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一章春花秋月何时了(一)
何以笙箫默小说小说推荐阅读:寒门崛起、锦衣、大唐开局震惊李世民、大魏芳华、贞观憨婿韦浩、大秦:不装了,你爹我是秦始皇、寒门仕子、终宋、贞观极品小女婿、逍遥小书生、混在皇宫假太监、我的姐夫是太子、非正常三国
锦州城在欢呼大明的大胜。
大凌河堡的人们也在欢呼,一瞬间仿佛时空同步,胜利的欢呼,似乎都是一抹一样的。
曾经很艰难的战争,总是死人最多的战争,一瞬间好像变得容易了。
黑压压的敌军,就像是纸糊的似得,被大明的骑兵一碰瞬间就没了。
恍惚中只觉得,他们现在看到的军队,才是大明真正的军队,而以前驻扎在城里的那些应该都是些杂牌军,伪军。
不怪他们这么想。
实在是两者之间的战斗力,差距实在太大了一些。
而这一份大捷,也就随着传令兵,传回了大明。
从萨尔浒战役结束之后,大明对待建奴的问题,就之一处于下风,实在找不出更好的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只能用笨办法,一步步的修建堡垒,不断地蚕食建奴的生存空间。
这种本办法不能说错,只是消耗的资源太多了一些而已,若是平时还没什么,可在某些朝臣,把修建防御用的军事堡垒,聪明的变成可以战前的大生意之后。
胜利或许已经就不属于大明了。
劳民伤财,运气不好又遇到了天变,导致中原许多地方天灾不断,饿死人的场景比比皆是。
此时要不是崇祯的迅速反应,趁着反贼还没有成气候,迅速了剿灭了一干二净,然后有不断的组建新军,实行变法。
从而釜底抽薪彻底断绝了可以造反的土壤。
说不得现在崇祯已经是在两线作战,或者是三线作战了。
毕竟变法可是在侵害所有朝臣和儒生们的利益。
当然那些装神弄鬼的道士和和尚,崇祯也没有放过,寺庙和道观,以及那些考上功名的士子,可都是从来不给朝廷交税的。
落到了崇祯的手中,可就不是这么一回事了。
别的地方他的手还没有伸出去,可在冀州和雍州,已经能够保证这种事情绝对能够推行下去。
就算那些心不甘情不愿的道士,和尚还有士子,崇祯也有的是办法让他们遵守他定下的规矩。
不少地方可是有许多光头在拼命的劳作的。
一网打尽了,这些有可能动摇他权利的人,宣部的工作就更加如鱼得水。
而崇祯在这两地的威望早就没有人能够比得上了,许多缺少了信仰的老百姓,已经在偷偷摸摸的把崇祯当神来敬了。
之所以偷偷摸摸则是因为,崇祯最反感这些愚昧的的东西。
然而他越是禁止,百姓们却越是觉得必须要敬。
在百姓的想法之中,有些事情可以信赖官府,可有些事情官府绝对是在骗他们,就比如说敬神这件事情。
若是没有好处,为何皇上要弄个英雄殿,去给那些士兵们上香。
既然皇上能够敬那些士兵,那些英雄,他们敬一下皇上给怎么了?
当然崇祯只是不允许,可做了被发现也只是警告一番,至于能够多大效果,那就不是崇祯的事情了。
造神这种事,崇祯是不希望发生在自己身上的,要是以后每一代皇帝都效仿,那么大明到底是一个王朝,还是一个神朝就说不清楚了。
毕竟在他的认知当中,宗教和一的国家,从来都出不了能够雄霸世界的人物。
奴役起自己的子民却是从无下限的。
他现在能做的就不断的对别人进行科普科学,或者用道院的话说,叫做道学。
总之就是啊打算用两代人,来让他们们明白,所为的敬神之类的东西,都只能让自己心安,并不能真的求什么,就有什么。
扯得有些远了。
在火枪骑兵大捷的消息,还没有传开。
崇祯在忐忑之中,总算接到了一个好消息。
毛文龙死了,但不是死在袁崇焕的手中,传闻都说是死在了建奴那个叫做阿敏的人手中,算是一个英雄人物,应该进入英雄殿。
这是南京的那些朝臣给出的奏折。
事实的真相如何,崇祯还不知道,可也不能旁人说什么,就是什么。
英雄殿真的是那么好进的?
