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1章 儿皇帝
何以笙箫默小说小说推荐阅读:寒门崛起、锦衣、大唐开局震惊李世民、大魏芳华、贞观憨婿韦浩、大秦:不装了,你爹我是秦始皇、寒门仕子、终宋、贞观极品小女婿、逍遥小书生、混在皇宫假太监、我的姐夫是太子、非正常三国
北京。
紫禁城,前朝。
武英殿。
皇叔父摄政王多尔衮便在此办公,做为不是皇帝但胜似皇帝的皇父摄政王多尔衮,平时也比较注意影响,一般情况下并不会轻易越过乾清门到后宫去。
不过小皇帝倒是经常陪着母亲圣母皇太后来武英殿拜见他。
“阿玛王。”
不满十岁的顺治帝福临有些兴奋的进来,圣母皇太后布木布哲在后面跟着进来,“阿玛王,关中大捷,你看到了没?”
“定西大将军吴三桂等奏,逆寇贺珍、高斗枢、孙守法、刘体纯、王光泰、胡向宸等率马步兵十余万犯西安,陕西三边总督孟乔芳坚守西安,吴三桂会固山额真墨尔根侍卫李国翰和巴颜等兵至,内外夹击,歼灭殆尽,获驼马甚众。”
“一战败十余万贼军,太好了。”
年轻的皇帝已经开始跟着学习政务,多尔衮会把奏章也让抄录一份送给皇帝御览,最近各种败讯坏报,让小皇帝看了晚上都总做恶梦。如今好不容易得此捷报,高兴的就坐不住了。
“孟乔芳这个奴才挺厉害的,仅有一千标营居然能稳守西安这么久,他奏报说麾下赵良栋、陈德、任珍三将忠良勇敢,尤其是那张良栋,首冲敌营,还斩杀了伪提督胡向宸,朕打算把这奴才召来北京,让他做侍卫。”
满清的侍卫,分为多种,但不是普通的那种禁卫军,按照满清的传统,侍卫官都是选拔满蒙勋戚子弟充任。
侍卫的职责是随侍宿卫。
实际上满清的侍卫,更相当于一种八旗贵族子弟的高级进修班,能当侍卫的前途无量,本身待遇也优厚,品级还高。
侍卫隶属侍卫处,编制是一等侍卫,正三品,六十人。二等侍卫,正四品,一百五十人,三等侍卫,正五品,二百七十人,蓝翎侍卫五六品,九十人,一共是五百七十人。
侍卫处的领侍卫内大臣,更是正一品的武职,武将中品级最高,共有六人,上三旗每旗选二人担任。
内大臣,从一品,六人。
从这些品阶就可以知晓,清廷的侍卫那非常不一般。
清廷的总督、提督、提督衔巡抚也不过才从一品,总兵官才正二,副将从二,参将正三,游击从三。佐领、都司正四,守备、千户正五。
领侍卫内大臣比总督、提督级别高,内大臣也是跟总督提督平级。
一等侍卫,也相当于参将,二等侍卫相当于佐领,三等侍卫相当于守备。
说到底,这些侍卫都是高级禁卫军官。
赵良栋西安之战前,还只是署潼关守备,实际上就是个六七品的小军官,孟乔芳授他标营中军游击,那也是还没通过兵部的。
再一个,赵良栋是汉人,连八旗汉军都还不是。
他并没有资格充当侍卫,但是福临却要授他二等侍卫,正五品。品级上比中军游击还低,但赵良栋的游击是临时的,这二等侍卫正四品,可是含金量极高。
多尔衮也在孟乔芳的奏报中,对赵良栋这个名字印象挺深,对于小皇帝有些不合适的赏识,他只是微微一笑没有反对。
“既然陛下赏识这奴才,那就抬举他入旗,入正白旗汉军旗吧,特旨召他入京为二等侍卫。”
侍卫是一种恩赏,是一种仕途捷径,正常资格很严,不仅领侍卫内大臣和内大臣这十二人,都只能上三旗各选二人,就是四等侍卫们,也基本上只从上三旗选。
然后是蒙古部落首领的子弟,又宗室勋贵子弟里选。
汉侍卫是最少的,基本上也就是诸如李永芳、佟养性、范文程、宁完我、石廷柱、沈志祥、张大猷、鲍承先、祖大寿、吴三桂、孔有德、尚可喜、耿仲明、马得功、张存仁、金砺、孟乔芳、洪承畴等这几家子弟里能选。
多尔衮之前也说过,汉军功勋三十三家。
基本上都是降清的这些有名的汉奸,他们的子弟自然是有资格选为侍卫的,但其余的汉人,甚至是汉军旗的子弟,可就没这资格待遇了。
