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3章 军粮济民稳后方
何以笙箫默小说小说推荐阅读:寒门崛起、锦衣、大唐开局震惊李世民、大魏芳华、贞观憨婿韦浩、大秦:不装了,你爹我是秦始皇、寒门仕子、终宋、贞观极品小女婿、逍遥小书生、混在皇宫假太监、我的姐夫是太子、非正常三国
此时的黄河是夺淮入海,出海口在东海,这是从弘治年间筑断黄陵岗,以一淮受全黄河之水,也是黄河第五次大改道,在后世滨海附近入海。
“这样划分,那小半个淮安府要划进海州府了。”
“臣是觉得如果把徐、海也划入江苏,则从最南的松江到最北的徐州,距离一千多里,地垮长江和黄河,实在太过狭长。而如果把淮安以北的徐州、海州划给安徽,则就相对好些,这样一来,安徽还能拥有黄河出海口,可以有海岸。”
朱以海笑了笑,真要说狭长,那如果把徐州划给安徽,则安徽最西南的婺源,到最北的徐州,足足一千五百里呢。
不过他倒认同给安徽出海口这事,长江口给了江苏,这黄河口给安徽也不错。
“也好,那就徐海划入安徽,淮扬划入江苏。”
“沈犹龙任江苏总督兼巡抚,吴易漕运总督,黄道周安徽总督兼巡抚,原苏松巡抚王永祚改南赣巡抚,淮扬巡抚改户部。”
“首辅,你与内阁尽快把各省的分巡兵备道整理出来,各道员铨选干吏任命到任,各厅也安排好合适官员上任。”
在舟山本岛转了一圈,看着一个个正在动工修建的火炮厂、火药厂、丝织厂、造船厂、铠甲厂、炼铁厂等,朱以海非常满意。
甚至还特意到田野去转一圈,此时中秋已过,田里的晚稻也已经染上金色,眼看着用不了多久就能秋收了。
“晚稻收获过后,还能再种些萝卜或油菜。”
在一些山坡边角,还种了许多红薯、土豆,这些美洲传来的作物,因耐旱和高产,不知道拯救了多少人命,拿来养猪喂牛马也非常不错。
不占耕地,需水少,这些作物十分不错,如今正大力推广。
港口,渔船回港,满载渔货。
港口有股浓浓的鱼腥味,随处可见的鱼虾,到处都在晒鱼干、腌咸鱼,还有一张张晾晒的大网。
充满生机。
“如今大量人口涌入舟山诸岛,粮食够吗,粮价几何?”
“精白米现在要三两六钱银一石,不过糙米要便宜不少,而麦谷高粱更便宜些,目前舟山粮食供应充足,粮价还在逐步回落,等到秋粮收了,预计能回落到二两一石,甚至更低。”
三两六一石的粮,堪称天价,朱以海也知道实属无奈。毕竟现在是战时,今年又遇旱灾,这天灾兵祸一起,粮价必然大涨。
不过这里面也还有一些人为因素,比如粮商故意囤积抬价。
“之前开始整理地方欠缴,不是从那些地主手里罚出不少粮食了吗?怎么粮价还这么高?”朱以海皱眉。
从严州开始的税赋整顿,已经遍及浙东八府,甚至先前还在浙西杭州等地也追缴了一波,获得的粮食并不少。
“确实清出不少粮食,但这些粮食目前我们全都存入各地军仓,划做军队专用,以保证军粮,供应作战所需,不敢轻动。”
朱以海又皱了皱眉头。
“这些粮食多吗?”
“能保证军需和官吏们的禄米,另有一些储备。”
“孤也知道大家想优先保证军需,但现在情况下,我们也不能坐视百姓饥饿不顾,三两六钱银子一石的米,有几个百姓吃的起?
就算搭野菜、杂粮,没米也撑不住的。
这些粮食取之于民,也必须得用之于民,之前让地主乡绅们补缴,已经闹的很不满了,若是我们现在不能把这些粮食供给百姓,那么两头都生怨,则将内乱起,到时可就麻烦了。”朱以海很果决的道,“立即从各地军仓中抽调一批粮食出来,供应给百姓。”
“殿下,如今情况,军仓之粮也没法解决百姓所需。”
“先去做,当然也要注意方式,我提几点建议。第一,军仓之粮就近供应百姓,但不能直接上市或分发,而是限量供给,比如每户按口限量出售供给,一次只卖三五天的粮,甚至这个粮可以先不收钱,记在账上,等到秋收后还粮,一斗到时多还两升便好,也可等到明年好转后再还。”
直接卖粮,有可能被粮商买去然后又囤积不售,所以这宝贵的粮食得谨慎发放。
“在保证军需的情况下,仓里的粮,要尽量帮扶百姓渡过眼前难关。”
虽然马上就能秋收了,但腹中无粮,谁也撑不过三五天,何况,以如今的情况,也不是人人都种地有粮收。
江南有大量的脱产百姓,从事着制造等产业,他们都是靠买粮吃。
“对于那些粮商,不能一味的打压,要允许他们涨价。”
宋之普有些疑惑,奸商趁机哄抬粮价,为何还允许涨价?
