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74【君臣相得】
何以笙箫默小说小说推荐阅读:寒门崛起、锦衣、大唐开局震惊李世民、大魏芳华、贞观憨婿韦浩、大秦:不装了,你爹我是秦始皇、寒门仕子、终宋、贞观极品小女婿、逍遥小书生、混在皇宫假太监、我的姐夫是太子、非正常三国
休息太晚,睡过头了。
朱铭飞快穿衣洗漱,让白胜牵马候着,头发也没怎么梳,戴上一顶璞头帽就走。
这种璞头帽,并非朱铭做官之前戴的璞头巾,而是摘掉了超长翅膀的宋代官帽。
也可以把翅膀朝天扭曲,那玩意儿叫朝天璞头;还可以把翅膀往下交叠,那玩意儿叫交脚璞头。
“哥哥,你还没吃饭呢!”郑元仪喊道。
朱铭翻身上马:“路上随便买点。”
郑元仪带着侍女追出来:“奴蒸了些包子。”
“多谢妹妹。”朱铭接过食盒,轻夹马腹就出门了。
他一手提着食盒,一手拉着缰绳,腰间还悬着宝剑,以备可能出现的歹徒。
学校的事情不多,朱铭经常独自上班,让白胜自己在家做事。
如今还开了煤炭铺子,白胜每天都会去店铺转转。闲暇之余,白胜也领着石彪,在东京城里瞎转悠,顺便帮忙打听一些市井消息。
比如最近就有童谣传播:“打破桶(童贯),泼了菜(蔡京),便是人间好世界。”(按照宋代官话,这句是押韵的。)
类似童谣,时常出现,蔡京对此毫无办法。
蔡京上一次罢相的时候,也有童谣表示庆祝:“杀了穜蒿(童贯)割了菜(蔡京),吃了羔儿(高俅)荷叶(何执中)在。”
朱铭推测,这种童谣应该是自发形成的,多半出于底层劳动人民之手。
如果是读书人所编造,肯定会编得更文雅些。
今天就跟开车上班一样,交通拥堵时只能慢行,抓住空档就赶紧加速。
好不容易抵达南郊校区,朱铭已经迟到一个半小时。他也懒得去办公室,就牵着马儿随处溜达,以教导主任的身份,巡察各个教室是否正常授课。
上次季考,根据考试成绩,朱铭在权责范围之内,力保几个好学生升班升等。
那些被蔡党打压的好学生,早就对朱铭感恩戴德,打心眼里敬佩这位朱学正。
可惜,朱铭推荐陈东升外舍上等,却被同僚以品行不端而拒绝。陈东读了好几年太学,依旧还是个外舍下等生,气得继续当众辱骂蔡京。
中午放学,陈东、朱松没去吃饭,而是结伴来找朱铭。
“学正请看。”陈东献宝似的拿出一本书。
此书新鲜出炉,还能闻到油墨味,封面上写着四个大字:朱氏算经。
朱铭翻开一看,正是现代数学内容,而且还是雕版印刷的,宋徽宗的速度可真够快。
“学校发的?”朱铭问道。
朱松点头说:“不止太学发了此书,算学校那边也有。听张博士说,便连工部那边,都发了好几十本。”
陈东笑道:“太学的课程本来就多,此书一发,哀鸿遍野。算学老师还在自学,让咱们好生预览此书,一些厮混的学生大呼看不懂。”
朱松说道:“何止呢。算学先生知道俺们学过,还悄悄过来请教不明之处。”
朱铭把这本《朱氏算经》留下,点头说:“你们吃饭去吧。”
二人告退,结伴去吃饭。
朱铭翻开数学课本,发现雕得很精美,不愧出自御用工匠之手。
昨晚跑去勾栏听曲,却让朱铭更加有紧迫感。
皇帝对老爸的宠信,跟朱铭没有太大关系。他得自己搞出一些狠活,既能有利于百姓,又可讨得皇帝欢心,然后以更快的速度升官。
比如,改进活字印刷术。
北宋的活字印刷术,整套流程已经发展完善,但还有很多技术问题无法解决。真正的大发展,是在南宋和元代,一直到明中期才趋于成熟。
朱铭已经提前吃了午饭,他溜达着前往学校图书馆,把王安石的《三经新义》借出来。
然后凭借记忆,对照着书本,一笔一划重现宋体字。
跟现代印刷的宋体略有不同,而是明清时候的宋体字,这类书籍朱铭读过不少。并非他复古装逼,而是为了做视频查资料,根本找不到现代版本,只能购买古书的影印版。
宋体字,是最适合印刷的!
