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笙箫默小说 > 海上升明帝 > 第749章 入主禁禁城

第749章 入主禁禁城

    七月流火,八月未央。

    桂花飘香的时候,皇帝朱以海在北洋舰队的护送下,乘坐北京号风帆战列舰登陆天津,金吾、千牛、内四卫等护卫下往前北京。

    九九重阳节这天,皇帝抵京入城。

    北京城收复半年多,太子北巡,经过一番维修后,这座都城再焕光彩。

    北上的驻军,还有随迁来的家眷,以及之前两省裁撤安置的兵马,扫聚安抚的流民百姓,让这里又恢复了几分元气。

    甚至就连京城和京郊的几大城镇,也都有许多精明的商人在光复后第一时间北上。

    朱以海从天津登陆后,来北京的沿途,大沽到天津的直沽,天津到通州的北运河,都恢复运输,很是热闹,天津往南的运河则冷清的多。之前鞑子还在北京时,这大运河基本上就断了。

    尤其是明军登莱,然后鞑子运河官还把黄河给挖改道了,彻底的让大运河在山东中断。

    此时明军收复关内,还都北京,大量物资钱粮甚至人员,都是通过海运登抵大沽,甚至直接船开进天津。

    从这换漕船直抵通州,大量物资先在通州入仓储藏,然后再分发北京,通过大通河再源源不断输入北京。

    惠通河水量充足,甚至大量民船也可以经此往返北京通州之间。

    运河两岸,很热闹,甚至可以说是自崇祯末以来,最热闹的半年了。不过朱以海特意到运河两岸内陆点的县乡巡视了一番,发现这些地方可就冷清多了。

    鞑子在京几年,对京津地区的祸害很深,跑马圈地,逼民投充,甚至追捕逃人,加上形势日坏,于是对京畿百姓变本加厉的搜刮,竭泽而渔的后果就是京畿日渐凋敝。

    而当他们逃跑的时候,更是毫不留情的进行了最后的搜刮的破坏,能带走的一切都带走了,带不走的全都破坏,从钱粮到牲畜再到人口,统统带走,不走的就屠杀一空。

    城池、村镇全都放火烧掉,甚至井都填掉,桥都毁了,连大通河他们都故意沉船破坏。

    土国宝、马国柱等收复北京后,太子代天子北巡,四位阁老大臣随从辅助,各路兵马、各种物资往北调拔,但现在也只能是优先恢复北京、天津、通州,尤其是运河一线。

    至于其它地方,也只能是徐徐恢复。

    京畿之地,曾经遍地皇庄皇店,到处都是勋戚大臣豪强们的庄园等,但现在,这里被彻底的重新洗牌了。

    元明两朝北京都曾是百万人口,通惠河终点积水潭,也是北京最繁华最大的商业区之一,酒楼商铺林立、勾栏瓦肆鳞次栉比,歌舞杂耍引人驻足。

    京津运河两岸,无数粮仓作坊。

    整个运河上的漕丁纤夫等甚至多达百万之众。

    运丁、水手、纤夫、脚夫、浅夫、泉夫、商人,甚至妓女、小偷,无数人依靠漕运,依靠运河而生。

    如今京津也是以运河最先恢复生机。

    好在大明现在以海运为主,而且经营登莱数年,在那里储备了许多物资钱粮,由东京港海运天津港,然后再运往天津、通州、北京,甚至有接力转运仓储,不用从南边沿几千里大运河北上。

    这样只需要较少的成本重新疏浚京津段运河,运力大增,也为京津的重生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力量。

