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7章 大势所趋!大明自今日起开海!
何以笙箫默小说小说推荐阅读:寒门崛起、锦衣、大唐开局震惊李世民、大魏芳华、贞观憨婿韦浩、大秦:不装了,你爹我是秦始皇、寒门仕子、终宋、贞观极品小女婿、逍遥小书生、混在皇宫假太监、我的姐夫是太子、非正常三国
阁楼内。
鸦雀无声。
众人神情凝重。
因为杨士奇的突然发声,海禁问题已经摆在了眼前。
大明粮食产量太低,已经成为制约大明发展的关键问题。
现如今伴随着朝廷推行各项新政,整个大明百废俱兴,焕发了完全不一样的蓬勃生机。
然而同样是因为新政的推行,朝廷也填补了大量的钱粮,尤其是诸王外放之国策。
大明宗亲藩王尽数外放就藩,手握六卫三万战兵前往异域征战沙场,为大明开疆拓土。
这项由汉王朱高煦提出的大明国策,时至今日已经取得了辉煌卓著的战绩。
东海五国,南洋七国,中南六国……
除了中南六国因环境地利问题征伐难度较大外,东海五国与南洋七国均已经成为大明王朝的疆土!
泱泱大明,版图之盛,从未有过!
而且兵部已经收到捷报,大明王师已踏平中南三国,吞并剩余小国联邦指日可待!
然而也正是因为如此,朝廷为各路大军提供的粮草辎重,简直就是一个天文数字!
这还是东海、南洋、中南各路大军先后出征,朝廷只是为他们提供前期粮草的情况之下,就几乎已经快要掏空了国库!
换句话说,要是国库钱粮充足,如今整个大陆的东方,只会存在一个伟大的国度,一个真正的天朝上国!
所以,朝廷现在对钱粮的重视,已经到了一个快病态的地步。
只要钱粮到位,一切都不是问题。
国家大事,钱粮二字!
但是,想要将南洋打造成天然粮仓,就不得不面临一个问题。
那就是南洋土著居民太懒了。
好吃懒做,吃不了苦。
有事没事就往树荫下面一躺,舒舒服服地晒太阳……
这样的劳力别说与大明子民相比,连最近臭名昭著的倭奴都比不上!
指望调动这些劳力开发南洋,朱棣自问这辈子都没有什么希望,成功将南洋打造成粮仓了。
思来想去,还是那个问题,必须废除海禁国策,迁徙大明百姓进入南洋,开发利用这块宝地!
所以,开海势在必行!
但是有一个问题,很严重的问题。
海禁国策可是太祖高皇帝钦定,自己这个永乐皇帝要是直接下令废除海禁,那无异于是违背了太祖祖训。
朱棣并不愿意这么做,毕竟他当初夺位称帝的时候,可是打着奉太祖遗诏奉天靖难的名义。
也就是说,他朱棣为了给自己即位称帝寻到一个大义名分,蒙上了这么一块遮羞布!
永乐皇帝的法统不是来自建文皇帝,而是来自洪武皇帝,大明太祖朱元璋!
海禁国策与其他不一样,这是太祖高皇帝十分重视的国策,终洪武一朝都在严格推行,甚至到了“片板不得出海”的恐怖地步!
而海禁一策也早已深入人心,上至达官显贵,下到平民百姓,都对这海禁国策习惯了。
如果突然间废除海禁,允许大明子民出海贸易旅居,那势必会引发国内动荡,天下不安!
一时间,朱棣有些拿不定主意,不知该如何是好。
杨士奇看出了皇帝陛下的迟疑,直接跪倒了地上,从怀中取出了一物。
“陛下,这是南洋七国宗王的联名上书,请求朝廷废除海禁,请求大明开海!”
“这上面不只有七位大王的签名,更有南洋上万子民的手印,他们同样希望能够真正成为大明王朝的百姓子民,为此而感到骄傲自豪!”
闻听此言,朱棣神情豁然动容,急忙命人将万民书取了过来。
上面的签名与手印清晰可见,一个个都承载着期盼与希望。
诚然,只有大明开海,南洋土著百姓才有机会进入大明,一睹天朝上国的盛世风采。
值得一提的是,这南洋七国乃是大明的宗亲藩国,同样隶属于大明王朝!
他们国内的百姓子民,自然也就是大明王朝的百姓子民。
他朱棣这位永乐皇帝,可是他们的君父!
