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章治陇之法,世以张姓
何以笙箫默小说小说推荐阅读:寒门崛起、锦衣、大唐开局震惊李世民、大魏芳华、贞观憨婿韦浩、大秦:不装了,你爹我是秦始皇、寒门仕子、终宋、贞观极品小女婿、逍遥小书生、混在皇宫假太监、我的姐夫是太子、非正常三国
边际被橘黄色的残阳所渲染,云霞绚丽而浮于天空。
一支近千骑的马队沿着河谷而行,‘张’旗迎风飞扬,因是降服韩遂之故,众骑士谈笑风生,语气中充满惬意。
张虞挽缰策马,看向身侧的什翼,问道:“你率骑据守平襄,今怎出现于兴国?”
什翼拱手说道:“仆广遣骑卒探查,得知韩遂率兵逃往兴国,而君侯衔尾追击,便率骑赶赴兴国,欲助君侯一臂之力。是故仆兵分两路,一路遣五百骑抄别道奔赴兴国,另一路由仆率四百骑逆河谷而行。行至途中,知君侯已破韩遂,故为擒俘败卒,特至河谷拦截。”
平襄距兴国谈不上远,大概是两百多里路的距离,一个位于祖厉水河谷,一个位于华川水河谷,二者皆是略阳通往金城的道路。
而相比华川水河谷,祖厉水河谷更偏远,且无法直达金城,需要翻越长达百余里的山道,或是说先至黄河,再逆黄河西进。故韩遂知什翼截断华川水,今撤军时不敢走近道,仅能试图至长离水,再转至兴国与祖厉水。
今什翼虽在华川水,可是自他率两千骑出击以来,便将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到极致,不单单抄掠军粮,而是尽可能协助张虞击败韩遂,因此方有率兵挡道拦截韩遂之事。
既知事情经过,张虞大为赞叹,说道:“我率兵西征陇右,除降韩遂,令我欣喜外,唯君用兵机敏令我欣喜。稍加历练数次,君能拜大将!”
“不敢!”
什翼腼腆而笑,说道:“能在君侯帐下杀敌,为君侯侦探敌情,仆便心满意足!”
“丈夫需有如雄鹰般之志!”
张虞前后一直用胡语与什翼沟通,伸手拍着什翼的肩膀,说道:“你我相识多年,今有用武之时,我岂能将你束缚于帐下。”
什翼感恩戴德,说道:“昔仆被君侯所擒,遂以为牛马驱使。君侯欲征服四海,仆当为君先驱。”
“好!”
张虞笑了几声,策马扬鞭而行,催促众人回营。
既降服韩遂,陇右诸郡将无大害,除了委任郡县外,仅是羌人需由大将看护、征抚。
历史上,曹魏即便平了陇右,但依旧时不时反叛,直到郭淮治理陇右,曹魏的陇右才勉强说安稳。而今郭淮年纪尚小,仅二十岁出头,尚担负不起坐镇陇右的重任,张虞如欲安陇右汉、羌,需另选大将坐镇。
在与什翼的交谈下,张虞渐有让什翼出任护羌校尉之念,待他率兵离陇之后,或能与满宠配合清剿陇右豪帅、恶羌势力。
在回程途中,张虞遇见了前来寻他的张绣。
张绣见人群中俘虏不少陇军兵将,欣喜问道:“君侯可有擒杀韩遂?”
张虞用鞭而指人群中的韩遂,笑道:“什翼助我堵截,今已擒获韩遂!”
“恭喜君侯,建功殊勋,威服陇右!”
张绣大喜不已,冲部下喊道:“快回军禀报诸君,言君侯擒韩遂而归!”
“诺!”
张虞望着满脸笑容的张绣,问道:“今兴国战事何如?”
“大获全胜!”
张绣策马随行于张虞左侧,报捷笑道:“宋建被高顺将军率部所斩,成宜覆没军中,阿贵与长离诸羌归降,阎行、樊稠率兵三千余众归降,羌王杨千万率部曲出逃。”
“杨千万其部何在?”张虞问道。
“约在高平以西,长离水以东一带!”张绣说道。
张虞沉吟少许,让人带来韩遂,问道:“杨千万与韩君相识,君以为可出兵追击否?”
