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8章 抄家?不,有比抄家更赚钱的生意。
何以笙箫默小说小说推荐阅读:寒门崛起、锦衣、大唐开局震惊李世民、大魏芳华、贞观憨婿韦浩、大秦:不装了,你爹我是秦始皇、寒门仕子、终宋、贞观极品小女婿、逍遥小书生、混在皇宫假太监、我的姐夫是太子、非正常三国
说到搞银子,朱由检最先想到的便是抄家,毕竟再也没有比抄家来钱更快的了。这一世朱由检便是从抄家开始,一步步练出了一支禁卫强兵。
但是抄家也不能无限制的抄,也得师出有名,否则便会闹得人心惶惶甚至闹出大乱子。
这北京城中,最有钱的便是勋贵,已经被朱由检抄了一轮了,不能再霍霍他们,否则便太过刻薄寡恩。
而文官们是很有钱,但他们的财富不会在京中,而是在地方老家,因为他们依靠士绅身份兼并土地都是在其家乡兼并,做生意也多是其家人来干。抄他们在京中的家,抄不到多少银子,而去地方抄家太过麻烦。而现在还不是对文官们动手的时候。
那靠什么弄银子?重活了一世,又经历了魂游四百年,朱由检有的是办法。
身为天下至尊,掌握着无上的权力,若是连些许银子都搞不到,那真是白活这一世了。
第二日,朱由检直接下旨,言说虑及民生多艰,豪门地主靠着高利贷盘剥百姓逼得无数百姓卖儿卖女,以至于各省发生流民暴乱,故决议严厉打击高利贷,凡是年息超过一分者皆为高利贷,皆为违法,百姓可告知官府,由官府出面直接免除其所贷之银,并按照同样数额罚没放贷者。此项政策先在顺天府所辖试行,其后再推行天下。
圣旨一经发出,立刻使得朝堂大哗,百官们议论纷纷,很多言官纷纷上疏,言说朝廷不该限制民间自由借贷。
“豪门大户借贷也是出于善心,若是陛下此策施行,富户们恐不会再愿意借贷给百姓,则逢灾年后,百姓们求贷无门,还不知道多少百姓会冻死饿死。”
“若是此策施行,则以民告官者,以民告缙绅者比比皆是,必然使得诬告盛行,人心惶惶,京师乱亦。”
之所以这么多官员上疏,实在是这个时代高利贷盛行,而放高利贷最多者便是这些士绅,靠着放贷,他们大肆兼并田地,逼得无数百姓贱卖田产成为雇农甚至成为流民。至于高利贷的利息,羊羔息、驴打滚吗,至少是年息百分之百,也就是借了一两银子,第二年便要还二两,而这还是轻的。每逢灾年,百姓们过不下去,被迫向士绅大户借贷,只要借贷便踏上不归路,最终便是土地被吞并,他们也背上永远还不上的利益,从此祖祖辈辈都要给地主老爷们做牛做马。
所以朱由检的这道圣旨,直接打在士绅大户们的腰肋上,可以说让他们痛彻肺腑,想想自家以后要少兼并多少田地,他们不跳脚才怪。
朱由检才不会管这些官员怎么想,他是皇帝,他的话便是圣旨,便是金口玉言。
只要他坚持,百官们再反对也是无用。更何况他只是在顺天府境内施行打击高利贷,顺天府宛平大兴二县都在他牢牢控制中,再加上有遍布北京的锦衣卫,和遍布顺天府的驿递机构锦衣外卫,做成此事还是没有问题。
圣旨发布的同时,皇家百姓报刊登了这道圣旨,第一天整个北京城的百姓都知道了这事,第三天,整个顺天府所属五州二十二县百姓都知道了此事。
整个北京城,乃至整个顺天府五州二十二县的百姓,都在议论纷纷。
士绅豪门大户地主们如丧考妣,若是圣旨施行,他们将失去了盘剥百姓的机会,再想兼并田地将会困难很多。
而普通百姓则心中窃喜,因为这意味着他们以后不需要再卖地甚至卖儿卖女。
不过向官府举告的借贷百姓却还没有,毕竟他们都担心会被士绅大户们报复。特别是处于乡下的百姓,更是不敢举告士绅富户放高利贷。
不过总归有胆大者,相比乡下百姓,北京城内的百姓更为胆大,圣旨宣布的第四日,有城中贫民来到宛平县衙门,举告有人放高利贷。
