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7章 朱由检论大明官制之弊
何以笙箫默小说小说推荐阅读:寒门崛起、锦衣、大唐开局震惊李世民、大魏芳华、贞观憨婿韦浩、大秦:不装了,你爹我是秦始皇、寒门仕子、终宋、贞观极品小女婿、逍遥小书生、混在皇宫假太监、我的姐夫是太子、非正常三国
“我大明效仿元制,在中原设立十三布政使司,主管各地民政,为了分权,又同时设立了提刑按察使司和都指挥使司,分管刑法军事。
布政使分左右,皆为从二品,其下又设参政多名,皆为从三品,参政之下又有参议,皆为从四品。提刑按察使为正三品,其下又设副使正四品,再其下又有五品佥事多名,以上皆为省级官员。
参政参议副使佥事外派,是为分守道、分巡道,这种外派的分司数量众多。比如山东共有六府之地,分司便有十六个之多,山西有五个府,外派分司有十三个,陕西八个府,分司竟达二十四个!
县上有州,州上有府,府上分司,分司之上才是布政使和按察使,管官的官太多,管民的官太少。在地方官员中,知县才是亲民官,却只有七品,而府司官员皆为四品以上。
事实上在三司之上还有巡抚总督,更是一品二品的封疆大吏!
知县为亲民官,牧民十数万,然才是七品小官,上面官职大过他的太多太多,服事奉承上面的长官还来不及,哪有功夫亲民?
管人的官员多,做事的官员少,久而久之,官员便只知道坐而论道、媚上凌下,谁愿去管百姓死活?便是那一众知县,除了捞银子,一应庶务也都推给师爷胥吏,从来不肯亲力亲为。”
朱由检侃侃而谈,诉说着大明地方官制之弊,洪承畴和温体仁听得连连点头。
温体仁还好,中进士后一直待在朝廷,没再地方历练过,而洪承畴则是久历地方,当过参政这样的分守道,也当过巡抚的,对朱由检所说自然深有感触。
“然大明官制是从太祖之时一直承袭下来,为之奈何?”温体仁叹道。不得不说,朱元璋设立的这一套官制很不合理,但要想改变谈何容易。
洪承畴点了点头,没有说话。
“二位爱卿皆熟读历史,可知道哪朝哪代官制最好?”朱由检问道。
温体仁想了想:“应该是盛唐之时吧?”
朱由检摇摇头:“盛唐固然不错,但以朕看来,官制最好者最合理者当属汉朝!
汉朝之时,施行郡县之制,县之上是郡,郡之上则是朝廷。县所管辖的地盘和现在的县基本相同,而郡则相当于现在的府,汉时县令秩千石,郡守秩两千石,阶位俸禄堪比朝廷九卿大员,地位极其尊崇,远超现在知府!
郡守县令地位极尊,上面没有多少长官,故不需要大量时间用来奉承上司,更多的时间能用在亲民之事上。这也是朕认为汉时官职好过大明的地方。”
“陛下所言甚是。”洪承畴和温体仁皆道。不得不说,朱由检说的很有道理。拿大明知县来说,只是七品小官,上面随便来个官都比他的大,为了升迁不得不把大部分精力用来逢迎上面,哪里还有时间管理民事?
管理百姓的亲民官品级极低,这岂不是说明朝廷对百姓根本就不重视?
“再说县之下,大明县之下的胥吏之制才是最大的败笔!”朱由检继续道。
“两汉之时,官指郡县长官,属官则称吏,其实官吏之间并无实质区别,由属吏出身的宰相也是寻常事。而到了大明,官吏则一个在天一个在地。
其实太祖之时还好一些,不论是进士还是监生或是吏员朝廷尚是一律任用。而到了成祖之时,先是规定胥吏出身不得担任御史,再是规定胥吏不得考进士。从此以后,‘官’和‘吏’就显然分开两途,官贵吏贱一直到现在。
从成祖以后,胥吏便成为贱籍,从此上升无途。没有了上升途径,便只能挖空心思用来搞银子,欺辱百姓残民害民。
然大明官制之弊,决定了进士出身的清流官员并不关心庶务,以至于衙门之事皆操于胥吏之手。
二位爱卿皆是进士出身,都知道读书人苦读四书五经皆是为了中举,根本没有时间浪费在具体事务之上,故进士官员大都不通庶务,完全不知道如何理政亲民,不得不把衙门事务交给胥吏处置。
铨选可疾可迟,处分可轻可重,财赋可侵可化,典礼可举可废,人命则可出可入,讼狱则可大可小,工程则可增可减!