“禀明公!”
韩遂心中不愿为张虞献计,但为了生计,仅能如实说道:“杨千万与阿贵二部皆有万余帐,为汉阳郡中之大部,君侯大破陇上诸军,二部遭遇重创。”
“故今已降兴国氐,何不遣人劝降杨千万,令他率部献粮归降,以安汉阳诸郡。而汉阳羌部归降,陇西、金城诸部将会心安,彼时归降明公者络绎不绝。”
汉羌之间的冲突在西汉时期便有,矛盾尚是不大。一是因为西汉治理羌、氐部落手段比较柔和;二是因汉人居住关陇地区,羌人尚未向东大规模迁徙。
而至东汉时期,因关陇人口锐减,羌人大规模东迁,东汉对羌、氐胡部的治理手段严苛,如多次征发胡部西征河西,加上关东郡县长官贪污腐败严重。在官府的压迫下,不堪受扰的羌、氐胡部终于反叛。
有了第一次反叛,后期随着矛盾的加剧,汉羌战事愈演愈烈,战火甚至烧到河北地区。汉王朝依靠中原源源不断的输血,才将陇右反叛的羌部镇压下去。
昔日以韩遂、王国为首的叛军,虽说有大量汉朝兵将参加,但在其中同样能看见羌、氐胡人的身影,否则韩遂做不到凭金城一郡便能屡屡出兵数万以抗外敌。
故陇上羌、氐胡人的实力依旧强大,张虞无法在陇右投入太多精力,依照韩遂招降之策是为上策。
“善!”
张虞点了点头,说道:“韩君所言有理,今先归兴国整军,稍后遣使招降马腾、杨千万。”
“君侯英明!”
很快,月上树梢之时,张虞率骑回到兴国。
今下兴国模样与往日不同,高顺率兵控制城池,氐人为张虞兵马搭建营帐,将肉粮运至寨中,以供得胜的山西军享用。
见张虞率骑而归,张辽、许褚、张济诸将纷纷出迎。
“恭贺君侯得志而归!”
张虞翻身下马,笑道:“甲胄在身,诸君无需多礼!”
今虽满脸的疲惫,但张虞依旧强撑精神,与出迎诸将一一说话,赞叹诸将在战场上的骁勇。
“阎行、阿贵、樊稠在大帐等候君侯,今是否见上一见!”张辽问道。
“见!”
张虞将铁鞭交于侍从,笑道:“我闻阎行骁勇久矣,今他能率兵归降,是为喜事!”
在前往大帐的路上,张虞见氐部所供辎重中有酒水,警告张辽说道:“文远,今氐人初降,不知深浅情况,不可让军士饮酒,以免今夜动乱。”
“诺!”张辽神情收敛,拱手道。
兴国氐人虽说归降,但张虞可不敢深信,若说军士喝醉酒,氐人夜袭大营,张虞可没地方哭去,临近战事末尾,越谨慎越好。
在被诸将迎至大帐后,张虞很快便见到阎行、樊稠、阿贵等降将。
见到一人髯须过颌,皮肤黝黑,张虞便知是从关中逃至陇右的樊稠,于是上手抓住樊稠的髯须,大笑道:“樊大髯从关中逃至陇右,今终不再逃,可是真心愿降我?”
樊稠虽被张虞动作吓到,但之前如坐针毡的不适感反而散去,故作求饶,说道:“君侯擒稠之髯须,仆将终不再逃。”
“哈哈!”
张虞松开樊稠的髯须,谓归降众人,说道:“樊稠昔为我征关中之敌,今伐陇又与我为仇。按情理而言,我可杀樊稠,但我无意诛之。诸君归降于我,旧事既往不咎,如若再叛为乱,我必杀之。”
樊稠谦卑说道“昔不识君侯神威,率兵顽抗,实为大罪,今多谢君侯不杀之恩!”
“多谢君侯不杀之恩!”阿贵、阎行应和道。
张虞目光落到阿贵身上,问道:“你统氐部万帐,坐御兴国为王,好不自在,为何与我作乱?”