它诞生于明代,严格来说该叫明体字。
连续好些天,朱铭都在“创造”宋体字。等他把字体搞出来,还要制定各色字号。
字号的用处极大,特别是科举教材。经义正文与批注内容,是用不同字号印刷的,基本上每本书都要用到。
另外,确定字号,也是在统一印刷标准。
标点符号也要搞出来,明代的印刷书籍,就已经有原始标点,通常是小圆圈或小黑点,用来辅助断句便于阅读。
朱铭不想搞太复杂,只弄出逗号、句号、问号、顿号、冒号、感叹号便可。
把这些都设计完了,再去研究铅活字的配比,以及油墨材料的配方。
……
延福宫。
宋徽宗问道:“灵药可已开始炼制?”
王仔昔回答:“臣召集了数十位外丹高士,正在商讨炼药配方。万年灵芝乃神物,臣须慎而又慎,不可胡乱施为。”
宋徽宗点头说:“慎重是应该的,但也不能太慢。”
“臣谨记!”王仔昔说。
宋徽宗挥手道:“去吧,若是炼药有成,朕必不吝赏赐。”
“谢陛下!”
王仔昔的真实目的,根本就不是炼药,而是借着炼药之机,携皇命而扩大自己的道教势力。
这厮刚走,随侍太监就快步而来:“官家,两封密奏,皆来自西北。”
“可是又有捷报?”宋徽宗喜道,“快拿来!”
第一封密奏,是童贯发来的。
宋徽宗只扫了一眼,笑容就变成怒色。
密奏内容为:刘仲武率数万大军,攻打臧底河城,伤亡近半,秦凤第三将(秦凤路第三军团)全军覆没。童贯请斩刘仲武。
宋徽宗嘀咕道:“这个刘仲武,着实该死!”
强忍着怒火,他又拆阅第二封密奏,却是高俅紧急发来的。
高俅在奏报里说,刘仲武是被友军坑了。刘仲武虽为一路主将,但除了秦凤路几个军团,其余友军都不怎么听话。攻城之时,友军消极怠战,被敌军冲出城门击溃。秦凤路第三军团遭到围攻,浴血厮杀,死战不退,最终全军覆没。
两封密奏,内容完全相反。
宋徽宗搞不明白哪个是真,他想叫来枢密使郑居中商量,却又感觉郑居中肯定帮着童贯说话。
思来想去,宋徽宗招来蔡京。
蔡京已有两三个月,没有获得皇帝召见了。
他瞬间有了精气神,仔细整理仪表,坐着马车进宫问对。
宋徽宗安抚了几句,拍出两封密奏,问道:“依卿所见,孰真孰假。”
蔡京仔细看完,也不言真假,只说:“刘仲武身为秦凤路经略使,秦凤第三将是他麾下主力之一。临阵斩将,颇为不祥。”
宋徽宗仔细思考,很快就明白过来。
刘仲武在前线大败,损失最惨重的,却是刘仲武自己的部队,友军伤亡反而可以忽略不计。
这恐怕真是被人坑了啊!
再联想到童贯的密奏,童贯身为全军主帅,居然请斩一路主将。
可想而知,童贯和刘仲武的关系,已经恶劣到什么程度。
至于高俅帮刘仲武说话,那是因为关乎他自己的利益。
高俅率领的禁军部队,跟刘仲武编为一路。刘仲武打了胜仗,高俅才有战功。刘仲武若被论罪,高俅这趟就白跑了,今后只能任由童贯拿捏。
这次对西夏作战,不仅将帅不和,就连禁军与禁军之间,私底下也在内斗不休。
宋徽宗仔细思量,童贯统率各路大军,军权实在大得吓人。而高俅也是自己的心腹,必须用高俅来牵制童贯。
刘仲武须得保下来,保刘仲武就是保高俅。
宋徽宗当即下旨:“着令刘仲武,速速重整秦凤第三将!”
