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上)
何以笙箫默小说小说推荐阅读:寒门崛起、锦衣、大唐开局震惊李世民、大魏芳华、贞观憨婿韦浩、大秦:不装了,你爹我是秦始皇、寒门仕子、终宋、贞观极品小女婿、逍遥小书生、混在皇宫假太监、我的姐夫是太子、非正常三国
01
汪亦适的军工一当就是大半年。突然有一天,传来消息说,美国和朝鲜打起来了,战火已经烧到中朝边境鸭绿江了,美国的飞机每天都在中国的领空上挑衅,中国要组织志愿军参战。
过了一些日子,果然有些部队调动了,集体加入志愿军。
再过些日子,全国性的声讨美帝国主义、保家卫国的运动就展开了。后方掀起了捐钱捐物的运动。汪亦适没有什么好捐的,又写信给父亲,动员家里捐钱。汪亦适在信中说,国家有难,匹夫有责。我们汪家虽然辛勤创业,但生不带来死不带走。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国家若不能维护尊严,一家之财产又有何用?家父不必踌躇,把拟划归我的那份悉数捐出,为国效力,遂我之愿,其恩远胜予我身外之物。
汪家首次捐钱三百块大洋,黄金壹斤,中西药材若干。
在这期间,又有消息传来说,朝鲜前线战斗空前激烈,志愿军已经上去了十几个军。官兵消耗很大,医疗条件十分困难,将陆续抽调一些野战医院赴朝参战。
汪亦适这些日子心里七上八下。他虽然只是个军工,但是对于国家这个概念,他是不含糊的。童年的时候他痛恨日本鬼子,那时候他年幼,没有什么建树。现在美国鬼子打到家门口了,热血青年焉能无动于衷?他甚至想过要到前线去,一展身手,但是,他不是军人,这一点又让他感到郁闷。有时候甚至会有一种轻松的感觉,不是军人也好,这样就可以远离战争,落个清闲自在。
一天上午,汪亦适被叫到副政委兼政治处主任柴效锋的办公室。柴主任的办公室里还有丁院长、于政委、秦莞术、肖卓然等人。丁院长说,小汪,过来坐。
汪亦适迟疑了一下,站着没动。
于政委说,汪亦适同志,位子给你留着啦,请坐下。
汪亦适瞅了瞅,肖卓然的旁边果然有一个位子。于是走过去,神情茫然地坐下了。
于建国说,汪亦适同志,我先问你一个问题。你知道,自从咱们医院成立,你一共做过多少例手术吗?
汪亦适说,记不得了,没统计过。
于建国说,我们统计过。前七个月一共做手术六百二十一例,其中需要输血的较大手术一百二十四例,手术时间在两个小时以上的一百七十七例,战伤手术占百分之九十七。我们医院对五百名军队伤员进行了术后调查,其中术后痊愈占百分之九十八,略有不良反应者百分之零点五,术后仍有遗留者仅一例。这就是前天你和肖副处长一起重新做的那例。
汪亦适没有说话,静静地看着于建国。
于建国说,我说这些数字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在我们皖西地区解放之后,作为一名医生,你的业绩是相当突出的。即使放在整个江淮驻军和地方医疗系统比较,这个业绩也是首屈一指的。
汪亦适有点震动,两手放在膝盖上,局促不安地说,我没有想到组织上把这件事情搞得这么清楚。
于建国说,那是当然,我们是共产党,共产党做事是实实在在的。我们衡量一个人,有很多方面,但有时候,数字也很能说明问题。现在我问你第二个问题,如果我们把你推荐到地方医院工作,让你立即担任主治医生,享受国家干部待遇,你能接受吗?
汪亦适怔住了,眼睛里刚刚泛起的感动的光芒,转眼就消失了,表情麻木地看着于政委说,为什么?
于政委说,你先回答我,能不能接受?
汪亦适说,我说过,我不要待遇,我只想做事。
于政委说,你可能对待遇问题还不是很清楚。这一步将决定你的一生,因为军工是合同制,合同随时都可能解除,而国家干部的身份是终身的。我们705医院是军队医院,军工的编制将不断削减,这对你个人来说是不公正的,我们不能让你老是当一个咨询员。
汪亦适半天没说话。沉默了一会儿才说,我是学骨科的,而且主要是战伤治疗,也有这方面的经验。到地方医院,我可能发挥不好。再说,我不在乎待遇,我要是在乎待遇,哪个医院都留不住我。
丁范生说,小汪这话不假。要是在乎待遇,他早就回家当公子哥了。
于建国说,那我再问你第三个问题,你既然不在乎待遇,能不能接受艰苦的生活?我是说,比705医院要艰苦得多的生活。
汪亦适略一沉吟说,那要看什么样的生活,只要值得,我就在所不辞。
于建国说,你既然表了这个态,我就给你打开天窗说亮话,我说的这个艰苦生活,是战争生活,是保家卫国的抗美援朝战争。根据上级指示,我们705医院要组织战地医疗队。汪亦适同志,我现在代表组织通知你,你已经是中国人民志愿军的一名军医了。
汪亦适疑惑自己听错了,情不自禁地慢慢地站了起来,看着于建国说,于政委,我没有听错吧,你是说我已经是志愿军的一名军医了?
于建国说,你没有听错。
汪亦适说,我想问个问题,可以吗?
于建国意外地看了汪亦适一眼,勉强地点点头说,可以。
汪亦适说,什么叫志愿军,是志愿参加吗?
于建国说,当然是志愿。怎么,你有什么疑问?
汪亦适想了一会儿说,我不志愿。
就这一句话,会场上的空气顿时就凝固了,汪亦适的态度出乎所有人的意料,甚至连他自己都感到有些突然。
于建国不动声色地看着汪亦适,又看看肖卓然。肖卓然正吃惊地,甚至绝望地看着汪亦适。肖卓然说,亦适,你再慎重考虑一下,这可是人生的关键一步啊。
汪亦适说,我是个医生,哦,不,我现在是一个军工。我参加志愿军能干什么呢?
肖卓然说,当军医啊!重新回到手术台上,这不是你的愿望吗?
汪亦适说,我想当医生,但是不等于想当军医。我不想再陷到政治斗争的是是非非中了。
这时候丁范生说话了,丁范生一说话,气氛就紧张了。丁范生把桌子一拍说,汪亦适,你他妈的真是死不改悔的国民党,你这个思想,简直就是反动派!组织上看错了你,还以为你是一个追求进步的人,没想到你贪生怕死!算了,离了张屠夫,不吃带毛猪。你不去也好,那就老老实实当你的军工吧。不过,我们有言在先,像你这种思想,就是当军工恐怕也当不长了,恐怕还得审查你。
汪亦适说,无所谓。
于建国说,丁院长,你不要着急。汪亦适,你也不要冲动。这件事情不是小事,你再考虑考虑。我建议你认真地体会组织的良苦用心。
肖卓然说,亦适,我知道你有情绪,思想一时转不过弯,我希望你冷静地再想想。705医院做出这样的决定,是深思熟虑的。
汪亦适说,我也是深思熟虑的。
汪亦适这么一说,就把退路堵死了,对话无法进行下去。丁范生痛心疾首,红着眼睛看汪亦适说,没想到没想到,我老丁革命革了十几年,还没有遇到这样不识抬举的人物。你倚仗什么?就你那点医术?你是不是还梦想着蒋介石反攻大陆,你还到蒋家王朝当你的国军中尉?
汪亦适正襟危坐,迎着丁范生的目光,一言不发。
于建国见出现僵持局面,皱着眉头说,哎呀,这是没想到出现的情况,我们本来认为这是顺理成章皆大欢喜的事情,没想到弄成了夹生饭。这都怪我这个政委,太主观了,太不了解情况了,太想当然了。要不,这件事情暂时不定,我们再重新考虑一下?
肖卓然说,于政委,这也怪我,没有提前同汪亦适沟通。这样吧,我单独找汪亦适谈谈,再向组织汇报。
丁范生说,谈谈可以,但是不能太迁就了。就是他志愿了,组织上也还得重新审查。
汪亦适离开柴效锋的办公室,恍如隔世。细细回忆刚才的行为,觉得很舒畅,总算理直气壮地释放了自己的情绪。但是再冷静一想,又觉得哪里不对劲。事实上,参加志愿军,到朝鲜战场上的事,他并不是没有想过,他甚至盼望有这一天。可是今天为什么一口回绝呢?连他自己都有些奇怪。
当天下午,肖卓然把汪亦适叫到自己的办公室,连开水也没有倒一杯,就开始发火。肖卓然说,我太意外了,这么个千载难逢重新做人的机会,你居然一口回绝了。你是怎么想的?
汪亦适说,这很简单啊,人各有志,我是有独立人格的,我不能因为你们认为这是好事,我也必须认为这是好事。我不能接受怜悯。
肖卓然说,这不是什么好事坏事的事,也不是什么独立人格的事,更不是什么怜悯不怜悯的事。
汪亦适说,第一,我不是共产党员;第二,我不是解放军军人。我为什么就不能有自己的想法呢?
肖卓然说,你不是党员、不是军人,这是事实。可你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这不错吧?你要说你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我立马报告组织,那你的出路只有两条,一是离开中国,二是在中国接受审判。
汪亦适说,我当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肖卓然说,那不就行了吗!你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而我们的国家正在面临侵略的危险,美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在朝鲜燃起战火。你难道一点都不知道?
汪亦适说,美帝国主义在朝鲜打仗,关我什么事?
肖卓然怔了一下,一拍脑门说,糊涂,唇亡齿寒,这个道理你都不懂?你不是也写信给家里,捐钱捐物了吗?
汪亦适说,那是两回事。我可以捐钱捐物,可是我不想捐人,我想正正经经地当一个医生,不想掺和到战争里去。
肖卓然说,你参加志愿军,也是当医生,而且大有用武之地,你不能鼠目寸光啊!
