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迁都之议!夏原吉的震撼!
何以笙箫默小说小说推荐阅读:陈黄皮、云若月楚玄辰、女总裁的贴身兵王、叶辰萧初然、陈黄皮叶红鱼、逍遥兵王、诸天替身行、叶新林清雪、穿成农家小福宝,逃荒路上开挂了、七界传说、快穿:偏执反派在我怀里奶唧唧、妖龙古帝、自律的我简直无敌了
迁都北平!
夏原吉瞪大了眼睛,难以置信地看着朱高希。
他怎么敢……敢如此大胆的啊!
要知道这南京城可是太祖高皇帝的肇基之地,一直作为大明王朝的国都,甚至太祖皇帝和孝慈高皇后都是埋葬在南京城外的紫金山南麓!
结果你现在要迁都?!
这不是对太祖高皇帝的不敬吗?
即便夏原吉才华凸出见识卓远,但他还是难以摆脱时代的束缚,迁都对他而言简直就是骇人听闻的事情!
朱棣和道衍却是镇定自若,甚至隐隐觉得有些兴奋。
他们好像……找到了志同道合的袍泽!
“陛下,此子必能兴国!”
道衍扭头跟朱棣耳语道。
朱棣忍不住心神狂震!
这是乱世妖僧,再次针对朱高爔给出的最高评价!
说实话,道衍和尚现在也是心惊不已。
最开始他见到朱高希,是因为宝钞隐患一事,这才对皇帝陛下口中这个“奇才”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之后就是朱高希一再出手,为皇帝陛下分忧解难,以致于皇帝陛下没事儿就往这老宅里面跑,而道衍和尚对朱高希的兴趣也愈发浓郁!
直到此刻,他才陡然惊觉,这朱高希才智远非寻常可比啊!
道衍和尚有着属于自己的傲气,那是建立在他道衍融会贯通了儒释道三家学问的基础之上,那是他道衍一手策划并且主导了靖难之役成功帮助燕王朱棣夺取了江山的前提之下,他道衍和尚有资格傲气!
所以,他的评价如此之高,堪称珍贵!
迁都北京,施行两京制度,这就是朱棣和道衍这对顶尖君臣,一直隐藏的最大秘密!
而现在,这个秘密竟然被朱高希轻而易举地就说出口了!
甚至他还是在民间乡野,根本就没有渠道了解天下大势,只能通过一些蛛丝马迹,分析大明眼下状况,自己琢磨出来的,直接与朱棣、道衍的观念不谋而合!
这未免也……太过惊艳了些!
朱棣深吸了一口气,强行让自己冷静了下来。
他看向朱高希的目光之中,也愈发变得炽热骇人!
现在永乐帝也不得不认真思量一二,自家这个四儿子未来的去处。
而夏原吉神情逐渐变换,从最开始的惊骇,到神情凝重,再到神情恍惚。
先前朱高希那番话语,他也是在场听了的。
不得不承认,除去不敬太祖皇帝外,朱高希所提出的这个天马行空的策略,堪称完美!
加强北平行在,甚至直接迁都施行两京制度,从而彻底平衡大明王朝的南北之患。
北京作为大明的政治中心,拉动北疆之地的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
南京则作为大明的经济中心,继续留着一套朝廷班子,专门管理这江南繁华之地,确保大明赋税一如先前!
如此一来,南北方地位相当,大明王朝兼顾南北,才能真正做到高枕无忧!
突破了唯一的思想束缚,夏原吉便恍然大悟,紧跟着点了点头。
朱高希将目光移向夏原吉,相比于其他人,他更加看重这位永乐王朝的专用户部尚书。
毕竟,自己以后的金融帝国,还需要这位“永乐钱袋子”多多配合!
“维喆兄还记得之前我们聊过的话题吗?那建文听信齐黄方等人的谗言,认为太祖高皇帝时定下的赋税制度不合理,认为江浙的赋税太重了,只是开国时用来惩戒的,不应当一直持续下去……”
话听到这儿,朱棣和道衍不约而同地嗤笑了一声。
这件事情,他们自然也是知道的,当时还大骂朱允炆是个愚蠢小儿!
“建文于是下令平均江浙地区的田赋,按每亩地不超过一斗粮的统一标准征收,放着江南鱼米之乡不管,想要彰显出自己的仁德,甚至解开禁令允许苏、松等地出身的官员,可以作户部主官。”
朱棣接过话茬,冷笑连连。
“昔年太祖皇帝曾经下过禁令,严禁苏松人氏被任命为户部官员,就是为了防范出身于这些江南籍贯的的官员把持国家财政,偏私其家乡,故意拖税甚至欠税从而牺牲了国库的利益。”
“可笑那建文帝年幼无知,被这些江南士绅缙绅一通忽悠糊弄,竟然真的同意了,明发令旨,天下哗然。”
说实在的,朱允炆但凡脑子聪明一点,他都不会做出这么昏庸愚蠢的决定,还让整个天下都看到了他的愚蠢可笑!
