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53【观政一】
何以笙箫默小说小说推荐阅读:寒门崛起、锦衣、大唐开局震惊李世民、大魏芳华、贞观憨婿韦浩、大秦:不装了,你爹我是秦始皇、寒门仕子、终宋、贞观极品小女婿、逍遥小书生、混在皇宫假太监、我的姐夫是太子、非正常三国
成都,内城。
转运司衙门,已经成了朱铭的“大将军府”衙门。
朱铭看着查抄物资清单,随口问道:“先生为何不愿主政成都?”
高景山说:“不宜抛头露面,还是留在将军身边做幕僚好。”
朱铭笑道:“剑门关里,恁多士卒随你投降,消息早就传出去了。”
高景山说:“传出去是一回事,坐实了又是另一回事。”
宋代有诛九族的大罪,但在优待士大夫的前提下,还没有哪个进士官被诛九族。
而且,高氏属于山东大族。高景山即便真的从贼,他弟弟高景云也能继续做官,只不过肯定受到牵连遭贬谪。
这些都不算什么,主要是老家那边,可能收税时就不客气了。
朱铭感觉挺扯淡,明明是个有能力的,明明已经献关投贼,还给反贼出了许多主意,到现在居然畏畏缩缩。
“随你吧,”朱铭翻看查抄物资,嘀咕道,“庙观真是富有啊,连道士也这么富。”
高景山笑道:“有个道君皇帝,天下道士自然富裕。将军没去过福建,那里的寺庙才富呢,成都这边算不得什么。”
“我哪天领兵去见识一下。”朱铭说道。
整个宋代,僧道占人口比重最高的就是福建。
没有之一。
宋真宗天禧五年统计,全国僧尼数量45万人,其中福建就占了15.5%。
曾巩做福州太守时说,当地百姓出家者,三年一附籍每次近万人,改户口的钱已累计数万贯。
卫泾(朱熹好友)则说,福建地狭而人多,农家子选择当和尚的人数,是选择耕田的一半。这跟汪应辰(南宋吏部尚书)的记述差不多,百姓家里若生三子,或一人为僧,或两人为僧。
不要觉得寺庙啥都不干,他们也要从事工农商业的,并且形成独特的寺院经济。
南宋理学家陈淳在阐述福建情况时,特以漳州来举例,说漳州的各种产业,70%已被寺院所控制。这导致漳州的税收,主要来自寺院和僧尼,乡下富户跟和尚比起来全是穷逼。
于是在南宋的福建,出现一种奇葩现象:寺庙盘剥百姓,官府盘剥寺庙!
南宋末年朝廷收税,竟把寺院收到纷纷倒闭,把和尚收得各种逃亡。
朱铭就要讲道理许多,在查抄庙观产业时,给和尚道士们留了一些。
比如昭觉寺,广场周边的店铺,都给和尚们留下。这里是四川最大的娱乐和商业场所,勾栏瓦舍无数,各类店铺众多,其元宵灯会堪比东京。
和尚们经营商业赚钱,朱铭派来税吏收税,可谓各取所需。
隆冬时节,驻扎在成都的义军,兵分几路攻取地盘。
特别是邛州和雅州,皆为互市买马之地。邛州还有铁矿和铸钱场,雅州的茶叶最受少数民族欢迎。其余诸如眉州、陵井监(仁寿),都属于产盐区。
梓州铜山县,更是专门派驻一支部队,那里是四川少有的产铜区(明代采尽)。
常捷军留守成都,邓春卸任都指挥使,带着杂牌骑兵去攻打黎州。
“伪宋黎州厢军指挥俞典,率众恭迎邓将军!”
邓春还未抵达城外,郁郁不得志的俞典,就伙同谯欢等胥吏,捆了州县官员举义归顺。
邓春笑着下马搀扶:“俞指挥莫要见外,都是自己人。”
众胥吏也上前见礼,全是朱铭做知县时的老部下。
邓春问道:“黎州蛮夷可有生事?”
