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五十八章 崇祯总跟长不大似的
何以笙箫默小说小说推荐阅读:寒门崛起、锦衣、大唐开局震惊李世民、大魏芳华、贞观憨婿韦浩、大秦:不装了,你爹我是秦始皇、寒门仕子、终宋、贞观极品小女婿、逍遥小书生、混在皇宫假太监、我的姐夫是太子、非正常三国
随着皇太极突然暴毙,满清内部争权夺利到十多天后稳定下来。
众人才有时间心平气和的讨论与洪承畴合作的事情。
至于六岁的福临十分不耐烦的坐在皇帝的位置上,那个鹿角宝座上的幼童,听着众人说不懂的话,但他依旧在努力的听着。
下面最为咬牙切齿的便是肃亲王豪格,本来他想着学中原那三请三让。
结果把福临这个小崽子给推上了皇位,济尔哈朗与多尔衮二人把持大政,他豪格什么都没捞着。
而且济尔哈朗虽然暗中支持豪格,但依旧是把朝政大权交给多尔衮处理,他这个第一摄政之人,根本就是个摆设。
在多尔衮的推行下,决定同洪承畴进行合作,待到贺今朝覆灭大明,他们大清可以联合大明的一些残存势力,一同对付锤匪。
待到洪承畴率军出关进入盛京后,他投降大清,那还不是板上钉钉之事。
总之,是先把洪承畴这个大明***拉到大清的战船上,最为妥当。
范文程提议莫不如让洪承畴以大明太傅的名义,献出山海关。
如此大清发兵占据山海关,以此来威胁锤匪。
同时可以对外宣扬大明皇帝联合大清皇帝共同对付大明反贼锤匪,争取士绅们的投效之心。
「摄政王,大明如秦失其鹿,楚汉逐之,是我非与明朝争,实与锤匪争也!」
「你是说我们还要立即出兵?」
多尔衮心中也有些犯滴咕。
毕竟内部的动乱刚刚得以平息,这个时候上战场,恐难得到有效的统一指挥。
【鉴于大环境如此,
「是,至少要占据山海关,才能避免我军处于被动防守的劣势当中。」
刚刚被废除奴才身份,提拔的宁完我开口道:
「顺民心,招百姓,我大清不如锤匪。
战必胜,攻必取,我大清依旧不如锤匪。」
这话说完之后,几个王爷都已经面露恼色。
宁完我这个奴才,他真该死啊!
「恰逢大将军阿巴泰阵没于山东境内,十万将士极少数人能够安全回来。
这件事对我大清是极大的打击,目前而言,新皇即位,绝不能匆匆轻起刀兵!」
多尔衮听着两个谋士的谈论,开口道:
「我大清先同洪承畴合作,中原的事情他比较清楚,听听他的意见。」
代善等人皆是没有异议,豪格想要说什么反对的话。
但最终只能愤愤不平的闭上嘴,他也说不出什么有效的见解来。
总之,豪格现在整个人都是一副待爆的火药桶似的。
夏舒带着使命从盛京离开,快马加鞭赶往回到大明的境内。
周延儒在通州城内,每天忙于和幕僚、随从、统兵将帅饮酒作乐。
勤王四总兵刘泽清、唐通、周遇吉、黄得功轮流在幕帐内大摆延席,宴请周延儒及随征四臣,随征四臣方士亮、蒋拱辰、尹民兴、刘嘉绩又回请四总兵「陪酌」周延儒,大家都置战事于不顾。
每天午后,督师衙门为了应付门面,开门办公,收受公文,然后早晚两次向宫中飞报「大捷」。
周延儒自请督师只不过是要弄的政治手腕而已,为了慰藉皇上,不断谎报军情,诡称连战皆捷。
唐通对于拉拢腐化这些将领根本就用不着出力,因为他们自己就自动腐化了。
哪像左良玉一样,属实是自己行为端正,选择积极腐化下属。
就算属下
打了败仗,他一点也不会责怪,而且充分尊重下属的意见。
这也是众人都愿意跟着左良玉从北跑到南,到了广西那些山区,也不愿意投降锤匪。
反观此时周延儒给崇祯的报捷全是假的!
当然有了周遇吉的血战一番,周延儒总算是有了真正的军功,派人送往京师,加大崇祯的信任。
等到周延儒得知清军北锤匪给***了大部,连阿巴泰都战死。
他一下子就激动了,立马派人把这个消息给送进京师里,顺便把几个总兵连待他的名字都写在战功的捷报上。
这份大功劳不是白捡,就主动送上门来的吗?
