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章殴帝三拳,授众为公
何以笙箫默小说小说推荐阅读:寒门崛起、锦衣、大唐开局震惊李世民、大魏芳华、贞观憨婿韦浩、大秦:不装了,你爹我是秦始皇、寒门仕子、终宋、贞观极品小女婿、逍遥小书生、混在皇宫假太监、我的姐夫是太子、非正常三国
宛城,皇宫。
刘协立于汉高祖刘邦、汉世祖刘秀画像前,对着董承唉声叹气。
刘协神情幽怨,问道:“卿可知我高祖、世祖之故事?”
“高祖之事,世人尽知。提三尺剑,斩白蛇起义,起于淮泗,纵横天下,三载亡秦,五年灭楚,开两汉之基业。”
董承拱手说道:“世祖皇帝一介民夫,起兵以牛为乘,昆阳大胜,覆没新莽,三年登基,十二一统,中兴我朝之业。”
刘协叹气说道:“祖先何等宏伟,两汉何等辉煌,而今却受制于袁氏,岂不令人悲叹!”
董承触景而叹,仔细端详刘协神情。而刘协与之对视,眼神里充满了坚定之色。
二人沉默少许,刘协慢吞吞问道:“卿可知麒麟阁与云台否?”
“岂会不知!”
“前汉之所以昌盛,皆赖麒麟阁功臣;我朝之所以中兴,皆仗云台诸卿。”
趁左右无人,刘协握住董承的手,衷声说道:“朕望能与卿与诸公能如此,立于朕侧,中兴我朝。”
董承郑重颔首,说道:“臣与衣带诏诸卿将会竭力襄助陛下。”
“劳丈人了,朕绝不负之!”
忽然,一声女性的咳嗽声响起,向刘协传递某种信号。刘协、董承二人收到信号,神情由是一变,继而聊着无关紧要之事。
“陛下!”
“何事?”
“尚书蔡瑁在外求见,言奉袁丞相之令!”
隔着纱帐,侍从的眼睛却忍不住往内瞧,希望发现什么异动,禀道。
“宣!”
刘协掀开纱帐,冷漠瞧了眼侍从,说道:“还不去请蔡尚书入内!”
“诺!”
侍从低头而退,脸上露出怨恨之色。
少许,便见蔡瑁笑呵呵入内,见到屋内有董承时,并未感到意外,而是行礼问好。
“仆拜见陛下!”
“卫将军安好!”
“蔡尚书好!”
见到蔡瑁令人厌恶的面容,刘协强忍心中不满,说道:“不知蔡尚书入宫所为何事?”
蔡瑁不等刘协开口,便坐到席上,笑道:“不知陛下可闻益州将下之消息?”
刘协讥讽说道:“破江州,败庞羲,令宗亲受难,袁公与帐下将校当真功不可没,而朕又岂会不知!”
蔡瑁神情流露不满,纠正说道:“刘焉营造御驾,出入为帝王,有志僭号,非汉室之宗亲,而是国贼尔!”
“卿所来何事,直言便好!”刘协无意兜圈子,直白问道。
蔡瑁维持笑脸表情,说道:“袁公功勋卓著,讨董卓,辅天子,复江左,征巴蜀,威加海内,今恐丞相之荣难以尊之,故瑁与诸卿斗胆请陛下加封袁公,赐九锡,进公爵。”
刘协攥紧手中的扶手,恼怒说道:“天下不平,袁绍作乱于河北,公孙逞凶于幽州,袁公未能降服,故敢问袁公以何进爵乎?”
见刘协有发飙倾向,董承赶忙说道:“今袁公初安江南,恐不宜进爵,不如待中原承平,再议进爵,授九锡之事。”
蔡瑁皮笑而肉不笑,冷冷说道:“昔周旦、吕望辅姬氏,因有两圣之业,辅翼成王之幼,功勋高崇,周室遂授土开国,为世之美谈之事,陛下何以菲薄袁公业绩?”
“追忆往昔,外戚主政,阉党乱朝,袁公为国尽诛贼人。不幸董卓兵入雒阳,废立少帝,屠戮公卿,令汉家蒙尘,海内倾覆。唯袁公起兵会盟,长驱京畿,使旧都光复。”
“后值群雄并起,李傕漠视朝廷,挟天子而令诸侯,袁公再盟诸侯,匡迎天子于雒阳,修缮两汉之宗庙,有晋文、郑武夹辅之功。会袁绍侵犯雒阳,袁公躬擐甲胄,周旋征伐,迎天子于南都,敢问董君,此功比周公、吕望何如?”
董承微抬起头,轻描淡写说道:“旧时之功,陛下已一一封赏,无功何以进爵。如若人人皆论旧功,岂不人人皆能封侯。”
蔡瑁看向刘协,正色说道:“诸将功臣,皆为侯爵。今袁公与诸卿同授侯爵,敢问陛下,何以尊崇袁公?”
刘协紧握扶手,沉声说道:“兴义兵以匡汉室,秉忠贞之心,守退让之节,为人臣之所重。今进爵受九锡,怕非人臣之所为。”
蔡瑁毫不退让,说道:“高祖杀白马盟誓,言非刘姓不能为王,而今进授公爵,有何不可乎?”
