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九章 证据确凿
何以笙箫默小说小说推荐阅读:寒门崛起、锦衣、大唐开局震惊李世民、大魏芳华、贞观憨婿韦浩、大秦:不装了,你爹我是秦始皇、寒门仕子、终宋、贞观极品小女婿、逍遥小书生、混在皇宫假太监、我的姐夫是太子、非正常三国
不多时,十几名手下骑兵奔来,他们带来了两名男子,两名男子见到萧夏怒道:“我不管你是什么人,赶紧把我们放了,否则让你吃不了兜着走,你知道我们的主公是谁吗?”
王真拿来几卷帐,低声对萧夏道:“他们直接从盐户手中收盐,我们还查获一百多贯钱,还有不少粗盐堆在后面仓库里,我们拿不了,不过大门都锁好了!”
萧夏点点头,“把他们带回去详细审问!”
数十名骑兵先走一步,把两名男子和账卷一起带走。
萧夏这才带着张乔以及手下去巡视了卤池和煮盐,这才返回了江都。
回到江都,萧夏在官府内写了一封信,连同查获的账卷以及两名管事的口供,派人赶赴洛阳送给天子。
萧夏的要求很简单,希望撤销江都盐监,废除私人盐场,把盐场交给江南道总管府管理。
萧夏保证每年交给朝廷盐利二十五万贯,和现在盐监每年交给朝廷的获利一致,实际上,朝廷每年被关陇贵族偷走了盐利近二十万贯。
萧夏不需要朝廷的盐利,他要拿到盐源,以盐商的身份和关陇贵族竞争。
以此同时,西海盐行在江都悄然成立了,没有敲锣打鼓,没有请客吃饭,甚至连牌子都没有,非常低调。
萧夏任命幕僚陈华为总管,开始率先在吴郡各县开店卖精盐。
隋朝的粗盐精盐和后世的粗盐细盐完全不是一回事,后世的盐首先是合格的,就是氯化钠,已经把各种溶于水和不溶于水的杂质都去掉了,区别只是颗粒粗细。
而隋朝粗盐和精盐的区别在于干净程度,隋朝不像明朝开始实施晒盐,有卤水田和结晶田两个池子。
隋朝是煮盐,只有一个卤水池,不会说等它沉淀几天再开始煮盐,盐户每天都要煮盐赚钱,没有沉淀这个过程,直接将混和了大量泥沙的黄海水进行煎煮,煮出来的盐自然就含有大量泥沙。
反正一斗盐才卖十文钱,盐户一个月累死累活只能挣一贯钱,他们才不会考虑盐是否干净,至于会不会有个别盐户故意再往里面加几斤沙子增重,只有天知道了。
粗盐让人糟心就在这里,菜中全是泥沙,用来腌菜做酱也是一样,普通百姓也没有办法,总不能自己回家再过滤后煮盐吧!只得捏着鼻子认了。
反正反正有钱人家和当官的都吃精盐,粗盐是否干净也没有人关心。
而且所谓精盐只要看起来干净,吃起来没有泥沙、不嗑牙,那就叫精盐,加工过程也简单,只需要把海边产的粗盐重新再溶于水,反复用布过滤,把大量的泥浆、细沙过滤掉,把清澈的盐卤水再结晶就可以了,唯一的缺点就是废柴。
至于盐中是否含有氯化镁、氯化钙之类,那不是隋朝考虑的事情。
时间已经到了十一月,农忙结束,府兵的训练开始了。
萧夏下令,命令各地府兵挑选精锐集中到江南大营和江北大营进行训练,萧夏派出裴行俨、罗士信等一帮将领对江南道八万精锐府兵就行专业集训。
他得把这八万府兵训练成战斗力强大正规军队。
上午时分,萧夏站在地图前望着江陵郡久久沉思不语。
现在是大业三年,距离隋末灭亡还十年,但此隋朝非彼隋朝,历史上的隋朝,杨广是作为太子登基,他的帝位比较稳定,所以杨广坐了十三年的皇帝。
而现在隋朝,历史已经出现偏差,杨广是夺嫡登基,他的帝位并不牢靠,他不可能再像历史上那样坐十三年的皇帝。
留给萧夏的时间也不多了,他不仅需要拿到盐税财政,还需要训练军队,而且还有一些重要的军事资源,比如隋朝的水师,当年攻灭陈朝的上千艘战场,目前都停泊在江陵,虽然有点荒废了,可朝廷和天子未必愿意把水师战船交给自己。
这时,张云秋在门口道;“殿下,来护儿的家卑职已经打听到了!”
“他在府中吗?”萧夏问道。
“在府上,他伯母年初去世,他丁忧去职,一直就在江都,只是他很少出门,也基本上不见客。”
“伯母?”
“启禀殿下,来护儿自幼父母双亡,是他伯母吴氏将他抚养长大,他视之如母!”
萧夏之所以关注大隋水师,是因为他无意中得知历史上的水师大将来护儿是江都人,而且目前人就在江都。
萧夏点点头:“我去给他伯母上炷香吧!”
