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 曲家的产业
何以笙箫默小说小说推荐阅读:寒门崛起、锦衣、大唐开局震惊李世民、大魏芳华、贞观憨婿韦浩、大秦:不装了,你爹我是秦始皇、寒门仕子、终宋、贞观极品小女婿、逍遥小书生、混在皇宫假太监、我的姐夫是太子、非正常三国
冬月二十,曲江带着家里大部分收益,护送刘东山夫妻来到了吉林城。
刘东山夫妻好久都没见到闺女儿子了,一见面,林若兰搂着闺女儿子,忍不住落了泪。
“好了好了,这不是见着孩子了么?
他们都长大了,都有各自的前程,哪能成天陪着咱俩啊?
等新源成了亲,咱就搬到一起去,到时候你帮着哄孙子,天天都能见着面。”
刘东山一看妻子落泪,赶忙就劝道。
林若兰只是太久没见着孩子,想得慌了,被大家伙儿一劝,她也就好了。
一家人团聚,振邦等人见着爷爷奶奶,也都高兴的不得了,围着刘东山夫妻叽叽喳喳说个不停。
曲绍扬趁机会,少不得要说起天志成亲的事情。
陈秀芸已经从那么多的人选之中,挑出来三四个家世、相貌都比较不错的姑娘。
既然刘东山夫妻到了,最后肯定得他们拍板儿。
林若兰一听小志说亲,也来了精神,赶紧就让人把姑娘的画像拿来,她亲自挑选。
能通过陈秀芸她们几个人筛选的,肯定都不差,林若兰一时也看花了眼,觉得哪一个都好。
“真可惜,儿子少了,这要是多俩儿子,正好都娶回家来。”林若兰一边看,一边感慨。
“师娘,新源转过年也二十了,我看你顺手给他挑一个也行。
不然,这么好的姑娘,落别人家去,可惜了。”陈秀芸故意打趣道。
不想林若兰一听,却是眼前一亮,“哎呀,可不咋地?咱家新源也到能成亲的岁数了。”
那头,刘新源一听傻了眼,不是给哥哥挑媳妇么?这咋连他也一起了?
“娘,大嫂,你们可别吓唬我,我才多大啊?
还是先紧着我哥吧,他都二十七,过完年二十八,再不娶媳妇,就成老光棍儿了。
我还想出国留学呢,眼下没有成亲的打算。”
新源在崇文书院里读了两年多,功课始终名列前茅,他有个心愿,想出国留学,到外面看看去。
“出国留学?去哪里啊?也跟你哥似的,去倭国?”刘东山一听,干嘛忙问道。
“师父,不去倭国,新源他们去德国。”曲绍扬一听,赶忙解释道。
振邦和新源都想出国留学,曲绍扬也觉得,孩子们应该出去看一看。
这俩孩子对军校不感兴趣,他们受机器局那些人的影响,都想学理工科。
所以曲绍扬打算把新源和振邦,还有崇文书院几个比较出色的学生,都送去德国学习。
目前已经联系了慕尼黑皇家拜仁工学院、皇家柏林工业高等学院等几个比较知名的学校,对方要求必须通过考核才能过去学习。
年后,曲绍扬会安排人,把这几个孩子都送到京城,如果他们能通过入学考试,就一起送出国留学。
“德国啊,那不是更远?这一出去,得好些年才能回来吧?”
刘东山跟安德斯他们接触的不少,对欧洲那些国家也有些了解,故而问道。
“嗯,少说也得三五年,德国的理工科还是满厉害的,就是毕业难点儿。”曲绍扬点了点头。
“哎呀,得那么长时间啊?那等他们回来,不也都二十好几了么?”
林若兰一听,心中有些舍不得。
她就生了新源和婉瑜俩孩子,新源一出去少说三五年,往后想孩子了咋整?
“二十好几就二十好几呗,孩子出去留学,那是为了前程。
这也就是绍扬有办法,换成寻常人家,想出去还没门路呢。
咱俩一辈子没啥出息,只能搁家种地,孩子不能还像咱一样啊。
德国挺好的,远点儿就远点儿吧。”
刘东山倒是挺高兴的,有出息的孩子才能出国留学呢。
他们家要是出来一个喝洋墨水的,那可是几辈子光宗耀祖的大事情。
林若兰寻思寻思也对,谁家不盼着一辈更比一辈强啊?