刘协摇头不语,作出拒绝授封公爵的表态。
见状,蔡瑁已无耐心,起身作揖,说道:“袁公既有大功,为国之丞相,若请爵进王,恐陛下亦不得违。今何以授公爵,进九锡,而不能从!”
刘协拍扶手而起,正色说道:“若袁公不愿为人臣,朕可禅让于他;如他犹有臣节,望能听朕之令。”
“陛下这是在逼袁公啊!”蔡瑁放狠话道。
“卿与袁公同在逼朕!”刘协毫无惧色,回怼说道。
……
“刘协看来胆子不小!”
池塘旁,袁术将手中为数不多的鱼料投喂入池中,任由鱼儿争夺,冷笑说道:“若非顾及汉室颜面,我岂能容他这般猖狂,屡用禅让之语逼人。”
或许知道袁术有篡位之念,刘协倒是破罐子破摔,凡遇见袁术过分请求,刘协敢于与之对抗,甚至敢用禅让之事反击袁术。
“丞相,今陛下不册封公爵、进九锡诏书,该当如何是好?”蔡瑁问道。
袁术沉吟少许,说道:“实在不行,跳过刘协,直接下诏册封。”
“私传诏书,恐会惹人非议!”蔡瑁说道:“要不让仆再次入宫,看能否说服陛下。”
“不必了!”
袁术摆了摆手,说道:“刘协性情刚直,今欲让刘协屈服,用言语说服已是无用!”
“那以丞相之见是?”蔡瑁问道。
袁术考虑半响,正准备回答时,却见侍从快步而来,打扰说道:“丞相,杨彪、孔融二人今前来求见丞相。”
“二人所为何事?”袁术无意见面,问道。
“据杨彪所言,为丞相进爵之事而来!”侍从说道。
“丞相,杨彪、孔融为朝廷重臣,今时前来恐是欲劝丞相打消封公之念。”蔡瑁说道。
“以德珪之见,今见二人否?”袁术问道。
“杨彪为丞相之姻亲,孔融为天下名士,二人于朝多有威望,丞相安能不见!”蔡瑁说道。
袁术叹了口气,说道:“我正是忧二人名望,故不敢见之。而今欲求九锡,不可不见二人!”
“传二人入堂!”
“诺!”
很快,便见杨彪、孔融身着便服,沿着池塘中的石桥,直入亭子。
“拜见丞相!”
二人忽视蔡瑁,向袁术拱手道。
“不知二君为何事前来?”袁术故作不知,问道。
孔融性子急,自恃孔圣人子孙,说道:“君自袁氏之后,而袁氏四世清德,海内所瞻,深受汉恩。今君欺上,求封公爵,及赐九锡,试问君可为否?”
袁术自是不能承认,淡淡说道:“非我所求,而是下属上奏陛下。”
“君莫欺人愚乎?”
孔融毫不留情,戳穿袁术谎言,说道:“众人为丞相之属下,而属下肆意之所为,莫非丞相不能阻之?假使成王杀邵公,周公可言不知细情?今天下缨冠士绅所以瞻仰明公,实因公聪明睿智,辅佐汉室,举用贤人。”
“公若欺君罔上,无视天子,则海内之人谁能从之,将无一追随明公。而我孔融为鲁国鄙士,明日当拂衣而去,不再尊袁!”
听着孔融半威胁的话,袁术心中暗恼,反问道:“昔周侍殷数代,如以孔君所言,莫非不能叛之,而需供奉殷商?那周公所为,试问为乱臣贼子否?”
“汉有殷商之暴政否?”
孔融瞪眼吹须,说道:“周据天下三有之二,而公据天下多少?汉室四百年,恩抚黎民,威震四夷,其寿尚未尽矣!”
袁术说道:“昔秦统天下而失政,权柄操于阉人之手,天下群雄争而取之。故时有高祖起于淮泗,开两汉之基业。而今汉失权柄,天下崩裂,可见卯金刀将衰。而二君为我旧友,如能济大事,二君实我之心膂。”
卯金刀为繁体‘劉’,因能拆解为卯、金、刀三字,故以卯金刀指代刘。而金刀之谶源自于西汉末年,时有谶语曰:‘刘秀发兵捕不道,卯金修德为天子。’于是便流传有金刀之谶。
且谶语还流传数百年,一直流传至唐朝。如隋末,刘黑挞起兵时,便自认为姓刘,以汉为国号。而与金刀之谶齐名的谶语,或是说汉室的一生之敌,将是‘代汉者,当涂高也!’
见袁术反过来劝他们,杨彪蹙眉说道:“秦末之世,肆暴恣情,虐流天下,生民哀嚎,下者疾苦,故遂土崩。今虽季世,然未有亡秦苛政之暴。公为著世之后,将清平海内,匡扶汉室,以成霍光之业。”
“今怀不轨之心,以身试祸,悔不当初。”
说着,杨彪作揖而拜,沉声说道:“公为仆之姻亲,故陈述以情,虽逆言于耳,却实为公着想。而今公欲令仆营私阿附,恕彪不能从之!”
