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渔家傲 第八十八章人不寐(二)
何以笙箫默小说小说推荐阅读:寒门崛起、锦衣、大唐开局震惊李世民、大魏芳华、贞观憨婿韦浩、大秦:不装了,你爹我是秦始皇、寒门仕子、终宋、贞观极品小女婿、逍遥小书生、混在皇宫假太监、我的姐夫是太子、非正常三国
一次游园。
崇祯就采摘了皇家花园中,最美丽的那一朵花。
没有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的错错错,只有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无,锦书难托,却能两情长久的不为外人道也的感觉。
而在床榻上说出来的构思。
也就是关于慈幼局和养济院的重新设定,也纳入了一些超前的想法,当然这些还需要和李长庚好好的商量一二。
免得又闹出官办医馆的闹剧。
而这次临时和张嫣的对话,虽然没有旁人的记录,在崇祯的心里已经有了一个很有名的名称“榻上对”。
若是鲁肃能知道崇祯胡乱的起名字,绝对会从三国爬出来找他的麻烦。
历史上的“榻上对”可是鲁肃在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时,与孙权合榻对饮时的对话,难不成两人之间也是有那啥情况不成?
农家忙完了下手就开始夏种,同时红薯也在适合的地方展开了大面积的种植。
有了土豆的丰收,农民可没有崇祯想象中的那么笨。
人家早就准备好了耕种的准备。
只是有一点,随着水利锻造的出现,那些水利磨盘也被重新修建利用了起来。
因此小麦的价值,就又提升了一大截。
七月。
中元节,是道教名称,民间世俗称为七月半、七月十四、祭祖节,佛教则称为盂兰盆节。 节日习俗主要有祭祖、放河灯、祀亡魂、焚纸锭、祭祀土地等。
崇祯算是正儿八经的要进行一次祭祖活动了。
当然最重要的,经过了许久的断断续续的建设,他要的英雄殿,已经建好了。
黄土山本是个很普通的名字。
因为朱元璋所定下的帝后合葬制度,朱棣为徐皇后选择陵地,同样也是他百年后的长眠之地。后来陵寝选在昌平黄土山,黄土山也因此改名为天寿山。
崇祯所建立的英雄殿也是在这个地方。
不过是按照严格的规定,只在天寿山的左边。
上次皇太极攻入关内,就是差一点打到昌平来,好在被昌平的守军给拦了下来。
车架是最新款式的四轮车架。
四匹同样毛色纯白骏马拉着车子,崇祯站在车顶,肃穆看向远方,两侧的士兵迈着整齐的步伐。
同行的还有暂代礼官的李长庚,由于朝中的大臣几乎没有,只能一切从简。
然而军士威武,却是弥补了简陋的祭祀。
这次跟随出兵的是王冲,作为守卫京师安危的京军,现在也已改名为卫武军,专门负责京师防备事物。
最前方的金吾卫则是真的成了仪仗队了。
只有羽林卫是在真正的保护皇宫的队伍。
同样乘着马车的李长庚,瞧着雄壮的士兵,可不是他在西安府看到的那些府兵懒洋洋的样子。
经过了血与火的淬炼,已经有了成为雄兵的资格。
接着就是两位皇后,在接下来就没有几个人有资格随行了。
寒酸的,希拉的文武百官,却是大明现在的一切基础。
在李长庚的带领下,祭祀了十二位皇帝,说了一些从他登记以来的各项整治措施,最后再把写好的祷文,烧在火盆中才进入下一个环节。
英雄殿修的很高大,整体的颜色很单调,只有黑白两种,只要进去的人,无不感觉到肃穆沉静。
正中央是一个大石碑,石碑被一只大龟驮着。
上书“大明英烈永垂不朽。”(书友不要笑话,想来想去就只有这个最好。)
两侧也有石碑,左侧刻着从大明开国到现在,所有战死在沙场上的将军名字,旁边还有一个书架,书架上的书籍,就是崇祯命人整理出来的这些将军们的平生事迹。
