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71 财为军用
何以笙箫默小说小说推荐阅读:寒门崛起、锦衣、大唐开局震惊李世民、大魏芳华、贞观憨婿韦浩、大秦:不装了,你爹我是秦始皇、寒门仕子、终宋、贞观极品小女婿、逍遥小书生、混在皇宫假太监、我的姐夫是太子、非正常三国
自西魏大统年间独孤信平定凉州叛乱、打通河西走廊以来,关中政权与西域之间的商贸交流便再次展开并迅速的发展起来。地处天水境内的四方城,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建立起来的。
李泰创建四方城的初衷,也只是想在丝路贸易中分一杯羹,并且借此将陇右豪强与他之间的利益捆绑在一起,加强彼此间的联系。
在日后的岁月里,四方城也充分发挥出了这样的作用,这座商城变得越来越繁荣热闹,以至于成为陇右规模最大、也最重要的商贸中心。
至于李泰与陇右豪强们的关系自然也是非常的密切,当年他在陇右带走数千陇右健儿,这些人一直都是他麾下最为核心精锐的武装力量,到如今大部分都已经成长为中下层的兵长将官,成为了府兵体系中的中坚力量,少部分更是直接成为了坐镇州郡的一地方伯。
四方城是公私兼管的模式,一般由天水太守担任城主,郡府长史与民间推举的两名乡义首领担任副城主以负责商城的日常管理。这还是李泰当年所创建的管理模式,一直运行到了如今。
现任的天水太守名为阎正,乃是当年李泰来到陇右时从寺庙中解救出来的,之后便收为门生,如今已经是三十多岁的年纪,官职也屡经转迁,从当年一个无依无靠的寺奴一跃成为作牧本乡的天水太守。
阎正心知至尊到来必然要认真了解一番四方城的经营现状,因此也是花费了一番力气将相关的资料全都整理汇总一番,入奏时更是携带着满满几大箱的书籍图册,有些不好意思的垂首道:“四方城买卖凡所钱货出入皆需留簿书计,仆虽共佐员几经整理,但籍簿数量仍然无减多少。这还只是大宗归档,具体细则仍需入库检阅。”
四方城涉及大量的钱货买卖,每一桩交易以及钱货出入库房等事都要有所记录,累积下来自然就形成了庞大的文山卷海,单单每年消耗的纸张便有数千斤之多。为此四方城中还专门准备了数座库房用以存储相关的文档,但也仅仅只能保留最近两到三年的书文资料,剩下的只能在核定无误之后集中进行销毁。
尽管四方城每一季度都会向朝廷奏报经营概况,但具体的经营状况终究还是要经过实地的考察才能直观可见。李泰示意阎正等人且坐席中,他自己先拿起一份总述细阅起来。
四方城是一座综合性的商贸大城,集仓储、物流、买卖以及金融等等功能于一身,并不是一个单纯的商市或物流港。
这座城池的经营获利渠道也非常多,租赁、运输、信息买卖和放贷等等,随着陇右商贸日渐繁荣,四方城的利润也在逐年增长,眼下才只进入今年第三个季度,四方城的各项利润累加起来已经达到了一百八十余万缗之巨。
一缗钱即一千钱,以时下物价来说,一匹绢直三百五到四百钱之间,一石粮食也不过两百余钱,当然这是在关中的物价,在陇右物价要更高一些,而且很多物资根本就不支持如此大宗的兑换,强要兑换的话单单交易所产生的折耗就是一个非常夸张的比例。
但就算是将不同地区的物价差异考虑进来,这一笔收入也着实的可观。须知在历史上中晚唐一年的茶税不过二三十万缗钱而已,如今仅仅四方城一座商城大半年利润便有一百八十余万缗,全年利润更是可望三百余万缗,抵得上十年茶税,可见利润之高,说之是一个生蛋的金鸡都不为过。