    朱以海到大明后,还是头一次到北京。

    第一眼印象,觉得很破,甚至很土。

    没有那种后世故宫紫禁城的大气,甚至连后世修的大同城,或是保留的西安城墙都不如。

    残破。

    虽经过大半年的维修,但有皇帝旨意在,能用就行的要求,所以官员们也都是奉旨行事。

    原来北京外城外的那些成片的居民棚户区,鞑子走时就放了火,烧的基本差不多了,贫民的窝棚,还有那几条沿街商铺,还有一些城外的作坊,全都烧了。

    太子来后,便干脆让人把城墙外的这些过去因人口增多而扩建的棚户区给彻底的清理掉了,反正现在也没这么多人了。

    清理整平后,也让北京外城墙重新显清晰显露。

    护城河疏浚,城墙城门简单修葺。

    四九城里也着过火,大多毁坏,也干脆进行了一番清理,扩建乱搭的,都干脆拆除清理干净。

    到处一通拆除清理后,这北京城破虽然仍然灰头土脸的,可却整齐多了。

    各部堂衙门派了先头部队来京,也是各自进驻接收自己衙门,并自己动手恢复整理等。

    在中秋节的时候,北京城里,朝廷各衙已经开始正式开衙办事了,皇帝重阳节后到,已经是来的晚了。

    京师虽遭鞑子破坏,但底子还在,大明迁都虽然有些急,可威望在这,各地商帮争相赶来。

    太子主持下,对整个北京内外城重新规划了一下,居民区、住宅区、还有各衙门办公区,又有作坊区、商业区。

    在原有格局上,进行了一番调整。

    甚至城外拆除的那些空地上,也已经开始提前做规划部署。

    这些规划好的地,招商承建,建好后出售或出租,由于采取与承建商合作的模式,建好后,把一些地皮或是房屋商铺等给承建商,允许他们出售或出租或自用等,进展的挺顺利。

    反正朱以海进城的时候,几条主干道已经修好,甚至比以前还要整齐大气些。

    而城头上架设的大炮,肃立的戎装禁军,也让人很有安全感。

    皇宫紫禁城经过了简单的修整,虽说是简单,但不论是太子还是阁老们都没敢大意,再经费有限,也得抠一些到这里来。

    虽没全面大修,但也不会出现到处荒草,甚至屋顶漏,房屋破损这些情况。

    红墙也都漆了一遍,屋顶的瓦也都检查,破损的都更换了,连梁柱也都重新上了漆。

    表面看来,还是非常光鲜的。

    不过里面陈设就显得有些简单了,但凡值点钱的东西,都被鞑子带走了。

    朱以海并不太在意这些,他甚至都没怎么发现到这点。

    太子向他请罪,他才注意到,只是不以为意的摆了摆手,“都是些装饰之物,不打紧,先办好正事。

    能在这么短的时间,把京津恢复的这么好,太子这趟差事办的非常出色,朕很满意。”朱以海拍了拍弘甲的肩膀,表示嘉奖。

    朱以海在南京紫禁城住了一段时间,北京紫禁城基本上就是以南京紫禁城为蓝本建造的,总体格局基本一致。

    “相比起东京蓬莱宫,这里可宽敞多了。”

    朱以海在登州的蓬莱宫也住了小三年,但那里原本仅是一个小衙门临时改造的,他照样也不觉得就不行。

    “要说鞑子还挺讲究,这到处放火破坏,反倒是对紫禁城手下留情,居然没烧?”

    他觉得可能是鞑子还心存幻想,想着将来再回来吧。又或许,反正好东西都抢走了,这宫殿也就没烧。

    但不管怎么说,这紫禁城基本保存完好,这带不走的宫殿,仍然还是很值钱的。

    想当初北京原是朱棣做燕王时的封地,靖难之役后,有大臣奏称,说燕京北平是皇帝龙兴之地,应当效仿太祖对凤阳的做法,立为陪都。

    朱棣于是擢升燕京北平府的地位,以北平为北京,改北平为顺天府,称行在。同时开始迁发百姓以充实北京,从各地强迁流民、江南富户、山西商人等。

    永乐四年,下诏以南京皇宫为蓝本,兴建北京皇宫和城垣,派员奔赴各地开采名贵的木材和石料运往北京,光是准备工作,就持续了十一年。

    为了采伐那些珍贵的楠木,一千人进山,出山只剩五百。而开采修建宫殿的石料,同样艰辛。

    谨身殿,也就是嘉靖时改名建极殿的那块最大丹陛石,在北京西南房山开采,运送时由数万名劳工一起运送,不但特意开辟一条运输道路,而且每隔一里还挖一口井,选到寒冬腊月极冷天气时,从井里汲水把路泼成冰道,用了二十八天,才送到宫里。