宛平县立刻审案,判定高利贷事实存在,判决高利贷无效,举告贫民不需要还任何钱给借贷者,然后判罚借贷者二倍借银。
判决传出,立刻引得全城大哗,无数借贷者纷纷跑到顺天府和大兴宛平二县衙门,举告有人放高利贷。
于此同时,判决结果也在皇家百姓报上刊载,卖遍顺天府所属五州二十二县。听闻朝廷来真的,真的为借贷百姓做主,各县百姓也闻风而动,纷纷跑到县衙举告。
地方州县毕竟是文官们保持,为了防止地方官向着士绅大户,朱由检派出了大量锦衣卫,深入到了五州二十二县,监督着地方官们审案。
一时间,士绅富户地主们哀嚎一片,很多士绅富户见机不妙,连忙找到借贷银子的百姓,主动取消高利贷,免去历年的债务,方才躲过了惩罚。
然而他们却失去了赚大钱兼并田地的机会。很多士绅富户,特别是北方的士绅富户,家中积攒大量的银钱粮食,却没有投资的机会,若是不能放贷,那他们的银子就只能埋在地下,无法钱生钱。
正当士绅富户心中生出怨气的时候,突然又从朝中传来了消息,皇家百姓报出面,以五十万两银子为股本,宣布成立大明百姓银行,面向整个顺天府吸收存银,给与年息五厘。
消息传出,北京城内外,士绅富户们一片哗然,终于明白了皇帝打击高利贷的意图,这是要为成立钱庄吸纳存银啊。
什么百姓银行,在士绅富户们看来,就是钱庄钱号,在明末,是有钱庄存在的,多是山西和徽州商人经营,靠着异地存取收取手续费赚银子。
不过在钱庄票号存银需要缴纳手续费,还从未听说会有利息,一时间,很多富户士绅们很是心动。反正再也没法放高利贷,银子埋在家中地下也是埋着,倒是不如存在这百姓银行,也好赚些利息。
可是想想百姓银行的背景,很多人又犹豫了。这百姓银行是皇家百姓报出头所办,而皇家百姓报是皇帝的喉舌,所以这银行一看就是皇帝所办,为的仍然是敛财。
经历了高利贷之事,顺天府绝大部分士绅富户,对皇帝生出怨恨,自然不愿把银子存在皇帝开的钱庄。相比一些利息,他们更害怕银子被贪财的皇帝给坑了。
对这种情况,朱由检早有预料,也有相应的办法。
朱由检手中掌握着三万京师禁卫,北京城中还有锦衣卫外围内围人员达三四万人之多。
朱由检宣布,从此以后,京师禁卫和锦衣卫们的饷银皆存入百姓银行,由百姓银行负责发放。发饷日子,禁卫士兵和锦衣卫们凭着腰牌证件,可以自己去百姓银行支取,也可以把饷银继续存在银行赚取利息。
若是说最忠于朱由检的,当属禁卫军和锦衣卫莫属,对饷银在百姓银行支取,禁卫士兵自然没有意见,为了表示对皇帝的支持,很多禁卫官兵甚至把身上的银两主动存在百姓银行。
而对锦衣卫来说,其实也一样。锦衣卫军官为了表示忠心,自然要支持百姓银行,普通的锦衣卫也许不信任这个百姓银行,但没有话语权。
然后便是北京税务司,赵率教代表税务司宣布,从今以后,税务司征收税银都存在百姓银行,而且鼓励商户们把银子存在银行,通过银行进行税银结算。
只需要把银子存入银行,便可以用来冲抵税银,这过程方便不说还会少很多损耗,毕竟银子的成色还有银子交易时的剪切都会有一定损耗的,故很多商家也愿意进行这样的尝试,便试着把少量银两存进银行。
而银行最大宗的存银则来自京中勋贵。是的,你没看错,就是京中勋贵们。
其中英国公张之极一下子便往银行存了五十万两银子,国丈嘉定伯周奎也存了二十万两之多。
张之极因为儿子张世泽的原因,已经是皇帝的铁杆支持者,这个时候自然要主动支持表忠心。
而国丈周奎,则纯属看上了年息五厘的利息。周奎很有钱,也放高利贷,但毕竟在北京根基比较浅,放贷也放不出多少,再加上朱由检严厉打击高利贷,便少了赚钱的门路。年息五厘虽然不多,但二十万两银子存在百姓银行,一年也有一万两的利息。而且周奎并不担心百姓银行会赖账,毕竟他是国丈!
