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九章 齐郡造反
何以笙箫默小说小说推荐阅读:寒门崛起、锦衣、大唐开局震惊李世民、大魏芳华、贞观憨婿韦浩、大秦:不装了,你爹我是秦始皇、寒门仕子、终宋、贞观极品小女婿、逍遥小书生、混在皇宫假太监、我的姐夫是太子、非正常三国
历城县东面的章丘县一座大宅内,隐藏着保国会的残余势力,正是从高唐县逃来的高祝等人。
他们只剩下几十人,不敢去历城县,害怕被官府一网打尽,他们便躲到章丘县。
王薄所说的还有一点底子,就是保国会在齐郡和北海军有二十几家店铺。
现在保国会的当务之急,是要利用朝廷全力对付河北叛军,无暇他顾的良机,建立起自己的一个根基之地。
关键就是要煽动民众闹事,他们便可浑水摸鱼,聚众造反。
而义仓就是保国会早就盯住的一个切入口,他们很清楚义仓的问题,就是一个烂脓包,一捅就破。
而今年山东半岛出现旱灾,已经连续三个月没有下雨,百姓早已焦虑万分,很多百姓都把希望寄托在义仓上,这个时候捅破义仓,很容易引发底层农民的愤怒和抗争,他们机会就来了。
这些天,保国会到处在煽动农民起来向义仓要粮,首先是对历城县下手。
不过他们在历城县准备不充分,没有彻底动员起来,就被官府用假粮食破解了。
高祝听完了手下的禀报,对几名手下冷笑道:“历城县县令还真有点本事,居然用假粮食糊弄住了农民。”
幕僚王薄笑道:“会长,假的就是假的,骗不了多久,只要其他县闹起来,历城县的农民肯定会再度闹事,卑职建议不如就从章丘县开始。”
高祝点点头对众人道:“鼓动百姓闹事只是第一步,关键是我们要趁机招募军队,占领北海郡、东莱郡、高密郡和齐郡,以这四郡为根基建立割据势力,经营两三年后,我们再西扩张。”
众人再次商议了具体细节,这次他们吸取了历城县的教训,开始章丘县详细布局,派人大肆宣扬义仓粮食已被贪官污吏全部私吞,义仓内已无一颗粮食。
一连几天的高频率、深层次宣传在章丘县终于引发了掀然大波。
章丘县已经三个月没有下雨,对旱灾的恐惧早已在每一个百姓的心中酝酿,他们唯一的希望就是自己存在义仓里的粮食。
‘义仓内的粮食没有了!’
这个消息如晴天霹雳,焦虑万分的数万农民从四面八方赶来县城,他们不再包围县衙,而是包围了义仓,县衙根本无法再作假。
当农民聚集到四万人,在王薄的率领下,数千农民撞开了义仓,发现原本应该有数万石的义仓居然只剩下不到百石粮食。
四万农民彻底愤怒了,如洪流一般冲向县衙,他们冲垮了县衙,把县令和县丞拖出来活活打死,在保国会煽动下,章丘百姓率先造反了。
章丘县百姓造反的消息传到了历城县,县令李惠大惊失色,连忙召集县内士绅商议对策。
李惠见众人都没有说话,个个一筹莫展,便对秦琼道:“秦馆主说两句吧!”
众人的目光都望向秦琼,别人都是商人或者地主,唯独秦琼是山东地界有名的豪杰,大家都把希望寄托他身上。
秦琼沉吟片刻缓缓道:“这次大乱我怀疑是保国会在兴风作浪,一般农民闹事,都是胡乱打砸一通、或者抢官仓烧县衙,狠狠发泄一通就结束了,不会造反,因为造反需要有人组织,义仓这种突发事件,谁会出来组织?我想来想去,只能是保国会。”
县令李惠点点头,“秦馆主说得对,齐王在河北造反,这是保国会的机会,他们一定是趁机在齐郡造反,关键是我们该怎么应对?”
所有人的目光又一起看向秦琼,秦琼无奈,只得继续说道:“齐郡郡兵只有千余人,指望郡兵保卫县城肯定是靠不住的,只有我们自己组织起来,大家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动员百姓起来保卫家园,或许还有希望保住历城县。”
停一下,秦琼又道:“咱们历城县可是大县,光县城内就有人口近十余万,而且齐郡武风极盛,大部分人家都藏有兵器,我们只要动员起一万人,再凑集兵器,凭借城墙的高大坚固,我相信我们能守住县城。”
县令李惠沉思片刻,果断道:“就这么决定了,动员百姓守城!”