儿子能出国留洋,他们脸上也有光彩。
“哎呀,那要不然先给新源成亲吧,到时候他出国留他的洋,儿媳妇留在家里陪着咱俩。
不然的话,万一他在外面跟哪个洋姑娘看对眼儿,再整个金头发蓝眼睛的回来,我可受不了。”林若兰开始考虑这件事的可行性。
“别,别啊,娘,可不带这样儿的啊,那不耽误人家姑娘好几年么?
我跟你们保证,不在外面乱搞还不行么?你们放心,我肯定回来娶媳妇。”
新源一听,吓得脸都白了,赶忙摆手。
众人被新源这样子,逗得哈哈大笑。
亲人难得团聚,大家伙儿凑在一起嘻嘻哈哈的说笑着。
就连婉瑜,也比之前开心了许多。
只是偶尔与张天志的目光对上,婉瑜会立刻将视线移开,心情瞬间低落下来。
晚间,府里预备了丰盛的饭菜,大家伙儿聚在一起热热闹闹的吃团圆饭。
晚饭后,曲绍扬和曲江两人去书房,曲江把这两年临江和抚松两地的收益情况,大概给曲绍扬说了一下。
金矿已经从原本的三处,发展到了六处。
产量相当可以,扣除上缴的税赋和金工的工钱,每年还能剩一百多万两银子。
几处铁矿的产量也不错,炼出来的铁,多数用于生产农具、刀具等。
这两年吉省招揽流民垦荒,需要大量的农具,光是临江、抚松、通化、长白这几个州县的农具需求量就很大,生产出来的农具供不应求。
四个煤矿的产量也都不错,除了自家厂子用之外,还卖出去很多。
曲家的各种买卖铺子,也开遍了东边道各个州县。
虽说有些地方受到日俄战争影响,生意暂时不太景气,但大部分都挺挣钱的。
抚松那边,曲福已经把参园扩大了好几倍。
去年起参做货四千丈,今年起参做货五千丈,照这么发展下去,过几年就能起参做货一万丈了。
不光参园扩大规模,鹿场等规模也扩大了不少。
目前鹿场里养鹿四五百头,香獐子、水獭、紫貂等数量都有增长。
当初孟兰心管着鹿场和参园的时候,就带人研究园参肥料的事情。
经过这几年的试验发现,鹿粪发酵腐熟、豆饼粉发酵之后,对人参增产有明显效果。
如今曲家参园平均单产比过去高了四五斤,这就相当牛了。
去年战事紧张,各地都乱,曲绍扬没让曲江往省城送银子。
这不是曲绍扬打算来年再开几个厂子么?手里的资金不太够了,所以才让曲江把两年的收益送过来。
曲江跟曲福还有各处掌柜、管事核对了之后,一共押送了两百多万两银子过来。
“老四,我来之前,咱临江知县托我给你带个话儿,说修铁路的事儿。
那个吉安铁路不是只经过通化,不路过咱临江么?
知县大人的意思,能不能从咱临江修一条铁路过去,接到通化?
那样的话,往后不管是出门还是运送货物,都方便多了。”
曲福把账目都交代清楚后,想起临江知县的委托,忙跟曲绍扬说道。
“修铁路倒是件好事儿,可就是这修路的钱不少,吉安铁路是美国人和京津各地商户投资修建的。
临江到通化的铁路,我估计修筑成本得一百七八十万两银子。
省城一时拿不出这份儿银子,如果临江那边能出大头的话,剩余的咱家可以出,把铁路修过去。”
给家乡修路,曲绍扬自然是乐意的。
但是修铁路成本挺高,省府拿不出这份儿钱,曲绍扬也不可能全都自己掏钱。
这就得看临江知县有没有这个能力了,哪怕是筹到六七成的费用,剩下的曲绍扬给兜底。
“要是实在凑不出那么多,其实也可以修小火车道,那个成本要低一些,就是运力不够。”
曲绍扬能做到的,也就这些了。
“行,那等我回去,就跟知县大人说一声儿。”曲江点点头。
曲江这一趟来,就是给曲绍扬送银子的。
眼见着快过年了,家里各处买卖都忙着呢,曲江现在当家管事,不能离开太久。
银子送到,在吉林城住了两天,便带着人回去了。
临走的时候,陈秀芸给家里头带了不少东西,足足装了两大车。
刘东山和林若兰来省城,就是为了天志的婚事。
于是稍微休息两天后,林若兰就提出来,想要找个机会,见一见那几个姑娘。
毕竟画像和真人有出入,还是亲眼看看才放心。
陈秀芸觉得也有道理,于是就琢磨着找个什么机会,邀请城中官员和富商们的家眷来府里聚一聚,顺道见一见那几个姑娘。
这样自然点儿,成与不成的,彼此也都不尴尬。
若是单个儿相看,万一没成,对女方的名声不好。
可是这寒冬腊月、数九寒天的,外头啥花草都没有,想办个赏花会都不成,总不能赏雪花吧?