有张之极和周奎带头,其他勋贵也陆陆续续往百姓银行存了一些银子,多者数万,少者数千两。短短半个月的时间,百姓银行已经吸纳了存银达一百五十万两之巨,成绩实在喜人。
为了吸纳更多存银,朱由检宣布,以后顺天府各州县的田税税银,也都通过百姓银行结算,以迫使州县把银子存进银行。
同时,在顺天府下属五州二十二县,都开始分行。幸亏今年商贸学校新毕业了五六百名学生,才有如此充足的人手开设分行。
有了足够的存银,至少接下来时间不用担心给边镇禁卫军发饷。但是银行吸收存银需要给利息,不能只出不进。所以银行同时还要开设贷款业务,面向整个顺天府进行贷款,年息二分银子。
二分银子,刚好卡在高利贷的界限,而有了打击高利贷,也是的皇家在普通百姓心中威望很高,百姓们若是需要借贷,肯定会找百姓银行,而不是去找那些动辄吞并他们田地的劣绅富户。
而普通商家经营,很多时候也需拆借银子,年息两分确实不高,因为以往向他人拆借银子都是按月甚至按天计算利息的。
靠着放贷,百姓银行赚钱肯定是赚钱的,但朱由检并不满足这些。
在百姓银行成立的第三个月,宣布发行银币。由皇家科学院研制磨具,铸造大明皇家银币,银币正面印有一元字样,底部围绕日月有大明百姓银行六字,背部则是日月图形,并印有西夷数字1元。在银币边缘冲压有花纹边缘,以防止百姓刮掉银屑。
一元银币重约二十七克,当值一两。
虽然一元银币论重量没有一两那么多,但含银量达九成,又因为加入了少量其他金属,印制精美,成色上佳,以银币交易不需要称重,也不会再产生火耗,一经推出,立刻引得市场追捧。
这玩意实在是太方便了,有着这银币,交易时不用再带称,不用再耗费时间称量银子。而且存储使用要比银锭方便的多。
为了方便交易,百姓银行又推出了面额更小的银币,角币,一元相当于十枚角币,重量也一样,一枚角币约等于一钱银子。至于更小面额的银币,则并不需要,因为市场上有铜钱,兑换使用非常方便。
推出了银币以后,商家百姓往银行存银,支取便是银币,由于一元银币比一两要轻,再加上存银时的火耗,一进一出,光是铸币便赚取一成银子。
而银币使用起来如此方便,假以时日必将风靡整个大明。
为了防止其他钱庄银号也争生意,朱由检直接下旨,宣布铸币权只给皇家百姓银行,其他任何地方任何人不许私自铸币,市场上一经发现伪造银币,一律没收并抄家流放。
在接下来一年的时间,朱由检打算沿着运河把银行一路开过去,开到临清、扬州,乃至苏杭二州。
随着银行分行增多,银元必将传遍大明,说不定以后,光是造币赚的钱每年便会以百万计。
而且,以后可以试着发行银票,以银票取代实物银子,当然为了避免落得和大明宝钞一样的下场,银票不会滥发,有多少银子便发多少银票,避免出现通货膨胀。但是只要银行中有大量的存银,便可以借用,便不会有缺银之虞。
当然这都是后话,至少现在不能这么干,不能发银票,毕竟大明百姓银行还没有完全建立信誉。
不过随着百姓银行的开始,随着银币的顺利发行,至少短时间内,朱由检不再担心会缺银子。
当然,仅凭一个银行,并无法解决大明所有的问题,接下来朱由检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
ps:四千字,先发后改。
http://www.yetianlian.net/yt54539/24974694.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yetianlian.net。何以笙箫默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m.yetianlian.net
