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5章 布局
何以笙箫默小说小说推荐阅读:寒门崛起、锦衣、大唐开局震惊李世民、大魏芳华、贞观憨婿韦浩、大秦:不装了,你爹我是秦始皇、寒门仕子、终宋、贞观极品小女婿、逍遥小书生、混在皇宫假太监、我的姐夫是太子、非正常三国
自古以来的历史已经证明,能够在战争中脱颖而出,成为一军之魂,一国之英雄的名将名帅,从来都不是靠着什么资历和关系,更不是凭着什么理论学说,而只能是通过战争的洗礼,大浪淘沙,在腥风血雨的战场上打出来的。
华夏抗战历史上,国军中也涌现出无数的抗日名将,但大多都是担任军师旅一级的军事主官,取得的也是局部战场的胜利,真正能独当一面指挥大兵团作战并取得战役级别胜利的大将之才却是寥寥无几。
周文数来数去,也只有指挥万家岭大捷和三次长沙会战,先后击毙日寇达10万之众的薛上将,和指挥台儿庄大捷,歼敌一万余的广西王李上将两人称得上是真正的帅才。
但薛上将和李上将都不是校长的嫡系,甚至两人在政治上跟校长也有很大分歧。校长自然不可能将南京保卫战的重任交给他们任何一人。
其实除了他们两人,能够承担起全面指挥南京保卫战重任的国军将领还是有很多的,比如后来取得过昆仑关大捷和担任中国远征军总指挥的杜上将,还有指挥过抗战最后一个大型会战雪峰山战役的王上将等。
在周文看来,未来的南京保卫战的指挥官,其实需要的并不是什么多高明的战术指挥和军事才华,而是要具有坚强的意志和与敌皆亡的决死之心。
所谓将为兵之胆、帅为军之魂。作为一军之主帅,你在战斗中的任何举动和心理动态,都会对全军的作战造成影响。
你勇则全军勇、你怂则全军怂。
周文不是校长,也没把握让校长对自己言听计从,所以他就要未雨绸缪。何况他答应了校长要亲自率队参加南京的决战,自然也做好最坏的打算。
原来历史上的南京保卫战,长江上虽然已经有日军的舰艇在封锁江面,但由于国军在长江主航道沉船和布水雷阻塞航道,日军的军舰还无法彻底封锁南京一段的水面,这就给周文有了布局的余地。
二团调到浦口,在未来的战争中就是要保证下关码头对面长江北岸的安全,防止日军派出少量部队伪装成国军在北岸搞破坏和引起混乱。而且浦口的河道众多,便于藏匿船只,一旦需要,就可以组织各种船只渡江救人。
至于届时的指挥官会不会下令焚烧和收缴船只,周文根本就不予理会。
而在湖口的江防大队的作用会更大,因为他们不但自己能开船顺江而下来救人,而且还可以发动和组织沿途城镇的商船和渔民们一起参加救援行动。
就像二战时期英国发动的敦刻尔克大撤退一样,法国对岸的英国商船和渔船几乎全数出动,这才在短短一个星期左右时间里,救出了三十三万六千英法联军。
撤回来的这三十多万军队却是当时英法与德国交战数月,取得了丰富作战经验的精锐老兵。而英国就以这些老兵为骨干,在国内重新组建了上百万军队,守住了本土的同时,还在非洲与德国打得难解难分。
几年后,又是以这批老兵为骨干的英军与米军组成的联军在诺曼底登录,发起了决定性的反攻,最终击败了强大的第三帝国。
而周文就是要仿效英国在敦刻尔克的撤退行动,将从南京城撤退的军队和百姓接应出来。
有人会说,英国是举国动员,几乎是发动了全国能够征集到的各种船只,才在一个星期内将这些军队救了回来。而周文却是想以一己之力来救援几十万军民,怕是有些自不量力了。
但对周文来说,却对此充满信心和决心。
首先是,在周文已经跟校长建议过未来淞沪会战和南京保卫战的方略,不敢说校长就会对他的建议言听计从,但起码在心理有已经有了大致的战略和战役目标。
不至于还是如原来历史上那种优柔寡断,战略思想混乱,从而导致在指挥上一再犯下错误。
而且既然要将南京城作为与日军拼消耗、拼人命的血肉磨坊,城里的民众也就会提前动员起来,该疏散的疏散,该动员支前的就提前组织好。