赵良栋明显是不够格的,但多尔衮不介意福临召个汉人将领来做侍卫,毕竟福临都喊他阿玛王了。
多尔衮虽然年轻,才三十多岁,比大侄子豪格还年轻,但多尔衮却只有一个女儿,没有儿子,而且之前征战时虽立下不少功劳,却也受伤留下暗疾,他无法再生育,且旧伤缠绕,让他体弱多病。
豪格都曾不止一次的骂多尔衮病夫。
或许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多尔衮对侄子福临很不错,而圣母皇太后也借此,主动的让儿子先加尊多尔衮为皇叔父摄政王,接着现在又尊他为皇父摄政王。
这也是福临直接喊他阿玛王的原因,汉意便是父王之意。
女人的心思总是很复杂,她希望多尔衮能把福临当成他自己的儿子辅佐,虽然多尔衮在之前继立时失利,但这两年也并没放弃,而是在不断的抓权。
这次多尔衮被当头一击,摄政王地位也有些不稳,摄政叔郑亲王济尔哈朗推代善也为摄政王。
这个事情,明显有圣母皇太后在后面支持之意。
但这女人也聪明,这边引代善共为摄政,那边就让福临加尊多尔衮为皇父摄政睿亲王,代善也接着加尊摄政叔礼亲王。
这种火中取栗,小心玩转平衡的巧妙,她拿捏的很好。
多尔衮其实也早看透了这个嫂子,也明白福临突然要赏识赵良栋的深意,很明显这又是那女人的授意,用意也不难猜,提拔赵良栋为侍卫,既拉拢了一个能战的猛将,也借此示恩孟乔芳那老奴。
毕竟赵良栋可是认孟乔芳为义父的。
多尔衮看破不说破。
这次他失手,威望受损不小,行事越发谨慎低调起来。
太后和代善他们的小动作,他也就睁只眼闭只眼。
反正就算太后把赵良栋召入宫为侍卫又如何,借此拉拢了孟乔芳又怎么样?
吴三桂和李国翰那都是他的人,这两人手握重兵,能征善战。
李国翰是汉军旗固山额真,也是侍卫出身,早年随父李继学降清,其父年老致仕后,袭三等男爵,事皇太极,授侍卫,赐号墨尔根。
墨尔根有睿智之意,比如多尔衮就曾被赐墨尔根戴青之号以褒之,此号满语音译,汉意就是明智的统帅,后来多尔衮再封和硕睿亲王。
当然,如今在关中的固山额真巴颜,是李永芳的儿子,也是之前在苏州战死的李率泰的弟弟。
巴颜就是济尔哈朗那边的,他父亲李永芳是第一个降清的明将,后来娶了饶余郡王阿巴泰长女为继室,因此被称为抚西额附。巴颜便是阿巴泰的外孙,他自己又娶了褚英长子杜度之女为妻。
此前也经常随济尔哈朗征战在外。
但对多尔衮来说,这很正常,他只要争取主要的这些八旗旗主、固山额真们的支持就够了。
巴颜统左翼旗,李国翰统右翼,但在他们之上还有个何洛会,加靖西大将军。何洛会是镶白旗的,多尔衮的心腹老部下,之前继位之争后,
何洛会就在多尔衮授意下,站出来攻讦肃亲王豪格与两黄旗大臣扬善、俄莫克图、伊成格、罗硕等图谋作乱,最后多尔衮趁机削豪格王爵,将扬善等斩首弃市。
何洛会事后也得多尔衮重赏酬谢,把俄莫克图、伊成格的家产、奴婢等尽赏于他,还授世职二等甲喇章京,随后又提拔为内大臣,接着又升授正黄旗满州固山额真。
将他打入两黄旗中。
正是有吴三桂、何洛会、李国翰这三个心腹在关中,所以吴三桂最后才同意让豪格加靖远大将军,兼西安将军,驻防西安。
“阿玛王,南朝遭此大败,我大清可无忧也。”
多尔滚牵着福临的手,拉着他在武英殿里看地图,告诉他西安在哪,汉中在哪,吴三桂在哪,豪格在哪,张献忠在哪,朱以海又在哪。
陪着这个小皇帝玩了半天,才将他送走。
看着牵着小皇帝离去的那个美妇人背影,多尔衮摇摇头回到案前。
虽然孟乔芳、吴三桂等都奏报大捷,说一捷西安城外,再奏捷武功濠泗桥,打的十万明贼灰飞烟灭,各种吹嘘。
可多尔衮虽才三十多岁,也是个久经战阵多次挂帅的悍将,他会不清楚里面具体的情况?
