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九章斩草除根,一步之遥
何以笙箫默小说小说推荐阅读:寒门崛起、锦衣、大唐开局震惊李世民、大魏芳华、贞观憨婿韦浩、大秦:不装了,你爹我是秦始皇、寒门仕子、终宋、贞观极品小女婿、逍遥小书生、混在皇宫假太监、我的姐夫是太子、非正常三国
正值深冬之节,荆宛下起白雪,雪花如鹅毛直下,屋檐、城楼、街道皆被白雪所覆盖。
“叩叩~”
黄昏,王服小心翼翼走至小巷里,敲响破旧的屋门。沉闷的声音在寂静的巷子里格外响亮,这让王服多有害怕,忍不住观望四周。
“嘎吱!”
随着门机老旧声响起,却见是董承亲自开门。
“董君!”
“子服!”
董承快速合上门,挽着王服的手入内,说道:“众人皆到,今差子服尔!”
王服拱手告罪,说道:“联络部曲,耽搁了些时间,望董君见谅!”
“请!”
董承迎王服入木屋,说道:“明日将劳子服相助!”
“为汉室效忠,实乃服之本分!”
屋内,众人见到董承、王服二人,皆纷纷起身行礼。
王服见到屋中之人的面孔时,不由为董承所联络公卿之多而感到震惊。如有长水校尉种辑、侍中吴硕、光禄大夫周忠、昭信将军吴樊、司隶校尉荣邵等近十人。
众人互相拜见一番,董承便坐于席上,说道:“明日袁贼受封楚王,将从端门入殿,向陛下谢恩。入宫谢恩时,袁贼必会因欣喜而懈怠,故我欲于端门设伏,趁机诛杀袁术。不知诸君有何意见?”
周忠目光闪烁,问道:“袁术一向谨慎,董卓便是受诛于宫门,他岂会无备?”
董承说道:“驻守端门校尉陈芳已被我所收买,明日将开方便之门,我与子服兵马潜行至端门。待袁术车驾入端门,反锁关门,便能围剿袁术及其党羽。”
“黄忠骁勇,常护卫袁术左右,今伏杀袁术,当如何处理黄忠?”吴硕问道。
董承沉吟少许,说道:“我之前与刘玄德联络,本欲借其帐下关、张联手斩杀黄忠。然今玄德南下使交,仅能用弓弩齐射,看能否射杀黄忠。”
“若皇叔在宛城,诛袁事更易尔!”王服感叹说道。
恐董承内心不爽,吴樊赶忙笑道:“今无皇叔,但有董君,何愁事莫能成!”
董承倒不在意,说道:“有玄德在此,诛袁确实更易。”
“那今兵马多少?”周忠问道。
董承掐指合计了下,说道:“我帐下部曲三百人,子服有兵四百人,今加上端门守军,勉强或有千人。”
“千人恐少矣!”荣邵说道。
“昔王允诛董,兵马仅有两百人,而今有近千人,何须畏袁术哉?”董承说道:“且凡杀袁术,你我便能拥天子临朝。而袁术余孽,你我以王允兵败为鉴,请杨公出面安抚,则能令南都内外太平。”
“君所言有理!”荣邵点了点头,说道:“既然如此,那便请董公主持大事。”
“好!”
“明日~”
待董承说话时,却听见屋外有嘈杂之声响起,众人神情顿生慌张。
“怎么回事?”
“不知!”
董承刚想打开屋门,想观察屋外情况,却见屋门猛地被外头的人撞开。
“来者何人,胆敢私闯民宅!”
“是我!”
蔡瑁在众甲士的簇拥下,在众人震惊的目光中,抬腿迈入门槛,笑道:“诸君于此私会,倒是让瑁寻觅多时啊!”
蔡瑁的冰冷笑声,让众人为之心惧。
董承自以为蔡瑁没抓到证据,今时倒是不惧,冷声说道:“我与诸君于此谈事,不知蔡君所为何事?”
“谈事?”
蔡瑁面露讥讽之色,说道:“莫非是谈残害袁公之事?”
