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笙箫默小说 > 崇祯大明 > 第五百二十一章万灶宿貔貅(三)

第五百二十一章万灶宿貔貅(三)

    赈灾还在继续。

    不管是湖广的收尾阶段的赈灾情况,还是刚刚出现的孟津决口的水患情况。

    有着极高经验的李长庚,处理的很是顺利。

    粮食不缺,大明的国库也不缺金银。

    可缺口依然很大,特别是在人才方面,需要大量的人去统筹规划和具体实施。

    那都不是念过几天书,会一点之乎者也的人,弄得懂得。

    数算的运用,在做官这一方面,占据的比重也越来越大。

    随着孙传庭和李世勋在澳门的大捷,传遍了整个大明之后,明真相的人,都清楚大明的粮食问题,已经全部解决。

    六月底。

    南京城再次发出命令,一边赈灾,一边清理整个浙江和江西。

    修建道路的工程队,一直都没有停歇,就是在湖广维护安定的秦良玉,都被一纸调令配合着清理蛀虫的工作。

    另外两条命令,一条就是给驻守在会安堡的李过,一条就是给辽东镇的刘兴祚和刘文秀两人。

    不同的人,得到的命令几乎都是相同的。

    那就是稳住战线,大明此刻还顾不地像北边扩张,等到忙完了赈灾事宜,才会有精力去打仗。

    不过小打小闹的练兵,还是没有问题的。

    李过面对的抚顺关,少了皇太极,自然进攻的力度就减弱了下来。

    还生怕大明的人打破了抚顺关,也就不再去禁止想要去大明享受好生活的百姓们。

    对于这里的苦哈哈们来说,哪怕是进入了大明的工程队中,一个铜元的工钱都没有,那也要比在这里做奴才的强。

    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抚顺关内就流传了这样的一句话。

    是真是假,没有多少此地的奴才,或者谁奴隶们知道。

    可对于向往的美好生活,他们还是分的清楚的,本就一无所有,不妨试一试。

    万一都是真的呢?

    所以,几乎就在灭掉了皇太极,以及他的最后一支算是精锐的军队之后,剩下的就是在做生意了。

    每天,都会有络绎不绝的车队前来。

    送来需要的物资,走的时候带走更多的人口和地方的特产--皮货,牛羊等等。

    而在刘文秀的那一边,虽然没有多少人前来投靠。

    可对当地的建设,也是一刻都没有停下。

    官道是要修建的,村镇的合并也是需要建设住房的。

    还有今年的收成,那算是大明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丰收,在粮食这一块,刘文秀和刘兴祚算是做到了自给自足,还能够有限的通过太子河,浑河,给李过和刘体仁送去一点。

    剩下的最重要的一个大问题,就是在鞍山的附近,寻找最佳的开矿位置。

    从此之后,辽东这一块地方,就是能够就近生产铁器了。

    可以省却更多的运输空间。

    与此同时。

    朝-鲜国主李倧,带着那些支持他的贵族们,都好奇的看着远处的防守战线。

    在天气刚刚暖和下来之后。

    战线上的袁崇焕他们的手下,就开始有序的撤离了,同时带走的不但有大量的物资,还有这朝-鲜的当地子民。

    人口在此时此刻,也是一种最有用途的资源。

    “大明的人撤了。”

    “那,接下来咱们还需不需要和大明重新建立联系?”

    “怎么,还想从大明的身上,要点东西回来?”

    “这不是打了这么长时间的仗,穷了吗。”

    “······”

    他们还是曾经的那种想法,不管是遭受到了攻击,还是受到了委屈,只要去了中原,中原的皇帝绝对会给他们一个满意的答复。

    其中的钱财,绝对是少不了的。

    对此,他们很自信。

    也很期待。

    就算是之前,孙传庭已经把他们打得连门都出不了。

    很快,就在自己门前的事情都还没有处理好的情况下,就开始琢磨着派出谁去出使大明了。

    **

    宁锦的那一段路,大明修建的时间已经很早了,就算是建设时期,条件艰苦,也一样的贯通了关内和关外。

    一群群的队伍,不断的从关外,往关内走去。

    其中有穿着兽皮,满脸好奇的建奴们。

    也有战败的那些被俘虏的建奴士兵们,更有曾经叛逃到了皇太极的手下,做了满人的奴才的叛臣们。

    形形色色的人,都在无声无息的走在这条路上。

    相对来说,这些叛臣们,回家的路并不好走。

    年纪大了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则是他们忽然间想要脸皮了。

    很奇怪,给人做奴才的时候,他们觉得是理所当然。

    可在皇太极战败身死,被俘虏的时候,却又要求俘虏的待遇,而且他们是文人,可不能和那些粗人走在一起。

    各种道理说出来,不但振振有词,还会让许多人都觉得,礼仪之邦,似乎就应该展现出自己的礼仪。

    好在,在最后关头,李过还是没有同意。

    没有第一时间送去工程队,就在沈阳附近修路,就已经很不错了。

    还要多好的条件?

