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章 吉安铁路通车
何以笙箫默小说小说推荐阅读:寒门崛起、锦衣、大唐开局震惊李世民、大魏芳华、贞观憨婿韦浩、大秦:不装了,你爹我是秦始皇、寒门仕子、终宋、贞观极品小女婿、逍遥小书生、混在皇宫假太监、我的姐夫是太子、非正常三国
闰四月初九,曲振邦、刘新源等人从长春坐火车到奉天,再由奉天转往天津,然后乘船出海,赴德国学习。
五月初,吉、黑两省商定,吉林银元每元核定两吊五百文,外省银元每元核钱两吊四百文,按此比价行使。
滨江道道员何厚琦、呼兰知府李鸿桂奏请吉、黑两省将军,批准在哈尔滨设立商务总会,于吉、黑两省各城镇设立分会。
并议定章程,确保两省工商各界利益。
章程规定,凡是在各商号或者洋人所设工商企业中做工服务的工人,可自愿加入工人会,工人会隶属于商会之下。
六月,吉林成立女子中学堂,第一期招生八十人。
曲佳玲、陈静雅得知消息,纷纷报名。
陈秀芸命人往滨江道送信,征询何家意见。
经何厚琦夫妻允许后,陈秀芸将何泽雯接到家中,同佳玲等人一起去女子中学就读。
何泽雯与佳玲、静雅等人相处很好,日常除了去学校念书,女孩们假期里还跟在陈秀芸身边,学着打理事务等。
这几个丫头都挺聪明的,很多事情稍微一点拨就会了,时间久了,陈秀芸就有意无意的给她们分派点儿差事。
尤其是何泽雯,作为未来的曲家长媳,她肩上的担子很重,陈秀芸也十分看重,会多安排一些事情给她。
何泽雯明白陈秀芸的苦心,每次都能完成的很好。
转眼到了八月,吉安铁路已经全线竣工,安奉铁路、吉哈铁路进展也非常顺利。
虽然中间少不了倭国和沙俄的一些阻挠,但是有哈里曼公司在后面,两国也不敢搅合的太过。
从七月开始,朝廷就下令准备实行预备立宪,东北地区也开始实行新政措施。
清廷根据预备立宪需要,命令各地府县编写乡土志。
同时,朝廷下令废止科举制度,东北各地掀起兴办学堂热潮。
各州、县相继建立小学堂、中学堂、师范学堂、实业学堂等等。
吉省从去年开始就在推行学堂,属于是走在了前列。
此时倒不至于手忙脚乱,反而有更多的精力,去筹备其他事宜。
曲绍扬与众人商议,在吉林、长春两地间,选一处地方建农业试验场。
内设苗圃、农产、园艺、畜牧等科目,购买新式农具、采办各国种苗,聘请倭国农学博士为农艺师,并设立农业学堂,培养技术人才。
首批培养学生一百人,等这些人毕业后,就分派到各州县开设试验分场。
这是东北第一家农业试验场,为发展东北地区农业,打下良好基础。
之后,曲绍扬又提议,在银元局内附设工艺局,增设缝、木、雕、漆、绣、毯、染、金等八厂,后改为工艺传习所。
之前日俄战争,沙俄失败后,将其奉、吉两省诸多权益转给了倭国。
其中,就有沙俄经营的鸭绿江木植公司。
对此,曲绍扬奏禀朝廷后,要求跟倭国重新签订合同。
八月里,东边兵备道、东边税局总办,与倭国安东木材厂,签订了《鸭绿江、浑江木植合同》。
合同中明确规定,倭方需要的木材,由东边道木植公司提供。
倭国木材厂按照木材定价购买,不得派人在鸭绿江、浑江流域采伐。
到八月末,清廷派军机大臣载振、徐世昌前往东北,以查办事件的名义进行政治考察。
曲绍扬得知消息后,立刻命人准备。