谯欢回答说:“宇文太守调去整顿茶马司,那段时间蛮夷最听话。可宇文太守很快就卸任,茶马司买马又开始拖欠,各部蛮夷多上几次当,都不愿再卖马给官府。如今已蠢蠢欲动,极有可能到汉地劫掠。”
“给各部蛮夷传递消息,俺奉命组建腾骧军,”邓春说道,“只要送来壮士当兵,各部都不会再被官府欺负!对了,谯先生,朱将军任命你为黎州太守。”
“某一定鞠躬尽瘁!”
谯欢大喜。
邓春是带着任务来的,在黎州、雅州、邛州三地,招纳蛮夷组建“腾骧军”。
腾骧军皆为轻骑,准确来说是山地骑兵。
汉骑一千人,蛮骑一千五百人。
还有五百非战斗士卒,都是兽医、军医、裁缝、铁匠、皮匠、厨子之类,这些后勤人员也全部骑乘劣马或骡子。
先让他们在成都集训兵甲还在打造当中。
四川有大量铁矿,金州的枪炮工匠,正在火速调来各处矿山,作为技术骨干打造火枪和火炮。
此外,就是打造铠甲,以制作链甲为主,主要用来防弓弩和标枪。
弓箭作坊,也正在筹备当中。
牛角、牛筋等弓箭制作材料,从各处产盐地征集。
盐井打得越深,就越需要畜力提取盐卤。一头健壮的耕牛,一年半载就撑不住了,往往杀了卖肉再换新的。
整个冬天,义军都在出兵。
基本没打什么大仗,川南地区传檄而定,无非派小股部队去接收城池。
只有夔州路那边,高歌猛进的夔州官兵,竟然提前从巴州撤回。北边死守达州峡门口,西边死守恭州(重庆),一时之间李宝居然打不下来。
李宝无奈分兵奔袭,先去攻占大竹镇(大竹县柏林镇),然后亲率一千精兵,连续翻越华蓥山、明月山,突袭攻取梁山军(梁平)。
夔州军吓得弃守达州,一路退到开州。
李宝就地募兵南下,攻取乐温(长寿东北)、涪陵。
三面受困之下,恭州(重庆)官兵不战而降。
至此,在整个川峡四路,成都府路、梓州路、利州路已拿下,只剩半个夔州路还在朝廷手中。
即将过年的时候,张镗、陈东等三十余人,结伴来到成都。
“xxx拜见明公!”
众人见面就拜,在兴元府观政三月,已然做出自己的选择。
……
说到观政,时间且退回朱铭离开兴元府时。
张根和妻子黄氏,还有五十多个士子,坐船前往汉中。
这些士子,有的是太学劝退生,有两个桂州士子,剩下的全是金州本地人。
船只先在大明乡停靠,沈有容代替朱国祥进行接待,全部在客栈暂时过夜歇息。
张根夫妇去见女儿,一家三口相顾无言。
张锦屏低头说:“父亲,母亲,外子已做出那般事女儿也只能嫁鸡随鸡,只是害苦了张氏一族。”
“唉!”
张根一声叹息,他还能责怪女儿不成?
实在找不到事做,张根踱步出去溜达,身后始终跟着烦人的贼兵。
此时正在收割稻谷,那遍地金黄的稻田,带来让人愉悦的丰收之感。可惜没看到多少男人,入眼全是妇女在下田劳作。
“这便是朱家父子做的好事,”张根终于找到骂人的理由,“青壮都带出去造反了,连收割稻谷都得靠老弱妇孺。”
张锦屏说道:“有了打谷机,妇人收稻也不算太吃力。”
张根指着田里的一台机器:“那便是打谷机?”
“对。”张锦屏点头。
这种脚踩式打谷机,流行于20世纪末、21世纪初,多在南方丘陵山区使用,后来渐渐被烧油的机器取代。
两个人抬着,就能上山下谷。
一人即可轻松操作,另一人负责割稻,非常适合小家庭生产。
经过朱国祥的改造,通体竹木结构,一根铁钉都不需要。用脚踩动踏板,棕带传动做功,竹片击打脱粒。
张根脱鞋下田查看,仔细研究好一阵,点头说道:“此物方便,可节省壮劳力。”
再联想到造反的朱家父子,张根变得更加恼怒好端端的造什么反?多发明几样便民机器不挺好吗?