汪亦适说,有什么用武之地啊?你们口口声声说实事求是,可是你明明知道我是主动起义的,并且冒着危险去动员程先觉和郑霍山,可是甄别来甄别去,还是给我下个结论投诚。什么叫投诚?我心里很清楚,就是投降的意思。我汪亦适什么事情都可以做,就是不投降。现在让我背着个投降的名分参加志愿军,我心里别扭。
肖卓然明白了,原来症结在这里。汪亦适这个人确实是一根筋,认死理。当然,汪亦适认的这个死理也确实有他的道理,投诚和起义的确不是一回事,要不,他也不会稀里糊涂地被搞成军工了。肖卓然说,亦适,我知道你有委屈,但是大局为重,我们要受得了委屈,不能斤斤计较个人得失。至于甄别的事情,以后还有机会。
汪亦适说,我希望现在就解决。
肖卓然火了说,汪亦适,你是要挟组织吗?你睁开眼睛看一看,现在是什么时候了?火烧眉毛了,你还在为自己的名分和待遇无理取闹,简直是不识时务。这个情况很复杂,程先觉和郑霍山都不认账,别的你又找不出证明人,你说怎么解决?
汪亦适说,我无理取闹了吗?我只不过提出我应该提出的问题。
肖卓然说,你说你是起义,第一,没有人给你证明;第二,你没有拿出行动,凭你自己说了就行了吗?
汪亦适嘟嘟囔囔地说,难道我就这么一直背着黑锅?
肖卓然说,现在让你参加志愿军,就是给你机会。只要你在保家卫国的战争中拿出行动,证明自己出污泥而不染,起义也好,投诚也罢,过去的事情一笔勾销,一切问题迎刃而解。亦适,听我一句劝说,跟共产党走,你的人生道路还长得很。
其实汪亦适的心里早就动摇了,但是嘴上还是说,所谓志愿军,总得志愿吧,在我还没有志愿提出来的时候,组织上就已经决定了,这违背我的意志。而我想按照我自己的意志行事!
肖卓然坐在办公桌的后面,脖子伸得老长,像看一个鬼一样地看着汪亦适说,那你说说,你志愿不志愿?
汪亦适说,只要让我当医生,我就志愿。
肖卓然气不打一处来,叹了一口气说,你上午在会上把这话说了,不就什么事都没有了吗?害得我提心吊胆,而且还给组织上留下了极差的印象。
汪亦适说,上午并没有征求我的意见,而是直接通知我,我当然不能接受。难道还要我感恩戴德?
肖卓然说,汪亦适啊汪亦适,你真是……太书生气了啊,你抠什么字眼啊?汪亦适说,我做人有自己的原则。
肖卓然说,那好,那我问你,你现在志愿加入中国人民志愿军吗?
汪亦适说,愿意。
肖卓然把手猛地举到半空中,好像要扇谁一耳光子,停顿一下又缓缓地落了下来,手背向着汪亦适,向外摆了摆,一副不耐烦的样子说,你自己去找政委吧,按照你的原则,正正经经地报名。
汪亦适说,那就算了,还是你帮我报名吧。
肖卓然说,他妈的,这个时候了还端着架子。我真服你了。
第二天医院就热闹了。随着抗美援朝战争向纵深推进,国内除了参战部队以外,另外组织了数十支战地医疗队,仅江淮军区就有八支。709医疗队由二十七个人组成,政治处主任柴效锋担任队长,肖卓然担任副队长。队员中有程先觉,为正连级军医。汪亦适被江淮军区特批重新参军,定级为副连级军医。对此,汪亦适并没有表现出高兴,反而在肖卓然面前说,看看,其实组织上在没有征求我意见的情况下都把事情决定下来了,幸亏我志愿了,我要是不志愿,这不是强加于人吗?
肖卓然冷冷地说,你以为你是谁?该强加于你的,就是要强加。我跟你讲,参加了志愿军,一切行动听指挥,以后强加于你的事情还多着呢,你就等着闹别扭吧。不过我警告你,在战场上闹别扭,那是要执行战场纪律的。
02
本来医疗队中没有女同志,就在出发前的第三天,舒南城亲自来到705医院,向丁范生提出两条要求,一是让舒云舒和舒雨霏参加医疗队,二是让肖卓然和舒云舒完婚。丁范生感到事情不好办,就把于建国扯了进来。丁范生说,老前辈,在我们医院,凡是管人的事情,都是于政委说了算。他比我会管人。舒南城说,那好,就请于政委满足老夫这个小小的请求。
舒云舒参加705医疗队还不是太难办,好歹她本来就是705医院的人。舒雨霏的情况要复杂一些,她已经调到地方医院了,虽然在原单位报名参加了志愿军,但是暂时还没有被批准入伍。舒南城先是找到陈向真,把舒雨霏重新参军的问题搞得差不多了,然后再找丁范生。丁范生这里其实已经有松动了,又带着舒南城去找于建国。
于建国很客气。于建国说,第一条,我们非常感谢老先生深明大义、为国分忧,但是战争条件过于艰苦,我们医疗队暂时没有女同志参加,她们留在后方,照样支持前线。第二条,肖副处长同舒云舒同志的婚姻,是他们个人的事情,符合条件,组织上不会阻拦。但是肖副处长即将奔赴前线,此时完婚,是否合适,请前辈斟酌。
舒南城说,我就是冲着卓然要赴朝参战才做出这个决定。我舒南城厌恶战争,但是与洋人开战,保家卫国,我是一点儿也不含糊。有钱出钱,有人出人。老夫年迈,膝下无子,能为国效力的只有几个千金,老大老三,已从贵军,老话说,一个女儿半个儿,我把老大老三一起送去,就算送去了一个儿子。
于建国说,老先生,我们共产党男女平等,舒云舒和舒雨霏都是独立的军人,一个顶一个,两个顶两个,断无两个算一个的道理。
舒南城说,那好,那就让她们参加医疗队。至于老三和肖卓然的婚事,既然她们已经水到渠成,我看在赴朝之前办了更好,这样就算我舒南城为国家送去了一男两女。他们结婚了,一起赴汤蹈火,彼此也有个照应。
于建国还是为难,沉吟一会儿说,医院里的女同志都要求上前线,眼下我们一个也没有批准,如果让老先生的两位千金参加了,我们当领导的会授人以柄哦。
丁范生也说,女同志到前线,会有很多困难。老先生是不是再考虑考虑?
舒南城说,二位不用为难,我这里有上方宝剑哦。说完,当真从皮包里找出一份文件,原来是陈专员的亲笔信。陈专员在信中说,舒先生乃皖西名流、民族资本家、医药界领袖,送女参战,意义远非多一人之力,而在树立楷模、鼓舞民心,体现民族同仇敌忾之决心,望丁、于二位同志成全舒先生的美意,云云。
陈专员是丁范生和于建国的老首长,又是皖西警备区的政委。老首长的话还是不能不听的。这二位也风闻陈专员同舒南城私交甚密,抗日战争时期陈向真的支队在大别山里打游击,舒南城曾暗中相助;皖西城解放前夕,陈向真是二十七师的副政委兼皖西地下工委书记,就是通过舒南城联络了皖西工商业,实现了对皖西城重点文物目标的保护和资产物资的转移,从而保证了解放军接收了一个相对完整的城市,能够以最快的速度恢复生产和生活。
丁范生说,哈哈,看来老前辈这是先斩后奏啊,我们不执行陈专员的指示,恐怕还有点说不过去呢。
于建国说,既然这样,我们还是尊重前辈的意见。不过,参加医疗队也好,完婚也好,总得征求他们本人的意见。再有,如果他们同意结婚,我主张就在我们705医院,按照战争年代的规矩办,移风易俗,一切从简。
丁范生说,那恐怕不行,舒先生是皖西工商界领袖人物,婚丧嫁娶,那都是要讲究排场的。前辈,你说是不是?
舒南城哈哈笑了两声说,实不相瞒二位,老夫确实有排场一番的想法,稻香楼都包下来了。老夫初衷也是借此机会向皖西工商界和民众表露老夫爱国的心迹,希望能够感召更多的人有钱出钱,有人出人。如果不符合贵党贵军的规矩,那还是按你们的意思办吧。
于建国想了想说,这件事情确实很特殊,特殊的事情办好了,会有特殊的意义,办得不好,也会有特殊的不良影响。这样,前辈你先在丁院长的办公室稍候,我现在就给江淮军区和陈专员打电话,我一定会把你的想法如实汇报,听听上级的意见。
舒南城说,好。
于建国分别给江淮军区政治部和行署陈专员打电话,江淮军区政治部副主任回话说,我看这件事情啊,一是要随乡入俗,二是要掌握政策,你们看着办吧。
陈专员的回话却很爽快,说,好事啊,工商领袖送女参战,临阵联姻,这不是鼓舞士气的最佳教材吗?至于说铺张浪费,他挣了那么多钱,你不让他铺张浪费,难道你想继承遗产吗?这不叫铺张浪费,他花钱,给我们的抗美援朝战争打气加油,有什么不好呢?我建议你们,认识到了呢,就积极配合。认识上不去呢,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于建国说,陈专员,我们保证,积极配合。
舒云舒和肖卓然的婚礼在皖西城引起不小的反响,因为这是小城解放以后为数不多的婚礼之一,也是唯一规格最高的婚礼,还因为这个婚礼有婚礼以外的意义。
前来捧场的人自然不少,多是小城工商界的头面人物,遗老遗少们,见面打躬作揖者流,就连远在梅山的舒先生的老朋友汪尹更也被请了过来,一路鞍马劳顿。
这天晚上,舒南城穿着一身中山装,红光满面,左顾右盼,抱拳致谢,口中一连声:承蒙关照,多谢捧场。
证婚人是705医院的丁范生,主持人是于建国,陈专员即兴发表讲话。陈向真说,肖卓然、舒云舒二位革命同志的这个婚礼,不同寻常,这是在特殊的时期、特殊的地方,一对特殊的革命战士的结合,它象征着我们的革命事业花好月圆,象征着我们的抗美援朝战争乘胜前进,象征着我们皖西社会主义建设蒸蒸日上,象征着皖西人民的生活日新月异。我们不仅要对一对新人致以衷心的祝福,我们还要特别祝福我们皖西工商领袖舒南城舒先生。舒先生高风亮节,每当国家民族多事之秋,数次慷慨解囊支持革命,抗日战争时期不顾个人安危多次向我新四军游击队伸出援手,解放战争中联合皖西工商名流,为保护皖西文物和恢复生产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如今,鸭绿江边战火起,保家卫国成为全民族的吼声,舒先生毅然向国家保送两个女儿参战,又在出征之前举行这次别开生面的婚礼,旨在表达爱国奉献之心迹,可歌可泣!我今天送给舒先生对联一副,拿笔来!