只要有人想要看看,只需要上一炷香,就可以带走一本书籍。
宣扬英雄的事迹,崇祯一直在不遗余力。
就算是一些最后反叛了的将军,也有名字在列,反叛只是内部矛盾,可在打外敌的时候,只要出过力,英雄殿就不会把他排除在外。
就是这一点做法,让崇祯控制下的那些军官们,一个个的都恨不得出关和建奴们打一场,即便是战死,也是有人祭祀的。
而且还是国祭,谁不动心。
李长庚看得更加明白,只要大明的国祭不断,那么大明的军队,就绝对不会反叛。
以后某些将军要是想造反的话,可就得掂量一下,他手下的那些士兵们同不同意。
左侧都是将军的,右侧却全部都是阵亡的已知士兵的。
只要有名字,哪怕是叫狗蛋,上面也会记录着籍贯和他所参加的战役。
又是一番祭祀,在天黑之前才忙碌完毕。
这次可不像他第一次登基的时候,弄得乱糟糟的,简直是在丢人,也不知道那些人怎么就好意思待在朝堂上领俸禄。
在回去的路上,崇祯找上李长庚道:“我想要在皇陵和英雄殿附近建一所一千五百人的卫所,这些人三年一换,你给拿出个章程。”
李长庚早就知道英雄殿的建设,也早就知道祭祀的流程,可只有真正的身临其境,才能明白其中的意义。
“太平本是英雄定,未见英雄享太平。朕建立英雄殿,就是想要告诉后来者,这大明的官场不是蝇营狗苟可以混日子的。”
崇祯对那些文人的做法真的是深恶痛绝。
打仗死人的时候,一个个逃的飞快,做官了,开始有权利了的时候,一个个的打破脑袋的往里面钻。
都是些什么玩意。
李长庚以前也以为,治国平天下,都是文人的事情,可现在皇上把事情都掰扯明白的摊在他的面前,却才恍然。
大明已经被儒生们的认知,给扭曲成什么样子了。
民间的传说,也成了“好男不当兵,好铁不打钉。”
若真的没有人当兵了,那大明可就真的完了。
今天一天都不怎么说话的王冲,一直都在沉默着,想起他做官,一开始也只是为了保住自家的财产,面对被人给黑掉。
可经过了几次恶战,身边的手下,也死了几个之后,才发现,打仗是真的要死人的。
若不是他已经被皇上封为少将军,他父亲绝对会让他赶紧脱了军服,回家继承家产。
这次的祭祀对他来说就是一个洗礼,一个不再是为了当官而当官的想法,已经在心里开始生根发芽。
同来的这些士兵们,也是一个个跟的昂首挺胸,迈着坚定地步伐。
原本为了混饷银的心思,似乎也因为此次的祭祀,而沉淀了下来,他们已经知道了当兵的荣耀在哪里。
当然粮饷也是不可或缺的。
没有谁会饿着肚子,为了理想奋斗,若真有那样的混账皇帝这么干,也绝对不会长久。
李长庚都一一应下,他现在已经想好了,下一期的内参内容。
就是崇祯说的那句话“太平本是英雄定,未见英雄享太平”。
这样一来军队的凝聚力,想来就会空前的高涨。
李长庚也是有着自己的自负,和崇祯接触的时间越久,自己就越绝望,似乎两人之间,有着一条看不见的鸿沟,一件小小老人和小孩子的事情。
都能花费大代价弄出两个机构出来。
虽然皇上看不上那些儒生,也不怎么看那些儒家典籍,可做出来的事情,却是在渐渐的向着儒家的最高境界,大同社会在出发。
若是那些还在南京的臣子们够聪明的话,应该能够看出皇上的做法。
或许不是那些人不聪明,也不是那些人看不出来崇祯在做什么。
而是都想抱着权利,死在棺材里,可不愿意改变现状。
李长庚心里一阵落寞,想要改变这些人的想法很难,皇上换了两朝的大臣,想来也是发现了这个问题,所以才想着培养下一代。
比起改变成年人,改变小孩总是最容易也最简单的吧。
想的越多,李长庚就对皇上越是佩服。
都说治大国如烹小鲜,可一道小鲜做的不好,还可以重新再做。
国家要是治理不好,就没有办法重来了。
崇祯的治国手法,似乎一次次的都踩在最极限的位置,用行话说就是站在大势的最前沿。