一封奏疏就能行,那他修建那玩意,到底有什么用?
“毛文龙死了,是在战场上被建奴杀死的,我是不信的。”
崇祯把奏折一扔,南京都是些什么人,他心里是有点谱的,吹牛皮一等一,所说的话一定要把水分挤干你,还要分辨是不是真的才
(本章未完,请翻页)
行。
“一个能够从铁山战败,孤身一人上了皮岛,逃命能力这么强的人,会被建奴给杀了,这种事我也不信,而且皮岛旁边是有船的,只要乘船跑到海上,立刻就能活命。”
李长庚自从听说了毛文龙的皮岛大捷,就深入的了解了一下这个人。
对于其成长环境,所接触的人,还有一些带兵打仗的小战役,心中都一清二楚。
兵法毛文龙是有的,谋略也不差,却也做不到以弱胜强,以三千斩敌一万。
“别管那些文人唠叨了,咱们现在缺人了,到处都缺人,你有什么办法解决?”
从四处建工厂,四处修路开始之后,崇祯手上的人越来越不够用了。
看起来花费的银钱很多,可在商业重新复苏之后,花出去的银钱,又慢慢的流通了回来。
到现在李长庚都不知道皇上玩的什么把戏。
似乎那些钱币从来都花不完一样,他知道那些工厂很能赚钱,可暗中算过一笔账之后还是入不敷出。
就算是铸造新币,能够节省大量的金银和铜,可也没有多少利润可言,最多就是规范了大明的钱币。
让所有人都认识了崇祯。
毕竟每一块钱币上,可都是有崇祯的头像,想不认识都难。
“据我所知,其他地方也是缺人,已经有许多商人们,开除了更高的价格希望把人留下来,可还是在不断的流逝。”
别的地方人员流逝,冀州和雍州看起来人满为患,可洒出去之后后,也是看不到几个。
似乎到处都在忙,到处都在吆喝着挣钱。
没有人闲的下来,可就是人不够用。
李长庚暗道:要是皇上放开每天四个时辰的用工时间,现在那些工厂和工地上,绝对能够创造出更大的财富。
只可惜不知道皇上为何一直都不松口。
哪怕是最需要加班加点的生产火枪的兵工厂,也在严格的按照上班的时间来运转。
崇祯其实也是没办法,大明现在的官僚模仿能力太强了,上行下效绝对会让他好不容易弄出来的合理规定瞬间崩塌。
他可不敢挑战那些人底线。
只要挂在皇家名下的那些产业还在遵守大明律,别的商人们就不敢去越线。
“要不咱们去抓奴隶来用?满人,蒙古人这些应该也可以吧。”
崇祯头痛的出了一个歪主意,自家大明的子民可是金贵着呢,许多危险的活可都是已经搁浅了。
要是能够把外人引入进来,不断的创造财富。
那也是一件极好的事情,不但可以免了杀戮,还可以创造价值,简直是一举两得。
看起来大明的人口真的很多,可要是组织起来使用,特别是粮食丰收,更加有了剩余之后,人口忽然就不够用了。
“以前我一直以为,大明的粮食不够用,所以才有人饿死,现在才发现,不是粮食不够用,而是有些人多吃多占根本不顾别人的死活。”
李长庚莫名其妙的突然来了一句这种话,崇祯以前也说过类似的,可到底没多少能够听得进去。
粮食足够,还能饿死人,根本就是一个谬论。
可真实的就是,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多吃多占是人的本性,这一点无可厚非,可眼睁睁的看着同类饿死,这就有问题了,看起来是商人的问题,是地主富人的问题,可实际上就是朝廷的问题。”
崇祯接着说了一点财富的分配。
让李长庚进一步了解到,治国原来是这么个样子,和仁义道德无关,只在于如何能够做好财富的再分配。
“好你个李长庚,一个话题就拐到一边去了,我问你抓一点奴隶,你给我扯到粮食够吃。”
崇祯说完了为何粮食足够,为何还有人饿死,才恍然大悟的感觉到,有掉进了李长庚的坑里。
此人就是不想提关于奴隶的事情。
“奴隶已经废除了不知多少年了,咱们不能再把它捡起来。”
李长庚知道没办法避开,还是说清楚了自己的想法。
“又不是大明的子民,做奴隶怎么了?难道那些人比咱们高贵?长庚啊,你这种想法要不得。”
崇祯一愣,心中暗道:看不出这人还有点圣母的架势。
现在全世界,那个地方没有奴隶。
想要发展,不能牺牲自己人,就只能让别人去死了。
那
(本章未完,请翻页)
么不成自己都缺衣少食的,还要支助别人不成?
