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笙箫默小说 > 暮汉昭唐 > 第二十八章郎官的第一天

第二十八章郎官的第一天

    东汉发展而来的尚书台,在唐朝时期会形成尚书省,而尚书省所管辖的六部,在汉灵帝时期约可称为六曹。

    六曹的长官称为尚书,与尚书令、尚书仆射合称为“八座”,拥有“出纳王命,政赋四海”的权利,统辖朝廷主要政务。

    而张虞所被分配前往的客曹,与后世的礼部类似,负责主持少数民族及外国事,并主管护驾朝贺事宜。

    盖因临近年关,尚书台上下忙碌于年终审计,非常需要牛马分担压力,在通知端试通过的第二天,便让过关的孝廉前往尚书台。

    是日,天朦胧亮,张虞在王盖的带领下,与其同坐一车,前往宫内。

    为何前往宫内,则因尚书台尚未从少府中独立出来。故尚书台官吏都需至宫中办公,同因在宫中理事,故尚书台在宦官集团的影响范围之内。

    车上,张虞扶着车栏,问道:“不知兄长在何曹任职?”

    “两千石曹任职,负责诉讼和律法之事。”

    王盖说道:“客曹虽为六曹之一,但比三公曹、吏部曹而言,今时已会清闲不少。你今日入台之后,逢事莫要擅作主张,多听多闻,以免坏事,惹侍郎不悦。”

    “诺!”

    三公曹负责年终州郡事务,吏部曹负责官吏选举、祭祀二事,在年终时候的忙碌程度可想而知。

    以上二曹虽说较诸曹而言,位高权重但却与尚书郎无关,因为尚书台职位格外紧缺,非有大能量的人运作,类似袁术这般人物,否则很难留下来。绝大多数的孝廉在考核期满,会被外放到地方任职。

    张虞虽然不知王盖为何能留在尚书台,并且混到侍郎位置,但想必王宏、王允二人在其中付出了不少心血。

    很快,在门卫的放行下,王盖与张虞趋步至尚书台,在王盖的指引下,张虞一眼便瞧见了客曹所属的台阁。

    临别前,王盖忽然问道:“你可知蔡邕?”

    张虞点了点头,说道:“蔡师流放朔方时,家父率部护送一程,故我与之有所交集。”

    “知道便好!”

    王盖压低声音,说道:“蔡邕为议郎时,向陛下秘密上奏。陛下如厕时,奏疏竟被曹节所窥,惹得曹节大怒,遂将其下狱治罪。若非吕强出言帮衬,蔡邕必死于狱中。今在尚书台理事,左右多宦官耳目,勿要多言国事。”

    “谨记兄长提醒!”

    闻言,张虞瞬间凛然,君不密而失臣之语,竟在蔡邕身上应验。而且这件事可突出了宦官在宫内的势力竟庞大到这地步,连上奏给皇帝的密疏都能在其不注意的时候,被宦官明目张胆窥视。

    虽说曹节属于是上届宦官的话事人,但管中窥豹亦能了解到以赵忠、张让为首的十常侍集团,其能量不会逊色多少。

    与王盖分别之后,张虞登阶入台阁。

    走入台阁内,令张虞欣喜的是竟遇见同被分配来客曹的钟繇,在旁站立着,不知在等着什么。

    “元常兄!”

    “济安!”

    因是在陌生环境下,张、钟二人见到对方,愈发热情几分。

    钟繇欣喜问道:“端试一别,繇以为再见济安不易,未曾想还能在客曹遇见济安。”

    “可知永宁去向?”张虞问道。

    钟繇指了下对面的一座台阁,略有羡慕说道:“永宁为袁氏族人,与中都曹尚书有旧,故到中都曹任职。”

    中都曹掌管水火、盗贼之事,同样不是忙碌的部曹,而钟繇的羡慕或许是因袁秘的出身。毕竟能与中都曹尚书有旧,袁秘在尚书台的工作会格外顺利。

    张虞瞧了一圈,见堂中有连他们在内有二三十号人,问道:“怎么回事?”

    钟繇低声说道:“等候令史、侍郎前来吩咐事务,你我二人可在一起,今后也有个照应。”

    “善!”

    张虞点了点头,笑道:“能在客曹与元常同事,算是幸运之事。我少有为吏经验,劳元常今后多多帮衬。”

    “举手之劳!”

    部曹内,尚书是一把手,令史属于是尚书的副手。侍郎直属尚书,并配合令史工作。尚书郎属于干事之人,负责具体事务的处理。

    类似张虞、钟繇这种实习生属于牛马,每年最忙的时候都会招从地方上的孝廉,以来分担部曹官吏的压力。

    等考核期满,最忙碌的时候也结束了,通过考核的孝廉就会被外放出去。每年都是这般循环反复,算是让孝廉们提前适应工作生活。

    当然,有时因官职紧俏,不是所有孝廉都有机会出任官职,还是要看实习期间的表现。

    聊了半响,在众人的等待中,令史带着三名侍郎而来。

    令史用官腔说了几句废话,便因事务匆忙之故,让五名侍郎各领走一批孝廉。

    张虞、钟繇等五人被一名邓姓侍郎领走,其自称邓广,听其南阳口音,可知其为南阳人。

    邓广为人和善,以温和的语气,向五人介绍客曹工作内容,并叮嘱在考核期内的注意事项。

    带着张、钟等五人逛了一圈客曹后,邓广便向众人分配相应的打杂工作,如搬运四夷朝贡的货物,或是整理朝贡的流程。而钟繇的话,被分配去整理朝贺事宜。

    或许是提前有过了解,知道张虞精通鲜卑语,故张虞被邓广派去与胡人打交道,倒是惹得众人羡慕。毕竟与前来朝贡的使者沟通,无非是费口舌,而不像他们需要四处奔走,干卖力气的活。

    张虞被安排去与胡人打交道,当天就跟着李姓的令史去接见朝贡的代郡乌桓。

    因同属东胡民族,加之草原虽说幅员辽阔,但语系着实单一,故鲜卑语与乌桓语几乎没什么区别,张虞作为辅佐翻译,并没有什么问题。

    倒是辅助口译的刘侍郎水平真就一般,遇见疑难字词,结结巴巴,词不达意。

    “侍郎!”

