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3章 朕
何以笙箫默小说小说推荐阅读:寒门崛起、锦衣、大唐开局震惊李世民、大魏芳华、贞观憨婿韦浩、大秦:不装了,你爹我是秦始皇、寒门仕子、终宋、贞观极品小女婿、逍遥小书生、混在皇宫假太监、我的姐夫是太子、非正常三国
从今天起,他不再是鲁监国,而是大明天子,大明第十六代皇帝。
当然,正常本来应当算是第十八,不过弘光帝位被朱以海废除,而建文帝位早在朱棣时就被废除。
至于建文追尊他父朱标为兴宗孝康皇帝,也被朱棣取消。
另外嘉靖以外藩入继大统,后来追尊他生父兴王朱祐杬为睿宗,这个也不算正统皇帝。
除掉朱标和朱祐杬外,自太祖朱元璋到弘光朱由崧,实际上是传了十七代皇帝,到朱以海应当是第十八代。
只不过建文被朱棣夺位后废去帝位,弘光朱由崧当了一年多皇帝被俘,也被朱以海废除帝位,因此现在官方记录,朱以海就是大明第十六代皇帝。
朱以海打算以后下诏恢复只当了四年皇帝的建文帝的帝位,毕竟建文是正经继位的皇帝,而他朱以海又不是朱棣的子孙后人。
当然,弘光的帝位他不打算恢复。
当天晚上,钱谦益回到江宁城后,便悄悄的把弘光朱由崧送到了孝陵方城的朱以海手中,一同被送来的还有曾经即位监国五天的潞王。
论辈份,朱由崧是朱以海的堂侄,朱常淓是朱以海堂兄,当然,早出五服了,朱由崧是太祖十一世孙,朱以海是十世孙,若在民间,这早就没什么往来了。
其实钱谦益把两人送回来之前,问过朱以海如何安排,若是需要,他可以把两人直接在江宁城中处置了。
不过朱以海觉得这两人虽然懦弱无能,毕竟也有几分可怜,他们也不过是被时代车轮硬碾过的可怜人罢了。
鞑子之前想用这两人来给他搞麻烦,但他早就下诏废除过这两人曾经的帝位、监国位,而他威望又高,根本不用担忧这两人的威胁,就如当初益阳王曾经对他有过威胁,但是后来益阳王势穷来投,他还是接纳了。
说到底还是实力问题,现在的南明这边,大明宗室这块反而够不成威胁,主要还是地方上福建郑氏这样的实力派有威胁。
在太祖孝陵前,朱以海召见了朱由崧朱常淓叔侄俩,随驾的大学士们陪同。
两人非常狼狈,也很惶恐,这半年对他们来说是最难的一段日子。
从南京杭州到北京,再到南京,他们很清楚自己在鞑子手里不过是颗棋子,如今被送回鲁王这边,尤其是刚称帝的朱以海这边,下场可以预见。
两人懦弱的求饶。
朱以海看着摇头,大臣们见到这样子也很是感慨,这就是差别。
本来论身份亲疏,朱由崧和朱常淓那是远远强过朱以海的,他们更有资格继承帝位,但在这种乱世,他们德不配位。
其实刚才大臣们都劝说朱以海不要见他们,甚至不要让他们回来。
甚至有人提出秘密处置了。
但最后朱以海还是打算见一面。
“起来吧。”
“你们辜负了大明,辜负了天下百姓,但是孤还是打算赦免你们。”
“阁部拟旨,削去朱由崧、朱常淓宗族属籍,贬为庶民,送去温州玉环岛安置,给他们每人三十亩田地,二十两安家银,到那边自食其力吧,这辈子就安生呆在岛上,终生不得离岛。”
这既是宽赦也是惩罚。
相比起在桂林自称监国,还起兵挑起内战而失败的靖江王来说,这两个待遇还算好了,靖江王的下场可是终身幽禁的。
福王藩、潞王藩这两个亲王封藩,也被朱以海正式废除。
贬为庶民,并实际是监视居住后,这两人没有半点宗室福利可得了,没有俸禄没有赏赐,以后得自食其力,自生自灭。
这种结果,对他们来说绝对是很难承受的。
比如潞王朱常淓这人,最爱附庸风雅,而且也确实会玩,比如他喜欢收集古琴,家中有古琴三千张。
但现在他们只能重新开始、改过自新,做一个普通庶民,甚至是个受限的庶民。
但在旁边大臣们看来,绍天帝朱以海确实是非常仁慈了,至今没有杀过一个宗室,虽然之前下诏调整了宗藩待遇,削减了俸禄福利,甚至改了爵位传承制度,但在这种时候,对那些自称皇帝、监国的宗室,并没有同室操戈过。
如弘光这样当过一年多皇帝的人,一般人早就弄死了。
就好比红巾军的小明王,朱元璋说派人接他来当皇帝,结果还不是被廖永忠溺死在瓜洲。
