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人口少
何以笙箫默小说小说推荐阅读:寒门崛起、锦衣、大唐开局震惊李世民、大魏芳华、贞观憨婿韦浩、大秦:不装了,你爹我是秦始皇、寒门仕子、终宋、贞观极品小女婿、逍遥小书生、混在皇宫假太监、我的姐夫是太子、非正常三国
偏岭堡内,到处都是低矮的泥土屋,甚至茅草房。
呈现破败的景象。
赵阳带着秀才几人,一起查探堡内情况,大致摸一下底。
其实很多情况,宋老三和周山已经汇报过一次,现在只是去实地了解。
顺便让秀才熟悉相关事务。
秀才表现得很认真。
一路走下来,都仔细地做着记录,将情况整理归案。
等到一圈结束。
赵阳对偏岭堡有了清晰认识。
想了一下,他开口问道:“秀才,如今堡内人口数据,具体是何情况?”
对于记载的信息,秀才已经记在脑里。
“老爷,原墩内军户是五百一十三人,而山寨来了一百零二人……”
秀才回答得很详细。
像人口年龄分布,像男女比例等等,一一列举。
“老爷,现总人口是六百一十五人。”
“六百一十五人……”
这个数据,跟赵阳估计得差不多,有些少啊。
人口严重不足,对发展非常不利。
最起码,兵员就是一个大问题。
一般来说,操守驻守军堡,其属下,通常是三位把总。
总兵力应该是五百以上。
而大明边镇军堡之中,兵力与军户的比列确实很高,基本能达到三分之一。
可就算如此,六百总人口,那远远不够。
根据五百兵力来看,人口得一千五百人往上,才能勉强达到要求。
所以,现在偏岭堡很缺人。
想到这里,赵阳望向宋老三和周山,准备询问兵力详细缺口。
宋老三原名是宋正。
只是大家都喊宋老三,久而久之,原名都没人记得了。
“宋正,你部兵员情况如何?”
宋老三立即答道:“操守,我部兵员六十一人,管队三人……”
听完详细情况。
赵阳同样对周山进行询问。
而周山手下正好是五十人。
“秀才,你们山寨那边呢,原先战兵是多少?”
秀才对此了如指掌:“老爷,山寨可战兵力,差不多一半,一共是五十五人。”
一位把总所部满编是一百五十多人。
现在,偏岭堡各把总兵力,基本只有三分之一。
至于亲卫部队。
那更不用说了,就山昼一个,还是光杆司令。
又想了想。
赵阳接着问道:“秀才,你统计了夜不收,情况如何?”
原先的夜不收应该不多。
至于具体兵力,赵阳还没来得及关注,也就不太清楚。
秀才回答道:“老爷,原先夜不收管队,和那些什长,都是被鞑子所害。”
赵阳追问道:“几位什长,其他情况呢?”
秀才翻了一下黄册,马上补充。
“折损了三位什长,还剩下两人,另外,夜不收只有十一人。”
一支五十人的夜不收队伍。
面对一次鞑子袭扰,其管队,连同三位什长,全都阵亡。
而整支队伍,就剩十来个人。
折损比例那是相当高。
夜不收执行的任务很危险。
赵阳突然想到,那秀娘担任把总,是否合适呢?
只是转眼之间,赵阳就想通了。
不能用明军的夜不收,来思考偏岭堡夜不收。
因为有了赵阳,两者配置的武器装备,将会完全不同。
想通之后,赵阳回到人口不足问题。
“诸位,你们都说说,现在缺人,该如何补充?”
这事确实让人困扰,大家都沉思起来。
赵阳点名问道:“宋正,你待在偏岭堡这里,时间最长,你来说说怎么做?”
宋老三没有迟疑。
“操守,若是墩军缺少兵员,一般都是从军户中补充,征调进进来即可。”
秀才很清楚年龄构成。
“宋把总,如今堡内再无青壮,无法再征调了。”
宋老三同样清楚这个情况。
“秀才,你说得不错,既无征调可能,只能请求上面调派。”
往常征兵确实是这样处理。
可现在偏岭堡不同。
一来,赵阳伪造公文,自封操守,不能撞到枪口。
二来,当前的局势比较险恶,各卫城、军堡都是紧闭城门,不可能再往外派兵。
赵阳胡诌了一个借口。
“偏岭墩缺口较大,上面也是捉襟见肘,让我等自行解决。”
周山一直若有所思。
听到这话,他试着说道:“操守,我倒是有一个想法。”
“哦?”赵阳转过头去,“那你说一说。”
周山马上说出了想法。
“操守,我们不如将流民引过来,那样人口问题就解决了。”
赵阳内心一动。
这确实是一个不错的思路。
“周山,你可知道周遭,哪里流民最多?”
