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笙箫默小说 > 崇祯大明 > 第四百八十五章最数古徐州(一)

第四百八十五章最数古徐州(一)

    孙传庭和李定国互相调侃了一句。

    说是这么说,其实误国这件事,和是不是书生,是不是武人都没多大的关系。

    只要是人,还身居高位,心里面涨了草了。

    那就必定做出误国的事情。

    或许自己持身很正,可自己的亲戚朋友呢?

    被周围的势力,携裹着做出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那都是常有的,而他们也清楚,皇上为何重视大明律。

    不外乎就是用律法的手段,来约束身居高位的人。

    从而让做出错误决定的人,所付出的成本更高,只有这样,才能够威慑想要继续犯法的人。

    在将要进入应天府衙门的时候,几人低声说了一句。

    “引以为戒啊。”

    南京城大臣和官吏的堕落,有过之而无不及。

    据他们了解,魏国公他们的权利已经失控了,他们看不出来,马士英一伙人,最后能够拿回权利的可能。

    或许最后等到的,也不过是牢狱之灾。

    想要继续享受软禁的生活,都是一种奢望。

    史书上,引以为戒的故事一大堆,可看了的人,又有几个给真的戒住了?

    此时的心生感慨,往后如何,还要看他们的初心还在不在。

    随着接手了整个南京城的城防。

    朝廷派来的官吏,也跟着去了该去的位置。

    只是一个衣物的时间,就发出了三道命令,瞬间整个南京城就活泛了起来。

    第一,招收一些打扫卫生的,要把南京城的街道里里外外的全部都打扫一边,管吃,还给工钱——一个月两个银元。

    第二,招收一些能吃苦的人,开始修路,整个南京城的道路翻新,危房改建,城外的官道也要进行大的修建——一个月的工钱,是看干活多少发放的,依然是管吃饭。

    第三,就是修建学校,大明的朝廷出钱,依然是管吃,发工钱。

    同时也是深切的贯彻了,免除徭役这一官府职权。

    由于都是招收的本地人。

    也就不粗要提供住处了,最多就是远一点的,在工地当中临时搭一个棚子,随时都可以搬走。

    相比后面两个政令,需要的人手会更多,赚的钱也会更多。

    前一个实际上就是临时的面对南京城在军队中的士兵家属,弄出来的一项福利性的工作。

    扫地不累。

    相对于这个时代干的各种活。

    是真的而不累。

    而且工钱还很可观,只要南京城的物价能够稳住,那么两个银元,完全可以让一家人无忧无虑的吃饱饭。

    应天府的大牢里,全部关押的不是有钱人,就是曾经的大臣和官吏。

    外面的则都是穷苦人,对穷苦人来说,他们什么都没有,就是有一身的蛮力。

    “真的假的?官府什么时候这么好了?该不会是徭役吧?我记得一个月前,徭役可是刚刚发了的。”

    “什么徭役?没听说都免除徭役了吗,以后也不会再有徭役了。”

    “嗯,免除徭役是真的,就在城门口经常贴告示的地方,贴着呢,上面还盖着官府的印章,这一点不会有错。”

    “你又不识字,怎么知道对不对。”

    “旁边有人站着不断的宣读告示的,就算我不识字,听总是听得懂的吧。”

    “我也去听听,必须听仔细了,官府的老爷们,惯会给咱们挖坑。”

    “得了,你都穷的只剩下一身破衣裳了,官府给你挖坑,能得到什么?”

    “我这个人。”

    “嘿嘿,你要是一个黄花大闺女,倒还说得过去,一个糟老头,官府骗你过去是不是要给你养老?”

    一群认说着自己关心的事情。

    麻木的脸上,也多了一点叫做希望的光泽。

    要说这一天,那一个地方做热闹,除了大牢,就是四个城门的告示牌下面了。

    人们从一开始的疑惑,到惊讶,再到怀疑。

    最后选择了相信。

    不相信不行啊。

    总要赚钱养家糊口。

    天大地大,自己的肚子最大,就是官府欺骗了他们,可能够每天混一顿饱饭,他们也认了。

    谁叫人家是官。

    他们是民呢。

    南京城中的大牢里,人满为患,所有人都在等着官府对他们的审判,然而,自从他们进来之后,所有人仿佛都遗忘了他们。

    不管不问,就是连一口稀粥,都没有送过来。

    都是养尊处优惯了的人,那受得了这个。

    一个个的嚷嚷着,囚犯也是人,也有吃饭的权利。

    (本章未完,请翻页)

    可回答他们的就是,现在没有做饭的人了,都忙着整理政务,要想吃饭,就得等到第二天的早上才行。

    另一边的马府,也正在热闹着。

    不同的就是这种热闹却是几个人在吵架,各说各有理,互不相让,若不是都是些文人,怕是已经动用刀枪打起来了。

    “还以为大明朝廷,从京师安置过来的能吏有多厉害的,也不过如此,一个治政的方针都没有,就是打扫卫生,修路,修学校,这些据我所知,原本不是就有人在做吗?”