这三百万缗的年利润,其中大约六分之一都要用来上缴官府,作为过往商品的埭程商税与交易税费。剩余的两百五十多万缗,则就按照官民三七比例进行分配,其中的三成上缴陇右诸州郡,剩下的七成则就由参与经营的民众们共同分享。
不错,四方城所产生的利润当中,民间是要拿取利益的大头。这看起来似乎有点不可思议,但只要看一看持股比例那就明了,因为四方城的大股东乃是当今至尊,在扣除各种开支后的剩余利润当中,归属至尊的利润便有五成。
按照如今四方城的盈利规模,那就是每年李泰可以由此收取九十余万缗的分红存入自己的小金库中,剩余的那些则由其他的股东分享。
这样一个利益分配模式,早在大统年间四方城刚刚创建的时候便确立起来,一直延续到了如今。尽管当中持股的比例有所改变,但大部分参与其中的人都是获利颇丰,远远超过了之前所进行的投入,甚至不乏人因此而发家暴富。
李泰当年制定这样一个分配模式,那是为了绕开来自地方官府的干扰。毕竟在四方城创建之后没过多久,宇文导便代替独孤信出镇陇右,李泰的利益在陇右官方也不再受到庇护,甚至还会遭受针对与打压,所以在那时候将四方城的利益分配绕过官府的监管也有利于保全他在陇右的利益与影响力。
早年间他还没有入主关中时,在山南与霸府的矛盾也日渐凸显出来,当时坐镇陇右的宇文导主要便用来制衡他。
当时李泰进一步降低了自己在四方城的持股比例,将自己所占有的一半加上其他陇右豪强份额凑足五成让出给宇文导,使得自己在当中的存在感更加隐蔽,也保证了宇文导没有干扰四方城的运作,使得这座商城一路顺利的发展到如今。
当然宇文导对四方城的不作干涉也让其后人获益匪浅,尽管随着其人去世加上宇文氏霸府被颠覆,其家持股比例一再降低,但至今每年都能从四方城获得多达数万缗的分红,也是一笔非常丰厚的收入。
过往几年,也曾有人就此向李泰提议不如将宇文导后人踢出四方城的股东序列,不过都被李泰拒绝了,没有必要为此破坏一个稳定运行多年的规矩。而且宇文导后人也比较恭良低调,这一份先人遗泽也不妨稍微保留一下。
不过这一次李泰来到陇右,则是打算对四方城进行一番彻底的整改,从运作模式到利益分配都做出系统性的改变。
一则四方城的利益分配本来就有问题,李泰作为这一套规矩的制定者,心里对此自然门儿清。之前是为了绕开官府的监视管控,如今则就不存在这样的需求,反而需要官府进行更加强力的引导与管控。
与他而言,百十万缗分红也就那么回事,不值得为此影响自己的决策判断,反而将这些利益进行更加合理的引导运用,要远比简单的聚敛财货重要得多。
二则如今四方城在陇右商贸环境中的位置越来越重要,也使得这座城池具有了非凡的战略价值,如果运用得宜,对陇右军政发展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而不再只局限于商贸获利。
“近期将四方城人事盘点整理一番,以待朝中遣使入此交接。以后四方城事专使督办,郡府无需再为监管。”
李泰在将计簿翻看一番后,便又开口对在场众人说道。
阎正等人听到这话后脸色俱是一变,他先恭声应是,然后才又忍不住垂首说道:“莫非是仆处事不利,所以主上才要专遣使员入此来治?”
四方城商贸越来越发达,以至于如今整个天水郡相关政事都围绕这座商城在展开,一旦被收走了管理权,那么郡府也不剩下什么,无论是事权还是财权都将锐减。
“旧年之所以设置此城,是为了助益乡人、促进商事,希望凡所过境都能由此获益,家国得以两便。而今此城运持却唯利是图、大悖本意,凡所参事群徒一无所觉,所见唯货利而已,实在让人失望!”