九月十三,载振、徐世昌来到吉林,曲绍扬率省府一众官员,出城迎接。
“二位大人能够来到吉林城,实乃我吉林百姓之福,也是我等的荣幸啊。
吉林乃边塞苦寒之地,山高路远、车马难行,二位大人一路舟车劳顿,属实辛苦。
下官已经命人准备好了下处,并且设宴为大人接风洗尘。
还请二位大人赏脸移步,也让我等尽地主之谊。”
曲绍扬与二人见面,非常热情的上前行礼道。
旁人不知道这俩人来东北干啥,曲绍扬还能不知道么?这俩是奉朝廷之命来东北考察的。
回去之后,徐世昌就提出了东北全面改革的对策,并且在转过年便被清廷任命为东三省总督。
这个机会,曲绍扬怎么可能错过?那肯定要好好招待,借此与其攀上关系,才好图谋以后。
“曲大人客气了,早就听闻,吉林将军是一位青年才俊,年少有为,今日一见,果然不假。”
载振二人还礼,与曲绍扬等人互相恭维寒暄几句。
紧接着,一行人进了吉林城,先去驿馆安顿下来,然后曲绍扬直接将人请到府里,设宴款待。
席间,丝竹管乐、歌舞表演,一应俱全,再配上美酒佳肴,气氛自然差不了。
众人推杯换盏,言笑晏晏,不多时便都熟络了起来。
等酒席过后,曲绍扬亲自送二人回驿馆,并送上两份厚礼。
如此以来,二人与曲绍扬的关系,瞬间就拉近了不少。
第二天开始,曲绍扬亲自陪着二人,在吉林城、长春城、哈尔滨等地考察。
尤其是吉林机器局、各处工厂、学堂、铁路等地,全都看了一遍。
东三省为大清的发祥地,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然而自甲午开始,到日俄战争,十来年间东北大地连遭战火,被沙俄和倭国连番洗劫,民生凋敝、疮痍满目。
为谋挽救,朝廷才会派载振、徐世昌前往东北全面考察,以求对症下药,寻找解决方案。
徐世昌一行先到的奉天,然后又去了齐齐哈尔,最后来的吉林城。
因奉天之前还被倭军占领,才归还不久,街面混乱、商铺冷清、行人稀少,一副颓败景象。
齐齐哈尔也差不多一样的情形,市面萧条、商情冷落。
相比之下,吉林城就要好很多,街路洁净、巡警维护治安、商铺林立、行人如织,一派繁华热闹的景象。
再一听曲绍扬主政时的各种举措,以及这几年的成果,载振与徐世昌也不由得暗暗点头,心中赞叹。
别看这位曲大人年纪轻、资历浅,治理地方却很有一套。
将军衙署还有不少公务要处理,曲绍扬也不可能一直陪着。
再者,徐世昌他们是打着查办事件的旗号来巡察,也不可能一直让曲绍扬陪着,那他们还怎么发现问题?
所以几天之后,曲绍扬借口政务繁忙,另外安排人陪同。
那二人也顺水推舟,干脆拒绝了本地官员的陪同,单独行事。
就这样,载振一行人在东北各地辗转两个多月,跋涉数千里,深入了解后,这才返回京城。
随后,徐世昌上了一本折子,洋洋洒洒十万余字,分析了东三省目前的处境,提出了具体的治理方案。
当然,徐世昌也少不得在折子里,夸吉林将军几句,赞其治理有方,吉省各地治安有序、民生安稳、工商业发达等等。
没过多久,朝廷的嘉奖就到了,封曲绍扬为振威将军。
同时,因病在家休养的张锡銮,也借机起复,调任直隶提督。
得知消息后,曲绍扬立刻命人预备一份贺礼,送去凤凰城。
转眼进了冬月,吉安铁路正式通车运行,大量的黄豆、粮食、药材、木材、煤炭等物资,通过铁路,运往安东等地。
