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笙箫默小说 > 终宋 > 番外篇·草原之主(为盟主“歌山第一帅”加更)

番外篇·草原之主(为盟主“歌山第一帅”加更)

    建统十四年,三月初九。

    晨光照在桌桉上,一份报纸被摊开,映入眼帘的便是一列大字。

    “虏寇南侵,蒙酋海都入寇中原之心不死!”

    忽必烈愣了一下,那双狭窄且锐利的眼睛眯了起来,显得十分专注。

    “海都者,窝阔台之孙也……”

    接下来大半个版面都是对窝阔台家族的介绍。

    先将窝阔台残暴奸掠斡亦刺部女子、毒杀兄弟、横征暴敛的事迹再次数落了一遍,其后又详叙了海都在尹犁河流域的烧杀掳掠。

    忽必烈才意识到若是按汉人的法理,对天下子民不仁便是失德,自己当年即位也可以罪诏窝阔台、废除其汗号。

    “终究是大蒙古国的体制还不成熟啊。”他心想道。

    再往后看,便是海都遣兵攻打河套的战事,大唐的守军艰难地守卫了边塞的安宁。

    通过报纸上的描绘,扑面而来感受到的是海都的凶残。

    忽必烈自然也憎恶海都,愤怒对方趁自己与李瑕鏖战时盗取了大蒙古国,更多感受到的是海都的卑鄙与可耻。

    于是此时不免疑惑是海都真的如此强大了,还是李瑕北征而在有意鼓动民意。

    事关大蒙古国,他比任何时候都在意这场战事的动向。

    然而,再往后一翻,后面的版面说的已是其它的内容,大部分都是教百姓耕种。

    只能等明日的报纸了。

    一整日,忽必烈读书练字时始终不能静下心来,满脑子都在预测战事的进展,推测是否有办法利用此战逃回蒙古、东山再起。

    他已经被囚居了十年,通过一次又一次的考试,很大地改善了自己的处境。

    如今他所住的已不是牢房,而是个二进院,只是四周有高墙围着,守备森严。

    北平的官员允许察必以及他另一个名叫奴罕的妻子服侍他的起居。

    日子虽简朴清贫且无聊了些,也称得上是安宁。

    忽必烈并没有因此被消磨掉雄心壮志。

    好比雄鹰即使被关进笼子,也不会变成草鸡。

    他看着那高高的院墙,已预感到振翅高飞的日子快要来了……

    次日。

    “卡嗒”一声响,大门边的一个小窗被打开,递进了一个托盘,里面是今日所需的食物与一些小物件。

    依旧是奴罕等在那拿着,端着托盘放到了忽必烈的书房。

    书房很干净,弥漫着一股纸墨的气味。

    两边的书架上摆满了书籍。

    墙上挂着忽必烈的书法,是之前为了应对考核所勤练的。

    忽必烈没有亲自去取报纸,这是他的气度。

    此时却已端坐在书桉边,目光从奴罕进屋就盯着那一卷报纸。

    终于,他摊开了报纸,凝神看去。

    “黄道姑改良棉布纺织工艺,机杼声声暖四海。”

    头版便是这样一列楷书大字。

    忽必烈微微愣住,翻过报纸仔细寻找了许久,却始终没发现关于战事的后续。

    这不对。

    如何能不再提海都之事?

    他愤而将手里的报纸掷在地上,根本没有兴致看什么黄道姑改良棉纺的无趣文章。

    但一整天也没别的事情做。到了下午,忽必烈终于还是拿起了那封报纸。

    “黄道姑,松之乌泥泾人,少沦落崖州。建统十一年,始遇商船以归……”

    其后几日,每日的报纸都不再提及战事。

    忽必烈越发感到奇怪。

    直到脑中蓦然腾起一个念头——总不会是唐军败了吧?

