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148章 捷报至(下)
何以笙箫默小说小说推荐阅读:寒门崛起、锦衣、大唐开局震惊李世民、大魏芳华、贞观憨婿韦浩、大秦:不装了,你爹我是秦始皇、寒门仕子、终宋、贞观极品小女婿、逍遥小书生、混在皇宫假太监、我的姐夫是太子、非正常三国
巍峨的宫城下,司礼监秉笔太监王承恩右手紧握着通政司刚刚呈递上来的军报,一脸急促的领着身后的小太监,朝着位于内廷的乾清宫暖阁而去。
"快些,再快些.."
顾不得理会道路两旁,忙不迭冲着其躬身行礼的宫娥内侍,一向好脾气的司礼监秉笔步履匆匆,脸上满是急切之色。
为了能够尽快跟上身前司礼监秉笔的脚步,几名身材不高的小太监甚至用手提着袍服。
乾清宫位于紫禁城深处,距离宫门也有一段距离,但一行人仅仅用了不到半炷香的功夫,偌大的宫殿群便已然映入眼帘。
急匆匆的喘了一口粗气,简单擦拭了一下额头上的汗水,并低头整理了一番有些凌乱的衣衫,司礼监秉笔便是急匆匆的踏上白玉阶,朝着紧闭的宫门而去。
"陛下,锦州大捷!"
"辽东大捷!"
还不待宫门开启,司礼监秉笔近乎于颤抖的声音便是在乾清宫前的空地上响起,引得值守的宫娥内侍纷纷侧目不已。
作为天子身旁的"内相",王承恩平日皆是以"阴狠""沉稳"的面目示人,罕有如此失态的时候。
吱呀!
几乎是话音刚落,紧闭的宫门便是被由内而外缓缓推开,伴随着一抹刺眼的阳光,隐约可见得一名身材消瘦的年轻人正立于案牍之后,有些急切的朝着宫门望来。
"陛下,锦州打赢了!"
"女真鞑子铩羽而归!"
不待上首的天子发问,司礼监秉笔便是上前一步,主动将手中已然有些褶皱的奏本呈递至天子手中。
不知怎地,一向镇定自若的朱由检突然觉得手中奏本竟是重若千斤,令其隐隐有些抵触。
"呼!"
深吸了一口气,强压住心中的万千思绪,朱由检缓缓打开了手中的奏本,随后便是一目十行,将不算冗杂的内容尽皆阅尽。
"好!"
"不愧是毕自肃,不愧是袁可立!"
朱由检的脸上满是狂喜之色,其兴奋的声音在鸦雀无声的乾清宫暖阁内瞬间响起。
声音颤抖的同时,其眼眸深处更是隐隐有晶莹闪烁。
作为朱由检在浅邸时期的"旧人",王承恩从未见过天子有如此失态的一幕,令其心中啧啧称奇的同时,下意识的将头垂的更低。
"都是朕的肱股之臣,没有让朕失望。"
天子毫不吝啬的惊叹声又是在王承恩的耳畔旁响起,使其不由得心头涌现一抹狐疑。
虽然并没有仔细阅读过天子手中的那封奏报,但他也依稀记得建奴退军,应当与东江军主帅毛文龙分不开关系,但不知天子为何对其未置一词,甚至就连宁远城中的"关宁铁骑"也是只字不提。
心神激荡的朱由检全然没有注意到身旁太监的异样,下意识的行至窗柩前,死死盯着辽东的方向,呼吸愈发沉重。
虽然自继位以来,便是通过些许手段稳住了朝中近乎于诡谲的局势,并且握有一定军权,但朱由检却是知晓,大明的心腹大患仍是辽东的女真人。
为此,他近乎于殚精竭虑,使出了浑身解数,只求维系辽镇的稳定,如今终于是得偿所愿。
紧握着手中的军报,感受着窗外微风拂面,朱由检心中豪气陡生,他终是坚信历史的轨迹可以在自己的手上发生改变。
不管是"留头不留发",亦或者所谓的"割地赔款",一切都将消失在历史的云烟之中。
"王承恩!"
好半晌过后,朱由检逐渐恢复镇定的声音终是在暖阁中响起,令得司礼监秉笔不由得隐去了心中的思绪:"奴婢在。"
"即刻将军报发往内阁,令兵部及吏部派遣能臣干吏核查战果,并让内阁提前草拟封赏。"
"阵亡士卒的抚恤,也尽快给朕一个章程,朕要亲自过目!"