曲老抠儿夫妻要是在的话,还能借口办寿。
“绍扬,师父今年多大岁数了?”
陈秀芸忽然想起来,刘东山在府里啊,他是曲绍扬的师父,天地君亲师,这也是正经长辈。
要是顶着刘东山的名义办一场宴会,倒也不是不行。
“咱师父啊?他今年六十五,过了年六十六了。”
曲绍扬仔细算了下,应该是马上六十六了没错儿。
“得嘞,那就这么办。我下帖子给各家,就说是提前给咱师父办六十六岁大寿。
邀请他们带着家眷过来,一同庆贺。”陈秀芸闻言一拍手,这可真是太巧了,就这么办。
“啊?咱师父寿辰在四月,你这时候办寿好么?”
曲绍扬闻言一愣,这是不是有点儿太过儿戏了?
“你懂什么?人说六十六不能在正日子办,都是提前。
难得师父师娘来省城了,以前咱也没给他们张罗过,正好有机会,那就提前庆寿呗。”
陈秀芸瞪了曲绍扬一眼,这人有时候笨的出奇。
曲绍扬一听,哦了声儿,确实,不少地方有这个规矩。
不过,明年四月的寿辰,今年腊月就过,是不是提前的太多了?
“还是你有办法,行啊,那就照你说的办吧。”
算了,提前就提前吧,外人又不知道具体什么时候。
来年四月,怕是新源已经出国了,小志也要忙着勘查长白山和图们江,哪里有时间?
做徒弟的,给师父办一回六十六岁大寿,合情合理,旁人挑不出毛病来。
就这样,两口子商议妥当,陈秀芸又去跟林若兰和刘东山说了。
二老一寻思,难得孩子都在跟前儿,人挺齐全,提前庆寿也不是不行。
说通了二老,陈秀芸立刻挑了日子,腊月初六不错,就这天吧。
于是,陈秀芸就给城中有头有脸的人家都下了帖子。
说是腊月初六,要给曲绍扬的老恩师办六十六岁寿辰,邀请各家携带家眷前来赴宴。
曲绍扬到吉林也两年多了,除了过年,平常时候将军府里极少办宴会之类。
就连杨春红和林玉环生孩子,都没办满月酒。
不像有的官儿,家里屁大点儿事都要张罗,好借机敛财。
也因此,各家接到帖子后,都挺惊讶。
不知道将军大人的老恩师是哪位,竟然能让将军大人如此重视,破例为他举办宴席庆寿。
也有明白人,尤其是那些家里有闺女,听说前阵子将军夫人要给小叔子议亲的,多少也就明白了,人家这是想要借机会相看呢。
于是,各家都嘱咐了闺女,好好打扮,寿宴当天一定要谨言慎行,给人家留个好印象。
有的人家,还特地为了这场寿宴,给闺女置办了两身漂亮的衣裳。
将军府这边,为了刘东山的寿宴,也是忙碌准备着。
腊月初六,是曲绍扬为恩师刘东山办六十六岁大寿的日子。
这天,将军府宾客如云,整个儿省城的官员、富商,甚至连附近州县的官员,都带着贺礼前来。
曲绍扬带着张天志、刘新源、曲振邦几个招待男客。
陈秀芸领着婉瑜、孟兰心、杨春红、林玉环等人,招待女客。
“师娘,这位就是咱们吉林城商会赵会长的夫人,这是赵家三小姐。”
陈秀芸给林若兰介绍来人时,故意朝着林若兰使了个眼色。
林若兰顿时就明白过来,这就是她看中那几个姑娘之中的一位。
“是赵夫人和三小姐啊,快请坐,请坐。”
林若兰十分热情的招呼对方坐下,顺道打量了赵家三小姐几眼。
赵家这位三小姐,今年十六岁,长的不错,端方秀雅、温婉沉静,林若兰一看就喜欢上了。
http://www.yetianlian.net/yt119063/46799554.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yetianlian.net。何以笙箫默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m.yetianlian.net
刘东山夫妻好久都没见到闺女儿子了,一见面,林若兰搂着闺女儿子,忍不住落了泪。
“好了好了,这不是见着孩子了么?
