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六章 姜还是老的辣(求订阅!)
何以笙箫默小说小说推荐阅读:寒门崛起、锦衣、大唐开局震惊李世民、大魏芳华、贞观憨婿韦浩、大秦:不装了,你爹我是秦始皇、寒门仕子、终宋、贞观极品小女婿、逍遥小书生、混在皇宫假太监、我的姐夫是太子、非正常三国
朕给爱卿介绍一个人,此次他跟爱卿搭档,陪爱卿一同北上。”
一听赵佶此言,蔡仍心道:“来了。”
两宋时期,赵宋朝廷、赵宋的皇帝,是绝不可能真的放心一个武将的,也不可能真的完全将兵权交到一个武将的手中,他们会在武将统兵的过程当中设置无数掣肘。
而其中最大的一个掣肘就是——监军。
监军不是一个固定职务,都是临时任命,他们代表朝廷协理军务,督察将帅。
他们的作用就是监视、督察军队,具体一点就是以监督军事主将为目的,并没有战场的指挥权和决定权。
春秋时期,司马穰苴砍掉监军庄贾脑袋,并没有丝毫的犹豫和踌躇——那时的监军,权力还没有那么大,军队还是主将说得算的。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监军在军队中获得的权力越来越大,最后竟有了生杀大权,甚至是废掉主帅的权力。
那么,监军从什么时候开始改变权限,又从什么时候掌握了生杀大权的呢?
这其实是从唐朝的唐玄宗时期开始的,他弃朝臣而不用,却使用起不伦不类的宦官来当监军,也就是,自从宦官当监军时起,监军的权力就被无限放大了。
唐玄宗是搞政变上台的,所以对权力的占有和分配都非常敏感,他当政的前期,宰相从来没有用长久的,别说这些大臣了,就是有点风吹草动,他立马就冤杀了自己的三个儿子。
可见唐玄宗多疑到什么程度。
但唐玄宗虽然多疑,却非常信任宦官。
其实,唐玄宗信任宦官也是有原因的——宦官无后,一切权力都来自于他们的主人皇帝,所以宦官的忠诚度往往要高一些。
从那以后,宦官监军,到后来的朝代,一直都没有改变(直到清朝废掉,变成钦差大臣为止)。
说实话,宦官监军,大多都是自废武功。
由于出身和教育背景的不同,以及残缺的生理结构对人格心理产生的影响,再加上宦官在政治上与皇权的微妙关系,使得宦官这个特殊群体在为人处世方面,通常会比一般的文臣和士大夫更缺乏原则,更注重私利,更容易干出一些见不得光的事情。
当监军也是如此,凭着是皇上身边的红人,凭着皇上的宠信,这些宦官特别喜欢越俎代庖,经常替代将领取得实际的指挥权。
而宦官在宫内当权是一回事,在战场当权又是另外一回事。
试想一下,大多数宦官,每天看到的都是妃子争宠、女人打架,哪见过战场上的血腥?
而且战场形势瞬息万变,战机稍纵即逝,宦官把管理后宫的那一套拿到战场上来使用,岂有不打败仗的道理?
要知道,可不是所有太监都是童贯,绝大多数太监,连谭稹、梁方平都不如。
因此,蔡仍是非常反感这些宦官监军的。
可蔡仍也知道,不让赵佶派监军是绝不可能的——别说他这个年轻力壮的正常人了,就是童贯那个快七十的老太监去收复燕云,赵佶都会派个蔡攸去盯着,他多什么?
所以,蔡仍即使再反感监军,也得微笑道:“欢迎直至,官家有所不知,还没出征呢,就一大摊子事砸过来,让臣手忙脚乱的,臣正缺个有能力的帮手。”
赵佶笑骂道:“你就别假装欢迎了,朕还能不知道你们这些统兵将领的那点小心思嘛。”
蔡仍苦笑道:“让官家看出来了,谁愿意被人束手束脚啊。”
换一个皇帝有可能会在意这样的话,但赵佶不会,在他看来,这是臣子跟他亲近的表现,所以,他不仅没在意,还道:“不是让你们束手束脚,是让你们少犯错误。”
蔡仍道:“诺。臣一定跟这位都监通力合作。”
蔡仍又道:“只是不知这位都监是谁?是谭公公?还是梁公公?”