崇祯得到这个消息后,极为欣喜,恨不得当庭给周延儒加功为太师。
吴国俊微微挑眉,他万万没想到收到崇祯信任的周延儒,以老师身份尊敬的人,竟然如此哄骗他。
周延儒这种人吃亏就在于不老实,如此军旅大事众目睽暌之下,岂能一手遮天?
崇祯对他自请督师注望甚殷,频频派人侦伺。
就在崇祯为他论功加太师的同时,锦衣卫都督骆养性和司礼监太监把他们刺探到的真实情况和盘托出。
「你说什么,全都是假的?」
宛如晴天霹雳,一下子把崇祯仅有的大明还能中兴的美梦被敲碎了!
崇祯极为恼怒的把捷报摔在地上,忍不住破口大骂,非要把周延儒千刀万剐。
他对这个宠臣竟敢如此胆大妄为欺君罔上,大为震怒!
这些天的好心情被「真相」给杀的遍体鳞伤。
谎言不会伤人,真相才是伤人的快刀!
骆养性与周延儒的关系极为僵硬,自是要狠狠的捅出这一刀来。
崇祯下令五军都督府、兵部等大臣对周延儒「蒙蔽推委」等桉情从公察议。
然后大明仅存的言官们开始发威了,把周延儒结党营私,他的座下门人以及同党狗屁倒灶的事情全都给摆出来了。
纵兵Yin掠,片语操纵生死之权,待到士卒抢掠来的东西,又进献给京师政要。
郝纲把周延儒与吴昌时的关系予以曝光,指责吏部文选司郎中吴昌时窃权附势,纳贿行私,作为周延儒的干儿义子,凡内阁票拟、国家机密事事都预先知道。
周延儒辜负陛下的知遇之恩,耽误封疆安危。
总之,周延儒是天下的罪人。
吴昌时这个复社中坚,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连他的同社盟友吴伟业也说,此人贪利嗜进,醉心于升官发财。
周延儒复出,他自以为有功,因而专擅权势,周延儒反而为他所用,也为他所累。
反正就是在大明如此艰难的情况内,他们表里为女干,赃私巨万,罪证累累,万目共见。
没有被锤匪占据前的南场(南京乡试)榜,录取者非其亲戚便是以重贿买通关节之人,这一切都由吴昌时替周延儒经办。
周延儒的弟弟周肖儒、儿子周弈封公然榜上有名毫无顾忌,以至于白丁、铜臭之流都能登榜。
他们贪横如此,哪里还有朝廷纲纪?
当然最重要的是吴昌时「通内」,这件事最让崇祯忌惮。
朱由检把太监叫来对峙,结果太监吓得两股战战倒在地上,说不出一句话来。
反倒是吴昌时见此场景,语气越发强硬,根本不肯招供。
崇祯气得拿手指着他,喊着吴国俊要给他上刑。
吴国俊作为大明最后一个忠臣,对于这帮人还是有着相当大的威慑力的。
在场的阁臣自是出来劝谏,哪有在殿上直接用刑的,
不如把吴昌时交给三司处理,先拖一拖。
谁知道等锤匪进了城,会不会打开监狱放出来。
结果这个时候崇祯变得聪明了,他一肚子火呢,直接叫吴国俊用刑。
于是吴昌时在大殿上被夹的两个小腿皆断,昏迷不省人事之后,下了诏狱。
朱由检又责令锦衣卫直接搞死他。
吴昌时被赐死之前,万万没想到他对待前任首辅薛国观的法子,也运用到了他自己头上。
在廷审吴昌时的场合,有的大臣说,吴昌时不过是幺么小吏,何必如此大张旗鼓?
崇祯意味深长的反诘道:「吴昌时是幺么,难道周某也是幺么?」
他立马就下旨,命锦衣卫差人把周延儒从通州押解来京,听候勘问。
消息灵通的周延儒预感到此去在劫难逃,临行前把他贮藏珍宝全都烧了,平生搜刮来的奇珍异宝送给唐通等人,希望他能够救自己一条性命。
可唐通、刘泽清等人皆是收了钱不办事。
在锤匪没有到达之前,我们可都是大明的忠臣!
为什么要同你这个大贪官同流合污?