不但能够一览前边的风景,更能够看清前方的对错。
若不是他不信鬼神,真当是太祖皇帝转世,拿着一个破碗,就能拿到整个江山。
祭祀之后,流程以及皇上对士兵和京军的看法,就迅速向大明各个角落传播了出去。
正在修路的刘良佐忽然听到了这个消息,嘴里的苦涩已经快要塞满了,谁能想到,他所面对的饿对手,是这样的一个人。
而那些跟着他想着从龙之功的士兵们,现在可是把他给恨死了。
作为大明的士兵,说不定以后也会享受到,被人祭祀的待遇,可现在什么念想都没有了。
若不是边上刚一直有维护秩序的士兵看着,绝对会让刘良佐埋在路基之下。
而肥胖的福王,则是已经实现了瘦身。
一张宽大的皮,挂在身上,干活也很卖力,此时听到崇祯又弄出了一个大新闻,眼中的恨意却是丝毫未减。
修路这些天,可是把他一辈子都没有吃过的苦,全部吃了一边。
每当看着发放的食物,馒头加鱼汤。
对其旁人来说是人间美味,可对他来说,白米饭都是吃一口,倒一碗,实在吃的是没滋没味。
“好好干活,别偷懒。”
一声大喝,鞭梢在福王的耳边一响,浑身就是一颤,吃过鞭子打在身上的苦,只能乖乖的听话。
在这里可没有人拿他当福王来对待,只要偷奸耍滑,鞭子绝对会落下。
一开始还想仗着自己的身份,横行霸道,可被打过几次之后,立刻就老实多了。
另一伙人已经嘻嘻哈哈的说笑开了,那些人是朝廷雇佣的百姓,有钱拿,还有饭吃,干的活也轻松多了。
“我也想做个百姓。”
被抓来干活的那些福王家丁和士兵们,心里一个个的羡慕道。
此时生活在雍州和冀州之内的百姓是幸福的。
而迁移过来的这些百姓,也是来了就不想走了。
**
南京
应天府。
前几日此地也在组织祭祀。
文武百官众多,祭祀的祷文又臭又长。
今日他们也已知道了京师崇祯醉了些什么,除了建立了一个文臣们不太喜欢的英雄殿之外。
崇祯弄出的慈幼院颇受他们欣赏。
幼有所养,老有所依是他们儒生们的理念。
“皇上是接受儒家的,可为何要苛刻的对待儒生和那些大臣们呢?”
阮大铖叹息一声的说道,若不是京师换了两次大臣,而那些大臣们的遭遇并不是很好,他都想要回去做崇祯真正的臣子了。
“他苛刻的可不是儒生和那些大臣,而是那些贪赃枉法,素位尸餐的人。”
张慎言忽然插口说道。
说话的时候,还多打量了一下阮大铖,直到看得阮大铖面红耳赤,不好意思,才转过脑袋。
“现在整个大明,有那个地方的官员不是贪赃枉法,要是全部都一个个的换了,后来者继续那样做,又怎么办?”
马士英是知道大明现状的,可他能有什么办法,就连他自身的官位,都是靠着这些人给抬起来了。
要是他背叛了自己的阶层,不用一日,立刻就能让他名声臭大街,然后死无葬身之地。
“所以崇祯就不用儒生了,宁肯用那些大字不识一个的丘八。”
张慎言,字金铭,号藐山,人称藐山先生。山西泽州阳城人,现任南京吏部尚书,加太子太保,为一品重臣。
即便是他这样的有学问的人,看待某些问题,也不够深入。
就是他口中的丘八,现在却是把大明的雍州和冀州治理的还不错。
“咱们也要开始查贪赃枉法的官员了,若是让皇上亲自查过来,还不知道要有多少人去修路。”
说到修路,马士英的眼皮子就是一抖,堂堂读书人,最后惊人要做最下贱的活,简直是斯文扫地。
“怎么查?谁来查?”
张慎言转头问道,目光扫视着在坐的诸位大臣,这些人在他的目光扫过来的时候,都若无其事的避开了。
“要是真的要查贪赃枉法,儒家可就完了,不查的话还能苟延残喘几年。”
他接着说出了一个让人绝望的事情。
同时心里也在想着,若是崇祯皇帝没有在和么做,或许最后亡的可就是大明了。
查了亡儒,不查亡国。
左右的选择,他们这些儒家子弟,当然是要你选择儒家了。
至于大明,换一个不就成了。
没见到大宋亡了,换成了元朝,他们还不是一样的在做官?