有人觉得这是个隐患,但发徐石麒等多数人却深感佩服,觉得朱以海这样做也确实很好,毕竟弘光他们在清军手里都没发挥出作用,没造成危害,送去玉环岛更不可能再成威胁。
留下来,反倒能彰显新皇的仁善。
朱常淓率先恢复过来,对着朱以海跪拜谢恩,“草民谢吾皇大恩,万岁。”面对着这个比自己年轻许多的远房堂弟,朱常淓现在已经认命了。虽然在大清那里他还保留着王爵,甚至还有些俸禄,但他很清楚,在北边这些并不长久。
如果朱以海真的肯放他们一马,哪怕贬为庶民,也还算好的。
朱由崧则呆滞了许久,倒不是他还幻想着回来当皇帝,而是经历了太多后,已经不敢再轻易的相信朱以海了。
他担心自己很难真的到达玉环岛,这一路上也许会有太多意外发生。
“请陛下赐我一杯毒酒或三尺白绫,我不愿去玉环,我自知辜负了大明,辜负了烈祖烈祖,但请给我保留朱氏子孙的身份,不要把我开除出皇家。”
“我不想以后做个孤魂野鬼,让我死吧,就在孝陵山脚下给我一块地,把我埋葬于此,让我在此向太祖请罪。”
朱以海挥了挥手,没理他。
“孤会派锦衣卫送你们安全抵达玉环岛的,到时给你们挑块好田,再帮你们搭个房子,就安心在那里耕种,自给自足吧。”
侍卫进来,将两人架走。
一时沉默。
好一会,通政使虞大复才打破沉默。
“新皇即位,照例对将士们有赏赐,还请陛下赐下旨意。”
“内阁意见?”朱以海问。
朱以海的内阁一直以来都处于一个比较尴尬的地位,因为朱以海监国的这大半年,一直在外,而内阁大多留守行在,重大决策基本上都是朱以海在外决定的,所以渐沦为执行机构。
反倒是朱以海身边的御前会议,反而成了一个辅佐监国的重要决策中枢,成了不是内阁的内阁。
虽然朱以海之前下旨,调整官制,大学士正式列为了一品,可只要内阁不跟朱以海在一起,那他们就始终没法真正的掌握中枢大权。
现如今内阁成员分成了三部份,一部份是领衔在外督师如朱大典、张国维、黄道周和何腾蛟,还有一部份则留守行在,现在舟山如宋之普、祁彪佳、陈辉函、柯夏卿等。另有一部份则随驾御前,如徐石麒、沈宸荃等。
过去崇祯那套内阁票拟的程序完全打乱了。
内阁虽已经正式在六部之上,但朱以海的权威空前的大,尤其是内阁首辅的权力现在也大降。
原来内阁首辅之所以权重,是因为内阁议事时,首辅是有专拟之权的,就是讨论归讨论,但最后如何决策,首辅说了算,完全可以不理会你们,他的意见才是最终决策。
虽然票拟也有被改票或驳回的可能,但这专拟权保证了首辅能力压其它辅臣。
而到朱以海眼下,渐渐形成了一个新的制度,就是内阁首辅主持内阁会议,是主持人,但是票拟的意见得是内阁共同决议的,首辅只是个主持人。
甚至票拟的内容既要公开,而且要由次辅来提笔拟写,最后既要把票拟存档,还要经内阁集体审核,并且还形成了分部拟票的这么一个方式。
就是首辅主持,次辅笔录,另外六部事务,由六位大学士分别负责一部事务,由他具体先拟出意见,然后其余大学士则在后署名,若有不同意见,也写在后面。
最后再拿到内阁会议上来讨论,首辅主持、次辅记录,最后审核通过后,再由次辅出正式票拟,首辅审核署名,然后上呈。
这套东西,其实类似于唐代时中书省的五花判事。
首辅和次辅确实要比其它辅臣地位高,但跟之前首辅那种完全能够独揽大权的情况完全不同了。
六位阁臣五花判事,分曹拟票,相当于是草拟,然后在内阁会议上正式讨论,通过后次辅润出正稿,最后首辅再审核署名通过。
首辅次辅不直接分管哪一部,而是抓总,但一众内阁成员的权力也不是相差太大。
当然,因为如今朱以海长期在外,好多事情都不需要经过内阁商议决策,而是由朱以海这边直接做指示下命令,然后内阁接到皇帝的指示后,再按皇帝的口吻草拟文件旨意。
真正能跟皇帝决策商议的,反而是能进御前会议的这些人,而这些人并不是每个都是内阁成员,仅只有两人是大学士,其余的如虞大复是通政使、陈潜夫是大理寺卿,甚至有好几位武将等。
http://www.yetianlian.net/yt74580/28779114.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yetianlian.net。何以笙箫默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m.yetianlian.net