别以为这些我们送你的钱财,你再转手送给我们,就能买你一条命,天真!
于是,周延儒想要跑都跑不掉。
骆养性的处理下,周延儒被安置在北京崇文门外头条胡同关帝庙内,次日又安置在正阳门关帝庙,四周皆有兵丁把手。
半夜三更,周延儒在关帝庙中听太监宣读圣旨。
念到「姑念一品首辅大臣」一句时,太监故意稍作停顿。
周延儒以为朱由检尚念旧情,意有非望,再三叩头连称「圣恩」。
谁料接下去就是「于寓处勒令自裁」一句。
周延儒顿时失魂落魄。
整个人都懵逼了,不停的绕屋而走。
骆养性见状冷笑着,命两名士兵把他抓住,顺便放了些狠话,拖到四更时分,周延儒才被上吊自缢。
周延儒平日养生有道,气绝后四肢仍暧润如生。
骆养性恐有不测,急忙用铁钉钉他的脑门,确认周延儒不是假死,然后才回宫复命。
周延儒的死比薛国观要惨多了。他临终前留下一首绝命诗。
等崇祯听到绝命诗的时候,冷哼连连,早知道有今天,以前干嘛去了?
「靖辽侯,你说朕是不是成了亡国之君?」
既然贺今朝已经把阿巴泰都给宰了,那北京城已然成了孤城,待到锤匪大军一来,他就得死了!
或者说,通过处理周延儒,朱由检已经完全醒悟过来,他已经没有什么招数可以挽救大明了。
连他在朝廷中最信任的,执老师礼的周延儒都一直从头到尾的骗他。
这天下还有谁能不骗他?
当然,天下还剩下两个人。
一个是连开口都不能开口的杨嗣昌,想骗他也没机会。
另一个便是眼前的吴国俊,此人忠心耿耿,当为武人当中的第一人。
「朕除了你们二人,再无其他人可以相信了。」
崇祯说完之后,开始嚎啕大哭。
吴国俊虽然心中鄙视,但还是一如既往的跪在地上:
「陛下,臣定然不负陛下的知遇之恩,死也护得陛下以及家卷的周全。」
崇祯颔首,擦了擦自己的眼泪,开始变得深思起来:「你说祖大寿、吴三桂之流,朕还能相信吗?」
祖大寿是出了名的刺头,在大明还有许多实力的时候,便是妥妥的军阀作风,一副不停调的命令。
听到这话,吴国俊摇摇头,不等崇祯开口便说道:
「臣不清楚,但京城总归不能放更多人进来,一是粮草不济,二是危急关头,谁会听谁的,出现更多的乱子,反倒不容易守卫。」
「哎。」
崇祯长叹一声,没有得到他想要的答桉。
说实在的,出了周延儒的例子,他对于周遭人也并没有那么信任了。
「吴爱卿起来说话。」崇祯拉着他起来,一时间有些感慨:
「若事不可为,朕绝不能落在锤匪手中,届时你带着太子等人突围出去。
洪承畴在天津大沽口准备好了船只,你可以带着他们一同乘船离开,有你在,朕也放心。」
听到这话,吴国俊眼中露出诧异之色:
「陛下为何不走?」
「朕就算是死,也得死在京城内。」
「不要。」吴国俊很生硬的拒绝,然后解释道:
「太子年幼,很难支撑大局,将来举起大明旗帜,也十分困难,陛下正值壮年,绝不能轻易折损在京城,否则我等还坚持什么呢?」
听到吴国俊的劝说,朱由检心中极为宽慰。
爱卿如此机敏,到时候直接「强行」拉着朕逃跑,才是最好的办法。
谁愿意死啊?
崇祯也不愿意死!
但是他嘴上又不能说的过于直白,只能是皱着眉头说他会好好考虑考虑。
「陛下三思。」
吴国俊再次劝谏了一声,直到良久,崇祯才传来一阵长长的叹息。
「朕是大明的罪人呐。」
吴国俊不在接茬,他只要保证崇祯以及家卷不自杀就行,到时候全须全尾的献给贺大帅。
也不枉自己这么多年的潜伏在大明内部,每日都要听着这帮文臣扯澹,就是不干正事。
谁还不愿意投效新主啊?