他们都长大了,都有各自的前程,哪能成天陪着咱俩啊?
等新源成了亲,咱就搬到一起去,到时候你帮着哄孙子,天天都能见着面。”
刘东山一看妻子落泪,赶忙就劝道。
林若兰只是太久没见着孩子,想得慌了,被大家伙儿一劝,她也就好了。
一家人团聚,振邦等人见着爷爷奶奶,也都高兴的不得了,围着刘东山夫妻叽叽喳喳说个不停。
曲绍扬趁机会,少不得要说起天志成亲的事情。
陈秀芸已经从那么多的人选之中,挑出来三四个家世、相貌都比较不错的姑娘。
既然刘东山夫妻到了,最后肯定得他们拍板儿。
林若兰一听小志说亲,也来了精神,赶紧就让人把姑娘的画像拿来,她亲自挑选。
能通过陈秀芸她们几个人筛选的,肯定都不差,林若兰一时也看花了眼,觉得哪一个都好。
“真可惜,儿子少了,这要是多俩儿子,正好都娶回家来。”林若兰一边看,一边感慨。
“师娘,新源转过年也二十了,我看你顺手给他挑一个也行。
不然,这么好的姑娘,落别人家去,可惜了。”陈秀芸故意打趣道。
不想林若兰一听,却是眼前一亮,“哎呀,可不咋地?咱家新源也到能成亲的岁数了。”
那头,刘新源一听傻了眼,不是给哥哥挑媳妇么?这咋连他也一起了?
“娘,大嫂,你们可别吓唬我,我才多大啊?
还是先紧着我哥吧,他都二十七,过完年二十八,再不娶媳妇,就成老光棍儿了。
我还想出国留学呢,眼下没有成亲的打算。”
新源在崇文书院里读了两年多,功课始终名列前茅,他有个心愿,想出国留学,到外面看看去。
“出国留学?去哪里啊?也跟你哥似的,去倭国?”刘东山一听,干嘛忙问道。
“师父,不去倭国,新源他们去德国。”曲绍扬一听,赶忙解释道。
振邦和新源都想出国留学,曲绍扬也觉得,孩子们应该出去看一看。
这俩孩子对军校不感兴趣,他们受机器局那些人的影响,都想学理工科。
所以曲绍扬打算把新源和振邦,还有崇文书院几个比较出色的学生,都送去德国学习。
目前已经联系了慕尼黑皇家拜仁工学院、皇家柏林工业高等学院等几个比较知名的学校,对方要求必须通过考核才能过去学习。
年后,曲绍扬会安排人,把这几个孩子都送到京城,如果他们能通过入学考试,就一起送出国留学。
“德国啊,那不是更远?这一出去,得好些年才能回来吧?”
刘东山跟安德斯他们接触的不少,对欧洲那些国家也有些了解,故而问道。
“嗯,少说也得三五年,德国的理工科还是满厉害的,就是毕业难点儿。”曲绍扬点了点头。
“哎呀,得那么长时间啊?那等他们回来,不也都二十好几了么?”
林若兰一听,心中有些舍不得。
她就生了新源和婉瑜俩孩子,新源一出去少说三五年,往后想孩子了咋整?
“二十好几就二十好几呗,孩子出去留学,那是为了前程。
这也就是绍扬有办法,换成寻常人家,想出去还没门路呢。
咱俩一辈子没啥出息,只能搁家种地,孩子不能还像咱一样啊。
德国挺好的,远点儿就远点儿吧。”
刘东山倒是挺高兴的,有出息的孩子才能出国留学呢。
他们家要是出来一个喝洋墨水的,那可是几辈子光宗耀祖的大事情。
林若兰寻思寻思也对,谁家不盼着一辈更比一辈强啊?
儿子能出国留洋,他们脸上也有光彩。
“哎呀,那要不然先给新源成亲吧,到时候他出国留他的洋,儿媳妇留在家里陪着咱俩。
不然的话,万一他在外面跟哪个洋姑娘看对眼儿,再整个金头发蓝眼睛的回来,我可受不了。”林若兰开始考虑这件事的可行性。
“别,别啊,娘,可不带这样儿的啊,那不耽误人家姑娘好几年么?
