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笙箫默小说 > 穿越民国之少帅春秋 > 第190章 商业帝国之雏形

第190章 商业帝国之雏形

    与众人瞻前顾后不同,于一凡从头到尾都表示出了非同一般的坚定支持态度,虽然她在诸多的叔伯中间顶多算个打酱油的----她是没有任何发言权的,但她是于家的孙女。她的话,谁都不知道是她本人的意思,还是大人的意思。

    对张汉卿,她不知怎地就是有一种天生的亲近感,也许是因为姑姑的缘故吧,怎么能帮一把他好呢?她表面上嘻嘻哈哈,却甚有心计。在开始长辈们都反对时,她不好说什么。但当张汉卿成功地说动一些人后,她看着很多人意动,知道需要打破僵局了,便急不可待地跳出来:

    “我赞成姑爷的想法。做生意只拘泥于求稳是永远也做不大的,到底姑爷是做大事的人,有魄力。我记得我二爷爷(于文斗)曾说过:‘富贵险中求’,在我出生之前我们家就做茶叶生意,到现在还是这样。虽然说很稳,日子也过得去,但是看看旁边新崛起的几户人家,他们可都没涉足我们的生意啊,照样风声水起。特别是姑爷刚才说的那个‘恒久钱庄’,二奶奶曾经告诉我,人家十年时间就直逼我们于家了,而且照这个趋势,要不了多久,我们奉天第一的名头就要被人家取代了。我说的对不对呀,二奶奶?”

    于老夫人心里满意,正需要有人跳出来引导下,刚打瞌睡就有人送枕头来,当然表面上还得做出担忧的样子:“没错,那个钱庄的赵老板当年是个什么样大家伙肯定是知道的,大冬天流着鼻涕光着脚丫跑雪地里找东西吃,他们家当年是什么光景?这才几年时间!”

    据说那位赵老板不到十年时间便发了迹,不但在省城奉天、长春都买了好几进的大房子,还娶了好几房妻妾,日子过得很红火。赵老板的事迹,在郑家屯方圆百里都是很励志的。

    于一凡见二奶奶支持她的话,便趁热打铁说:“姑爷说的什么我也不大懂,我也不知道和政|府一起办银行是不是比钱庄更靠谱。但是我知道虽然投入大,但利润一定也是很高的,而且反正姑爷不会骗我们的。我看姑爷虽然不是商人出身,却比我们都看远一步。凭姑爷说明的这些优势,我们若还是做不大,羞也羞死了!”

    她的少女心性是有一说一,却也让浓重的辩论氛围有所减弱。想想也是,少帅是什么家底?他的关于至少垄断奉天的保证是多么有力,于家作为久经商场的奉天数得着的大户,很多人这点眼力见还是有的。不说别人,舅老爷高天雷首先响应:“一凡说的是,有这么好的条件,我看这个银行项目值得大干一场!我高天雷绝对全力支持!”

    这一表态倒让于家踊跃起来:正宗的女婿不帮,倒让亲戚先发了话,若是力度不够,让张汉卿怎么想?于老夫人有些嗔怪地看着乃弟,既暗赞与佩服他的机警,也感叹才一会的功夫,他怎么就改弦易帜得这么快?当然她才不会多说,顺着他的话就坡下驴才是正道:“汉卿毕竟是于家的女婿,他的事于家怎么会看着不管?我们只是商量着怎么做才更好,毕竟这不是件小事不是?”

    其实于老夫人昨晚就表示坚定地支持张汉卿,原因很简单。她到底是见过大浪的,想的问题就更深了:五十万元看似是巨款,但在名震奉天的少帅女婿那里,却又不见得是很棘手的问题。听说这位女婿可是在北京就空手套白狼拉了很多人在奉天几百万几百万地投资呢,他的门路应该是很广的,再说还有大帅张作霖的关系在。就凭这简单的关系,就值得让于家冲上去----多少人想找这巴结张大帅的机会都不可得啊,更何况女婿开了口,女儿的要求。

    于凤至心花怒放,倒不单单是促成了这桩投资决定。这是她的新婚丈夫第一次到她的娘家寻求资助,若不能完美收宫,生意谈不成倒是次要,落了丈夫面子可是大事。

    就在昨晚,母亲和她聊起张汉卿近况时,还很为他带领卫队旅全体喂猪的“惨状”感到难过呢,因为郑家屯有谣言说这位于家娇客已经“穷到喂猪”。母亲昨晚坚定地支持张汉卿的决定是不是有扶持这位女婿一把的意思当然永远不会和她讲,但现在张汉卿舌生莲花,魄力终于推动娘家人认可,让她面子上大大有光。

    于家作为一个新兴的商业家族还是很有凝聚力的,于老夫人也有不亚于男人的气魄。既决定为女婿“两肋插刀”,家族里罕见的高运作能力在这时候体现了:外围的行业,拍卖了;起家的店铺,抵押了;原本财源滚滚的码头,转让了。