“太祖皇帝为什么要在江南推行重赋税制度?难道真是什么张士诚、方国珍等原因吗?”
“自唐末以后,经济中心就开始向南方转移,前宋胡元也均是对江南征收重赋税,难道他们也记恨张士诚、方国珍不成?”
朱高希嘴角挂着一抹轻蔑的嘲讽。
“建文这个人吧,就是个凡事太过理想化的书生皇帝!”
“说他是个昏君吧,他倒真算不上,毕竟人家心里面还是装着老百姓,即位之后就推行了各项仁政善举,看样子也是想过励精图治的!”
“可问题就在于,他太过于理想化了,以为这些仁政善举都会落到实处,都会切切实实地落到老百姓头上!”
听到这话,朱棣神情变得古怪了起来。
呵呵,作为燕王朱棣,他拥有绝对的发言权。
夏原吉有些惶恐不安,毕竟朱允炆百般不是,他毕竟也是建文皇帝,你一个臣民怎敢如此诽谤君上啊,而且还是当着永乐皇帝的面儿。
不过当他注意到,永乐帝非但没有发怒,反而笑呵呵地连连点头,他也不好出言提醒朱高希,反而因为永乐帝的表现暗自吃惊。
这位贤弟到底是什么身份?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啊,洪武年间太祖皇帝那般严厉打击官员贪腐,都尚且还有不少贪官污吏,借用朝廷各项政策谋取私利,更何况是新帝即位大肆渲染之后呢?”
“咱们那建文皇帝那可是‘宅心仁厚’,洪武年间官员坐罪是从严惩治,到了他这儿就变成了‘罪减一等’,只要不是十恶不赦的大罪,轻飘飘地处罚一下就行了,这无疑更会助长官员缙绅贪腐受贿的嚣张气焰!”
“再看看建文身边那都是些什么人,放着太祖皇帝给他留下的辅政老臣不用,比如户部尚书王钝和吏部尚书张紞,这二位可都是蜚声宇内的名臣贤臣,他建文却不听人家的话,反而重用一些同样纸上谈兵的书生秀才,如齐黄方等人,这就决定了无论建文君臣出发点好坏与否,老百姓都不可能获得任何益处,只会便宜了那些官员缙绅!”
“最明显的例子,就莫过于江南减税这件事情,明眼人都看得出来,此事于国不利,于江南士绅有利,可推动此策之人,却是整个建文朝堂,由齐黄方三人领衔,其他那些反对的不同意的,要么被排挤要么被打压,这就是个妥妥的士绅朝廷!”
“书生皇帝,秀才朝廷,他们会在意老百姓的死活吗?”
http://www.yetianlian.net/yt119473/44884169.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yetianlian.net。何以笙箫默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m.yetianlian.net
夏原吉瞪大了眼睛,难以置信地看着朱高希。
他怎么敢……敢如此大胆的啊!
要知道这南京城可是太祖高皇帝的肇基之地,一直作为大明王朝的国都,甚至太祖皇帝和孝慈高皇后都是埋葬在南京城外的紫金山南麓!
结果你现在要迁都?!
这不是对太祖高皇帝的不敬吗?
即便夏原吉才华凸出见识卓远,但他还是难以摆脱时代的束缚,迁都对他而言简直就是骇人听闻的事情!
朱棣和道衍却是镇定自若,甚至隐隐觉得有些兴奋。
他们好像……找到了志同道合的袍泽!
“陛下,此子必能兴国!”
道衍扭头跟朱棣耳语道。
朱棣忍不住心神狂震!
这是乱世妖僧,再次针对朱高爔给出的最高评价!
说实话,道衍和尚现在也是心惊不已。
最开始他见到朱高希,是因为宝钞隐患一事,这才对皇帝陛下口中这个“奇才”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之后就是朱高希一再出手,为皇帝陛下分忧解难,以致于皇帝陛下没事儿就往这老宅里面跑,而道衍和尚对朱高希的兴趣也愈发浓郁!
直到此刻,他才陡然惊觉,这朱高希才智远非寻常可比啊!
道衍和尚有着属于自己的傲气,那是建立在他道衍融会贯通了儒释道三家学问的基础之上,那是他道衍一手策划并且主导了靖难之役成功帮助燕王朱棣夺取了江山的前提之下,他道衍和尚有资格傲气!
所以,他的评价如此之高,堪称珍贵!
迁都北京,施行两京制度,这就是朱棣和道衍这对顶尖君臣,一直隐藏的最大秘密!
而现在,这个秘密竟然被朱高希轻而易举地就说出口了!
甚至他还是在民间乡野,根本就没有渠道了解天下大势,只能通过一些蛛丝马迹,分析大明眼下状况,自己琢磨出来的,直接与朱棣、道衍的观念不谋而合!
这未免也……太过惊艳了些!
朱棣深吸了一口气,强行让自己冷静了下来。
他看向朱高希的目光之中,也愈发变得炽热骇人!