听得此话,王承恩心中便是一动,按照往年的规矩,这有功将士的封赏都要由兵部及吏部核实完战果,确定无误之后,方才由内阁草拟。
可听天子的言外之意,分明是对军报中的内容深信不疑,打算在第一时间便将赏赐分发下去,而且就连阵亡士卒的抚恤都要亲自过问,这是生怕有人在其中做手脚呐。
"奴婢遵旨。"
规规矩矩的躬身行礼之后,司礼监秉笔便是双手接过了天子递过来的军报,小心翼翼的退了出去。
"辽东,皇太极?呵.."
感受到微风拂面,一身常服的朱由检朝着辽东的方向低喃了一声,只觉得心中的一块巨石终是落地,感受到前所未有的轻松。
...
...
位于紫禁城东华门内的文渊阁中,三名正襟危坐的阁臣接过奏报之后,均是重重的长舒了一口气,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尤其是东阁大学士孙承宗,更是喜不自胜,双手下意识的握紧了拳头,朝着辽东的方向一阵失神。
昔日辽东遭逢大难,他作为"帝师"自请出边,而后便是不顾朝野非议,近乎于"乾纲独断"的修建了贯穿山海关至锦州的"宁锦防线",为此,近乎于掏空了大明本就捉襟见肘的国库。
如今大明再一次凭借锦州这座孤城,挡住了女真鞑子凌厉的攻势,不由得令其心神激荡。
不过在经历了最初的狂喜之后,孙承宗倒是下意识的摇了摇头,唯一美中不足的便是这现任的辽东巡抚并非自己力挺的"袁崇焕",而是此前名不见经传的"毕自肃"。
至于李国普及刘鸿训两名阁臣倒不像孙承宗这般"心事忡忡",皆是兴奋异常。
在自己任内,朝廷对于如日中天的女真鞑子竟有胜绩,着实是一件值得大书特书的喜事。
而且历经朝事的两名阁臣心中更是隐隐有些揣测,当今天子继位不过半年有余,便是狠狠挫败了女真鞑子的锐气,并且令得犹如一盘散沙的辽东战场隐隐呈现了"中兴"之象。
如此说来,朝廷岂不是有了平定女真,收复旧土的希望?
http://www.yetianlian.net/yt121818/45000179.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yetianlian.net。何以笙箫默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m.yetianlian.net
"快些,再快些.."
顾不得理会道路两旁,忙不迭冲着其躬身行礼的宫娥内侍,一向好脾气的司礼监秉笔步履匆匆,脸上满是急切之色。
为了能够尽快跟上身前司礼监秉笔的脚步,几名身材不高的小太监甚至用手提着袍服。
乾清宫位于紫禁城深处,距离宫门也有一段距离,但一行人仅仅用了不到半炷香的功夫,偌大的宫殿群便已然映入眼帘。
急匆匆的喘了一口粗气,简单擦拭了一下额头上的汗水,并低头整理了一番有些凌乱的衣衫,司礼监秉笔便是急匆匆的踏上白玉阶,朝着紧闭的宫门而去。
"陛下,锦州大捷!"
"辽东大捷!"
还不待宫门开启,司礼监秉笔近乎于颤抖的声音便是在乾清宫前的空地上响起,引得值守的宫娥内侍纷纷侧目不已。
作为天子身旁的"内相",王承恩平日皆是以"阴狠""沉稳"的面目示人,罕有如此失态的时候。
吱呀!
几乎是话音刚落,紧闭的宫门便是被由内而外缓缓推开,伴随着一抹刺眼的阳光,隐约可见得一名身材消瘦的年轻人正立于案牍之后,有些急切的朝着宫门望来。
"陛下,锦州打赢了!"
"女真鞑子铩羽而归!"
不待上首的天子发问,司礼监秉笔便是上前一步,主动将手中已然有些褶皱的奏本呈递至天子手中。
不知怎地,一向镇定自若的朱由检突然觉得手中奏本竟是重若千斤,令其隐隐有些抵触。
"呼!"
深吸了一口气,强压住心中的万千思绪,朱由检缓缓打开了手中的奏本,随后便是一目十行,将不算冗杂的内容尽皆阅尽。
"好!"