我跟你们保证,不在外面乱搞还不行么?你们放心,我肯定回来娶媳妇。”
新源一听,吓得脸都白了,赶忙摆手。
众人被新源这样子,逗得哈哈大笑。
亲人难得团聚,大家伙儿凑在一起嘻嘻哈哈的说笑着。
就连婉瑜,也比之前开心了许多。
只是偶尔与张天志的目光对上,婉瑜会立刻将视线移开,心情瞬间低落下来。
晚间,府里预备了丰盛的饭菜,大家伙儿聚在一起热热闹闹的吃团圆饭。
晚饭后,曲绍扬和曲江两人去书房,曲江把这两年临江和抚松两地的收益情况,大概给曲绍扬说了一下。
金矿已经从原本的三处,发展到了六处。
产量相当可以,扣除上缴的税赋和金工的工钱,每年还能剩一百多万两银子。
几处铁矿的产量也不错,炼出来的铁,多数用于生产农具、刀具等。
这两年吉省招揽流民垦荒,需要大量的农具,光是临江、抚松、通化、长白这几个州县的农具需求量就很大,生产出来的农具供不应求。
四个煤矿的产量也都不错,除了自家厂子用之外,还卖出去很多。
曲家的各种买卖铺子,也开遍了东边道各个州县。
虽说有些地方受到日俄战争影响,生意暂时不太景气,但大部分都挺挣钱的。
抚松那边,曲福已经把参园扩大了好几倍。
去年起参做货四千丈,今年起参做货五千丈,照这么发展下去,过几年就能起参做货一万丈了。
不光参园扩大规模,鹿场等规模也扩大了不少。
目前鹿场里养鹿四五百头,香獐子、水獭、紫貂等数量都有增长。
当初孟兰心管着鹿场和参园的时候,就带人研究园参肥料的事情。
经过这几年的试验发现,鹿粪发酵腐熟、豆饼粉发酵之后,对人参增产有明显效果。
如今曲家参园平均单产比过去高了四五斤,这就相当牛了。
去年战事紧张,各地都乱,曲绍扬没让曲江往省城送银子。
这不是曲绍扬打算来年再开几个厂子么?手里的资金不太够了,所以才让曲江把两年的收益送过来。
曲江跟曲福还有各处掌柜、管事核对了之后,一共押送了两百多万两银子过来。
“老四,我来之前,咱临江知县托我给你带个话儿,说修铁路的事儿。
那个吉安铁路不是只经过通化,不路过咱临江么?
知县大人的意思,能不能从咱临江修一条铁路过去,接到通化?
那样的话,往后不管是出门还是运送货物,都方便多了。”
曲福把账目都交代清楚后,想起临江知县的委托,忙跟曲绍扬说道。
“修铁路倒是件好事儿,可就是这修路的钱不少,吉安铁路是美国人和京津各地商户投资修建的。
临江到通化的铁路,我估计修筑成本得一百七八十万两银子。
省城一时拿不出这份儿银子,如果临江那边能出大头的话,剩余的咱家可以出,把铁路修过去。”
给家乡修路,曲绍扬自然是乐意的。
但是修铁路成本挺高,省府拿不出这份儿钱,曲绍扬也不可能全都自己掏钱。
这就得看临江知县有没有这个能力了,哪怕是筹到六七成的费用,剩下的曲绍扬给兜底。
“要是实在凑不出那么多,其实也可以修小火车道,那个成本要低一些,就是运力不够。”
曲绍扬能做到的,也就这些了。
“行,那等我回去,就跟知县大人说一声儿。”曲江点点头。
曲江这一趟来,就是给曲绍扬送银子的。
眼见着快过年了,家里各处买卖都忙着呢,曲江现在当家管事,不能离开太久。
银子送到,在吉林城住了两天,便带着人回去了。
临走的时候,陈秀芸给家里头带了不少东西,足足装了两大车。
刘东山和林若兰来省城,就是为了天志的婚事。
于是稍微休息两天后,林若兰就提出来,想要找个机会,见一见那几个姑娘。
毕竟画像和真人有出入,还是亲眼看看才放心。
陈秀芸觉得也有道理,于是就琢磨着找个什么机会,邀请城中官员和富商们的家眷来府里聚一聚,顺道见一见那几个姑娘。
这样自然点儿,成与不成的,彼此也都不尴尬。
若是单个儿相看,万一没成,对女方的名声不好。
可是这寒冬腊月、数九寒天的,外头啥花草都没有,想办个赏花会都不成,总不能赏雪花吧?