李泰自知此事关系到朝廷中枢与地方上的权力争夺,而他作为帝王,当然是希望能够将事权在不影响地方行政民生的前提下尽量向中枢收拢,所以便沉下脸来冷哼道。
他这么说倒也不是借题发挥,实际上四方城的经营运作的确是出现了不小的问题,虽然商贸兴盛使得营收大增,但真正利润的增长点却不在商贸的经营上面,而是放贷。
凡所商贸经营,总是免不了会有资金拆借的需求,四方城从一开始就承担着一定的金融作用,但是随着商贸的发展,放贷的规模也在与日俱增。
原本承担这一职能的往往是当地的豪强富户与寺庙,可四方城的建立就是将这二者糅合在一起,到如今大有垄断陇右高利贷的趋势,四方城利润的三分之一都是由放贷业务所产生,由此可见这行业有多景气,而这也让李泰有些始料未及。
虽然利润的增长很是喜人,但李泰却深知钱生钱的游戏只是看起来很美好,走到最后只是死路一条。尤其是在中古时代这本来就没有强大生产力支撑的社会,搞什么脱离实际的金融把戏只会死的更加难看!
在他的设想中,未来四方城应该是要兼顾金融商贸、实业生产与军事辅助等各项职能的综合体,说的更直白一点,那就是要用四方城这个综合体来支持一定的军事行动,并且不排除通过军事殖民来获取利益的选择。
李泰深知,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新一轮的土地兼并总会无可避免的产生。而随着这一进程的展开,加上大唐帝国疆域继续扩张,用兵的范围更加广阔,以均田制为基础的府兵制必然会走向崩溃灭亡,募兵以及胡人雇佣武装也将会作为更具性价比的方式走上历史舞台。
想要尽量延缓这一过程,那就需要在均田制之外给府兵们挖掘获取新的利益来源,单纯的军事掠夺风险极高而且也并不具备太好的可持续性。
但如果是商贸配合军事殖民,则就拥有着不小的可尝试性。尤其是在针对西域的经略中来,传统立足屯耕与建立羁縻统治都有着各种各样的缺点。而西域作为东西大陆之间的交汇点,本身就有着巨大的商贸利益可供挖掘,而且西域诸多邦国个体实力都不是很强盛,也方便建立一套殖民体系。
李泰此番收回四方城的管理权,除了对四方城经营现状不满之外,就是要将此当作进行这一尝试的一个载体。
四方城并不直接参与军事行动,但有着出色的物流和物资集散能力,若将此一定程度上转为军用,那无疑会大大的增强大唐军队的战争续航能力,可以在陇右河西乃至西域地区展开规模更大、距离更远的军事行动。
而在军事占领这些区域之后,四方城可以承担战利品的分销、当地资源的开发利用,甚至加入到对征服领地的行政管理。
换一句话说,你如果在大唐国中呆腻了,手里又有点闲钱,想要过一把人上人的瘾,那大可以投入一笔资金到四方城的开拓计划中来。等到大唐军队在西域再开辟出一片新的领地,可以分给你一块绿洲、一部分子民,让你在西域建立邦国,同时大唐军队还会持续的提供武力保护。
到时候,戍边的府兵们也不必再惦念着关中那几顷土地今秋失种歉收了,西域这些大大小小的邦国们就成了他们的新庄稼,可以定期的收割保护费。
当然这只是一种非常简略的模式构想,实际的执行过程也会有各种差异与变数,可能最终的结果与最初的预想大相径庭,但这都可以在过程中再加以调整。
从李泰的角度而言,无论最终的结果如何,只要能够加强汉人群体在西域地区的影响力并且将之延续下去,其实就是一种成功。
至于参股四方城经营的这些豪强民户们,李泰也给了他们两个选择。首先四方城未来的经营和利益分配肯定是要收回来的,他们这些人手中所拥有的股份,朝廷会在未来三到五年时间内加以回购。