只有到了大明,在洪武大帝的手中,才是儒家最绝望,最黑暗的时刻,运气比较好的就是,他们遇到了朱允炆。
如若不然,哪有现在儒家的盛世?
http://www.yetianlian.net/yt72246/26974417.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yetianlian.net。何以笙箫默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m.yetianlian.net
崇祯就采摘了皇家花园中,最美丽的那一朵花。
没有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的错错错,只有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无,锦书难托,却能两情长久的不为外人道也的感觉。
而在床榻上说出来的构思。
也就是关于慈幼局和养济院的重新设定,也纳入了一些超前的想法,当然这些还需要和李长庚好好的商量一二。
免得又闹出官办医馆的闹剧。
而这次临时和张嫣的对话,虽然没有旁人的记录,在崇祯的心里已经有了一个很有名的名称“榻上对”。
若是鲁肃能知道崇祯胡乱的起名字,绝对会从三国爬出来找他的麻烦。
历史上的“榻上对”可是鲁肃在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时,与孙权合榻对饮时的对话,难不成两人之间也是有那啥情况不成?
农家忙完了下手就开始夏种,同时红薯也在适合的地方展开了大面积的种植。
有了土豆的丰收,农民可没有崇祯想象中的那么笨。
人家早就准备好了耕种的准备。
只是有一点,随着水利锻造的出现,那些水利磨盘也被重新修建利用了起来。
因此小麦的价值,就又提升了一大截。
七月。
中元节,是道教名称,民间世俗称为七月半、七月十四、祭祖节,佛教则称为盂兰盆节。 节日习俗主要有祭祖、放河灯、祀亡魂、焚纸锭、祭祀土地等。
崇祯算是正儿八经的要进行一次祭祖活动了。
当然最重要的,经过了许久的断断续续的建设,他要的英雄殿,已经建好了。
黄土山本是个很普通的名字。
因为朱元璋所定下的帝后合葬制度,朱棣为徐皇后选择陵地,同样也是他百年后的长眠之地。后来陵寝选在昌平黄土山,黄土山也因此改名为天寿山。
崇祯所建立的英雄殿也是在这个地方。
不过是按照严格的规定,只在天寿山的左边。
上次皇太极攻入关内,就是差一点打到昌平来,好在被昌平的守军给拦了下来。
车架是最新款式的四轮车架。
四匹同样毛色纯白骏马拉着车子,崇祯站在车顶,肃穆看向远方,两侧的士兵迈着整齐的步伐。
同行的还有暂代礼官的李长庚,由于朝中的大臣几乎没有,只能一切从简。
然而军士威武,却是弥补了简陋的祭祀。
这次跟随出兵的是王冲,作为守卫京师安危的京军,现在也已改名为卫武军,专门负责京师防备事物。
最前方的金吾卫则是真的成了仪仗队了。
只有羽林卫是在真正的保护皇宫的队伍。
同样乘着马车的李长庚,瞧着雄壮的士兵,可不是他在西安府看到的那些府兵懒洋洋的样子。
经过了血与火的淬炼,已经有了成为雄兵的资格。
接着就是两位皇后,在接下来就没有几个人有资格随行了。
寒酸的,希拉的文武百官,却是大明现在的一切基础。
在李长庚的带领下,祭祀了十二位皇帝,说了一些从他登记以来的各项整治措施,最后再把写好的祷文,烧在火盆中才进入下一个环节。
英雄殿修的很高大,整体的颜色很单调,只有黑白两种,只要进去的人,无不感觉到肃穆沉静。
正中央是一个大石碑,石碑被一只大龟驮着。
上书“大明英烈永垂不朽。”(书友不要笑话,想来想去就只有这个最好。)
两侧也有石碑,左侧刻着从大明开国到现在,所有战死在沙场上的将军名字,旁边还有一个书架,书架上的书籍,就是崇祯命人整理出来的这些将军们的平生事迹。
只要有人想要看看,只需要上一炷香,就可以带走一本书籍。