曲老抠儿夫妻要是在的话,还能借口办寿。
“绍扬,师父今年多大岁数了?”
陈秀芸忽然想起来,刘东山在府里啊,他是曲绍扬的师父,天地君亲师,这也是正经长辈。
要是顶着刘东山的名义办一场宴会,倒也不是不行。
“咱师父啊?他今年六十五,过了年六十六了。”
曲绍扬仔细算了下,应该是马上六十六了没错儿。
“得嘞,那就这么办。我下帖子给各家,就说是提前给咱师父办六十六岁大寿。
邀请他们带着家眷过来,一同庆贺。”陈秀芸闻言一拍手,这可真是太巧了,就这么办。
“啊?咱师父寿辰在四月,你这时候办寿好么?”
曲绍扬闻言一愣,这是不是有点儿太过儿戏了?
“你懂什么?人说六十六不能在正日子办,都是提前。
难得师父师娘来省城了,以前咱也没给他们张罗过,正好有机会,那就提前庆寿呗。”
陈秀芸瞪了曲绍扬一眼,这人有时候笨的出奇。
曲绍扬一听,哦了声儿,确实,不少地方有这个规矩。
不过,明年四月的寿辰,今年腊月就过,是不是提前的太多了?
“还是你有办法,行啊,那就照你说的办吧。”
算了,提前就提前吧,外人又不知道具体什么时候。
来年四月,怕是新源已经出国了,小志也要忙着勘查长白山和图们江,哪里有时间?
做徒弟的,给师父办一回六十六岁大寿,合情合理,旁人挑不出毛病来。
就这样,两口子商议妥当,陈秀芸又去跟林若兰和刘东山说了。
二老一寻思,难得孩子都在跟前儿,人挺齐全,提前庆寿也不是不行。
说通了二老,陈秀芸立刻挑了日子,腊月初六不错,就这天吧。
于是,陈秀芸就给城中有头有脸的人家都下了帖子。
说是腊月初六,要给曲绍扬的老恩师办六十六岁寿辰,邀请各家携带家眷前来赴宴。
曲绍扬到吉林也两年多了,除了过年,平常时候将军府里极少办宴会之类。
就连杨春红和林玉环生孩子,都没办满月酒。
不像有的官儿,家里屁大点儿事都要张罗,好借机敛财。
也因此,各家接到帖子后,都挺惊讶。
不知道将军大人的老恩师是哪位,竟然能让将军大人如此重视,破例为他举办宴席庆寿。
也有明白人,尤其是那些家里有闺女,听说前阵子将军夫人要给小叔子议亲的,多少也就明白了,人家这是想要借机会相看呢。
于是,各家都嘱咐了闺女,好好打扮,寿宴当天一定要谨言慎行,给人家留个好印象。
有的人家,还特地为了这场寿宴,给闺女置办了两身漂亮的衣裳。
将军府这边,为了刘东山的寿宴,也是忙碌准备着。
腊月初六,是曲绍扬为恩师刘东山办六十六岁大寿的日子。
这天,将军府宾客如云,整个儿省城的官员、富商,甚至连附近州县的官员,都带着贺礼前来。
曲绍扬带着张天志、刘新源、曲振邦几个招待男客。
陈秀芸领着婉瑜、孟兰心、杨春红、林玉环等人,招待女客。
“师娘,这位就是咱们吉林城商会赵会长的夫人,这是赵家三小姐。”
陈秀芸给林若兰介绍来人时,故意朝着林若兰使了个眼色。
林若兰顿时就明白过来,这就是她看中那几个姑娘之中的一位。
“是赵夫人和三小姐啊,快请坐,请坐。”
林若兰十分热情的招呼对方坐下,顺道打量了赵家三小姐几眼。
赵家这位三小姐,今年十六岁,长的不错,端方秀雅、温婉沉静,林若兰一看就喜欢上了。
http://www.yetianlian.net/yt119063/46799554.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yetianlian.net。何以笙箫默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m.yetianlian.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