至于回购的方式,或是直接给予三到五年的分红,以保障他们的利益拥有一定的延续期。要么就是给予山南、江东等内陆各地的产业投资,还有就是跟随唐军的开拓步伐继续向西域前进。
总之,如果对朝廷未来的政策实施有信心,那就扶稳坐好继续前进,如果对此乏甚信心,那就买断下车、就此一刀两断。
http://www.yetianlian.net/yt85529/45096349.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yetianlian.net。何以笙箫默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m.yetianlian.net
李泰创建四方城的初衷,也只是想在丝路贸易中分一杯羹,并且借此将陇右豪强与他之间的利益捆绑在一起,加强彼此间的联系。
在日后的岁月里,四方城也充分发挥出了这样的作用,这座商城变得越来越繁荣热闹,以至于成为陇右规模最大、也最重要的商贸中心。
至于李泰与陇右豪强们的关系自然也是非常的密切,当年他在陇右带走数千陇右健儿,这些人一直都是他麾下最为核心精锐的武装力量,到如今大部分都已经成长为中下层的兵长将官,成为了府兵体系中的中坚力量,少部分更是直接成为了坐镇州郡的一地方伯。
四方城是公私兼管的模式,一般由天水太守担任城主,郡府长史与民间推举的两名乡义首领担任副城主以负责商城的日常管理。这还是李泰当年所创建的管理模式,一直运行到了如今。
现任的天水太守名为阎正,乃是当年李泰来到陇右时从寺庙中解救出来的,之后便收为门生,如今已经是三十多岁的年纪,官职也屡经转迁,从当年一个无依无靠的寺奴一跃成为作牧本乡的天水太守。
阎正心知至尊到来必然要认真了解一番四方城的经营现状,因此也是花费了一番力气将相关的资料全都整理汇总一番,入奏时更是携带着满满几大箱的书籍图册,有些不好意思的垂首道:“四方城买卖凡所钱货出入皆需留簿书计,仆虽共佐员几经整理,但籍簿数量仍然无减多少。这还只是大宗归档,具体细则仍需入库检阅。”
四方城涉及大量的钱货买卖,每一桩交易以及钱货出入库房等事都要有所记录,累积下来自然就形成了庞大的文山卷海,单单每年消耗的纸张便有数千斤之多。为此四方城中还专门准备了数座库房用以存储相关的文档,但也仅仅只能保留最近两到三年的书文资料,剩下的只能在核定无误之后集中进行销毁。
尽管四方城每一季度都会向朝廷奏报经营概况,但具体的经营状况终究还是要经过实地的考察才能直观可见。李泰示意阎正等人且坐席中,他自己先拿起一份总述细阅起来。
四方城是一座综合性的商贸大城,集仓储、物流、买卖以及金融等等功能于一身,并不是一个单纯的商市或物流港。
这座城池的经营获利渠道也非常多,租赁、运输、信息买卖和放贷等等,随着陇右商贸日渐繁荣,四方城的利润也在逐年增长,眼下才只进入今年第三个季度,四方城的各项利润累加起来已经达到了一百八十余万缗之巨。
一缗钱即一千钱,以时下物价来说,一匹绢直三百五到四百钱之间,一石粮食也不过两百余钱,当然这是在关中的物价,在陇右物价要更高一些,而且很多物资根本就不支持如此大宗的兑换,强要兑换的话单单交易所产生的折耗就是一个非常夸张的比例。
但就算是将不同地区的物价差异考虑进来,这一笔收入也着实的可观。须知在历史上中晚唐一年的茶税不过二三十万缗钱而已,如今仅仅四方城一座商城大半年利润便有一百八十余万缗,全年利润更是可望三百余万缗,抵得上十年茶税,可见利润之高,说之是一个生蛋的金鸡都不为过。