“我总觉得不是很仁义。”
李长庚还是坚持着自己的想法。
“哈哈哈,仁义是对自己人的,你对外人也仁义?要不你去和建奴说说,看他们愿不愿意。”
崇祯差点笑得肚子疼,就是这种莫名其妙的仁义,才让周围的那些小国家,都以为中原是一块肥肉。
只要派人过来说几句好话,好处要多少有多少。
李长庚无语的道:“那些是蛮子,哪懂得仁义。”
“是啊,你也之大是蛮子,为何他们就可以不用懂仁义,偏偏要咱们仁义?好好想想,想明白了说给我听。”
崇祯忽然有些生气,他还以为自己用行动和语言,已经说得很明白了,可有的人就是转不过这个弯。
大明的仁义,从此以后只对大明的子民。
其他人,就老老实实的当奴隶去吧,或许经过了时代的演变,同样会废除这种奴隶制度,可那也以后的事情了。
气呼呼的崇祯甩袖出门找张嫣张皇后去了。
他现在很生气,所以就想找点事情去做,没有什么事情,比打-炮还能发泄心情了。
虽然这种想法不对,可总要找到一个途径让自己舒坦一些。
大明的胜利。
皇太极比崇祯知道的更快。
毕竟大清现在的地盘太小,所以传回去的时间用时更短。
皇太极在莽古尔泰出兵的时候,心里就已经有了战败的准备,可这个消息真的传回来之后,他还是不能接受。
“惨败啊,损失了那么多的族人,给大明连一点创伤都没有带去,是不是咱们的勇士们已经张不开弓,骑不了马了?”
皇太极怒声咆哮着。
即便是上一次入关狼狈败逃,他都没有这么生气,毕竟是打到了皇城脚下。
损失虽然很大,可名声打出去了。
“皇上,大明的火枪兵越来越多了,咱们要是再找不到好办法来克制,广宁和西平,很可能就会不保。”
代善即便是看得明白,现在也无力去改变结局。
本来满人就少,大明的人口就多,现在大明又有了他们无法抵挡的火器,不要说长此以往,只需年过去。
大清就要亡了。
“火器,火器,难道没了火器,就不会打仗了?你可曾算过,就算咱们拿到了火器,还是兵力悬殊,到时候,又要怎么却拉近差距?”
皇太极一直把这件事,憋在心里,此时再也忍不住的吼了出来,他就不信这些人都想不到这一点。
打仗失败了,就怪兵器不行,在满人刚刚发展起来的时候,可是只有五副铠甲。
那时候的先辈们,又是怎么获取一次次的胜利的?
代善突然闭嘴,再说下去,他都要怀疑自己的智慧了。
道理大家都懂,只是都在麻木的欺骗自己,不肯相信事实而已。
曾经的大明是睡着了,他们可以随意的撩拨虎须,可现在的大明醒了,人家打个哈先就能把他们吹上天。
“除非咱们获取了比火枪更加厉害的兵器,要不然咱们只能一退再退,等到大明再一次昏睡。”
吼出了心里话之后,皇太极的语气一缓,知道随意的发脾气不好,可就是因为莽古尔泰失败的消息,实在让他忍不住。
想法不错,可上哪去找这种新式的兵器呢?