阿贵迟疑了下,说道:“汉人治陇,徭役征调频繁,官吏贪污横行,故不得不出兵据之。”
张虞微微点头,语重心长,说道:“汉人治陇严苛,而我治陇则是汉胡一视同仁,氐人可分田经商,可从军进仕,诸子安心居住,将无需为兵事而忧。我治陇右一日,君便可治兴国。”
氐人非民族概念,而是族群概念,氐羌有共同先祖,仅是因为生产方式不同而有所区别。
羌人以游牧为主,在西汉初期,匈奴强盛之时,羌人臣服于匈奴,共同对付西汉。汉武帝北伐匈奴时,命霍去病西取河西走廊,初始的目的是想截断羌人与匈奴的联络。
氐人以耕作为主,因汉人频繁与陇右胡人接触,为了区别游牧为生的羌人,便将在河谷、低地生活的戎狄称为氐人。其中氐者,意同低,指在地势较低生活的戎狄。
因氐人与汉人皆以农耕、纺织为业,是故汉氐经济往来上更紧密,在张虞眼中最容易将氐人融入汉人。
当然了,实际情况上也是如此。以氐人苻坚建立的前秦而言,彼时的王朝内部不是汉、氐之间的矛盾,而是氐与鲜卑、羌、匈奴之间不同种族的矛盾。而前秦的灭亡,恰好是羌、鲜卑共同发力的结果。
故欲将氐人消化吸收,学习明清的改土归流或是不错的选择,先委土官世治,将氐人汉化,再改任流官治理,则就是顺理成章了。
闻言,阿贵作揖长拜,恭敬说道:“君侯心胸宽厚,世人所不能及。我族无汉姓,若君侯不弃,兴国氐人世代愿以张氏为姓!”
阿贵能统御万帐,号令六七万氐人,自是别有一番手段。今见张虞有意招抚,阿贵倒不客气,顺着张虞给的杆子便往上爬。毕竟能以张氏为姓,汉官会给他们几分面子。
见氐人识趣,张虞心悦而笑,说道:“你今往后便称张贵!”
“多谢君侯恩典!”
ps:家里有事,第二章会晚。
http://www.yetianlian.net/yt119834/46269795.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yetianlian.net。何以笙箫默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m.yetianlian.net
一支近千骑的马队沿着河谷而行,‘张’旗迎风飞扬,因是降服韩遂之故,众骑士谈笑风生,语气中充满惬意。
张虞挽缰策马,看向身侧的什翼,问道:“你率骑据守平襄,今怎出现于兴国?”
什翼拱手说道:“仆广遣骑卒探查,得知韩遂率兵逃往兴国,而君侯衔尾追击,便率骑赶赴兴国,欲助君侯一臂之力。是故仆兵分两路,一路遣五百骑抄别道奔赴兴国,另一路由仆率四百骑逆河谷而行。行至途中,知君侯已破韩遂,故为擒俘败卒,特至河谷拦截。”
平襄距兴国谈不上远,大概是两百多里路的距离,一个位于祖厉水河谷,一个位于华川水河谷,二者皆是略阳通往金城的道路。
而相比华川水河谷,祖厉水河谷更偏远,且无法直达金城,需要翻越长达百余里的山道,或是说先至黄河,再逆黄河西进。故韩遂知什翼截断华川水,今撤军时不敢走近道,仅能试图至长离水,再转至兴国与祖厉水。
今什翼虽在华川水,可是自他率两千骑出击以来,便将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到极致,不单单抄掠军粮,而是尽可能协助张虞击败韩遂,因此方有率兵挡道拦截韩遂之事。
既知事情经过,张虞大为赞叹,说道:“我率兵西征陇右,除降韩遂,令我欣喜外,唯君用兵机敏令我欣喜。稍加历练数次,君能拜大将!”
“不敢!”
什翼腼腆而笑,说道:“能在君侯帐下杀敌,为君侯侦探敌情,仆便心满意足!”
“丈夫需有如雄鹰般之志!”
