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三章 欧洲的中国热
何以笙箫默小说小说推荐阅读:寒门崛起、锦衣、大唐开局震惊李世民、大魏芳华、贞观憨婿韦浩、大秦:不装了,你爹我是秦始皇、寒门仕子、终宋、贞观极品小女婿、逍遥小书生、混在皇宫假太监、我的姐夫是太子、非正常三国
实际上国债从来都不是什么新鲜玩意,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有人开始朝百姓借钱了,这位就是历史上的周赦王,当时正值战国末期,天下从名义上来说还是周天子的天下,都城也还在洛阳,但是对于那个时代,周赦王已经没有任何地位可言了。
战国末期时秦国攻赵,后来还派兵直逼洛阳,其用意自然可知,可当时的周赦王已经没有任何实力抵抗秦国,正在危机时刻,楚王派人觐见周赦王,并且带了锦囊妙计,那就是以周天子的名义联合六国一起抵御秦国。
此计甚妙,可问题是当时的周天子完全没钱,想出兵打仗都没办法,这个时候又有人献计,那就是以朝廷的名义跟百姓借钱,以高利率引诱贵族们出钱,约定战后再连本带利还钱,于是当时的周赦王发放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国债。
这批国债由于利率颇为诱人,因此受到了贵族们的追捧,很快就接到了一大笔钱,还立下了字据,承诺战争结束后连本带息一起还清。得到了钱的周赦王招兵买马,拼凑了一支6000人的军队,准备与楚国还有其他诸侯一起东征秦国。
只可惜当时苦苦等了三个月,只有楚国和燕国出兵,而其他诸侯都选择了观望,因此攻秦之策不攻自破,而周赦王只能带着军队回城,结果刚刚回去不久债主们就找上门来,要求周赦王还钱。
对于周赦王来说,还钱是不可能还的,这辈子都不可能还。可是债主们自然不会吃下这个哑巴亏,便成天在宫门外堵着,宣扬周赦王欠钱不还的事情,于是周赦王只能想办法跑路,躲躲风头。
不过周赦王好歹是个大王,不可能就这么带着老婆孩子走掉,于是就在后宫建了个高台,带着妃子们往里面一住,就宣布彻底不见外客了,赖着钱不还,整天歌舞升平,纸醉金迷,也就有了所谓的债台高筑的说法。
因此,国债这个东西其实并不难以理解,宁渝给大家伙也只是简单普及了一下过去的历史,他们也都明白了皇帝老儿的打算,说白了就是效仿周赦王,以高利率发行国债,找民间有钱人借钱去打仗。
这.....实在是有些丧心病狂了!
在所有人的眼里,眼下的皇帝着实有些过分了,没钱你就在家好好歇着,天天泡泡妞上上朝多好,干嘛非得借钱去打仗呢?这打输打赢先不说,这钱回头怎么还呢?难不成大家伙真给您造一高台住着?
经过了这么一番解释,朝廷大臣们反而是越发反对发行国债,毕竟在中国人传统思维里,这借钱不是好事,寅吃卯粮那都是历史教训,作为皇帝应该学文景二帝,少折腾多善待百姓,等过个百八十年的,到时候再出一汉武也就罢了。
当下便有多名大臣据理力争,反对皇帝发行,更是希望皇帝能够暂时罢兵休养,说话的虽然都是一些尚书和侍郎之类的,可是更高层的首辅次辅们,也大多都是保持沉默,以表示赞同。
宁渝有些无奈,“诸位爱卿,这周赦王还不上钱,不代表朕就还不上钱,实际上明年的财政收入大家伙心里也清楚,咱们的工商税法实行以来,税源已经得到大大的扩充,这点钱已经不算什么了。”
内阁首辅宁忠景无奈道:“可是陛下,这民间借贷常有利滚利之说,若是朝廷接受这利滚利,怕是再多钱也还不起,可若是低利率,也根本不会有人把钱借给朝廷。”
这倒是实在话,民间借贷常有各种名目,尽管明面上借贷最多只是一本一利,就是规定利息总量上限是本钱的一倍,可是在私底下早就超过了这个限制,什么九出十三归,什么利上滚利实在是数不尽数。
因此地下钱庄的生意好的不得了,若是朝廷开放国债,如果利率较低,对于百姓的诱惑其实很小,再加上百姓们对于皇权天生的畏惧,若朝廷真的不还钱,他们也没有半点办法,因此很大可能上无人问津。
宁渝嘿嘿一笑,他当然会预估到这种情况,“朕发行国债,自然不会有什么利滚利,也不会有太高的利率,朕发行的这八百万两国债,三年赎回,年利百分之四,就这么多。”
“年利百分之四?”