    外人被于家这一番大动作弄得摸不着头脑,一些原本生意上的合伙人也纷纷来人来信或来人咨询,于老夫人只是一句话:“根据女婿意愿,于家全力支持成立奉天农民资金合作社,因需启动资金,特变卖家产,以为股本。”当然,也劝说这些丈夫昔日有交情有伙伴、现在仍然来往的好朋友们:“农村信用合作社前景大好,各位故友也请倾力相助,共襄盛举。”

    于家是什么人家?那是奉天数一数二的大户,听说闺女于凤至出嫁,陪嫁的就有一个大企业。要说夫家是谁?全奉天无人不知,那是大帅府的长公子、奉天军界的新秀、手握重兵的张汉卿!

    现在于家倾全力要搞什么“农民信用合作社”,听说是和银行大概一个意思,只是吸储对象是农民而已。这看着农民的钱真是不多,但架不住人多,这里头大有搞头啊,关键是中间有个少帅呢,他不会让丈人家吃亏的不是?如果自己入伙,是不是间接也和督军府拉上关系了?听于家人说,张汉卿和于凤至夫妇也将投入一笔不菲的金额做为发起人之一呢,就凭着这层关系也值得做做。

    无论是说官商勾结也好,商人阿谀也好,反正“奉天农民资金信用合作社”搞得是顺风顺水。合作社,顾名思义就是要大家联合起来做事的社团组织。为了让尽可能多的“有钱人”加入进来,股本定为一百元一股,于家用现银五十万两为主要发起人。

    原计划最后能征集到一百万股本即开业的,但当张作霖亲自手捧十万元代金券入了股后,影响力一时无两。而张汉卿夫妇也咬牙交了十万元凑了份子----三万是于凤至最后的嫁妆变卖所得,七万是张作霖听说长媳变卖嫁妆后的慷慨赠与。

    这事一传十,十传百,连奉天城里的头面人物都知道了。这银行嘛,总是有利可赚的,有督军兼省长背书,少帅夫妇连嫁妆都当了入股,用脚趾头想想也是肯定赢钱的营生。因此财经界的人物纷纷解囊,很快又增加了近五十万的巨额资金。

    这下很多旁观者心动了,国人典型的“捧高不就低”原则开始生效。有官老爷张大帅做镇,听说省财政也为担保,有这层关系,保险系数大多了。银行的基础就是信用,有大帅做“合伙人”,生意一定赔不了,还有个人情不是?于是有钱的多拿,钱少的也能凑个几股,当然就一股也不会嫌少。这样,又添了百八十万元。零零总总,竟汇集了两百万之多!

    开业那天,不但督军张作霖亲自出席,奉天军界、政界、财经界的上层纷纷到场祝贺,声势浩大,着实风光无比。于家是大头,占了约摸四成的股本,又有大帅的面子,于凤至的长兄于翱舟自然被推举为董事长兼总经理。

    “农民资金信用合作社”在目前的主要任务是吸储,这部分的客源其实十分牢固:因为在农村,农民挣钱不易,也就越发珍惜这点积蓄,一般情况下是只有加项,非逢大事不会轻易取出,这反而对张汉卿的“大业”是一大利好,因为他的计划本就是要长期才能见效。

    于家也就是紧抓住这历史的机遇并果断上马,赢得了第二次飞跃的机会。他们本是经商世家,现在有奉天农业信用合作社庞大的资本为依托,更是如虎添翼。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于家的商贸行为开始被冠以政治背景,不但轻松涉猎奉天各行各业,还垄断了举凡农田水利工程、内河航运、税款提留等,发展极其迅速。

    农民资金信用合作社的立意很特别,只要你在合作社里存过钱,当需要贷款的时候,找到同样有账户的村民进行联保,即可方便地取得贷款。在当时,由于面向农村的金融机构几乎没有,传统上农村贷款的途径只能是借高利贷,碰到黑心的财主足让人倾家荡产。所以农民资金信用合作社这种新型金融形式一诞生,立刻赢得广大百姓的青睐,被称为农民的“救命银行”。

    并不高的利息,不需要抵押物,良好的服务态度,使合作社在短期内即获得巨大的成功。老百姓信任,也为了在必要的时候有资格贷款,所以在农村基本家家都有账户,闲钱也都存入这里。据统计,在开始的三个月期间,全部合作社共吸纳存款达500万元,连相邻省份的农民也开始心动起来;一年之后,最高时期存款竟达到2000万元之巨!

    就是从这开始,以于家为首的一批张汉卿最早的拥趸进行了这场中国财经界的革命,而后逐渐形成东北财团,由此在财经界也为神话,这也是后话。

    http://www.yetianlian.net/yt48648/18486338.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yetianlian.net。何以笙箫默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m.yetianlian.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