张虞前后一直用胡语与什翼沟通,伸手拍着什翼的肩膀,说道:“你我相识多年,今有用武之时,我岂能将你束缚于帐下。”
什翼感恩戴德,说道:“昔仆被君侯所擒,遂以为牛马驱使。君侯欲征服四海,仆当为君先驱。”
“好!”
张虞笑了几声,策马扬鞭而行,催促众人回营。
既降服韩遂,陇右诸郡将无大害,除了委任郡县外,仅是羌人需由大将看护、征抚。
历史上,曹魏即便平了陇右,但依旧时不时反叛,直到郭淮治理陇右,曹魏的陇右才勉强说安稳。而今郭淮年纪尚小,仅二十岁出头,尚担负不起坐镇陇右的重任,张虞如欲安陇右汉、羌,需另选大将坐镇。
在与什翼的交谈下,张虞渐有让什翼出任护羌校尉之念,待他率兵离陇之后,或能与满宠配合清剿陇右豪帅、恶羌势力。
在回程途中,张虞遇见了前来寻他的张绣。
张绣见人群中俘虏不少陇军兵将,欣喜问道:“君侯可有擒杀韩遂?”
张虞用鞭而指人群中的韩遂,笑道:“什翼助我堵截,今已擒获韩遂!”
“恭喜君侯,建功殊勋,威服陇右!”
张绣大喜不已,冲部下喊道:“快回军禀报诸君,言君侯擒韩遂而归!”
“诺!”
张虞望着满脸笑容的张绣,问道:“今兴国战事何如?”
“大获全胜!”
张绣策马随行于张虞左侧,报捷笑道:“宋建被高顺将军率部所斩,成宜覆没军中,阿贵与长离诸羌归降,阎行、樊稠率兵三千余众归降,羌王杨千万率部曲出逃。”
“杨千万其部何在?”张虞问道。
“约在高平以西,长离水以东一带!”张绣说道。
张虞沉吟少许,让人带来韩遂,问道:“杨千万与韩君相识,君以为可出兵追击否?”
“禀明公!”
韩遂心中不愿为张虞献计,但为了生计,仅能如实说道:“杨千万与阿贵二部皆有万余帐,为汉阳郡中之大部,君侯大破陇上诸军,二部遭遇重创。”
“故今已降兴国氐,何不遣人劝降杨千万,令他率部献粮归降,以安汉阳诸郡。而汉阳羌部归降,陇西、金城诸部将会心安,彼时归降明公者络绎不绝。”
汉羌之间的冲突在西汉时期便有,矛盾尚是不大。一是因为西汉治理羌、氐部落手段比较柔和;二是因汉人居住关陇地区,羌人尚未向东大规模迁徙。
而至东汉时期,因关陇人口锐减,羌人大规模东迁,东汉对羌、氐胡部的治理手段严苛,如多次征发胡部西征河西,加上关东郡县长官贪污腐败严重。在官府的压迫下,不堪受扰的羌、氐胡部终于反叛。
有了第一次反叛,后期随着矛盾的加剧,汉羌战事愈演愈烈,战火甚至烧到河北地区。汉王朝依靠中原源源不断的输血,才将陇右反叛的羌部镇压下去。
昔日以韩遂、王国为首的叛军,虽说有大量汉朝兵将参加,但在其中同样能看见羌、氐胡人的身影,否则韩遂做不到凭金城一郡便能屡屡出兵数万以抗外敌。
故陇上羌、氐胡人的实力依旧强大,张虞无法在陇右投入太多精力,依照韩遂招降之策是为上策。
“善!”
张虞点了点头,说道:“韩君所言有理,今先归兴国整军,稍后遣使招降马腾、杨千万。”
“君侯英明!”
很快,月上树梢之时,张虞率骑回到兴国。
今下兴国模样与往日不同,高顺率兵控制城池,氐人为张虞兵马搭建营帐,将肉粮运至寨中,以供得胜的山西军享用。
见张虞率骑而归,张辽、许褚、张济诸将纷纷出迎。
“恭贺君侯得志而归!”
张虞翻身下马,笑道:“甲胄在身,诸君无需多礼!”
