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何以笙箫默小说 > 民国:关东参王 > 第五十三章 打不过就和谈
翻页 夜间

第五十三章 打不过就和谈

    沙俄驻军在营口、海城、辽阳等城池周围都建有非常坚固的防御工事和堡垒。

    正常情况下,定边军短时间内不可能拿得下这些地方。

    可此时沙俄军中很多人还都病着呢,再加上定边军使用了一些以前从来没出现过,专门应对坚固工事和战壕的武器,杀伤力非常大。

    沙俄军无法应对,只能节节败退。

    而定边军所使用的武器,也不是啥高科技。

    就是临江军工厂采纳了曲绍扬的建议,通过改良制造出来的迫击炮和飞雷炮。

    迫击炮源于臼炮,日俄战争时期,沙俄曾经使用过以舰炮改良的迫击炮。

    但是在眼下这个时候,应该是还没出现,或者没装备到驻东北的沙俄军。

    至于飞雷炮,还有另一个名字,没良心炮,那是抗战后期才有的东西。

    之所以会用到这两种炮,没别的原因,主要还是定边军发展太快,武器装备不够用了。

    虽然前期曲绍扬积攒了不少家底儿,后来还缴获了很多枪炮等,但是随着定边军的人数越来越多,地盘越来越大,这武器装备就有点儿跟不上。

    枪支还好说点儿,可是这火炮,数量太少了,属实不够用的。

    辛丑条约签订后,西方国家对清廷有武器禁运约定。

    再加上东边道独立后,无法通过洋人购买军火。

    所以,就逼得曲绍扬不得不绞尽脑汁,跟安德斯等军工人员一同商议办法。

    东边道矿产资源丰富,铁矿、煤矿、铜矿等等都有。

    尤其是通化的铁矿、临江六道沟的铜矿,矿藏丰富,煤矿更是不用说,湾沟、三岔子等地的煤质量非常好。

    所以,东边道有良好的工业基础。

    前几年,陈秀芸就利用跟洋人的合作,通过以药物换物资的方式,弄回来了不少洋人淘汰的中小型设备,建了个炼钢厂。

    最初用来生产林区小火车的轨道,铺设小火车铁道,运送木材。

    后来铁路铺的差不多了,又改做其他的用途。

    由于技术原因,太高端的武器,军工厂那头暂时还生产不出来。

    这两种炮对于钢材的要求没那么高,尤其是飞雷炮,基本上就是没要求,完全没问题。

    这个冬天,军工厂那边,生产了好多飞雷炮,正好用来对付沙俄军队了。

    于是,沙俄军最引以为傲的防御工事、堡垒,在定边军各种炮火的打击下,很快就被破坏殆尽。

    四面合围的海城,连半个月都没坚持上,就被攻破了。

    紧接着,两路大军朝辽阳进发,同另一路汇合,将辽阳城团团围住。

    辽阳是奉天最后的屏障,如果辽阳失守,奉天必丢。

    到这个时候,阿列克谢耶夫终于回过神来,赶紧下令,调集其他地方的军队,增援辽阳和奉天。

    沙俄在旅大等地驻守了六万多兵力,阿列克谢耶夫紧急调动四万兵力增援辽阳。

    然而此时盖平、熊岳等地都在定边军掌控之下,正好将沙俄军北上的道路切断。

    由定边军和当地民团、百姓组成的义军,已经设下了重重障碍和埋伏,用于阻击沙俄军。

    另一边,从哈尔滨、吉林等地调动的三万沙俄援军,也被阻拦在海龙、怀德、陶鹿等地,无法前进。

    这种情况下,辽阳也没能坚持太久,在定边军猛烈的炮火下,很快就被攻破。

    败军扔下辽阳城出逃,定边军随即进城,收获了大量的军械和粮饷物资,随即开赴奉天。

    这下子,增祺真的傻眼了,这要是让定边军攻进奉天,他的小命儿肯定不保。

    于是,增祺丢下奉天城,再次出逃。

    其他官员也跟着跑了不少,奉天这边,只剩下张锡銮主持大局。

