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可怜光彩生门户】①
何以笙箫默小说小说推荐阅读:陆娇谢云瑾、凤白泠独孤鹜、魏晋干饭人、这个明星很想退休、最强战神、萧天策、舒听澜卓禹安、重生大时代之1993、婚后心动:凌总追妻有点甜苏熙凌久泽、他的小祖宗甜又野、楚尘、重生年代:炮灰长姐带妹逆袭、宠妻入骨:神秘老公有点坏
兵部一事大事化小之后,李林甫竟然就那么放过了李适之,再没出手,还把与李适之交好的表妹夫韦坚擢升为刑部尚书。只是他也解除了韦坚所有使职,再不让韦坚插手国家财政与税收一事。
韦坚为此对李林甫甚是不满,但因其位高权重,又是姻亲,便不好表面上说什么,只好背地里抱怨。
他将满腹抱怨倾诉的对象,便是太子和边将皇甫惟明。
皇甫惟明为河西、陇右节度使,天宝四载曾于边境大破吐蕃,有赫赫军功在身。李隆基越年老,对军功便越是推崇,更有扶持边将与宰相互为平衡的想法,大喜之余便命皇甫惟明于天宝五载正月回朝献捷。
皇甫惟明为人耿直,早在太子是忠王的时候便是其部下且与之相交,又是韦坚故旧,对李林甫也早有不满。他只恨自己常在边关,不能为国除去这个奸相,便一见到李隆基,就要说李林甫的不是,当着李林甫的面也不放过。
李隆基还不想罢免这个让他省心顺意的宰相,便从不应承,也不拦着他说,还时不时地与萧江沅和李林甫眼神交流。一看到李林甫不得不微笑以对的一张老脸,他就忍不住笑出声来。
每当皇甫惟明说得过分时,萧江沅就会清清嗓子。
皇甫惟明对萧江沅既尊敬也关心:“萧将军莫不是受了风寒?”
萧江沅:“……”
李隆基顿时哈哈大笑起来。
皇甫惟明:“???”
李林甫淡淡地扫了皇甫惟明一眼,便看向了萧江沅你看我被骂得这么惨,忍心让我不出手么?
萧江沅却没有看李林甫,而是在垂眸思忖。两镇节度使掌握了整个大唐边境五分之一的兵力,如今大唐士兵又正在从府兵制向募兵制过度,对将领的依附越来越强,节度使的权力也越来越大,而皇甫惟明此人又早年便与太子交好……
她不知道太子与皇甫惟明之间是深厚还是君子之交,故而也迟迟无法断定,他们的这种关系,对李隆基来说究竟是福是祸。
韦坚已经失了实权,倘若李林甫想再对付皇甫惟明,似乎并无不可,只是李林甫一出手,便容易下手太狠,萧江沅却不想置皇甫惟明于死地。毕竟皇甫惟明是个良将,萧江沅也只是想削弱他的些许兵权,分离他与太子之间的关系,以保障李隆基的权位与安全。
她正要好好想想如何处理此事,事态的发展却急转直下,由不得她。
上元节刚过,御史中丞杨慎矜便上书弹劾韦坚、皇甫惟明于上元夜聚首于景龙观中,字字斥责韦坚身为外戚,不应与边将过从甚密。
这道奏疏事关重大,萧江沅不能不上呈给李隆基。见李隆基看完隐怒不发,她便主动请求调查,却不想调查的结果很不乐观上元夜,韦坚不仅真的与皇甫惟明相聚于景龙观,在那之前还与出游的太子会面,交谈了片刻。
在李隆基和太子之间,萧江沅自然是选择李隆基的,便没有任何隐瞒。
李隆基立即召唤常参官们商讨此事:“一个是尚无登基希望的中年太子,一个是外戚与能臣,再加上一个手握重兵的大将……”
听李隆基声音越来越沉,李林甫立即跪道:“启禀圣人,老臣有罪!民间早有传言,说皇甫将军此番回京,便是企图拥立太子。可皇甫将军曾中伤于老臣,老臣深恐将此事道出,有公报私仇之嫌,便一直隐忍不说。却不想老臣为了自己的名声,竟险些酿成大错!还望圣人降罪!”