此言一出,众人脸色顿变,便知蔡瑁已是了解他们密谋之事。
“平口无凭,何以污蔑众卿?”董承强忍惶恐,呵斥道。
“瑁怎敢污蔑诸位?”
蔡瑁大笑了声,说道:“欲人勿闻,莫若勿言;欲人勿知,莫若勿为。诸君私下干得大事,莫以为袁公不知否!”
说着,蔡瑁招了招手,吩咐说道:“将众人扣下,带至监狱拷问。”
“诺!”
“蔡瑁,你无陛下诏书安敢羁押公卿?”
吴樊不想被羁押,想抽出长剑挣扎,然很快被甲士所制服,毫无抵抗之力。
蔡瑁笑眯眯说道:“今下,楚公诏令大于天子诏,君莫非不知此事乎?”
“哼!”
吴樊冷哼了声,露出恼怒神情,骂道:“助纣为虐,狼狈为奸,迟早将亡!”
“狗贼!”
“带走拷问!”
“遵命!”
相比众人的谩骂,人群中的周忠反而泰然,令不知外情之人忍不住刮目相看。
“大王,仆已逮捕董承、种辑、吴硕、吴樊、荣邵等近十人,据仆拷问所知,董承本欲于明日起事,在端门伏杀大王。而端门校尉陈芳被董承收买,仆已遣兵将逮捕陈芳。”
蔡瑁朝正在品茶的袁术,作揖说道:“另据拷问所得,刘备与董承同谋衣带诏,今是否遣使交岭,令朱符交出刘备。”
“刘备?”
听闻有刘备参与,袁术眼睛微眯,冷笑说道:“刘备出走交岭,果真不怀好意。惜孤错识刘备,不料他竟有胆气参与衣带诏。”
平复了下心情,袁术抿了口茶,说道:“一切由德珪料理,勿要耽误明日进王爵之事便好!”
“至于刘备,让朱符遣送刘备至宛。若是不从,孤便起兵南征,亲自荡平交岭,”
刘备虽说不重要,但在袁术眼里,刘备忽悠他的行为,让他大失颜面,今不报仇怎让他甘心!
“遵命!”
待蔡瑁恭敬退下,袁术向眼前之人敬茶,笑道:“若无公为我潜伏其中,今安能全擒叛臣,多有劳君奔波。”
“举手之劳!”
周忠举起茶盏,奉承说道:“汉室衰微,仲氏将兴,能辅新君,忠之幸事!”
周忠者,字嘉谋,庐江周氏子弟。父为周景,乃汉朝太尉;祖父周兴,官至尚书;曾祖父周荣,官拜尚书令。而自周忠出仕以来,得益于先人人脉,一路升迁,子周晖一度出任洛阳令,氏族雄居江淮。连董卓亦畏周氏,不惜使兵劫杀周忠子嗣。
而除周忠之外,庐江周氏另有旧洛阳令周异,旧甘陵相周崇,今丹阳太守周尚。其中周异便是周瑜之父,周忠为周瑜从父。而因周异、周崇早早病故,周忠今为庐江周氏之长。
庐江周氏因常年于中枢任职,与汝南袁氏关系莫逆,而周尚更是依附于袁氏,少小便与袁术交好。今袁术地跨四州,有一统长江上下之趋势,故庐江周氏选择押宝袁术。
袁术不负庐江周氏期望,拜周尚为丹阳太守,周瑜更是以弱冠之龄出任宜城令。周尚为了求得在新朝的高官,稳固周氏在新朝中的地位,更是以身入局,帮袁术揪出董承及其党羽。
历史上,周瑜虽说与孙策交好,但因家族关系,并非第一时间投靠孙策。而是等到了袁术衰败之际,才渡江投奔孙策。
袁术笑吟吟,说道:“嘉谋与孤少有交好,今我成大业,卿便是为我肱骨。待我平益州,周尚便能出任蜀郡太守;而观周瑜聪慧多志,历练几岁,或能拜任太守。”
“至于卿~”
袁术故意卖了个关子,说道:“自然拜为三公,与孤平治天下。”
“多谢大王!”
