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二章:方氏物理辩论法
何以笙箫默小说小说推荐阅读:寒门崛起、锦衣、大唐开局震惊李世民、大魏芳华、贞观憨婿韦浩、大秦:不装了,你爹我是秦始皇、寒门仕子、终宋、贞观极品小女婿、逍遥小书生、混在皇宫假太监、我的姐夫是太子、非正常三国
文素臣其实一开始,就不可能是王守仁的对手。
一个成日在书斋里夸夸其谈的人,可以打败一百个书斋里清谈的对手,却永远打败不了一个上山下海,诚如王守仁自己所言的那样,他真的去格过物的人。
“格物致知,这句话我深以为然。”王守仁其实并非是一个反叛者,而是一个继承者:“通过观察事物,去穷究万物之理,学生也极赞同。”
“可既要格物,那么朱夫子所格之物,与你我不同。朱夫人所见所闻,也于你我不同。因而,朱夫子通过他的所见所闻,他的思考,自然能学到他的自然之理,他的圣人之道。这一切,都是朱夫子对万物的理解,朱夫子对于自然之理的理解,极为深刻,学生佩服。”
“那么,敢问,文先生也有眼睛,也有耳朵,也有自己的所见所闻,朱夫子提倡格物致知,那么,文先生在生活中,可格何物,又领会了什么自然之理?”
文素臣勉强打起了精神:“吾通读《四书章句集注》、《太极图说解》、《通书解说》……”
王守仁摇头:“这都是朱子先生的书,是朱子先生,通过对事物的观察,也即是我们所言的格物,从而学到的道理。文先生,学生想问的是,先生自己,对圣人之道和万物之理,有什么领会?”
“……”自己领会,文素臣大义凛然道:“我等读书人,乃代圣人立言。”
所谓代圣人立言,是理学的一种说法,即读书人的要务,在于为圣人说话,正因为如此,所以读书人总是满口‘子曰’、‘孟子曰’、‘朱夫子曰’,总之,圣人不会有错的,圣人的言论要流传下去,读书人就必须代圣人立言。
王守仁摇头:“还是不对。”
文素臣道:“那么,还要请教。”
王守仁道:“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可见,这天下处处都是学问,学问不必拘泥于四书五经;朱夫子也倡导,读书人该格物致知,既自己去体悟万物之理。文先生既乃当世大儒,若没有自己的见解,不过是因为对理学研究的精深,便要代圣人、朱夫子说话,这样是不对的。孔圣人和朱夫子所看到的东西不同,自然感悟不同啊。而文先生自己没有眼睛,没有耳朵,是瞎子聋子,不曾看到这个世界,因而,却需圣人们来告诉你,原来世界该是什么样子的吗?”
“读书人不该如此!读书人学圣人之道,是牢记圣人们的本心,圣人之道是什么?圣人之道是教你我孝敬自己的父母,友爱自己的兄弟。是叫我们多去观察事物。是叫我们崇尚礼仪。是叫我们为政以德,叫我们勤学、是教导我们君使臣该以之礼,臣事君当以之忠。诸如种种,都是圣人之道。”
“可如何去观察事物,如何去穷究自然之理,却需要有自己的眼睛,有自己的耳朵。代圣人立言,孔子出自春秋,他流亡于诸国,推行仁政之法,这些,在当今世道,有吗?春秋时,井田制虽已崩坏,可依旧还有井田之残余,因而,孔子认为井田崩坏,是天下动乱的原因。那么,当今的世道,井田之制,已经很久远了。”
“还有,朱夫子在的时候,那时靖康之耻,南宋偏安,朱夫子请求抗金,不为采纳。这些,而今有吗?朱夫子作《四书章句集注》,更著有书册无数,著作等身,天下人,无不敬仰,可这些书,是他的人生,是他的经历,是他所见所闻,对世界的感悟。学生敬仰朱夫子,因而,学生自以为,自己既是圣人门下,也是朱夫子的学生,正因为敬仰他,才学习他一样,用自己的眼睛和耳朵,去观察事物,又学习他如何去思考,去慢慢的完善自己的知识啊。”
“文先生说,读书人应当为圣人立言,可这后一句,文先生似乎说漏了,后一句是:为往圣继绝学啊。朱夫子在圣人之上,开启了自己的思考,兴盛了儒家,这就是为往圣继绝学。而今日之你我,为何不敢学朱夫子,在此基础上,针对圣人之道,去开启思考呢,世道已变了,人也应当变,圣人之道不会变,可如何诠释圣人之道,又如何在这已变化的人间,在圣人之道的基础上,如朱夫子一般,去开启新的思考,这不正是你我之辈应当做的吗?”