“因为如果我们强制他们以低价出售粮食,那就不会再有商人运粮过来,因为无利可图,甚至会亏本。”
“所以我们要做的不是去强行抑制粮价,而是从其它方面入手,比如禁止各地的粮食出我们控制的地区,浙东是前线,那就鼓励后方的福建、两广运粮过来,鼓励商人从北方运粮南下,只要他们肯运粮来,卖高价了不怕。”
“但有一点,粮运来了可以卖高价,但必须得卖,而不是囤积不售。”
“在缺粮的地区,要严禁粮食外流,禁止地主囤粮不售。”
得把那些粮食流通起来,而不是堆积在仓库里。
你卖再贵,那也不过是市场供需关系导致的,不可能是无限的贵,越贵利润越大,那就会有越多的粮商运粮进来,粮价也会回落下来。
另一方面来讲,再贵的粮,可也毕竟是粮,关键时候,黄金白银都是死物,粮食却能活命。
围城的时候,一升粮食有时能卖十几两黄金,不就是因此。
官府如果强行禁止粮食涨价,这反而是帮倒忙,因为这是历朝地方大灾后官府犯过的错,在灾区强行抑制粮价上涨,结果便没粮商运粮进来,而仅靠朝廷,有时往往无法达到所需的粮食量,因此最后硬生生的加剧粮荒。
许多聪明的官员早发现了这个规律。
就好比其实有人做过研究,很多时候粮价高涨并不真正的是缺粮,或者说没缺到那个地步,只是有人囤积不售或限售。
所以对付高粮价,不外乎两个手段,一是加大粮食输入供应,一是把本地存粮拿出来供应。
浙东现在的情况还不错,起码没遭受太大的战乱,比起关陕、河南这些地方,好太多,那些地方饥荒时,那是真的一根草都找不到,只能吃土,而在浙东这边,还仅仅是价格问题。
鲁监国朝廷现在手里有不少银子和粮食,供应军需是得优先,但也得兼顾百姓,否则若是因饥荒而后方闹出农民起义,那就太打脸,且威胁根基了。
http://www.yetianlian.net/yt74580/28341590.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yetianlian.net。何以笙箫默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m.yetianlian.net
“这样划分,那小半个淮安府要划进海州府了。”
“臣是觉得如果把徐、海也划入江苏,则从最南的松江到最北的徐州,距离一千多里,地垮长江和黄河,实在太过狭长。而如果把淮安以北的徐州、海州划给安徽,则就相对好些,这样一来,安徽还能拥有黄河出海口,可以有海岸。”
朱以海笑了笑,真要说狭长,那如果把徐州划给安徽,则安徽最西南的婺源,到最北的徐州,足足一千五百里呢。
不过他倒认同给安徽出海口这事,长江口给了江苏,这黄河口给安徽也不错。
“也好,那就徐海划入安徽,淮扬划入江苏。”
“沈犹龙任江苏总督兼巡抚,吴易漕运总督,黄道周安徽总督兼巡抚,原苏松巡抚王永祚改南赣巡抚,淮扬巡抚改户部。”
“首辅,你与内阁尽快把各省的分巡兵备道整理出来,各道员铨选干吏任命到任,各厅也安排好合适官员上任。”
在舟山本岛转了一圈,看着一个个正在动工修建的火炮厂、火药厂、丝织厂、造船厂、铠甲厂、炼铁厂等,朱以海非常满意。
甚至还特意到田野去转一圈,此时中秋已过,田里的晚稻也已经染上金色,眼看着用不了多久就能秋收了。
“晚稻收获过后,还能再种些萝卜或油菜。”
在一些山坡边角,还种了许多红薯、土豆,这些美洲传来的作物,因耐旱和高产,不知道拯救了多少人命,拿来养猪喂牛马也非常不错。
不占耕地,需水少,这些作物十分不错,如今正大力推广。
港口,渔船回港,满载渔货。
港口有股浓浓的鱼腥味,随处可见的鱼虾,到处都在晒鱼干、腌咸鱼,还有一张张晾晒的大网。
充满生机。
“如今大量人口涌入舟山诸岛,粮食够吗,粮价几何?”
