯着这个地方的人也不想,碎银不是这个中壮年的,是捡的,见着有份,就算是闹到县衙里面也要。

    可老妇刚刚诞生这样的想法,官道上却突然打了起来。

    一块银锭。

    二十几丈外的路面上,有人捡到了一块十两的银锭。

    用手攒着,满满的,那种踏实有钱的兴奋感。

    让老妇也兴奋了,见者有份,果断的放弃偷偷捂着一两碎银的中壮年,冲向了一团人围起来抢银锭的地方。

    老妇大喊着‘我先看到的,是我的,被你给捡了。’然后一起加入了这巨大的战团之中。

    可打着打着,突然争夺银锭战团的人变少了不少。

    老妇定眼一看,拉着金棺队伍后面的运粮队伍,粗心大意,白灿灿的稻米似乎是被老鼠打了一洞,撒了一路的稻米。

    稻米和黄土搅和在一起,可这瞬间让老妇放弃了继续争夺银锭的想法,奔向了有着稻米的地方。

    不管有没有土,捧起稻米老妇就往自己的兜里揣。

    可捧着捧着,老妇的眼睛直律律的盯着被车轱辘碾过的车轮印下面。

    一粒一两的碎银,被年仅了土里,可却是那么的刺眼。

    急忙中老妇将一粒碎银踹进了怀里在,继续装作若无其事的捧着土里面的稻米。

    '发大财了,发大财了,天降大财,感谢官人,感谢天老爷'老妇最里面嘀嘀咕咕的说着一些胡话。

    捧着捧着发现前面没有稻米了。

    可再往前一两百丈的地方,老妇看到还有一群人。

    老妇按耐不住心中的兴奋,疯狂的向前狂奔了起来。

    整个管道上乱糟糟的一团。

    老妇从人群中挤过去,果然前面还有粗心大意的运粮队伍没发现,掉了一地的稻米。

    老妇拿出来了平时针线活的眼睛,在车轱辘印旁边的不放过一寸的找碎银子。

    可这一次老妇没有那么幸运,带土的稻米没有弄到两把,一粒碎银也没有找到。

    老妇瞅着附近几百务农的同乡人在管道上为了抢银锭打架的打架,为了捡一粒稻米开始挖官道的挖管道,老妇想再往前看看。

    再往前一里地就是运粮队伍的尾巴了。

    摸着口袋里面的一粒碎银,老妇下定了决心准备靠近一里地内。

    跟老妇抱着同样想法的还有十几人,十几人像是在百米赛跑,跑在最前面的是一个青年小伙子,跑的太快了。

    而且,有惊天大发现。

    一个人,就在官道路中间。

    一块十两的银锭就在路面上,安静的等待着小伙子拿。

    老妇眼睛毒辣辣的清楚看到小伙子揣起银锭,二话不说跑下了官道往凤阳县方向跑,其他什么都不管。

    老妇今年已经四十八了,腿脚虽然不便,却大喊了一声:‘那个小伙子捡走了一块银锭。’

    一嗓子下去,青年小伙子被追野狗一样,被几个身强力壮的汉子追了起来。

    可不知道是谁,又扯了一嗓子,‘前面还有碎银子,还有稻米。’

    原本还在原地打架,有些人已经鼻青脸肿了,被这一嗓子喊醒来,一个被人在肚皮上踩了两脚的青年,看起来奄奄一息了,可听到这句话,一骨碌翻身便狂奔了起来。

    太阳缓缓的从最中间落在了西山。

    拉着金棺的运粮队伍,已经从凤阳县进入了怀远县。

    可原本早稻田里收粮的凤阳县百姓,却从凤阳县一路跟到了怀远县中段。

    老妇的老头子来了,老妇的两个小儿子,两个小女儿也来了。

    老头子从旁边的水渠里面盛了一壶水,将一个大米团撕成四份塞给了两个女儿和两个儿子,然后安静的等在了怀远乡外面的一片树林子里面。

    怀远乡的路口被县令下令,派兵守住,不让他们进,却也没有驱散他们。

    为了捡碎银子和和在土里的稻米,他们广德乡的人都来了。

    永丰,太平、清洛四乡的乡邻不知道从什么地方听到了消息,连夜拔营,倾巢出动的也跟来了。

    五六千人蹲在了怀远乡外面的树林子里面,等待天亮。

    这是大明九皇子,陛下亲封蓝城王的北上卫国戍边车队,拉着陛下亲赐的九五金棺,拉着几十万两白银,拉着数十万粮草。

    明天天不亮还要继续出发。

    一路走官道。

    据说天灰蒙亮启程,日落在临近驿馆休息。

    今天捡了半天有点累了,今晚好好休息一晚,明天再碰碰运气。

    老妇的确很累,由老头子守夜,老妇一觉睡到了被老头子在头上敲了十几下才醒来。

    “蓝城王的队伍出发了,绕过怀远乡跟上去碰碰运气。”

    ……

    澎!