“火枪是缩小之后的火炮,咱们已经能够铸造火炮了,火枪的技术也很可能会突破,这一点不需要召集,我现在最担心的就是,咱们的勇士,已经没了勇气面对大明。
而大明的那个小皇帝,又不肯给咱们时间。”
原本是崇祯怕皇太极不给他时间,现在一场战斗,双方的角色互换了一下。
“要不咱们派出使臣,出使大明?据臣所知,这些中原的皇帝,都是挺爱面子的,咱们伏低做小,应该能够继续拖延下去。”
代善脑子转动的很快,既然军事上拿不到好处了,就从别的地方拿回来。
不管用什么方法,只要能够成功,那就是好办法。
“就怕大明的皇帝不愿意啊。”
皇太极心里一阵后悔,早知今日,当初他就绝对不会入关,多等一段时间,或许所有的难处都会迎刃而解。
(本章完)
http://www.yetianlian.net/yt72246/27090772.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yetianlian.net。何以笙箫默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m.yetianlian.net
大凌河堡的人们也在欢呼,一瞬间仿佛时空同步,胜利的欢呼,似乎都是一抹一样的。
曾经很艰难的战争,总是死人最多的战争,一瞬间好像变得容易了。
黑压压的敌军,就像是纸糊的似得,被大明的骑兵一碰瞬间就没了。
恍惚中只觉得,他们现在看到的军队,才是大明真正的军队,而以前驻扎在城里的那些应该都是些杂牌军,伪军。
不怪他们这么想。
实在是两者之间的战斗力,差距实在太大了一些。
而这一份大捷,也就随着传令兵,传回了大明。
从萨尔浒战役结束之后,大明对待建奴的问题,就之一处于下风,实在找不出更好的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只能用笨办法,一步步的修建堡垒,不断地蚕食建奴的生存空间。
这种本办法不能说错,只是消耗的资源太多了一些而已,若是平时还没什么,可在某些朝臣,把修建防御用的军事堡垒,聪明的变成可以战前的大生意之后。
胜利或许已经就不属于大明了。
劳民伤财,运气不好又遇到了天变,导致中原许多地方天灾不断,饿死人的场景比比皆是。
此时要不是崇祯的迅速反应,趁着反贼还没有成气候,迅速了剿灭了一干二净,然后有不断的组建新军,实行变法。
从而釜底抽薪彻底断绝了可以造反的土壤。
说不得现在崇祯已经是在两线作战,或者是三线作战了。
毕竟变法可是在侵害所有朝臣和儒生们的利益。
当然那些装神弄鬼的道士和和尚,崇祯也没有放过,寺庙和道观,以及那些考上功名的士子,可都是从来不给朝廷交税的。
落到了崇祯的手中,可就不是这么一回事了。
别的地方他的手还没有伸出去,可在冀州和雍州,已经能够保证这种事情绝对能够推行下去。
就算那些心不甘情不愿的道士,和尚还有士子,崇祯也有的是办法让他们遵守他定下的规矩。
不少地方可是有许多光头在拼命的劳作的。
一网打尽了,这些有可能动摇他权利的人,宣部的工作就更加如鱼得水。
而崇祯在这两地的威望早就没有人能够比得上了,许多缺少了信仰的老百姓,已经在偷偷摸摸的把崇祯当神来敬了。
之所以偷偷摸摸则是因为,崇祯最反感这些愚昧的的东西。
然而他越是禁止,百姓们却越是觉得必须要敬。
在百姓的想法之中,有些事情可以信赖官府,可有些事情官府绝对是在骗他们,就比如说敬神这件事情。
若是没有好处,为何皇上要弄个英雄殿,去给那些士兵们上香。
既然皇上能够敬那些士兵,那些英雄,他们敬一下皇上给怎么了?
当然崇祯只是不允许,可做了被发现也只是警告一番,至于能够多大效果,那就不是崇祯的事情了。
造神这种事,崇祯是不希望发生在自己身上的,要是以后每一代皇帝都效仿,那么大明到底是一个王朝,还是一个神朝就说不清楚了。
毕竟在他的认知当中,宗教和一的国家,从来都出不了能够雄霸世界的人物。
奴役起自己的子民却是从无下限的。
他现在能做的就不断的对别人进行科普科学,或者用道院的话说,叫做道学。
总之就是啊打算用两代人,来让他们们明白,所为的敬神之类的东西,都只能让自己心安,并不能真的求什么,就有什么。
扯得有些远了。
在火枪骑兵大捷的消息,还没有传开。
崇祯在忐忑之中,总算接到了一个好消息。
毛文龙死了,但不是死在袁崇焕的手中,传闻都说是死在了建奴那个叫做阿敏的人手中,算是一个英雄人物,应该进入英雄殿。
这是南京的那些朝臣给出的奏折。
事实的真相如何,崇祯还不知道,可也不能旁人说什么,就是什么。
英雄殿真的是那么好进的?
一封奏疏就能行,那他修建那玩意,到底有什么用?