大厅里一片寂然。陈专员仰首凝神,气运丹田,突然泼墨,一挥而就——
送女参战工商巨擘为国分忧
临阵联姻兄弟姐妹同仇敌忾
掌声四起。掌声中,婚礼进入主题,新人对拜,拜双亲,都是一如既往,只是把拜天地神明改为拜领导。
热闹声中,汪亦适正襟危坐,对身边的汪尹更说,父亲,恕儿不孝,儿子也报名参加志愿军了,这两天就要出征。
汪尹更看了儿子一眼,没有说话。
汪亦适说,我知道消息太晚,没有来得及跟你和娘商量。
汪尹更慢吞吞地说,自古忠孝难两全,先有国,后有家,是我们这些行医经商的人都明白的道理。只是,你是行医世家,学的又是医术,但愿在学业上有所长进。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汪亦适说,儿子铭记在心。
汪尹更说,战乱频仍,物是人非,你求学多年,独自在外,吃了不少苦头,受了不少委屈。为父了解你的秉性,外柔内刚。不过为父还是要交代你一句,凡事不可争强好胜,不做勉强之事,不做为难之事。
汪亦适说,儿子记住了。
汪尹更说,你去保家卫国,为父和你母亲并无异议,只有一事放心不下。你也到了婚娶之龄,至今尚未着落,委实是父母一块心病啊。
汪亦适沉默不语。
汪尹更说,婚姻爱情,自有缘分,可遇而不可求。早年为父已有察觉,你和三丫头青梅竹马两小无猜,为父有心提媒,唯恐添乱,未曾想坐失良机。今后在外,还得你自作主张。
汪亦适说,父亲放心,儿子心中有数。
这时候舒南城走了过来,对汪尹更说,福鼎兄,转眼之间,天地变了,孩子大了,你我也老了。
汪尹更说,鸿儒兄,新社会新气象,眼见得孩子们闯天下做大事,老了也甘心啊!恭喜恭喜!
舒南城说,亦适这孩子,自幼我就视为己出,疼爱有加。我原先也是希望汪、舒两家珠联璧合,只是,这姻缘二字不是我们做长辈所能左右的。我有四千金,福鼎兄你看中了哪个,老朽亲自说项。
汪尹更说,哈哈,鸿儒兄此情厚重,福鼎感激涕零。不过,现在是新社会了,婚姻大事,还是随缘吧。
舒南城说,不管你我两家是否亲家,几十年的交情是不能断的。鸿儒兄方便时携嫂夫人常来城里走动走动。
汪尹更说,小脚女人,不愿抛头露面。不过,新社会万象更新,也是你我医药中人有所作为之时,往后,少不了到府上添扰。
见两位尊辈聊在兴头,汪亦适悄悄起身离座,到门外透气。天上一轮皓月如银盘。远处的史河,粼波荡漾。河岸上垂柳似波如烟,河心轻舟游弋,同岸上星星点点灯火交相辉映。
这正是深秋。遥想当年,孩提时代,每逢秋天,舒家主仆必到梅山,大人们忙正事,非医即药,孩子们则另有天地,采菱角,荡秋千,读诗文,习耕作。那时候的光景就像这天上的圆月,清澈、透亮。孩提时代的汪亦适以为舒家和汪家就是一家,那时候真是不分彼此。想到这里,不禁一声叹息。
去年今日此门中,
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
桃花依旧笑东风。
汪亦适正在伤感,身边传来抑扬顿挫的吟诵声。扭头一看,是程先觉。程先觉咧着大嘴,阴阳怪气地笑说,亦适兄,心里不是滋味吧?我也是。男人者,爱情的成功乃是最大的成功,爱情的失败乃是最大的失败。
汪亦适很恼火,恼火程先觉败坏了他的心境,更恼火程先觉的态度。汪亦适说,什么叫你也是?我跟你一样吗?
程先觉怔了怔说,啊,你是跟我不一样,你是失恋,我是失神。
汪亦适转身就走。程先觉跟在后面说,亦适,我知道你对我不满,不过,马上就要赴朝参战了,我们要团结啊!相依为命甘苦与共啊!
汪亦适说,我为什么要跟你相依为命甘苦与共,难道我想把我自己变成一个卑鄙的人?
程先觉说,这话说得太刻薄了吧,我怎么就是卑鄙了?我们就算没有同学这层关系,总是同志吧。你说不跟我甘苦与共,难道与我不共戴天?
汪亦适说,还是那句话,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过我的独木桥。
程先觉说,你这个思想要不得,这是要吃亏的。
03
农历九月十九,柴效锋和肖卓然率领的705医疗队在安庆同江淮军区医疗总队会合,乘三辆卡车前往芜湖,然后搭乘轮船前往丹东。
705医疗队进入朝鲜战场之后第一次执行任务是参加元山里战斗的救护工作。那正是第三次战役如火如荼的阶段,志愿军的两个团攻打美军的一个加强营,美军火力猛烈,志愿军装备低劣,两个团打一个营非常吃力,元山里高地久攻不下,伤亡严重。医疗队在二线阵地后面的红松洞开设救护所,一次进攻下来,就抬下来一百多号伤员。
医疗设备也很简陋,仅有两台X光透视机和三台呼吸机,手术台是门板搭建的,麻醉药和盘尼西林严重匮乏。医疗队有一口大锅,每天二十四小时沸腾,消毒基本上就靠这口大锅。
汪亦适现在进入到一个忘我的境界,每天要做二十多台手术。好在多数都是外伤,挖弹片弹头,止血缝合,这样的手术对于汪亦适来说已经是轻车熟路了,倒是不困难。
到了朝鲜战场,果然就没有内科外科、西医中医之分了,医疗队全体人员,除了柴效锋以外,包括妇科医生舒雨霏,也当然包括麻醉医生舒云舒,甚至还包括行政人员肖卓然,全部都是外科医生。遇到伤员多的时候,大家各自为战,一律拿手术刀,刮骨疗毒。倘若遇到大手术,则集体会诊,主刀通常都是汪亦适担任。每当这个时候,舒云舒就主动配合,给汪亦适当助手。
汪亦适从来没有提出过要让舒云舒当助手的要求,但是当任务来了之后,如果舒云舒不在场,汪亦适就会左顾右盼,迟迟不上手术台。后来还是程先觉发现了这个问题。有一天遇到一个断肢伤员,大家一拥而上,把准备工作做好了,汪亦适也穿戴完毕,但是临上台之前,又停下了,骨碌着眼珠子,大张着两只手,嘴里哈着气,手里却找不到器械。明明有一个助手和两个护士在场,这伙计仍然视而不见,嘴里念念有词说,怎么搞的,怎么搞的,还没有准备好。人呢?
助理军医陆小凤说,人都齐了啊,东西都准备好了。
汪亦适不理睬,眼神从陆小凤的肩膀上掠过去,嘴里还是嘀咕,人呢,怎么还不过来?