赵佶笑道:“都不是,爱卿猜错了。”
蔡仍这回真有些愕然了,他下意识道:“都不是?”
要知道,现在赵宋能打的宦官,也就童贯、谭稹、梁方平了。
而收复燕云一战,又至关重要,在蔡仍想来,赵佶应该不会弄个不懂兵、威望不够的太监来监军的,毕竟,这位都监可是跟蔡仍同级的存在,必要之时这位都监可是能从蔡仍手上接过指挥权的存在,在童贯不可能担任这个都监的情况下,实在是没有谁比谭稹和梁方平更合适了。
蔡仍忍不住问道:“不是谭公公和梁公公,那是哪位公公?”
赵佶没有回答蔡仍,而是一指门口,道:“他来了。”
蔡仍顺着赵佶手指的方向定睛一看,随即就满脸愕然的脱口而出道:“黄公公!”
黄公公,也就是内侍黄经臣,笑呵呵的说道:“以后要给伯爷填麻烦了。”
黄经臣一开口,蔡仍就知道,不会错了,给自己担任都监的正是这位看起来人畜无害的黄公公了。
随即,蔡仍就更加愕然了!
黄经臣是目前很受赵佶宠信的一个老宦官,蔡仍也与他打过几次交到,对他有一些了解,知道他是童贯的亲信曾随童贯远征过吐蕃。
可虽说黄经臣有参军的经历,但他并没有表现出来过他有什么统军的才能,而且他已经快六十岁了,不年轻了。
再加上,黄经臣虽然年纪不小也受赵佶宠爱,但本身官级并不高。
所以,蔡仍是真没想到,给自己担任都监的会是黄经臣。
其实——
蔡仍所不知道的是,赵佶之所以没派谭稹或者梁方平给他担任都监而选择黄经臣给他担任都监,是童贯建议的。
童贯的原话是:“官家,不论是谭节度使,还是梁总管,都不可能真正监制住冠军伯,派他们去跟冠军伯合作,只会被冠军伯拉拢同化,根本无法起到监制的作用,老臣保举一人,他一定不会被冠军伯拉拢同化,一定会对官家忠心耿耿、至死不移。”
而童贯说的那个人就是黄经臣。
如果蔡仍听到了童贯说的那番话,一定会向童贯竖起大拇指,由衷的说一句:“姜还是老的辣!”
没错。
赵佶派的都监如果是谭稹或梁方平,蔡仍一点都不担心,他绝对有无数种方法对付他们,最不济也可以让人一刀砍了谭稹和梁方平,他连眼睛都不会眨一下。
可对象是黄经臣,那还真让蔡仍有点无从下手了。
在昔汉唐,亡由阉宦。
出或用之,鲜不始患。
岂期黄公,独禀高见。
白发虔心,有闻必谏。
竭力东城,以身死难。
揭名不磨,万世炳焕。
历史上,金军在攻占了东京汴梁城宣化门后,继续沿城墙向东进攻通津门(即东水门)。沿途楼橹,皆被金兵纵火焚烧。火光亘天,照得满城彤红。
当时,守卫东水门的宋军将士,见大火借狂风之势迅速蔓延而来,哪还有心作战,皆纷纷弃城逃命而去。
唯独有一人不肯逃走,那个人即是黄经臣。
黄经臣当时以保德军承宣使的身份,受宋钦宗指派督视东壁。
见东壁城墙失守,将士奔溃,黄经臣遥望城中巍峨宫阙,忍不住号啕大哭,他知道自己无力挽救江山社稷,于是纵身投火而死。
宋徽宗时代的宦官,沐浴皇恩可谓至深。
可是,在那次国难中能以死报国的宦官,仅黄经臣一人。
可见黄经臣对赵宋有多忠心耿耿。
面对一个为了赵宋连死都不怕的人,让蔡仍怎么对付他?
