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8章 封
何以笙箫默小说小说推荐阅读:寒门崛起、锦衣、大唐开局震惊李世民、大魏芳华、贞观憨婿韦浩、大秦:不装了,你爹我是秦始皇、寒门仕子、终宋、贞观极品小女婿、逍遥小书生、混在皇宫假太监、我的姐夫是太子、非正常三国
从秦始皇当了皇帝之后,追封自己没能当上皇帝的老爹为皇帝就是惯例了,所以在允熥祭祖完毕,让朱家的列祖列宗知道了现在大明的皇帝知道了是谁之后,礼部的官员就来问允熥打算怎么追封朱标了。‘
当然人家礼部的官员是不能提这个事情的,起码不能上赶着说这个,那样一定会被认为是拍允熥的马匹,礼部的官员都是注重名声的。
所以礼部的人是以加封允炆、允熞、允熙为亲王的事情来找允熥,然后顺便提了一下朱标的追封问题。
允熥当然也是考虑过这件事情的,所以也就说了要给父亲朱标追封的话了。但是追封的庙号说的是‘太宗’。
当时礼部的人就惊呆了。陈迪说道:“陛下,岂有追封的庙号为太宗的道理?”
允熥说道:“我是先帝的孙子,先父是先帝的嫡长子,太祖之后的庙号就是太宗,如何不行?如何没有这样的道理?”
陈迪本就不是很擅长辩论的,并且与皇帝说话也不能只显示自己的嘴皮子,一时间也住了口,开始想历代的先例。
然后一想发现,历朝历代固然是没有追封某人为太宗的先例,但是同样没有开国皇帝之后直接是孙子继承皇位的先例,最起码大一统皇朝与持续时间比较长的割据政权都没有。
然后陈迪就以历朝历代没有追封某人为太宗的先例为由,劝说允熥打消这个念头;但是允熥既然已经提出来了,怎么可能放弃?就与陈迪等人杠上了,非要追封朱标为太宗。
陈迪说不过允熥,但是也不敢就这样答应,只是退下了,允炆等人封王的事情也暂时搁置了。
正好也已经开始上班了,京城的官员都开始一议论这件事情,一时间满城议论纷纷,就连与此事毫无关系的普通百姓家里也议论起来了。
作为当世大儒,方孝孺当然是不支持的,但是允熥为自己这个只见了几面的父亲争取好庙号也是孝行,谁也不能说允熥目的不纯的,所以方孝孺也就只能耐心劝说。
允熥岂会退让?最后允熥又举出了曹操的例子,曹操一天皇帝没有当过,但是却被追封为太祖,曹丕只是太宗。所以既然连太祖都可以追封,那么当然太宗也行。
最后礼部与太常寺的官员,还有广大与此事有关或者无关的官员都只能接受了。
光是折腾到底能不能追封朱标为太宗的事情都折腾了半个月,都已经到了二月初了。之后还得折腾朱标的追封仪式,又是好一阵忙活。
并且既然是追封朱标,那么朱标的其他几个儿子也得忙活的。虽然现在允熥不仅是朱标一脉的当家人,更是大明的皇帝,所有的礼仪都是他亲自参加、主祭,不过允炆等人起码要在朱标的追封仪式上出现。
这样就导致在追封朱标的事情结束之后,礼部的官员又提出了册封朱允炆等人为亲王的事情。允熥于是也不得不面对这件让他非常头疼的事情了。
允熥之所以一直不提这件事情,就是因为他不知道怎么对待允炆。加封一个亲王容易,允熥也不是舍不得一年一万石大米或者小麦的俸禄,问题是加封了亲王之后就要选定封地了。
要是允熥觉得允炆适合当一个封国的国君,那么也好办的多,允熥在仔细查看了大明藩国的记录之后,发现很多的南洋小国都是没有向大明朝贡过的,直接挑选一个派兵灭了它然后加封允炆为国君就可以了,把允炆在京中留一两年也是可以的。
其实允熥非常奇怪,像这些小国,不过是费些口舌,低三下四一番,就有成倍的好处,为什么不来大明朝贡?就是印度洋沿岸的国家还有来大明朝贡的呢!