就在这时候,舒云舒满头大汗地跑了过来,从陆小凤的手里接过器械,交到汪亦适的手里。汪亦适这才如释重负,向舒云舒递去感激的一笑,伸了伸胳膊,做了个扩胸运动,然后从容不迫地上了手术台。
在原江淮医科学校的“四条蚂蚱”中,汪亦适和郑霍山多次参加过国民党军队的战地救护,充当过见习军医。程先觉和肖卓然的临床经验要相对少一些。肖卓然是因为有大量的社会活动缠身,他的主要精力是放在革命斗争中了。程先觉之所以临床机会少,是因为他基础理论课成绩平平,不被校方看好。那时候程先觉因祸得福,他倒不在乎不被看好,相反,他认为这是好事。像郑霍山和汪亦适,哪里有仗打,他们就被抽调到哪里。尤其是郑霍山,虽然名义上是学员,其实已经被校方当做老医生使用了。在国军三十六师里,都知道医科学校有个郑霍山十分了得。程先觉并不嫉妒他们,人怕出名猪怕壮,树大招风,出头的椽子先烂,这些道理程先觉全明白。像郑霍山这样哪里有战事就被抽调到哪里,当炮灰的概率要比别人多得多,这个账程先觉不用算就明白。
后来解放了,程先觉起义有功,起先分配在705医院当业务股长,搞业务管理保障,仍然不用到一线行医,那时候他春风得意,认为官场有戏,坦途在前。如果让程先觉选择终生当一个官员还是当一个医生,他自然选择前者。但是好景不长,因为大别山的敌特活动猖獗,引出了个重新甄别、重新登记,结果他也受了牵连,业务股长被莫名其妙地免去了,重新当了一名普通的医生。公正地说,这委实有点难为他了,因为自从当了业务股长,无论从思想还是从技术上,他就已经做了金盆洗手的打算,让他重返医疗一线,显然有些力不从心。也正是这个原因,到了朝鲜战场之后,他把自己的声调降成了低八度。别说他在这个领域没有优势,就是有优势,他也不会主动发挥,他不是汪亦适,他需要保护自己。在这里,他宁肯看着汪亦适风光,他甘心情愿地听汪亦适受表扬,也俯首帖耳地给汪亦适当助手。
在数次给汪亦适打杂之后,程先觉发现了那个秘密,那个甚至连汪亦适自己都没有察觉的秘密。那就是在他做手术的时候,如果是舒云舒给他当助手,他的状态就要好得多,他的动作就要敏捷得多,手术的效果也要明显得多。
程先觉发现了这个秘密,但是他没有暴露这个秘密,他把这个秘密作为一笔财富。而且,他利用自己的小组长的便利,不动声色地把舒云舒配合汪亦适,调度成了约定俗成的事情。
元山里攻打下来的当天,抬下一个重伤员,是主攻团的团长马到成,全身九处中弹,一条胳膊被炸断,到了汪亦适手上,已经快断气了。程先觉和陆小凤跑到伤员身边一看,一个说,没救了,另一个说,赶紧转送上一级战地医院。几个人围着伤员团团转,伤员浑身是血,无从下手。汪亦适没说话,看看伤员,也是一声长叹。
抬伤员的战士说,马团长的右胳膊本来没有完全炸断,只是把骨头炸断了,还连着皮,就这样马团长还带着部队冲锋,冲锋的过程中他嫌连着皮的胳膊碍事,拿刺刀把那条胳膊砍了下来,左手挥动手枪,率部继续进攻。
汪亦适听了这个战士的话,感到很震惊。他觉得当时有一股奇异的力量在支配着他,他甚至没有考虑后果,毅然决定:就地抢救,手术准备。
程先觉说,陆小凤负责麻醉,我来止血,张护士你快去把舒云舒叫来,由她助刀。
舒云舒很快就被叫来了,汪亦适看着舒云舒,没有说话,对程先觉说,失血太多,当务之急是输血,边输血边手术。汪亦适说这话的时候,态度是不容置疑的,完全是一个上级对下级或者说是权威对弟子的口气。
程先觉说,好,我全力保障。
抢救的过程中,一三五师师长王辉昆亲自赶到救护所,在汪亦适的身后焦躁地踱步,脸色铁青地命令,一定要把我们的英雄团长救活,不惜一切代价!
汪亦适没有理睬王辉昆,集中精力察看马到成的伤势,紧急组织输血,同时开始人工呼吸,继而对接断裂血管。汪亦适在抢救伤员的过程中,似乎已经完全忘记了自己仅仅是一个副连级军医,而俨然是一个号令三军的统帅,旁若无人,挥洒自如。按说这样的伤势在救护所是无能为力的,但是如果转送上一级战地医院,要经过三个多小时的辗转,也就等于宣判了伤员死刑。汪亦适当机立断,采取先重后轻,先保命、后手术的抢救方案,让伤员的心电图始终保持跳动。手术过程中,汪亦适偶尔直起腰,看一眼舒云舒,舒云舒马上就领会了意图,在汪亦适目光所及的地方进行切割摸索,避开血管,把最佳的下刀路线交给汪亦适,然后两个人一言不发地忙碌。
王师长心急如焚,情不自禁地在汪亦适的身后念叨,医生同志啊,你一定要救活马到成,他可是宋司令亲自点名的主攻团长,想当年他带着部队冲破日本鬼子三千人的铁壁合围,全连只剩下六个人,硬是保卫了边区**。这次攻打元山里,他已经鏖战了三天三夜,全团死了六百人了……他要是死了,我怎么向宋司令交代啊!
血浆很快用完了。汪亦适说,输血不能停止!
王辉昆把胳膊一捋说,抽我的,我血多。
汪亦适说,首长,请您离开这里,不要妨碍我们抢救。
王辉昆说,我不说话了,但是请你用我的血。
汪亦适说,首长,您的血型不对。请您离开这里。
王辉昆说,我是他的师长,我和他的血是一样的,都是红的。
汪亦适不再理睬王辉昆,指挥助手和护士边输血边做手术。程先觉摊着血淋淋的双手大喊,A型,第二输血队上。
这一次,汪亦适从马到成的身上共取出六枚弹头弹片,有一颗子弹打穿了马到成的腹腔,肠子都断了,也被汪亦适缝合了。
马到成后来没有死。在705救护所经过紧急处理之后,被送往兵团医院,终于在四天后恢复了神志。
04
第三次战役结束后,兵团卫生部的一名副部长亲自来到705医疗队,对柴效锋和肖卓然说,你们705医疗队简直创造了奇迹,像马到成这样的伤势,基本上没有救了,动脉血管都被打断了,血压已经降到了最低,浑身就像个马蜂窝似的,到处都是窟窿,居然让你们的医生给救活了。请你们把这个医生请来,我要看看他那双手。
后来就把汪亦适叫了过来。副部长一看汪亦适,吃了一惊说,啊,这么年轻,我还以为是一个老医生呢!
肖卓然在一旁说,汪亦适原先是国民党军队医科学校的高才生,是皖西城著名的“排雷大王”,做外科手术有好几百例了。
副部长说,我们的战地医生,做几百例外伤手术的并不罕见,罕见的是把手术做得这样天衣无缝。到了野战医院,基本上没有进行二次三次处理,简直是艺术。
汪亦适说,其实我也没有把握,死马当活马医,没想到就成功了。
副部长哈哈大笑说,好啊,死马当活马医,还就医活了。
跟副部长一起来的还有志愿军报社的记者,一个二十岁刚出头的小伙子,留下来认真地采访了汪亦适,问了很多问题。汪亦适说,其实很简单,我是个医生,救死扶伤是我的责任,遇到一个危重伤员,把他治好了,也是我的责任。
记者说,你原先是国民党的医生,救治共产党的伤员,这么用心用力,是不是爱国主义精神在起作用?
汪亦适说,我不是国民党,也不是共产党,我就是个医生。
记者说,但你是从国民党军队投诚过来的,从国民党军医到志愿军军医,总是有个思想转变的过程。
汪亦适说,我不是投诚过来的。投诚是没有办法的办法,是被动的,我是主动要起义的。
记者说,你为什么要起义?是因为顺应潮流吗?
汪亦适回答说,我不喜欢国民党,仅此而已。
记者说,国民党是腐朽的,而你没有腐朽,出污泥而不染,你积极投身到抗美援朝的爱国主义行动当中,这本身就说明了,你的思想已经经历了一次质的飞跃。
汪亦适说,我没有想那么多。但是,抗美援朝是保家卫国行动,我作为一个中国人,为保家卫国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是天经地义的。
采访结束了,这位记者又同汪亦适聊了一会儿。记者说,现在国内已经开始土地改革和镇压反革命了。记者问汪亦适家庭是什么成分,汪亦适答不上来。记者说,你家有没有土地?汪亦适想了想说,大约有几十亩土地。记者又问有没有财产,汪亦适说,多少应该是有一点的,我们家是药材商。记者说,那你家就是地主了,地主的土地和财产有很大一部分要分给贫下中农,你是怎么想的?汪亦适说,没有想过,我觉得土地和金钱都是身外之物,没有不行,多了无益。不过,我们家的财产,都是祖祖辈辈靠血汗积攒下来的,不是靠巧取豪夺。难道这样来的财富也要分给贫下中农?
记者说,我们共产党的政策是耕者有其田,土地就那么多,你们有钱人占多了,穷人就少了,社会就不公平了。
汪亦适当时没有吭气。记者走后,他有几天都是心事重重的。他不是可惜他家的那些财产,他担心的是他的父亲汪尹更能不能认清形势,会不会心甘情愿地把土地和财产交出去。万一老人家想不通,跟新政权对抗,那就是螳臂当车了。他很想写封信回家,但是转念一想,父亲和舒世叔一样,都是开明的人,懂得人为财死、鸟为食亡的道理,也许用不着他提醒。再说,万一他们想不通,那就一定会有想不通的道理,也不是他写信三言两语能够说明白的。世事沧桑,难以预料,家里的事情,还是让长辈做主吧,一切顺其自然。这样一想,他就没有写信。
后来这位记者就写了一篇战地通讯,刊登在兵团的战地报纸上,名为《忘我工作的战地医生》,里面没有说到土地改革的事情,单单报道了汪亦适在解放皖西城之后,忘我为人民服务,勇挑重担,为解放军负伤官兵“排雷”的故事,又写到汪亦适在朝鲜战场上,克服重重困难,每天做二十多例手术的事实,尤其渲染了汪亦适救治马到成的经过。
半个月后,汪亦适从程先觉的手上看见了那张报纸。程先觉不无羡慕地说,亦适,这下好了。不仅你自己用行动证明了自己,也给我们这些从国民党军队过来的人争了光,扬眉吐气啊!
汪亦适说,莫名其妙。我就是干自己应该干的事情,干吗要东拉西扯?
程先觉说,听说支部正在酝酿,要发展你火线入党。
汪亦适怔住了,看了一眼程先觉说,你是听谁说的?不要信口开河。
程先觉说,这是真的。不仅要发展你入党,好像还要树立典型,号召志愿军医务人员向你学习。
汪亦适说,那就多余了。再说,入党是要经过本人申请的,我还没有申请,怎么发展我入党啊?
程先觉说,你太教条了,入党不入党,不是你说了算,而是组织上说了算。
汪亦适说,入党不入党,是我自己的事情,当然由我说了算。我还没有申请,怎么就发展了呢?你不要妄加猜测。
程先觉说,想当初,在皖西城,705医院还是荣军医院的时候,你不就写过入党申请书了吗?
汪亦适说,此一时,彼一时,我那时候的想法怎么能代表这个时候的想法呢?
程先觉惊讶地看着汪亦适,半张着嘴巴,大黄牙上下磕了几下说,怎么,难道你不想入党?