孔融厉声说道:“汉室衰微,尚未寿尽,望君能醒悟!”
被二人劈头盖脸一顿骂,袁术脾气瞬间升起,怒声说道:“谶语曰‘代汉者,当涂高也。’今兵汉室衰竭,而我袁氏出自陈氏。陈,舜之后,以土承火,得应运之次。况我袁氏据有天下三又之二,何须畏刘氏!”
“适可而止,莫要自误!”
见袁术真有心称帝,因担心袁术篡位,孔融神情顿变,放低姿态说道:“汉室尚为共主,君为臣子,望能尊崇汉室,莫要行毁名之举。”
见二者不能为他所用,袁术已是无意多说,朝左右侍从,不耐烦说道:“将二人叉出!”
“诺!”
“袁氏四世名望,莫要毁于君手!”
杨彪被侍从带走之时,为了不让袁术篡位,大声说道。
“袁术~”
相比杨彪的理智,孔融已是在责骂袁术,直到被人拖走,声音才小很多,最终消失。
“天子有异议,而群臣反对,明公欲为拜公爵,并进九锡,恐需另寻计策。”蔡瑁说道。
袁术冷笑了声,说道:“容孤稍后入宫,看能否劝陛下转意!”
“诺!”
很快,值夜膳之时,袁术披甲按剑,率兵直入宫殿。
行至殿门,袁术按剑停下来,问道:“陛下可在殿中?”
侍从满脸谄媚,答道:“启禀丞相,陛下正在殿内用膳。”
“德珪,你率甲士先行入内。”
“诺!”
为防宫内有伏兵,袁术指使蔡瑁先入殿。毕竟袁术可是经历了汉末剧烈宫变的男人,上次大意险些被杀,如今行事自然以稳重为先。
由蔡瑁领头,猛地推开殿门,上百名甲士披甲持锐,径直闯入宫殿。
一行人,甲叶哗哗作响,脚步沉稳有力,冰冷的甲胄,凛冽的眼神,让人不由为之畏惧。
“蔡德珪,安敢无诏带甲兵入宫!”
很快,殿内便响起了刘协的惊呼声。
蔡瑁朝外拱手,沉声说道:“臣奉丞相之令,何谓无诏入宫。”
刘协得知袁术所为,心中大为惊慌,问道:“你等意欲何为?”
得知宫内无伏兵,袁术遂大胆入宫,沉声说道:“孤需让陛下下诏。”
见袁术出现于眼前,刘协壮起胆子,说道:“封公,授九锡之诏,朕绝不从之!”
“呵呵!”
袁术不予理会,而是看向邓察。邓察眼神领悟,从怀里取出诏书,说道:“宫中有奸人作乱,臣恳请陛下颁布诏书,以便仆便宜行事。”
“何人作乱?”
刘协伸手接受诏书,定情见上面内容,神情为之骤变,说道:“皇后贤良淑德,并无过失,何来作乱之说,丞相莫非有误!”
“若陛下不想下诏!”
见火候到了,邓察顺势再取出新的诏书,说道:“那恳请陛下改下此诏!”
刘协瞧着邓察手中的诏书,心中顿生不妙,说道:“劳卿直言!”
见刘协不亲览诏书,邓察便展开诏书,说道:“丞相有大功于汉室,今恳请陛下下诏册封丞相为楚公,并授九锡。”
刘协脸色顿变,刚想说什么,却见袁术冷眼一扫,将到口的话咽回嘴里。
“望陛下能谨慎考虑!”
蔡瑁慢吞吞说道:“臣闻皇后怀有身孕,今若选择不当,伤及皇子,则是臣之罪也!”
刘协怒视蔡瑁,心中对蔡瑁的威胁恼怒至极,说道:“君妄食汉禄!”
说着,刘协看向袁术,故意调拨离间,说道:“蔡瑁旧为汉臣,今能为卿背我,往后待卿衰败,更能背卿!”
闻言,蔡瑁大笑了声,说道:“臣姐有幸服侍丞相,遂令瑁与丞相有姻亲之交。故何来背丞相之语,陛下莫要调拨离间!”
袁术无意逼刘协太甚,于是走至刘协前头,举起案上的酒樽,敬向刘协,说道:“臣术劝陛下慎重行事!”
见袁术至眼前,并蔑视自己,刘协忍不住心中怒火,不满说道:“自古无不亡之国,卿欲与汉室比寿,朕岂会畏乎!”
见刘协敬酒不吃,袁术大为恼怒,说道:“朕,朕,狗脚朕!”
说着,袁术怒摔酒樽,说道:“敬酒不吃,而欲吃罚酒,休怪孤无情了!”
“德珪殴之!”
“安敢?”
见袁术一言不合要打自己,刘协顿时蒙圈,震惊又惶恐喊道。
蔡瑁早看刘协不爽,今袁术令他殴之,已是急不可耐,举起沙包大的拳头,朝着刘协的脸砸了下去。
“啊!”