周尚避席而起,向袁术作揖,欣喜说道:“今周氏将为大王肝脑涂地,竭忠尽智。”
“多礼了!”
袁术扶起周尚,笑道:“天下未安,需卿多劳!”
“诺!”
在袁术与周尚谈话之际,便见侍从趋步入内,在袁术耳畔嘟囔了几句。
“好!”
袁术点了点头,说道:“邓侍中干得好,今封他为都乡侯,待开国另有官职封赏。”
“诺!”
周尚心有好奇,问道:“不知邓察所禀何事?”
袁术喝了口茶,轻描淡写,说道:“董承既是谋反,岂能容余孽苟活。而今邓察奉我之命,入宫让陛下废后,并将废后鸩杀。”
闻言,周尚神情微惊,说道:“皇后腹中胎儿八月,不日将出生。今一并鸩杀,不知是否太过?”
袁术眉目微皱,不满说道:“杀母而不去子,莫欲留贼子作乱乎?”
面对袁术的责问,周尚沉默不语。他能理解斩草除根之语,然杀成型的婴儿,实在让人有所不忍。
沉默少许,周尚说道:“大王所为恰当,然不知陛下禅让于大王,将以何自处?”
袁术神情微松,说道:“自是依照二王三恪之礼待之,陛下封我为楚公,我将还于陛下公爵,拜江夏公。”
二王三恪之礼,简而言之便是封前朝子嗣为公、侯,以示本朝之宽容大度。
如周灭殷商之后,便以封虞舜后裔于陈,夏朝后裔于杞国,商代后裔于宋国。
西汉灭秦,因不承认秦朝的法统,便以周为前朝,于是册封周王室后代为侯,仅次于诸侯王,继而封为公。传至东汉时,因不认新莽,便继续以周为前朝。
如袁术禅让得到皇位,自需以汉为前朝,以厚爵册封刘协。
见袁术以礼法为尊,周尚出了口气,他虽背汉投刘,但不代表他愿意见到苛待汉天子刘协,今袁术愿赐江夏公与刘协,可算得上善待了。
“大王仁德!”周尚恭维道。
http://www.yetianlian.net/yt119834/46545487.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yetianlian.net。何以笙箫默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m.yetianlian.net
“叩叩~”
黄昏,王服小心翼翼走至小巷里,敲响破旧的屋门。沉闷的声音在寂静的巷子里格外响亮,这让王服多有害怕,忍不住观望四周。
“嘎吱!”
随着门机老旧声响起,却见是董承亲自开门。
“董君!”
“子服!”
董承快速合上门,挽着王服的手入内,说道:“众人皆到,今差子服尔!”
王服拱手告罪,说道:“联络部曲,耽搁了些时间,望董君见谅!”
“请!”
董承迎王服入木屋,说道:“明日将劳子服相助!”
“为汉室效忠,实乃服之本分!”
屋内,众人见到董承、王服二人,皆纷纷起身行礼。
王服见到屋中之人的面孔时,不由为董承所联络公卿之多而感到震惊。如有长水校尉种辑、侍中吴硕、光禄大夫周忠、昭信将军吴樊、司隶校尉荣邵等近十人。
众人互相拜见一番,董承便坐于席上,说道:“明日袁贼受封楚王,将从端门入殿,向陛下谢恩。入宫谢恩时,袁贼必会因欣喜而懈怠,故我欲于端门设伏,趁机诛杀袁术。不知诸君有何意见?”
周忠目光闪烁,问道:“袁术一向谨慎,董卓便是受诛于宫门,他岂会无备?”
董承说道:“驻守端门校尉陈芳已被我所收买,明日将开方便之门,我与子服兵马潜行至端门。待袁术车驾入端门,反锁关门,便能围剿袁术及其党羽。”
“黄忠骁勇,常护卫袁术左右,今伏杀袁术,当如何处理黄忠?”吴硕问道。
董承沉吟少许,说道:“我之前与刘玄德联络,本欲借其帐下关、张联手斩杀黄忠。然今玄德南下使交,仅能用弓弩齐射,看能否射杀黄忠。”
“若皇叔在宛城,诛袁事更易尔!”王服感叹说道。
恐董承内心不爽,吴樊赶忙笑道:“今无皇叔,但有董君,何愁事莫能成!”