蔡京面色平静,心里却乐开了花。
自从郑居中做了枢密使,童贯就不断靠拢过去,与蔡京的关系愈发疏远。
蔡京暗示皇帝保下刘仲武,可以趁机拉拢高俅,在军事上跟郑居中、童贯二人对抗。
君臣俩又讨论一番战事,蔡京还说起了户部之事,拍胸脯保证前线粮草绝对没问题。
宋徽宗不禁感慨,还是蔡京靠谱啊,郑居中一党太没用了。
宋徽宗说:“西北战事遇挫,不可传出去。”
蔡京连忙说:“些许小挫,无伤大雅,再等些时日,必然有捷报进京。”
不管打没打胜仗,都必须发来捷报,那关乎皇帝的面子。
蔡京被冷落了大半年,今天好不容易见皇帝,怎么可能放过这次机会。他投其所好道:“官家,东京城内日渐拥塞,哪有丰亨豫大的样子?须得增筑城墙,扩大外城规模。”
宋徽宗果然高兴,还吩咐说:“朕做端王之时,便不喜东京城墙,歪歪扭扭如同蚯蚓,哪有半点美观样子?新筑城墙,务必建得笔直。”
蔡京说道:“国初之时,百废待兴,所以钱财不够,城墙修得不甚美观。而今海内富庶,自当把城墙修得笔直。”
增筑东京城墙,既可掩饰对外战争失利,又能消解宋徽宗的心事。
东京城的外城墙,用史书上的原话来说,就是修得“迂曲纵斜”,时人“多病其不宜于观美”。
早在宋神宗那会儿,修缮城墙时就想拉直,因为各种情况而放弃。
宋徽宗就更不能忍,他把皇城重新规划,各处都建得极为漂亮。偏偏那外城墙,依旧弯来扭去,如此怎能配得上天朝国都的形象?
“增筑城墙之事,便交给爱卿了。”宋徽宗说。
蔡京大喜:“臣定不负官家所托!”
他被冷落了许久,如今得到筑城的差事,等于向外界释放信息:老子又回来了,官家还是更宠信俺!
离开皇宫,蔡京立即叫来开封府尹:“官家有令,增筑外城,你负责把城墙附近的民居拆了。”
盛章问道:“增筑多大?”
蔡京说道:“弯曲不直的地方,通通拉直了,往外扩建便可。”
“下官明白。”盛章聪明得很,立即搞清楚啥情况。
皇帝大兴土木,边疆还在打仗,哪里有钱增筑城墙?
此次筑城,真正目标是把城墙拉直。向内弯曲的部分,往外扩建即可,主体依旧是原来的城墙,工程量不大也不小。
盛章很快派人谈拆迁之事,朝廷要增筑城墙的消息,瞬间就传遍整个东京,老百姓几家欢喜几家愁。
朱铭吐槽道:“官家牛逼,蔡相公也牛逼。”
“怎么了?”朱国祥不太明白,“东京城确实挤得很,如果能扩大城区面积,对老百姓而言也是件好事。当然,前提是要把拆迁工作搞好。”
朱铭问道:“朱院长,伱可见过东京外城墙的模样?”
朱国祥点头说:“见到了,歪歪扭扭的,跟想象中的笔直大城不一样。”
朱铭说道:“几百年后,欧洲有一种棱堡,可以对敌人形成交叉火力,各个方向都没有射击死角。东京城虽然不是棱堡,但原理是类似的。东京外城,是柴荣和赵匡胤亲自督建的,根据河道网络,故意修得弯曲不直,保证守军能在各个方向迎击敌人。宋徽宗,想把城墙拉直!”
“你怎知道?”朱国祥问。
朱铭说道:“岳飞的孙子,在写书时吐槽过。蔡京此次筑城,大大削弱了开封的防御力!”
朱国祥说:“要不去劝谏一下?”
“我才不劝,平白惹那昏君生气。”朱铭连连摇头。
朱国祥问:“枢密院、工部和兵部,就没人懂这些吗?”
朱铭说道:“或许有人懂,但肯定没人说。别高估北宋这些家伙,早就烂得不行了。靖康年间,金兵和宋军用投石车对轰。金兵的投石车在城下,宋军的投石车在城上,以高打低,宋军居然败得毫无悬念。别人金兵的投石车,还是就地取材,在开封城外临时制造的。这说明什么?军事科技荒废啊!”