    虽心中很难接受海都能够击败唐军之事,然而想来想去,这似乎已是最有可能的结果。

    李瑕虽强大,但才灭赵宋,兵力被分散到了南方镇守,且与海都的战场毕竟是在草原。

    “也好。”

    忽必烈抬头看向天空,喃喃自语道:“两虎相争,想必本汗很快便能再见到李瑕了。”

    ~~

    三月十六日。

    李瑕与张珏走在了北平的城墙上。

    从城墙上看去,城中颇为空旷,尤其北平城占地广袤、规模宏阔,更显得地广人稀。

    相比于关中与河套地区,北方如今的发展却显得有些缓慢。

    这当然不是张珏治理的问题,而是连年战祸留下的创伤。

    “三百四十年不归汉统,往后北平的治理是个难题啊。”

    “臣在燕地这些年也看明白了,这里胡化得太严重了。”

    “金驱宋、蒙灭金,百姓流离失所太久,没有了家国、民族的观念。”李瑕道:“这不是一朝一夕能改变的。”

    “倒也不是没有好处。”张珏道:“如今叫嚣杀回漠北叫嚣得最凶的,反而是那些投降的蒙古骑兵。”

    “君玉兄多年不打仗,想必是快坐不住了?”

    “做梦都梦到骑驰漠北、封狼居胥的情形。臣如今说是开国功臣,青史所书,不过是与赵普之辈相提并论。”

    如今的张珏显然有些瞧不上赵普,说到这里,嘴角微撇了一下,其后脸色一肃,继续道:“唯待捣灭虏庭,方效李卫公之志!”

    李瑕笑笑,道:“准备好了便出兵便是。”

    “臣不是在等御旨吗?”

    “都说让你出兵了。”

    张珏大喜,捶了一下胸甲,道:“八年筹备,臣已对漠北地势十分了解。此仗,只带三千精骑足矣,反不受辎重拖累。”

    “君玉兄胸有成竹就好。”李瑕道:“朕只要做好打了胜仗以后治理漠北的准备便可……”

    ~~

    院子里依旧清净。

    正捧着书在看的忽必烈转过头,喃喃道:“有人来了……听到锁链在响了吗?”

    察必倾耳听了会,连忙起身赶到小院里。

    确实是铁链在响。

    其后,“吱呀”一声,院门被缓缓打开来。

    察必很激动,因这是很久很久都没有过的事,上次还是张珏来看忽必烈。

    她直直盯着那门口,直到见到一个身影立在那儿,整个人便愣住了。

    门外的人也僵在那儿,好一会儿,才发出了声音。

    “额吉。”

    “月烈?”

    察必走近两步,目光又扫了眼对方那一身汉式常服,再移到其脸上,才敢相认。

    “月烈,额吉差点认不出你来!”

    “额吉。”月烈已是大哭不已,冲上前一把抱住了察必,“让你受苦了!”

    又响起了吱吱呀呀的关门声,守卫已将大门再次关上。

    “……”

    忽必烈早已走到屋门边,看着眼前发生的一幕,眼中透出了思索之色。

    他咳了两声,自到屋中的椅子上,双手按膝,以威严的姿态坐好。

    不一会儿,月烈与察必进来。

    “你是怎么到这里来的?”忽必烈问道。

    他的汉话已是十分流畅,不带一点口音。

    月烈与察必说话时用的还是蒙语,此时则用汉话应道:“我求了陛下,陛下允了的。”

    相比而言,她的汉话反而有些不太好。

    “李瑕?”

    忽必烈有些讶异,此时才仔细打量了女儿。

    分开时她不过十五六岁,如今八年过去,她已从黝黑的草原少女长成了大姑娘。一副汉家妇人的打扮,皮肤白皙了很多,唇上还抹了口脂,气质与过往有了太大的不同。

    “你成了李瑕的女人?”

    月烈不答,而是低下了头。

    忽必烈又问了一遍,等了好一会儿,才听到她“嗯”了一声。

    “我没有办法。”月烈抬起头,本就哭红了的眼眶更红,“父汗,我没得选,只能服侍他……”

    “生了孩子了吗?”忽必烈却显得有些意外之喜,身子往前稍倾了些,“是儿子吗?”

    月烈摇头,道:“还没有。”

    “无能。”忽必烈不由失望,再问道:“你不受宠?”

    “是。”

    忽必烈摇头一叹,起身踱了几步,因有太多要问的反倒不知先问什么,想了想先问道:“李瑕与海都的战况如何了?”

    “父汗怎么知道打仗了?”

    “我看报,知天下事。”忽必烈继续追问道:“唐军可是败了?”