看着眼前这份万民书,朱棣心情很是复杂。
兵部尚书金忠作为永乐皇帝的心腹重臣,此刻也明白皇帝陛下的心思。
但废除海禁,大明开海,这是大势所趋,更是利国利民的好事。
所以金忠轻轻咳嗽了两声,出言道:“陛下,老臣记得洪武年间,高皇帝之所以执行海禁国策,乃是为防沿海军阀余党与海盗滋扰。”
“然如今东海五国尽为大明宗亲藩属国,再无海盗倭寇滋扰之患,废除海禁允许百姓出海,与海外藩国友好往来,以全亲亲之谊,这是因时制宜之举……”
老金头毕竟是永乐皇帝的左膀右臂,转眼间就为皇帝陛下找到了一个合适的开海借口。
诚然,海禁国策是太祖高皇帝定的,这没得说。
但是太祖高皇帝定这么个政策,是因为江浙一带的百姓,甚至当时居住在泉州一带的外国商团曾经协助过张士诚、方国珍等人与高皇帝争夺天下,使高皇帝对海上贸易产生了恐惧。
再加上一些元末逐鹿中原失败的军阀势力都选择远遁海外,倭国的倭寇海盗又时常滋扰沿海地区,高皇帝这才确立了海禁政策。
可是现在,情况完全不一样了啊!
元末远遁海外的军阀势力,早就不知道漂流到哪个岛上做山大王了。
而最令大明沿海百姓深恶痛绝的倭寇浪人,前不久也被大明水师给清洗了个干干净净,甚至直接打到了他们的老巢,硬生生地将倭国给变成了宁国!
没有了倭寇海匪的袭扰,也没有了军阀势力的觊觎,大明朝廷为什么不能开海?
“因时制宜”这四个字,最是令人寻味。
吏部尚书蹇义同样开了口,沉声道:“陛下,若不开海,只怕东海五国与南洋七国将会与朝廷离心离德,反倒是得不偿失!”
蹇义这话意思就很直白了。
你把人家赶到海外去就藩,结果还不开海通商,那这些宗室亲王岂不是一个个心怀怨愤?
这一旦处理不好,埋下一个心怀不满的种子,只会给日后留下致命的隐患!
户部尚书夏元吉早就坐不住了,急声道:“皇上,废除海禁还是大势所趋,于国于民而言都是一件好事!”
“朝廷可在各港口设立税关,以此限制民间私人的走私贸易,此外南洋七国也可进行开发,早一步进入正轨,朝廷的压力也就会小上一些。”
听到这话,朱棣深深地看了夏元吉一眼。
如果自己没记错的话,老二那个反骨逆子,此刻正在北平捣鼓什么新商税!
在港口设立税关,向往来船只船队收取税款,这同样是商税的一种。
果然啊,这废除海禁一事,背后果真有那个逆子的身影!
“罢了,朕不是一个糊涂虫。”
“户部准备一下吧,尽量降低此事可能引起的动荡。”
此话一出,众人大喜,纷纷跪倒了地上。
杨士奇激动得面色涨红,一颗心终于落到了肚子里。
自即日起,大明开海!
http://www.yetianlian.net/yt85725/34539981.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yetianlian.net。何以笙箫默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m.yetianlian.net
鸦雀无声。
众人神情凝重。
因为杨士奇的突然发声,海禁问题已经摆在了眼前。
大明粮食产量太低,已经成为制约大明发展的关键问题。
现如今伴随着朝廷推行各项新政,整个大明百废俱兴,焕发了完全不一样的蓬勃生机。
然而同样是因为新政的推行,朝廷也填补了大量的钱粮,尤其是诸王外放之国策。
大明宗亲藩王尽数外放就藩,手握六卫三万战兵前往异域征战沙场,为大明开疆拓土。
这项由汉王朱高煦提出的大明国策,时至今日已经取得了辉煌卓著的战绩。
东海五国,南洋七国,中南六国……
除了中南六国因环境地利问题征伐难度较大外,东海五国与南洋七国均已经成为大明王朝的疆土!
泱泱大明,版图之盛,从未有过!
而且兵部已经收到捷报,大明王师已踏平中南三国,吞并剩余小国联邦指日可待!
然而也正是因为如此,朝廷为各路大军提供的粮草辎重,简直就是一个天文数字!
这还是东海、南洋、中南各路大军先后出征,朝廷只是为他们提供前期粮草的情况之下,就几乎已经快要掏空了国库!
换句话说,要是国库钱粮充足,如今整个大陆的东方,只会存在一个伟大的国度,一个真正的天朝上国!
所以,朝廷现在对钱粮的重视,已经到了一个快病态的地步。
只要钱粮到位,一切都不是问题。
国家大事,钱粮二字!
但是,想要将南洋打造成天然粮仓,就不得不面临一个问题。
那就是南洋土著居民太懒了。
好吃懒做,吃不了苦。
有事没事就往树荫下面一躺,舒舒服服地晒太阳……
这样的劳力别说与大明子民相比,连最近臭名昭著的倭奴都比不上!
指望调动这些劳力开发南洋,朱棣自问这辈子都没有什么希望,成功将南洋打造成粮仓了。
思来想去,还是那个问题,必须废除海禁国策,迁徙大明百姓进入南洋,开发利用这块宝地!
所以,开海势在必行!
