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8 会试年
何以笙箫默小说小说推荐阅读:寒门崛起、锦衣、大唐开局震惊李世民、大魏芳华、贞观憨婿韦浩、大秦:不装了,你爹我是秦始皇、寒门仕子、终宋、贞观极品小女婿、逍遥小书生、混在皇宫假太监、我的姐夫是太子、非正常三国
景阳十年,对大明朝的读书人来讲是个很重要的年份,三年一度的会试和殿试大戏即将上演,寒窗苦读数载,一朝金榜题名,是多少人的毕生追求。
按照大明律,会试每逢丑,辰,未,戌年的二月初九举行,但景阳六年(1610)庚戌年,太皇太后驾崩,无法举行考试。
照例本该挪到癸丑年(1613),可是皇帝不想让苦盼多年的举子们再多熬三年,下旨于景阳七年开科,再过三年正好景阳十年。
虽然此举遭到了部分朝臣的反对,但举人们全都欢喜鼓舞。为了能准时参加这场事关终身的盛会,两京十三省的莘莘学子们按照各自距离京城的远近,辞别父母妻儿,邀上同窗好友,背起书箱行李,或走或骑,驾车登船,沿着崎岖的驿道,从不同方向浩浩荡荡的向京城进发。
通常而言,距离京城比较近的北方举子会在年后动身,两个月怎么也能赶到。而身处西北、西南、江南的举子们就比较苦逼了,得在头一年秋闱成绩下来后就出发。
千里迢迢的跋涉两三个月甚至三四个月才能赶到京城,宁可提前一两个月,在京城里找地方住下,也不敢迟误,否则一等最少又是三年。
每到会试年,从头一年入冬京城就会迎来一批又一批的赶考举子,人数从一千多到五千多不等,明初的时候少一些,中后期基本稳定在五千左右。
这么多举子入京之后并不是马上考试然后离开,全要在京城里吃住,短的一个月,长的得三四个月,有那么多旅店接待吗?
答案是不太够,即便够也没多少举子会住,太贵。那举子们总不能大冬天的玩露营吧,或者说朝廷给提供了官方住宿服务?
也不是,进京赶考的举子们在食宿方面主要有三个选择。第一就是住旅店,家境殷实的举子们往往会挑选一家硬件设施比较好、距离贡院比较近的旅店租房吃住。虽然得花费不菲的食宿费,却能享受到五星级酒店的服务。
第二就是在寺庙道观中借宿,京城里的寺庙道观有几百家,有些不收钱有些只收象征性的食宿费,虽然软硬件方面都达不到星级标准,位置上也没优势,但架不住便宜。白吃馒头不嫌黑,家境不富裕的举子们大多会选择。
第三就是会馆,在朝为官或者在京商人,官做大了买卖干大了,一般都会购置房产建立会馆,当做同乡落脚之所。每到会试年,这些会馆就会成为各省、各府、各县举子的临时旅馆。
选择会馆除了满足吃住之外还有个好处,社交方便。在会馆中不光能与同乡举子一起学习,还能结交些同乡官员和富商,对中了进士之后步入仕途有很大助力。
而在朝官员和在京富商也乐意资助本乡本土的举子,除了做善事也是一种投资。举子里肯定有考中进士的,有道是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提前混个脸熟卖个人情,将来保不齐会用得上。
说到会试,那就再多说几句会试的流程。二月初七,皇帝下旨制定两名主考官,称作总裁;还有十八名同考官,称之为十八房。
两名总裁和十八名同考官除了要监考之外还得批阅考卷。大概流程是先由十八房阅卷,挑选出一部分满意的交给总裁复审。总裁有权力从落选的考卷里再挑选一遍,找出没被发现的合格者。
会试的地点为贡院,位于城东明时坊,与司天台南北相望。大概位置在建国门立交桥西北角,中国社会科学院附近。在后世依旧有贡院东街、贡院头条、贡院二条等地名。
贡院的面积很大,光围墙就有三层。前院设置了公堂、衙署供考官办公,后院则是考生答卷的场地,叫做考棚,总数9000多间。