这三百万缗的年利润,其中大约六分之一都要用来上缴官府,作为过往商品的埭程商税与交易税费。剩余的两百五十多万缗,则就按照官民三七比例进行分配,其中的三成上缴陇右诸州郡,剩下的七成则就由参与经营的民众们共同分享。
不错,四方城所产生的利润当中,民间是要拿取利益的大头。这看起来似乎有点不可思议,但只要看一看持股比例那就明了,因为四方城的大股东乃是当今至尊,在扣除各种开支后的剩余利润当中,归属至尊的利润便有五成。
按照如今四方城的盈利规模,那就是每年李泰可以由此收取九十余万缗的分红存入自己的小金库中,剩余的那些则由其他的股东分享。
这样一个利益分配模式,早在大统年间四方城刚刚创建的时候便确立起来,一直延续到了如今。尽管当中持股的比例有所改变,但大部分参与其中的人都是获利颇丰,远远超过了之前所进行的投入,甚至不乏人因此而发家暴富。
李泰当年制定这样一个分配模式,那是为了绕开来自地方官府的干扰。毕竟在四方城创建之后没过多久,宇文导便代替独孤信出镇陇右,李泰的利益在陇右官方也不再受到庇护,甚至还会遭受针对与打压,所以在那时候将四方城的利益分配绕过官府的监管也有利于保全他在陇右的利益与影响力。
早年间他还没有入主关中时,在山南与霸府的矛盾也日渐凸显出来,当时坐镇陇右的宇文导主要便用来制衡他。
当时李泰进一步降低了自己在四方城的持股比例,将自己所占有的一半加上其他陇右豪强份额凑足五成让出给宇文导,使得自己在当中的存在感更加隐蔽,也保证了宇文导没有干扰四方城的运作,使得这座商城一路顺利的发展到如今。
当然宇文导对四方城的不作干涉也让其后人获益匪浅,尽管随着其人去世加上宇文氏霸府被颠覆,其家持股比例一再降低,但至今每年都能从四方城获得多达数万缗的分红,也是一笔非常丰厚的收入。
过往几年,也曾有人就此向李泰提议不如将宇文导后人踢出四方城的股东序列,不过都被李泰拒绝了,没有必要为此破坏一个稳定运行多年的规矩。而且宇文导后人也比较恭良低调,这一份先人遗泽也不妨稍微保留一下。
不过这一次李泰来到陇右,则是打算对四方城进行一番彻底的整改,从运作模式到利益分配都做出系统性的改变。
一则四方城的利益分配本来就有问题,李泰作为这一套规矩的制定者,心里对此自然门儿清。之前是为了绕开官府的监视管控,如今则就不存在这样的需求,反而需要官府进行更加强力的引导与管控。
与他而言,百十万缗分红也就那么回事,不值得为此影响自己的决策判断,反而将这些利益进行更加合理的引导运用,要远比简单的聚敛财货重要得多。
二则如今四方城在陇右商贸环境中的位置越来越重要,也使得这座城池具有了非凡的战略价值,如果运用得宜,对陇右军政发展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而不再只局限于商贸获利。
“近期将四方城人事盘点整理一番,以待朝中遣使入此交接。以后四方城事专使督办,郡府无需再为监管。”
李泰在将计簿翻看一番后,便又开口对在场众人说道。
阎正等人听到这话后脸色俱是一变,他先恭声应是,然后才又忍不住垂首说道:“莫非是仆处事不利,所以主上才要专遣使员入此来治?”
四方城商贸越来越发达,以至于如今整个天水郡相关政事都围绕这座商城在展开,一旦被收走了管理权,那么郡府也不剩下什么,无论是事权还是财权都将锐减。
“旧年之所以设置此城,是为了助益乡人、促进商事,希望凡所过境都能由此获益,家国得以两便。而今此城运持却唯利是图、大悖本意,凡所参事群徒一无所觉,所见唯货利而已,实在让人失望!”