关键是,蔡仍是由衷的尊敬黄经臣,让他砍了谭稹、梁方平这两个民族罪人,他连犹豫都不会犹豫,而如果是砍黄经臣……这个决心,蔡仍可是不好下啊。
压下心中的杂念,蔡仍赶紧上前,道:“欢迎黄都监,以后咱们就是一口锅里吃饭的兄弟了。”
黄经臣听言,就是一怔!
赵佶也有点愕然!
蔡仍见状,解释道:“这是我们金吾军欢迎新人常说的一句话。”
赵佶恍然大悟!
赵佶又道:“对了,爱卿,你与朱家女准备什么时候完婚?”
蔡仍心道:“终究还是逃不过交人质这一关啊!”
蔡仍没有反抗,他道:“全凭官家做主。”
赵佶也不客气,直接说道:“这战端一开,说不准什么时候才能结束,朱家女也不小了,爱卿也不能老是这么拖着她,依朕看,择日不如撞日,年前你们就完婚吧。”
深刻理解赵佶用意的蔡仍,还能再说什么,只能同意道:“诺。”
赵佶又道:“对了,爱卿是不是有三个儿子?”
蔡仍眼睛一闭,答道:“臣是有三子。”
忍了又忍,忍了再忍,蔡仍还是没忍住,又补充了一句:“他们都不满三个月,还在襁褓之中。”
蔡仍以为自己这么说,就能让赵佶心软,不让自己的三个儿子当人质。
可惜!
蔡仍想多了,赵佶连犹豫都没犹豫,就道:“爱卿和朱家女成亲的时候,将他们抱来让朕看看,朕的华福帝姬和庆福帝姬与爱卿的三个儿子差不多大,兴许可以跟爱卿结个娃娃亲。”
如果是别的时候,蔡仍一定会想,老子睡了你的三个女儿,你又要将一个女儿嫁给我儿子,这不是乱抡嘛。
可此时此刻,蔡仍一点这样的想法都没有,他有的只有浓浓的不舍和一个父亲的愧疚……
……
阅读网址:
http://www.yetianlian.net/yt29444/15094526.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yetianlian.net。何以笙箫默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m.yetianlian.net
一听赵佶此言,蔡仍心道:“来了。”
两宋时期,赵宋朝廷、赵宋的皇帝,是绝不可能真的放心一个武将的,也不可能真的完全将兵权交到一个武将的手中,他们会在武将统兵的过程当中设置无数掣肘。
而其中最大的一个掣肘就是——监军。
监军不是一个固定职务,都是临时任命,他们代表朝廷协理军务,督察将帅。
他们的作用就是监视、督察军队,具体一点就是以监督军事主将为目的,并没有战场的指挥权和决定权。
春秋时期,司马穰苴砍掉监军庄贾脑袋,并没有丝毫的犹豫和踌躇——那时的监军,权力还没有那么大,军队还是主将说得算的。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监军在军队中获得的权力越来越大,最后竟有了生杀大权,甚至是废掉主帅的权力。
那么,监军从什么时候开始改变权限,又从什么时候掌握了生杀大权的呢?
这其实是从唐朝的唐玄宗时期开始的,他弃朝臣而不用,却使用起不伦不类的宦官来当监军,也就是,自从宦官当监军时起,监军的权力就被无限放大了。
唐玄宗是搞政变上台的,所以对权力的占有和分配都非常敏感,他当政的前期,宰相从来没有用长久的,别说这些大臣了,就是有点风吹草动,他立马就冤杀了自己的三个儿子。
可见唐玄宗多疑到什么程度。
但唐玄宗虽然多疑,却非常信任宦官。
其实,唐玄宗信任宦官也是有原因的——宦官无后,一切权力都来自于他们的主人皇帝,所以宦官的忠诚度往往要高一些。
从那以后,宦官监军,到后来的朝代,一直都没有改变(直到清朝废掉,变成钦差大臣为止)。
说实话,宦官监军,大多都是自废武功。
由于出身和教育背景的不同,以及残缺的生理结构对人格心理产生的影响,再加上宦官在政治上与皇权的微妙关系,使得宦官这个特殊群体在为人处世方面,通常会比一般的文臣和士大夫更缺乏原则,更注重私利,更容易干出一些见不得光的事情。
当监军也是如此,凭着是皇上身边的红人,凭着皇上的宠信,这些宦官特别喜欢越俎代庖,经常替代将领取得实际的指挥权。
而宦官在宫内当权是一回事,在战场当权又是另外一回事。
试想一下,大多数宦官,每天看到的都是妃子争宠、女人打架,哪见过战场上的血腥?