朱国祥道:“或许不是科技落后,而是制度腐败导致。”
“管他呢,”朱铭说道,“我先改进活字印刷术,那昏君肯定喜欢,争取早日升官外放吧。”
(本章完)
http://www.yetianlian.net/yt84274/35987603.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yetianlian.net。何以笙箫默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m.yetianlian.net
朱铭飞快穿衣洗漱,让白胜牵马候着,头发也没怎么梳,戴上一顶璞头帽就走。
这种璞头帽,并非朱铭做官之前戴的璞头巾,而是摘掉了超长翅膀的宋代官帽。
也可以把翅膀朝天扭曲,那玩意儿叫朝天璞头;还可以把翅膀往下交叠,那玩意儿叫交脚璞头。
“哥哥,你还没吃饭呢!”郑元仪喊道。
朱铭翻身上马:“路上随便买点。”
郑元仪带着侍女追出来:“奴蒸了些包子。”
“多谢妹妹。”朱铭接过食盒,轻夹马腹就出门了。
他一手提着食盒,一手拉着缰绳,腰间还悬着宝剑,以备可能出现的歹徒。
学校的事情不多,朱铭经常独自上班,让白胜自己在家做事。
如今还开了煤炭铺子,白胜每天都会去店铺转转。闲暇之余,白胜也领着石彪,在东京城里瞎转悠,顺便帮忙打听一些市井消息。
比如最近就有童谣传播:“打破桶(童贯),泼了菜(蔡京),便是人间好世界。”(按照宋代官话,这句是押韵的。)
类似童谣,时常出现,蔡京对此毫无办法。
蔡京上一次罢相的时候,也有童谣表示庆祝:“杀了穜蒿(童贯)割了菜(蔡京),吃了羔儿(高俅)荷叶(何执中)在。”
朱铭推测,这种童谣应该是自发形成的,多半出于底层劳动人民之手。
如果是读书人所编造,肯定会编得更文雅些。
今天就跟开车上班一样,交通拥堵时只能慢行,抓住空档就赶紧加速。
好不容易抵达南郊校区,朱铭已经迟到一个半小时。他也懒得去办公室,就牵着马儿随处溜达,以教导主任的身份,巡察各个教室是否正常授课。
上次季考,根据考试成绩,朱铭在权责范围之内,力保几个好学生升班升等。
那些被蔡党打压的好学生,早就对朱铭感恩戴德,打心眼里敬佩这位朱学正。
可惜,朱铭推荐陈东升外舍上等,却被同僚以品行不端而拒绝。陈东读了好几年太学,依旧还是个外舍下等生,气得继续当众辱骂蔡京。
中午放学,陈东、朱松没去吃饭,而是结伴来找朱铭。
“学正请看。”陈东献宝似的拿出一本书。
此书新鲜出炉,还能闻到油墨味,封面上写着四个大字:朱氏算经。
朱铭翻开一看,正是现代数学内容,而且还是雕版印刷的,宋徽宗的速度可真够快。
“学校发的?”朱铭问道。
朱松点头说:“不止太学发了此书,算学校那边也有。听张博士说,便连工部那边,都发了好几十本。”
陈东笑道:“太学的课程本来就多,此书一发,哀鸿遍野。算学老师还在自学,让咱们好生预览此书,一些厮混的学生大呼看不懂。”
朱松说道:“何止呢。算学先生知道俺们学过,还悄悄过来请教不明之处。”
朱铭把这本《朱氏算经》留下,点头说:“你们吃饭去吧。”
二人告退,结伴去吃饭。
朱铭翻开数学课本,发现雕得很精美,不愧出自御用工匠之手。
昨晚跑去勾栏听曲,却让朱铭更加有紧迫感。
皇帝对老爸的宠信,跟朱铭没有太大关系。他得自己搞出一些狠活,既能有利于百姓,又可讨得皇帝欢心,然后以更快的速度升官。
比如,改进活字印刷术。
北宋的活字印刷术,整套流程已经发展完善,但还有很多技术问题无法解决。真正的大发展,是在南宋和元代,一直到明中期才趋于成熟。
朱铭已经提前吃了午饭,他溜达着前往学校图书馆,把王安石的《三经新义》借出来。
然后凭借记忆,对照着书本,一笔一划重现宋体字。
跟现代印刷的宋体略有不同,而是明清时候的宋体字,这类书籍朱铭读过不少。并非他复古装逼,而是为了做视频查资料,根本找不到现代版本,只能购买古书的影印版。
宋体字,是最适合印刷的!