不管有没有达成战役目标,最后撤退的军民也许就没有历史上那么多。
再一个,南京城外的长江江面也就一公里多一些,哪里有英吉利海峡几百公里长度那么遥远,救援的难易程度根本没法和敦刻尔克大撤退相提并论。
其实,最关键的因素就是要有船。
所以周文才会如此煞费苦心地在浦口和湖口两地布局。
这个时期的老百姓虽然大多没文化,但保家卫国的基本大义还是明白的。毕竟谁知道这跟之前的内战不同,这是抗击外国强盗来奴役华夏的国战。只要组织得好,民众支前的积极性方面还是值得赞誉,也值得信任的。
这不是周文自己单方面一厢情愿的想法,而是历史上的长沙保卫战和衡阳保卫战,长沙和衡阳两地参加支前的百姓就有数十万,真正做到了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全城军民同仇敌忾,这才保证了三次长沙会战的胜利。
这里关键就是要有官方的组织和动员。而浦口的二团和湖口的江防大队,就是动员组织百姓支前的官方代表。
特别是赵青虎的江防大队,周文看中的是就是他和义虎帮在湖口一带不错的口碑和人脉。而且随着接下来的几年他们不断剿匪和保境安民,这种口碑会越传越广,人脉也越来越多,不敢说到时候就会一呼百应,但是动员几百上千条船还是有可能的。
而如果届时校长这边的军委会已经有所安排,做好了准备工作,周文也就当作是锦上添花罢了,只要最后结果是好的就行。
另外,周大公子也有自己的小心思。
虽然他打小日本不含糊,也不怕死。但是要他和兄弟们在抗战初期就全部折损在南京城里,他也不情愿。他还要带着兄弟们在未来八年的日子杀更多的鬼子,发挥更大的作用。
还是那句老话,他打造的这支特种部队就不是用来拼消耗的。
http://www.yetianlian.net/yt59194/37933253.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yetianlian.net。何以笙箫默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m.yetianlian.net
华夏抗战历史上,国军中也涌现出无数的抗日名将,但大多都是担任军师旅一级的军事主官,取得的也是局部战场的胜利,真正能独当一面指挥大兵团作战并取得战役级别胜利的大将之才却是寥寥无几。
周文数来数去,也只有指挥万家岭大捷和三次长沙会战,先后击毙日寇达10万之众的薛上将,和指挥台儿庄大捷,歼敌一万余的广西王李上将两人称得上是真正的帅才。
但薛上将和李上将都不是校长的嫡系,甚至两人在政治上跟校长也有很大分歧。校长自然不可能将南京保卫战的重任交给他们任何一人。
其实除了他们两人,能够承担起全面指挥南京保卫战重任的国军将领还是有很多的,比如后来取得过昆仑关大捷和担任中国远征军总指挥的杜上将,还有指挥过抗战最后一个大型会战雪峰山战役的王上将等。
在周文看来,未来的南京保卫战的指挥官,其实需要的并不是什么多高明的战术指挥和军事才华,而是要具有坚强的意志和与敌皆亡的决死之心。
所谓将为兵之胆、帅为军之魂。作为一军之主帅,你在战斗中的任何举动和心理动态,都会对全军的作战造成影响。
你勇则全军勇、你怂则全军怂。
周文不是校长,也没把握让校长对自己言听计从,所以他就要未雨绸缪。何况他答应了校长要亲自率队参加南京的决战,自然也做好最坏的打算。
原来历史上的南京保卫战,长江上虽然已经有日军的舰艇在封锁江面,但由于国军在长江主航道沉船和布水雷阻塞航道,日军的军舰还无法彻底封锁南京一段的水面,这就给周文有了布局的余地。
二团调到浦口,在未来的战争中就是要保证下关码头对面长江北岸的安全,防止日军派出少量部队伪装成国军在北岸搞破坏和引起混乱。而且浦口的河道众多,便于藏匿船只,一旦需要,就可以组织各种船只渡江救人。