大家伙听了宁皇帝的这一番话,好险没笑出声来,这实在是在哄鬼呢。按照宁皇帝的计算,八百万两白银的总利息一年也才三十二万两白银,三年下来都没超过一百万两白银的利。如果真有这个钱放在地下钱庄,怕是利钱能番好几倍。哪家的傻子愿意把本钱放在这么低的利率上?
只是宁忠景和崔万采等人眼里闪过一丝忧虑,在这种情况下想要卖出八百万两国债,怕是只能靠摊牌了,可是自古以来,这摊牌之举都是大大的弊政。
宁渝轻轻咳嗽了一声,扫视了一眼群臣,却是缓缓开口:“若是正常情况下,自然是没什么人会来买朕的国债.......可是朕发布这批国债,将会与云贵川等诸省的土地挂钩,到时候所收缴的旗田和官田等,都会拿出来发售,而只有购买国债者,方可有资格参与购田。”
意思很简单,战争国债自然是有收益的,到时候想要买地?很简单,先出示你的国债购买证明,否则没有资格。通过这种绑定的方式,让这些想要获得土地的人,先拿出一部分钱来,以此来表达对朝廷的支持。
听到了这里的时候,大臣们哄闹成了一片,这皇帝简直是个做生意的奇才,有了土地在前面挂着,何须担心没人买国债?特别是通过这一举动,完全可以将这些购买国债的人绑在大楚的战车上,他们会想尽各种办法,来促使宁楚打下云贵川,否则他们的利益可就泡汤了!
这里面的东西并不复杂,因此很多人一想就能想明白,而此时绝大部分人已经转变了想法,他们开始真正去认真思考,国债的具体利用方式了,甚至还有人觉得通过国债,完全还可以借出更多的钱来。
“国债绝不可滥发,因为那代表我大楚最珍贵的东西——信用。”
宁渝脸色微微凝重了些,他不能让这些大臣们以后养成发国债的习惯,毕竟借钱这种事情干多了,迟早有一天是还不上的,他得先给大臣们敲敲警钟。
“朕之所以发行国债,是因为这一次是战争国债,通过云贵川大楚完全是可以弥补发行国债的成本,对于整个国家来说,都会起到一个有利的方向。但是这种国债极为特殊,因此寻常时候是不能肆意滥发,否则迟早会让百姓对大楚失去信任。”
宁渝心里略略思考了一番,却是想到了更深层次的东西,那就是完全可以接着这一次发行国债的机会,重新构筑复汉军的货币体系,因为现在用白银作为货币的体系,实在是太糟糕了!此外这也是工商革命的关键之处,更是需要得到重视。
一想到了这里,宁渝也就没有再跟朝臣们沟通的想法,因为重新构筑整个金融体系,所需要涉及的东西已经远远不是这些朝臣们能够知道的,需要更专业的相关人才,或者说是西方银行业人才,因为在这一方面,西方实在是比天朝走的远很多。
像具备强烈重商主义的荷兰,早在一百多年前就已经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家股票交易所,也是目前整个西方金融体系的构建者,还有未来的大英帝国,在几十年前也创建了自己的英格兰银行,使英国建立了一个完整的货币市场,特别是它的国债体系还有货币市场,在给政府提供更方便、廉价的融资的同时,也与英国的工业革命融合发展,奠定了伦敦金融霸权的坚实基础,都是宁渝需要学习的对象。
当然了,现在宁渝就算想要学习,也不可能立马就能学到,因为他对于那一套的了解并不算多,再加上国内的这些人,也很难彻底了解清楚,因此他将希望寄托在了正出行西欧的恩斯特身上,到时候他将会给自己带来这些人才还有相关的理论知识。
不过宁渝从恩斯特给他的信中得知,第一批的人才和相关的书籍,将会在明年开春的时候,抵达中国,而且恩斯特在信件中还提到了一件事情,如今整个欧洲如今都掀起了一股中国热,因此很多欧洲人都慕名而来,希望来到中国,甚至希望在中国永久居住。