众士绅一致推荐秦琼为主将,秦琼也不矫情,他一口答应,首先将自己武馆的一千多名学徒组织起来,众士绅开始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官府进行全县动员。
三天内,历城县动员了一万余名青壮,秦琼挑选出五千人,加上他的武馆子弟和郡兵,一共七千士兵,开始进行紧急训练。
江都郡山阳县,这里是江都道最北之县,为了应对冬季通济渠结冰,从年初开始,这里便修建了大量仓库群。
这天上午,萧夏在数百骑兵的护卫下来到山阳县巡视。
站在淮河南岸的高地上眺望着淮河对岸,对岸是下邳郡和东海郡,萧夏心中有一种向东海郡派兵的冲动。
几天前,萧夏得到消息,齐郡开始出现大规模造反,这应该就是保国会在齐郡造反了。
历史上,王薄是在大业七年造反,现在提前了三年,原因就是齐王杨暕反叛,大大促进了天下各大反叛势力的发展,
齐郡已经是保国会的老巢,现在齐王叛乱,正是保国会叛乱的最佳良机,错过这村,就没这个店了。
一旦保国会在山东半岛造反猖獗,朝廷会不会让自己出兵平叛?或者自己主动向朝廷请令,出兵去齐郡平乱。
萧夏很有一种出兵平乱的冲动,但理智告诉萧夏,天子绝不会因为自己出兵齐郡平乱,就会放过自己,还要克制住情绪,耐心观察局势变化比较好,等到最后时刻再出手。
而萧夏北上巡视的另一件事,是前些天魏征给他回来一个消息,天子竟然不批准他在彭城县购地。
虽然明面上是户部尚书虞世基否决了自己的购地,但萧夏心知肚明,这不是虞世基敢做的事情,只能是天子的决定。
这件事意义重大,这不是一次否决购地那么简单,而是天子对自己的态度的变化,也可以说是一个警告,他不再允许自己的任何扩张,哪怕是购地也不允许。
这件事也从一个侧面证实了自己的猜测,在平定了齐王叛乱后,天子的下一个目标就是自己。
萧夏也在考虑自己的对策,让他支援齐王叛乱,也不太现实,且不说萧夏个人感情上接受不了,他手下官员们也不会答应。
那么以剿匪的名义率军北上呢?这其实是一种威胁,只能用在天子已经下旨调离自己的时候,这时,出兵北上就是一种强硬态度了,
所以萧夏考虑归考虑,但他不会仓促派兵北上,那样做反而让朝廷找到削藩的口实,让很多支持他的大臣也没法说话。
如果不能北上,那就南下,把仓库物资和各种重要资源放在长江南岸,用长江为天险,和朝廷划江而治,当然,他肯定会丢掉江北七郡,但可以在洞庭湖一带补回来。
“殿下,要下暴雨了。”房玄龄在一旁小声提醒。
萧夏抬头望去,天空乌云聚集,天色也暗下来,确实是暴雨来临前的征兆。
“走吧!”
萧夏调转马头向山阳县奔去。
(本章完)
http://www.yetianlian.net/yt119869/46686614.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yetianlian.net。何以笙箫默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m.yetianlian.net
他们只剩下几十人,不敢去历城县,害怕被官府一网打尽,他们便躲到章丘县。
王薄所说的还有一点底子,就是保国会在齐郡和北海军有二十几家店铺。
现在保国会的当务之急,是要利用朝廷全力对付河北叛军,无暇他顾的良机,建立起自己的一个根基之地。
关键就是要煽动民众闹事,他们便可浑水摸鱼,聚众造反。
而义仓就是保国会早就盯住的一个切入口,他们很清楚义仓的问题,就是一个烂脓包,一捅就破。
而今年山东半岛出现旱灾,已经连续三个月没有下雨,百姓早已焦虑万分,很多百姓都把希望寄托在义仓上,这个时候捅破义仓,很容易引发底层农民的愤怒和抗争,他们机会就来了。
这些天,保国会到处在煽动农民起来向义仓要粮,首先是对历城县下手。
不过他们在历城县准备不充分,没有彻底动员起来,就被官府用假粮食破解了。
高祝听完了手下的禀报,对几名手下冷笑道:“历城县县令还真有点本事,居然用假粮食糊弄住了农民。”
幕僚王薄笑道:“会长,假的就是假的,骗不了多久,只要其他县闹起来,历城县的农民肯定会再度闹事,卑职建议不如就从章丘县开始。”
高祝点点头对众人道:“鼓动百姓闹事只是第一步,关键是我们要趁机招募军队,占领北海郡、东莱郡、高密郡和齐郡,以这四郡为根基建立割据势力,经营两三年后,我们再西扩张。”
众人再次商议了具体细节,这次他们吸取了历城县的教训,开始章丘县详细布局,派人大肆宣扬义仓粮食已被贪官污吏全部私吞,义仓内已无一颗粮食。
一连几天的高频率、深层次宣传在章丘县终于引发了掀然大波。
章丘县已经三个月没有下雨,对旱灾的恐惧早已在每一个百姓的心中酝酿,他们唯一的希望就是自己存在义仓里的粮食。
‘义仓内的粮食没有了!’