    “咱们会合韩爌老贼一起去工程队干活吗?”

    本就是该死的一群人,在最后的关头,却因为自己怕吵闹,最后还是活了下来,装死对他们来说,简单的很。

    等到仗都打完了。

    一个个的又爬了起来,乖乖的被人俘虏。

    此时说话的就是施凤来。

    岁月在他们身上的痕迹,越来越明显,出关的时候也算白白净净,就是进了一段时间的工程队,似乎也没有遭到多大的劫难。

    吃的不是很好,却也没有把他们饿着。

    然而出关之后,最早的一段时间,生活和待遇都还不错,等到他们拿不出像样的治国本事之后,一切就急转直下。

    为了一日三餐奔波。

    哪还有儒雅的气质。

    也就一糟老头。

    走路都不是很利索。

    “工程队不好吗?最起码有吃的,还不用看人脸色,给人做奴才。”

    钱谦益的年纪也不小了,这老小子还挺能活。

    去了辽东,不但没有瘦下来,似乎还长胖了一圈,就是身上的衣服,已经补了又补,早就看不出来原来的样子了。

    “咱们是转了一个圈,出去给人做了一段时间的奴才,然后又回到了原处,还要继续在工程队中干活,早知如此,当时又何必走出去。”

    傅木魁出关的时候,还是一位年轻人。

    再次回来之后,走在这条水泥修建的官道上时,已经是一位老人了。

    此刻唏嘘的说道。

    心中的感慨也更加深了一层。

    在建奴的手下讨过生活之后,才会明白,当年在工程队中有吃有喝,到底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

    他们从沈阳,一路走到了锦州,所有的新鲜事物,都让他们明白,大明真的不需要他们了。

    而且许多的东西,他们也已经看不懂了。

    进了一趟广宁城之后,让他们更加无语的就是,他们仿佛一群从山沟沟里面跑出来的野人一样。

    见到而来天上人间。

    要知道,广宁城可是被大明收复回去的时间不长。

    可就这,短短的时间,就变得他们都快不认识了,那么关内的那些县城,又会是什么样子?

    “你们快看,那人是不是陈新甲?”

    突然其中一人,低声惊呼了一下,激动的指着官道旁边不远处的一人。

    只见那人站在一处高地上,正在指挥者一群人,挖开壕沟,似乎是想要埋藏什么东西。

    “那队伍中的老人,是不是韩爌?怎么几年不见,老成了这个样子?”

    另有一人观察的更加仔细。

    他眼中的老人,只是坐在一旁的石头上,身边还有几个小孩子,环绕在膝旁,像是在说着什么。

    距离太远,只隐隐约约的听到是在教《千字文》。

    “任谁一辈子遇到家破人亡,名声尽毁,还被送到工程队劳改,都会这个样子,没死就已经很幸运了。”

    最有资格说这话的人就是钱谦益。

    年龄摆在这里。

    不管是资历,还是在求生存这一块,都是相差仿佛。

    见到了疑似韩爌的那人,亲钱谦益就想到了自己,不同的人,不同的选择,最后的结果似乎也没有多少改变。

    该还的债,还是得还。

    谁让大明取得了全面的胜利呢?