《仙木奇缘》
这两战,确实解了西安之围,甚至解救了之前陕甘的局势糜烂,但这支明军只是一支乌合之从,并不是心腹大患朱以海的直系人马。
这种所谓十万大军,大清击溃太多了,李自成的大顺军,弘光的江北四镇,左良玉等,都是一击即溃的。
击败再多也不值得高兴。
这战并没有损伤到朱以海一根毫毛,顶多是止住了关中局势继续恶化而已。
对朱以海来说,御营是其根本,而对大清来说,八旗才是根本。
只要不伤根本,其它的什么杂鱼,损失再多也没太大关系。
当然,这场胜利,对于眼下的八旗,对于他多尔衮来说,仍然还是十分需要的,这缓解了他,甚至是整个大清的不安情绪。
这场胜利,也预示着大清成功调头,新的战略正在生效。
现在让豪格扫荡陕甘的那些零散明军,由吴三桂带着新降的罗岱、郭登先、党孟安,以及汉将董学礼等人去打汉中,甚至征讨四川云贵。
下一战,吴三桂是先碰到张献忠还是朱以海御营,仍未可知,但下一战,肯定会比西安这一战更难。
打赢汉中这一战,才是真正的转折。
“赵良栋,孟乔芳、巴颜,”多尔衮喃喃念着这三个名字,然后从身上摸出一个折子,提起朱笔在上面写下这三个名字。
第391章 儿皇帝
http://www.yetianlian.net/yt74580/29040107.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yetianlian.net。何以笙箫默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m.yetianlian.net
紫禁城,前朝。
武英殿。
皇叔父摄政王多尔衮便在此办公,做为不是皇帝但胜似皇帝的皇父摄政王多尔衮,平时也比较注意影响,一般情况下并不会轻易越过乾清门到后宫去。
不过小皇帝倒是经常陪着母亲圣母皇太后来武英殿拜见他。
“阿玛王。”
不满十岁的顺治帝福临有些兴奋的进来,圣母皇太后布木布哲在后面跟着进来,“阿玛王,关中大捷,你看到了没?”
“定西大将军吴三桂等奏,逆寇贺珍、高斗枢、孙守法、刘体纯、王光泰、胡向宸等率马步兵十余万犯西安,陕西三边总督孟乔芳坚守西安,吴三桂会固山额真墨尔根侍卫李国翰和巴颜等兵至,内外夹击,歼灭殆尽,获驼马甚众。”
“一战败十余万贼军,太好了。”
年轻的皇帝已经开始跟着学习政务,多尔衮会把奏章也让抄录一份送给皇帝御览,最近各种败讯坏报,让小皇帝看了晚上都总做恶梦。如今好不容易得此捷报,高兴的就坐不住了。
“孟乔芳这个奴才挺厉害的,仅有一千标营居然能稳守西安这么久,他奏报说麾下赵良栋、陈德、任珍三将忠良勇敢,尤其是那张良栋,首冲敌营,还斩杀了伪提督胡向宸,朕打算把这奴才召来北京,让他做侍卫。”
满清的侍卫,分为多种,但不是普通的那种禁卫军,按照满清的传统,侍卫官都是选拔满蒙勋戚子弟充任。
侍卫的职责是随侍宿卫。
实际上满清的侍卫,更相当于一种八旗贵族子弟的高级进修班,能当侍卫的前途无量,本身待遇也优厚,品级还高。
侍卫隶属侍卫处,编制是一等侍卫,正三品,六十人。二等侍卫,正四品,一百五十人,三等侍卫,正五品,二百七十人,蓝翎侍卫五六品,九十人,一共是五百七十人。
侍卫处的领侍卫内大臣,更是正一品的武职,武将中品级最高,共有六人,上三旗每旗选二人担任。
内大臣,从一品,六人。