李泰自知此事关系到朝廷中枢与地方上的权力争夺,而他作为帝王,当然是希望能够将事权在不影响地方行政民生的前提下尽量向中枢收拢,所以便沉下脸来冷哼道。
他这么说倒也不是借题发挥,实际上四方城的经营运作的确是出现了不小的问题,虽然商贸兴盛使得营收大增,但真正利润的增长点却不在商贸的经营上面,而是放贷。
凡所商贸经营,总是免不了会有资金拆借的需求,四方城从一开始就承担着一定的金融作用,但是随着商贸的发展,放贷的规模也在与日俱增。
原本承担这一职能的往往是当地的豪强富户与寺庙,可四方城的建立就是将这二者糅合在一起,到如今大有垄断陇右高利贷的趋势,四方城利润的三分之一都是由放贷业务所产生,由此可见这行业有多景气,而这也让李泰有些始料未及。
虽然利润的增长很是喜人,但李泰却深知钱生钱的游戏只是看起来很美好,走到最后只是死路一条。尤其是在中古时代这本来就没有强大生产力支撑的社会,搞什么脱离实际的金融把戏只会死的更加难看!
在他的设想中,未来四方城应该是要兼顾金融商贸、实业生产与军事辅助等各项职能的综合体,说的更直白一点,那就是要用四方城这个综合体来支持一定的军事行动,并且不排除通过军事殖民来获取利益的选择。
李泰深知,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新一轮的土地兼并总会无可避免的产生。而随着这一进程的展开,加上大唐帝国疆域继续扩张,用兵的范围更加广阔,以均田制为基础的府兵制必然会走向崩溃灭亡,募兵以及胡人雇佣武装也将会作为更具性价比的方式走上历史舞台。
想要尽量延缓这一过程,那就需要在均田制之外给府兵们挖掘获取新的利益来源,单纯的军事掠夺风险极高而且也并不具备太好的可持续性。
但如果是商贸配合军事殖民,则就拥有着不小的可尝试性。尤其是在针对西域的经略中来,传统立足屯耕与建立羁縻统治都有着各种各样的缺点。而西域作为东西大陆之间的交汇点,本身就有着巨大的商贸利益可供挖掘,而且西域诸多邦国个体实力都不是很强盛,也方便建立一套殖民体系。
李泰此番收回四方城的管理权,除了对四方城经营现状不满之外,就是要将此当作进行这一尝试的一个载体。
四方城并不直接参与军事行动,但有着出色的物流和物资集散能力,若将此一定程度上转为军用,那无疑会大大的增强大唐军队的战争续航能力,可以在陇右河西乃至西域地区展开规模更大、距离更远的军事行动。
而在军事占领这些区域之后,四方城可以承担战利品的分销、当地资源的开发利用,甚至加入到对征服领地的行政管理。
换一句话说,你如果在大唐国中呆腻了,手里又有点闲钱,想要过一把人上人的瘾,那大可以投入一笔资金到四方城的开拓计划中来。等到大唐军队在西域再开辟出一片新的领地,可以分给你一块绿洲、一部分子民,让你在西域建立邦国,同时大唐军队还会持续的提供武力保护。
到时候,戍边的府兵们也不必再惦念着关中那几顷土地今秋失种歉收了,西域这些大大小小的邦国们就成了他们的新庄稼,可以定期的收割保护费。
当然这只是一种非常简略的模式构想,实际的执行过程也会有各种差异与变数,可能最终的结果与最初的预想大相径庭,但这都可以在过程中再加以调整。
从李泰的角度而言,无论最终的结果如何,只要能够加强汉人群体在西域地区的影响力并且将之延续下去,其实就是一种成功。
至于参股四方城经营的这些豪强民户们,李泰也给了他们两个选择。首先四方城未来的经营和利益分配肯定是要收回来的,他们这些人手中所拥有的股份,朝廷会在未来三到五年时间内加以回购。
至于回购的方式,或是直接给予三到五年的分红,以保障他们的利益拥有一定的延续期。要么就是给予山南、江东等内陆各地的产业投资,还有就是跟随唐军的开拓步伐继续向西域前进。
总之,如果对朝廷未来的政策实施有信心,那就扶稳坐好继续前进,如果对此乏甚信心,那就买断下车、就此一刀两断。
http://www.yetianlian.net/yt85529/45096349.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yetianlian.net。何以笙箫默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m.yetianlian.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