而且战场形势瞬息万变,战机稍纵即逝,宦官把管理后宫的那一套拿到战场上来使用,岂有不打败仗的道理?
要知道,可不是所有太监都是童贯,绝大多数太监,连谭稹、梁方平都不如。
因此,蔡仍是非常反感这些宦官监军的。
可蔡仍也知道,不让赵佶派监军是绝不可能的——别说他这个年轻力壮的正常人了,就是童贯那个快七十的老太监去收复燕云,赵佶都会派个蔡攸去盯着,他多什么?
所以,蔡仍即使再反感监军,也得微笑道:“欢迎直至,官家有所不知,还没出征呢,就一大摊子事砸过来,让臣手忙脚乱的,臣正缺个有能力的帮手。”
赵佶笑骂道:“你就别假装欢迎了,朕还能不知道你们这些统兵将领的那点小心思嘛。”
蔡仍苦笑道:“让官家看出来了,谁愿意被人束手束脚啊。”
换一个皇帝有可能会在意这样的话,但赵佶不会,在他看来,这是臣子跟他亲近的表现,所以,他不仅没在意,还道:“不是让你们束手束脚,是让你们少犯错误。”
蔡仍道:“诺。臣一定跟这位都监通力合作。”
蔡仍又道:“只是不知这位都监是谁?是谭公公?还是梁公公?”
赵佶笑道:“都不是,爱卿猜错了。”
蔡仍这回真有些愕然了,他下意识道:“都不是?”
要知道,现在赵宋能打的宦官,也就童贯、谭稹、梁方平了。
而收复燕云一战,又至关重要,在蔡仍想来,赵佶应该不会弄个不懂兵、威望不够的太监来监军的,毕竟,这位都监可是跟蔡仍同级的存在,必要之时这位都监可是能从蔡仍手上接过指挥权的存在,在童贯不可能担任这个都监的情况下,实在是没有谁比谭稹和梁方平更合适了。
蔡仍忍不住问道:“不是谭公公和梁公公,那是哪位公公?”
赵佶没有回答蔡仍,而是一指门口,道:“他来了。”
蔡仍顺着赵佶手指的方向定睛一看,随即就满脸愕然的脱口而出道:“黄公公!”
黄公公,也就是内侍黄经臣,笑呵呵的说道:“以后要给伯爷填麻烦了。”
黄经臣一开口,蔡仍就知道,不会错了,给自己担任都监的正是这位看起来人畜无害的黄公公了。
随即,蔡仍就更加愕然了!
黄经臣是目前很受赵佶宠信的一个老宦官,蔡仍也与他打过几次交到,对他有一些了解,知道他是童贯的亲信曾随童贯远征过吐蕃。
可虽说黄经臣有参军的经历,但他并没有表现出来过他有什么统军的才能,而且他已经快六十岁了,不年轻了。
再加上,黄经臣虽然年纪不小也受赵佶宠爱,但本身官级并不高。
所以,蔡仍是真没想到,给自己担任都监的会是黄经臣。
其实——
蔡仍所不知道的是,赵佶之所以没派谭稹或者梁方平给他担任都监而选择黄经臣给他担任都监,是童贯建议的。
童贯的原话是:“官家,不论是谭节度使,还是梁总管,都不可能真正监制住冠军伯,派他们去跟冠军伯合作,只会被冠军伯拉拢同化,根本无法起到监制的作用,老臣保举一人,他一定不会被冠军伯拉拢同化,一定会对官家忠心耿耿、至死不移。”
而童贯说的那个人就是黄经臣。
如果蔡仍听到了童贯说的那番话,一定会向童贯竖起大拇指,由衷的说一句:“姜还是老的辣!”