自从得知阿巴泰身死的消息,吴国俊就一直盼望着贺今朝能够快些率领人马赶到京师,覆灭大明。
他这个卧底的身份,也就可以彻底的掀开,希望朱由检到时候不要过于惊诧!
http://www.yetianlian.net/yt84265/36498885.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yetianlian.net。何以笙箫默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m.yetianlian.net
众人才有时间心平气和的讨论与洪承畴合作的事情。
至于六岁的福临十分不耐烦的坐在皇帝的位置上,那个鹿角宝座上的幼童,听着众人说不懂的话,但他依旧在努力的听着。
下面最为咬牙切齿的便是肃亲王豪格,本来他想着学中原那三请三让。
结果把福临这个小崽子给推上了皇位,济尔哈朗与多尔衮二人把持大政,他豪格什么都没捞着。
而且济尔哈朗虽然暗中支持豪格,但依旧是把朝政大权交给多尔衮处理,他这个第一摄政之人,根本就是个摆设。
在多尔衮的推行下,决定同洪承畴进行合作,待到贺今朝覆灭大明,他们大清可以联合大明的一些残存势力,一同对付锤匪。
待到洪承畴率军出关进入盛京后,他投降大清,那还不是板上钉钉之事。
总之,是先把洪承畴这个大明***拉到大清的战船上,最为妥当。
范文程提议莫不如让洪承畴以大明太傅的名义,献出山海关。
如此大清发兵占据山海关,以此来威胁锤匪。
同时可以对外宣扬大明皇帝联合大清皇帝共同对付大明反贼锤匪,争取士绅们的投效之心。
「摄政王,大明如秦失其鹿,楚汉逐之,是我非与明朝争,实与锤匪争也!」
「你是说我们还要立即出兵?」
多尔衮心中也有些犯滴咕。
毕竟内部的动乱刚刚得以平息,这个时候上战场,恐难得到有效的统一指挥。
【鉴于大环境如此,
「是,至少要占据山海关,才能避免我军处于被动防守的劣势当中。」
刚刚被废除奴才身份,提拔的宁完我开口道:
「顺民心,招百姓,我大清不如锤匪。
战必胜,攻必取,我大清依旧不如锤匪。」
这话说完之后,几个王爷都已经面露恼色。
宁完我这个奴才,他真该死啊!
「恰逢大将军阿巴泰阵没于山东境内,十万将士极少数人能够安全回来。
这件事对我大清是极大的打击,目前而言,新皇即位,绝不能匆匆轻起刀兵!」
多尔衮听着两个谋士的谈论,开口道:
「我大清先同洪承畴合作,中原的事情他比较清楚,听听他的意见。」
代善等人皆是没有异议,豪格想要说什么反对的话。
但最终只能愤愤不平的闭上嘴,他也说不出什么有效的见解来。
总之,豪格现在整个人都是一副待爆的火药桶似的。
夏舒带着使命从盛京离开,快马加鞭赶往回到大明的境内。
周延儒在通州城内,每天忙于和幕僚、随从、统兵将帅饮酒作乐。
勤王四总兵刘泽清、唐通、周遇吉、黄得功轮流在幕帐内大摆延席,宴请周延儒及随征四臣,随征四臣方士亮、蒋拱辰、尹民兴、刘嘉绩又回请四总兵「陪酌」周延儒,大家都置战事于不顾。
每天午后,督师衙门为了应付门面,开门办公,收受公文,然后早晚两次向宫中飞报「大捷」。
周延儒自请督师只不过是要弄的政治手腕而已,为了慰藉皇上,不断谎报军情,诡称连战皆捷。
唐通对于拉拢腐化这些将领根本就用不着出力,因为他们自己就自动腐化了。
哪像左良玉一样,属实是自己行为端正,选择积极腐化下属。
就算属下
打了败仗,他一点也不会责怪,而且充分尊重下属的意见。
这也是众人都愿意跟着左良玉从北跑到南,到了广西那些山区,也不愿意投降锤匪。
反观此时周延儒给崇祯的报捷全是假的!
当然有了周遇吉的血战一番,周延儒总算是有了真正的军功,派人送往京师,加大崇祯的信任。
等到周延儒得知清军北锤匪给***了大部,连阿巴泰都战死。
他一下子就激动了,立马派人把这个消息给送进京师里,顺便把几个总兵连待他的名字都写在战功的捷报上。
这份大功劳不是白捡,就主动送上门来的吗?