不过不管为什么他们不来朝贡,反正给了允熥很不错的理由,倒是也不是什么坏事。但是允炆允熥觉得又不适合当一个藩国的国君,并且加封亲王之后总不能一直不就藩的,这才是不好办的地方。
但是允炆的身份又非常敏感,要是拖得时间长了指不定会有什么大臣出来进谏,到时候允熥才被动呢。
所以允熥在礼部的官员提出加封亲王之后,经过反复思考,最终决定:加封允炆为吴王,封地暂定为杭州。
当年周王朱橚也曾经被加封吴王,封地杭州,所以杭州还有当年建到一半没有完工的王府,稍微加工一下就可以。虽然允熥没有真正让允炆就藩杭州的想法,但是也不能让别人看出来,所以王府还是得修,但是杭州恰好有修到一半的王府,就可以省很多钱了。
然后允熥的亲妈吕妃在活着的时候是信佛的,允炆原本是不信的,但是自从吕妃去世以来好像是也信了起来。允熥也不想真的研究允炆是不是真信了,哪怕是假的也好,总可以以此为借口的。
允熥还是觉得不能把允炆留在国内,最终决定找个合适的在中南地区信佛的国家,或者信奉印度教的国家也行,把允炆打发出去。
一般信奉佛教的国家都比较好对付,只要笼络好了当地的佛教高僧就基本上成了一半了。允熥再指派两个厉害的王相帮着允炆撑着,这个国家再小一些,就不怕了。
至于以后,第一允熥会把允炆的儿子都叫到京城来管教,第二他也顾不得太多了,要真的是允炆管不好国家,就不能赖允熥不厚待允炆了:我们这些叔叔想求一个封国而不得,结果你上来就有半独立封国,自己还没本事治理不好,活该。
至于直接不让允炆就封的事情,允熥可以从自己的儿子开始实行,但是不能从自己的兄弟开始。
决定了允炆的下落,那么接下来就是允熞与允熙了。允熞今年十五岁,虽然还没有成年也没有成亲,但是按照皇家的标准,已经可以加冠了,允熥就是在加封皇太孙的同时被加冠了,允炆也是差不多的年岁,所以必须要封王的。允熙年纪才十岁,倒是还不急。
不过允熥想着既然办一次事情,还是都办了为好,所以把他俩也一起加封了:允熞加封衡王,允熙加封徐王。不过,允熥没有把封地定下来。
http://www.yetianlian.net/yt71898/26866719.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yetianlian.net。何以笙箫默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m.yetianlian.net
当然人家礼部的官员是不能提这个事情的,起码不能上赶着说这个,那样一定会被认为是拍允熥的马匹,礼部的官员都是注重名声的。
所以礼部的人是以加封允炆、允熞、允熙为亲王的事情来找允熥,然后顺便提了一下朱标的追封问题。
允熥当然也是考虑过这件事情的,所以也就说了要给父亲朱标追封的话了。但是追封的庙号说的是‘太宗’。
当时礼部的人就惊呆了。陈迪说道:“陛下,岂有追封的庙号为太宗的道理?”
允熥说道:“我是先帝的孙子,先父是先帝的嫡长子,太祖之后的庙号就是太宗,如何不行?如何没有这样的道理?”