从这些品阶就可以知晓,清廷的侍卫那非常不一般。
清廷的总督、提督、提督衔巡抚也不过才从一品,总兵官才正二,副将从二,参将正三,游击从三。佐领、都司正四,守备、千户正五。
领侍卫内大臣比总督、提督级别高,内大臣也是跟总督提督平级。
一等侍卫,也相当于参将,二等侍卫相当于佐领,三等侍卫相当于守备。
说到底,这些侍卫都是高级禁卫军官。
赵良栋西安之战前,还只是署潼关守备,实际上就是个六七品的小军官,孟乔芳授他标营中军游击,那也是还没通过兵部的。
再一个,赵良栋是汉人,连八旗汉军都还不是。
他并没有资格充当侍卫,但是福临却要授他二等侍卫,正五品。品级上比中军游击还低,但赵良栋的游击是临时的,这二等侍卫正四品,可是含金量极高。
多尔衮也在孟乔芳的奏报中,对赵良栋这个名字印象挺深,对于小皇帝有些不合适的赏识,他只是微微一笑没有反对。
“既然陛下赏识这奴才,那就抬举他入旗,入正白旗汉军旗吧,特旨召他入京为二等侍卫。”
侍卫是一种恩赏,是一种仕途捷径,正常资格很严,不仅领侍卫内大臣和内大臣这十二人,都只能上三旗各选二人,就是四等侍卫们,也基本上只从上三旗选。
然后是蒙古部落首领的子弟,又宗室勋贵子弟里选。
汉侍卫是最少的,基本上也就是诸如李永芳、佟养性、范文程、宁完我、石廷柱、沈志祥、张大猷、鲍承先、祖大寿、吴三桂、孔有德、尚可喜、耿仲明、马得功、张存仁、金砺、孟乔芳、洪承畴等这几家子弟里能选。
多尔衮之前也说过,汉军功勋三十三家。
基本上都是降清的这些有名的汉奸,他们的子弟自然是有资格选为侍卫的,但其余的汉人,甚至是汉军旗的子弟,可就没这资格待遇了。
赵良栋明显是不够格的,但多尔衮不介意福临召个汉人将领来做侍卫,毕竟福临都喊他阿玛王了。
多尔衮虽然年轻,才三十多岁,比大侄子豪格还年轻,但多尔衮却只有一个女儿,没有儿子,而且之前征战时虽立下不少功劳,却也受伤留下暗疾,他无法再生育,且旧伤缠绕,让他体弱多病。
豪格都曾不止一次的骂多尔衮病夫。
或许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多尔衮对侄子福临很不错,而圣母皇太后也借此,主动的让儿子先加尊多尔衮为皇叔父摄政王,接着现在又尊他为皇父摄政王。
这也是福临直接喊他阿玛王的原因,汉意便是父王之意。
女人的心思总是很复杂,她希望多尔衮能把福临当成他自己的儿子辅佐,虽然多尔衮在之前继立时失利,但这两年也并没放弃,而是在不断的抓权。
这次多尔衮被当头一击,摄政王地位也有些不稳,摄政叔郑亲王济尔哈朗推代善也为摄政王。
这个事情,明显有圣母皇太后在后面支持之意。
但这女人也聪明,这边引代善共为摄政,那边就让福临加尊多尔衮为皇父摄政睿亲王,代善也接着加尊摄政叔礼亲王。
这种火中取栗,小心玩转平衡的巧妙,她拿捏的很好。
多尔衮其实也早看透了这个嫂子,也明白福临突然要赏识赵良栋的深意,很明显这又是那女人的授意,用意也不难猜,提拔赵良栋为侍卫,既拉拢了一个能战的猛将,也借此示恩孟乔芳那老奴。
毕竟赵良栋可是认孟乔芳为义父的。
多尔衮看破不说破。
这次他失手,威望受损不小,行事越发谨慎低调起来。
太后和代善他们的小动作,他也就睁只眼闭只眼。
反正就算太后把赵良栋召入宫为侍卫又如何,借此拉拢了孟乔芳又怎么样?