崇祯得到这个消息后,极为欣喜,恨不得当庭给周延儒加功为太师。
吴国俊微微挑眉,他万万没想到收到崇祯信任的周延儒,以老师身份尊敬的人,竟然如此哄骗他。
周延儒这种人吃亏就在于不老实,如此军旅大事众目睽暌之下,岂能一手遮天?
崇祯对他自请督师注望甚殷,频频派人侦伺。
就在崇祯为他论功加太师的同时,锦衣卫都督骆养性和司礼监太监把他们刺探到的真实情况和盘托出。
「你说什么,全都是假的?」
宛如晴天霹雳,一下子把崇祯仅有的大明还能中兴的美梦被敲碎了!
崇祯极为恼怒的把捷报摔在地上,忍不住破口大骂,非要把周延儒千刀万剐。
他对这个宠臣竟敢如此胆大妄为欺君罔上,大为震怒!
这些天的好心情被「真相」给杀的遍体鳞伤。
谎言不会伤人,真相才是伤人的快刀!
骆养性与周延儒的关系极为僵硬,自是要狠狠的捅出这一刀来。
崇祯下令五军都督府、兵部等大臣对周延儒「蒙蔽推委」等桉情从公察议。
然后大明仅存的言官们开始发威了,把周延儒结党营私,他的座下门人以及同党狗屁倒灶的事情全都给摆出来了。
纵兵Yin掠,片语操纵生死之权,待到士卒抢掠来的东西,又进献给京师政要。
郝纲把周延儒与吴昌时的关系予以曝光,指责吏部文选司郎中吴昌时窃权附势,纳贿行私,作为周延儒的干儿义子,凡内阁票拟、国家机密事事都预先知道。
周延儒辜负陛下的知遇之恩,耽误封疆安危。
总之,周延儒是天下的罪人。
吴昌时这个复社中坚,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连他的同社盟友吴伟业也说,此人贪利嗜进,醉心于升官发财。
周延儒复出,他自以为有功,因而专擅权势,周延儒反而为他所用,也为他所累。
反正就是在大明如此艰难的情况内,他们表里为女干,赃私巨万,罪证累累,万目共见。
没有被锤匪占据前的南场(南京乡试)榜,录取者非其亲戚便是以重贿买通关节之人,这一切都由吴昌时替周延儒经办。
周延儒的弟弟周肖儒、儿子周弈封公然榜上有名毫无顾忌,以至于白丁、铜臭之流都能登榜。
他们贪横如此,哪里还有朝廷纲纪?
当然最重要的是吴昌时「通内」,这件事最让崇祯忌惮。
朱由检把太监叫来对峙,结果太监吓得两股战战倒在地上,说不出一句话来。
反倒是吴昌时见此场景,语气越发强硬,根本不肯招供。
崇祯气得拿手指着他,喊着吴国俊要给他上刑。
吴国俊作为大明最后一个忠臣,对于这帮人还是有着相当大的威慑力的。
在场的阁臣自是出来劝谏,哪有在殿上直接用刑的,
不如把吴昌时交给三司处理,先拖一拖。
谁知道等锤匪进了城,会不会打开监狱放出来。
结果这个时候崇祯变得聪明了,他一肚子火呢,直接叫吴国俊用刑。
于是吴昌时在大殿上被夹的两个小腿皆断,昏迷不省人事之后,下了诏狱。
朱由检又责令锦衣卫直接搞死他。
吴昌时被赐死之前,万万没想到他对待前任首辅薛国观的法子,也运用到了他自己头上。
在廷审吴昌时的场合,有的大臣说,吴昌时不过是幺么小吏,何必如此大张旗鼓?
崇祯意味深长的反诘道:「吴昌时是幺么,难道周某也是幺么?」
他立马就下旨,命锦衣卫差人把周延儒从通州押解来京,听候勘问。
消息灵通的周延儒预感到此去在劫难逃,临行前把他贮藏珍宝全都烧了,平生搜刮来的奇珍异宝送给唐通等人,希望他能够救自己一条性命。
可唐通、刘泽清等人皆是收了钱不办事。
在锤匪没有到达之前,我们可都是大明的忠臣!
为什么要同你这个大贪官同流合污?
别以为这些我们送你的钱财,你再转手送给我们,就能买你一条命,天真!