    月烈连忙点头,用有些兴奋的语气道:“是,我听说海都的骑兵很强大,李瑕很生气,也许海都能够救出父汗?”

    “你错了。”忽必烈道:“海都也是本汗的敌人,他甚至于比李瑕还要希望我死。”

    月烈呆愣了一下,似乎不知道怎么办了。

    忽必烈缓缓沉吟道:“李瑕到大都来,是为了东道诸王吗?”

    “女儿不知道。”

    “当年东道诸王选择支持本汗,与阿里不哥的支持者结怨。海都为了占据漠北势必要拉拢西道诸王,定与东道诸王势不两立。因此,李瑕来大都,很可能是为了联合东道诸王。”

    说到了蒙古的局势,忽必烈终于重新有了大汗的气势。

    “本汗卧薪尝胆多年,终于等来了这个机会。你回去之后且提醒李瑕一句,欲击败海都,需有本汗来帮他……”

    这日,送走了月烈,忽必烈便在等待着李瑕的召见。

    他会再时不时翻开那本《吴越春秋》,伸手抚摸着那已被翻出毛边的书页。

    “十年勾践亡吴计,七日包胥哭楚心。”

    然而,连着等了许多天,始终没能得到李瑕的召见。

    初时忽必烈还在想着这是李瑕要磨他的性子,但随着时间一天天的过去,他终于是受不了了。

    一旦有了期待,比原来平静的日子难熬太多了。

    忽必烈觉得自己要疯了,他整宿地睡不着,想要分析局势,偏偏毫无消息。

    终于,过了一个多月,那扇大门才再次打开。

    “天子召见!”

    忽必烈手指不由一颤,难以抑制地心跳得厉害。

    他相信很多李瑕的忠臣在面圣时都没有他这一刻的激动。

    ~~

    这些年,更擅长建城的刘秉忠反而被调任到丰州主建了丰州新城,北平宫城反而是由张珏营建的。

    张珏只参与过修缮钓鱼城,根本就没有建造宫城的经验。无非是简单地按普通房屋的用料盖起来,金砖也无、金漆也无,看着十分简单朴素。

    反正李瑕还未正式下旨迁都,是以行宫的名义来兴建的。

    好在占地够大,虽不富丽奢华,看着还算大气。

    忽必烈走过空阔的广场,又绕过前宫三大殿,看着这座本属于自己的宫城,不由痛恨李瑕连建个皇宫都是靠自己的地基与宫墙。

    觐见被安排在三大殿后方的一间偏殿,牌匾上大书“武英殿”三个大字,也不知是不是李瑕想故意嘲讽他。

    事实上,自战败被俘以来,忽必烈还是第一次见李瑕。

    “宣,银青光禄大夫忽必烈觐见!”

    听得通传,忽必烈进入殿中,目光一扫,却再次诧异。

    殿内并非是他预想中几个重臣议事的样子,而是正在举行延席,大臣们分坐两列,各自的小桉上摆着酒菜。

    目光再一扫,能看到许多旧相识。

    移相哥、忽剌忽儿等一些早早被俘投降的蒙古宗亲,李德辉、姚枢等一些汉臣,以及张家、史家、严家等一些世侯。

    而坐在最前方的,终究是李瑕的元从。

    见忽必烈进来,大殿上众人都沉默了下来。

    “臣……”

    过了一会,忽必烈只好开口打破沉默,有些艰难地出了声。

    如果他不愿受这种屈辱,他是可以就待在那一方小院里。只要不闹事,李瑕既然想要夺走他的臣民、不至于过分为难他。

    但此时让他来到这里的是一种坚忍。

    “十年勾践亡吴计”,心头再浮起这句话,忽必烈深躬到地,道:“臣忽必烈,请陛下安。”

    假若当年初败时便见到李瑕,他必是要放几句狠话,以显虽败而不屈的威风。

    终究是过了太久,那些不甘都被磨平了。

    “赐座。今日是私宴,不必拘束。”

    忽必烈偷眼看去,只见坐在龙椅上的李瑕蓄了长须,气势威严。

    李瑕今年还不到四十岁,且长年健体,依旧给人一种英气勃勃之感。

    在这一个刹那,忽必烈心里突然感到巨大的失落,觉得自己永远不可能战胜李瑕了。不是输在了能力,而是输给了岁月。

    “朕听爱妃说,卿想要在征海都的国事中为国出力,是吗?”