各国的先进机械、商品等,也在安东港装上火车,运送到铁路沿线各大城市。
借此,安东也一跃成为继营口和大连后,东北又一处繁华的开放性港口城市。
腊月初一,清廷宣布,长春、吉林、哈尔滨、齐齐哈尔、满洲里,开为商埠。
紧接着,倭国工兵大佐太田,率倭军进入吉林城,强索居住地和商埠地。
企图将大东门以东至莲花泡十余里之地据为租借地,并驱赶当地住户。
当地住户与倭军发生冲突,随即吉林城驻军在曲绍扬的授意下赶到,驱逐了倭军,安抚百姓。
之后,曲绍扬与倭国代表进行交涉,按照规定划一块地作为倭人居住地和商埠地。
但是,所占民房,需要按价赔偿。
倭方自然不肯,双方僵持不下,曲绍扬直接传令调兵。
倭国代表见此情形,不得已低头退让,与吉省签订了开埠条约,划定居住地与商埠地。
倭国在吉林城设立奉天领事馆吉林出张所。
根据清廷决定,在原来的吉林商务会议公所基础上,建立吉林商务总会。
该会宗旨,联络同业、启发智识、以开通商智。
调查商业、研究商学、备商部咨询、会众讨论,以发达商业。
维持公益、改正行规、调息纷难、代诉冤抑、以协和商情。
商务总会由候补知府朱瀚成为总理事,原吉林城商会会长赵秉璋、著名满族士绅松毓为副理事。
同时,吉省成立矿政局,在海龙、通化等地设立分局,负责调查本境矿产资源。
商民报领矿区,分局委员必须亲自前往勘验,并转报总局。
由此,增加对矿产资源开发的监督与管理。
腊月十二晚间,婉瑜突然发动,折腾半宿,生下一个女孩。
张天志一行人本来是奉命勘测长白山与图们江,九月里勘界任务完成,一行人离开吉林城,返回天津。
婉瑜身怀有孕,不宜长途跋涉,所以林若兰跟天志商议,暂时让婉瑜留在吉林。
等年后春暖花开时,正好天志那头也安置妥当,再来接了婉瑜过去。
因此,婉瑜生产之时,天志并不在身边。
好在生产过程十分顺利,小女娃重五斤九两,非常健康。
婉瑜顺利产女,刘东山夫妻升级为外公外婆,可把俩人乐坏了,高兴的抱着小娃,稀罕的不肯撒手。
转过天一大早,刘东山就去电报局,给身在天津的天志发了电报,告诉他婉瑜生产的好消息。
同时,刘东山也通知了亲戚朋友,大家伙儿得知消息,也都替天志和婉瑜高兴。
腊月十六,曲江、曲福二人,领着不少随从护卫,押送大批金银来到吉林城。
如今吉安铁路通车了,他们从通化坐火车,一天多时间,就可以到吉林城,比以前可方便太多了。
今年曲家各处的生意都不错,进项不少,哥俩给曲绍扬送过来了一百多万两银子。
曲绍扬这边办工厂什么的,正是缺银子的时候,这些钱绝对是及时雨,解决了不少问题。
临江那头一切正常,曲老抠儿夫妻如今啥也不管,开春从吉林城回了临江,每天就是帮忙哄着孙子孙女。
曲福媳妇翡翠,嫁给曲福后,给曲福生了一男一女俩孩子。
曲江媳妇今年夏天,又生了个小子。
如今曲江有四儿一女,曲福三儿一女,曲家晚辈总共二十多个孩子,算得上是人丁兴旺了。
曲江、曲福哥俩在吉林城住了几天,正好孩子们也放假了,索性接了孩子们回去过年。
反正现在有火车了,来回都方便,年后再坐车回来就行。
“对了,三哥,临江修铁路的事情,筹备的如何了?”
临走之前,曲绍扬忽然想起来这件事,就随口问了句。
“估计是够呛,咱那点儿地方,上哪儿筹措一百多万两银子去?