但是抄家也不能无限制的抄,也得师出有名,否则便会闹得人心惶惶甚至闹出大乱子。
这北京城中,最有钱的便是勋贵,已经被朱由检抄了一轮了,不能再霍霍他们,否则便太过刻薄寡恩。
而文官们是很有钱,但他们的财富不会在京中,而是在地方老家,因为他们依靠士绅身份兼并土地都是在其家乡兼并,做生意也多是其家人来干。抄他们在京中的家,抄不到多少银子,而去地方抄家太过麻烦。而现在还不是对文官们动手的时候。
那靠什么弄银子?重活了一世,又经历了魂游四百年,朱由检有的是办法。
身为天下至尊,掌握着无上的权力,若是连些许银子都搞不到,那真是白活这一世了。
第二日,朱由检直接下旨,言说虑及民生多艰,豪门地主靠着高利贷盘剥百姓逼得无数百姓卖儿卖女,以至于各省发生流民暴乱,故决议严厉打击高利贷,凡是年息超过一分者皆为高利贷,皆为违法,百姓可告知官府,由官府出面直接免除其所贷之银,并按照同样数额罚没放贷者。此项政策先在顺天府所辖试行,其后再推行天下。
圣旨一经发出,立刻使得朝堂大哗,百官们议论纷纷,很多言官纷纷上疏,言说朝廷不该限制民间自由借贷。
“豪门大户借贷也是出于善心,若是陛下此策施行,富户们恐不会再愿意借贷给百姓,则逢灾年后,百姓们求贷无门,还不知道多少百姓会冻死饿死。”
“若是此策施行,则以民告官者,以民告缙绅者比比皆是,必然使得诬告盛行,人心惶惶,京师乱亦。”
之所以这么多官员上疏,实在是这个时代高利贷盛行,而放高利贷最多者便是这些士绅,靠着放贷,他们大肆兼并田地,逼得无数百姓贱卖田产成为雇农甚至成为流民。至于高利贷的利息,羊羔息、驴打滚吗,至少是年息百分之百,也就是借了一两银子,第二年便要还二两,而这还是轻的。每逢灾年,百姓们过不下去,被迫向士绅大户借贷,只要借贷便踏上不归路,最终便是土地被吞并,他们也背上永远还不上的利益,从此祖祖辈辈都要给地主老爷们做牛做马。
所以朱由检的这道圣旨,直接打在士绅大户们的腰肋上,可以说让他们痛彻肺腑,想想自家以后要少兼并多少田地,他们不跳脚才怪。
朱由检才不会管这些官员怎么想,他是皇帝,他的话便是圣旨,便是金口玉言。
只要他坚持,百官们再反对也是无用。更何况他只是在顺天府境内施行打击高利贷,顺天府宛平大兴二县都在他牢牢控制中,再加上有遍布北京的锦衣卫,和遍布顺天府的驿递机构锦衣外卫,做成此事还是没有问题。
圣旨发布的同时,皇家百姓报刊登了这道圣旨,第一天整个北京城的百姓都知道了这事,第三天,整个顺天府所属五州二十二县百姓都知道了此事。
整个北京城,乃至整个顺天府五州二十二县的百姓,都在议论纷纷。
士绅豪门大户地主们如丧考妣,若是圣旨施行,他们将失去了盘剥百姓的机会,再想兼并田地将会困难很多。
而普通百姓则心中窃喜,因为这意味着他们以后不需要再卖地甚至卖儿卖女。
不过向官府举告的借贷百姓却还没有,毕竟他们都担心会被士绅大户们报复。特别是处于乡下的百姓,更是不敢举告士绅富户放高利贷。
不过总归有胆大者,相比乡下百姓,北京城内的百姓更为胆大,圣旨宣布的第四日,有城中贫民来到宛平县衙门,举告有人放高利贷。
宛平县立刻审案,判定高利贷事实存在,判决高利贷无效,举告贫民不需要还任何钱给借贷者,然后判罚借贷者二倍借银。
判决传出,立刻引得全城大哗,无数借贷者纷纷跑到顺天府和大兴宛平二县衙门,举告有人放高利贷。