宣扬英雄的事迹,崇祯一直在不遗余力。
就算是一些最后反叛了的将军,也有名字在列,反叛只是内部矛盾,可在打外敌的时候,只要出过力,英雄殿就不会把他排除在外。
就是这一点做法,让崇祯控制下的那些军官们,一个个的都恨不得出关和建奴们打一场,即便是战死,也是有人祭祀的。
而且还是国祭,谁不动心。
李长庚看得更加明白,只要大明的国祭不断,那么大明的军队,就绝对不会反叛。
以后某些将军要是想造反的话,可就得掂量一下,他手下的那些士兵们同不同意。
左侧都是将军的,右侧却全部都是阵亡的已知士兵的。
只要有名字,哪怕是叫狗蛋,上面也会记录着籍贯和他所参加的战役。
又是一番祭祀,在天黑之前才忙碌完毕。
这次可不像他第一次登基的时候,弄得乱糟糟的,简直是在丢人,也不知道那些人怎么就好意思待在朝堂上领俸禄。
在回去的路上,崇祯找上李长庚道:“我想要在皇陵和英雄殿附近建一所一千五百人的卫所,这些人三年一换,你给拿出个章程。”
李长庚早就知道英雄殿的建设,也早就知道祭祀的流程,可只有真正的身临其境,才能明白其中的意义。
“太平本是英雄定,未见英雄享太平。朕建立英雄殿,就是想要告诉后来者,这大明的官场不是蝇营狗苟可以混日子的。”
崇祯对那些文人的做法真的是深恶痛绝。
打仗死人的时候,一个个逃的飞快,做官了,开始有权利了的时候,一个个的打破脑袋的往里面钻。
都是些什么玩意。
李长庚以前也以为,治国平天下,都是文人的事情,可现在皇上把事情都掰扯明白的摊在他的面前,却才恍然。
大明已经被儒生们的认知,给扭曲成什么样子了。
民间的传说,也成了“好男不当兵,好铁不打钉。”
若真的没有人当兵了,那大明可就真的完了。
今天一天都不怎么说话的王冲,一直都在沉默着,想起他做官,一开始也只是为了保住自家的财产,面对被人给黑掉。
可经过了几次恶战,身边的手下,也死了几个之后,才发现,打仗是真的要死人的。
若不是他已经被皇上封为少将军,他父亲绝对会让他赶紧脱了军服,回家继承家产。
这次的祭祀对他来说就是一个洗礼,一个不再是为了当官而当官的想法,已经在心里开始生根发芽。
同来的这些士兵们,也是一个个跟的昂首挺胸,迈着坚定地步伐。
原本为了混饷银的心思,似乎也因为此次的祭祀,而沉淀了下来,他们已经知道了当兵的荣耀在哪里。
当然粮饷也是不可或缺的。
没有谁会饿着肚子,为了理想奋斗,若真有那样的混账皇帝这么干,也绝对不会长久。
李长庚都一一应下,他现在已经想好了,下一期的内参内容。
就是崇祯说的那句话“太平本是英雄定,未见英雄享太平”。
这样一来军队的凝聚力,想来就会空前的高涨。
李长庚也是有着自己的自负,和崇祯接触的时间越久,自己就越绝望,似乎两人之间,有着一条看不见的鸿沟,一件小小老人和小孩子的事情。
都能花费大代价弄出两个机构出来。
虽然皇上看不上那些儒生,也不怎么看那些儒家典籍,可做出来的事情,却是在渐渐的向着儒家的最高境界,大同社会在出发。
若是那些还在南京的臣子们够聪明的话,应该能够看出皇上的做法。
或许不是那些人不聪明,也不是那些人看不出来崇祯在做什么。
而是都想抱着权利,死在棺材里,可不愿意改变现状。
李长庚心里一阵落寞,想要改变这些人的想法很难,皇上换了两朝的大臣,想来也是发现了这个问题,所以才想着培养下一代。
比起改变成年人,改变小孩总是最容易也最简单的吧。
想的越多,李长庚就对皇上越是佩服。
都说治大国如烹小鲜,可一道小鲜做的不好,还可以重新再做。
国家要是治理不好,就没有办法重来了。
崇祯的治国手法,似乎一次次的都踩在最极限的位置,用行话说就是站在大势的最前沿。
不但能够一览前边的风景,更能够看清前方的对错。
若不是他不信鬼神,真当是太祖皇帝转世,拿着一个破碗,就能拿到整个江山。
祭祀之后,流程以及皇上对士兵和京军的看法,就迅速向大明各个角落传播了出去。
正在修路的刘良佐忽然听到了这个消息,嘴里的苦涩已经快要塞满了,谁能想到,他所面对的饿对手,是这样的一个人。
而那些跟着他想着从龙之功的士兵们,现在可是把他给恨死了。