于是,周延儒想要跑都跑不掉。
骆养性的处理下,周延儒被安置在北京崇文门外头条胡同关帝庙内,次日又安置在正阳门关帝庙,四周皆有兵丁把手。
半夜三更,周延儒在关帝庙中听太监宣读圣旨。
念到「姑念一品首辅大臣」一句时,太监故意稍作停顿。
周延儒以为朱由检尚念旧情,意有非望,再三叩头连称「圣恩」。
谁料接下去就是「于寓处勒令自裁」一句。
周延儒顿时失魂落魄。
整个人都懵逼了,不停的绕屋而走。
骆养性见状冷笑着,命两名士兵把他抓住,顺便放了些狠话,拖到四更时分,周延儒才被上吊自缢。
周延儒平日养生有道,气绝后四肢仍暧润如生。
骆养性恐有不测,急忙用铁钉钉他的脑门,确认周延儒不是假死,然后才回宫复命。
周延儒的死比薛国观要惨多了。他临终前留下一首绝命诗。
等崇祯听到绝命诗的时候,冷哼连连,早知道有今天,以前干嘛去了?
「靖辽侯,你说朕是不是成了亡国之君?」
既然贺今朝已经把阿巴泰都给宰了,那北京城已然成了孤城,待到锤匪大军一来,他就得死了!
或者说,通过处理周延儒,朱由检已经完全醒悟过来,他已经没有什么招数可以挽救大明了。
连他在朝廷中最信任的,执老师礼的周延儒都一直从头到尾的骗他。
这天下还有谁能不骗他?
当然,天下还剩下两个人。
一个是连开口都不能开口的杨嗣昌,想骗他也没机会。
另一个便是眼前的吴国俊,此人忠心耿耿,当为武人当中的第一人。
「朕除了你们二人,再无其他人可以相信了。」
崇祯说完之后,开始嚎啕大哭。
吴国俊虽然心中鄙视,但还是一如既往的跪在地上:
「陛下,臣定然不负陛下的知遇之恩,死也护得陛下以及家卷的周全。」
崇祯颔首,擦了擦自己的眼泪,开始变得深思起来:「你说祖大寿、吴三桂之流,朕还能相信吗?」
祖大寿是出了名的刺头,在大明还有许多实力的时候,便是妥妥的军阀作风,一副不停调的命令。
听到这话,吴国俊摇摇头,不等崇祯开口便说道:
「臣不清楚,但京城总归不能放更多人进来,一是粮草不济,二是危急关头,谁会听谁的,出现更多的乱子,反倒不容易守卫。」
「哎。」
崇祯长叹一声,没有得到他想要的答桉。
说实在的,出了周延儒的例子,他对于周遭人也并没有那么信任了。
「吴爱卿起来说话。」崇祯拉着他起来,一时间有些感慨:
「若事不可为,朕绝不能落在锤匪手中,届时你带着太子等人突围出去。
洪承畴在天津大沽口准备好了船只,你可以带着他们一同乘船离开,有你在,朕也放心。」
听到这话,吴国俊眼中露出诧异之色:
「陛下为何不走?」
「朕就算是死,也得死在京城内。」
「不要。」吴国俊很生硬的拒绝,然后解释道:
「太子年幼,很难支撑大局,将来举起大明旗帜,也十分困难,陛下正值壮年,绝不能轻易折损在京城,否则我等还坚持什么呢?」
听到吴国俊的劝说,朱由检心中极为宽慰。
爱卿如此机敏,到时候直接「强行」拉着朕逃跑,才是最好的办法。
谁愿意死啊?
崇祯也不愿意死!
但是他嘴上又不能说的过于直白,只能是皱着眉头说他会好好考虑考虑。
「陛下三思。」
吴国俊再次劝谏了一声,直到良久,崇祯才传来一阵长长的叹息。
「朕是大明的罪人呐。」
吴国俊不在接茬,他只要保证崇祯以及家卷不自杀就行,到时候全须全尾的献给贺大帅。
也不枉自己这么多年的潜伏在大明内部,每日都要听着这帮文臣扯澹,就是不干正事。
谁还不愿意投效新主啊?
自从得知阿巴泰身死的消息,吴国俊就一直盼望着贺今朝能够快些率领人马赶到京师,覆灭大明。
他这个卧底的身份,也就可以彻底的掀开,希望朱由检到时候不要过于惊诧!
http://www.yetianlian.net/yt84265/36498885.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yetianlian.net。何以笙箫默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m.yetianlian.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