于此同时,判决结果也在皇家百姓报上刊载,卖遍顺天府所属五州二十二县。听闻朝廷来真的,真的为借贷百姓做主,各县百姓也闻风而动,纷纷跑到县衙举告。
地方州县毕竟是文官们保持,为了防止地方官向着士绅大户,朱由检派出了大量锦衣卫,深入到了五州二十二县,监督着地方官们审案。
一时间,士绅富户地主们哀嚎一片,很多士绅富户见机不妙,连忙找到借贷银子的百姓,主动取消高利贷,免去历年的债务,方才躲过了惩罚。
然而他们却失去了赚大钱兼并田地的机会。很多士绅富户,特别是北方的士绅富户,家中积攒大量的银钱粮食,却没有投资的机会,若是不能放贷,那他们的银子就只能埋在地下,无法钱生钱。
正当士绅富户心中生出怨气的时候,突然又从朝中传来了消息,皇家百姓报出面,以五十万两银子为股本,宣布成立大明百姓银行,面向整个顺天府吸收存银,给与年息五厘。
消息传出,北京城内外,士绅富户们一片哗然,终于明白了皇帝打击高利贷的意图,这是要为成立钱庄吸纳存银啊。
什么百姓银行,在士绅富户们看来,就是钱庄钱号,在明末,是有钱庄存在的,多是山西和徽州商人经营,靠着异地存取收取手续费赚银子。
不过在钱庄票号存银需要缴纳手续费,还从未听说会有利息,一时间,很多富户士绅们很是心动。反正再也没法放高利贷,银子埋在家中地下也是埋着,倒是不如存在这百姓银行,也好赚些利息。
可是想想百姓银行的背景,很多人又犹豫了。这百姓银行是皇家百姓报出头所办,而皇家百姓报是皇帝的喉舌,所以这银行一看就是皇帝所办,为的仍然是敛财。
经历了高利贷之事,顺天府绝大部分士绅富户,对皇帝生出怨恨,自然不愿把银子存在皇帝开的钱庄。相比一些利息,他们更害怕银子被贪财的皇帝给坑了。
对这种情况,朱由检早有预料,也有相应的办法。
朱由检手中掌握着三万京师禁卫,北京城中还有锦衣卫外围内围人员达三四万人之多。
朱由检宣布,从此以后,京师禁卫和锦衣卫们的饷银皆存入百姓银行,由百姓银行负责发放。发饷日子,禁卫士兵和锦衣卫们凭着腰牌证件,可以自己去百姓银行支取,也可以把饷银继续存在银行赚取利息。
若是说最忠于朱由检的,当属禁卫军和锦衣卫莫属,对饷银在百姓银行支取,禁卫士兵自然没有意见,为了表示对皇帝的支持,很多禁卫官兵甚至把身上的银两主动存在百姓银行。
而对锦衣卫来说,其实也一样。锦衣卫军官为了表示忠心,自然要支持百姓银行,普通的锦衣卫也许不信任这个百姓银行,但没有话语权。
然后便是北京税务司,赵率教代表税务司宣布,从今以后,税务司征收税银都存在百姓银行,而且鼓励商户们把银子存在银行,通过银行进行税银结算。
只需要把银子存入银行,便可以用来冲抵税银,这过程方便不说还会少很多损耗,毕竟银子的成色还有银子交易时的剪切都会有一定损耗的,故很多商家也愿意进行这样的尝试,便试着把少量银两存进银行。
而银行最大宗的存银则来自京中勋贵。是的,你没看错,就是京中勋贵们。
其中英国公张之极一下子便往银行存了五十万两银子,国丈嘉定伯周奎也存了二十万两之多。
张之极因为儿子张世泽的原因,已经是皇帝的铁杆支持者,这个时候自然要主动支持表忠心。
而国丈周奎,则纯属看上了年息五厘的利息。周奎很有钱,也放高利贷,但毕竟在北京根基比较浅,放贷也放不出多少,再加上朱由检严厉打击高利贷,便少了赚钱的门路。年息五厘虽然不多,但二十万两银子存在百姓银行,一年也有一万两的利息。而且周奎并不担心百姓银行会赖账,毕竟他是国丈!