    他们押注的大清,却是连还手之力都没有。

    当然在皇太极的手下,他们也都聚在一起,仔细的分析过所有的细节,最后发现,其实皇上是造了他自己的反。

    看看满朝的文武。

    大部分人,可都是当年皇上在西安府剿灭反贼之后,收编的士兵。

    然而事实就是这么神奇。

    这些士兵曾经是反贼,可换上了一身的士兵服装之后。

    那就是官兵了。

    偏偏做了官兵之后,立刻就仿佛如虎添翼,腾飞九霄了。

    到头来,他们这些十年寒窗的人,还比不上一群走上造反路子的泥腿子。

    打仗他们不行,治国看样子依然不行。

    而另外剩下的一部分人,就是被他们当做不会来事,不懂做官的人。

    在很早之前被排斥在了朝堂之上。

    可在他们被清理了之后,这些人却重新焕发出了生机,人家不会做人,不会来事,可人家会做事啊。

    这就让他们很难受了。

    本以为缺了他们,大明就要垮了。

    谁知却是越来越强大。

    一群人,在周围人看了一眼之后,就不再关注。

    在同路人的眼中,他们就是一群手无缚鸡之力,还喜欢胡言乱语的疯子。

    回家的路很平坦。

    可心中的心路,就没有那么平坦了。

    面子上就算是装的再无所谓,可在见到了一路上大明的巨大变化,无论是谁,都没法再昧着良心说。

    大明在崇祯的治理之下,变得越来越差了。

    干净宽阔的官道。

    两旁栽种的常青树,来来往往的商队,还有脸上笑容不断,毫无菜色的百姓。

    每一个细小的地方,都在说明着大明正在走向盛世。

    然而,这样的盛世不属于他们。

    或许,当年不作死的话,这样的盛世,也会有着他们一份出力的机会,从而名垂青史。

    只可惜,一些都是如果。

    一切都是若是,或者是或许。

    后悔已经不足以说明他们的心情了。

    “孟津决口,南居益去向不明,朝廷也没有给出一个明确的说法。”

    走过了宁锦,也走过了山海关。

    越是靠近京师,他们能够听到的东西就会越多。

    若是在以往的朝代,像这样的天灾,主持修建河道的官员,不说株连九族,也一定会三族矣灭。

    可他们听到的,只有一个负责人失踪,去了哪里去向不明。

    旦绝对是活着的。

    “皇上藏起来了呗,这么明显的道理,难道还看不出来?”

    对于南居益,他们的心思很复杂。

    一个有功之臣,被他们一脚踢了出去,然后就很难回到朝堂之上。

    “也是,通过种种迹象可以看出,皇上对事不对人,只要是天灾,是人力无法扭转的局面,都是不会降罪的,而且人家也没有做错什么。”

    零碎的消息,让他们这些曾经勾心斗角的人,很快就还原出了整件事的真相。

    说他们聪明,那是真的聪明。

    可这些聪明,都用在了歪门邪道上。

    对于治国不但没有半分的好处,坑起百姓和皇上,那是一出手十拿九稳。

    “皇上赈灾的速度很快啊,就没有人贪赃枉法,上下其手?”

    这里面的利益,大得很。

    做过内阁首辅的黄立极,不由的说道。

    曾经,银子出了朝廷会少一半,出了京师又会少一半,最后落在百姓们手中的,还没有他们在青楼吃上一顿好的,花出去的钱多。

    即便是,现在的朝廷,更加的清正廉明。

    可要说其中没有漏洞,他是说什么都不信的。

    “黄兄关注的地方,总是和旁人不一样。”

    远处走来两人,人没到,声先至。

    走的近了,才看得清楚,正是当年,皇太极出关的时候,其中的一个跑了的,宁愿在大明进工程队做事的苏茂相。

    身边跟着的人,也是原来守在密林,最后想要上京勤王的李标。

    “难道这个不需要关注吗?”

    傅木魁上前一步,当年他在出关的时候,可没少讽刺苏茂相。

    可如今不需要回头,就发现了两人之间的差距。

    人家是官,而他现在是囚犯。

    还是叛逃过一次的囚犯。

    “需要,不过那些人现在有都察院做监督,可是和我没有任何的关系。”

    大明如今的职权,都分工明确,再也没有那种,谁都可以跨行指点对方的事情发生。

    管制再大又如何?

    只要不是自己的顶头上司,自己只要没有触犯大明律,那就谁也别想栽赃陷害。

    如今的大明官场,虽然很多人都觉得难混。

    可也有更多的人,感觉到舒坦。

    看人脸色的少了,他是做事的人就多了,更重要的是,上面空着的位置也多。

    根本就不需要‘内卷’,只要做事就成,有了政绩或者说军功,那么升职还不是很简单的事?

    “好了,不说这些了,你们现在随我来,工程队明日就出发,也就你我都是熟人,所以才有我来接待大家。”

    苏茂相的工作很忙。

    可在接到命令之后,也还是赶了过来,安排自己曾经的‘老友们’。

    

    http://www.yetianlian.net/yt72246/31127965.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yetianlian.net。何以笙箫默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m.yetianlian.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