周山挠了挠头。
“操守,以前在北周庄那边,倒是见过零散的流民,可数量不是太多呢。”
这个时候,秀才的声音响了起来。
“老爷,我知道哪里流民比较多。”
赵阳追问了一句哪里。
秀才就说是山阴县,还详细说了一些情况。
前一段时间,应该是清军入关劫掠前,山寨粮食紧缺。
秀才就带人到山阴县那边,想过办法。
那时候见到不少流民。
至于为何不到偏岭堡这边来。
因为像墩、堡这些地方,都是军事要地,一般不会出现流民。
而州县一类的地方机构,很不一样。
说到这里,赵阳回顾着大同地图,想起两者的区别。
整个大同边镇,可以粗略地对半划分。
西部是外长城和内长城所围的区域。
外长城边沿,像三山墩、云右堡、井坪所、平虏卫等,都是军事堡垒。
里面只有纯粹的军事指挥体系。
由相应的武官负责军政事务。
而洪涛山和平原交界一带,往东南去,抵达内长城那边。
有不少州县。
例如山阴县、朔州、应州、马邑县等等。
这些城池,都是地方行政管理体系,诸如知县、知州等官员。
不过,边镇的州县也会驻扎边军。
像朔州就有参将和游击。
等到秋防的时候,移驻井坪所,防范北方游牧骑兵,形成屏障。
正是这样的区别,流民才不敢进入军事重地。
赵阳于是做了决定。
“那好,启程前往山阴县,收拢流民。”
再交代一些任务,众人纷纷领命。
“是,操守……”
赵阳想要补充人口。
不只是发现偏岭堡人口严重不足。
还有另外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物资传送问题。
现在,穿越门的传送上限持续提高。
赵阳粗略地估计了一下,满足两千人,一天消耗,那是完全没有问题。
而北周庄离偏岭墩很近。
完全可以将其当成仓库,供应偏岭堡的日常所需。
以后,要是军堡规模继续扩大,变成卫城,甚至是镇城。
还能将北周庄包括在内。
包括在内……
这个念头一上来,就一发不可收拾,赵阳浮想联翩。
等收拢流民过来。
不只是每天发粮食,养着他们。
流民也需要干活,可让他们修建城池,建造一座城市,比大同城都大的城。
此事想想就很有意思。
赵阳一边思考,一边等着出发。
时间不长,手下就准备妥当,一行往南而去。
偏岭堡就在洪涛山东面不远处。
山阴县则是在平原位置。
位于桑干河旁边,两者相距,大概是二十多里地。
http://www.yetianlian.net/yt81258/30307454.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yetianlian.net。何以笙箫默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m.yetianlian.net
呈现破败的景象。
赵阳带着秀才几人,一起查探堡内情况,大致摸一下底。
其实很多情况,宋老三和周山已经汇报过一次,现在只是去实地了解。
顺便让秀才熟悉相关事务。
秀才表现得很认真。
一路走下来,都仔细地做着记录,将情况整理归案。
等到一圈结束。
赵阳对偏岭堡有了清晰认识。
想了一下,他开口问道:“秀才,如今堡内人口数据,具体是何情况?”
对于记载的信息,秀才已经记在脑里。
“老爷,原墩内军户是五百一十三人,而山寨来了一百零二人……”
秀才回答得很详细。
像人口年龄分布,像男女比例等等,一一列举。
“老爷,现总人口是六百一十五人。”
“六百一十五人……”
这个数据,跟赵阳估计得差不多,有些少啊。
人口严重不足,对发展非常不利。
最起码,兵员就是一个大问题。
一般来说,操守驻守军堡,其属下,通常是三位把总。
总兵力应该是五百以上。
而大明边镇军堡之中,兵力与军户的比列确实很高,基本能达到三分之一。
可就算如此,六百总人口,那远远不够。
根据五百兵力来看,人口得一千五百人往上,才能勉强达到要求。
所以,现在偏岭堡很缺人。
想到这里,赵阳望向宋老三和周山,准备询问兵力详细缺口。
宋老三原名是宋正。
只是大家都喊宋老三,久而久之,原名都没人记得了。
“宋正,你部兵员情况如何?”
宋老三立即答道:“操守,我部兵员六十一人,管队三人……”
听完详细情况。
赵阳同样对周山进行询问。
而周山手下正好是五十人。
“秀才,你们山寨那边呢,原先战兵是多少?”
秀才对此了如指掌:“老爷,山寨可战兵力,差不多一半,一共是五十五人。”
一位把总所部满编是一百五十多人。
现在,偏岭堡各把总兵力,基本只有三分之一。
至于亲卫部队。
那更不用说了,就山昼一个,还是光杆司令。
又想了想。
赵阳接着问道:“秀才,你统计了夜不收,情况如何?”