今虽满脸的疲惫,但张虞依旧强撑精神,与出迎诸将一一说话,赞叹诸将在战场上的骁勇。
“阎行、阿贵、樊稠在大帐等候君侯,今是否见上一见!”张辽问道。
“见!”
张虞将铁鞭交于侍从,笑道:“我闻阎行骁勇久矣,今他能率兵归降,是为喜事!”
在前往大帐的路上,张虞见氐部所供辎重中有酒水,警告张辽说道:“文远,今氐人初降,不知深浅情况,不可让军士饮酒,以免今夜动乱。”
“诺!”张辽神情收敛,拱手道。
兴国氐人虽说归降,但张虞可不敢深信,若说军士喝醉酒,氐人夜袭大营,张虞可没地方哭去,临近战事末尾,越谨慎越好。
在被诸将迎至大帐后,张虞很快便见到阎行、樊稠、阿贵等降将。
见到一人髯须过颌,皮肤黝黑,张虞便知是从关中逃至陇右的樊稠,于是上手抓住樊稠的髯须,大笑道:“樊大髯从关中逃至陇右,今终不再逃,可是真心愿降我?”
樊稠虽被张虞动作吓到,但之前如坐针毡的不适感反而散去,故作求饶,说道:“君侯擒稠之髯须,仆将终不再逃。”
“哈哈!”
张虞松开樊稠的髯须,谓归降众人,说道:“樊稠昔为我征关中之敌,今伐陇又与我为仇。按情理而言,我可杀樊稠,但我无意诛之。诸君归降于我,旧事既往不咎,如若再叛为乱,我必杀之。”
樊稠谦卑说道“昔不识君侯神威,率兵顽抗,实为大罪,今多谢君侯不杀之恩!”
“多谢君侯不杀之恩!”阿贵、阎行应和道。
张虞目光落到阿贵身上,问道:“你统氐部万帐,坐御兴国为王,好不自在,为何与我作乱?”
阿贵迟疑了下,说道:“汉人治陇,徭役征调频繁,官吏贪污横行,故不得不出兵据之。”
张虞微微点头,语重心长,说道:“汉人治陇严苛,而我治陇则是汉胡一视同仁,氐人可分田经商,可从军进仕,诸子安心居住,将无需为兵事而忧。我治陇右一日,君便可治兴国。”
氐人非民族概念,而是族群概念,氐羌有共同先祖,仅是因为生产方式不同而有所区别。
羌人以游牧为主,在西汉初期,匈奴强盛之时,羌人臣服于匈奴,共同对付西汉。汉武帝北伐匈奴时,命霍去病西取河西走廊,初始的目的是想截断羌人与匈奴的联络。
氐人以耕作为主,因汉人频繁与陇右胡人接触,为了区别游牧为生的羌人,便将在河谷、低地生活的戎狄称为氐人。其中氐者,意同低,指在地势较低生活的戎狄。
因氐人与汉人皆以农耕、纺织为业,是故汉氐经济往来上更紧密,在张虞眼中最容易将氐人融入汉人。
当然了,实际情况上也是如此。以氐人苻坚建立的前秦而言,彼时的王朝内部不是汉、氐之间的矛盾,而是氐与鲜卑、羌、匈奴之间不同种族的矛盾。而前秦的灭亡,恰好是羌、鲜卑共同发力的结果。
故欲将氐人消化吸收,学习明清的改土归流或是不错的选择,先委土官世治,将氐人汉化,再改任流官治理,则就是顺理成章了。
闻言,阿贵作揖长拜,恭敬说道:“君侯心胸宽厚,世人所不能及。我族无汉姓,若君侯不弃,兴国氐人世代愿以张氏为姓!”
阿贵能统御万帐,号令六七万氐人,自是别有一番手段。今见张虞有意招抚,阿贵倒不客气,顺着张虞给的杆子便往上爬。毕竟能以张氏为姓,汉官会给他们几分面子。
见氐人识趣,张虞心悦而笑,说道:“你今往后便称张贵!”
“多谢君侯恩典!”
ps:家里有事,第二章会晚。
http://www.yetianlian.net/yt119834/46269795.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yetianlian.net。何以笙箫默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m.yetianlian.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