“文先生乃是大儒,为天下人所敬仰,正因如此,方才更需为天下人做榜样啊,若只是捡起孔孟和朱夫子的话,反复的诵读,那么,天下,何须文先生呢?”
文素臣冷然:“若如此,这岂不成了离经叛道!”
王守仁微笑:“文先生莫非忘了,当初,理学,也曾被斥为“伪学”,也是被指责为离经叛道的。”
文素臣道:“朱夫子乃是朱夫子,你还敢自比朱夫子不成?”
王守仁摇头:“不敢,学生亦是朱夫子门下,若不学朱夫子,不知格物致知,如何能给学生开启新的思考呢。”
所有人听着二人唇枪舌剑,不过明眼人都看得明白,王守仁的思维要比泥古不化的文素臣要活跃的多。
不少人以为,王守仁口里所讲的新学,一切随心,理应可能承袭至宋时的心学,定当会对朱夫子,进行大力的批判。
可谁也不曾想,王守仁依旧还是采纳了不少朱熹的主张,并且依然大力的提倡朱夫子在圣人之学中,拥有极高的地位。最无耻的是,王守仁左一口我才是朱夫子的学生,我所学的,就是朱夫子,没错,我很正宗……
这…有点儿尴尬啊。
所以,王守仁的话,虽然有人不认同,可至少……不太遭人反感。
反而是文素臣,一开始就希望让王守仁站在理学对立面来进行大力的批判,想来他也没想过,这个新的学问,却是死死的抱着理学的大腿,死都不肯撒手,这令他有力气无处使。
甚至……大家隐隐有一个感觉。
王守仁居然在争夺朱夫子的话语权,自认为,自己是在朱夫子当年所做的事。
而相比于只知鹦鹉学舌的文素臣,却不知高明了多少。
弘治皇帝面上带笑,眼睛却凝望方继藩,似笑非笑。
那朝鲜国王李怿,忍不住叫了一声好:“中!”
人群中的某个人,看着淡定自若的王守仁,却是沉默了。
他一直觉得,王守仁该是一个古怪的人,打小,就稀里糊涂的样子,可今日,王守仁所表现出来的自信,实是让人误以为这是假的王守仁。
“胡说!”文素臣心有些乱了:“朱夫子的本意……”
他话刚出口,有人大喝道:“且慢着!”
文素臣脸色苍白,却见方继藩站了出来:“朱夫子乃圣人,何以你说起朱夫子时,面上这样的不恭敬?”
“……”
文素臣跟人辩论呢,脸色当然不好看,啥叫不恭敬?
方继藩厉声道:“简直岂有此理,朱夫子亦为西山书院的祖师,西山书院上下,人人敬仰,奉若神明,我等蒙受朱夫子的教诲,俱为圣人门下,也是朱夫子门下,你提及我们的祖师,居然如此不敬,这是何意?”
就怕流*有文化啊。
文素臣还是没明白过来,这人……他到底要不要脸,这些话说出来,你脸不会红吗?
方继藩听二人啰啰嗦嗦一大堆,实在有些生厌了,他还是比较喜欢自己的方式,方继藩又道:“祖师爷,是拿来敬的,就比如文先生,你口口声声,说你读朱子,那么,敢问,你当真敬佩朱夫子吗?”
文素臣觉得方继藩胡搅蛮缠,厉声回击:“吾学朱子三十二载……”
方继藩却从袖里一掏,一卷画像便落在了他的手里,画像一抖,打开:“你一点都不懂得尊师重道,你看这是谁?”
朱……朱……夫子……
是朱夫子的画像。
虽然画的是丑了一点,怪只怪唐寅已去了宁波府,否则方继藩保证画像里的人能英俊几分。
可是人都看得出,这画像,乃临摹于孔庙中十二哲的朱子雕像。
“你时刻带有画像吗?”
“什么意思?”
“朱夫子乃我们西山书院的师祖,我等晚生后辈们,不但要将朱夫子放在心里,更要将其,时刻看在眼里,不多看几眼,便吃不下饭,食不甘味,那么我来问你,你口口声声说我们离经叛道,西山书院诸生何在?”
人群中的沈傲等人具都应诺:“在。”
方继藩道:“快给祖师行礼。”
沈傲等人不敢迟疑,纷纷朝画像拜倒:“门下见过祖师……”
方继藩举着画,一脸神圣莫名之状。
“……”
一下子,这茶肆里,顿时嘈杂起来。
许多人坐又不是,站又不是,这……这不是胡闹吗?