对于如今的欧洲人来说,遥远的东方是一个梦幻般的世界,人人向往丝绸与瓷器的生活,其中甚至不乏那些王公贵族,可以这么说,当宁渝想要从西方学习一些东西的时候,整个西方却在不遗余力的学习来自东方的文化。
之前恩斯特跟宁渝闲聊的时候,在二十多年前的世纪之交时,法王路易十四在金碧辉煌的凡尔赛宫,举办了一场盛大的新世纪舞会,名为“中国之王”,舞会上聚集着整个巴黎的贵族,他们穿着礼服等候着过往的驾临,而路易十四当时就穿着一身传统的中式服装,在八抬大轿中缓缓走出,由此可见当中中国热在西方的影响程度。
因此对于恩斯特来说,他对于天朝的崇拜并非无来由的,而是有很深层次的文化背景,甚至可以这么说,若非后来经过工业革命,使得西方走上了一条对外扩张的道路,否则他们对东方的崇拜还将会持续很久。
只是宁渝心里明白,西方对于中国的崇拜,实际上也是一层看似美好的幕布,是对富饶东方文明的向往,可一旦当他们意识到东方整体武力上的落后时,这种崇拜将会演变成最残忍的掠夺,因为在他们的文化当中,弱者不配拥有这些财富。
正因为如此,无论现在的西方多么崇拜中国,都不会影响到宁渝派人去学习西方文化当中的精粹还有科技,只有将那些东西都融汇进传统的中华文明当中,才能使得已经有些垂垂老矣的华夏文明,重新焕发生机,如果能够抢先进行工业革命,更能使得中国一直[ biquge.xyz]位于世界的最顶端。
与此同时,宁渝心里也在提防着一件事情,那就是随着中西方交流的深入,不光是他在积极学习西方的东西,西方人实际上也在积极学习着东方的精华。
根据宁渝的了解,现在很多传教士到华夏来,除了肩负着传教的任务以外,还有另一个任务,那就是学习中国的产业科技,然后带回到欧洲去。
在未来的几十年里,西方传教士会将儒家文化的相关东西都带回到西方,并且会成为西方哲学家的研究对象,像未来的伏尔泰、魁奈等欧洲启蒙运动的先驱,都会对儒家思想进行深入的研究,就好比在未来魁奈甚至会被称为“欧洲孔夫子”,此外还有狄德罗、霍尔巴哈等人也会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
他们不光是学习中国的思想,还有相关的科技,在未来几十年里,中国的农学宝典《农政全书》,里面记录的养蚕种棉的篇章,还有中国特有的巨幅纸制造技术,桐油生产技术,甚至连中国特有的瓷器、种茶等技术都被欧洲人陆续学到手,并且还进行了超越,彻底改变了中国在这些行业里的垄断地位。
在整个十八世纪,中国工艺从领先世界到被欧洲人反超,只用了短短几十年的时间,这一点让宁渝尤为痛恨,不过所幸他回到了十八世纪的初叶,这一切都还没有发生,还来得及纠正,正因为如此,宁渝才会专门设立战略物资管制,包括相关的书籍,都是绝对不允许出口的,也不许外泄。
尽管宁渝反对闭关锁国,但是坚决要求保护好本国的相关技术,这样才能在未来的大时代里,用华夏的拳头产品,像茶、丝绸、瓷器等换回中国工业发展资金和原料,因此对于西方的技术封锁,已经在整个大楚全面展开。
http://www.yetianlian.net/yt37976/16347457.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yetianlian.net。何以笙箫默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m.yetianlian.net