董承倒不在意,说道:“有玄德在此,诛袁确实更易。”
“那今兵马多少?”周忠问道。
董承掐指合计了下,说道:“我帐下部曲三百人,子服有兵四百人,今加上端门守军,勉强或有千人。”
“千人恐少矣!”荣邵说道。
“昔王允诛董,兵马仅有两百人,而今有近千人,何须畏袁术哉?”董承说道:“且凡杀袁术,你我便能拥天子临朝。而袁术余孽,你我以王允兵败为鉴,请杨公出面安抚,则能令南都内外太平。”
“君所言有理!”荣邵点了点头,说道:“既然如此,那便请董公主持大事。”
“好!”
“明日~”
待董承说话时,却听见屋外有嘈杂之声响起,众人神情顿生慌张。
“怎么回事?”
“不知!”
董承刚想打开屋门,想观察屋外情况,却见屋门猛地被外头的人撞开。
“来者何人,胆敢私闯民宅!”
“是我!”
蔡瑁在众甲士的簇拥下,在众人震惊的目光中,抬腿迈入门槛,笑道:“诸君于此私会,倒是让瑁寻觅多时啊!”
蔡瑁的冰冷笑声,让众人为之心惧。
董承自以为蔡瑁没抓到证据,今时倒是不惧,冷声说道:“我与诸君于此谈事,不知蔡君所为何事?”
“谈事?”
蔡瑁面露讥讽之色,说道:“莫非是谈残害袁公之事?”
此言一出,众人脸色顿变,便知蔡瑁已是了解他们密谋之事。
“平口无凭,何以污蔑众卿?”董承强忍惶恐,呵斥道。
“瑁怎敢污蔑诸位?”
蔡瑁大笑了声,说道:“欲人勿闻,莫若勿言;欲人勿知,莫若勿为。诸君私下干得大事,莫以为袁公不知否!”
说着,蔡瑁招了招手,吩咐说道:“将众人扣下,带至监狱拷问。”
“诺!”
“蔡瑁,你无陛下诏书安敢羁押公卿?”
吴樊不想被羁押,想抽出长剑挣扎,然很快被甲士所制服,毫无抵抗之力。
蔡瑁笑眯眯说道:“今下,楚公诏令大于天子诏,君莫非不知此事乎?”
“哼!”
吴樊冷哼了声,露出恼怒神情,骂道:“助纣为虐,狼狈为奸,迟早将亡!”
“狗贼!”
“带走拷问!”
“遵命!”
相比众人的谩骂,人群中的周忠反而泰然,令不知外情之人忍不住刮目相看。
“大王,仆已逮捕董承、种辑、吴硕、吴樊、荣邵等近十人,据仆拷问所知,董承本欲于明日起事,在端门伏杀大王。而端门校尉陈芳被董承收买,仆已遣兵将逮捕陈芳。”
蔡瑁朝正在品茶的袁术,作揖说道:“另据拷问所得,刘备与董承同谋衣带诏,今是否遣使交岭,令朱符交出刘备。”
“刘备?”
听闻有刘备参与,袁术眼睛微眯,冷笑说道:“刘备出走交岭,果真不怀好意。惜孤错识刘备,不料他竟有胆气参与衣带诏。”
平复了下心情,袁术抿了口茶,说道:“一切由德珪料理,勿要耽误明日进王爵之事便好!”
“至于刘备,让朱符遣送刘备至宛。若是不从,孤便起兵南征,亲自荡平交岭,”
刘备虽说不重要,但在袁术眼里,刘备忽悠他的行为,让他大失颜面,今不报仇怎让他甘心!
“遵命!”
待蔡瑁恭敬退下,袁术向眼前之人敬茶,笑道:“若无公为我潜伏其中,今安能全擒叛臣,多有劳君奔波。”
“举手之劳!”