当然,正常本来应当算是第十八,不过弘光帝位被朱以海废除,而建文帝位早在朱棣时就被废除。
至于建文追尊他父朱标为兴宗孝康皇帝,也被朱棣取消。
另外嘉靖以外藩入继大统,后来追尊他生父兴王朱祐杬为睿宗,这个也不算正统皇帝。
除掉朱标和朱祐杬外,自太祖朱元璋到弘光朱由崧,实际上是传了十七代皇帝,到朱以海应当是第十八代。
只不过建文被朱棣夺位后废去帝位,弘光朱由崧当了一年多皇帝被俘,也被朱以海废除帝位,因此现在官方记录,朱以海就是大明第十六代皇帝。
朱以海打算以后下诏恢复只当了四年皇帝的建文帝的帝位,毕竟建文是正经继位的皇帝,而他朱以海又不是朱棣的子孙后人。
当然,弘光的帝位他不打算恢复。
当天晚上,钱谦益回到江宁城后,便悄悄的把弘光朱由崧送到了孝陵方城的朱以海手中,一同被送来的还有曾经即位监国五天的潞王。
论辈份,朱由崧是朱以海的堂侄,朱常淓是朱以海堂兄,当然,早出五服了,朱由崧是太祖十一世孙,朱以海是十世孙,若在民间,这早就没什么往来了。
其实钱谦益把两人送回来之前,问过朱以海如何安排,若是需要,他可以把两人直接在江宁城中处置了。
不过朱以海觉得这两人虽然懦弱无能,毕竟也有几分可怜,他们也不过是被时代车轮硬碾过的可怜人罢了。
鞑子之前想用这两人来给他搞麻烦,但他早就下诏废除过这两人曾经的帝位、监国位,而他威望又高,根本不用担忧这两人的威胁,就如当初益阳王曾经对他有过威胁,但是后来益阳王势穷来投,他还是接纳了。
说到底还是实力问题,现在的南明这边,大明宗室这块反而够不成威胁,主要还是地方上福建郑氏这样的实力派有威胁。
在太祖孝陵前,朱以海召见了朱由崧朱常淓叔侄俩,随驾的大学士们陪同。
两人非常狼狈,也很惶恐,这半年对他们来说是最难的一段日子。
从南京杭州到北京,再到南京,他们很清楚自己在鞑子手里不过是颗棋子,如今被送回鲁王这边,尤其是刚称帝的朱以海这边,下场可以预见。
两人懦弱的求饶。
朱以海看着摇头,大臣们见到这样子也很是感慨,这就是差别。
本来论身份亲疏,朱由崧和朱常淓那是远远强过朱以海的,他们更有资格继承帝位,但在这种乱世,他们德不配位。
其实刚才大臣们都劝说朱以海不要见他们,甚至不要让他们回来。
甚至有人提出秘密处置了。
但最后朱以海还是打算见一面。
“起来吧。”
“你们辜负了大明,辜负了天下百姓,但是孤还是打算赦免你们。”
“阁部拟旨,削去朱由崧、朱常淓宗族属籍,贬为庶民,送去温州玉环岛安置,给他们每人三十亩田地,二十两安家银,到那边自食其力吧,这辈子就安生呆在岛上,终生不得离岛。”
这既是宽赦也是惩罚。
相比起在桂林自称监国,还起兵挑起内战而失败的靖江王来说,这两个待遇还算好了,靖江王的下场可是终身幽禁的。
福王藩、潞王藩这两个亲王封藩,也被朱以海正式废除。
贬为庶民,并实际是监视居住后,这两人没有半点宗室福利可得了,没有俸禄没有赏赐,以后得自食其力,自生自灭。
这种结果,对他们来说绝对是很难承受的。
比如潞王朱常淓这人,最爱附庸风雅,而且也确实会玩,比如他喜欢收集古琴,家中有古琴三千张。
但现在他们只能重新开始、改过自新,做一个普通庶民,甚至是个受限的庶民。
但在旁边大臣们看来,绍天帝朱以海确实是非常仁慈了,至今没有杀过一个宗室,虽然之前下诏调整了宗藩待遇,削减了俸禄福利,甚至改了爵位传承制度,但在这种时候,对那些自称皇帝、监国的宗室,并没有同室操戈过。
如弘光这样当过一年多皇帝的人,一般人早就弄死了。
就好比红巾军的小明王,朱元璋说派人接他来当皇帝,结果还不是被廖永忠溺死在瓜洲。
有人觉得这是个隐患,但发徐石麒等多数人却深感佩服,觉得朱以海这样做也确实很好,毕竟弘光他们在清军手里都没发挥出作用,没造成危害,送去玉环岛更不可能再成威胁。
留下来,反倒能彰显新皇的仁善。