铨选、处分、财赋、典礼、人命、讼狱和工程,这些具体事务其实都是由胥吏直接经手。这些胥吏职位祖辈相传,对这些事务最为熟悉。
进士出身的清流官员看不起胥吏,但又不得不倚重根本离不开胥吏。而胥吏也自认流品卑污,知道干得再好也无升迁空间,因此不知只好,遂尽量舞弊作恶。
以至于这天下胥吏之中,尽皆作奸犯科之辈,清廉自爱者屈指可数,故朕才花费大力气整治这班胥吏。”
一番大论说出,朱由检微微喘息着。这番见识当然出自魂游之后,才有了如此清醒的认识。然而听在温体仁耳中,则不亚于晨钟暮鼓,震人心魄。
“今日听陛下高论,我才真正知道大明官制之弊矣,怪不得陛下会花如此代价进行整顿地方吏治。”温体仁由衷赞道,现在他是真的服气了,原先对皇帝的不解全部消失。
洪承畴则微微颌首,这样的话他多次听皇帝说起,已经不那么的震撼。
“不过微臣还有一些问题,像现在这样把府县衙门胥吏悉数拿下,换上宗室贫寒士子固然很好,但恐怕这些宗室士子们并不通庶务,让他们为吏岂不坏事?还有就是升迁问题,陛下又如何解决他们上升途径?”温体仁问道。
朱由检微微一笑,看向洪承畴,示意由洪承畴来答。
“并没有全部拿下胥吏啊,”洪承畴笑道,“各级衙门中,并非所有胥吏都罪大恶极,那些罪责轻的仍然会保留一些,由他们辅助宗室士子们,再加上这些宗室士子都通文墨懂得算术,假以时日熟悉庶务自然不成问题。
至于升迁问题,当然以后胥吏也可以升迁为官,胥吏做得好,便可以当县令当知府,甚至进朝廷为六部高官!”
http://www.yetianlian.net/yt54539/25997758.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yetianlian.net。何以笙箫默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m.yetianlian.net
布政使分左右,皆为从二品,其下又设参政多名,皆为从三品,参政之下又有参议,皆为从四品。提刑按察使为正三品,其下又设副使正四品,再其下又有五品佥事多名,以上皆为省级官员。
参政参议副使佥事外派,是为分守道、分巡道,这种外派的分司数量众多。比如山东共有六府之地,分司便有十六个之多,山西有五个府,外派分司有十三个,陕西八个府,分司竟达二十四个!
县上有州,州上有府,府上分司,分司之上才是布政使和按察使,管官的官太多,管民的官太少。在地方官员中,知县才是亲民官,却只有七品,而府司官员皆为四品以上。
事实上在三司之上还有巡抚总督,更是一品二品的封疆大吏!
知县为亲民官,牧民十数万,然才是七品小官,上面官职大过他的太多太多,服事奉承上面的长官还来不及,哪有功夫亲民?
管人的官员多,做事的官员少,久而久之,官员便只知道坐而论道、媚上凌下,谁愿去管百姓死活?便是那一众知县,除了捞银子,一应庶务也都推给师爷胥吏,从来不肯亲力亲为。”
朱由检侃侃而谈,诉说着大明地方官制之弊,洪承畴和温体仁听得连连点头。
温体仁还好,中进士后一直待在朝廷,没再地方历练过,而洪承畴则是久历地方,当过参政这样的分守道,也当过巡抚的,对朱由检所说自然深有感触。
“然大明官制是从太祖之时一直承袭下来,为之奈何?”温体仁叹道。不得不说,朱元璋设立的这一套官制很不合理,但要想改变谈何容易。
洪承畴点了点头,没有说话。
“二位爱卿皆熟读历史,可知道哪朝哪代官制最好?”朱由检问道。
温体仁想了想:“应该是盛唐之时吧?”