“精白米现在要三两六钱银一石,不过糙米要便宜不少,而麦谷高粱更便宜些,目前舟山粮食供应充足,粮价还在逐步回落,等到秋粮收了,预计能回落到二两一石,甚至更低。”
三两六一石的粮,堪称天价,朱以海也知道实属无奈。毕竟现在是战时,今年又遇旱灾,这天灾兵祸一起,粮价必然大涨。
不过这里面也还有一些人为因素,比如粮商故意囤积抬价。
“之前开始整理地方欠缴,不是从那些地主手里罚出不少粮食了吗?怎么粮价还这么高?”朱以海皱眉。
从严州开始的税赋整顿,已经遍及浙东八府,甚至先前还在浙西杭州等地也追缴了一波,获得的粮食并不少。
“确实清出不少粮食,但这些粮食目前我们全都存入各地军仓,划做军队专用,以保证军粮,供应作战所需,不敢轻动。”
朱以海又皱了皱眉头。
“这些粮食多吗?”
“能保证军需和官吏们的禄米,另有一些储备。”
“孤也知道大家想优先保证军需,但现在情况下,我们也不能坐视百姓饥饿不顾,三两六钱银子一石的米,有几个百姓吃的起?
就算搭野菜、杂粮,没米也撑不住的。
这些粮食取之于民,也必须得用之于民,之前让地主乡绅们补缴,已经闹的很不满了,若是我们现在不能把这些粮食供给百姓,那么两头都生怨,则将内乱起,到时可就麻烦了。”朱以海很果决的道,“立即从各地军仓中抽调一批粮食出来,供应给百姓。”
“殿下,如今情况,军仓之粮也没法解决百姓所需。”
“先去做,当然也要注意方式,我提几点建议。第一,军仓之粮就近供应百姓,但不能直接上市或分发,而是限量供给,比如每户按口限量出售供给,一次只卖三五天的粮,甚至这个粮可以先不收钱,记在账上,等到秋收后还粮,一斗到时多还两升便好,也可等到明年好转后再还。”
直接卖粮,有可能被粮商买去然后又囤积不售,所以这宝贵的粮食得谨慎发放。
“在保证军需的情况下,仓里的粮,要尽量帮扶百姓渡过眼前难关。”
虽然马上就能秋收了,但腹中无粮,谁也撑不过三五天,何况,以如今的情况,也不是人人都种地有粮收。
江南有大量的脱产百姓,从事着制造等产业,他们都是靠买粮吃。
“对于那些粮商,不能一味的打压,要允许他们涨价。”
宋之普有些疑惑,奸商趁机哄抬粮价,为何还允许涨价?
“因为如果我们强制他们以低价出售粮食,那就不会再有商人运粮过来,因为无利可图,甚至会亏本。”
“所以我们要做的不是去强行抑制粮价,而是从其它方面入手,比如禁止各地的粮食出我们控制的地区,浙东是前线,那就鼓励后方的福建、两广运粮过来,鼓励商人从北方运粮南下,只要他们肯运粮来,卖高价了不怕。”
“但有一点,粮运来了可以卖高价,但必须得卖,而不是囤积不售。”
“在缺粮的地区,要严禁粮食外流,禁止地主囤粮不售。”
得把那些粮食流通起来,而不是堆积在仓库里。
你卖再贵,那也不过是市场供需关系导致的,不可能是无限的贵,越贵利润越大,那就会有越多的粮商运粮进来,粮价也会回落下来。
另一方面来讲,再贵的粮,可也毕竟是粮,关键时候,黄金白银都是死物,粮食却能活命。
围城的时候,一升粮食有时能卖十几两黄金,不就是因此。
官府如果强行禁止粮食涨价,这反而是帮倒忙,因为这是历朝地方大灾后官府犯过的错,在灾区强行抑制粮价上涨,结果便没粮商运粮进来,而仅靠朝廷,有时往往无法达到所需的粮食量,因此最后硬生生的加剧粮荒。
许多聪明的官员早发现了这个规律。
就好比其实有人做过研究,很多时候粮价高涨并不真正的是缺粮,或者说没缺到那个地步,只是有人囤积不售或限售。
所以对付高粮价,不外乎两个手段,一是加大粮食输入供应,一是把本地存粮拿出来供应。
浙东现在的情况还不错,起码没遭受太大的战乱,比起关陕、河南这些地方,好太多,那些地方饥荒时,那是真的一根草都找不到,只能吃土,而在浙东这边,还仅仅是价格问题。
鲁监国朝廷现在手里有不少银子和粮食,供应军需是得优先,但也得兼顾百姓,否则若是因饥荒而后方闹出农民起义,那就太打脸,且威胁根基了。
http://www.yetianlian.net/yt74580/28341590.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yetianlian.net。何以笙箫默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m.yetianlian.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