考棚是啥样呢?顾名思义,就是个简陋的棚子。一面有墙一面敞开,长百米,内有墙隔开,每间四尺见方,不足2平米。
一排又一排的考棚连绵不绝,站在用于监视的望楼上看过去像极了后世的养鸡场的鸡舍,人在里面只能坐靠,没有多余的活动空间。
会试分为三场,每场三天。举子们想完成考试,得在考棚中连续待足三天两夜,基本就是进了贡院到每场考试结束就不能再出来了。
设想一下,农历2月初,差不多就是公历的3月中,京城的暖气刚停,白天如果有太阳最高气温大概在15度左右,穿羽绒服有点热,不穿又有点凉。
到了夜里气温会下降到5度左右,甚至零度,即便穿着羽绒服羽绒裤,在没有门窗半露天、不能躺卧还没有铺盖的考棚里熬一宿是个啥滋味?监狱里的禁闭室,条件也没这么恶劣。
先不说学问有多高,光是身体就得把体弱多病的淘汰出局,至少得达到随随便便风餐露宿一周还活蹦乱跳的水平,否则连考场都出不去。
实际上因为感冒发烧影响考试的举子并不多,最大的病患是跑肚拉稀。三天两夜时间不能离开考棚,吃喝拉撒都只能在不足2平米内完成。
贡院只提供饮水不提供食物,想不饿死就得自己带饭。什么饭菜能在平均温度十度左右的环境里保持三天不变质呢?这是个大学问,既不能天天啃煎饼吃炒米,又要尽可能吃饱吃好。
二月初九是第一场考试,举子们要在三天时间里用八股文写三篇“四书”文章、四篇“五经”文章,所谓四书五经也。第三天中午交卷之后可以离开贡院,回到住处换衣服、笔墨、准备食物烛台。
二月十二是第二场考试,考的是“论”“诏诰表”和“判语”。“论”可以理解为议论文,题目从四书五经上取,解题时不用局限八股文,可以自由发挥。
“诏诰表”,即“诏”、“诰”、“表”的合称,一般指“汉诏”、“唐诰”“宋表”,可以简单理解为公文。要求考生模仿做官之后的言行,写出相应的朝廷文书。
二月十五日是第三场考试,考的是“策问”,即给出一段文字材料,让考生阅读后阐述理解。通常来讲策问属于锦上添花的附加题,对最终成绩的影响没有第一场和第二场重要。
(本章完)
.
http://www.yetianlian.net/yt58180/40817977.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yetianlian.net。何以笙箫默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m.yetianlian.net
按照大明律,会试每逢丑,辰,未,戌年的二月初九举行,但景阳六年(1610)庚戌年,太皇太后驾崩,无法举行考试。
照例本该挪到癸丑年(1613),可是皇帝不想让苦盼多年的举子们再多熬三年,下旨于景阳七年开科,再过三年正好景阳十年。
虽然此举遭到了部分朝臣的反对,但举人们全都欢喜鼓舞。为了能准时参加这场事关终身的盛会,两京十三省的莘莘学子们按照各自距离京城的远近,辞别父母妻儿,邀上同窗好友,背起书箱行李,或走或骑,驾车登船,沿着崎岖的驿道,从不同方向浩浩荡荡的向京城进发。
通常而言,距离京城比较近的北方举子会在年后动身,两个月怎么也能赶到。而身处西北、西南、江南的举子们就比较苦逼了,得在头一年秋闱成绩下来后就出发。
千里迢迢的跋涉两三个月甚至三四个月才能赶到京城,宁可提前一两个月,在京城里找地方住下,也不敢迟误,否则一等最少又是三年。
每到会试年,从头一年入冬京城就会迎来一批又一批的赶考举子,人数从一千多到五千多不等,明初的时候少一些,中后期基本稳定在五千左右。
这么多举子入京之后并不是马上考试然后离开,全要在京城里吃住,短的一个月,长的得三四个月,有那么多旅店接待吗?
答案是不太够,即便够也没多少举子会住,太贵。那举子们总不能大冬天的玩露营吧,或者说朝廷给提供了官方住宿服务?