    而皇宫专用的金砖,更是在江南苏州烧制,贡砖在山东临清烧制。

    直到永乐十八年,北京皇宫和北京城才建成,完成的北京皇宫比南京皇宫要大一些。

    新建成的北京城周长四十五里,呈规则的方形,按周礼·考工记里的理想都城形制所建。

    大明十六帝,有十四帝在北京紫禁城居住。

    不过永乐十八年宫殿刚完工,次年就发生大火,把前三殿焚毁,二十年后,才重建了前三殿和乾清宫,历经永乐、洪熙、宣德、正统四代。

    到百年后嘉靖时,禁紫城又发大火,前三殿、奉天门、文武楼、午门等又全部被焚毁,花了四年,才全部重建完工。新完成三大殿改名皇极殿、中极殿、建极殿。

    但到四十年后,万历二十五年,紫禁城再次大火,焚毁前三殿后三宫,复建工程直到天启七年才完工。

    这些大殿多次失火,每次重建都耗费巨大,主要就是所用的材料比较特殊,比如说梁柱等多用金丝楠木,还要那些年份久又粗大甚至笔直的楠木,其它石料也都很珍贵。

    甚至砖瓦,那都是特制。

    就连用的漆,也不是一般的。

    更别说工艺这块,也都是最顶级的,哪怕就是金丝楠木做的柱子,也还要进行缠麻,具体工艺是先在柱子上刷一道稀底子油,然后捉缝灰再扫荡灰,再披麻,再压麻灰,再中灰,再细灰,还要磨细钻生。

    就连麻,也要在前期梳麻,梳顺了再用,一道批麻工序,又还要有头浆、粘麻等十几道工序。

    所以一座宫殿修起来,成本太高。

    鞑子要是走时放把火,朱以海估计可能这辈子都住不上新宫殿了,现在他们虽搬走了能带走的物价,但这些宫殿廊柱红墙琉璃瓦金砖,哪一样都是花了大价钱的。

    不光是花了很多工钱,而且也耗了很多工时,现在要找齐那么多老匠人,都不容易。

    朱以海拿过紫禁城的图纸,做出安排。

    他自己居住内三殿之首的乾清宫,总理处就设在乾清门外,这里两边还分别设立侍卫值房、内奏事房、南书房、上书房、御茶房、御药房等。

    乾清宫后面的交泰殿,也是重要节日时皇后在这里接见命妇等场所,同时也是皇帝存放二十五玺的储印之所。

    最后的坤宁宫,是皇后寝宫,而如今皇后位空缺。

    “太子就居慈庆宫。”

    慈庆宫在前三殿的东面,在仁寿宫的南面,红墙绿瓦,称为南三所,内有四宫,奉宸宫,勋勤宫,承华宫、昭俭宫。

    慈庆宫过徽音门往南,是文华殿,以及内阁所在的文渊阁。

    慈庆宫历来就是明朝太子居住之所,位于皇宫外朝区的东侧,相对独立的一块区域,明代时这里旁边还有御马监、掌印秉笔直房、元辉殿等。

    乾清门便是皇宫内外朝的界线,门内便是皇帝及后宫嫔妃们居住区域,皇帝住乾清宫,皇后住坤宁宫,两侧还有东西六宫,十二座宫殿,另外还有太后居住的慈宁宫、仁寿宫等。

    最北便是玄武门。

    前朝后寝,就后寝区其实也是很大的,就算东西六宫,这十二座宫殿,那也都是一个宫殿群,也分前殿后寝,前殿是行礼升座之处,后殿为寝宫,又有东西配殿各三间,还有耳房各数间。