它诞生于明代,严格来说该叫明体字。
连续好些天,朱铭都在“创造”宋体字。等他把字体搞出来,还要制定各色字号。
字号的用处极大,特别是科举教材。经义正文与批注内容,是用不同字号印刷的,基本上每本书都要用到。
另外,确定字号,也是在统一印刷标准。
标点符号也要搞出来,明代的印刷书籍,就已经有原始标点,通常是小圆圈或小黑点,用来辅助断句便于阅读。
朱铭不想搞太复杂,只弄出逗号、句号、问号、顿号、冒号、感叹号便可。
把这些都设计完了,再去研究铅活字的配比,以及油墨材料的配方。
……
延福宫。
宋徽宗问道:“灵药可已开始炼制?”
王仔昔回答:“臣召集了数十位外丹高士,正在商讨炼药配方。万年灵芝乃神物,臣须慎而又慎,不可胡乱施为。”
宋徽宗点头说:“慎重是应该的,但也不能太慢。”
“臣谨记!”王仔昔说。
宋徽宗挥手道:“去吧,若是炼药有成,朕必不吝赏赐。”
“谢陛下!”
王仔昔的真实目的,根本就不是炼药,而是借着炼药之机,携皇命而扩大自己的道教势力。
这厮刚走,随侍太监就快步而来:“官家,两封密奏,皆来自西北。”
“可是又有捷报?”宋徽宗喜道,“快拿来!”
第一封密奏,是童贯发来的。
宋徽宗只扫了一眼,笑容就变成怒色。
密奏内容为:刘仲武率数万大军,攻打臧底河城,伤亡近半,秦凤第三将(秦凤路第三军团)全军覆没。童贯请斩刘仲武。
宋徽宗嘀咕道:“这个刘仲武,着实该死!”
强忍着怒火,他又拆阅第二封密奏,却是高俅紧急发来的。
高俅在奏报里说,刘仲武是被友军坑了。刘仲武虽为一路主将,但除了秦凤路几个军团,其余友军都不怎么听话。攻城之时,友军消极怠战,被敌军冲出城门击溃。秦凤路第三军团遭到围攻,浴血厮杀,死战不退,最终全军覆没。
两封密奏,内容完全相反。
宋徽宗搞不明白哪个是真,他想叫来枢密使郑居中商量,却又感觉郑居中肯定帮着童贯说话。
思来想去,宋徽宗招来蔡京。
蔡京已有两三个月,没有获得皇帝召见了。
他瞬间有了精气神,仔细整理仪表,坐着马车进宫问对。
宋徽宗安抚了几句,拍出两封密奏,问道:“依卿所见,孰真孰假。”
蔡京仔细看完,也不言真假,只说:“刘仲武身为秦凤路经略使,秦凤第三将是他麾下主力之一。临阵斩将,颇为不祥。”
宋徽宗仔细思考,很快就明白过来。
刘仲武在前线大败,损失最惨重的,却是刘仲武自己的部队,友军伤亡反而可以忽略不计。
这恐怕真是被人坑了啊!
再联想到童贯的密奏,童贯身为全军主帅,居然请斩一路主将。
可想而知,童贯和刘仲武的关系,已经恶劣到什么程度。
至于高俅帮刘仲武说话,那是因为关乎他自己的利益。
高俅率领的禁军部队,跟刘仲武编为一路。刘仲武打了胜仗,高俅才有战功。刘仲武若被论罪,高俅这趟就白跑了,今后只能任由童贯拿捏。
这次对西夏作战,不仅将帅不和,就连禁军与禁军之间,私底下也在内斗不休。
宋徽宗仔细思量,童贯统率各路大军,军权实在大得吓人。而高俅也是自己的心腹,必须用高俅来牵制童贯。
刘仲武须得保下来,保刘仲武就是保高俅。
宋徽宗当即下旨:“着令刘仲武,速速重整秦凤第三将!”