汪亦适笑笑说,我想不想入党是我的事情,我不告诉你。
http://www.yetianlian.net/yt55312/20911277.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yetianlian.net。何以笙箫默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m.yetianlian.net
汪亦适的军工一当就是大半年。突然有一天,传来消息说,美国和朝鲜打起来了,战火已经烧到中朝边境鸭绿江了,美国的飞机每天都在中国的领空上挑衅,中国要组织志愿军参战。
过了一些日子,果然有些部队调动了,集体加入志愿军。
再过些日子,全国性的声讨美帝国主义、保家卫国的运动就展开了。后方掀起了捐钱捐物的运动。汪亦适没有什么好捐的,又写信给父亲,动员家里捐钱。汪亦适在信中说,国家有难,匹夫有责。我们汪家虽然辛勤创业,但生不带来死不带走。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国家若不能维护尊严,一家之财产又有何用?家父不必踌躇,把拟划归我的那份悉数捐出,为国效力,遂我之愿,其恩远胜予我身外之物。
汪家首次捐钱三百块大洋,黄金壹斤,中西药材若干。
在这期间,又有消息传来说,朝鲜前线战斗空前激烈,志愿军已经上去了十几个军。官兵消耗很大,医疗条件十分困难,将陆续抽调一些野战医院赴朝参战。
汪亦适这些日子心里七上八下。他虽然只是个军工,但是对于国家这个概念,他是不含糊的。童年的时候他痛恨日本鬼子,那时候他年幼,没有什么建树。现在美国鬼子打到家门口了,热血青年焉能无动于衷?他甚至想过要到前线去,一展身手,但是,他不是军人,这一点又让他感到郁闷。有时候甚至会有一种轻松的感觉,不是军人也好,这样就可以远离战争,落个清闲自在。
一天上午,汪亦适被叫到副政委兼政治处主任柴效锋的办公室。柴主任的办公室里还有丁院长、于政委、秦莞术、肖卓然等人。丁院长说,小汪,过来坐。
汪亦适迟疑了一下,站着没动。
于政委说,汪亦适同志,位子给你留着啦,请坐下。
汪亦适瞅了瞅,肖卓然的旁边果然有一个位子。于是走过去,神情茫然地坐下了。
于建国说,汪亦适同志,我先问你一个问题。你知道,自从咱们医院成立,你一共做过多少例手术吗?
汪亦适说,记不得了,没统计过。
于建国说,我们统计过。前七个月一共做手术六百二十一例,其中需要输血的较大手术一百二十四例,手术时间在两个小时以上的一百七十七例,战伤手术占百分之九十七。我们医院对五百名军队伤员进行了术后调查,其中术后痊愈占百分之九十八,略有不良反应者百分之零点五,术后仍有遗留者仅一例。这就是前天你和肖副处长一起重新做的那例。
汪亦适没有说话,静静地看着于建国。
于建国说,我说这些数字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在我们皖西地区解放之后,作为一名医生,你的业绩是相当突出的。即使放在整个江淮驻军和地方医疗系统比较,这个业绩也是首屈一指的。
汪亦适有点震动,两手放在膝盖上,局促不安地说,我没有想到组织上把这件事情搞得这么清楚。
于建国说,那是当然,我们是共产党,共产党做事是实实在在的。我们衡量一个人,有很多方面,但有时候,数字也很能说明问题。现在我问你第二个问题,如果我们把你推荐到地方医院工作,让你立即担任主治医生,享受国家干部待遇,你能接受吗?
汪亦适怔住了,眼睛里刚刚泛起的感动的光芒,转眼就消失了,表情麻木地看着于政委说,为什么?
于政委说,你先回答我,能不能接受?
汪亦适说,我说过,我不要待遇,我只想做事。
于政委说,你可能对待遇问题还不是很清楚。这一步将决定你的一生,因为军工是合同制,合同随时都可能解除,而国家干部的身份是终身的。我们705医院是军队医院,军工的编制将不断削减,这对你个人来说是不公正的,我们不能让你老是当一个咨询员。
汪亦适半天没说话。沉默了一会儿才说,我是学骨科的,而且主要是战伤治疗,也有这方面的经验。到地方医院,我可能发挥不好。再说,我不在乎待遇,我要是在乎待遇,哪个医院都留不住我。
丁范生说,小汪这话不假。要是在乎待遇,他早就回家当公子哥了。
于建国说,那我再问你第三个问题,你既然不在乎待遇,能不能接受艰苦的生活?我是说,比705医院要艰苦得多的生活。
汪亦适略一沉吟说,那要看什么样的生活,只要值得,我就在所不辞。
于建国说,你既然表了这个态,我就给你打开天窗说亮话,我说的这个艰苦生活,是战争生活,是保家卫国的抗美援朝战争。根据上级指示,我们705医院要组织战地医疗队。汪亦适同志,我现在代表组织通知你,你已经是中国人民志愿军的一名军医了。
汪亦适疑惑自己听错了,情不自禁地慢慢地站了起来,看着于建国说,于政委,我没有听错吧,你是说我已经是志愿军的一名军医了?
于建国说,你没有听错。
汪亦适说,我想问个问题,可以吗?
于建国意外地看了汪亦适一眼,勉强地点点头说,可以。
汪亦适说,什么叫志愿军,是志愿参加吗?
于建国说,当然是志愿。怎么,你有什么疑问?
汪亦适想了一会儿说,我不志愿。
就这一句话,会场上的空气顿时就凝固了,汪亦适的态度出乎所有人的意料,甚至连他自己都感到有些突然。
于建国不动声色地看着汪亦适,又看看肖卓然。肖卓然正吃惊地,甚至绝望地看着汪亦适。肖卓然说,亦适,你再慎重考虑一下,这可是人生的关键一步啊。
汪亦适说,我是个医生,哦,不,我现在是一个军工。我参加志愿军能干什么呢?
肖卓然说,当军医啊!重新回到手术台上,这不是你的愿望吗?
汪亦适说,我想当医生,但是不等于想当军医。我不想再陷到政治斗争的是是非非中了。
这时候丁范生说话了,丁范生一说话,气氛就紧张了。丁范生把桌子一拍说,汪亦适,你他妈的真是死不改悔的国民党,你这个思想,简直就是反动派!组织上看错了你,还以为你是一个追求进步的人,没想到你贪生怕死!算了,离了张屠夫,不吃带毛猪。你不去也好,那就老老实实当你的军工吧。不过,我们有言在先,像你这种思想,就是当军工恐怕也当不长了,恐怕还得审查你。
汪亦适说,无所谓。
于建国说,丁院长,你不要着急。汪亦适,你也不要冲动。这件事情不是小事,你再考虑考虑。我建议你认真地体会组织的良苦用心。
肖卓然说,亦适,我知道你有情绪,思想一时转不过弯,我希望你冷静地再想想。705医院做出这样的决定,是深思熟虑的。
汪亦适说,我也是深思熟虑的。
汪亦适这么一说,就把退路堵死了,对话无法进行下去。丁范生痛心疾首,红着眼睛看汪亦适说,没想到没想到,我老丁革命革了十几年,还没有遇到这样不识抬举的人物。你倚仗什么?就你那点医术?你是不是还梦想着蒋介石反攻大陆,你还到蒋家王朝当你的国军中尉?
汪亦适正襟危坐,迎着丁范生的目光,一言不发。
于建国见出现僵持局面,皱着眉头说,哎呀,这是没想到出现的情况,我们本来认为这是顺理成章皆大欢喜的事情,没想到弄成了夹生饭。这都怪我这个政委,太主观了,太不了解情况了,太想当然了。要不,这件事情暂时不定,我们再重新考虑一下?
肖卓然说,于政委,这也怪我,没有提前同汪亦适沟通。这样吧,我单独找汪亦适谈谈,再向组织汇报。
丁范生说,谈谈可以,但是不能太迁就了。就是他志愿了,组织上也还得重新审查。
汪亦适离开柴效锋的办公室,恍如隔世。细细回忆刚才的行为,觉得很舒畅,总算理直气壮地释放了自己的情绪。但是再冷静一想,又觉得哪里不对劲。事实上,参加志愿军,到朝鲜战场上的事,他并不是没有想过,他甚至盼望有这一天。可是今天为什么一口回绝呢?连他自己都有些奇怪。
当天下午,肖卓然把汪亦适叫到自己的办公室,连开水也没有倒一杯,就开始发火。肖卓然说,我太意外了,这么个千载难逢重新做人的机会,你居然一口回绝了。你是怎么想的?
汪亦适说,这很简单啊,人各有志,我是有独立人格的,我不能因为你们认为这是好事,我也必须认为这是好事。我不能接受怜悯。
肖卓然说,这不是什么好事坏事的事,也不是什么独立人格的事,更不是什么怜悯不怜悯的事。
汪亦适说,第一,我不是共产党员;第二,我不是解放军军人。我为什么就不能有自己的想法呢?
肖卓然说,你不是党员、不是军人,这是事实。可你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这不错吧?你要说你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我立马报告组织,那你的出路只有两条,一是离开中国,二是在中国接受审判。
汪亦适说,我当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肖卓然说,那不就行了吗!你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而我们的国家正在面临侵略的危险,美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在朝鲜燃起战火。你难道一点都不知道?
汪亦适说,美帝国主义在朝鲜打仗,关我什么事?
肖卓然怔了一下,一拍脑门说,糊涂,唇亡齿寒,这个道理你都不懂?你不是也写信给家里,捐钱捐物了吗?
汪亦适说,那是两回事。我可以捐钱捐物,可是我不想捐人,我想正正经经地当一个医生,不想掺和到战争里去。
肖卓然说,你参加志愿军,也是当医生,而且大有用武之地,你不能鼠目寸光啊!