我听说知县大人去找了通化知县,商议共同修铁路的事儿,没成。”曲江摇摇头。
临江本身也不是个多大的地方,设治还晚,根本拿不出那么多钱来。
修铁路的事儿,估计一时半会儿的没戏。
“嗯,那就回头再说吧,眼下也确实顾不上那边。”
曲绍扬倒是有心给临江那边修铁路,可眼下他手里也没那么多银子,全都投到各处工厂、矿山去了。
怎么也得再过几年,那些厂矿企业都盈利了,曲绍扬再想想办法,投一部分钱,再贷一部分款,才能把临江到通化的铁路修上。
虽然小铁道成本低,但是运力太差,长久来看,修小铁道不划算。
哥仨唠了几句,曲绍扬又叮嘱孩子们,回去过年也别耽误了功课,这才让人送他们去车站。
陈秀芸依旧如同往年那样,给家里头准备了不少过年的东西,让曲江他们带回去。
如今有火车,也方便了,直接办理托运手续,等着到了通化,再找车运回临江就行。
送走了曲江曲福,正好陈家兄弟的年礼也到了,同样是通过火车运输,真的是方便太多。
http://www.yetianlian.net/yt119063/46908574.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yetianlian.net。何以笙箫默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m.yetianlian.net
五月初,吉、黑两省商定,吉林银元每元核定两吊五百文,外省银元每元核钱两吊四百文,按此比价行使。
滨江道道员何厚琦、呼兰知府李鸿桂奏请吉、黑两省将军,批准在哈尔滨设立商务总会,于吉、黑两省各城镇设立分会。
并议定章程,确保两省工商各界利益。
章程规定,凡是在各商号或者洋人所设工商企业中做工服务的工人,可自愿加入工人会,工人会隶属于商会之下。
六月,吉林成立女子中学堂,第一期招生八十人。
曲佳玲、陈静雅得知消息,纷纷报名。
陈秀芸命人往滨江道送信,征询何家意见。
经何厚琦夫妻允许后,陈秀芸将何泽雯接到家中,同佳玲等人一起去女子中学就读。
何泽雯与佳玲、静雅等人相处很好,日常除了去学校念书,女孩们假期里还跟在陈秀芸身边,学着打理事务等。
这几个丫头都挺聪明的,很多事情稍微一点拨就会了,时间久了,陈秀芸就有意无意的给她们分派点儿差事。
尤其是何泽雯,作为未来的曲家长媳,她肩上的担子很重,陈秀芸也十分看重,会多安排一些事情给她。
何泽雯明白陈秀芸的苦心,每次都能完成的很好。
转眼到了八月,吉安铁路已经全线竣工,安奉铁路、吉哈铁路进展也非常顺利。
虽然中间少不了倭国和沙俄的一些阻挠,但是有哈里曼公司在后面,两国也不敢搅合的太过。
从七月开始,朝廷就下令准备实行预备立宪,东北地区也开始实行新政措施。
清廷根据预备立宪需要,命令各地府县编写乡土志。
同时,朝廷下令废止科举制度,东北各地掀起兴办学堂热潮。
各州、县相继建立小学堂、中学堂、师范学堂、实业学堂等等。
吉省从去年开始就在推行学堂,属于是走在了前列。
此时倒不至于手忙脚乱,反而有更多的精力,去筹备其他事宜。
曲绍扬与众人商议,在吉林、长春两地间,选一处地方建农业试验场。
内设苗圃、农产、园艺、畜牧等科目,购买新式农具、采办各国种苗,聘请倭国农学博士为农艺师,并设立农业学堂,培养技术人才。
首批培养学生一百人,等这些人毕业后,就分派到各州县开设试验分场。
这是东北第一家农业试验场,为发展东北地区农业,打下良好基础。
之后,曲绍扬又提议,在银元局内附设工艺局,增设缝、木、雕、漆、绣、毯、染、金等八厂,后改为工艺传习所。
之前日俄战争,沙俄失败后,将其奉、吉两省诸多权益转给了倭国。
其中,就有沙俄经营的鸭绿江木植公司。
对此,曲绍扬奏禀朝廷后,要求跟倭国重新签订合同。
八月里,东边兵备道、东边税局总办,与倭国安东木材厂,签订了《鸭绿江、浑江木植合同》。
合同中明确规定,倭方需要的木材,由东边道木植公司提供。
倭国木材厂按照木材定价购买,不得派人在鸭绿江、浑江流域采伐。