刘协猝不及防,左脸挨了一拳,口水混杂菜渣喷了出来。
“殴身!”
为了给刘协保留体面,袁术提醒道。
“诺!”
蔡瑁兴奋不已,举起拳头猛捶刘协,连续两下,打着刘协抱头鼠窜。
“住手!”
瞧着刘协狼狈模样,袁术喊停蔡瑁,讥讽说道:“陛下恐不知,朝廷玉玺在孤手上。我今有玉玺,尚能尊重汉室,便是看在汉室恩德之上。望陛下能妥善下诏,否则下次怕非三拳,而实为三刀!”
为了配合袁术施威,蔡瑁故意露出佩剑,而刘协被蔡瑁三拳打怕了,身子不由颤抖了下。
“请陛下下诏!”
邓察将册封袁术为楚公的诏书摊开至案几上,示意刘协赶快下诏。
望着案几上的诏书,刘协扫视周围众人,念及自己被蔡瑁殴打三拳,心中莫名凄凉,长叹了口气。
“传尚符玺郎中!”
为了自己的妻儿,刘协放弃了抵抗,说道:“朕为丞相加封公爵,授九锡!”
“多谢陛下恩典!”
见刘协选择屈服,袁术大喜过望,说道:“陛下正在用膳,臣不便打扰,臣于府上恭候诏书。”
“恭送丞相!”
邓察作揖而拜,送别袁术。
袁术大笑几声,他似乎已能看见登基称帝的日子。
待袁术退下,刘协满脸无奈,朝邓察发问道:“卿为新野邓氏子弟,旧先人为邓侯(邓晨),与世祖有姻亲之交,今怎能为不轨之徒效力!”
邓察神情不变,淡淡说道:“汉室苛政待下,百姓无所活,今汉室俨然将衰,望陛下能顺势而行。”
刘协长叹了口气,终是为诏书盖上玉玺,册封袁术为楚公的诏书顿时生效。
……
“恭贺明公受封楚公,得赐九锡。”
宫门外,随行众人向袁术拱手庆贺,神情多有欣喜。人群中唯有阎象神情有忧,与众人格格不入。
袁术咧嘴而笑,说道:“皆赖诸君辅佐,方有孤之今日。”
说着,袁术眼神瞄见阎象,不满问道:“今值大喜之日,卿为何不乐!”
阎象迟疑少许,说道:“明公进位楚公,又受赐九锡,仆岂敢不喜。仅是忧袁绍、张虞二人反应,二者皆据有一方,与明公鼎立天下。如今明公为楚公,恐二人及其部下生怨。”
“河北、山西如若生怨,将会指责明公心怀不轨,置明公于火上。及朝堂诸公非议,则明公将受舆论之所害!”
闻言,袁术神情收敛,思索封公之影响。
如阎象所言,他迎奉天子已受张虞、袁绍忌惮,而今突破人臣之爵,率先进封楚公,如果张、袁二人嫉妒,他将受人指摘。
且他因要篡位,已是得罪杨彪、孔融等名士,如果不能得到张虞、袁绍二人的承认,岂不是天下舆论皆反他。
“卿可有见解?”袁术问道。
阎象说道:“若明公舍得,不妨另求陛下册封张虞、袁绍、刘和为公,以搪塞世人之口。”
阎象倒有智谋,知道袁术称公是冒天下之大不韪,故不如拉上世间有名有姓的诸侯称公,以分担舆论压力。
袁术顿有不舍,说道:“世无二主,今表众诸侯为公,那往后为王呢?”
“况袁绍为袁氏奴子,张虞一介牧人,安能与我并尊!”
见袁术舍不得,阎象叹气说道:“张虞、袁绍为诸侯,威震一方,如欲进位王、公,岂是明公所能阻。故表众诸侯为公,实为明公而考虑。”
“汉室余恩尚在,士人皆仰附之。明公受九锡,首当其冲,必受非议所扰。况公独受九锡,众诸侯为公,二者岂能相提并论!”
袁术心有所动,说道:“卿所言不无道理,而今当册封何号?”
蔡瑁顺势接话,说道:“古之众诸侯尊者,莫过于楚、秦、齐、晋、魏、赵。明公受楚公号,何不如表袁绍为魏公,拜张虞为赵公。”
见蔡瑁将张虞、袁绍与自己并尊,袁术略有不乐意,说道:“张虞为赵,袁绍受魏,岂不与楚并尊。”
见袁术在礼法名号上扣扣搜搜,阎象已是无语,在他看来不就一称号吗?何必要为难张虞、袁绍。
阎象苦口婆心,说道:“明公既封众诸侯为公,又何必于小事上刻薄,不如厚待之,以悦张、袁。”
“罢了!”
袁术手捋髯须,谓众人说道:“让天子多拟三封诏书,封张虞为赵公,袁绍为魏公,另封刘和为燕公。”
“明公英明!”阎象恭维道。
“哈哈!”
袁术拍了拍阎象肩膀,大笑说道:“待孤称帝之时,君可入尚书台。”
“多谢明公!”