汪亦适说,有什么用武之地啊?你们口口声声说实事求是,可是你明明知道我是主动起义的,并且冒着危险去动员程先觉和郑霍山,可是甄别来甄别去,还是给我下个结论投诚。什么叫投诚?我心里很清楚,就是投降的意思。我汪亦适什么事情都可以做,就是不投降。现在让我背着个投降的名分参加志愿军,我心里别扭。
肖卓然明白了,原来症结在这里。汪亦适这个人确实是一根筋,认死理。当然,汪亦适认的这个死理也确实有他的道理,投诚和起义的确不是一回事,要不,他也不会稀里糊涂地被搞成军工了。肖卓然说,亦适,我知道你有委屈,但是大局为重,我们要受得了委屈,不能斤斤计较个人得失。至于甄别的事情,以后还有机会。
汪亦适说,我希望现在就解决。
肖卓然火了说,汪亦适,你是要挟组织吗?你睁开眼睛看一看,现在是什么时候了?火烧眉毛了,你还在为自己的名分和待遇无理取闹,简直是不识时务。这个情况很复杂,程先觉和郑霍山都不认账,别的你又找不出证明人,你说怎么解决?
汪亦适说,我无理取闹了吗?我只不过提出我应该提出的问题。
肖卓然说,你说你是起义,第一,没有人给你证明;第二,你没有拿出行动,凭你自己说了就行了吗?
汪亦适嘟嘟囔囔地说,难道我就这么一直背着黑锅?
肖卓然说,现在让你参加志愿军,就是给你机会。只要你在保家卫国的战争中拿出行动,证明自己出污泥而不染,起义也好,投诚也罢,过去的事情一笔勾销,一切问题迎刃而解。亦适,听我一句劝说,跟共产党走,你的人生道路还长得很。
其实汪亦适的心里早就动摇了,但是嘴上还是说,所谓志愿军,总得志愿吧,在我还没有志愿提出来的时候,组织上就已经决定了,这违背我的意志。而我想按照我自己的意志行事!
肖卓然坐在办公桌的后面,脖子伸得老长,像看一个鬼一样地看着汪亦适说,那你说说,你志愿不志愿?
汪亦适说,只要让我当医生,我就志愿。
肖卓然气不打一处来,叹了一口气说,你上午在会上把这话说了,不就什么事都没有了吗?害得我提心吊胆,而且还给组织上留下了极差的印象。
汪亦适说,上午并没有征求我的意见,而是直接通知我,我当然不能接受。难道还要我感恩戴德?
肖卓然说,汪亦适啊汪亦适,你真是……太书生气了啊,你抠什么字眼啊?汪亦适说,我做人有自己的原则。
肖卓然说,那好,那我问你,你现在志愿加入中国人民志愿军吗?
汪亦适说,愿意。
肖卓然把手猛地举到半空中,好像要扇谁一耳光子,停顿一下又缓缓地落了下来,手背向着汪亦适,向外摆了摆,一副不耐烦的样子说,你自己去找政委吧,按照你的原则,正正经经地报名。
汪亦适说,那就算了,还是你帮我报名吧。
肖卓然说,他妈的,这个时候了还端着架子。我真服你了。
第二天医院就热闹了。随着抗美援朝战争向纵深推进,国内除了参战部队以外,另外组织了数十支战地医疗队,仅江淮军区就有八支。709医疗队由二十七个人组成,政治处主任柴效锋担任队长,肖卓然担任副队长。队员中有程先觉,为正连级军医。汪亦适被江淮军区特批重新参军,定级为副连级军医。对此,汪亦适并没有表现出高兴,反而在肖卓然面前说,看看,其实组织上在没有征求我意见的情况下都把事情决定下来了,幸亏我志愿了,我要是不志愿,这不是强加于人吗?
肖卓然冷冷地说,你以为你是谁?该强加于你的,就是要强加。我跟你讲,参加了志愿军,一切行动听指挥,以后强加于你的事情还多着呢,你就等着闹别扭吧。不过我警告你,在战场上闹别扭,那是要执行战场纪律的。
02
本来医疗队中没有女同志,就在出发前的第三天,舒南城亲自来到705医院,向丁范生提出两条要求,一是让舒云舒和舒雨霏参加医疗队,二是让肖卓然和舒云舒完婚。丁范生感到事情不好办,就把于建国扯了进来。丁范生说,老前辈,在我们医院,凡是管人的事情,都是于政委说了算。他比我会管人。舒南城说,那好,就请于政委满足老夫这个小小的请求。
舒云舒参加705医疗队还不是太难办,好歹她本来就是705医院的人。舒雨霏的情况要复杂一些,她已经调到地方医院了,虽然在原单位报名参加了志愿军,但是暂时还没有被批准入伍。舒南城先是找到陈向真,把舒雨霏重新参军的问题搞得差不多了,然后再找丁范生。丁范生这里其实已经有松动了,又带着舒南城去找于建国。
于建国很客气。于建国说,第一条,我们非常感谢老先生深明大义、为国分忧,但是战争条件过于艰苦,我们医疗队暂时没有女同志参加,她们留在后方,照样支持前线。第二条,肖副处长同舒云舒同志的婚姻,是他们个人的事情,符合条件,组织上不会阻拦。但是肖副处长即将奔赴前线,此时完婚,是否合适,请前辈斟酌。
舒南城说,我就是冲着卓然要赴朝参战才做出这个决定。我舒南城厌恶战争,但是与洋人开战,保家卫国,我是一点儿也不含糊。有钱出钱,有人出人。老夫年迈,膝下无子,能为国效力的只有几个千金,老大老三,已从贵军,老话说,一个女儿半个儿,我把老大老三一起送去,就算送去了一个儿子。
于建国说,老先生,我们共产党男女平等,舒云舒和舒雨霏都是独立的军人,一个顶一个,两个顶两个,断无两个算一个的道理。
舒南城说,那好,那就让她们参加医疗队。至于老三和肖卓然的婚事,既然她们已经水到渠成,我看在赴朝之前办了更好,这样就算我舒南城为国家送去了一男两女。他们结婚了,一起赴汤蹈火,彼此也有个照应。
于建国还是为难,沉吟一会儿说,医院里的女同志都要求上前线,眼下我们一个也没有批准,如果让老先生的两位千金参加了,我们当领导的会授人以柄哦。
丁范生也说,女同志到前线,会有很多困难。老先生是不是再考虑考虑?
舒南城说,二位不用为难,我这里有上方宝剑哦。说完,当真从皮包里找出一份文件,原来是陈专员的亲笔信。陈专员在信中说,舒先生乃皖西名流、民族资本家、医药界领袖,送女参战,意义远非多一人之力,而在树立楷模、鼓舞民心,体现民族同仇敌忾之决心,望丁、于二位同志成全舒先生的美意,云云。
陈专员是丁范生和于建国的老首长,又是皖西警备区的政委。老首长的话还是不能不听的。这二位也风闻陈专员同舒南城私交甚密,抗日战争时期陈向真的支队在大别山里打游击,舒南城曾暗中相助;皖西城解放前夕,陈向真是二十七师的副政委兼皖西地下工委书记,就是通过舒南城联络了皖西工商业,实现了对皖西城重点文物目标的保护和资产物资的转移,从而保证了解放军接收了一个相对完整的城市,能够以最快的速度恢复生产和生活。
丁范生说,哈哈,看来老前辈这是先斩后奏啊,我们不执行陈专员的指示,恐怕还有点说不过去呢。
于建国说,既然这样,我们还是尊重前辈的意见。不过,参加医疗队也好,完婚也好,总得征求他们本人的意见。再有,如果他们同意结婚,我主张就在我们705医院,按照战争年代的规矩办,移风易俗,一切从简。
丁范生说,那恐怕不行,舒先生是皖西工商界领袖人物,婚丧嫁娶,那都是要讲究排场的。前辈,你说是不是?
舒南城哈哈笑了两声说,实不相瞒二位,老夫确实有排场一番的想法,稻香楼都包下来了。老夫初衷也是借此机会向皖西工商界和民众表露老夫爱国的心迹,希望能够感召更多的人有钱出钱,有人出人。如果不符合贵党贵军的规矩,那还是按你们的意思办吧。
于建国想了想说,这件事情确实很特殊,特殊的事情办好了,会有特殊的意义,办得不好,也会有特殊的不良影响。这样,前辈你先在丁院长的办公室稍候,我现在就给江淮军区和陈专员打电话,我一定会把你的想法如实汇报,听听上级的意见。
舒南城说,好。
于建国分别给江淮军区政治部和行署陈专员打电话,江淮军区政治部副主任回话说,我看这件事情啊,一是要随乡入俗,二是要掌握政策,你们看着办吧。
陈专员的回话却很爽快,说,好事啊,工商领袖送女参战,临阵联姻,这不是鼓舞士气的最佳教材吗?至于说铺张浪费,他挣了那么多钱,你不让他铺张浪费,难道你想继承遗产吗?这不叫铺张浪费,他花钱,给我们的抗美援朝战争打气加油,有什么不好呢?我建议你们,认识到了呢,就积极配合。认识上不去呢,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于建国说,陈专员,我们保证,积极配合。
舒云舒和肖卓然的婚礼在皖西城引起不小的反响,因为这是小城解放以后为数不多的婚礼之一,也是唯一规格最高的婚礼,还因为这个婚礼有婚礼以外的意义。
前来捧场的人自然不少,多是小城工商界的头面人物,遗老遗少们,见面打躬作揖者流,就连远在梅山的舒先生的老朋友汪尹更也被请了过来,一路鞍马劳顿。
这天晚上,舒南城穿着一身中山装,红光满面,左顾右盼,抱拳致谢,口中一连声:承蒙关照,多谢捧场。
证婚人是705医院的丁范生,主持人是于建国,陈专员即兴发表讲话。陈向真说,肖卓然、舒云舒二位革命同志的这个婚礼,不同寻常,这是在特殊的时期、特殊的地方,一对特殊的革命战士的结合,它象征着我们的革命事业花好月圆,象征着我们的抗美援朝战争乘胜前进,象征着我们皖西社会主义建设蒸蒸日上,象征着皖西人民的生活日新月异。我们不仅要对一对新人致以衷心的祝福,我们还要特别祝福我们皖西工商领袖舒南城舒先生。舒先生高风亮节,每当国家民族多事之秋,数次慷慨解囊支持革命,抗日战争时期不顾个人安危多次向我新四军游击队伸出援手,解放战争中联合皖西工商名流,为保护皖西文物和恢复生产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如今,鸭绿江边战火起,保家卫国成为全民族的吼声,舒先生毅然向国家保送两个女儿参战,又在出征之前举行这次别开生面的婚礼,旨在表达爱国奉献之心迹,可歌可泣!我今天送给舒先生对联一副,拿笔来!