到八月末,清廷派军机大臣载振、徐世昌前往东北,以查办事件的名义进行政治考察。
曲绍扬得知消息后,立刻命人准备。
九月十三,载振、徐世昌来到吉林,曲绍扬率省府一众官员,出城迎接。
“二位大人能够来到吉林城,实乃我吉林百姓之福,也是我等的荣幸啊。
吉林乃边塞苦寒之地,山高路远、车马难行,二位大人一路舟车劳顿,属实辛苦。
下官已经命人准备好了下处,并且设宴为大人接风洗尘。
还请二位大人赏脸移步,也让我等尽地主之谊。”
曲绍扬与二人见面,非常热情的上前行礼道。
旁人不知道这俩人来东北干啥,曲绍扬还能不知道么?这俩是奉朝廷之命来东北考察的。
回去之后,徐世昌就提出了东北全面改革的对策,并且在转过年便被清廷任命为东三省总督。
这个机会,曲绍扬怎么可能错过?那肯定要好好招待,借此与其攀上关系,才好图谋以后。
“曲大人客气了,早就听闻,吉林将军是一位青年才俊,年少有为,今日一见,果然不假。”
载振二人还礼,与曲绍扬等人互相恭维寒暄几句。
紧接着,一行人进了吉林城,先去驿馆安顿下来,然后曲绍扬直接将人请到府里,设宴款待。
席间,丝竹管乐、歌舞表演,一应俱全,再配上美酒佳肴,气氛自然差不了。
众人推杯换盏,言笑晏晏,不多时便都熟络了起来。
等酒席过后,曲绍扬亲自送二人回驿馆,并送上两份厚礼。
如此以来,二人与曲绍扬的关系,瞬间就拉近了不少。
第二天开始,曲绍扬亲自陪着二人,在吉林城、长春城、哈尔滨等地考察。
尤其是吉林机器局、各处工厂、学堂、铁路等地,全都看了一遍。
东三省为大清的发祥地,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然而自甲午开始,到日俄战争,十来年间东北大地连遭战火,被沙俄和倭国连番洗劫,民生凋敝、疮痍满目。
为谋挽救,朝廷才会派载振、徐世昌前往东北全面考察,以求对症下药,寻找解决方案。
徐世昌一行先到的奉天,然后又去了齐齐哈尔,最后来的吉林城。
因奉天之前还被倭军占领,才归还不久,街面混乱、商铺冷清、行人稀少,一副颓败景象。
齐齐哈尔也差不多一样的情形,市面萧条、商情冷落。
相比之下,吉林城就要好很多,街路洁净、巡警维护治安、商铺林立、行人如织,一派繁华热闹的景象。
再一听曲绍扬主政时的各种举措,以及这几年的成果,载振与徐世昌也不由得暗暗点头,心中赞叹。
别看这位曲大人年纪轻、资历浅,治理地方却很有一套。
将军衙署还有不少公务要处理,曲绍扬也不可能一直陪着。
再者,徐世昌他们是打着查办事件的旗号来巡察,也不可能一直让曲绍扬陪着,那他们还怎么发现问题?
所以几天之后,曲绍扬借口政务繁忙,另外安排人陪同。
那二人也顺水推舟,干脆拒绝了本地官员的陪同,单独行事。
就这样,载振一行人在东北各地辗转两个多月,跋涉数千里,深入了解后,这才返回京城。
随后,徐世昌上了一本折子,洋洋洒洒十万余字,分析了东三省目前的处境,提出了具体的治理方案。
当然,徐世昌也少不得在折子里,夸吉林将军几句,赞其治理有方,吉省各地治安有序、民生安稳、工商业发达等等。
没过多久,朝廷的嘉奖就到了,封曲绍扬为振威将军。
同时,因病在家休养的张锡銮,也借机起复,调任直隶提督。
得知消息后,曲绍扬立刻命人预备一份贺礼,送去凤凰城。
转眼进了冬月,吉安铁路正式通车运行,大量的黄豆、粮食、药材、木材、煤炭等物资,通过铁路,运往安东等地。
各国的先进机械、商品等,也在安东港装上火车,运送到铁路沿线各大城市。
借此,安东也一跃成为继营口和大连后,东北又一处繁华的开放性港口城市。
腊月初一,清廷宣布,长春、吉林、哈尔滨、齐齐哈尔、满洲里,开为商埠。
紧接着,倭国工兵大佐太田,率倭军进入吉林城,强索居住地和商埠地。
企图将大东门以东至莲花泡十余里之地据为租借地,并驱赶当地住户。
当地住户与倭军发生冲突,随即吉林城驻军在曲绍扬的授意下赶到,驱逐了倭军,安抚百姓。
之后,曲绍扬与倭国代表进行交涉,按照规定划一块地作为倭人居住地和商埠地。
但是,所占民房,需要按价赔偿。
倭方自然不肯,双方僵持不下,曲绍扬直接传令调兵。