蔡京面色平静,心里却乐开了花。
自从郑居中做了枢密使,童贯就不断靠拢过去,与蔡京的关系愈发疏远。
蔡京暗示皇帝保下刘仲武,可以趁机拉拢高俅,在军事上跟郑居中、童贯二人对抗。
君臣俩又讨论一番战事,蔡京还说起了户部之事,拍胸脯保证前线粮草绝对没问题。
宋徽宗不禁感慨,还是蔡京靠谱啊,郑居中一党太没用了。
宋徽宗说:“西北战事遇挫,不可传出去。”
蔡京连忙说:“些许小挫,无伤大雅,再等些时日,必然有捷报进京。”
不管打没打胜仗,都必须发来捷报,那关乎皇帝的面子。
蔡京被冷落了大半年,今天好不容易见皇帝,怎么可能放过这次机会。他投其所好道:“官家,东京城内日渐拥塞,哪有丰亨豫大的样子?须得增筑城墙,扩大外城规模。”
宋徽宗果然高兴,还吩咐说:“朕做端王之时,便不喜东京城墙,歪歪扭扭如同蚯蚓,哪有半点美观样子?新筑城墙,务必建得笔直。”
蔡京说道:“国初之时,百废待兴,所以钱财不够,城墙修得不甚美观。而今海内富庶,自当把城墙修得笔直。”
增筑东京城墙,既可掩饰对外战争失利,又能消解宋徽宗的心事。
东京城的外城墙,用史书上的原话来说,就是修得“迂曲纵斜”,时人“多病其不宜于观美”。
早在宋神宗那会儿,修缮城墙时就想拉直,因为各种情况而放弃。
宋徽宗就更不能忍,他把皇城重新规划,各处都建得极为漂亮。偏偏那外城墙,依旧弯来扭去,如此怎能配得上天朝国都的形象?
“增筑城墙之事,便交给爱卿了。”宋徽宗说。
蔡京大喜:“臣定不负官家所托!”
他被冷落了许久,如今得到筑城的差事,等于向外界释放信息:老子又回来了,官家还是更宠信俺!
离开皇宫,蔡京立即叫来开封府尹:“官家有令,增筑外城,你负责把城墙附近的民居拆了。”
盛章问道:“增筑多大?”
蔡京说道:“弯曲不直的地方,通通拉直了,往外扩建便可。”
“下官明白。”盛章聪明得很,立即搞清楚啥情况。
皇帝大兴土木,边疆还在打仗,哪里有钱增筑城墙?
此次筑城,真正目标是把城墙拉直。向内弯曲的部分,往外扩建即可,主体依旧是原来的城墙,工程量不大也不小。
盛章很快派人谈拆迁之事,朝廷要增筑城墙的消息,瞬间就传遍整个东京,老百姓几家欢喜几家愁。
朱铭吐槽道:“官家牛逼,蔡相公也牛逼。”
“怎么了?”朱国祥不太明白,“东京城确实挤得很,如果能扩大城区面积,对老百姓而言也是件好事。当然,前提是要把拆迁工作搞好。”
朱铭问道:“朱院长,伱可见过东京外城墙的模样?”
朱国祥点头说:“见到了,歪歪扭扭的,跟想象中的笔直大城不一样。”
朱铭说道:“几百年后,欧洲有一种棱堡,可以对敌人形成交叉火力,各个方向都没有射击死角。东京城虽然不是棱堡,但原理是类似的。东京外城,是柴荣和赵匡胤亲自督建的,根据河道网络,故意修得弯曲不直,保证守军能在各个方向迎击敌人。宋徽宗,想把城墙拉直!”
“你怎知道?”朱国祥问。
朱铭说道:“岳飞的孙子,在写书时吐槽过。蔡京此次筑城,大大削弱了开封的防御力!”
朱国祥说:“要不去劝谏一下?”
“我才不劝,平白惹那昏君生气。”朱铭连连摇头。
朱国祥问:“枢密院、工部和兵部,就没人懂这些吗?”
朱铭说道:“或许有人懂,但肯定没人说。别高估北宋这些家伙,早就烂得不行了。靖康年间,金兵和宋军用投石车对轰。金兵的投石车在城下,宋军的投石车在城上,以高打低,宋军居然败得毫无悬念。别人金兵的投石车,还是就地取材,在开封城外临时制造的。这说明什么?军事科技荒废啊!”
朱国祥道:“或许不是科技落后,而是制度腐败导致。”
“管他呢,”朱铭说道,“我先改进活字印刷术,那昏君肯定喜欢,争取早日升官外放吧。”
(本章完)
http://www.yetianlian.net/yt84274/35987603.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yetianlian.net。何以笙箫默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m.yetianlian.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