陈迪本就不是很擅长辩论的,并且与皇帝说话也不能只显示自己的嘴皮子,一时间也住了口,开始想历代的先例。
然后一想发现,历朝历代固然是没有追封某人为太宗的先例,但是同样没有开国皇帝之后直接是孙子继承皇位的先例,最起码大一统皇朝与持续时间比较长的割据政权都没有。
然后陈迪就以历朝历代没有追封某人为太宗的先例为由,劝说允熥打消这个念头;但是允熥既然已经提出来了,怎么可能放弃?就与陈迪等人杠上了,非要追封朱标为太宗。
陈迪说不过允熥,但是也不敢就这样答应,只是退下了,允炆等人封王的事情也暂时搁置了。
正好也已经开始上班了,京城的官员都开始一议论这件事情,一时间满城议论纷纷,就连与此事毫无关系的普通百姓家里也议论起来了。
作为当世大儒,方孝孺当然是不支持的,但是允熥为自己这个只见了几面的父亲争取好庙号也是孝行,谁也不能说允熥目的不纯的,所以方孝孺也就只能耐心劝说。
允熥岂会退让?最后允熥又举出了曹操的例子,曹操一天皇帝没有当过,但是却被追封为太祖,曹丕只是太宗。所以既然连太祖都可以追封,那么当然太宗也行。
最后礼部与太常寺的官员,还有广大与此事有关或者无关的官员都只能接受了。
光是折腾到底能不能追封朱标为太宗的事情都折腾了半个月,都已经到了二月初了。之后还得折腾朱标的追封仪式,又是好一阵忙活。
并且既然是追封朱标,那么朱标的其他几个儿子也得忙活的。虽然现在允熥不仅是朱标一脉的当家人,更是大明的皇帝,所有的礼仪都是他亲自参加、主祭,不过允炆等人起码要在朱标的追封仪式上出现。
这样就导致在追封朱标的事情结束之后,礼部的官员又提出了册封朱允炆等人为亲王的事情。允熥于是也不得不面对这件让他非常头疼的事情了。
允熥之所以一直不提这件事情,就是因为他不知道怎么对待允炆。加封一个亲王容易,允熥也不是舍不得一年一万石大米或者小麦的俸禄,问题是加封了亲王之后就要选定封地了。
要是允熥觉得允炆适合当一个封国的国君,那么也好办的多,允熥在仔细查看了大明藩国的记录之后,发现很多的南洋小国都是没有向大明朝贡过的,直接挑选一个派兵灭了它然后加封允炆为国君就可以了,把允炆在京中留一两年也是可以的。
其实允熥非常奇怪,像这些小国,不过是费些口舌,低三下四一番,就有成倍的好处,为什么不来大明朝贡?就是印度洋沿岸的国家还有来大明朝贡的呢!
不过不管为什么他们不来朝贡,反正给了允熥很不错的理由,倒是也不是什么坏事。但是允炆允熥觉得又不适合当一个藩国的国君,并且加封亲王之后总不能一直不就藩的,这才是不好办的地方。
但是允炆的身份又非常敏感,要是拖得时间长了指不定会有什么大臣出来进谏,到时候允熥才被动呢。
所以允熥在礼部的官员提出加封亲王之后,经过反复思考,最终决定:加封允炆为吴王,封地暂定为杭州。
当年周王朱橚也曾经被加封吴王,封地杭州,所以杭州还有当年建到一半没有完工的王府,稍微加工一下就可以。虽然允熥没有真正让允炆就藩杭州的想法,但是也不能让别人看出来,所以王府还是得修,但是杭州恰好有修到一半的王府,就可以省很多钱了。
然后允熥的亲妈吕妃在活着的时候是信佛的,允炆原本是不信的,但是自从吕妃去世以来好像是也信了起来。允熥也不想真的研究允炆是不是真信了,哪怕是假的也好,总可以以此为借口的。
允熥还是觉得不能把允炆留在国内,最终决定找个合适的在中南地区信佛的国家,或者信奉印度教的国家也行,把允炆打发出去。
一般信奉佛教的国家都比较好对付,只要笼络好了当地的佛教高僧就基本上成了一半了。允熥再指派两个厉害的王相帮着允炆撑着,这个国家再小一些,就不怕了。
至于以后,第一允熥会把允炆的儿子都叫到京城来管教,第二他也顾不得太多了,要真的是允炆管不好国家,就不能赖允熥不厚待允炆了:我们这些叔叔想求一个封国而不得,结果你上来就有半独立封国,自己还没本事治理不好,活该。
至于直接不让允炆就封的事情,允熥可以从自己的儿子开始实行,但是不能从自己的兄弟开始。
决定了允炆的下落,那么接下来就是允熞与允熙了。允熞今年十五岁,虽然还没有成年也没有成亲,但是按照皇家的标准,已经可以加冠了,允熥就是在加封皇太孙的同时被加冠了,允炆也是差不多的年岁,所以必须要封王的。允熙年纪才十岁,倒是还不急。
不过允熥想着既然办一次事情,还是都办了为好,所以把他俩也一起加封了:允熞加封衡王,允熙加封徐王。不过,允熥没有把封地定下来。
http://www.yetianlian.net/yt71898/26866719.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yetianlian.net。何以笙箫默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m.yetianlian.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