阎象挤出笑容,说道。
PS:晚上有事,今天二合一。
http://www.yetianlian.net/yt119834/46483014.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yetianlian.net。何以笙箫默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m.yetianlian.net
刘协立于汉高祖刘邦、汉世祖刘秀画像前,对着董承唉声叹气。
刘协神情幽怨,问道:“卿可知我高祖、世祖之故事?”
“高祖之事,世人尽知。提三尺剑,斩白蛇起义,起于淮泗,纵横天下,三载亡秦,五年灭楚,开两汉之基业。”
董承拱手说道:“世祖皇帝一介民夫,起兵以牛为乘,昆阳大胜,覆没新莽,三年登基,十二一统,中兴我朝之业。”
刘协叹气说道:“祖先何等宏伟,两汉何等辉煌,而今却受制于袁氏,岂不令人悲叹!”
董承触景而叹,仔细端详刘协神情。而刘协与之对视,眼神里充满了坚定之色。
二人沉默少许,刘协慢吞吞问道:“卿可知麒麟阁与云台否?”
“岂会不知!”
“前汉之所以昌盛,皆赖麒麟阁功臣;我朝之所以中兴,皆仗云台诸卿。”
趁左右无人,刘协握住董承的手,衷声说道:“朕望能与卿与诸公能如此,立于朕侧,中兴我朝。”
董承郑重颔首,说道:“臣与衣带诏诸卿将会竭力襄助陛下。”
“劳丈人了,朕绝不负之!”
忽然,一声女性的咳嗽声响起,向刘协传递某种信号。刘协、董承二人收到信号,神情由是一变,继而聊着无关紧要之事。
“陛下!”
“何事?”
“尚书蔡瑁在外求见,言奉袁丞相之令!”
隔着纱帐,侍从的眼睛却忍不住往内瞧,希望发现什么异动,禀道。
“宣!”
刘协掀开纱帐,冷漠瞧了眼侍从,说道:“还不去请蔡尚书入内!”
“诺!”
侍从低头而退,脸上露出怨恨之色。
少许,便见蔡瑁笑呵呵入内,见到屋内有董承时,并未感到意外,而是行礼问好。
“仆拜见陛下!”
“卫将军安好!”
“蔡尚书好!”
见到蔡瑁令人厌恶的面容,刘协强忍心中不满,说道:“不知蔡尚书入宫所为何事?”
蔡瑁不等刘协开口,便坐到席上,笑道:“不知陛下可闻益州将下之消息?”
刘协讥讽说道:“破江州,败庞羲,令宗亲受难,袁公与帐下将校当真功不可没,而朕又岂会不知!”
蔡瑁神情流露不满,纠正说道:“刘焉营造御驾,出入为帝王,有志僭号,非汉室之宗亲,而是国贼尔!”
“卿所来何事,直言便好!”刘协无意兜圈子,直白问道。
蔡瑁维持笑脸表情,说道:“袁公功勋卓著,讨董卓,辅天子,复江左,征巴蜀,威加海内,今恐丞相之荣难以尊之,故瑁与诸卿斗胆请陛下加封袁公,赐九锡,进公爵。”
刘协攥紧手中的扶手,恼怒说道:“天下不平,袁绍作乱于河北,公孙逞凶于幽州,袁公未能降服,故敢问袁公以何进爵乎?”
见刘协有发飙倾向,董承赶忙说道:“今袁公初安江南,恐不宜进爵,不如待中原承平,再议进爵,授九锡之事。”
蔡瑁皮笑而肉不笑,冷冷说道:“昔周旦、吕望辅姬氏,因有两圣之业,辅翼成王之幼,功勋高崇,周室遂授土开国,为世之美谈之事,陛下何以菲薄袁公业绩?”
“追忆往昔,外戚主政,阉党乱朝,袁公为国尽诛贼人。不幸董卓兵入雒阳,废立少帝,屠戮公卿,令汉家蒙尘,海内倾覆。唯袁公起兵会盟,长驱京畿,使旧都光复。”
“后值群雄并起,李傕漠视朝廷,挟天子而令诸侯,袁公再盟诸侯,匡迎天子于雒阳,修缮两汉之宗庙,有晋文、郑武夹辅之功。会袁绍侵犯雒阳,袁公躬擐甲胄,周旋征伐,迎天子于南都,敢问董君,此功比周公、吕望何如?”
董承微抬起头,轻描淡写说道:“旧时之功,陛下已一一封赏,无功何以进爵。如若人人皆论旧功,岂不人人皆能封侯。”
蔡瑁看向刘协,正色说道:“诸将功臣,皆为侯爵。今袁公与诸卿同授侯爵,敢问陛下,何以尊崇袁公?”
刘协紧握扶手,沉声说道:“兴义兵以匡汉室,秉忠贞之心,守退让之节,为人臣之所重。今进爵受九锡,怕非人臣之所为。”
蔡瑁毫不退让,说道:“高祖杀白马盟誓,言非刘姓不能为王,而今进授公爵,有何不可乎?”