战国末期时秦国攻赵,后来还派兵直逼洛阳,其用意自然可知,可当时的周赦王已经没有任何实力抵抗秦国,正在危机时刻,楚王派人觐见周赦王,并且带了锦囊妙计,那就是以周天子的名义联合六国一起抵御秦国。
此计甚妙,可问题是当时的周天子完全没钱,想出兵打仗都没办法,这个时候又有人献计,那就是以朝廷的名义跟百姓借钱,以高利率引诱贵族们出钱,约定战后再连本带利还钱,于是当时的周赦王发放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国债。
这批国债由于利率颇为诱人,因此受到了贵族们的追捧,很快就接到了一大笔钱,还立下了字据,承诺战争结束后连本带息一起还清。得到了钱的周赦王招兵买马,拼凑了一支6000人的军队,准备与楚国还有其他诸侯一起东征秦国。
只可惜当时苦苦等了三个月,只有楚国和燕国出兵,而其他诸侯都选择了观望,因此攻秦之策不攻自破,而周赦王只能带着军队回城,结果刚刚回去不久债主们就找上门来,要求周赦王还钱。
对于周赦王来说,还钱是不可能还的,这辈子都不可能还。可是债主们自然不会吃下这个哑巴亏,便成天在宫门外堵着,宣扬周赦王欠钱不还的事情,于是周赦王只能想办法跑路,躲躲风头。
不过周赦王好歹是个大王,不可能就这么带着老婆孩子走掉,于是就在后宫建了个高台,带着妃子们往里面一住,就宣布彻底不见外客了,赖着钱不还,整天歌舞升平,纸醉金迷,也就有了所谓的债台高筑的说法。
因此,国债这个东西其实并不难以理解,宁渝给大家伙也只是简单普及了一下过去的历史,他们也都明白了皇帝老儿的打算,说白了就是效仿周赦王,以高利率发行国债,找民间有钱人借钱去打仗。
这.....实在是有些丧心病狂了!
在所有人的眼里,眼下的皇帝着实有些过分了,没钱你就在家好好歇着,天天泡泡妞上上朝多好,干嘛非得借钱去打仗呢?这打输打赢先不说,这钱回头怎么还呢?难不成大家伙真给您造一高台住着?
经过了这么一番解释,朝廷大臣们反而是越发反对发行国债,毕竟在中国人传统思维里,这借钱不是好事,寅吃卯粮那都是历史教训,作为皇帝应该学文景二帝,少折腾多善待百姓,等过个百八十年的,到时候再出一汉武也就罢了。
当下便有多名大臣据理力争,反对皇帝发行,更是希望皇帝能够暂时罢兵休养,说话的虽然都是一些尚书和侍郎之类的,可是更高层的首辅次辅们,也大多都是保持沉默,以表示赞同。
宁渝有些无奈,“诸位爱卿,这周赦王还不上钱,不代表朕就还不上钱,实际上明年的财政收入大家伙心里也清楚,咱们的工商税法实行以来,税源已经得到大大的扩充,这点钱已经不算什么了。”
内阁首辅宁忠景无奈道:“可是陛下,这民间借贷常有利滚利之说,若是朝廷接受这利滚利,怕是再多钱也还不起,可若是低利率,也根本不会有人把钱借给朝廷。”
这倒是实在话,民间借贷常有各种名目,尽管明面上借贷最多只是一本一利,就是规定利息总量上限是本钱的一倍,可是在私底下早就超过了这个限制,什么九出十三归,什么利上滚利实在是数不尽数。
因此地下钱庄的生意好的不得了,若是朝廷开放国债,如果利率较低,对于百姓的诱惑其实很小,再加上百姓们对于皇权天生的畏惧,若朝廷真的不还钱,他们也没有半点办法,因此很大可能上无人问津。
宁渝嘿嘿一笑,他当然会预估到这种情况,“朕发行国债,自然不会有什么利滚利,也不会有太高的利率,朕发行的这八百万两国债,三年赎回,年利百分之四,就这么多。”
“年利百分之四?”