但是有一个问题,很严重的问题。
海禁国策可是太祖高皇帝钦定,自己这个永乐皇帝要是直接下令废除海禁,那无异于是违背了太祖祖训。
朱棣并不愿意这么做,毕竟他当初夺位称帝的时候,可是打着奉太祖遗诏奉天靖难的名义。
也就是说,他朱棣为了给自己即位称帝寻到一个大义名分,蒙上了这么一块遮羞布!
永乐皇帝的法统不是来自建文皇帝,而是来自洪武皇帝,大明太祖朱元璋!
海禁国策与其他不一样,这是太祖高皇帝十分重视的国策,终洪武一朝都在严格推行,甚至到了“片板不得出海”的恐怖地步!
而海禁一策也早已深入人心,上至达官显贵,下到平民百姓,都对这海禁国策习惯了。
如果突然间废除海禁,允许大明子民出海贸易旅居,那势必会引发国内动荡,天下不安!
一时间,朱棣有些拿不定主意,不知该如何是好。
杨士奇看出了皇帝陛下的迟疑,直接跪倒了地上,从怀中取出了一物。
“陛下,这是南洋七国宗王的联名上书,请求朝廷废除海禁,请求大明开海!”
“这上面不只有七位大王的签名,更有南洋上万子民的手印,他们同样希望能够真正成为大明王朝的百姓子民,为此而感到骄傲自豪!”
闻听此言,朱棣神情豁然动容,急忙命人将万民书取了过来。
上面的签名与手印清晰可见,一个个都承载着期盼与希望。
诚然,只有大明开海,南洋土著百姓才有机会进入大明,一睹天朝上国的盛世风采。
值得一提的是,这南洋七国乃是大明的宗亲藩国,同样隶属于大明王朝!
他们国内的百姓子民,自然也就是大明王朝的百姓子民。
他朱棣这位永乐皇帝,可是他们的君父!
看着眼前这份万民书,朱棣心情很是复杂。
兵部尚书金忠作为永乐皇帝的心腹重臣,此刻也明白皇帝陛下的心思。
但废除海禁,大明开海,这是大势所趋,更是利国利民的好事。
所以金忠轻轻咳嗽了两声,出言道:“陛下,老臣记得洪武年间,高皇帝之所以执行海禁国策,乃是为防沿海军阀余党与海盗滋扰。”
“然如今东海五国尽为大明宗亲藩属国,再无海盗倭寇滋扰之患,废除海禁允许百姓出海,与海外藩国友好往来,以全亲亲之谊,这是因时制宜之举……”
老金头毕竟是永乐皇帝的左膀右臂,转眼间就为皇帝陛下找到了一个合适的开海借口。
诚然,海禁国策是太祖高皇帝定的,这没得说。
但是太祖高皇帝定这么个政策,是因为江浙一带的百姓,甚至当时居住在泉州一带的外国商团曾经协助过张士诚、方国珍等人与高皇帝争夺天下,使高皇帝对海上贸易产生了恐惧。
再加上一些元末逐鹿中原失败的军阀势力都选择远遁海外,倭国的倭寇海盗又时常滋扰沿海地区,高皇帝这才确立了海禁政策。
可是现在,情况完全不一样了啊!
元末远遁海外的军阀势力,早就不知道漂流到哪个岛上做山大王了。
而最令大明沿海百姓深恶痛绝的倭寇浪人,前不久也被大明水师给清洗了个干干净净,甚至直接打到了他们的老巢,硬生生地将倭国给变成了宁国!
没有了倭寇海匪的袭扰,也没有了军阀势力的觊觎,大明朝廷为什么不能开海?
“因时制宜”这四个字,最是令人寻味。
吏部尚书蹇义同样开了口,沉声道:“陛下,若不开海,只怕东海五国与南洋七国将会与朝廷离心离德,反倒是得不偿失!”
蹇义这话意思就很直白了。
你把人家赶到海外去就藩,结果还不开海通商,那这些宗室亲王岂不是一个个心怀怨愤?
这一旦处理不好,埋下一个心怀不满的种子,只会给日后留下致命的隐患!
户部尚书夏元吉早就坐不住了,急声道:“皇上,废除海禁还是大势所趋,于国于民而言都是一件好事!”
“朝廷可在各港口设立税关,以此限制民间私人的走私贸易,此外南洋七国也可进行开发,早一步进入正轨,朝廷的压力也就会小上一些。”
听到这话,朱棣深深地看了夏元吉一眼。
如果自己没记错的话,老二那个反骨逆子,此刻正在北平捣鼓什么新商税!
在港口设立税关,向往来船只船队收取税款,这同样是商税的一种。
果然啊,这废除海禁一事,背后果真有那个逆子的身影!
“罢了,朕不是一个糊涂虫。”
“户部准备一下吧,尽量降低此事可能引起的动荡。”
此话一出,众人大喜,纷纷跪倒了地上。
杨士奇激动得面色涨红,一颗心终于落到了肚子里。
自即日起,大明开海!
http://www.yetianlian.net/yt85725/34539981.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yetianlian.net。何以笙箫默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m.yetianlian.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