刘协摇头不语,作出拒绝授封公爵的表态。
见状,蔡瑁已无耐心,起身作揖,说道:“袁公既有大功,为国之丞相,若请爵进王,恐陛下亦不得违。今何以授公爵,进九锡,而不能从!”
刘协拍扶手而起,正色说道:“若袁公不愿为人臣,朕可禅让于他;如他犹有臣节,望能听朕之令。”
“陛下这是在逼袁公啊!”蔡瑁放狠话道。
“卿与袁公同在逼朕!”刘协毫无惧色,回怼说道。
……
“刘协看来胆子不小!”
池塘旁,袁术将手中为数不多的鱼料投喂入池中,任由鱼儿争夺,冷笑说道:“若非顾及汉室颜面,我岂能容他这般猖狂,屡用禅让之语逼人。”
或许知道袁术有篡位之念,刘协倒是破罐子破摔,凡遇见袁术过分请求,刘协敢于与之对抗,甚至敢用禅让之事反击袁术。
“丞相,今陛下不册封公爵、进九锡诏书,该当如何是好?”蔡瑁问道。
袁术沉吟少许,说道:“实在不行,跳过刘协,直接下诏册封。”
“私传诏书,恐会惹人非议!”蔡瑁说道:“要不让仆再次入宫,看能否说服陛下。”
“不必了!”
袁术摆了摆手,说道:“刘协性情刚直,今欲让刘协屈服,用言语说服已是无用!”
“那以丞相之见是?”蔡瑁问道。
袁术考虑半响,正准备回答时,却见侍从快步而来,打扰说道:“丞相,杨彪、孔融二人今前来求见丞相。”
“二人所为何事?”袁术无意见面,问道。
“据杨彪所言,为丞相进爵之事而来!”侍从说道。
“丞相,杨彪、孔融为朝廷重臣,今时前来恐是欲劝丞相打消封公之念。”蔡瑁说道。
“以德珪之见,今见二人否?”袁术问道。
“杨彪为丞相之姻亲,孔融为天下名士,二人于朝多有威望,丞相安能不见!”蔡瑁说道。
袁术叹了口气,说道:“我正是忧二人名望,故不敢见之。而今欲求九锡,不可不见二人!”
“传二人入堂!”
“诺!”
很快,便见杨彪、孔融身着便服,沿着池塘中的石桥,直入亭子。
“拜见丞相!”
二人忽视蔡瑁,向袁术拱手道。
“不知二君为何事前来?”袁术故作不知,问道。
孔融性子急,自恃孔圣人子孙,说道:“君自袁氏之后,而袁氏四世清德,海内所瞻,深受汉恩。今君欺上,求封公爵,及赐九锡,试问君可为否?”
袁术自是不能承认,淡淡说道:“非我所求,而是下属上奏陛下。”
“君莫欺人愚乎?”
孔融毫不留情,戳穿袁术谎言,说道:“众人为丞相之属下,而属下肆意之所为,莫非丞相不能阻之?假使成王杀邵公,周公可言不知细情?今天下缨冠士绅所以瞻仰明公,实因公聪明睿智,辅佐汉室,举用贤人。”
“公若欺君罔上,无视天子,则海内之人谁能从之,将无一追随明公。而我孔融为鲁国鄙士,明日当拂衣而去,不再尊袁!”
听着孔融半威胁的话,袁术心中暗恼,反问道:“昔周侍殷数代,如以孔君所言,莫非不能叛之,而需供奉殷商?那周公所为,试问为乱臣贼子否?”
“汉有殷商之暴政否?”
孔融瞪眼吹须,说道:“周据天下三有之二,而公据天下多少?汉室四百年,恩抚黎民,威震四夷,其寿尚未尽矣!”
袁术说道:“昔秦统天下而失政,权柄操于阉人之手,天下群雄争而取之。故时有高祖起于淮泗,开两汉之基业。而今汉失权柄,天下崩裂,可见卯金刀将衰。而二君为我旧友,如能济大事,二君实我之心膂。”
卯金刀为繁体‘劉’,因能拆解为卯、金、刀三字,故以卯金刀指代刘。而金刀之谶源自于西汉末年,时有谶语曰:‘刘秀发兵捕不道,卯金修德为天子。’于是便流传有金刀之谶。
且谶语还流传数百年,一直流传至唐朝。如隋末,刘黑挞起兵时,便自认为姓刘,以汉为国号。而与金刀之谶齐名的谶语,或是说汉室的一生之敌,将是‘代汉者,当涂高也!’
见袁术反过来劝他们,杨彪蹙眉说道:“秦末之世,肆暴恣情,虐流天下,生民哀嚎,下者疾苦,故遂土崩。今虽季世,然未有亡秦苛政之暴。公为著世之后,将清平海内,匡扶汉室,以成霍光之业。”
“今怀不轨之心,以身试祸,悔不当初。”
说着,杨彪作揖而拜,沉声说道:“公为仆之姻亲,故陈述以情,虽逆言于耳,却实为公着想。而今公欲令仆营私阿附,恕彪不能从之!”
孔融厉声说道:“汉室衰微,尚未寿尽,望君能醒悟!”