来护儿的府宅位于长江附近的白土村,是一座占地十亩的深院大宅,他为人低调,抚养他长大的伯母去逝后,他便辞去了江陵郡刺史之职,回乡为伯母守孝,无声无息地回来,地方官都不知道。
萧夏轻车简从,来到了白土村,甚至连村里人都没有惊动,直接来到来护儿的府前。
一名亲兵敲门,片刻,门开了一条缝,一名老管家模样的人从门缝向外看看道:“很抱歉,我家主人不见客!”
他正要关门,亲兵一把顶住,将手中拜帖塞进去,“给你家主人看看,不见我们就走!”
老管家看了一眼拜帖,吓了一跳,又看了看负手站在门外的萧夏,连忙道:“请稍候,我马上去禀报!”
他关上门,飞奔去了后宅。
萧夏只带了三名手下,没有穿官服,只穿了锦缎白色长衫,头戴纱帽,杀气内敛,看起来就是一个身材修长的富家公子。
片刻,院子里传来脚步声,紧接着门开了,一名四十岁左右的男子出现在南门,他穿着白色孝服,头戴平巾,身材高大强壮,此人正是名将来护儿。
来护儿着实没有想到晋王会来,把他吓了一跳,连忙出来迎接,他不见客,只是不想见同乡故旧,并非什么人都不见,晋王殿下亲自来访,他哪里敢不见。
“卑职有失远迎,望殿下恕罪!”
萧夏点点头,“听说你闭门不见客,我尽量轻车简从,希望没有打扰你,上一炷香就走!”
“卑职不敢,殿下请进!”
萧夏吩咐手下在外等候,他进了来护儿的宅子。
萧夏先来到灵堂,给来护儿的伯母上了香,合掌默念几句,这才跟随来护儿来到贵客堂,他说上一炷香就走,但来护儿哪里敢怠慢。
两人在贵客堂坐下,侍女进来上了茶,来护儿欠身道:“感谢殿下来为家母上香,卑职再次为失礼道歉!”
萧夏点点头,“家人逝去,确实令人痛彻心扉,只是过去了快一年,来使君还没有走出哀痛?”
来护儿摇摇头苦笑道:“家母七十有五,没有遭受病痛折磨,而是在睡梦中悄然而去,也算是一种喜事,卑职之所以闭门不见客,是遵从家母生前遗言,丧事从简,不得铺张,若卑职大事操办,必然送礼送钱络绎不绝,一是人情不好还,其次会让一生节俭的家母灵下不安,所以卑职只能闭门不见客,过了今年就正常了。”
“原来如此,我理解了!”
萧夏点点头,转开话题笑道:“我是今年夏天走水路从巴蜀过来,在江陵换了一艘大船,两万石龙船,来使君应该有印象吧!”
(本章完)
http://www.yetianlian.net/yt119869/46268719.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yetianlian.net。何以笙箫默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m.yetianlian.net
王真拿来几卷帐,低声对萧夏道:“他们直接从盐户手中收盐,我们还查获一百多贯钱,还有不少粗盐堆在后面仓库里,我们拿不了,不过大门都锁好了!”
萧夏点点头,“把他们带回去详细审问!”
数十名骑兵先走一步,把两名男子和账卷一起带走。
萧夏这才带着张乔以及手下去巡视了卤池和煮盐,这才返回了江都。
回到江都,萧夏在官府内写了一封信,连同查获的账卷以及两名管事的口供,派人赶赴洛阳送给天子。
萧夏的要求很简单,希望撤销江都盐监,废除私人盐场,把盐场交给江南道总管府管理。
萧夏保证每年交给朝廷盐利二十五万贯,和现在盐监每年交给朝廷的获利一致,实际上,朝廷每年被关陇贵族偷走了盐利近二十万贯。
萧夏不需要朝廷的盐利,他要拿到盐源,以盐商的身份和关陇贵族竞争。
以此同时,西海盐行在江都悄然成立了,没有敲锣打鼓,没有请客吃饭,甚至连牌子都没有,非常低调。
萧夏任命幕僚陈华为总管,开始率先在吴郡各县开店卖精盐。
隋朝的粗盐精盐和后世的粗盐细盐完全不是一回事,后世的盐首先是合格的,就是氯化钠,已经把各种溶于水和不溶于水的杂质都去掉了,区别只是颗粒粗细。
而隋朝粗盐和精盐的区别在于干净程度,隋朝不像明朝开始实施晒盐,有卤水田和结晶田两个池子。
隋朝是煮盐,只有一个卤水池,不会说等它沉淀几天再开始煮盐,盐户每天都要煮盐赚钱,没有沉淀这个过程,直接将混和了大量泥沙的黄海水进行煎煮,煮出来的盐自然就含有大量泥沙。
反正一斗盐才卖十文钱,盐户一个月累死累活只能挣一贯钱,他们才不会考虑盐是否干净,至于会不会有个别盐户故意再往里面加几斤沙子增重,只有天知道了。
粗盐让人糟心就在这里,菜中全是泥沙,用来腌菜做酱也是一样,普通百姓也没有办法,总不能自己回家再过滤后煮盐吧!只得捏着鼻子认了。
反正反正有钱人家和当官的都吃精盐,粗盐是否干净也没有人关心。