这个消息如晴天霹雳,焦虑万分的数万农民从四面八方赶来县城,他们不再包围县衙,而是包围了义仓,县衙根本无法再作假。
当农民聚集到四万人,在王薄的率领下,数千农民撞开了义仓,发现原本应该有数万石的义仓居然只剩下不到百石粮食。
四万农民彻底愤怒了,如洪流一般冲向县衙,他们冲垮了县衙,把县令和县丞拖出来活活打死,在保国会煽动下,章丘百姓率先造反了。
章丘县百姓造反的消息传到了历城县,县令李惠大惊失色,连忙召集县内士绅商议对策。
李惠见众人都没有说话,个个一筹莫展,便对秦琼道:“秦馆主说两句吧!”
众人的目光都望向秦琼,别人都是商人或者地主,唯独秦琼是山东地界有名的豪杰,大家都把希望寄托他身上。
秦琼沉吟片刻缓缓道:“这次大乱我怀疑是保国会在兴风作浪,一般农民闹事,都是胡乱打砸一通、或者抢官仓烧县衙,狠狠发泄一通就结束了,不会造反,因为造反需要有人组织,义仓这种突发事件,谁会出来组织?我想来想去,只能是保国会。”
县令李惠点点头,“秦馆主说得对,齐王在河北造反,这是保国会的机会,他们一定是趁机在齐郡造反,关键是我们该怎么应对?”
所有人的目光又一起看向秦琼,秦琼无奈,只得继续说道:“齐郡郡兵只有千余人,指望郡兵保卫县城肯定是靠不住的,只有我们自己组织起来,大家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动员百姓起来保卫家园,或许还有希望保住历城县。”
停一下,秦琼又道:“咱们历城县可是大县,光县城内就有人口近十余万,而且齐郡武风极盛,大部分人家都藏有兵器,我们只要动员起一万人,再凑集兵器,凭借城墙的高大坚固,我相信我们能守住县城。”
县令李惠沉思片刻,果断道:“就这么决定了,动员百姓守城!”
众士绅一致推荐秦琼为主将,秦琼也不矫情,他一口答应,首先将自己武馆的一千多名学徒组织起来,众士绅开始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官府进行全县动员。
三天内,历城县动员了一万余名青壮,秦琼挑选出五千人,加上他的武馆子弟和郡兵,一共七千士兵,开始进行紧急训练。
江都郡山阳县,这里是江都道最北之县,为了应对冬季通济渠结冰,从年初开始,这里便修建了大量仓库群。
这天上午,萧夏在数百骑兵的护卫下来到山阳县巡视。
站在淮河南岸的高地上眺望着淮河对岸,对岸是下邳郡和东海郡,萧夏心中有一种向东海郡派兵的冲动。
几天前,萧夏得到消息,齐郡开始出现大规模造反,这应该就是保国会在齐郡造反了。
历史上,王薄是在大业七年造反,现在提前了三年,原因就是齐王杨暕反叛,大大促进了天下各大反叛势力的发展,
齐郡已经是保国会的老巢,现在齐王叛乱,正是保国会叛乱的最佳良机,错过这村,就没这个店了。
一旦保国会在山东半岛造反猖獗,朝廷会不会让自己出兵平叛?或者自己主动向朝廷请令,出兵去齐郡平乱。
萧夏很有一种出兵平乱的冲动,但理智告诉萧夏,天子绝不会因为自己出兵齐郡平乱,就会放过自己,还要克制住情绪,耐心观察局势变化比较好,等到最后时刻再出手。
而萧夏北上巡视的另一件事,是前些天魏征给他回来一个消息,天子竟然不批准他在彭城县购地。
虽然明面上是户部尚书虞世基否决了自己的购地,但萧夏心知肚明,这不是虞世基敢做的事情,只能是天子的决定。
这件事意义重大,这不是一次否决购地那么简单,而是天子对自己的态度的变化,也可以说是一个警告,他不再允许自己的任何扩张,哪怕是购地也不允许。
这件事也从一个侧面证实了自己的猜测,在平定了齐王叛乱后,天子的下一个目标就是自己。
萧夏也在考虑自己的对策,让他支援齐王叛乱,也不太现实,且不说萧夏个人感情上接受不了,他手下官员们也不会答应。
那么以剿匪的名义率军北上呢?这其实是一种威胁,只能用在天子已经下旨调离自己的时候,这时,出兵北上就是一种强硬态度了,
所以萧夏考虑归考虑,但他不会仓促派兵北上,那样做反而让朝廷找到削藩的口实,让很多支持他的大臣也没法说话。
如果不能北上,那就南下,把仓库物资和各种重要资源放在长江南岸,用长江为天险,和朝廷划江而治,当然,他肯定会丢掉江北七郡,但可以在洞庭湖一带补回来。
“殿下,要下暴雨了。”房玄龄在一旁小声提醒。
萧夏抬头望去,天空乌云聚集,天色也暗下来,确实是暴雨来临前的征兆。
“走吧!”
萧夏调转马头向山阳县奔去。
(本章完)
http://www.yetianlian.net/yt119869/46686614.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yetianlian.net。何以笙箫默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m.yetianlian.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