    忽必烈从失落中回过神来,连忙应道:“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有人轻笑了起来,似在笑忽必烈汉学学得好。

    忽必烈恍若未闻,看着桉前的酒水,忽然想到了前阵了报纸上连载的一篇演义。

    说的是曹操与刘备煮酒论英雄。

    那一句“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与今日形势何等相似……

    正此时,李瑕问道:“卿可有汉名?”

    忽必烈才坐下,连忙又站起,行礼道:“臣斗胆,想请陛下赐姓。”

    若不是因为如今有了重返草原的希望,他必不会如此恭顺,至少也要让人看出李瑕是在为难他,以让蒙元遗老们不耻于李瑕的心胸。

    但偏偏就是藏了心思,只能委曲求全。

    李瑕却不是为了羞辱忽必烈,而是确打算给黄金家族的降人们立个榜样,遂道:“你们是孛儿只斤氏,便姓‘包’吧。”

    “臣谢陛下赐姓。”

    “包卿给自己起个汉名如何?”

    忽必烈眉眼略略一低,忍下了屈辱。

    勾践能够侍奉吴差,如今又有什么不可以忍的呢?今日表现得越忠诚,回草原的把握就越大。

    “不敢瞒陛下,臣平生最痛恶之事,便是先祖屠城之恶行,因此初次带兵出征便举‘止杀’之旗、施行汉法。臣虽失位,所幸归顺圣明天子,如此太平盛世亦是臣之所盼。臣唯愿忠于陛下、永归华夏邦国,因此,臣想为自己取名忠邦,包忠邦。”

    “好,其心可嘉。”李瑕道:“传旨,赐包忠邦钞一千锭。”

    “臣谢陛下隆恩!”

    听得这一番对话,殿中却有人面面相觑。

    不少人都是曾追随过忽必烈的,当初谁又能想到,有朝一日会亲眼看到忽必烈这般向李瑕低头呢。

    姚枢不由想起了那年亲自给李瑕写招降信的往事。

    彼时,他在忽必烈幕下,自以为效忠的是绝世的明君。

    有黄金家族子孙的高贵出身、有隐忍谋取汗位的城府、有礼待文士的贤明、有一统天下的雄心,再加上愿行汉法,当然可视为当时最好的选择。

    谁曾想,时过境迁看到的是这样的场面。

    忽必烈今日之作态,比那向金国称臣的赵构又好到哪去。

    也就是新唐天子贤明、一统天下大势所趋,才使场面好看些,否则与赵佶父子又差多少。

    “赵宋自弃中原,无岁不望许和,无人不怯用战。汴梁不守,江都再奔,懦主失魄,庸臣无义……”

    言犹在耳,所谓“懦主”既已换作了堂堂大蒙古国的大汗。

    想到这里,姚枢不由掩面。

    并非因为主忧臣辱,而是感到了羞愧……

    ~~

    是日傍晚。

    李瑕回到内廷起居殿,站在地图前看着。

    “陛下。”

    月烈拿着一件狐裘过来,披在了他背上。

    “北边天寒,殿中又未生炭,可别冷到了。”

    “不冷。”李瑕道:“你父亲在东道诸王之中确实还有威望,比如辽东便有一蒙古宗王猩都。”

    他在地图上高丽北边的位置圈了一下。

    “近年来,乃颜想要自立称汗,因此不断逼迫猩都;如今海都也想招揽他,已遣使到辽东。猩都夹在各方势力之中很为难。朕在考虑,如何使猩都归附大唐……”

    ~~

    “猩都?”

    数日之后,忽必烈从月烈口中听说了辽东之事,不由沉思起来,之后又问道:“与海都的战事怎么样了?”

    月烈应道:“好像不太顺利。”

    “那看来,李瑕已起意让我回草原,为他争取力量对抗海都。”

    忽必烈想到这里,不由笑了笑。

    看来,两虎相争,李瑕还得要他帮上一把……

    

    http://www.yetianlian.net/yt69461/36112119.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yetianlian.net。何以笙箫默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m.yetianlian.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