张锦屏说道:“等安置好更多流民,大明乡的一些妇人,就会去成都跟丈夫团聚。”
张根知道流民从哪儿来的,京西南路那些昏庸之官,竟然放了好几拨流民过来从贼。
歇息一日,继续行船。
严大婆、沈有容、郑元仪等人,以及头领们的家眷,都要接去兴元府重新安家。
朱国祥开府之后,他的幕府设在汉中,而朱铭的幕府暂时设在成都。
父子俩对此都不在意,怎么方便怎么来。
一路坐船西行,沿途到处都在秋收,汉中(包括整个四川)今年都是丰收年。
东南其实也挺顺的,可惜入夏之后又遭洪水。
究其原因,无非围湖造田过度,相应水利设施还未调整。
朱勔搞花石纲动用太多民力,不但新的水利设施未建设,老的水利设施也缺乏维护,导致这些年几乎年年都有洪灾。稍微降雨过多,就有某处决堤。
陈东眺望着江边的金黄稻田,忽然说道:“富元衡、雷观二人,应该是去为先生效力了吧?”
“多半如此,否则怎会同时病逝。”魏良臣点头。
陈东猛地来一句:“我有种预感,先生估计真能成事。”
魏良臣说:“巴蜀空虚,西军又在河北,至少也能割据一方。西军若在河北大败,先生在四川就稳了。”
“西军如果回来平乱,伱盼着哪面赢?”陈东问道。
魏良臣说:“不知道。我既盼着朝廷平定巴蜀,又盼着先生席卷天下。前者忠于君,后者仁于民,这忠仁二字原为一体,如今却必须做出选择。”
陈东笑道:“跟着先生学了那么久,还没体悟到忠字本义吗?孔夫子可没教导愚忠。”
“话虽如此,知易行难啊,大宋毕竟是天命正统。”魏良臣叹息。
经过最初的愤怒与迷茫,这些太学劝退生都渐渐冷静下来。
他们目前还过不了心里那道坎。
(明天恢复正常更新。)
(本章完)
http://www.yetianlian.net/yt84274/37115195.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yetianlian.net。何以笙箫默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m.yetianlian.net
转运司衙门,已经成了朱铭的“大将军府”衙门。
朱铭看着查抄物资清单,随口问道:“先生为何不愿主政成都?”
高景山说:“不宜抛头露面,还是留在将军身边做幕僚好。”
朱铭笑道:“剑门关里,恁多士卒随你投降,消息早就传出去了。”
高景山说:“传出去是一回事,坐实了又是另一回事。”
宋代有诛九族的大罪,但在优待士大夫的前提下,还没有哪个进士官被诛九族。
而且,高氏属于山东大族。高景山即便真的从贼,他弟弟高景云也能继续做官,只不过肯定受到牵连遭贬谪。
这些都不算什么,主要是老家那边,可能收税时就不客气了。
朱铭感觉挺扯淡,明明是个有能力的,明明已经献关投贼,还给反贼出了许多主意,到现在居然畏畏缩缩。
“随你吧,”朱铭翻看查抄物资,嘀咕道,“庙观真是富有啊,连道士也这么富。”
高景山笑道:“有个道君皇帝,天下道士自然富裕。将军没去过福建,那里的寺庙才富呢,成都这边算不得什么。”
“我哪天领兵去见识一下。”朱铭说道。
整个宋代,僧道占人口比重最高的就是福建。
没有之一。
宋真宗天禧五年统计,全国僧尼数量45万人,其中福建就占了15.5%。
曾巩做福州太守时说,当地百姓出家者,三年一附籍每次近万人,改户口的钱已累计数万贯。
卫泾(朱熹好友)则说,福建地狭而人多,农家子选择当和尚的人数,是选择耕田的一半。这跟汪应辰(南宋吏部尚书)的记述差不多,百姓家里若生三子,或一人为僧,或两人为僧。
不要觉得寺庙啥都不干,他们也要从事工农商业的,并且形成独特的寺院经济。
南宋理学家陈淳在阐述福建情况时,特以漳州来举例,说漳州的各种产业,70%已被寺院所控制。这导致漳州的税收,主要来自寺院和僧尼,乡下富户跟和尚比起来全是穷逼。
于是在南宋的福建,出现一种奇葩现象:寺庙盘剥百姓,官府盘剥寺庙!