吴三桂和李国翰那都是他的人,这两人手握重兵,能征善战。
李国翰是汉军旗固山额真,也是侍卫出身,早年随父李继学降清,其父年老致仕后,袭三等男爵,事皇太极,授侍卫,赐号墨尔根。
墨尔根有睿智之意,比如多尔衮就曾被赐墨尔根戴青之号以褒之,此号满语音译,汉意就是明智的统帅,后来多尔衮再封和硕睿亲王。
当然,如今在关中的固山额真巴颜,是李永芳的儿子,也是之前在苏州战死的李率泰的弟弟。
巴颜就是济尔哈朗那边的,他父亲李永芳是第一个降清的明将,后来娶了饶余郡王阿巴泰长女为继室,因此被称为抚西额附。巴颜便是阿巴泰的外孙,他自己又娶了褚英长子杜度之女为妻。
此前也经常随济尔哈朗征战在外。
但对多尔衮来说,这很正常,他只要争取主要的这些八旗旗主、固山额真们的支持就够了。
巴颜统左翼旗,李国翰统右翼,但在他们之上还有个何洛会,加靖西大将军。何洛会是镶白旗的,多尔衮的心腹老部下,之前继位之争后,
何洛会就在多尔衮授意下,站出来攻讦肃亲王豪格与两黄旗大臣扬善、俄莫克图、伊成格、罗硕等图谋作乱,最后多尔衮趁机削豪格王爵,将扬善等斩首弃市。
何洛会事后也得多尔衮重赏酬谢,把俄莫克图、伊成格的家产、奴婢等尽赏于他,还授世职二等甲喇章京,随后又提拔为内大臣,接着又升授正黄旗满州固山额真。
将他打入两黄旗中。
正是有吴三桂、何洛会、李国翰这三个心腹在关中,所以吴三桂最后才同意让豪格加靖远大将军,兼西安将军,驻防西安。
“阿玛王,南朝遭此大败,我大清可无忧也。”
多尔滚牵着福临的手,拉着他在武英殿里看地图,告诉他西安在哪,汉中在哪,吴三桂在哪,豪格在哪,张献忠在哪,朱以海又在哪。
陪着这个小皇帝玩了半天,才将他送走。
看着牵着小皇帝离去的那个美妇人背影,多尔衮摇摇头回到案前。
虽然孟乔芳、吴三桂等都奏报大捷,说一捷西安城外,再奏捷武功濠泗桥,打的十万明贼灰飞烟灭,各种吹嘘。
可多尔衮虽才三十多岁,也是个久经战阵多次挂帅的悍将,他会不清楚里面具体的情况?
《仙木奇缘》
这两战,确实解了西安之围,甚至解救了之前陕甘的局势糜烂,但这支明军只是一支乌合之从,并不是心腹大患朱以海的直系人马。
这种所谓十万大军,大清击溃太多了,李自成的大顺军,弘光的江北四镇,左良玉等,都是一击即溃的。
击败再多也不值得高兴。
这战并没有损伤到朱以海一根毫毛,顶多是止住了关中局势继续恶化而已。
对朱以海来说,御营是其根本,而对大清来说,八旗才是根本。
只要不伤根本,其它的什么杂鱼,损失再多也没太大关系。
当然,这场胜利,对于眼下的八旗,对于他多尔衮来说,仍然还是十分需要的,这缓解了他,甚至是整个大清的不安情绪。
这场胜利,也预示着大清成功调头,新的战略正在生效。
现在让豪格扫荡陕甘的那些零散明军,由吴三桂带着新降的罗岱、郭登先、党孟安,以及汉将董学礼等人去打汉中,甚至征讨四川云贵。
下一战,吴三桂是先碰到张献忠还是朱以海御营,仍未可知,但下一战,肯定会比西安这一战更难。
打赢汉中这一战,才是真正的转折。
“赵良栋,孟乔芳、巴颜,”多尔衮喃喃念着这三个名字,然后从身上摸出一个折子,提起朱笔在上面写下这三个名字。
第391章 儿皇帝
http://www.yetianlian.net/yt74580/29040107.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yetianlian.net。何以笙箫默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m.yetianlian.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