朱由检摇摇头:“盛唐固然不错,但以朕看来,官制最好者最合理者当属汉朝!
汉朝之时,施行郡县之制,县之上是郡,郡之上则是朝廷。县所管辖的地盘和现在的县基本相同,而郡则相当于现在的府,汉时县令秩千石,郡守秩两千石,阶位俸禄堪比朝廷九卿大员,地位极其尊崇,远超现在知府!
郡守县令地位极尊,上面没有多少长官,故不需要大量时间用来奉承上司,更多的时间能用在亲民之事上。这也是朕认为汉时官职好过大明的地方。”
“陛下所言甚是。”洪承畴和温体仁皆道。不得不说,朱由检说的很有道理。拿大明知县来说,只是七品小官,上面随便来个官都比他的大,为了升迁不得不把大部分精力用来逢迎上面,哪里还有时间管理民事?
管理百姓的亲民官品级极低,这岂不是说明朝廷对百姓根本就不重视?
“再说县之下,大明县之下的胥吏之制才是最大的败笔!”朱由检继续道。
“两汉之时,官指郡县长官,属官则称吏,其实官吏之间并无实质区别,由属吏出身的宰相也是寻常事。而到了大明,官吏则一个在天一个在地。
其实太祖之时还好一些,不论是进士还是监生或是吏员朝廷尚是一律任用。而到了成祖之时,先是规定胥吏出身不得担任御史,再是规定胥吏不得考进士。从此以后,‘官’和‘吏’就显然分开两途,官贵吏贱一直到现在。
从成祖以后,胥吏便成为贱籍,从此上升无途。没有了上升途径,便只能挖空心思用来搞银子,欺辱百姓残民害民。
然大明官制之弊,决定了进士出身的清流官员并不关心庶务,以至于衙门之事皆操于胥吏之手。
二位爱卿皆是进士出身,都知道读书人苦读四书五经皆是为了中举,根本没有时间浪费在具体事务之上,故进士官员大都不通庶务,完全不知道如何理政亲民,不得不把衙门事务交给胥吏处置。
铨选可疾可迟,处分可轻可重,财赋可侵可化,典礼可举可废,人命则可出可入,讼狱则可大可小,工程则可增可减!
铨选、处分、财赋、典礼、人命、讼狱和工程,这些具体事务其实都是由胥吏直接经手。这些胥吏职位祖辈相传,对这些事务最为熟悉。
进士出身的清流官员看不起胥吏,但又不得不倚重根本离不开胥吏。而胥吏也自认流品卑污,知道干得再好也无升迁空间,因此不知只好,遂尽量舞弊作恶。
以至于这天下胥吏之中,尽皆作奸犯科之辈,清廉自爱者屈指可数,故朕才花费大力气整治这班胥吏。”
一番大论说出,朱由检微微喘息着。这番见识当然出自魂游之后,才有了如此清醒的认识。然而听在温体仁耳中,则不亚于晨钟暮鼓,震人心魄。
“今日听陛下高论,我才真正知道大明官制之弊矣,怪不得陛下会花如此代价进行整顿地方吏治。”温体仁由衷赞道,现在他是真的服气了,原先对皇帝的不解全部消失。
洪承畴则微微颌首,这样的话他多次听皇帝说起,已经不那么的震撼。
“不过微臣还有一些问题,像现在这样把府县衙门胥吏悉数拿下,换上宗室贫寒士子固然很好,但恐怕这些宗室士子们并不通庶务,让他们为吏岂不坏事?还有就是升迁问题,陛下又如何解决他们上升途径?”温体仁问道。
朱由检微微一笑,看向洪承畴,示意由洪承畴来答。
“并没有全部拿下胥吏啊,”洪承畴笑道,“各级衙门中,并非所有胥吏都罪大恶极,那些罪责轻的仍然会保留一些,由他们辅助宗室士子们,再加上这些宗室士子都通文墨懂得算术,假以时日熟悉庶务自然不成问题。
至于升迁问题,当然以后胥吏也可以升迁为官,胥吏做得好,便可以当县令当知府,甚至进朝廷为六部高官!”
http://www.yetianlian.net/yt54539/25997758.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yetianlian.net。何以笙箫默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m.yetianlian.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