大家伙听了宁皇帝的这一番话,好险没笑出声来,这实在是在哄鬼呢。按照宁皇帝的计算,八百万两白银的总利息一年也才三十二万两白银,三年下来都没超过一百万两白银的利。如果真有这个钱放在地下钱庄,怕是利钱能番好几倍。哪家的傻子愿意把本钱放在这么低的利率上?
只是宁忠景和崔万采等人眼里闪过一丝忧虑,在这种情况下想要卖出八百万两国债,怕是只能靠摊牌了,可是自古以来,这摊牌之举都是大大的弊政。
宁渝轻轻咳嗽了一声,扫视了一眼群臣,却是缓缓开口:“若是正常情况下,自然是没什么人会来买朕的国债.......可是朕发布这批国债,将会与云贵川等诸省的土地挂钩,到时候所收缴的旗田和官田等,都会拿出来发售,而只有购买国债者,方可有资格参与购田。”
意思很简单,战争国债自然是有收益的,到时候想要买地?很简单,先出示你的国债购买证明,否则没有资格。通过这种绑定的方式,让这些想要获得土地的人,先拿出一部分钱来,以此来表达对朝廷的支持。
听到了这里的时候,大臣们哄闹成了一片,这皇帝简直是个做生意的奇才,有了土地在前面挂着,何须担心没人买国债?特别是通过这一举动,完全可以将这些购买国债的人绑在大楚的战车上,他们会想尽各种办法,来促使宁楚打下云贵川,否则他们的利益可就泡汤了!
这里面的东西并不复杂,因此很多人一想就能想明白,而此时绝大部分人已经转变了想法,他们开始真正去认真思考,国债的具体利用方式了,甚至还有人觉得通过国债,完全还可以借出更多的钱来。
“国债绝不可滥发,因为那代表我大楚最珍贵的东西——信用。”
宁渝脸色微微凝重了些,他不能让这些大臣们以后养成发国债的习惯,毕竟借钱这种事情干多了,迟早有一天是还不上的,他得先给大臣们敲敲警钟。
“朕之所以发行国债,是因为这一次是战争国债,通过云贵川大楚完全是可以弥补发行国债的成本,对于整个国家来说,都会起到一个有利的方向。但是这种国债极为特殊,因此寻常时候是不能肆意滥发,否则迟早会让百姓对大楚失去信任。”
宁渝心里略略思考了一番,却是想到了更深层次的东西,那就是完全可以接着这一次发行国债的机会,重新构筑复汉军的货币体系,因为现在用白银作为货币的体系,实在是太糟糕了!此外这也是工商革命的关键之处,更是需要得到重视。
一想到了这里,宁渝也就没有再跟朝臣们沟通的想法,因为重新构筑整个金融体系,所需要涉及的东西已经远远不是这些朝臣们能够知道的,需要更专业的相关人才,或者说是西方银行业人才,因为在这一方面,西方实在是比天朝走的远很多。
像具备强烈重商主义的荷兰,早在一百多年前就已经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家股票交易所,也是目前整个西方金融体系的构建者,还有未来的大英帝国,在几十年前也创建了自己的英格兰银行,使英国建立了一个完整的货币市场,特别是它的国债体系还有货币市场,在给政府提供更方便、廉价的融资的同时,也与英国的工业革命融合发展,奠定了伦敦金融霸权的坚实基础,都是宁渝需要学习的对象。
当然了,现在宁渝就算想要学习,也不可能立马就能学到,因为他对于那一套的了解并不算多,再加上国内的这些人,也很难彻底了解清楚,因此他将希望寄托在了正出行西欧的恩斯特身上,到时候他将会给自己带来这些人才还有相关的理论知识。
不过宁渝从恩斯特给他的信中得知,第一批的人才和相关的书籍,将会在明年开春的时候,抵达中国,而且恩斯特在信件中还提到了一件事情,如今整个欧洲如今都掀起了一股中国热,因此很多欧洲人都慕名而来,希望来到中国,甚至希望在中国永久居住。