    奉天殿。

    老朱目瞪口呆的狠狠的将凤阳知府递上来的奏章拍在了龙案上。

    “蓝城王啸众聚首,招摇金棺过境,车马行走一路狂撒碎银一千余两,稻米百担,凤阳百信闻风而动,聚五万众跟随蓝城王北上行驾两百二十里。”

    “有广德乡里张氏,捡十两银锭有二,碎银三两,稻米五斤,唤乡里七位堂兄,举亲朋好友百人之多尾随出凤阳县,行至怀远涡河畔,未有回头之意,其余乡众尽皆有此念。”

    老朱当堂咆哮了起来,“反了,反了天了,蓝城王这是要造反吗?”

    老朱都不敢想象。

    若是朱棖走的方向不是北边,而是南边,现在已经裹挟五万民众来到应天了,按照那样的趋势,过三日便能裹挟十万之众来到南京城。

    堪称最快速度的造反了。

    宣国公、中书省令李善长紧闭着嘴巴,左丞相胡惟庸闭目沉思,兵部尚书林荣闭口不言。

    主要是。

    他们也是一脸的懵逼。

    用脚趾头都能想到,九岁的蓝城王一路向北途径凤阳,根本没有裹挟民众南下的意思。

    可他们怎么也想不明白,蓝城王这是要干什么。

    “父皇,九弟肯定没有造反的想法,依儿臣看来,这是九弟的移民之策,父皇曾向塞北移民百万之众,然效果甚微,移民不足五十万。”

    “九弟封地兰县人口不足三千户,九弟肯定是想要给封地移民,这才出此下策。”

    朱标忍不住的解释,小心翼翼的瞅着愤怒的老朱。

    要是老朱大怒,他就请命去阻止老九的大胆之举。

    若是老朱询问,他就……

    可朱标话音未落,整个朝堂便出现了一些倒吸凉气的声音。

    “移民?”

    李善长,胡惟庸,汤和,林荣、汪广洋众多中枢大臣们惊疑不定的盯着朱标。

    简直,惊为天人。

    “岂有此理,太子殿下,哪有这样移民的?”

    甚至御史大夫汪广洋当场怒斥了起来。

    实在是难以想象,一路撒钱撒粮聚众五万尾随两百二十里,匪夷所思。

    这跟那些造反的逆贼有什么区别。

    朝堂上议论纷纷。

    老朱也头疼的胳膊肘拄着龙案锤自己的脑袋。

    这种乱搞的移民方式,稍有不慎,那是会出大乱的。

    民心一旦浮躁起来,就难收拾了。

    可他要怎么想办法阻止。

    “太子,你觉得此法可行?”老朱喝了一口茶,压了压自己烦躁的心情,要是再没有一个合理的解释,他准备召回朱棖暴揍一顿再讲道理。

    听到老朱的询问,朱标当即站出来,从袖筒里面鼓捣出来一封书信,大声道:“父皇,儿臣有事禀报,九弟与方孝孺商定丰兰计划,在几日前呈报给儿臣,儿臣自知兹事体大,也拿不定主意。”

    “请父皇定夺。”

    老朱差点一口茶喷出来,一手成八字捏着双鬓,他就知道这事要没有太子背书,朱棖不要说聚众五万了,就是聚众三千人也离不开凤阳县。

    可特么的,这都三天聚众五万百姓了,竟然还‘儿臣自知兹事体大,拿不定主意,请老子来定夺’,我!

    算了,自己造的长子,亲封委以重任的皇太子,放权监国。

    造孽啊!

    老朱造孽般闭着眼招了招手,“呈上来,呈上来!”

    朱标当即一喜,将信件递了上去。

    “我滴天!”

    刚一打开信件,扫了一眼,老朱的心都快要跳出来了。

    他从来没有见过,也没有听过,如此胆大包天的计划。

    聚百万之众北上,行累者可落户所在地,户籍随迁。

    凡百户为一营,于弟车架兰县登记造册为一营,可自行北上至兰县。

    一营折损不过三成,先登至兰县者,奖良田万顷,耕牛百匹头,任一乡之主,白银千两并免三年赋税。

    一营折损超过三成,不予奖励。

    设一百奖励名额,依先后为序,奖励依次降之。

    其余一营之人,凡折损不超过三成,每降五分,奖白银一百两。

    老朱盯着信件上详细的计划介绍,脑袋瓜子在嗡嗡的炸响。

    他老朱是农民出生,深知这一份计划的可怕之处。

    先以钱粮吸引百姓去捡。

    如果当年他要是遇到这等好事,说不定也没有以后他造反的事情了。

    如果当年他要是听到有这样的好事,只要去了兰县就能有万顷良田,便是跑断这双腿,饿死在路上,他爬着也要爬到兰县。

    好家伙。

    尤其是这个先登之功。

    虽然没有先登封侯的封赏,可奖赏却是封侯之功。

    难以想象,要是按照这个计划执行下去,一路所过,会有贫寒的百姓北上。

    完全等同于。

    从南边走到兰县,就直接会从一方贫苦百姓摇身一变为地方豪绅。

    而想要拿到这份奖励。

    就看谁跑的快了。

    而如果认真核算一下所有奖励,便发现所奖励白银不过二十万两,所奖励良田不过两万顷,所耗费耕牛不过两百头。

    可为了争这奖励。

    何其百万众会北上。

    老朱详细又反复的看了丰兰计划三遍,阴恻恻的道:“蓝城王,可真是有造反的潜质啊!”

    http://www.yetianlian.net/yt88460/32761150.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yetianlian.net。何以笙箫默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m.yetianlian.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