朱常淓率先恢复过来,对着朱以海跪拜谢恩,“草民谢吾皇大恩,万岁。”面对着这个比自己年轻许多的远房堂弟,朱常淓现在已经认命了。虽然在大清那里他还保留着王爵,甚至还有些俸禄,但他很清楚,在北边这些并不长久。
如果朱以海真的肯放他们一马,哪怕贬为庶民,也还算好的。
朱由崧则呆滞了许久,倒不是他还幻想着回来当皇帝,而是经历了太多后,已经不敢再轻易的相信朱以海了。
他担心自己很难真的到达玉环岛,这一路上也许会有太多意外发生。
“请陛下赐我一杯毒酒或三尺白绫,我不愿去玉环,我自知辜负了大明,辜负了烈祖烈祖,但请给我保留朱氏子孙的身份,不要把我开除出皇家。”
“我不想以后做个孤魂野鬼,让我死吧,就在孝陵山脚下给我一块地,把我埋葬于此,让我在此向太祖请罪。”
朱以海挥了挥手,没理他。
“孤会派锦衣卫送你们安全抵达玉环岛的,到时给你们挑块好田,再帮你们搭个房子,就安心在那里耕种,自给自足吧。”
侍卫进来,将两人架走。
一时沉默。
好一会,通政使虞大复才打破沉默。
“新皇即位,照例对将士们有赏赐,还请陛下赐下旨意。”
“内阁意见?”朱以海问。
朱以海的内阁一直以来都处于一个比较尴尬的地位,因为朱以海监国的这大半年,一直在外,而内阁大多留守行在,重大决策基本上都是朱以海在外决定的,所以渐沦为执行机构。
反倒是朱以海身边的御前会议,反而成了一个辅佐监国的重要决策中枢,成了不是内阁的内阁。
虽然朱以海之前下旨,调整官制,大学士正式列为了一品,可只要内阁不跟朱以海在一起,那他们就始终没法真正的掌握中枢大权。
现如今内阁成员分成了三部份,一部份是领衔在外督师如朱大典、张国维、黄道周和何腾蛟,还有一部份则留守行在,现在舟山如宋之普、祁彪佳、陈辉函、柯夏卿等。另有一部份则随驾御前,如徐石麒、沈宸荃等。
过去崇祯那套内阁票拟的程序完全打乱了。
内阁虽已经正式在六部之上,但朱以海的权威空前的大,尤其是内阁首辅的权力现在也大降。
原来内阁首辅之所以权重,是因为内阁议事时,首辅是有专拟之权的,就是讨论归讨论,但最后如何决策,首辅说了算,完全可以不理会你们,他的意见才是最终决策。
虽然票拟也有被改票或驳回的可能,但这专拟权保证了首辅能力压其它辅臣。
而到朱以海眼下,渐渐形成了一个新的制度,就是内阁首辅主持内阁会议,是主持人,但是票拟的意见得是内阁共同决议的,首辅只是个主持人。
甚至票拟的内容既要公开,而且要由次辅来提笔拟写,最后既要把票拟存档,还要经内阁集体审核,并且还形成了分部拟票的这么一个方式。
就是首辅主持,次辅笔录,另外六部事务,由六位大学士分别负责一部事务,由他具体先拟出意见,然后其余大学士则在后署名,若有不同意见,也写在后面。
最后再拿到内阁会议上来讨论,首辅主持、次辅记录,最后审核通过后,再由次辅出正式票拟,首辅审核署名,然后上呈。
这套东西,其实类似于唐代时中书省的五花判事。
首辅和次辅确实要比其它辅臣地位高,但跟之前首辅那种完全能够独揽大权的情况完全不同了。
六位阁臣五花判事,分曹拟票,相当于是草拟,然后在内阁会议上正式讨论,通过后次辅润出正稿,最后首辅再审核署名通过。
首辅次辅不直接分管哪一部,而是抓总,但一众内阁成员的权力也不是相差太大。
当然,因为如今朱以海长期在外,好多事情都不需要经过内阁商议决策,而是由朱以海这边直接做指示下命令,然后内阁接到皇帝的指示后,再按皇帝的口吻草拟文件旨意。
真正能跟皇帝决策商议的,反而是能进御前会议的这些人,而这些人并不是每个都是内阁成员,仅只有两人是大学士,其余的如虞大复是通政使、陈潜夫是大理寺卿,甚至有好几位武将等。
http://www.yetianlian.net/yt74580/28779114.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yetianlian.net。何以笙箫默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m.yetianlian.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