被二人劈头盖脸一顿骂,袁术脾气瞬间升起,怒声说道:“谶语曰‘代汉者,当涂高也。’今兵汉室衰竭,而我袁氏出自陈氏。陈,舜之后,以土承火,得应运之次。况我袁氏据有天下三又之二,何须畏刘氏!”
“适可而止,莫要自误!”
见袁术真有心称帝,因担心袁术篡位,孔融神情顿变,放低姿态说道:“汉室尚为共主,君为臣子,望能尊崇汉室,莫要行毁名之举。”
见二者不能为他所用,袁术已是无意多说,朝左右侍从,不耐烦说道:“将二人叉出!”
“诺!”
“袁氏四世名望,莫要毁于君手!”
杨彪被侍从带走之时,为了不让袁术篡位,大声说道。
“袁术~”
相比杨彪的理智,孔融已是在责骂袁术,直到被人拖走,声音才小很多,最终消失。
“天子有异议,而群臣反对,明公欲为拜公爵,并进九锡,恐需另寻计策。”蔡瑁说道。
袁术冷笑了声,说道:“容孤稍后入宫,看能否劝陛下转意!”
“诺!”
很快,值夜膳之时,袁术披甲按剑,率兵直入宫殿。
行至殿门,袁术按剑停下来,问道:“陛下可在殿中?”
侍从满脸谄媚,答道:“启禀丞相,陛下正在殿内用膳。”
“德珪,你率甲士先行入内。”
“诺!”
为防宫内有伏兵,袁术指使蔡瑁先入殿。毕竟袁术可是经历了汉末剧烈宫变的男人,上次大意险些被杀,如今行事自然以稳重为先。
由蔡瑁领头,猛地推开殿门,上百名甲士披甲持锐,径直闯入宫殿。
一行人,甲叶哗哗作响,脚步沉稳有力,冰冷的甲胄,凛冽的眼神,让人不由为之畏惧。
“蔡德珪,安敢无诏带甲兵入宫!”
很快,殿内便响起了刘协的惊呼声。
蔡瑁朝外拱手,沉声说道:“臣奉丞相之令,何谓无诏入宫。”
刘协得知袁术所为,心中大为惊慌,问道:“你等意欲何为?”
得知宫内无伏兵,袁术遂大胆入宫,沉声说道:“孤需让陛下下诏。”
见袁术出现于眼前,刘协壮起胆子,说道:“封公,授九锡之诏,朕绝不从之!”
“呵呵!”
袁术不予理会,而是看向邓察。邓察眼神领悟,从怀里取出诏书,说道:“宫中有奸人作乱,臣恳请陛下颁布诏书,以便仆便宜行事。”
“何人作乱?”
刘协伸手接受诏书,定情见上面内容,神情为之骤变,说道:“皇后贤良淑德,并无过失,何来作乱之说,丞相莫非有误!”
“若陛下不想下诏!”
见火候到了,邓察顺势再取出新的诏书,说道:“那恳请陛下改下此诏!”
刘协瞧着邓察手中的诏书,心中顿生不妙,说道:“劳卿直言!”
见刘协不亲览诏书,邓察便展开诏书,说道:“丞相有大功于汉室,今恳请陛下下诏册封丞相为楚公,并授九锡。”
刘协脸色顿变,刚想说什么,却见袁术冷眼一扫,将到口的话咽回嘴里。
“望陛下能谨慎考虑!”
蔡瑁慢吞吞说道:“臣闻皇后怀有身孕,今若选择不当,伤及皇子,则是臣之罪也!”
刘协怒视蔡瑁,心中对蔡瑁的威胁恼怒至极,说道:“君妄食汉禄!”
说着,刘协看向袁术,故意调拨离间,说道:“蔡瑁旧为汉臣,今能为卿背我,往后待卿衰败,更能背卿!”
闻言,蔡瑁大笑了声,说道:“臣姐有幸服侍丞相,遂令瑁与丞相有姻亲之交。故何来背丞相之语,陛下莫要调拨离间!”
袁术无意逼刘协太甚,于是走至刘协前头,举起案上的酒樽,敬向刘协,说道:“臣术劝陛下慎重行事!”
见袁术至眼前,并蔑视自己,刘协忍不住心中怒火,不满说道:“自古无不亡之国,卿欲与汉室比寿,朕岂会畏乎!”
见刘协敬酒不吃,袁术大为恼怒,说道:“朕,朕,狗脚朕!”
说着,袁术怒摔酒樽,说道:“敬酒不吃,而欲吃罚酒,休怪孤无情了!”
“德珪殴之!”
“安敢?”
见袁术一言不合要打自己,刘协顿时蒙圈,震惊又惶恐喊道。
蔡瑁早看刘协不爽,今袁术令他殴之,已是急不可耐,举起沙包大的拳头,朝着刘协的脸砸了下去。
“啊!”
刘协猝不及防,左脸挨了一拳,口水混杂菜渣喷了出来。
“殴身!”
为了给刘协保留体面,袁术提醒道。
“诺!”