可胡闹归胡闹,人家敬仰朱夫子,关你屁事,难道身上随时带着朱子画像,将朱子视为偶像,其他生员们见到了朱子他老人家,便进行参拜,有错吗?有啥错?找本站搜索"CM" 或输入网址:.
http://www.yetianlian.net/yt349/220034.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yetianlian.net。何以笙箫默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m.yetianlian.net
一个成日在书斋里夸夸其谈的人,可以打败一百个书斋里清谈的对手,却永远打败不了一个上山下海,诚如王守仁自己所言的那样,他真的去格过物的人。
“格物致知,这句话我深以为然。”王守仁其实并非是一个反叛者,而是一个继承者:“通过观察事物,去穷究万物之理,学生也极赞同。”
“可既要格物,那么朱夫子所格之物,与你我不同。朱夫人所见所闻,也于你我不同。因而,朱夫子通过他的所见所闻,他的思考,自然能学到他的自然之理,他的圣人之道。这一切,都是朱夫子对万物的理解,朱夫子对于自然之理的理解,极为深刻,学生佩服。”
“那么,敢问,文先生也有眼睛,也有耳朵,也有自己的所见所闻,朱夫子提倡格物致知,那么,文先生在生活中,可格何物,又领会了什么自然之理?”
文素臣勉强打起了精神:“吾通读《四书章句集注》、《太极图说解》、《通书解说》……”
王守仁摇头:“这都是朱子先生的书,是朱子先生,通过对事物的观察,也即是我们所言的格物,从而学到的道理。文先生,学生想问的是,先生自己,对圣人之道和万物之理,有什么领会?”
“……”自己领会,文素臣大义凛然道:“我等读书人,乃代圣人立言。”
所谓代圣人立言,是理学的一种说法,即读书人的要务,在于为圣人说话,正因为如此,所以读书人总是满口‘子曰’、‘孟子曰’、‘朱夫子曰’,总之,圣人不会有错的,圣人的言论要流传下去,读书人就必须代圣人立言。
王守仁摇头:“还是不对。”
文素臣道:“那么,还要请教。”
王守仁道:“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可见,这天下处处都是学问,学问不必拘泥于四书五经;朱夫子也倡导,读书人该格物致知,既自己去体悟万物之理。文先生既乃当世大儒,若没有自己的见解,不过是因为对理学研究的精深,便要代圣人、朱夫子说话,这样是不对的。孔圣人和朱夫子所看到的东西不同,自然感悟不同啊。而文先生自己没有眼睛,没有耳朵,是瞎子聋子,不曾看到这个世界,因而,却需圣人们来告诉你,原来世界该是什么样子的吗?”
“读书人不该如此!读书人学圣人之道,是牢记圣人们的本心,圣人之道是什么?圣人之道是教你我孝敬自己的父母,友爱自己的兄弟。是叫我们多去观察事物。是叫我们崇尚礼仪。是叫我们为政以德,叫我们勤学、是教导我们君使臣该以之礼,臣事君当以之忠。诸如种种,都是圣人之道。”
“可如何去观察事物,如何去穷究自然之理,却需要有自己的眼睛,有自己的耳朵。代圣人立言,孔子出自春秋,他流亡于诸国,推行仁政之法,这些,在当今世道,有吗?春秋时,井田制虽已崩坏,可依旧还有井田之残余,因而,孔子认为井田崩坏,是天下动乱的原因。那么,当今的世道,井田之制,已经很久远了。”
“还有,朱夫子在的时候,那时靖康之耻,南宋偏安,朱夫子请求抗金,不为采纳。这些,而今有吗?朱夫子作《四书章句集注》,更著有书册无数,著作等身,天下人,无不敬仰,可这些书,是他的人生,是他的经历,是他所见所闻,对世界的感悟。学生敬仰朱夫子,因而,学生自以为,自己既是圣人门下,也是朱夫子的学生,正因为敬仰他,才学习他一样,用自己的眼睛和耳朵,去观察事物,又学习他如何去思考,去慢慢的完善自己的知识啊。”
“文先生说,读书人应当为圣人立言,可这后一句,文先生似乎说漏了,后一句是:为往圣继绝学啊。朱夫子在圣人之上,开启了自己的思考,兴盛了儒家,这就是为往圣继绝学。而今日之你我,为何不敢学朱夫子,在此基础上,针对圣人之道,去开启思考呢,世道已变了,人也应当变,圣人之道不会变,可如何诠释圣人之道,又如何在这已变化的人间,在圣人之道的基础上,如朱夫子一般,去开启新的思考,这不正是你我之辈应当做的吗?”
“文先生乃是大儒,为天下人所敬仰,正因如此,方才更需为天下人做榜样啊,若只是捡起孔孟和朱夫子的话,反复的诵读,那么,天下,何须文先生呢?”