南宋末年朝廷收税,竟把寺院收到纷纷倒闭,把和尚收得各种逃亡。
朱铭就要讲道理许多,在查抄庙观产业时,给和尚道士们留了一些。
比如昭觉寺,广场周边的店铺,都给和尚们留下。这里是四川最大的娱乐和商业场所,勾栏瓦舍无数,各类店铺众多,其元宵灯会堪比东京。
和尚们经营商业赚钱,朱铭派来税吏收税,可谓各取所需。
隆冬时节,驻扎在成都的义军,兵分几路攻取地盘。
特别是邛州和雅州,皆为互市买马之地。邛州还有铁矿和铸钱场,雅州的茶叶最受少数民族欢迎。其余诸如眉州、陵井监(仁寿),都属于产盐区。
梓州铜山县,更是专门派驻一支部队,那里是四川少有的产铜区(明代采尽)。
常捷军留守成都,邓春卸任都指挥使,带着杂牌骑兵去攻打黎州。
“伪宋黎州厢军指挥俞典,率众恭迎邓将军!”
邓春还未抵达城外,郁郁不得志的俞典,就伙同谯欢等胥吏,捆了州县官员举义归顺。
邓春笑着下马搀扶:“俞指挥莫要见外,都是自己人。”
众胥吏也上前见礼,全是朱铭做知县时的老部下。
邓春问道:“黎州蛮夷可有生事?”
谯欢回答说:“宇文太守调去整顿茶马司,那段时间蛮夷最听话。可宇文太守很快就卸任,茶马司买马又开始拖欠,各部蛮夷多上几次当,都不愿再卖马给官府。如今已蠢蠢欲动,极有可能到汉地劫掠。”
“给各部蛮夷传递消息,俺奉命组建腾骧军,”邓春说道,“只要送来壮士当兵,各部都不会再被官府欺负!对了,谯先生,朱将军任命你为黎州太守。”
“某一定鞠躬尽瘁!”
谯欢大喜。
邓春是带着任务来的,在黎州、雅州、邛州三地,招纳蛮夷组建“腾骧军”。
腾骧军皆为轻骑,准确来说是山地骑兵。
汉骑一千人,蛮骑一千五百人。
还有五百非战斗士卒,都是兽医、军医、裁缝、铁匠、皮匠、厨子之类,这些后勤人员也全部骑乘劣马或骡子。
先让他们在成都集训兵甲还在打造当中。
四川有大量铁矿,金州的枪炮工匠,正在火速调来各处矿山,作为技术骨干打造火枪和火炮。
此外,就是打造铠甲,以制作链甲为主,主要用来防弓弩和标枪。
弓箭作坊,也正在筹备当中。
牛角、牛筋等弓箭制作材料,从各处产盐地征集。
盐井打得越深,就越需要畜力提取盐卤。一头健壮的耕牛,一年半载就撑不住了,往往杀了卖肉再换新的。
整个冬天,义军都在出兵。
基本没打什么大仗,川南地区传檄而定,无非派小股部队去接收城池。
只有夔州路那边,高歌猛进的夔州官兵,竟然提前从巴州撤回。北边死守达州峡门口,西边死守恭州(重庆),一时之间李宝居然打不下来。
李宝无奈分兵奔袭,先去攻占大竹镇(大竹县柏林镇),然后亲率一千精兵,连续翻越华蓥山、明月山,突袭攻取梁山军(梁平)。
夔州军吓得弃守达州,一路退到开州。
李宝就地募兵南下,攻取乐温(长寿东北)、涪陵。
三面受困之下,恭州(重庆)官兵不战而降。
至此,在整个川峡四路,成都府路、梓州路、利州路已拿下,只剩半个夔州路还在朝廷手中。
即将过年的时候,张镗、陈东等三十余人,结伴来到成都。
“xxx拜见明公!”