尽管韦坚和皇甫惟明真的在景龙观交谈过,韦坚在那之前也确实见过太子,也不代表他们三人真有图谋不轨的想法和作为。但李隆基自己就是靠政变登上了皇位,这个阵容他再熟悉不过。他宁可多想也不要放过,便当即下令将韦坚和皇甫惟明双双下狱,交由御史台审理。
“至于东宫……”李隆基遍观殿内众臣,最终看向了身边最近的萧江沅,“还是将军替我去问问吧。”
萧江沅已经数年没有来过东宫了,这里的殿宇景致一切如旧,和当初废太子李瑛居住时没什么不同。
对于萧江沅突然的亲自到访,太子看似平静,有些游移的目光却暴露了他内心的不安和警惕。
太子隐忍,这一点在他小的时候,萧江沅就看在眼里。昔年他是皇后养子时,就不曾有任何骄傲放纵,如今成了太子,只愈发谦逊卑恭,李隆基对此感到舒适而安心,萧江沅却不然。她总觉得,人至卑而知荣辱,最易心有不甘,至谦则往往有所图,就像她本人一样。
不同的是,她是自己做出的选择,太子则多了几分不得已而为之的无奈。毕竟有李隆基这样严苛而敏感的父亲,他想平安度日,除此之外也没别的路可走。
得知了萧江沅此行的目的,太子才慌了起来:“是何人如此诛心陷害于我?!阿翁,你看着我长大,当是最了解我的。那晚……那晚我确实与舅兄见过一面,不过是街上偶遇,拙荆总抱怨舅兄以身为外戚之故,少入东宫见她,我便只是与舅兄寒暄了这几句罢了,再无他言!至于舅兄之后去了景龙观,还见了皇甫将军,此事若无阿翁,今日我尚不能知!君父健在,我怎敢有如此大逆不道之念想,又哪来的胆量?便是说得难听直白些,我已为太子,何必多此一举?!”
见萧江沅淡淡地站着,并没有因为自己的言谈而有所动摇,太子愈发急道:“阿翁,父亲不信我也就罢了,他是皇帝,理应如此,我身为儿臣,不敢不忠不孝,也没有什么不能理解的,可是阿翁,就连你也不相信我么?”
萧江沅身为天子近宦,有时候是不能有自己的态度的,所以面对太子看似委屈的质问,她只能付之无奈一笑。她知道自己的不予置否并不能满足太子,故而紧接着便似不经意地道:“听闻殿下这里有一位名为‘李辅国’的宦官?”
进入东宫以来,她一直没有看到静忠的身影。她曾以为太子是为了某种原因,故意在她乃至李隆基眼底藏匿静忠,眼下便更确定了这种猜测。那原因或许与李隆基有关,或许也正是太子提拔静忠,甚至赐名的那一个。无论怎样,这都说明太子并无表面上那般,对李隆基恭谨顺从。
此事可大可小,毕竟每个子女都可能与父母产生各式各样的分歧,李隆基不喜欢的静忠,没准就真投了太子的眼缘。只是天家父子终究与臣民不同,天子和太子甚至从一开始,就是另一种意义上的敌人。
太子若只是有自己的一点小主意,这自然没什么,但主意若大了,对于李隆基来说,就不是什么好事了。
她如今点明李辅国的存在,一则是想让太子知道,他的动作不论大小,李隆基都知道,只是念在父子之情,懒得放大处理,即便此番出了这样的大事,李隆基也给了他机会;二则,她也想看看李辅国对于太子来说,究竟算什么。
却见太子只是微愣了一下,便毫不犹豫地派人把李辅国唤到人前,笑道:“便是他了。阿翁可觉得眼熟?正是昔日的静忠,听闻他是阿翁的徒弟,想必能力超群,虽不知犯了什么过错,但人孰能无过,知错能改,善莫大焉,我亦不敢委屈了阿翁这唯一的弟子。”
李辅国比静忠多了一些沉稳与阴郁,身量也结实了许多。他虽是一身通贵的绯袍,看起来却要比那些青衣宦官更要恭敬。他始终没有抬眼,面色也是淡淡,竟仿佛从未认识过萧江沅。
对于太子近乎抛弃的举动,他也没有任何恐慌和怨愤。
萧江沅却对这个反应很满意:“李内侍早已出师,不是老奴能教得了的了,既已入了东宫,便是殿下的人,生杀予夺皆由殿下。殿下想用谁都可以,谁叫殿下是大唐的太子、圣人的亲子呢?圣人纵然不喜李内侍,也会看在殿下的面子上,放他一马的,请殿下放心。”
太子如何真能放心:“那……景龙观一事,父亲打算如何处置我?”
“老奴只有一句话,太子是国本,是圣人寄予厚望的儿子。”
“我相信父亲,也相信阿翁。”太子郑重拱手,“还请阿翁转告父亲,儿自知瓜田李下,不敢乞求父亲的信任和原谅,愿意自行软禁,不与外人通一言一语,直至真相水落石出,以证清白!”