周忠举起茶盏,奉承说道:“汉室衰微,仲氏将兴,能辅新君,忠之幸事!”
周忠者,字嘉谋,庐江周氏子弟。父为周景,乃汉朝太尉;祖父周兴,官至尚书;曾祖父周荣,官拜尚书令。而自周忠出仕以来,得益于先人人脉,一路升迁,子周晖一度出任洛阳令,氏族雄居江淮。连董卓亦畏周氏,不惜使兵劫杀周忠子嗣。
而除周忠之外,庐江周氏另有旧洛阳令周异,旧甘陵相周崇,今丹阳太守周尚。其中周异便是周瑜之父,周忠为周瑜从父。而因周异、周崇早早病故,周忠今为庐江周氏之长。
庐江周氏因常年于中枢任职,与汝南袁氏关系莫逆,而周尚更是依附于袁氏,少小便与袁术交好。今袁术地跨四州,有一统长江上下之趋势,故庐江周氏选择押宝袁术。
袁术不负庐江周氏期望,拜周尚为丹阳太守,周瑜更是以弱冠之龄出任宜城令。周尚为了求得在新朝的高官,稳固周氏在新朝中的地位,更是以身入局,帮袁术揪出董承及其党羽。
历史上,周瑜虽说与孙策交好,但因家族关系,并非第一时间投靠孙策。而是等到了袁术衰败之际,才渡江投奔孙策。
袁术笑吟吟,说道:“嘉谋与孤少有交好,今我成大业,卿便是为我肱骨。待我平益州,周尚便能出任蜀郡太守;而观周瑜聪慧多志,历练几岁,或能拜任太守。”
“至于卿~”
袁术故意卖了个关子,说道:“自然拜为三公,与孤平治天下。”
“多谢大王!”
周尚避席而起,向袁术作揖,欣喜说道:“今周氏将为大王肝脑涂地,竭忠尽智。”
“多礼了!”
袁术扶起周尚,笑道:“天下未安,需卿多劳!”
“诺!”
在袁术与周尚谈话之际,便见侍从趋步入内,在袁术耳畔嘟囔了几句。
“好!”
袁术点了点头,说道:“邓侍中干得好,今封他为都乡侯,待开国另有官职封赏。”
“诺!”
周尚心有好奇,问道:“不知邓察所禀何事?”
袁术喝了口茶,轻描淡写,说道:“董承既是谋反,岂能容余孽苟活。而今邓察奉我之命,入宫让陛下废后,并将废后鸩杀。”
闻言,周尚神情微惊,说道:“皇后腹中胎儿八月,不日将出生。今一并鸩杀,不知是否太过?”
袁术眉目微皱,不满说道:“杀母而不去子,莫欲留贼子作乱乎?”
面对袁术的责问,周尚沉默不语。他能理解斩草除根之语,然杀成型的婴儿,实在让人有所不忍。
沉默少许,周尚说道:“大王所为恰当,然不知陛下禅让于大王,将以何自处?”
袁术神情微松,说道:“自是依照二王三恪之礼待之,陛下封我为楚公,我将还于陛下公爵,拜江夏公。”
二王三恪之礼,简而言之便是封前朝子嗣为公、侯,以示本朝之宽容大度。
如周灭殷商之后,便以封虞舜后裔于陈,夏朝后裔于杞国,商代后裔于宋国。
西汉灭秦,因不承认秦朝的法统,便以周为前朝,于是册封周王室后代为侯,仅次于诸侯王,继而封为公。传至东汉时,因不认新莽,便继续以周为前朝。
如袁术禅让得到皇位,自需以汉为前朝,以厚爵册封刘协。
见袁术以礼法为尊,周尚出了口气,他虽背汉投刘,但不代表他愿意见到苛待汉天子刘协,今袁术愿赐江夏公与刘协,可算得上善待了。
“大王仁德!”周尚恭维道。
http://www.yetianlian.net/yt119834/46545487.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yetianlian.net。何以笙箫默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m.yetianlian.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