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何以笙箫默小说 > 三国:我,真皇叔,三兴大汉 > 第453章 大汉锐气,祢衡为使入贵霜
翻页 夜间

第453章 大汉锐气,祢衡为使入贵霜

    千秋万岁殿内。

    笔耕不辍,纸张摩擦声回响。

    有人置笔,有人深思,亦有人眉头紧锁。

    时至如今,能留下参考之人,都是有大勇气者。

    既然已经提笔而书,自然不可能听闻有人陆陆续续停笔,便弃考离开。

    一个时辰。

    两个时辰徐徐而去。

    当钟罄之音,响彻大业宫之际。

    所有考生停笔,神情不一的朝着宫宇外走去。

    大业宫各殿,殿中尉开始协助礼部开始封存考卷。

    这一日。

    整个洛阳变得极为诡异。

    世人皆知殿试,但不似第一次天下大考,结束之后满城热议。

    参考者一个个好似耗尽精气神,返回居所之后一言不发,对考题更是缄口不言。

    今日,天子问策帝王之务,他们纵是有所答,都不敢随意交谈自己所书,以及对策论的看法。

    如若不然,便是非议天子,僭越礼制谈论皇帝。

    翌日。

    天蒙蒙亮时。

    祢衡满脸错愕,忐忑不安的立于礼部堂下。

    这两日,忽坠深渊,忽上九霄。

    一时间,令他有种心脏想要炸裂之感。

    文考殿试结束,他还未缓过来,一大早就被人敲开屋舍,带入六部院的礼部大堂,难道曾经邹楫的许诺要实现了?

    “祢衡。”

    “祢正平,对否?”

    骆俊居于上位,翻看着祢衡的过往以及公羊博士的评价。

    祢衡神情猛的一震,作揖大拜道:“如若礼部有令,学生必将披肝沥胆,为大汉扬威外邦。”

    “知贵霜吗?”

    骆俊合上书本,目光审视着祢衡。

    眼前之人,在整个公羊都算得上文采斐然,可治国不仅需要文采。

    犹如昨日殿试,徐桉所书远没有祢衡会试时写的辞藻华丽。

    可大汉需要徐桉这种官吏,而不是只懂得书写文章辞赋之人。

    “学生知。”

    祢衡眸子大亮,侃侃而谈道:“元朔之年,月氏人与匈奴为敌,武帝遣张骞出使其国,联合讨伐匈奴,然其国被匈奴击败之后,只能西迁极西,最终在身毒之畔落脚,数战之后一分为五,设五部翕侯统治,贵霜是其中一部,这些年月过去,贵霜早已并合所有月氏部落,缔造不算小的王朝。”

    “嗯。”

    骆俊嘴角扬起一抹笑意,说道:“六部曾经更制,礼部有一尚书,两侍郎,四司郎中,还有从六品的员外郎,从七品的主事,以及从八品令使,从九品书令使,今日某从吏部调你入礼部典客司,拜为书令使!”

    “学生拜谢侍郎。”

    祢衡喜不自禁的作揖长拜。

    果然,邹楫是真君子,许下之言今日便兑现了。

    如今,他亦庆幸自己不怕丢人,在茶陵酒肆为礼部舍脸行事。

    “善。”

    骆俊起身从书架取出几本书籍,还有一些公文,淡笑道:“你履职之事,某会安排人处理,三日之内记住这些内容,切记不能有所疏漏,便可代大汉出使贵霜。”

    “衡,谨记。”

    祢衡都是头皮发麻不已。

    这垒摞半尺的书籍与公文,三日便要记住,实在难为人。

    好在,他尊崇陛下,体态骁健,耳目都聪明不少,应该不是什么难事。

    “去吧。”

    骆俊满怀希冀的拍了拍祢衡的肩膀。

    大汉与贵霜即将接壤,而且阚泽,张既,必将在极西众国宣扬大汉之名,或贸易,或大战,总有人要前往他国发声。

    况且,镇国府在笈多王国部署,要将贵霜拖入战火之中。

    祢衡此去,或许有奇效也说不定,能为大汉争取讨伐之大义。

    “嘿。”

    祢衡傻笑一声。

    抱着书籍与公文走出神武门。

    恰好,见到站在宫门之处的杨修。

    “正平兄。”

    杨修神情复杂道。

    “杨兄。”

    祢衡微微颔首。

    杨修抬望神武门,沉声道:“今年,某已弱冠,昨夜父亲先定下字,谓德祖!”

    “善。”

    “德祖兄。”

    祢衡好奇道:“你这是才出来,还是受召而入?”

    “刚出来。”

    杨修摇头苦笑道:“吏部有令,某为武州一县之长,择日便要北上,如今看来你应当是留在洛阳了。”

    “是啊。”

    祢衡眸子微动,神情复杂不已。

    大汉有制,万户之县曰令,千户之县曰长。

    杨修以进士之身,拜为武州之官,为从七品,比他要高。

    不过,二人所处并不相同,礼部可是公羊学子的留驻之处,犹如曾经的司隶校尉,可被称之为雄职。

    “甚好。”

    杨修引着祢衡离开神武门地界,随手招来两辆瓮奴人力车。

    “德祖。”

    祢衡欲言又止。

    杨修侧目一笑,说道:“今日只吃一顿饭,你可知今日某见到顾令君之后,得一句什么话吗?”

    “不知。”

    祢衡摇了摇头。

    他直率,远不如杨修聪慧。

    二人之所以能为朋友,皆是偶然之遇。

    杨修眸子微沉,苦涩道:“顾令君有言,谨记武帝与狄山之故事,为士人者不经边疆之苦寒,焉知百姓所需,又如何能裁定国政,某为勋贵之家,祖上有荣光,却少了几分热血锐气,多了几分狡黠,只知私利,难为上官!”

    祢衡神情一怔道:“大知闲闲,小知间间,大言炎炎,小言詹詹。”

    “许是吧。”

    杨修不甘的回望神武门。

    这座宫廷,此生他再也回不来了。

    祢衡能为六部官,是托邹楫之福,同样是其胆魄与舍脸所得。

    大汉典客,须有雅量,同样要有雷霆之怒,先行于军卒,展大汉之雄风。

    “德祖。”

    “某要离开大汉了。”

    祢衡思忖良久,说道:“典客司书令使,要行于外邦,若此生回不来大汉,每年的今日,你便向西撒酒一杯,算是你我数年相交之情。”

    “好。”

    杨修朗笑道:“某去武州,同样是临靠丁零为官,若是来日惊闻哀书,你则面北撒酒一杯,祭你我相交之情。”

    “可。”

    祢衡眸子中意气风发。

    他们是弃考者,然同样是进士,吏部储备官。

    如今,大考初过,还未张榜三甲,便开始安排人前往州郡为官,可见大汉对于官吏的稀缺到了什么地步。

    若他们这种人死于外邦之手,大汉必将令鲜血淹没其国。

    http://www.yetianlian.net/yt127737/46771330.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yetianlian.net。何以笙箫默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m.yetianlian.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