以退为进,壮士断腕。这既是变相放弃了韦坚和皇甫惟明,也是把自己的身家性命,全都交到了李隆基手里。虽然冒险,却是最能触动李隆基的反应。
见太子如此敏锐机警又毅然决然,萧江沅浅笑回礼,就此告辞。
太子特意派了李辅国来送她一程,她没有拒绝,只是一路上都沉默,还是临到宫门的时候,才听李辅国低低开口道:
“师父……”
这个称呼,也许久没有听到了。
http://www.yetianlian.net/yt21341/10178426.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yetianlian.net。何以笙箫默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m.yetianlian.net
韦坚为此对李林甫甚是不满,但因其位高权重,又是姻亲,便不好表面上说什么,只好背地里抱怨。
他将满腹抱怨倾诉的对象,便是太子和边将皇甫惟明。
皇甫惟明为河西、陇右节度使,天宝四载曾于边境大破吐蕃,有赫赫军功在身。李隆基越年老,对军功便越是推崇,更有扶持边将与宰相互为平衡的想法,大喜之余便命皇甫惟明于天宝五载正月回朝献捷。
皇甫惟明为人耿直,早在太子是忠王的时候便是其部下且与之相交,又是韦坚故旧,对李林甫也早有不满。他只恨自己常在边关,不能为国除去这个奸相,便一见到李隆基,就要说李林甫的不是,当着李林甫的面也不放过。
李隆基还不想罢免这个让他省心顺意的宰相,便从不应承,也不拦着他说,还时不时地与萧江沅和李林甫眼神交流。一看到李林甫不得不微笑以对的一张老脸,他就忍不住笑出声来。
每当皇甫惟明说得过分时,萧江沅就会清清嗓子。
皇甫惟明对萧江沅既尊敬也关心:“萧将军莫不是受了风寒?”
萧江沅:“……”
李隆基顿时哈哈大笑起来。
皇甫惟明:“???”
李林甫淡淡地扫了皇甫惟明一眼,便看向了萧江沅你看我被骂得这么惨,忍心让我不出手么?
萧江沅却没有看李林甫,而是在垂眸思忖。两镇节度使掌握了整个大唐边境五分之一的兵力,如今大唐士兵又正在从府兵制向募兵制过度,对将领的依附越来越强,节度使的权力也越来越大,而皇甫惟明此人又早年便与太子交好……
她不知道太子与皇甫惟明之间是深厚还是君子之交,故而也迟迟无法断定,他们的这种关系,对李隆基来说究竟是福是祸。
韦坚已经失了实权,倘若李林甫想再对付皇甫惟明,似乎并无不可,只是李林甫一出手,便容易下手太狠,萧江沅却不想置皇甫惟明于死地。毕竟皇甫惟明是个良将,萧江沅也只是想削弱他的些许兵权,分离他与太子之间的关系,以保障李隆基的权位与安全。
她正要好好想想如何处理此事,事态的发展却急转直下,由不得她。
上元节刚过,御史中丞杨慎矜便上书弹劾韦坚、皇甫惟明于上元夜聚首于景龙观中,字字斥责韦坚身为外戚,不应与边将过从甚密。
这道奏疏事关重大,萧江沅不能不上呈给李隆基。见李隆基看完隐怒不发,她便主动请求调查,却不想调查的结果很不乐观上元夜,韦坚不仅真的与皇甫惟明相聚于景龙观,在那之前还与出游的太子会面,交谈了片刻。
在李隆基和太子之间,萧江沅自然是选择李隆基的,便没有任何隐瞒。
李隆基立即召唤常参官们商讨此事:“一个是尚无登基希望的中年太子,一个是外戚与能臣,再加上一个手握重兵的大将……”
听李隆基声音越来越沉,李林甫立即跪道:“启禀圣人,老臣有罪!民间早有传言,说皇甫将军此番回京,便是企图拥立太子。可皇甫将军曾中伤于老臣,老臣深恐将此事道出,有公报私仇之嫌,便一直隐忍不说。却不想老臣为了自己的名声,竟险些酿成大错!还望圣人降罪!”