没错。
赵佶派的都监如果是谭稹或梁方平,蔡仍一点都不担心,他绝对有无数种方法对付他们,最不济也可以让人一刀砍了谭稹和梁方平,他连眼睛都不会眨一下。
可对象是黄经臣,那还真让蔡仍有点无从下手了。
在昔汉唐,亡由阉宦。
出或用之,鲜不始患。
岂期黄公,独禀高见。
白发虔心,有闻必谏。
竭力东城,以身死难。
揭名不磨,万世炳焕。
历史上,金军在攻占了东京汴梁城宣化门后,继续沿城墙向东进攻通津门(即东水门)。沿途楼橹,皆被金兵纵火焚烧。火光亘天,照得满城彤红。
当时,守卫东水门的宋军将士,见大火借狂风之势迅速蔓延而来,哪还有心作战,皆纷纷弃城逃命而去。
唯独有一人不肯逃走,那个人即是黄经臣。
黄经臣当时以保德军承宣使的身份,受宋钦宗指派督视东壁。
见东壁城墙失守,将士奔溃,黄经臣遥望城中巍峨宫阙,忍不住号啕大哭,他知道自己无力挽救江山社稷,于是纵身投火而死。
宋徽宗时代的宦官,沐浴皇恩可谓至深。
可是,在那次国难中能以死报国的宦官,仅黄经臣一人。
可见黄经臣对赵宋有多忠心耿耿。
面对一个为了赵宋连死都不怕的人,让蔡仍怎么对付他?
关键是,蔡仍是由衷的尊敬黄经臣,让他砍了谭稹、梁方平这两个民族罪人,他连犹豫都不会犹豫,而如果是砍黄经臣……这个决心,蔡仍可是不好下啊。
压下心中的杂念,蔡仍赶紧上前,道:“欢迎黄都监,以后咱们就是一口锅里吃饭的兄弟了。”
黄经臣听言,就是一怔!
赵佶也有点愕然!
蔡仍见状,解释道:“这是我们金吾军欢迎新人常说的一句话。”
赵佶恍然大悟!
赵佶又道:“对了,爱卿,你与朱家女准备什么时候完婚?”
蔡仍心道:“终究还是逃不过交人质这一关啊!”
蔡仍没有反抗,他道:“全凭官家做主。”
赵佶也不客气,直接说道:“这战端一开,说不准什么时候才能结束,朱家女也不小了,爱卿也不能老是这么拖着她,依朕看,择日不如撞日,年前你们就完婚吧。”
深刻理解赵佶用意的蔡仍,还能再说什么,只能同意道:“诺。”
赵佶又道:“对了,爱卿是不是有三个儿子?”
蔡仍眼睛一闭,答道:“臣是有三子。”
忍了又忍,忍了再忍,蔡仍还是没忍住,又补充了一句:“他们都不满三个月,还在襁褓之中。”
蔡仍以为自己这么说,就能让赵佶心软,不让自己的三个儿子当人质。
可惜!
蔡仍想多了,赵佶连犹豫都没犹豫,就道:“爱卿和朱家女成亲的时候,将他们抱来让朕看看,朕的华福帝姬和庆福帝姬与爱卿的三个儿子差不多大,兴许可以跟爱卿结个娃娃亲。”
如果是别的时候,蔡仍一定会想,老子睡了你的三个女儿,你又要将一个女儿嫁给我儿子,这不是乱抡嘛。
可此时此刻,蔡仍一点这样的想法都没有,他有的只有浓浓的不舍和一个父亲的愧疚……
……
阅读网址:
http://www.yetianlian.net/yt29444/15094526.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yetianlian.net。何以笙箫默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m.yetianlian.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