大厅里一片寂然。陈专员仰首凝神,气运丹田,突然泼墨,一挥而就——
送女参战工商巨擘为国分忧
临阵联姻兄弟姐妹同仇敌忾
掌声四起。掌声中,婚礼进入主题,新人对拜,拜双亲,都是一如既往,只是把拜天地神明改为拜领导。
热闹声中,汪亦适正襟危坐,对身边的汪尹更说,父亲,恕儿不孝,儿子也报名参加志愿军了,这两天就要出征。
汪尹更看了儿子一眼,没有说话。
汪亦适说,我知道消息太晚,没有来得及跟你和娘商量。
汪尹更慢吞吞地说,自古忠孝难两全,先有国,后有家,是我们这些行医经商的人都明白的道理。只是,你是行医世家,学的又是医术,但愿在学业上有所长进。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汪亦适说,儿子铭记在心。
汪尹更说,战乱频仍,物是人非,你求学多年,独自在外,吃了不少苦头,受了不少委屈。为父了解你的秉性,外柔内刚。不过为父还是要交代你一句,凡事不可争强好胜,不做勉强之事,不做为难之事。
汪亦适说,儿子记住了。
汪尹更说,你去保家卫国,为父和你母亲并无异议,只有一事放心不下。你也到了婚娶之龄,至今尚未着落,委实是父母一块心病啊。
汪亦适沉默不语。
汪尹更说,婚姻爱情,自有缘分,可遇而不可求。早年为父已有察觉,你和三丫头青梅竹马两小无猜,为父有心提媒,唯恐添乱,未曾想坐失良机。今后在外,还得你自作主张。
汪亦适说,父亲放心,儿子心中有数。
这时候舒南城走了过来,对汪尹更说,福鼎兄,转眼之间,天地变了,孩子大了,你我也老了。
汪尹更说,鸿儒兄,新社会新气象,眼见得孩子们闯天下做大事,老了也甘心啊!恭喜恭喜!
舒南城说,亦适这孩子,自幼我就视为己出,疼爱有加。我原先也是希望汪、舒两家珠联璧合,只是,这姻缘二字不是我们做长辈所能左右的。我有四千金,福鼎兄你看中了哪个,老朽亲自说项。
汪尹更说,哈哈,鸿儒兄此情厚重,福鼎感激涕零。不过,现在是新社会了,婚姻大事,还是随缘吧。
舒南城说,不管你我两家是否亲家,几十年的交情是不能断的。鸿儒兄方便时携嫂夫人常来城里走动走动。
汪尹更说,小脚女人,不愿抛头露面。不过,新社会万象更新,也是你我医药中人有所作为之时,往后,少不了到府上添扰。
见两位尊辈聊在兴头,汪亦适悄悄起身离座,到门外透气。天上一轮皓月如银盘。远处的史河,粼波荡漾。河岸上垂柳似波如烟,河心轻舟游弋,同岸上星星点点灯火交相辉映。
这正是深秋。遥想当年,孩提时代,每逢秋天,舒家主仆必到梅山,大人们忙正事,非医即药,孩子们则另有天地,采菱角,荡秋千,读诗文,习耕作。那时候的光景就像这天上的圆月,清澈、透亮。孩提时代的汪亦适以为舒家和汪家就是一家,那时候真是不分彼此。想到这里,不禁一声叹息。
去年今日此门中,
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
桃花依旧笑东风。
汪亦适正在伤感,身边传来抑扬顿挫的吟诵声。扭头一看,是程先觉。程先觉咧着大嘴,阴阳怪气地笑说,亦适兄,心里不是滋味吧?我也是。男人者,爱情的成功乃是最大的成功,爱情的失败乃是最大的失败。
汪亦适很恼火,恼火程先觉败坏了他的心境,更恼火程先觉的态度。汪亦适说,什么叫你也是?我跟你一样吗?
程先觉怔了怔说,啊,你是跟我不一样,你是失恋,我是失神。
汪亦适转身就走。程先觉跟在后面说,亦适,我知道你对我不满,不过,马上就要赴朝参战了,我们要团结啊!相依为命甘苦与共啊!
汪亦适说,我为什么要跟你相依为命甘苦与共,难道我想把我自己变成一个卑鄙的人?
程先觉说,这话说得太刻薄了吧,我怎么就是卑鄙了?我们就算没有同学这层关系,总是同志吧。你说不跟我甘苦与共,难道与我不共戴天?
汪亦适说,还是那句话,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过我的独木桥。
程先觉说,你这个思想要不得,这是要吃亏的。
03
农历九月十九,柴效锋和肖卓然率领的705医疗队在安庆同江淮军区医疗总队会合,乘三辆卡车前往芜湖,然后搭乘轮船前往丹东。
705医疗队进入朝鲜战场之后第一次执行任务是参加元山里战斗的救护工作。那正是第三次战役如火如荼的阶段,志愿军的两个团攻打美军的一个加强营,美军火力猛烈,志愿军装备低劣,两个团打一个营非常吃力,元山里高地久攻不下,伤亡严重。医疗队在二线阵地后面的红松洞开设救护所,一次进攻下来,就抬下来一百多号伤员。
医疗设备也很简陋,仅有两台X光透视机和三台呼吸机,手术台是门板搭建的,麻醉药和盘尼西林严重匮乏。医疗队有一口大锅,每天二十四小时沸腾,消毒基本上就靠这口大锅。
汪亦适现在进入到一个忘我的境界,每天要做二十多台手术。好在多数都是外伤,挖弹片弹头,止血缝合,这样的手术对于汪亦适来说已经是轻车熟路了,倒是不困难。
到了朝鲜战场,果然就没有内科外科、西医中医之分了,医疗队全体人员,除了柴效锋以外,包括妇科医生舒雨霏,也当然包括麻醉医生舒云舒,甚至还包括行政人员肖卓然,全部都是外科医生。遇到伤员多的时候,大家各自为战,一律拿手术刀,刮骨疗毒。倘若遇到大手术,则集体会诊,主刀通常都是汪亦适担任。每当这个时候,舒云舒就主动配合,给汪亦适当助手。
汪亦适从来没有提出过要让舒云舒当助手的要求,但是当任务来了之后,如果舒云舒不在场,汪亦适就会左顾右盼,迟迟不上手术台。后来还是程先觉发现了这个问题。有一天遇到一个断肢伤员,大家一拥而上,把准备工作做好了,汪亦适也穿戴完毕,但是临上台之前,又停下了,骨碌着眼珠子,大张着两只手,嘴里哈着气,手里却找不到器械。明明有一个助手和两个护士在场,这伙计仍然视而不见,嘴里念念有词说,怎么搞的,怎么搞的,还没有准备好。人呢?
助理军医陆小凤说,人都齐了啊,东西都准备好了。
汪亦适不理睬,眼神从陆小凤的肩膀上掠过去,嘴里还是嘀咕,人呢,怎么还不过来?
就在这时候,舒云舒满头大汗地跑了过来,从陆小凤的手里接过器械,交到汪亦适的手里。汪亦适这才如释重负,向舒云舒递去感激的一笑,伸了伸胳膊,做了个扩胸运动,然后从容不迫地上了手术台。
在原江淮医科学校的“四条蚂蚱”中,汪亦适和郑霍山多次参加过国民党军队的战地救护,充当过见习军医。程先觉和肖卓然的临床经验要相对少一些。肖卓然是因为有大量的社会活动缠身,他的主要精力是放在革命斗争中了。程先觉之所以临床机会少,是因为他基础理论课成绩平平,不被校方看好。那时候程先觉因祸得福,他倒不在乎不被看好,相反,他认为这是好事。像郑霍山和汪亦适,哪里有仗打,他们就被抽调到哪里。尤其是郑霍山,虽然名义上是学员,其实已经被校方当做老医生使用了。在国军三十六师里,都知道医科学校有个郑霍山十分了得。程先觉并不嫉妒他们,人怕出名猪怕壮,树大招风,出头的椽子先烂,这些道理程先觉全明白。像郑霍山这样哪里有战事就被抽调到哪里,当炮灰的概率要比别人多得多,这个账程先觉不用算就明白。
后来解放了,程先觉起义有功,起先分配在705医院当业务股长,搞业务管理保障,仍然不用到一线行医,那时候他春风得意,认为官场有戏,坦途在前。如果让程先觉选择终生当一个官员还是当一个医生,他自然选择前者。但是好景不长,因为大别山的敌特活动猖獗,引出了个重新甄别、重新登记,结果他也受了牵连,业务股长被莫名其妙地免去了,重新当了一名普通的医生。公正地说,这委实有点难为他了,因为自从当了业务股长,无论从思想还是从技术上,他就已经做了金盆洗手的打算,让他重返医疗一线,显然有些力不从心。也正是这个原因,到了朝鲜战场之后,他把自己的声调降成了低八度。别说他在这个领域没有优势,就是有优势,他也不会主动发挥,他不是汪亦适,他需要保护自己。在这里,他宁肯看着汪亦适风光,他甘心情愿地听汪亦适受表扬,也俯首帖耳地给汪亦适当助手。
在数次给汪亦适打杂之后,程先觉发现了那个秘密,那个甚至连汪亦适自己都没有察觉的秘密。那就是在他做手术的时候,如果是舒云舒给他当助手,他的状态就要好得多,他的动作就要敏捷得多,手术的效果也要明显得多。
程先觉发现了这个秘密,但是他没有暴露这个秘密,他把这个秘密作为一笔财富。而且,他利用自己的小组长的便利,不动声色地把舒云舒配合汪亦适,调度成了约定俗成的事情。
元山里攻打下来的当天,抬下一个重伤员,是主攻团的团长马到成,全身九处中弹,一条胳膊被炸断,到了汪亦适手上,已经快断气了。程先觉和陆小凤跑到伤员身边一看,一个说,没救了,另一个说,赶紧转送上一级战地医院。几个人围着伤员团团转,伤员浑身是血,无从下手。汪亦适没说话,看看伤员,也是一声长叹。
抬伤员的战士说,马团长的右胳膊本来没有完全炸断,只是把骨头炸断了,还连着皮,就这样马团长还带着部队冲锋,冲锋的过程中他嫌连着皮的胳膊碍事,拿刺刀把那条胳膊砍了下来,左手挥动手枪,率部继续进攻。
汪亦适听了这个战士的话,感到很震惊。他觉得当时有一股奇异的力量在支配着他,他甚至没有考虑后果,毅然决定:就地抢救,手术准备。
程先觉说,陆小凤负责麻醉,我来止血,张护士你快去把舒云舒叫来,由她助刀。
舒云舒很快就被叫来了,汪亦适看着舒云舒,没有说话,对程先觉说,失血太多,当务之急是输血,边输血边手术。汪亦适说这话的时候,态度是不容置疑的,完全是一个上级对下级或者说是权威对弟子的口气。
程先觉说,好,我全力保障。
抢救的过程中,一三五师师长王辉昆亲自赶到救护所,在汪亦适的身后焦躁地踱步,脸色铁青地命令,一定要把我们的英雄团长救活,不惜一切代价!