“毛文龙死了,是在战场上被建奴杀死的,我是不信的。”
崇祯把奏折一扔,南京都是些什么人,他心里是有点谱的,吹牛皮一等一,所说的话一定要把水分挤干你,还要分辨是不是真的才
(本章未完,请翻页)
行。
“一个能够从铁山战败,孤身一人上了皮岛,逃命能力这么强的人,会被建奴给杀了,这种事我也不信,而且皮岛旁边是有船的,只要乘船跑到海上,立刻就能活命。”
李长庚自从听说了毛文龙的皮岛大捷,就深入的了解了一下这个人。
对于其成长环境,所接触的人,还有一些带兵打仗的小战役,心中都一清二楚。
兵法毛文龙是有的,谋略也不差,却也做不到以弱胜强,以三千斩敌一万。
“别管那些文人唠叨了,咱们现在缺人了,到处都缺人,你有什么办法解决?”
从四处建工厂,四处修路开始之后,崇祯手上的人越来越不够用了。
看起来花费的银钱很多,可在商业重新复苏之后,花出去的银钱,又慢慢的流通了回来。
到现在李长庚都不知道皇上玩的什么把戏。
似乎那些钱币从来都花不完一样,他知道那些工厂很能赚钱,可暗中算过一笔账之后还是入不敷出。
就算是铸造新币,能够节省大量的金银和铜,可也没有多少利润可言,最多就是规范了大明的钱币。
让所有人都认识了崇祯。
毕竟每一块钱币上,可都是有崇祯的头像,想不认识都难。
“据我所知,其他地方也是缺人,已经有许多商人们,开除了更高的价格希望把人留下来,可还是在不断的流逝。”
别的地方人员流逝,冀州和雍州看起来人满为患,可洒出去之后后,也是看不到几个。
似乎到处都在忙,到处都在吆喝着挣钱。
没有人闲的下来,可就是人不够用。
李长庚暗道:要是皇上放开每天四个时辰的用工时间,现在那些工厂和工地上,绝对能够创造出更大的财富。
只可惜不知道皇上为何一直都不松口。
哪怕是最需要加班加点的生产火枪的兵工厂,也在严格的按照上班的时间来运转。
崇祯其实也是没办法,大明现在的官僚模仿能力太强了,上行下效绝对会让他好不容易弄出来的合理规定瞬间崩塌。
他可不敢挑战那些人底线。
只要挂在皇家名下的那些产业还在遵守大明律,别的商人们就不敢去越线。
“要不咱们去抓奴隶来用?满人,蒙古人这些应该也可以吧。”
崇祯头痛的出了一个歪主意,自家大明的子民可是金贵着呢,许多危险的活可都是已经搁浅了。
要是能够把外人引入进来,不断的创造财富。
那也是一件极好的事情,不但可以免了杀戮,还可以创造价值,简直是一举两得。
看起来大明的人口真的很多,可要是组织起来使用,特别是粮食丰收,更加有了剩余之后,人口忽然就不够用了。
“以前我一直以为,大明的粮食不够用,所以才有人饿死,现在才发现,不是粮食不够用,而是有些人多吃多占根本不顾别人的死活。”
李长庚莫名其妙的突然来了一句这种话,崇祯以前也说过类似的,可到底没多少能够听得进去。
粮食足够,还能饿死人,根本就是一个谬论。
可真实的就是,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多吃多占是人的本性,这一点无可厚非,可眼睁睁的看着同类饿死,这就有问题了,看起来是商人的问题,是地主富人的问题,可实际上就是朝廷的问题。”
崇祯接着说了一点财富的分配。
让李长庚进一步了解到,治国原来是这么个样子,和仁义道德无关,只在于如何能够做好财富的再分配。
“好你个李长庚,一个话题就拐到一边去了,我问你抓一点奴隶,你给我扯到粮食够吃。”
崇祯说完了为何粮食足够,为何还有人饿死,才恍然大悟的感觉到,有掉进了李长庚的坑里。
此人就是不想提关于奴隶的事情。
“奴隶已经废除了不知多少年了,咱们不能再把它捡起来。”
李长庚知道没办法避开,还是说清楚了自己的想法。
“又不是大明的子民,做奴隶怎么了?难道那些人比咱们高贵?长庚啊,你这种想法要不得。”
崇祯一愣,心中暗道:看不出这人还有点圣母的架势。
现在全世界,那个地方没有奴隶。
想要发展,不能牺牲自己人,就只能让别人去死了。
那
(本章未完,请翻页)
么不成自己都缺衣少食的,还要支助别人不成?