    马士英不以为然的说道。

    他还以为,会有人请他出山,问政于民的。

    谁知道,他把自己当回事,别人却把他不当一回事。

    “这样不好吗?让所有的百姓们都动起来,才不会发生乱子,有了吃的才会安稳。”

    姜曰广认为还不错。

    以前的南京官吏们也想这么做,奈何就是官府没有钱,所有的税收,都是苦了百姓富了士绅和官员。

    就是想要赈灾,都拿不出一点积蓄,只能像各个士绅们要求捐款。

    可最后,捐款是不少,能够落在百姓们身上的,可就不多了。

    用他们的说法就是,救民先救官,官都救不了,何谈去救民。

    “能发生什么乱子?有士兵们在,实在不行就关进去,这么简单的办法,用的着弄得这么复杂?”

    郭维经也觉得这么做不对,朝廷有钱,是朝廷的事情。

    这么大的工程建设下去的话,得花出去多少钱啊。

    就是一座金山,银山,都不够用的。

    还有免了徭役。

    他们都知道,皇上正在推广免除徭役这一政令,别的地方都已经开始了,就是南京一直没有回应。

    不外乎就是。

    少了徭役,官府就少了一个可以制约百姓的利器。

    往后要想调动百姓们干点活,谁还使唤的动?

    到时候,靠口闭口的要钱。

    在没钱的时候,又该怎么办?

    郭维经自认为看得长远,徭役的废除,绝对是一个最大的错误。

    若是他在朝堂上的话,一定会就这件事上一本奏章,好好的给皇上陈述厉害,让皇上明白,什么人才是认真做事的人。

    “好了,都少说一点,安心的看着就是了,你我现在已经不是官身,来日方长,总会用时间来证明到底谁对谁错的。”

    张慎言不愧是张慎言。

    平时很少说话,只要开口,就能够立刻让所有的争吵,瞬间化解与无形。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实际上一个政令,合不合适,时间就会给出最正确的答案。

    翌日。

    南京城的四个城门口,已经多了四张桌子。

    每一张桌子后面,都有穿着特殊官服的官吏,再在旁边等着召集人手,然后分发下去干活。

    而旁边则是一个大筐。

    大筐之中就摞着满满的饼子,只要说出自己想要去修学校,还是去修路,立刻就会做好登记,然后分发一个饼子去填饱肚子。

    而有了饼子在前,瞬间围着的人群就疯了一般的往前拥挤。

    “砰!”一声枪响,让拥挤的人一阵茫然失措。

    枪声他们都是听到过的,在南京城中也是有着火枪兵存在,也在城外训练过一天时间。

    孙传庭的火枪兵,在进城的时候没有开过一枪,就很是轻易的拿到了南京的控制权。

    可在发放任务的时候。

    却不得已的放了一次火枪,为的就是让人懂得遵守秩序。

    不得不说,在很多时候,治政一个地方,是要比打仗更难的。

    打仗只需分胜负。

    敌人是什么样子,都看的明明白白,治理地方就不同了,都是自己人,深不得浅不得,讲道理的时候,在眼前这么疯狂的人群出现之后。

    语言的价值,就还不如火枪声更能让人冷静下来。

    “都不要挤,排好队,活有的是,不需要整个先来后到。”

    说话的官员身边站着的火枪兵,立刻分成了两列上前维持秩序。

    不听话的,就会被单独拎出来让其蹲在地上,算是暂时失去了上去找活干的机会。

    有了榜样,剩下的人就瞬间认识到,人家是官,自己是民。

    官怎么说,民就怎么做就成。

    看着城内,还在源源不断的送来大饼,然后又看着身后拍着长队的人群,似乎这些大饼不一定够的样子。

    心中有着这种疑惑的人很多,却是不敢说出口。

    有着一点希望,那也是好的。

    生怕自己的乌鸦嘴

    (本章未完,请翻页)