有张之极和周奎带头,其他勋贵也陆陆续续往百姓银行存了一些银子,多者数万,少者数千两。短短半个月的时间,百姓银行已经吸纳了存银达一百五十万两之巨,成绩实在喜人。
为了吸纳更多存银,朱由检宣布,以后顺天府各州县的田税税银,也都通过百姓银行结算,以迫使州县把银子存进银行。
同时,在顺天府下属五州二十二县,都开始分行。幸亏今年商贸学校新毕业了五六百名学生,才有如此充足的人手开设分行。
有了足够的存银,至少接下来时间不用担心给边镇禁卫军发饷。但是银行吸收存银需要给利息,不能只出不进。所以银行同时还要开设贷款业务,面向整个顺天府进行贷款,年息二分银子。
二分银子,刚好卡在高利贷的界限,而有了打击高利贷,也是的皇家在普通百姓心中威望很高,百姓们若是需要借贷,肯定会找百姓银行,而不是去找那些动辄吞并他们田地的劣绅富户。
而普通商家经营,很多时候也需拆借银子,年息两分确实不高,因为以往向他人拆借银子都是按月甚至按天计算利息的。
靠着放贷,百姓银行赚钱肯定是赚钱的,但朱由检并不满足这些。
在百姓银行成立的第三个月,宣布发行银币。由皇家科学院研制磨具,铸造大明皇家银币,银币正面印有一元字样,底部围绕日月有大明百姓银行六字,背部则是日月图形,并印有西夷数字1元。在银币边缘冲压有花纹边缘,以防止百姓刮掉银屑。
一元银币重约二十七克,当值一两。
虽然一元银币论重量没有一两那么多,但含银量达九成,又因为加入了少量其他金属,印制精美,成色上佳,以银币交易不需要称重,也不会再产生火耗,一经推出,立刻引得市场追捧。
这玩意实在是太方便了,有着这银币,交易时不用再带称,不用再耗费时间称量银子。而且存储使用要比银锭方便的多。
为了方便交易,百姓银行又推出了面额更小的银币,角币,一元相当于十枚角币,重量也一样,一枚角币约等于一钱银子。至于更小面额的银币,则并不需要,因为市场上有铜钱,兑换使用非常方便。
推出了银币以后,商家百姓往银行存银,支取便是银币,由于一元银币比一两要轻,再加上存银时的火耗,一进一出,光是铸币便赚取一成银子。
而银币使用起来如此方便,假以时日必将风靡整个大明。
为了防止其他钱庄银号也争生意,朱由检直接下旨,宣布铸币权只给皇家百姓银行,其他任何地方任何人不许私自铸币,市场上一经发现伪造银币,一律没收并抄家流放。
在接下来一年的时间,朱由检打算沿着运河把银行一路开过去,开到临清、扬州,乃至苏杭二州。
随着银行分行增多,银元必将传遍大明,说不定以后,光是造币赚的钱每年便会以百万计。
而且,以后可以试着发行银票,以银票取代实物银子,当然为了避免落得和大明宝钞一样的下场,银票不会滥发,有多少银子便发多少银票,避免出现通货膨胀。但是只要银行中有大量的存银,便可以借用,便不会有缺银之虞。
当然这都是后话,至少现在不能这么干,不能发银票,毕竟大明百姓银行还没有完全建立信誉。
不过随着百姓银行的开始,随着银币的顺利发行,至少短时间内,朱由检不再担心会缺银子。
当然,仅凭一个银行,并无法解决大明所有的问题,接下来朱由检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
ps:四千字,先发后改。
http://www.yetianlian.net/yt54539/24974694.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yetianlian.net。何以笙箫默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m.yetianlian.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