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笙箫默小说 > 潜农在田 > 第260章 兄弟(4)

第260章 兄弟(4)

    振华嘿嘿一笑,滚去上课。

    两个女老师又缠着邓炜璘,打听宋家财的故事。

    邓炜璘是个厚道人,原原本本地将宋家财的故事说了一遍。

    两个女老师这才知道宋家财和铁桥之间的故事,摇头叹息。当然了,叹息只是为了铁桥。对于宋家财,两位女老师只有鄙视和厌恶。

    下午放学以后,振华顺路去找宋家财。

    宋家财中午喝了酒,这时候刚刚起来,坐在门前发呆。

    振华走过去,说道:“家财,最近雅兴不小啊,听说你经常在两个女老师的后窗下吹笛子,是不是?”

    宋家财脸色一红,却没说话。

    振华继续说道:“两个女老师托我告诉你,以后别去深情献唱了,她们都不懂音乐,你吹得再好,也是对牛弹琴。”

    宋家财狡辩:“我在野地上吹笛子,又不是吹给她们听的!”

    “行行行,以后别去吹了,人家老师晚上还要改作业。”振华给宋家财扔了一根烟,又说道:“吹笛子吹不来老婆的,好好干吧,说不定铁桥以后还会回来。”

    宋家财眼圈一红,摇头道:“她不会回来了,我对不起她……”

    “知道对不起人家,就好好干,带着儿子好好过日子。立鑫是铁桥的儿子,我觉得铁桥还会回来。”振华说道。

    宋家财看了看一边玩耍的儿子,摇头不语。

    “你好好干,盖几间房子,铁桥以后回来,看见你发财了,也就不走了。”振华拍了拍宋家财的肩膀,转身而去。

    然而铁桥一直没有回来,两个月过去,连一封信也没有。

    振华觉得铁桥狠心,儿子还在这里,她怎么就一点也不关心?

    又是秋收到来。

    东湾村和往年一样,开始了一季的忙碌。

    秋收过程中,振华再一次提议恢复机耕路,却再一次失败。最大的阻力,还是老党员夏万松。

    连续几次协商无果,振华也冷了心肠,放弃了恢复机耕路的想法。大家都能将就,自己也将就吧。用高三爷的话来说,谁不是男人,谁不是汉子?挑吧!你一担能挑两百斤,我一担也挑两千两!

    那天是星期天,振华挑着一担稻把跟在王响和刘志高的身后,三人喊着号子,鱼贯向前。

    刘志高住在前排,在自家打谷场上卸了肩头的稻把,扭头看了振华一眼,笑道:“振华还要加油啊,你这一担稻把,跟响大爷比起来,还要差四十斤!”

    “不会吧?我感觉这担有两百斤!”振华说道。

    “不用吹,卸下来称一下就知道。”刘志高笑着跟了过来,准备给振华挑的稻把上称。

    王响也在自家打谷场上卸了肩,把买猪的大杆秤拿了过来。

    三个汉子也是闲的,真的将振华挑回来的担子过了秤。

    结果出来了,振华的担子一百八十斤,王响的担子两百三十斤!

    振华咋舌:“响大爷真是东湾村第一好汉,这两百多斤的担子,挑起来就像走着玩一样。”

    王响嘿嘿一笑:“这算个屁!你问问你老爹就知道了,十几年前,生产队去粮站交粮,男子汉一人一担,每担两百八十斤,五里路只许歇肩一次。你们现在啊,嘿嘿……好狠好狠,就挑个斗粗的一捆,抬着上肩,还拉着上埂!”

    振华噗地一笑,又是佩服,又是叹气:“怪不得你们不要机耕路,一个个都像牛一样,要是发起狠来,田里的土也能挑回来啊!”

    王响说道:“也不是力气大就不要路,只不过挑担子挑习惯了,有没有机耕路无所谓。你要修路,用拖拉机拉稻把回家,估计你老爹还说你懒。”

    振华点点头,深以为然。

    老一辈农民,比这一代人更加吃苦耐劳,也习惯了这样吭哧吭哧挑担子。

    可是年轻人哪里习惯这样的方式?两百多斤的担子,还有几个年轻人能挑动的?

    懒,有什么不好?懒人才能推动科技进步。科技发展的目的,就是解放劳动力,为人类的偷懒创造条件嘛!

    可是这个道理,跟东湾村的老家伙们是说不通的。

    秋收过后就是秋种,东湾村甚至整个河东镇,都开始了油菜移栽,抛弃了以往的粗放式耕种。

    郑怀亮看见这样的变化,感叹不已,经常对别人说道:“我当村支书时候没有做到的事,让赵振华和卓宜兰夫妻俩做到了。这夫妻俩不简单,不简单啊!”

    秋种刚刚开始,却遭遇了严重的旱情。

    三组那口二十多亩水面的当家塘,终于弄了个底朝天,乡亲们干脆了放弃了农活,来一场捉鱼比赛。

    水塘里没有多少鱼,但是海虾特别多。这些海虾,又被叫做小龙虾。

    村里人都在忙着捉鱼,宜兰却和振华一起,用拉网捕捉那些龙虾。半天的工夫,振华收获了五百斤龙虾,全部挑回了家里。

    王响很不理解,说道:“振华你要这龙虾干什么?喜欢吃这个?这东西吃多了槽心啊。”

    “谁吃这东西?捞回来喂猪的。”振华说道。

    “喂猪?我看猪都不吃这玩意。”王响连连摇头。

    的确,在鱼虾满地爬的乡下,龙虾螃蟹什么的没油水,真的没人吃。

    整个东湾村,也就宋家财这样的穷人,青黄不接的时候,靠着虾蟹来充饥填肚子。小立鑫整日里的伙食,大多都是杂鱼和虾仁蟹黄泥鳅黄鳝之类。腥气的东西吃多了,小立鑫的身上,甚至都带着一股鱼腥味。

    但是对于卓宜兰来说,这些没人要的龙虾,却是科学养猪的宝贝,可以用来制作鱼骨粉。

    她把龙虾放在盐水里煮一滚,捞出来放在打谷场上暴晒。晒干以后,用饲料机粉碎,储存起来,以后配兑猪饲料。

    ——多年以后,小龙虾忽然风靡天下。振华对别人说:这玩意在几十年前,我们东湾村猪都不吃!闻者不信,认为振华在吹牛,振华也只能摇头苦笑。

    但是振华自己还是保持了东湾村的习惯,很少吃虾蟹。他和小立鑫一样,小时候吃腻了,见了这玩意就饱了。

    秋种工作结束以后,齐磊回来了一趟,专程找振华商量事情。

    (第三更。三个月不到,写了接近六十万字,有些写不动啦,哈哈,有没有打赏一块钱,给作者买根辣条提提神的?)

    手机站:

    

    http://www.yetianlian.net/yt24492/12695359.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yetianlian.net。何以笙箫默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m.yetianlian.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