文素臣冷然:“若如此,这岂不成了离经叛道!”
王守仁微笑:“文先生莫非忘了,当初,理学,也曾被斥为“伪学”,也是被指责为离经叛道的。”
文素臣道:“朱夫子乃是朱夫子,你还敢自比朱夫子不成?”
王守仁摇头:“不敢,学生亦是朱夫子门下,若不学朱夫子,不知格物致知,如何能给学生开启新的思考呢。”
所有人听着二人唇枪舌剑,不过明眼人都看得明白,王守仁的思维要比泥古不化的文素臣要活跃的多。
不少人以为,王守仁口里所讲的新学,一切随心,理应可能承袭至宋时的心学,定当会对朱夫子,进行大力的批判。
可谁也不曾想,王守仁依旧还是采纳了不少朱熹的主张,并且依然大力的提倡朱夫子在圣人之学中,拥有极高的地位。最无耻的是,王守仁左一口我才是朱夫子的学生,我所学的,就是朱夫子,没错,我很正宗……
这…有点儿尴尬啊。
所以,王守仁的话,虽然有人不认同,可至少……不太遭人反感。
反而是文素臣,一开始就希望让王守仁站在理学对立面来进行大力的批判,想来他也没想过,这个新的学问,却是死死的抱着理学的大腿,死都不肯撒手,这令他有力气无处使。
甚至……大家隐隐有一个感觉。
王守仁居然在争夺朱夫子的话语权,自认为,自己是在朱夫子当年所做的事。
而相比于只知鹦鹉学舌的文素臣,却不知高明了多少。
弘治皇帝面上带笑,眼睛却凝望方继藩,似笑非笑。
那朝鲜国王李怿,忍不住叫了一声好:“中!”
人群中的某个人,看着淡定自若的王守仁,却是沉默了。
他一直觉得,王守仁该是一个古怪的人,打小,就稀里糊涂的样子,可今日,王守仁所表现出来的自信,实是让人误以为这是假的王守仁。
“胡说!”文素臣心有些乱了:“朱夫子的本意……”
他话刚出口,有人大喝道:“且慢着!”
文素臣脸色苍白,却见方继藩站了出来:“朱夫子乃圣人,何以你说起朱夫子时,面上这样的不恭敬?”
“……”
文素臣跟人辩论呢,脸色当然不好看,啥叫不恭敬?
方继藩厉声道:“简直岂有此理,朱夫子亦为西山书院的祖师,西山书院上下,人人敬仰,奉若神明,我等蒙受朱夫子的教诲,俱为圣人门下,也是朱夫子门下,你提及我们的祖师,居然如此不敬,这是何意?”
就怕流*有文化啊。
文素臣还是没明白过来,这人……他到底要不要脸,这些话说出来,你脸不会红吗?
方继藩听二人啰啰嗦嗦一大堆,实在有些生厌了,他还是比较喜欢自己的方式,方继藩又道:“祖师爷,是拿来敬的,就比如文先生,你口口声声,说你读朱子,那么,敢问,你当真敬佩朱夫子吗?”
文素臣觉得方继藩胡搅蛮缠,厉声回击:“吾学朱子三十二载……”
方继藩却从袖里一掏,一卷画像便落在了他的手里,画像一抖,打开:“你一点都不懂得尊师重道,你看这是谁?”
朱……朱……夫子……
是朱夫子的画像。
虽然画的是丑了一点,怪只怪唐寅已去了宁波府,否则方继藩保证画像里的人能英俊几分。
可是人都看得出,这画像,乃临摹于孔庙中十二哲的朱子雕像。
“你时刻带有画像吗?”
“什么意思?”
“朱夫子乃我们西山书院的师祖,我等晚生后辈们,不但要将朱夫子放在心里,更要将其,时刻看在眼里,不多看几眼,便吃不下饭,食不甘味,那么我来问你,你口口声声说我们离经叛道,西山书院诸生何在?”
人群中的沈傲等人具都应诺:“在。”
方继藩道:“快给祖师行礼。”
沈傲等人不敢迟疑,纷纷朝画像拜倒:“门下见过祖师……”
方继藩举着画,一脸神圣莫名之状。
“……”
一下子,这茶肆里,顿时嘈杂起来。
许多人坐又不是,站又不是,这……这不是胡闹吗?
可胡闹归胡闹,人家敬仰朱夫子,关你屁事,难道身上随时带着朱子画像,将朱子视为偶像,其他生员们见到了朱子他老人家,便进行参拜,有错吗?有啥错?找本站搜索"CM" 或输入网址:.
http://www.yetianlian.net/yt349/220034.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yetianlian.net。何以笙箫默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m.yetianlian.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