也不是,进京赶考的举子们在食宿方面主要有三个选择。第一就是住旅店,家境殷实的举子们往往会挑选一家硬件设施比较好、距离贡院比较近的旅店租房吃住。虽然得花费不菲的食宿费,却能享受到五星级酒店的服务。
第二就是在寺庙道观中借宿,京城里的寺庙道观有几百家,有些不收钱有些只收象征性的食宿费,虽然软硬件方面都达不到星级标准,位置上也没优势,但架不住便宜。白吃馒头不嫌黑,家境不富裕的举子们大多会选择。
第三就是会馆,在朝为官或者在京商人,官做大了买卖干大了,一般都会购置房产建立会馆,当做同乡落脚之所。每到会试年,这些会馆就会成为各省、各府、各县举子的临时旅馆。
选择会馆除了满足吃住之外还有个好处,社交方便。在会馆中不光能与同乡举子一起学习,还能结交些同乡官员和富商,对中了进士之后步入仕途有很大助力。
而在朝官员和在京富商也乐意资助本乡本土的举子,除了做善事也是一种投资。举子里肯定有考中进士的,有道是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提前混个脸熟卖个人情,将来保不齐会用得上。
说到会试,那就再多说几句会试的流程。二月初七,皇帝下旨制定两名主考官,称作总裁;还有十八名同考官,称之为十八房。
两名总裁和十八名同考官除了要监考之外还得批阅考卷。大概流程是先由十八房阅卷,挑选出一部分满意的交给总裁复审。总裁有权力从落选的考卷里再挑选一遍,找出没被发现的合格者。
会试的地点为贡院,位于城东明时坊,与司天台南北相望。大概位置在建国门立交桥西北角,中国社会科学院附近。在后世依旧有贡院东街、贡院头条、贡院二条等地名。
贡院的面积很大,光围墙就有三层。前院设置了公堂、衙署供考官办公,后院则是考生答卷的场地,叫做考棚,总数9000多间。
考棚是啥样呢?顾名思义,就是个简陋的棚子。一面有墙一面敞开,长百米,内有墙隔开,每间四尺见方,不足2平米。
一排又一排的考棚连绵不绝,站在用于监视的望楼上看过去像极了后世的养鸡场的鸡舍,人在里面只能坐靠,没有多余的活动空间。
会试分为三场,每场三天。举子们想完成考试,得在考棚中连续待足三天两夜,基本就是进了贡院到每场考试结束就不能再出来了。
设想一下,农历2月初,差不多就是公历的3月中,京城的暖气刚停,白天如果有太阳最高气温大概在15度左右,穿羽绒服有点热,不穿又有点凉。
到了夜里气温会下降到5度左右,甚至零度,即便穿着羽绒服羽绒裤,在没有门窗半露天、不能躺卧还没有铺盖的考棚里熬一宿是个啥滋味?监狱里的禁闭室,条件也没这么恶劣。
先不说学问有多高,光是身体就得把体弱多病的淘汰出局,至少得达到随随便便风餐露宿一周还活蹦乱跳的水平,否则连考场都出不去。
实际上因为感冒发烧影响考试的举子并不多,最大的病患是跑肚拉稀。三天两夜时间不能离开考棚,吃喝拉撒都只能在不足2平米内完成。
贡院只提供饮水不提供食物,想不饿死就得自己带饭。什么饭菜能在平均温度十度左右的环境里保持三天不变质呢?这是个大学问,既不能天天啃煎饼吃炒米,又要尽可能吃饱吃好。
二月初九是第一场考试,举子们要在三天时间里用八股文写三篇“四书”文章、四篇“五经”文章,所谓四书五经也。第三天中午交卷之后可以离开贡院,回到住处换衣服、笔墨、准备食物烛台。
二月十二是第二场考试,考的是“论”“诏诰表”和“判语”。“论”可以理解为议论文,题目从四书五经上取,解题时不用局限八股文,可以自由发挥。
“诏诰表”,即“诏”、“诰”、“表”的合称,一般指“汉诏”、“唐诰”“宋表”,可以简单理解为公文。要求考生模仿做官之后的言行,写出相应的朝廷文书。
二月十五日是第三场考试,考的是“策问”,即给出一段文字材料,让考生阅读后阐述理解。通常来讲策问属于锦上添花的附加题,对最终成绩的影响没有第一场和第二场重要。
(本章完)
.
http://www.yetianlian.net/yt58180/40817977.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yetianlian.net。何以笙箫默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m.yetianlian.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