    一个宫殿可以居住一位妃子,配殿还能再居住地位低些的嫔、贵人等。

    基本上妃嫔都能有一座自己的宫殿,嫔以下的,也起码能在妃嫔们的宫殿有自己的配殿或耳房的,用不着打通铺的。

    朱以海给九妃九嫔都各钦点分了一座宫殿,其它品级低的昭仪婕妤美人,甚至是常在答应这些,就由如今负责后宫事务的陈皇贵妃和阮贵妃去安排。

    朱以海给陈皇贵妃安排到慈宁宫,给阮贵妃安排到了仁寿宫,反正也没太后太妃。

    乾清宫西面的养心殿,就相当于皇帝的次卧了,虽然养心殿不如后三殿之首的乾清宫,但仍是有十八座建筑的宫殿群,正殿面阔七间,进深三间,可以集办公、起居、会客、宴饮为一体,最南侧还有库房,库房北侧有御膳房。

    相比起乾清宫功能单一,在这里居住明显还反而要舒适些。

    废后张氏被朱以海留在了蓬莱宫中休养哮疾,其它妃嫔们都来了。

    “总理处设在乾清门外,总理大臣与侍读、侍讲学士们轮值,若有事朕也方便马上知晓。”

    内阁则仍在文渊阁。

    文渊阁就在午门内东侧,算是前朝最前面了,也方便内阁大臣们与外面沟通联系。

    皇帝平时要召见大臣,则选在奉天门西侧的武英殿,东侧的文华殿,朱以海留给太子弘甲,他若召见东宫官属,或是外臣,可在文华殿。

    “陛下,皇城侍卫、京畿禁军,如何安排,还请陛下降旨。”

    朱以海想了想,“设内外九门提督,五城兵马司等各司其职······”

    “沈兄!”

    “嗯!”

    沈长青走在路上,有遇到相熟的人,彼此都会打个招呼,或是点头。

    但不管是谁。

    每个人脸上都没有多余的表情,仿佛对什么都很是淡漠。

    对此。

    沈长青已是习以为常。

    因为这里是镇魔司,乃是维护大秦稳定的一个机构,主要的职责就是斩杀妖魔诡怪,当然也有一些别的副业。

    可以说。

    镇魔司中,每一个人手上都沾染了许多的鲜血。

    当一个人见惯了生死,那么对很多事情,都会变得淡漠。

    刚开始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沈长青有些不适应,可久而久之也就习惯了。

    镇魔司很大。

    能够留在镇魔司的人,都是实力强横的高手,或者是有成为高手潜质的人。

    沈长青属于后者。

    其中镇魔司一共分为两个职业,一为镇守使,一为除魔使。

    任何一人进入镇魔司,都是从最低层次的除魔使开始,

    然后一步步晋升,最终有望成为镇守使。

    沈长青的前身,就是镇魔司中的一个见习除魔使,也是除魔使中最低级的那种。

    拥有前身的记忆。

    他对于镇魔司的环境,也是非常的熟悉。

    没有用太长时间,沈长青就在一处阁楼面前停下。

    跟镇魔司其他充满肃杀的地方不同,此处阁楼好像是鹤立鸡群一般,在满是血腥的镇魔司中,呈现出不一样的宁静。

    此时阁楼大门敞开,偶尔有人进出。

    沈长青仅仅是迟疑了一下,就跨步走了进去。

    进入阁楼。

    环境便是徒然一变。

    一阵墨香夹杂着微弱的血腥味道扑面而来,让他眉头本能的一皱,但又很快舒展。

    镇魔司每个人身上那种血腥的味道,几乎是没有办法清洗干净。

    

    http://www.yetianlian.net/yt74580/32024918.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yetianlian.net。何以笙箫默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m.yetianlian.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