至于届时的指挥官会不会下令焚烧和收缴船只,周文根本就不予理会。
而在湖口的江防大队的作用会更大,因为他们不但自己能开船顺江而下来救人,而且还可以发动和组织沿途城镇的商船和渔民们一起参加救援行动。
就像二战时期英国发动的敦刻尔克大撤退一样,法国对岸的英国商船和渔船几乎全数出动,这才在短短一个星期左右时间里,救出了三十三万六千英法联军。
撤回来的这三十多万军队却是当时英法与德国交战数月,取得了丰富作战经验的精锐老兵。而英国就以这些老兵为骨干,在国内重新组建了上百万军队,守住了本土的同时,还在非洲与德国打得难解难分。
几年后,又是以这批老兵为骨干的英军与米军组成的联军在诺曼底登录,发起了决定性的反攻,最终击败了强大的第三帝国。
而周文就是要仿效英国在敦刻尔克的撤退行动,将从南京城撤退的军队和百姓接应出来。
有人会说,英国是举国动员,几乎是发动了全国能够征集到的各种船只,才在一个星期内将这些军队救了回来。而周文却是想以一己之力来救援几十万军民,怕是有些自不量力了。
但对周文来说,却对此充满信心和决心。
首先是,在周文已经跟校长建议过未来淞沪会战和南京保卫战的方略,不敢说校长就会对他的建议言听计从,但起码在心理有已经有了大致的战略和战役目标。
不至于还是如原来历史上那种优柔寡断,战略思想混乱,从而导致在指挥上一再犯下错误。
而且既然要将南京城作为与日军拼消耗、拼人命的血肉磨坊,城里的民众也就会提前动员起来,该疏散的疏散,该动员支前的就提前组织好。
不管有没有达成战役目标,最后撤退的军民也许就没有历史上那么多。
再一个,南京城外的长江江面也就一公里多一些,哪里有英吉利海峡几百公里长度那么遥远,救援的难易程度根本没法和敦刻尔克大撤退相提并论。
其实,最关键的因素就是要有船。
所以周文才会如此煞费苦心地在浦口和湖口两地布局。
这个时期的老百姓虽然大多没文化,但保家卫国的基本大义还是明白的。毕竟谁知道这跟之前的内战不同,这是抗击外国强盗来奴役华夏的国战。只要组织得好,民众支前的积极性方面还是值得赞誉,也值得信任的。
这不是周文自己单方面一厢情愿的想法,而是历史上的长沙保卫战和衡阳保卫战,长沙和衡阳两地参加支前的百姓就有数十万,真正做到了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全城军民同仇敌忾,这才保证了三次长沙会战的胜利。
这里关键就是要有官方的组织和动员。而浦口的二团和湖口的江防大队,就是动员组织百姓支前的官方代表。
特别是赵青虎的江防大队,周文看中的是就是他和义虎帮在湖口一带不错的口碑和人脉。而且随着接下来的几年他们不断剿匪和保境安民,这种口碑会越传越广,人脉也越来越多,不敢说到时候就会一呼百应,但是动员几百上千条船还是有可能的。
而如果届时校长这边的军委会已经有所安排,做好了准备工作,周文也就当作是锦上添花罢了,只要最后结果是好的就行。
另外,周大公子也有自己的小心思。
虽然他打小日本不含糊,也不怕死。但是要他和兄弟们在抗战初期就全部折损在南京城里,他也不情愿。他还要带着兄弟们在未来八年的日子杀更多的鬼子,发挥更大的作用。
还是那句老话,他打造的这支特种部队就不是用来拼消耗的。
http://www.yetianlian.net/yt59194/37933253.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yetianlian.net。何以笙箫默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m.yetianlian.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