对于如今的欧洲人来说,遥远的东方是一个梦幻般的世界,人人向往丝绸与瓷器的生活,其中甚至不乏那些王公贵族,可以这么说,当宁渝想要从西方学习一些东西的时候,整个西方却在不遗余力的学习来自东方的文化。
之前恩斯特跟宁渝闲聊的时候,在二十多年前的世纪之交时,法王路易十四在金碧辉煌的凡尔赛宫,举办了一场盛大的新世纪舞会,名为“中国之王”,舞会上聚集着整个巴黎的贵族,他们穿着礼服等候着过往的驾临,而路易十四当时就穿着一身传统的中式服装,在八抬大轿中缓缓走出,由此可见当中中国热在西方的影响程度。
因此对于恩斯特来说,他对于天朝的崇拜并非无来由的,而是有很深层次的文化背景,甚至可以这么说,若非后来经过工业革命,使得西方走上了一条对外扩张的道路,否则他们对东方的崇拜还将会持续很久。
只是宁渝心里明白,西方对于中国的崇拜,实际上也是一层看似美好的幕布,是对富饶东方文明的向往,可一旦当他们意识到东方整体武力上的落后时,这种崇拜将会演变成最残忍的掠夺,因为在他们的文化当中,弱者不配拥有这些财富。
正因为如此,无论现在的西方多么崇拜中国,都不会影响到宁渝派人去学习西方文化当中的精粹还有科技,只有将那些东西都融汇进传统的中华文明当中,才能使得已经有些垂垂老矣的华夏文明,重新焕发生机,如果能够抢先进行工业革命,更能使得中国一直[ biquge.xyz]位于世界的最顶端。
与此同时,宁渝心里也在提防着一件事情,那就是随着中西方交流的深入,不光是他在积极学习西方的东西,西方人实际上也在积极学习着东方的精华。
根据宁渝的了解,现在很多传教士到华夏来,除了肩负着传教的任务以外,还有另一个任务,那就是学习中国的产业科技,然后带回到欧洲去。
在未来的几十年里,西方传教士会将儒家文化的相关东西都带回到西方,并且会成为西方哲学家的研究对象,像未来的伏尔泰、魁奈等欧洲启蒙运动的先驱,都会对儒家思想进行深入的研究,就好比在未来魁奈甚至会被称为“欧洲孔夫子”,此外还有狄德罗、霍尔巴哈等人也会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
他们不光是学习中国的思想,还有相关的科技,在未来几十年里,中国的农学宝典《农政全书》,里面记录的养蚕种棉的篇章,还有中国特有的巨幅纸制造技术,桐油生产技术,甚至连中国特有的瓷器、种茶等技术都被欧洲人陆续学到手,并且还进行了超越,彻底改变了中国在这些行业里的垄断地位。
在整个十八世纪,中国工艺从领先世界到被欧洲人反超,只用了短短几十年的时间,这一点让宁渝尤为痛恨,不过所幸他回到了十八世纪的初叶,这一切都还没有发生,还来得及纠正,正因为如此,宁渝才会专门设立战略物资管制,包括相关的书籍,都是绝对不允许出口的,也不许外泄。
尽管宁渝反对闭关锁国,但是坚决要求保护好本国的相关技术,这样才能在未来的大时代里,用华夏的拳头产品,像茶、丝绸、瓷器等换回中国工业发展资金和原料,因此对于西方的技术封锁,已经在整个大楚全面展开。
http://www.yetianlian.net/yt37976/16347457.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yetianlian.net。何以笙箫默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m.yetianlian.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