    为了照顾刘侍郎的颜面,张虞凑在刘侍郎耳畔,以微弱之声,说道:“dɪγa是书册之意,乌桓人想要我朝赐些医师、工匠书籍给他们!”

    刘侍郎瞧了下张虞,并低头向李令史重新翻译了一遍。

    得闻代郡乌桓欲学工艺类的书籍,李令史神情微变,说道:“律法有言,不得授医师、工匠之学。我朝仁德愿授儒学教化,并按规格回赐口粮、巾帛。”

    显然东汉王朝非常清楚,汉人能胜胡人的基础是科技优势,利用坚固的甲胄、锋利的兵器、超长的弓弩射程,去维持汉军单兵的作战能力。

    刘侍郎翻译了下,乌桓首领露出惋惜之色,但又只能接受。

    经一番聊天下来,代郡乌桓向东汉朝廷进贡了两千匹马,而朝廷赏赐按规格回以口粮、铁器、巾帛。

    在张虞看来,如以市场价计算,乌桓会更占便宜。但是张虞其实能够理解,代郡乌桓有守塞的军事任务,朝廷必须给予一定的军事费用支出,以来维持幽州外围的边防体系。

    同时如果从骑兵角度来看,东汉军队体系以胡人仆从兵为主,不似西汉发展大规模骑兵,故东汉的马政没有延续西汉大规模养马的政策,而是采用多途径获取马源的政策,而朝贡则是战马来源的主要渠道。

    因帮衬了刘侍郎,那刘侍郎整日都带着张虞,说话面容较之前和蔼了许多。

    在送走代郡乌桓后,张虞身份微末,无资格参与高层会议,故被打发到角落休息。

    但张虞乐得清闲,抽出时间前去看望钟繇,顺手帮了些力气活。

    直到临近下班时间,张虞、钟繇二人才被邓广喊去用膳。

    机关食堂这一习惯其实在很早便有,先秦时期因非俸禄制,故君主都会提供伙食于臣子。而随着秦朝推行俸禄制,君主便取消了提供伙食这一传统,除非君王主动赐膳。

    到汉朝时期,重新恢复了机关食堂制度,但能去机关食堂(太宫)用膳者需八百石以上官吏,基本是中央的高级官吏,寻常官吏需要自己带饭。

    汉明帝时期,郎官药崧在尚书台值夜,因家贫没有自带夜宵,饥渴难耐时,竟吃竹席充饥。汉明帝夜巡得见药崧这般,赐尚书以下官吏朝夕两次公餐,并就此成为定制。

    前世没吃过机关食堂,今世反而吃上了更高级的中央机关食堂。

    因张虞、钟繇早到,提前抢占了席案,二人面对面用膳。而许多后到的孝廉只得拎着太宫分发的漆盒回台阁用膳,之后再将漆盒送回来太宫。

    钟繇吃着米粒,忽然笑了下,说道:“我听闻太宫食膳美味,今日尝之,果如往人所言。”

    张虞笑道:“那当多吃些,今后如若外放,怕不知何时才能再次吃上太宫食膳。”

    钟繇颔首而叹,便埋头用膳。

    因遵循食不言之理,太宫内众人甚是安静,唯有享用食膳的声音,以及窃窃私语声。

    张虞快吃完时,忽然一人疾跑到太宫n内,朝着用膳的众人,深吸口气喊道。

    “捷报!”

    “皇甫将军先在广宗大破张梁,获首三万级,俘虏五万余人。而今在下曲阳大破张宝,俘虏十余万之众。张梁、张宝二将授首,今河北黄巾已平。”

    “朱将军破宛城,斩韩忠、孙夏,获首万余人,俘虏十万余众,今荆州黄巾已平!”

    听着黄巾被镇压的消息,太宫内的气氛先是沉了下来,继而爆发出热烈的呼喊声。

    张虞抬头四望,不仅尚书台官吏纷纷兴奋喝彩,连钟繇神情都颇是兴奋。

    众人没欢庆多久,另一名侍从快走过来,大声说道:“陛下改元中平,尚书台各级官吏皆有封赏,明日休沐一日,以为庆贺蛾贼覆没。”

    “陛下万岁!”

    “陛下万岁!”

    有了赏赐,太宫内的欢庆声愈发热烈,不知何人领头高呼万岁,从而带动不少人与之应和。

    而张虞听闻中平时,脸上先是露出了惊愕的神情,原来黄巾起于中平元年,出自于此,因黄巾被平,故曰中平!

    “济安,蛾贼覆没,陛下改元,是为大喜之事啊!”

    钟繇拉着张虞的手,大笑道。

    “是啊!”

    “或许天下因此而中平!”

    张虞露出饱含深意的笑容,说道。

    中平元年到了!

    更大的暴风雨将要来临了!

    http://www.yetianlian.net/yt119834/44560708.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yetianlian.net。何以笙箫默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m.yetianlian.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