现在永乐帝也不得不认真思量一二,自家这个四儿子未来的去处。
而夏原吉神情逐渐变换,从最开始的惊骇,到神情凝重,再到神情恍惚。
先前朱高希那番话语,他也是在场听了的。
不得不承认,除去不敬太祖皇帝外,朱高希所提出的这个天马行空的策略,堪称完美!
加强北平行在,甚至直接迁都施行两京制度,从而彻底平衡大明王朝的南北之患。
北京作为大明的政治中心,拉动北疆之地的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
南京则作为大明的经济中心,继续留着一套朝廷班子,专门管理这江南繁华之地,确保大明赋税一如先前!
如此一来,南北方地位相当,大明王朝兼顾南北,才能真正做到高枕无忧!
突破了唯一的思想束缚,夏原吉便恍然大悟,紧跟着点了点头。
朱高希将目光移向夏原吉,相比于其他人,他更加看重这位永乐王朝的专用户部尚书。
毕竟,自己以后的金融帝国,还需要这位“永乐钱袋子”多多配合!
“维喆兄还记得之前我们聊过的话题吗?那建文听信齐黄方等人的谗言,认为太祖高皇帝时定下的赋税制度不合理,认为江浙的赋税太重了,只是开国时用来惩戒的,不应当一直持续下去……”
话听到这儿,朱棣和道衍不约而同地嗤笑了一声。
这件事情,他们自然也是知道的,当时还大骂朱允炆是个愚蠢小儿!
“建文于是下令平均江浙地区的田赋,按每亩地不超过一斗粮的统一标准征收,放着江南鱼米之乡不管,想要彰显出自己的仁德,甚至解开禁令允许苏、松等地出身的官员,可以作户部主官。”
朱棣接过话茬,冷笑连连。
“昔年太祖皇帝曾经下过禁令,严禁苏松人氏被任命为户部官员,就是为了防范出身于这些江南籍贯的的官员把持国家财政,偏私其家乡,故意拖税甚至欠税从而牺牲了国库的利益。”
“可笑那建文帝年幼无知,被这些江南士绅缙绅一通忽悠糊弄,竟然真的同意了,明发令旨,天下哗然。”
说实在的,朱允炆但凡脑子聪明一点,他都不会做出这么昏庸愚蠢的决定,还让整个天下都看到了他的愚蠢可笑!
“太祖皇帝为什么要在江南推行重赋税制度?难道真是什么张士诚、方国珍等原因吗?”
“自唐末以后,经济中心就开始向南方转移,前宋胡元也均是对江南征收重赋税,难道他们也记恨张士诚、方国珍不成?”
朱高希嘴角挂着一抹轻蔑的嘲讽。
“建文这个人吧,就是个凡事太过理想化的书生皇帝!”
“说他是个昏君吧,他倒真算不上,毕竟人家心里面还是装着老百姓,即位之后就推行了各项仁政善举,看样子也是想过励精图治的!”
“可问题就在于,他太过于理想化了,以为这些仁政善举都会落到实处,都会切切实实地落到老百姓头上!”
听到这话,朱棣神情变得古怪了起来。
呵呵,作为燕王朱棣,他拥有绝对的发言权。
夏原吉有些惶恐不安,毕竟朱允炆百般不是,他毕竟也是建文皇帝,你一个臣民怎敢如此诽谤君上啊,而且还是当着永乐皇帝的面儿。
不过当他注意到,永乐帝非但没有发怒,反而笑呵呵地连连点头,他也不好出言提醒朱高希,反而因为永乐帝的表现暗自吃惊。
这位贤弟到底是什么身份?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啊,洪武年间太祖皇帝那般严厉打击官员贪腐,都尚且还有不少贪官污吏,借用朝廷各项政策谋取私利,更何况是新帝即位大肆渲染之后呢?”
“咱们那建文皇帝那可是‘宅心仁厚’,洪武年间官员坐罪是从严惩治,到了他这儿就变成了‘罪减一等’,只要不是十恶不赦的大罪,轻飘飘地处罚一下就行了,这无疑更会助长官员缙绅贪腐受贿的嚣张气焰!”
“再看看建文身边那都是些什么人,放着太祖皇帝给他留下的辅政老臣不用,比如户部尚书王钝和吏部尚书张紞,这二位可都是蜚声宇内的名臣贤臣,他建文却不听人家的话,反而重用一些同样纸上谈兵的书生秀才,如齐黄方等人,这就决定了无论建文君臣出发点好坏与否,老百姓都不可能获得任何益处,只会便宜了那些官员缙绅!”
“最明显的例子,就莫过于江南减税这件事情,明眼人都看得出来,此事于国不利,于江南士绅有利,可推动此策之人,却是整个建文朝堂,由齐黄方三人领衔,其他那些反对的不同意的,要么被排挤要么被打压,这就是个妥妥的士绅朝廷!”
“书生皇帝,秀才朝廷,他们会在意老百姓的死活吗?”
http://www.yetianlian.net/yt119473/44884169.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yetianlian.net。何以笙箫默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m.yetianlian.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