“我总觉得不是很仁义。”
李长庚还是坚持着自己的想法。
“哈哈哈,仁义是对自己人的,你对外人也仁义?要不你去和建奴说说,看他们愿不愿意。”
崇祯差点笑得肚子疼,就是这种莫名其妙的仁义,才让周围的那些小国家,都以为中原是一块肥肉。
只要派人过来说几句好话,好处要多少有多少。
李长庚无语的道:“那些是蛮子,哪懂得仁义。”
“是啊,你也之大是蛮子,为何他们就可以不用懂仁义,偏偏要咱们仁义?好好想想,想明白了说给我听。”
崇祯忽然有些生气,他还以为自己用行动和语言,已经说得很明白了,可有的人就是转不过这个弯。
大明的仁义,从此以后只对大明的子民。
其他人,就老老实实的当奴隶去吧,或许经过了时代的演变,同样会废除这种奴隶制度,可那也以后的事情了。
气呼呼的崇祯甩袖出门找张嫣张皇后去了。
他现在很生气,所以就想找点事情去做,没有什么事情,比打-炮还能发泄心情了。
虽然这种想法不对,可总要找到一个途径让自己舒坦一些。
大明的胜利。
皇太极比崇祯知道的更快。
毕竟大清现在的地盘太小,所以传回去的时间用时更短。
皇太极在莽古尔泰出兵的时候,心里就已经有了战败的准备,可这个消息真的传回来之后,他还是不能接受。
“惨败啊,损失了那么多的族人,给大明连一点创伤都没有带去,是不是咱们的勇士们已经张不开弓,骑不了马了?”
皇太极怒声咆哮着。
即便是上一次入关狼狈败逃,他都没有这么生气,毕竟是打到了皇城脚下。
损失虽然很大,可名声打出去了。
“皇上,大明的火枪兵越来越多了,咱们要是再找不到好办法来克制,广宁和西平,很可能就会不保。”
代善即便是看得明白,现在也无力去改变结局。
本来满人就少,大明的人口就多,现在大明又有了他们无法抵挡的火器,不要说长此以往,只需年过去。
大清就要亡了。
“火器,火器,难道没了火器,就不会打仗了?你可曾算过,就算咱们拿到了火器,还是兵力悬殊,到时候,又要怎么却拉近差距?”
皇太极一直把这件事,憋在心里,此时再也忍不住的吼了出来,他就不信这些人都想不到这一点。
打仗失败了,就怪兵器不行,在满人刚刚发展起来的时候,可是只有五副铠甲。
那时候的先辈们,又是怎么获取一次次的胜利的?
代善突然闭嘴,再说下去,他都要怀疑自己的智慧了。
道理大家都懂,只是都在麻木的欺骗自己,不肯相信事实而已。
曾经的大明是睡着了,他们可以随意的撩拨虎须,可现在的大明醒了,人家打个哈先就能把他们吹上天。
“除非咱们获取了比火枪更加厉害的兵器,要不然咱们只能一退再退,等到大明再一次昏睡。”
吼出了心里话之后,皇太极的语气一缓,知道随意的发脾气不好,可就是因为莽古尔泰失败的消息,实在让他忍不住。
想法不错,可上哪去找这种新式的兵器呢?
“火枪是缩小之后的火炮,咱们已经能够铸造火炮了,火枪的技术也很可能会突破,这一点不需要召集,我现在最担心的就是,咱们的勇士,已经没了勇气面对大明。
而大明的那个小皇帝,又不肯给咱们时间。”
原本是崇祯怕皇太极不给他时间,现在一场战斗,双方的角色互换了一下。
“要不咱们派出使臣,出使大明?据臣所知,这些中原的皇帝,都是挺爱面子的,咱们伏低做小,应该能够继续拖延下去。”
代善脑子转动的很快,既然军事上拿不到好处了,就从别的地方拿回来。
不管用什么方法,只要能够成功,那就是好办法。
“就怕大明的皇帝不愿意啊。”
皇太极心里一阵后悔,早知今日,当初他就绝对不会入关,多等一段时间,或许所有的难处都会迎刃而解。
(本章完)
http://www.yetianlian.net/yt72246/27090772.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yetianlian.net。何以笙箫默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m.yetianlian.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