    张锡銮见此情形,立刻致电京城,请求朝廷同意谈判议和。

    张锡銮的主张是,东边道义军并不是要反对朝廷,他们的主要目标是驱逐沙俄军,其次是惩治增祺卖国贼,从来没喊过反清的口号。

    只要朝廷拿出诚意来,将增祺法办,相信东边道义军会同意撤兵。

    如果朝廷可以许诺高官厚禄的话,张锡銮有把握,可以劝服曲绍扬,不再攻打奉天。

    或者,朝廷也可以与定边军联手,驱逐沙俄军队。

    东边道义军节节胜利的消息,很快就传遍了全国各地,甚至海外。

    南方各省的爱国人士,纷纷表示,愿意支持东边道义军,齐心合力,驱逐俄寇。

    好多人开始捐款捐物,想办法通过海上,运往安东,支援义军。

    还有一些抗俄志士,组成了义勇队,奔赴辽东战场。

    西方各国自然也关注到了这一情况,然后纷纷担心起来。

    沙俄想独占东北,排挤其他国家,早就引起了各国的不满。

    眼见着沙俄吃瘪,节节败退,各国虽然高兴,更深层次的还是担忧。

    列强们很害怕,万一东边道义军真的将沙俄驱逐出东北,这一股士气,很可能会带来难以预料的结果。

    列强们虽然觊觎大清的国土和资源,但无论哪一国,都没有那个能力彻底征服大清,征服这广阔的大地。

    所以,他们更希望看到的是一个垂垂老矣、病入膏肓的大清,一个对洋人、对列强充满畏惧心理的大清。

    这样,他们才能在这片土地上耀武扬威、作威作福、敲诈勒索,攫取更多的资源。

    如果真的让这股义军将沙俄打败并驱逐,那么,清朝的百姓势必会觉醒,这不是列强希望看到的。

    不,甚至不用打败,哪怕这一次攻破了奉天,就足可以打破列强不能战胜的神话。

    那么加下来,各国在大清的话语权就会降低。

    所以,美、英、日等国,一方面照会大清,催促其尽快安抚东边道义军,不要让事态扩大。

    另一方面,也给沙俄施加压力,逼迫沙俄尽快签订条约,从东北撤军。

    不然的话,各国会适当考虑,对东边道义军施以援助。

    清廷此时,也是各种意见争论不休。

    有的主张派兵围剿义军,不能让这伙义军发展壮大,但大多数人还是主张谈判议和。

    他们的想法跟张锡銮类似,都认为东边道义军从一开始反对的就不是朝廷,而是沙俄入侵者和增祺。

    定边军训练有素、勇猛无双,曾经在甲午抗倭时立下赫赫战功。

    曲绍扬本人,也是位能臣干将,这些年出任东边道巡检使,兢兢业业,各处剿匪,维护东边道治安,立下了汗马功劳。

    尤其是这一次抗击沙俄入侵,定边军表现的相当出色,愣是没让沙俄军踏进东边道一步。

    这等功绩,理所应当加官进爵犒赏三军才对。

    闹到今天这个地步,完全是增祺惹出来的祸事。

    如果不是他非得要惩治定边军将领,来讨好沙俄方面,不会逼得定边军起义,东边道独立。

    而今东边道义军连破数座城池,兵围奉天,对于朝廷来说,也是件好事,正好可以借此来逼迫沙俄早些撤兵。

    因此很多人都支持张锡銮的说法,建议跟东边道义军先谈一谈条件。

    当然,也不能不防着,还是要往奉天调兵增援,避免双方谈不拢。

    群臣争论不休,列强纷纷施加压力,最终,西太后也只能同意张锡銮的请求,先谈。

    同时,命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立刻调兵往东北,驰援奉天。

    张锡銮接到朝廷命令后,立刻派人出城,送信给曲绍扬,表明朝廷的态度。

    只要曲绍扬不率兵攻入奉天,一切都可以谈,想要什么条件,都可以提。

    “大哥,二哥,你们看,这件事怎么处理好一些?”