汪亦适没有理睬王辉昆,集中精力察看马到成的伤势,紧急组织输血,同时开始人工呼吸,继而对接断裂血管。汪亦适在抢救伤员的过程中,似乎已经完全忘记了自己仅仅是一个副连级军医,而俨然是一个号令三军的统帅,旁若无人,挥洒自如。按说这样的伤势在救护所是无能为力的,但是如果转送上一级战地医院,要经过三个多小时的辗转,也就等于宣判了伤员死刑。汪亦适当机立断,采取先重后轻,先保命、后手术的抢救方案,让伤员的心电图始终保持跳动。手术过程中,汪亦适偶尔直起腰,看一眼舒云舒,舒云舒马上就领会了意图,在汪亦适目光所及的地方进行切割摸索,避开血管,把最佳的下刀路线交给汪亦适,然后两个人一言不发地忙碌。
王师长心急如焚,情不自禁地在汪亦适的身后念叨,医生同志啊,你一定要救活马到成,他可是宋司令亲自点名的主攻团长,想当年他带着部队冲破日本鬼子三千人的铁壁合围,全连只剩下六个人,硬是保卫了边区**。这次攻打元山里,他已经鏖战了三天三夜,全团死了六百人了……他要是死了,我怎么向宋司令交代啊!
血浆很快用完了。汪亦适说,输血不能停止!
王辉昆把胳膊一捋说,抽我的,我血多。
汪亦适说,首长,请您离开这里,不要妨碍我们抢救。
王辉昆说,我不说话了,但是请你用我的血。
汪亦适说,首长,您的血型不对。请您离开这里。
王辉昆说,我是他的师长,我和他的血是一样的,都是红的。
汪亦适不再理睬王辉昆,指挥助手和护士边输血边做手术。程先觉摊着血淋淋的双手大喊,A型,第二输血队上。
这一次,汪亦适从马到成的身上共取出六枚弹头弹片,有一颗子弹打穿了马到成的腹腔,肠子都断了,也被汪亦适缝合了。
马到成后来没有死。在705救护所经过紧急处理之后,被送往兵团医院,终于在四天后恢复了神志。
04
第三次战役结束后,兵团卫生部的一名副部长亲自来到705医疗队,对柴效锋和肖卓然说,你们705医疗队简直创造了奇迹,像马到成这样的伤势,基本上没有救了,动脉血管都被打断了,血压已经降到了最低,浑身就像个马蜂窝似的,到处都是窟窿,居然让你们的医生给救活了。请你们把这个医生请来,我要看看他那双手。
后来就把汪亦适叫了过来。副部长一看汪亦适,吃了一惊说,啊,这么年轻,我还以为是一个老医生呢!
肖卓然在一旁说,汪亦适原先是国民党军队医科学校的高才生,是皖西城著名的“排雷大王”,做外科手术有好几百例了。
副部长说,我们的战地医生,做几百例外伤手术的并不罕见,罕见的是把手术做得这样天衣无缝。到了野战医院,基本上没有进行二次三次处理,简直是艺术。
汪亦适说,其实我也没有把握,死马当活马医,没想到就成功了。
副部长哈哈大笑说,好啊,死马当活马医,还就医活了。
跟副部长一起来的还有志愿军报社的记者,一个二十岁刚出头的小伙子,留下来认真地采访了汪亦适,问了很多问题。汪亦适说,其实很简单,我是个医生,救死扶伤是我的责任,遇到一个危重伤员,把他治好了,也是我的责任。
记者说,你原先是国民党的医生,救治共产党的伤员,这么用心用力,是不是爱国主义精神在起作用?
汪亦适说,我不是国民党,也不是共产党,我就是个医生。
记者说,但你是从国民党军队投诚过来的,从国民党军医到志愿军军医,总是有个思想转变的过程。
汪亦适说,我不是投诚过来的。投诚是没有办法的办法,是被动的,我是主动要起义的。
记者说,你为什么要起义?是因为顺应潮流吗?
汪亦适回答说,我不喜欢国民党,仅此而已。
记者说,国民党是腐朽的,而你没有腐朽,出污泥而不染,你积极投身到抗美援朝的爱国主义行动当中,这本身就说明了,你的思想已经经历了一次质的飞跃。
汪亦适说,我没有想那么多。但是,抗美援朝是保家卫国行动,我作为一个中国人,为保家卫国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是天经地义的。
采访结束了,这位记者又同汪亦适聊了一会儿。记者说,现在国内已经开始土地改革和镇压反革命了。记者问汪亦适家庭是什么成分,汪亦适答不上来。记者说,你家有没有土地?汪亦适想了想说,大约有几十亩土地。记者又问有没有财产,汪亦适说,多少应该是有一点的,我们家是药材商。记者说,那你家就是地主了,地主的土地和财产有很大一部分要分给贫下中农,你是怎么想的?汪亦适说,没有想过,我觉得土地和金钱都是身外之物,没有不行,多了无益。不过,我们家的财产,都是祖祖辈辈靠血汗积攒下来的,不是靠巧取豪夺。难道这样来的财富也要分给贫下中农?
记者说,我们共产党的政策是耕者有其田,土地就那么多,你们有钱人占多了,穷人就少了,社会就不公平了。
汪亦适当时没有吭气。记者走后,他有几天都是心事重重的。他不是可惜他家的那些财产,他担心的是他的父亲汪尹更能不能认清形势,会不会心甘情愿地把土地和财产交出去。万一老人家想不通,跟新政权对抗,那就是螳臂当车了。他很想写封信回家,但是转念一想,父亲和舒世叔一样,都是开明的人,懂得人为财死、鸟为食亡的道理,也许用不着他提醒。再说,万一他们想不通,那就一定会有想不通的道理,也不是他写信三言两语能够说明白的。世事沧桑,难以预料,家里的事情,还是让长辈做主吧,一切顺其自然。这样一想,他就没有写信。
后来这位记者就写了一篇战地通讯,刊登在兵团的战地报纸上,名为《忘我工作的战地医生》,里面没有说到土地改革的事情,单单报道了汪亦适在解放皖西城之后,忘我为人民服务,勇挑重担,为解放军负伤官兵“排雷”的故事,又写到汪亦适在朝鲜战场上,克服重重困难,每天做二十多例手术的事实,尤其渲染了汪亦适救治马到成的经过。
半个月后,汪亦适从程先觉的手上看见了那张报纸。程先觉不无羡慕地说,亦适,这下好了。不仅你自己用行动证明了自己,也给我们这些从国民党军队过来的人争了光,扬眉吐气啊!
汪亦适说,莫名其妙。我就是干自己应该干的事情,干吗要东拉西扯?
程先觉说,听说支部正在酝酿,要发展你火线入党。
汪亦适怔住了,看了一眼程先觉说,你是听谁说的?不要信口开河。
程先觉说,这是真的。不仅要发展你入党,好像还要树立典型,号召志愿军医务人员向你学习。
汪亦适说,那就多余了。再说,入党是要经过本人申请的,我还没有申请,怎么发展我入党啊?
程先觉说,你太教条了,入党不入党,不是你说了算,而是组织上说了算。
汪亦适说,入党不入党,是我自己的事情,当然由我说了算。我还没有申请,怎么就发展了呢?你不要妄加猜测。
程先觉说,想当初,在皖西城,705医院还是荣军医院的时候,你不就写过入党申请书了吗?
汪亦适说,此一时,彼一时,我那时候的想法怎么能代表这个时候的想法呢?
程先觉惊讶地看着汪亦适,半张着嘴巴,大黄牙上下磕了几下说,怎么,难道你不想入党?
汪亦适笑笑说,我想不想入党是我的事情,我不告诉你。
http://www.yetianlian.net/yt55312/20911277.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yetianlian.net。何以笙箫默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m.yetianlian.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