    ,说的这些都成了真的。

    登记的速度很快,迅速的填写好早就准备好的牌子,然后分发给个人,交代清楚往后可就是要用这个牌子领工钱。

    若是丢失了的话,就要及时补办。

    一张长桌子,并排五个人办公,速度还是很快的。

    而登记好了的,也就在旁边一人带领下,走到了另外的一处地方,仔细的说着,以后该怎样干活。

    随即就见到一个车队。

    上面运送着的全部都是工具,铁锨,锄头,斧头等等。

    再把其中有手艺的人挑选了出来,这些人的工钱是要比普通人高上一点的。

    “你们都记得,这些工具,以后可就是你们吃饭的家伙,只要在工地上,干满三个月,工具就是你们自己的了。”

    说实话,工具还是很值钱的。

    全部送出去,任谁都会舍不得,可这里的百姓们已经穷的只剩下了身上穿着的一身破衣烂衫。

    朝廷不补贴一点的话。

    工程还真就开展不起来。

    随着领队的主管,一句话落下,队伍中的人又开始了窃窃私语。

    只见每一个人都把分发的工具,紧紧的握在手中,哪怕是没有工钱,只有这一件工具,干三个月的活,就是自己的了。

    那也是赚的。

    “还有谁没有听懂,可以举手提问。”

    这名领队主管双手向下压了压,示意安静一下。

    然后视线扫过了人群,缓缓的说道。

    人的习惯是很快的,特别是在这种关乎到自己的生存大计面前。

    主管的手势,只用了一次,所有人都知道了什么意思。

    “好,没有人有疑问,咱们这就出发。”

    这样的队伍,在此时此刻的那京城中,比比皆是。

    十一月了,本来天气已经开始寒冷了。

    更没有农活要干。

    若是平常,人们早就窝在一个略微温暖的地方,挺尸着,等待着来年的春天到来。

    修路是分段进行的。

    在修路之前,就必须建设水泥厂。

    只一天的时间。

    整个南京城就显得空旷的多,而且街道上也干净了许多,剩下的脏乱地方,也正在进一步清理。

    而南京城内的人,也都没有闲着。

    关在大牢里的人,还在等着大明的最后判决呢。

    当然,在判决之前,所有的罪名都得好清楚,不是那种一拍脑袋的说:我看你就是一个坏人,服役三年时间。

    “皇上走走停停,你们觉得什么时间才回到?”

    坐在首位上的李定国,忙碌了一早上,放下了手中的笔,忽然问道。

    南京城中办公,是不如他已经治理好的凤阳府舒坦。

    “我那知道,对了,军部来信,说是高杰已经从马兰峪动身了,速度快的话,十二月初应该就会到达南京城。”

    刘世勋不接李定国的话茬。

    皇上想什么时候来南京,就什么时候来南京,这种事可不是他们这些做臣子的,需要关注的。

    如今最好的就是,能够在皇上到达之前。

    把南京城弄出一个样子出来。

    刘世勋的话,让孙传庭不由的抬头看了过去。

    陆军之间的竞争也是很激烈的。

    高杰已经从尉长,上升到了将军,虽然资历还很浅,可现如今的大明,根本就不靠资历说话。

    只要有本事,就能够脱颖而出。

    对于此人,孙传庭还是很佩服的,能够从最底层,爬上将军这个位置的人可不多见。

    “他来了,徐州就是他的,军队还得重新组建,兵源优势也很明显,看来皇上很看重这种能够带有进攻性的将军来守卫这里。”

    他没有说的就是可惜了满桂,黑云龙他们。

    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就注定会被淘汰掉。

    好在和高杰这样的人杰,结了一点缘分,往后的日子应该过得不会太苦。

    徐州是一个大洲,在崇祯的规划当中,是要和水军配合着向外进行贸易的,所以需要的就是一个强势的军人驻扎在这里。

    因为要面对的,就是时刻可能出现的战斗。

    而这种战斗方式,就很考验人的随机应变的能力了,在所有的人选当中,高杰就是最合适的一位。

    通过了马兰峪的一场战役。

    也凸出了高杰的这一点优势。

    (本章完)

    乐文

    

    http://www.yetianlian.net/yt72246/30716714.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yetianlian.net。何以笙箫默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m.yetianlian.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