尽管韦坚和皇甫惟明真的在景龙观交谈过,韦坚在那之前也确实见过太子,也不代表他们三人真有图谋不轨的想法和作为。但李隆基自己就是靠政变登上了皇位,这个阵容他再熟悉不过。他宁可多想也不要放过,便当即下令将韦坚和皇甫惟明双双下狱,交由御史台审理。
“至于东宫……”李隆基遍观殿内众臣,最终看向了身边最近的萧江沅,“还是将军替我去问问吧。”
萧江沅已经数年没有来过东宫了,这里的殿宇景致一切如旧,和当初废太子李瑛居住时没什么不同。
对于萧江沅突然的亲自到访,太子看似平静,有些游移的目光却暴露了他内心的不安和警惕。
太子隐忍,这一点在他小的时候,萧江沅就看在眼里。昔年他是皇后养子时,就不曾有任何骄傲放纵,如今成了太子,只愈发谦逊卑恭,李隆基对此感到舒适而安心,萧江沅却不然。她总觉得,人至卑而知荣辱,最易心有不甘,至谦则往往有所图,就像她本人一样。
不同的是,她是自己做出的选择,太子则多了几分不得已而为之的无奈。毕竟有李隆基这样严苛而敏感的父亲,他想平安度日,除此之外也没别的路可走。
得知了萧江沅此行的目的,太子才慌了起来:“是何人如此诛心陷害于我?!阿翁,你看着我长大,当是最了解我的。那晚……那晚我确实与舅兄见过一面,不过是街上偶遇,拙荆总抱怨舅兄以身为外戚之故,少入东宫见她,我便只是与舅兄寒暄了这几句罢了,再无他言!至于舅兄之后去了景龙观,还见了皇甫将军,此事若无阿翁,今日我尚不能知!君父健在,我怎敢有如此大逆不道之念想,又哪来的胆量?便是说得难听直白些,我已为太子,何必多此一举?!”
见萧江沅淡淡地站着,并没有因为自己的言谈而有所动摇,太子愈发急道:“阿翁,父亲不信我也就罢了,他是皇帝,理应如此,我身为儿臣,不敢不忠不孝,也没有什么不能理解的,可是阿翁,就连你也不相信我么?”
萧江沅身为天子近宦,有时候是不能有自己的态度的,所以面对太子看似委屈的质问,她只能付之无奈一笑。她知道自己的不予置否并不能满足太子,故而紧接着便似不经意地道:“听闻殿下这里有一位名为‘李辅国’的宦官?”
进入东宫以来,她一直没有看到静忠的身影。她曾以为太子是为了某种原因,故意在她乃至李隆基眼底藏匿静忠,眼下便更确定了这种猜测。那原因或许与李隆基有关,或许也正是太子提拔静忠,甚至赐名的那一个。无论怎样,这都说明太子并无表面上那般,对李隆基恭谨顺从。
此事可大可小,毕竟每个子女都可能与父母产生各式各样的分歧,李隆基不喜欢的静忠,没准就真投了太子的眼缘。只是天家父子终究与臣民不同,天子和太子甚至从一开始,就是另一种意义上的敌人。
太子若只是有自己的一点小主意,这自然没什么,但主意若大了,对于李隆基来说,就不是什么好事了。
她如今点明李辅国的存在,一则是想让太子知道,他的动作不论大小,李隆基都知道,只是念在父子之情,懒得放大处理,即便此番出了这样的大事,李隆基也给了他机会;二则,她也想看看李辅国对于太子来说,究竟算什么。
却见太子只是微愣了一下,便毫不犹豫地派人把李辅国唤到人前,笑道:“便是他了。阿翁可觉得眼熟?正是昔日的静忠,听闻他是阿翁的徒弟,想必能力超群,虽不知犯了什么过错,但人孰能无过,知错能改,善莫大焉,我亦不敢委屈了阿翁这唯一的弟子。”
李辅国比静忠多了一些沉稳与阴郁,身量也结实了许多。他虽是一身通贵的绯袍,看起来却要比那些青衣宦官更要恭敬。他始终没有抬眼,面色也是淡淡,竟仿佛从未认识过萧江沅。
对于太子近乎抛弃的举动,他也没有任何恐慌和怨愤。
萧江沅却对这个反应很满意:“李内侍早已出师,不是老奴能教得了的了,既已入了东宫,便是殿下的人,生杀予夺皆由殿下。殿下想用谁都可以,谁叫殿下是大唐的太子、圣人的亲子呢?圣人纵然不喜李内侍,也会看在殿下的面子上,放他一马的,请殿下放心。”
太子如何真能放心:“那……景龙观一事,父亲打算如何处置我?”
“老奴只有一句话,太子是国本,是圣人寄予厚望的儿子。”
“我相信父亲,也相信阿翁。”太子郑重拱手,“还请阿翁转告父亲,儿自知瓜田李下,不敢乞求父亲的信任和原谅,愿意自行软禁,不与外人通一言一语,直至真相水落石出,以证清白!”
以退为进,壮士断腕。这既是变相放弃了韦坚和皇甫惟明,也是把自己的身家性命,全都交到了李隆基手里。虽然冒险,却是最能触动李隆基的反应。
见太子如此敏锐机警又毅然决然,萧江沅浅笑回礼,就此告辞。
太子特意派了李辅国来送她一程,她没有拒绝,只是一路上都沉默,还是临到宫门的时候,才听李辅国低低开口道:
“师父……”
这个称呼,也许久没有听到了。
http://www.yetianlian.net/yt21341/10178426.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yetianlian.net。何以笙箫默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m.yetianlian.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