    曲绍扬把信交给了陈允哲、陈允瀚等人传看,然后询问大家的意见。

    “嗯,我倒是觉得,可以谈。

    眼下咱们虽然是节节胜利,可也只是侥幸险胜,如果再打下去,只怕是朝廷会调重兵过来,沙俄那边也会增兵。

    咱们就这些兵力,三线作战,南北两边阻敌增援,打的都非常吃力。

    时间长了,对咱们不利。”陈允哲沉吟片刻,说出了自己的意见。

    东边道义军毕竟起事时间短,底子没那么雄厚。

    这一次攻打奉天,已经是拿出全部家底儿了。

    眼下熊岳、盖平方向,只有两万定边军,联合民团、百姓,阻击沙俄四万大军。

    海龙、怀德方向,是刘永和、杨玉麟等人的两万忠义军,联合之前曲绍扬收复的土匪绺子、吉省义军,也是在苦苦支撑。

    一旦清军和沙俄军增援,对于义军来说,就太危险了。

    闹不好,现在的战果保不住不说,还得陷入四面楚歌的境地。

    所以,陈允哲和一部分人主张谈,眼下他们占据优势,可以多提条件。

    只要朝廷给的足够多,这个仗也不是非得继续打。

    “谈什么?我看就没必要谈。

    咱都起义了,打了一年的仗,现在又和谈,那之前的仗不都白打了么?

    自古以来,被招降的,几个有好下场?

    别今天糊弄咱和谈,明天再来个秋后算账,到时候咱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义和团,就是最现成的例子,这可是咱们都看见的。”

    陈允瀚对此提出不同意见,他觉得没必要谈,就是打,打到哪儿算哪儿,成了固然可喜,失败了大不了掉脑袋。

    男子汉大丈夫,不能白活一世,能轰轰烈烈干一场,这辈子算是没白来。

    “你能不能长点儿脑子,这是咱一个人两个人的事情么?

    这关系到近十万将士,后头是几万个家,东边道总共有多少人口?

    这么打下去,你是要把所有人都打没了么?打仗打到最后,有几个赢家?”陈允哲气的瞪弟弟。

    陈允哲说的,其实也是曲绍扬心里担忧的。

    东边道虽说是有十个州县,可是跟整个儿东北,根本就不值得一提,更别说全国了。

    定边军能发展到眼下的规模,主要是他们有群众基础,东边道的老百姓,还有各地义军都支持他们。

    可东边道就那么些人口,支撑不起来更多的军队了,继续打下去,未来确实不乐观。

    眼下大清气运还没到尽头,都说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一旦朝廷真的调集大批兵力来围剿,东边道义军怕是坚持不了太久。

    既然清廷主动提出议和,倒也是个机会。

    只是这谈判的条件,具体应该怎么提,需要仔细斟酌。

    不管什么时候,真正乐意打仗的人不多,大多数人还是希望过安安稳稳的生活。

    所以众人商议到最后,还是同意了先谈判,提出条件慢慢谈,正好大军也可以趁机喘口气歇一歇。

    经过众人的商议之后,提出了这么几个条件。

    第一个沙俄必须退兵,签订条约撤离东北,第二个必须严惩卖国贼增祺。

    第三个,曲绍扬狮子大开口,要东三省总督的位置。

    而且现有定边军,不得打散,要全部保留,归他调遣。

    谈判嘛,条件当然要往高了提,得有讨价还价的余地。

    难不成费劲巴拉起义一回,就要个东边道道台?或者东边道镇守使?那这一年的仗可真就白打了,太没意思。

    曲绍扬这边提的条件,传到了朝廷那边,又引起的一番争论。

    第一个没问题,朝廷也希望沙俄早日撤兵。

    经历了这一场仗之后,沙俄的在东北的实力遭受不小的损失,再有各列强参与,估计能完成签约。

    第二个更不算啥了,区区一个增祺,只要能稳住局面,牺牲掉也没问题。

    但第三个不行,东北是满人的发源地,至关重要,哪能任用汉臣当什么东三省总督?

    再说了,从最开始东北就没有总督这个职位,一直都是旗民分治的政策,各省将军统管本省军政要务。

    这要是让曲绍扬当了东三省总督,往后东北不就成东边道义军所有了么?这,绝对不行。

    于是有人就建议,既然定边军这么厉害,不如就让曲绍扬做分巡东边兵备道道员。

    除了现有的凤城、安东、岫岩、宽甸、怀仁、兴京、通化、海龙、临江、抚松这些地方,还可以把珲春都统下属的地区,也划拨过去。

    正好将沿着鸭绿江、长白山、图们江的这一狭长地带,全都交给定边军镇守,南面防高丽,北面防沙俄。

    以定边军的勇武,曲绍扬的才干,肯定能将东边地带管理的很好,再不怕沙俄滋生事端。

    http://www.yetianlian.net/yt119063/46651425.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yetianlian.net。何以笙箫默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m.yetianlian.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