倭国代表见此情形,不得已低头退让,与吉省签订了开埠条约,划定居住地与商埠地。
倭国在吉林城设立奉天领事馆吉林出张所。
根据清廷决定,在原来的吉林商务会议公所基础上,建立吉林商务总会。
该会宗旨,联络同业、启发智识、以开通商智。
调查商业、研究商学、备商部咨询、会众讨论,以发达商业。
维持公益、改正行规、调息纷难、代诉冤抑、以协和商情。
商务总会由候补知府朱瀚成为总理事,原吉林城商会会长赵秉璋、著名满族士绅松毓为副理事。
同时,吉省成立矿政局,在海龙、通化等地设立分局,负责调查本境矿产资源。
商民报领矿区,分局委员必须亲自前往勘验,并转报总局。
由此,增加对矿产资源开发的监督与管理。
腊月十二晚间,婉瑜突然发动,折腾半宿,生下一个女孩。
张天志一行人本来是奉命勘测长白山与图们江,九月里勘界任务完成,一行人离开吉林城,返回天津。
婉瑜身怀有孕,不宜长途跋涉,所以林若兰跟天志商议,暂时让婉瑜留在吉林。
等年后春暖花开时,正好天志那头也安置妥当,再来接了婉瑜过去。
因此,婉瑜生产之时,天志并不在身边。
好在生产过程十分顺利,小女娃重五斤九两,非常健康。
婉瑜顺利产女,刘东山夫妻升级为外公外婆,可把俩人乐坏了,高兴的抱着小娃,稀罕的不肯撒手。
转过天一大早,刘东山就去电报局,给身在天津的天志发了电报,告诉他婉瑜生产的好消息。
同时,刘东山也通知了亲戚朋友,大家伙儿得知消息,也都替天志和婉瑜高兴。
腊月十六,曲江、曲福二人,领着不少随从护卫,押送大批金银来到吉林城。
如今吉安铁路通车了,他们从通化坐火车,一天多时间,就可以到吉林城,比以前可方便太多了。
今年曲家各处的生意都不错,进项不少,哥俩给曲绍扬送过来了一百多万两银子。
曲绍扬这边办工厂什么的,正是缺银子的时候,这些钱绝对是及时雨,解决了不少问题。
临江那头一切正常,曲老抠儿夫妻如今啥也不管,开春从吉林城回了临江,每天就是帮忙哄着孙子孙女。
曲福媳妇翡翠,嫁给曲福后,给曲福生了一男一女俩孩子。
曲江媳妇今年夏天,又生了个小子。
如今曲江有四儿一女,曲福三儿一女,曲家晚辈总共二十多个孩子,算得上是人丁兴旺了。
曲江、曲福哥俩在吉林城住了几天,正好孩子们也放假了,索性接了孩子们回去过年。
反正现在有火车了,来回都方便,年后再坐车回来就行。
“对了,三哥,临江修铁路的事情,筹备的如何了?”
临走之前,曲绍扬忽然想起来这件事,就随口问了句。
“估计是够呛,咱那点儿地方,上哪儿筹措一百多万两银子去?
我听说知县大人去找了通化知县,商议共同修铁路的事儿,没成。”曲江摇摇头。
临江本身也不是个多大的地方,设治还晚,根本拿不出那么多钱来。
修铁路的事儿,估计一时半会儿的没戏。
“嗯,那就回头再说吧,眼下也确实顾不上那边。”
曲绍扬倒是有心给临江那边修铁路,可眼下他手里也没那么多银子,全都投到各处工厂、矿山去了。
怎么也得再过几年,那些厂矿企业都盈利了,曲绍扬再想想办法,投一部分钱,再贷一部分款,才能把临江到通化的铁路修上。
虽然小铁道成本低,但是运力太差,长久来看,修小铁道不划算。
哥仨唠了几句,曲绍扬又叮嘱孩子们,回去过年也别耽误了功课,这才让人送他们去车站。
陈秀芸依旧如同往年那样,给家里头准备了不少过年的东西,让曲江他们带回去。
如今有火车,也方便了,直接办理托运手续,等着到了通化,再找车运回临江就行。
送走了曲江曲福,正好陈家兄弟的年礼也到了,同样是通过火车运输,真的是方便太多。
http://www.yetianlian.net/yt119063/46908574.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yetianlian.net。何以笙箫默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m.yetianlian.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