"不愧是毕自肃,不愧是袁可立!"
朱由检的脸上满是狂喜之色,其兴奋的声音在鸦雀无声的乾清宫暖阁内瞬间响起。
声音颤抖的同时,其眼眸深处更是隐隐有晶莹闪烁。
作为朱由检在浅邸时期的"旧人",王承恩从未见过天子有如此失态的一幕,令其心中啧啧称奇的同时,下意识的将头垂的更低。
"都是朕的肱股之臣,没有让朕失望。"
天子毫不吝啬的惊叹声又是在王承恩的耳畔旁响起,使其不由得心头涌现一抹狐疑。
虽然并没有仔细阅读过天子手中的那封奏报,但他也依稀记得建奴退军,应当与东江军主帅毛文龙分不开关系,但不知天子为何对其未置一词,甚至就连宁远城中的"关宁铁骑"也是只字不提。
心神激荡的朱由检全然没有注意到身旁太监的异样,下意识的行至窗柩前,死死盯着辽东的方向,呼吸愈发沉重。
虽然自继位以来,便是通过些许手段稳住了朝中近乎于诡谲的局势,并且握有一定军权,但朱由检却是知晓,大明的心腹大患仍是辽东的女真人。
为此,他近乎于殚精竭虑,使出了浑身解数,只求维系辽镇的稳定,如今终于是得偿所愿。
紧握着手中的军报,感受着窗外微风拂面,朱由检心中豪气陡生,他终是坚信历史的轨迹可以在自己的手上发生改变。
不管是"留头不留发",亦或者所谓的"割地赔款",一切都将消失在历史的云烟之中。
"王承恩!"
好半晌过后,朱由检逐渐恢复镇定的声音终是在暖阁中响起,令得司礼监秉笔不由得隐去了心中的思绪:"奴婢在。"
"即刻将军报发往内阁,令兵部及吏部派遣能臣干吏核查战果,并让内阁提前草拟封赏。"
"阵亡士卒的抚恤,也尽快给朕一个章程,朕要亲自过目!"
听得此话,王承恩心中便是一动,按照往年的规矩,这有功将士的封赏都要由兵部及吏部核实完战果,确定无误之后,方才由内阁草拟。
可听天子的言外之意,分明是对军报中的内容深信不疑,打算在第一时间便将赏赐分发下去,而且就连阵亡士卒的抚恤都要亲自过问,这是生怕有人在其中做手脚呐。
"奴婢遵旨。"
规规矩矩的躬身行礼之后,司礼监秉笔便是双手接过了天子递过来的军报,小心翼翼的退了出去。
"辽东,皇太极?呵.."
感受到微风拂面,一身常服的朱由检朝着辽东的方向低喃了一声,只觉得心中的一块巨石终是落地,感受到前所未有的轻松。
...
...
位于紫禁城东华门内的文渊阁中,三名正襟危坐的阁臣接过奏报之后,均是重重的长舒了一口气,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尤其是东阁大学士孙承宗,更是喜不自胜,双手下意识的握紧了拳头,朝着辽东的方向一阵失神。
昔日辽东遭逢大难,他作为"帝师"自请出边,而后便是不顾朝野非议,近乎于"乾纲独断"的修建了贯穿山海关至锦州的"宁锦防线",为此,近乎于掏空了大明本就捉襟见肘的国库。
如今大明再一次凭借锦州这座孤城,挡住了女真鞑子凌厉的攻势,不由得令其心神激荡。
不过在经历了最初的狂喜之后,孙承宗倒是下意识的摇了摇头,唯一美中不足的便是这现任的辽东巡抚并非自己力挺的"袁崇焕",而是此前名不见经传的"毕自肃"。
至于李国普及刘鸿训两名阁臣倒不像孙承宗这般"心事忡忡",皆是兴奋异常。
在自己任内,朝廷对于如日中天的女真鞑子竟有胜绩,着实是一件值得大书特书的喜事。
而且历经朝事的两名阁臣心中更是隐隐有些揣测,当今天子继位不过半年有余,便是狠狠挫败了女真鞑子的锐气,并且令得犹如一盘散沙的辽东战场隐隐呈现了"中兴"之象。
如此说来,朝廷岂不是有了平定女真,收复旧土的希望?
http://www.yetianlian.net/yt121818/45000179.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yetianlian.net。何以笙箫默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m.yetianlian.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