蔡瑁兴奋不已,举起拳头猛捶刘协,连续两下,打着刘协抱头鼠窜。
“住手!”
瞧着刘协狼狈模样,袁术喊停蔡瑁,讥讽说道:“陛下恐不知,朝廷玉玺在孤手上。我今有玉玺,尚能尊重汉室,便是看在汉室恩德之上。望陛下能妥善下诏,否则下次怕非三拳,而实为三刀!”
为了配合袁术施威,蔡瑁故意露出佩剑,而刘协被蔡瑁三拳打怕了,身子不由颤抖了下。
“请陛下下诏!”
邓察将册封袁术为楚公的诏书摊开至案几上,示意刘协赶快下诏。
望着案几上的诏书,刘协扫视周围众人,念及自己被蔡瑁殴打三拳,心中莫名凄凉,长叹了口气。
“传尚符玺郎中!”
为了自己的妻儿,刘协放弃了抵抗,说道:“朕为丞相加封公爵,授九锡!”
“多谢陛下恩典!”
见刘协选择屈服,袁术大喜过望,说道:“陛下正在用膳,臣不便打扰,臣于府上恭候诏书。”
“恭送丞相!”
邓察作揖而拜,送别袁术。
袁术大笑几声,他似乎已能看见登基称帝的日子。
待袁术退下,刘协满脸无奈,朝邓察发问道:“卿为新野邓氏子弟,旧先人为邓侯(邓晨),与世祖有姻亲之交,今怎能为不轨之徒效力!”
邓察神情不变,淡淡说道:“汉室苛政待下,百姓无所活,今汉室俨然将衰,望陛下能顺势而行。”
刘协长叹了口气,终是为诏书盖上玉玺,册封袁术为楚公的诏书顿时生效。
……
“恭贺明公受封楚公,得赐九锡。”
宫门外,随行众人向袁术拱手庆贺,神情多有欣喜。人群中唯有阎象神情有忧,与众人格格不入。
袁术咧嘴而笑,说道:“皆赖诸君辅佐,方有孤之今日。”
说着,袁术眼神瞄见阎象,不满问道:“今值大喜之日,卿为何不乐!”
阎象迟疑少许,说道:“明公进位楚公,又受赐九锡,仆岂敢不喜。仅是忧袁绍、张虞二人反应,二者皆据有一方,与明公鼎立天下。如今明公为楚公,恐二人及其部下生怨。”
“河北、山西如若生怨,将会指责明公心怀不轨,置明公于火上。及朝堂诸公非议,则明公将受舆论之所害!”
闻言,袁术神情收敛,思索封公之影响。
如阎象所言,他迎奉天子已受张虞、袁绍忌惮,而今突破人臣之爵,率先进封楚公,如果张、袁二人嫉妒,他将受人指摘。
且他因要篡位,已是得罪杨彪、孔融等名士,如果不能得到张虞、袁绍二人的承认,岂不是天下舆论皆反他。
“卿可有见解?”袁术问道。
阎象说道:“若明公舍得,不妨另求陛下册封张虞、袁绍、刘和为公,以搪塞世人之口。”
阎象倒有智谋,知道袁术称公是冒天下之大不韪,故不如拉上世间有名有姓的诸侯称公,以分担舆论压力。
袁术顿有不舍,说道:“世无二主,今表众诸侯为公,那往后为王呢?”
“况袁绍为袁氏奴子,张虞一介牧人,安能与我并尊!”
见袁术舍不得,阎象叹气说道:“张虞、袁绍为诸侯,威震一方,如欲进位王、公,岂是明公所能阻。故表众诸侯为公,实为明公而考虑。”
“汉室余恩尚在,士人皆仰附之。明公受九锡,首当其冲,必受非议所扰。况公独受九锡,众诸侯为公,二者岂能相提并论!”
袁术心有所动,说道:“卿所言不无道理,而今当册封何号?”
蔡瑁顺势接话,说道:“古之众诸侯尊者,莫过于楚、秦、齐、晋、魏、赵。明公受楚公号,何不如表袁绍为魏公,拜张虞为赵公。”
见蔡瑁将张虞、袁绍与自己并尊,袁术略有不乐意,说道:“张虞为赵,袁绍受魏,岂不与楚并尊。”
见袁术在礼法名号上扣扣搜搜,阎象已是无语,在他看来不就一称号吗?何必要为难张虞、袁绍。
阎象苦口婆心,说道:“明公既封众诸侯为公,又何必于小事上刻薄,不如厚待之,以悦张、袁。”
“罢了!”
袁术手捋髯须,谓众人说道:“让天子多拟三封诏书,封张虞为赵公,袁绍为魏公,另封刘和为燕公。”
“明公英明!”阎象恭维道。
“哈哈!”
袁术拍了拍阎象肩膀,大笑说道:“待孤称帝之时,君可入尚书台。”
“多谢明公!”
阎象挤出笑容,说道。
PS:晚上有事,今天二合一。
http://www.yetianlian.net/yt119834/46483014.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yetianlian.net。何以笙箫默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m.yetianlian.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