原先的夜不收应该不多。
至于具体兵力,赵阳还没来得及关注,也就不太清楚。
秀才回答道:“老爷,原先夜不收管队,和那些什长,都是被鞑子所害。”
赵阳追问道:“几位什长,其他情况呢?”
秀才翻了一下黄册,马上补充。
“折损了三位什长,还剩下两人,另外,夜不收只有十一人。”
一支五十人的夜不收队伍。
面对一次鞑子袭扰,其管队,连同三位什长,全都阵亡。
而整支队伍,就剩十来个人。
折损比例那是相当高。
夜不收执行的任务很危险。
赵阳突然想到,那秀娘担任把总,是否合适呢?
只是转眼之间,赵阳就想通了。
不能用明军的夜不收,来思考偏岭堡夜不收。
因为有了赵阳,两者配置的武器装备,将会完全不同。
想通之后,赵阳回到人口不足问题。
“诸位,你们都说说,现在缺人,该如何补充?”
这事确实让人困扰,大家都沉思起来。
赵阳点名问道:“宋正,你待在偏岭堡这里,时间最长,你来说说怎么做?”
宋老三没有迟疑。
“操守,若是墩军缺少兵员,一般都是从军户中补充,征调进进来即可。”
秀才很清楚年龄构成。
“宋把总,如今堡内再无青壮,无法再征调了。”
宋老三同样清楚这个情况。
“秀才,你说得不错,既无征调可能,只能请求上面调派。”
往常征兵确实是这样处理。
可现在偏岭堡不同。
一来,赵阳伪造公文,自封操守,不能撞到枪口。
二来,当前的局势比较险恶,各卫城、军堡都是紧闭城门,不可能再往外派兵。
赵阳胡诌了一个借口。
“偏岭墩缺口较大,上面也是捉襟见肘,让我等自行解决。”
周山一直若有所思。
听到这话,他试着说道:“操守,我倒是有一个想法。”
“哦?”赵阳转过头去,“那你说一说。”
周山马上说出了想法。
“操守,我们不如将流民引过来,那样人口问题就解决了。”
赵阳内心一动。
这确实是一个不错的思路。
“周山,你可知道周遭,哪里流民最多?”
周山挠了挠头。
“操守,以前在北周庄那边,倒是见过零散的流民,可数量不是太多呢。”
这个时候,秀才的声音响了起来。
“老爷,我知道哪里流民比较多。”
赵阳追问了一句哪里。
秀才就说是山阴县,还详细说了一些情况。
前一段时间,应该是清军入关劫掠前,山寨粮食紧缺。
秀才就带人到山阴县那边,想过办法。
那时候见到不少流民。
至于为何不到偏岭堡这边来。
因为像墩、堡这些地方,都是军事要地,一般不会出现流民。
而州县一类的地方机构,很不一样。
说到这里,赵阳回顾着大同地图,想起两者的区别。
整个大同边镇,可以粗略地对半划分。
西部是外长城和内长城所围的区域。
外长城边沿,像三山墩、云右堡、井坪所、平虏卫等,都是军事堡垒。
里面只有纯粹的军事指挥体系。
由相应的武官负责军政事务。
而洪涛山和平原交界一带,往东南去,抵达内长城那边。
有不少州县。
例如山阴县、朔州、应州、马邑县等等。
这些城池,都是地方行政管理体系,诸如知县、知州等官员。
不过,边镇的州县也会驻扎边军。
像朔州就有参将和游击。
等到秋防的时候,移驻井坪所,防范北方游牧骑兵,形成屏障。
正是这样的区别,流民才不敢进入军事重地。
赵阳于是做了决定。
“那好,启程前往山阴县,收拢流民。”
再交代一些任务,众人纷纷领命。
“是,操守……”
赵阳想要补充人口。
不只是发现偏岭堡人口严重不足。
还有另外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物资传送问题。
现在,穿越门的传送上限持续提高。
赵阳粗略地估计了一下,满足两千人,一天消耗,那是完全没有问题。
而北周庄离偏岭墩很近。
完全可以将其当成仓库,供应偏岭堡的日常所需。
以后,要是军堡规模继续扩大,变成卫城,甚至是镇城。
还能将北周庄包括在内。
包括在内……
这个念头一上来,就一发不可收拾,赵阳浮想联翩。
等收拢流民过来。
不只是每天发粮食,养着他们。
流民也需要干活,可让他们修建城池,建造一座城市,比大同城都大的城。
此事想想就很有意思。
赵阳一边思考,一边等着出发。
时间不长,手下就准备妥当,一行往南而去。
偏岭堡就在洪涛山东面不远处。
山阴县则是在平原位置。
位于桑干河旁边,两者相距,大概是二十多里地。
http://www.yetianlian.net/yt81258/30307454.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yetianlian.net。何以笙箫默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m.yetianlian.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