众人见面就拜,在兴元府观政三月,已然做出自己的选择。
……
说到观政,时间且退回朱铭离开兴元府时。
张根和妻子黄氏,还有五十多个士子,坐船前往汉中。
这些士子,有的是太学劝退生,有两个桂州士子,剩下的全是金州本地人。
船只先在大明乡停靠,沈有容代替朱国祥进行接待,全部在客栈暂时过夜歇息。
张根夫妇去见女儿,一家三口相顾无言。
张锦屏低头说:“父亲,母亲,外子已做出那般事女儿也只能嫁鸡随鸡,只是害苦了张氏一族。”
“唉!”
张根一声叹息,他还能责怪女儿不成?
实在找不到事做,张根踱步出去溜达,身后始终跟着烦人的贼兵。
此时正在收割稻谷,那遍地金黄的稻田,带来让人愉悦的丰收之感。可惜没看到多少男人,入眼全是妇女在下田劳作。
“这便是朱家父子做的好事,”张根终于找到骂人的理由,“青壮都带出去造反了,连收割稻谷都得靠老弱妇孺。”
张锦屏说道:“有了打谷机,妇人收稻也不算太吃力。”
张根指着田里的一台机器:“那便是打谷机?”
“对。”张锦屏点头。
这种脚踩式打谷机,流行于20世纪末、21世纪初,多在南方丘陵山区使用,后来渐渐被烧油的机器取代。
两个人抬着,就能上山下谷。
一人即可轻松操作,另一人负责割稻,非常适合小家庭生产。
经过朱国祥的改造,通体竹木结构,一根铁钉都不需要。用脚踩动踏板,棕带传动做功,竹片击打脱粒。
张根脱鞋下田查看,仔细研究好一阵,点头说道:“此物方便,可节省壮劳力。”
再联想到造反的朱家父子,张根变得更加恼怒好端端的造什么反?多发明几样便民机器不挺好吗?
张锦屏说道:“等安置好更多流民,大明乡的一些妇人,就会去成都跟丈夫团聚。”
张根知道流民从哪儿来的,京西南路那些昏庸之官,竟然放了好几拨流民过来从贼。
歇息一日,继续行船。
严大婆、沈有容、郑元仪等人,以及头领们的家眷,都要接去兴元府重新安家。
朱国祥开府之后,他的幕府设在汉中,而朱铭的幕府暂时设在成都。
父子俩对此都不在意,怎么方便怎么来。
一路坐船西行,沿途到处都在秋收,汉中(包括整个四川)今年都是丰收年。
东南其实也挺顺的,可惜入夏之后又遭洪水。
究其原因,无非围湖造田过度,相应水利设施还未调整。
朱勔搞花石纲动用太多民力,不但新的水利设施未建设,老的水利设施也缺乏维护,导致这些年几乎年年都有洪灾。稍微降雨过多,就有某处决堤。
陈东眺望着江边的金黄稻田,忽然说道:“富元衡、雷观二人,应该是去为先生效力了吧?”
“多半如此,否则怎会同时病逝。”魏良臣点头。
陈东猛地来一句:“我有种预感,先生估计真能成事。”
魏良臣说:“巴蜀空虚,西军又在河北,至少也能割据一方。西军若在河北大败,先生在四川就稳了。”
“西军如果回来平乱,伱盼着哪面赢?”陈东问道。
魏良臣说:“不知道。我既盼着朝廷平定巴蜀,又盼着先生席卷天下。前者忠于君,后者仁于民,这忠仁二字原为一体,如今却必须做出选择。”
陈东笑道:“跟着先生学了那么久,还没体悟到忠字本义吗?孔夫子可没教导愚忠。”
“话虽如此,知易行难啊,大宋毕竟是天命正统。”魏良臣叹息。
经过最初的愤怒与迷茫,这些太学劝退生都渐渐冷静下来。
他们目前还过不了心里那道坎。
(明天恢复正常更新。)
(本章完)
http://www.yetianlian.net/yt84274/37115195.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yetianlian.net。何以笙箫默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m.yetianlian.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