作为大明的士兵,说不定以后也会享受到,被人祭祀的待遇,可现在什么念想都没有了。
若不是边上刚一直有维护秩序的士兵看着,绝对会让刘良佐埋在路基之下。
而肥胖的福王,则是已经实现了瘦身。
一张宽大的皮,挂在身上,干活也很卖力,此时听到崇祯又弄出了一个大新闻,眼中的恨意却是丝毫未减。
修路这些天,可是把他一辈子都没有吃过的苦,全部吃了一边。
每当看着发放的食物,馒头加鱼汤。
对其旁人来说是人间美味,可对他来说,白米饭都是吃一口,倒一碗,实在吃的是没滋没味。
“好好干活,别偷懒。”
一声大喝,鞭梢在福王的耳边一响,浑身就是一颤,吃过鞭子打在身上的苦,只能乖乖的听话。
在这里可没有人拿他当福王来对待,只要偷奸耍滑,鞭子绝对会落下。
一开始还想仗着自己的身份,横行霸道,可被打过几次之后,立刻就老实多了。
另一伙人已经嘻嘻哈哈的说笑开了,那些人是朝廷雇佣的百姓,有钱拿,还有饭吃,干的活也轻松多了。
“我也想做个百姓。”
被抓来干活的那些福王家丁和士兵们,心里一个个的羡慕道。
此时生活在雍州和冀州之内的百姓是幸福的。
而迁移过来的这些百姓,也是来了就不想走了。
**
南京
应天府。
前几日此地也在组织祭祀。
文武百官众多,祭祀的祷文又臭又长。
今日他们也已知道了京师崇祯醉了些什么,除了建立了一个文臣们不太喜欢的英雄殿之外。
崇祯弄出的慈幼院颇受他们欣赏。
幼有所养,老有所依是他们儒生们的理念。
“皇上是接受儒家的,可为何要苛刻的对待儒生和那些大臣们呢?”
阮大铖叹息一声的说道,若不是京师换了两次大臣,而那些大臣们的遭遇并不是很好,他都想要回去做崇祯真正的臣子了。
“他苛刻的可不是儒生和那些大臣,而是那些贪赃枉法,素位尸餐的人。”
张慎言忽然插口说道。
说话的时候,还多打量了一下阮大铖,直到看得阮大铖面红耳赤,不好意思,才转过脑袋。
“现在整个大明,有那个地方的官员不是贪赃枉法,要是全部都一个个的换了,后来者继续那样做,又怎么办?”
马士英是知道大明现状的,可他能有什么办法,就连他自身的官位,都是靠着这些人给抬起来了。
要是他背叛了自己的阶层,不用一日,立刻就能让他名声臭大街,然后死无葬身之地。
“所以崇祯就不用儒生了,宁肯用那些大字不识一个的丘八。”
张慎言,字金铭,号藐山,人称藐山先生。山西泽州阳城人,现任南京吏部尚书,加太子太保,为一品重臣。
即便是他这样的有学问的人,看待某些问题,也不够深入。
就是他口中的丘八,现在却是把大明的雍州和冀州治理的还不错。
“咱们也要开始查贪赃枉法的官员了,若是让皇上亲自查过来,还不知道要有多少人去修路。”
说到修路,马士英的眼皮子就是一抖,堂堂读书人,最后惊人要做最下贱的活,简直是斯文扫地。
“怎么查?谁来查?”
张慎言转头问道,目光扫视着在坐的诸位大臣,这些人在他的目光扫过来的时候,都若无其事的避开了。
“要是真的要查贪赃枉法,儒家可就完了,不查的话还能苟延残喘几年。”
他接着说出了一个让人绝望的事情。
同时心里也在想着,若是崇祯皇帝没有在和么做,或许最后亡的可就是大明了。
查了亡儒,不查亡国。
左右的选择,他们这些儒家子弟,当然是要你选择儒家了。
至于大明,换一个不就成了。
没见到大宋亡了,换成了元朝,他们还不是一样的在做官?
只有到了大明,在洪武大帝的手中,才是儒家最绝望,最黑暗的时刻,运气比较好的就是,他们遇到了朱允炆。
如若不然,哪有现在儒家的盛世?
http://www.yetianlian.net/yt72246/26974417.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yetianlian.net。何以笙箫默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m.yetianlian.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