而且所谓精盐只要看起来干净,吃起来没有泥沙、不嗑牙,那就叫精盐,加工过程也简单,只需要把海边产的粗盐重新再溶于水,反复用布过滤,把大量的泥浆、细沙过滤掉,把清澈的盐卤水再结晶就可以了,唯一的缺点就是废柴。
至于盐中是否含有氯化镁、氯化钙之类,那不是隋朝考虑的事情。
时间已经到了十一月,农忙结束,府兵的训练开始了。
萧夏下令,命令各地府兵挑选精锐集中到江南大营和江北大营进行训练,萧夏派出裴行俨、罗士信等一帮将领对江南道八万精锐府兵就行专业集训。
他得把这八万府兵训练成战斗力强大正规军队。
上午时分,萧夏站在地图前望着江陵郡久久沉思不语。
现在是大业三年,距离隋末灭亡还十年,但此隋朝非彼隋朝,历史上的隋朝,杨广是作为太子登基,他的帝位比较稳定,所以杨广坐了十三年的皇帝。
而现在隋朝,历史已经出现偏差,杨广是夺嫡登基,他的帝位并不牢靠,他不可能再像历史上那样坐十三年的皇帝。
留给萧夏的时间也不多了,他不仅需要拿到盐税财政,还需要训练军队,而且还有一些重要的军事资源,比如隋朝的水师,当年攻灭陈朝的上千艘战场,目前都停泊在江陵,虽然有点荒废了,可朝廷和天子未必愿意把水师战船交给自己。
这时,张云秋在门口道;“殿下,来护儿的家卑职已经打听到了!”
“他在府中吗?”萧夏问道。
“在府上,他伯母年初去世,他丁忧去职,一直就在江都,只是他很少出门,也基本上不见客。”
“伯母?”
“启禀殿下,来护儿自幼父母双亡,是他伯母吴氏将他抚养长大,他视之如母!”
萧夏之所以关注大隋水师,是因为他无意中得知历史上的水师大将来护儿是江都人,而且目前人就在江都。
萧夏点点头:“我去给他伯母上炷香吧!”
来护儿的府宅位于长江附近的白土村,是一座占地十亩的深院大宅,他为人低调,抚养他长大的伯母去逝后,他便辞去了江陵郡刺史之职,回乡为伯母守孝,无声无息地回来,地方官都不知道。
萧夏轻车简从,来到了白土村,甚至连村里人都没有惊动,直接来到来护儿的府前。
一名亲兵敲门,片刻,门开了一条缝,一名老管家模样的人从门缝向外看看道:“很抱歉,我家主人不见客!”
他正要关门,亲兵一把顶住,将手中拜帖塞进去,“给你家主人看看,不见我们就走!”
老管家看了一眼拜帖,吓了一跳,又看了看负手站在门外的萧夏,连忙道:“请稍候,我马上去禀报!”
他关上门,飞奔去了后宅。
萧夏只带了三名手下,没有穿官服,只穿了锦缎白色长衫,头戴纱帽,杀气内敛,看起来就是一个身材修长的富家公子。
片刻,院子里传来脚步声,紧接着门开了,一名四十岁左右的男子出现在南门,他穿着白色孝服,头戴平巾,身材高大强壮,此人正是名将来护儿。
来护儿着实没有想到晋王会来,把他吓了一跳,连忙出来迎接,他不见客,只是不想见同乡故旧,并非什么人都不见,晋王殿下亲自来访,他哪里敢不见。
“卑职有失远迎,望殿下恕罪!”
萧夏点点头,“听说你闭门不见客,我尽量轻车简从,希望没有打扰你,上一炷香就走!”
“卑职不敢,殿下请进!”
萧夏吩咐手下在外等候,他进了来护儿的宅子。
萧夏先来到灵堂,给来护儿的伯母上了香,合掌默念几句,这才跟随来护儿来到贵客堂,他说上一炷香就走,但来护儿哪里敢怠慢。
两人在贵客堂坐下,侍女进来上了茶,来护儿欠身道:“感谢殿下来为家母上香,卑职再次为失礼道歉!”
萧夏点点头,“家人逝去,确实令人痛彻心扉,只是过去了快一年,来使君还没有走出哀痛?”
来护儿摇摇头苦笑道:“家母七十有五,没有遭受病痛折磨,而是在睡梦中悄然而去,也算是一种喜事,卑职之所以闭门不见客,是遵从家母生前遗言,丧事从简,不得铺张,若卑职大事操办,必然送礼送钱络绎不绝,一是人情不好还,其次会让一生节俭的家母灵下不安,所以卑职只能闭门不见客,过了今年就正常了。”
“原来如此,我理解了!”
萧夏点点头,转开话题笑道:“我是今年夏天走水路从巴蜀过来,在江陵换了一艘大船,两万石龙船,来使君应该有印象吧!”
(本章完)
http://www.yetianlian.net/yt119869/46268719.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yetianlian.net。何以笙箫默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m.yetianlian.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