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小志要当兵
何以笙箫默小说小说推荐阅读:寒门崛起、锦衣、大唐开局震惊李世民、大魏芳华、贞观憨婿韦浩、大秦:不装了,你爹我是秦始皇、寒门仕子、终宋、贞观极品小女婿、逍遥小书生、混在皇宫假太监、我的姐夫是太子、非正常三国
冬日里,昼短夜长,一天天很快就过去。
冬月二十七,郑铁柱一行人先行返回猫耳山,向曲绍扬汇报,江上飘绺子已经尽数剿灭。
郑铁柱等人,从江上飘绺子缴获了不少银钱和东西。
按照曲绍扬的吩咐,送了一半儿到林家大院,留给杨家姑娘傍身之用。
又过了五天,何远志以及另外那几个人,也回来了。
“大人,杨家那姑娘不见了。”一回来,何远志立刻向曲绍扬禀报。
曲绍扬愣了下,“不见了?她不是还带着伤么?怎么会不见呢?周围你们都找了么?”
“找了,林家老爷召集了不少青壮,跟我们一起找的。
附近都找遍了,也没见到杨姑娘的影子。哦,对了,这是她留给大人的一封信。”
何远志拿出一封信来,递给了曲绍扬。
曲绍扬接过信打开一看,信里头杨家四丫说,她要去吉林城,找秦志高报仇。
并且感谢曲绍扬对她的援手,如果她报了仇还能活着,将来一定会想办法报答救命之恩。
“秦志高在吉林城?她怎么知道的?”曲绍扬看完信,挺好奇的问道。
“哦,是郑大人他们说的。
郑大人他们剿灭了江上飘绺子,抓了几个俘虏审问。
从他们的口供里得知,秦志高跑去了吉林城,一直没敢回秦家。
而且,秦志高还跟江上飘绺子约定好了,带着信物到吉林城的临江门,秦记山货烟麻栈拿尾款。”
“我们在林家附近没找到人,还特地往吉林城那边找了,也没看着杨姑娘的影子。
秦记烟麻栈那头,我们也派人过去打听了,没人见过杨家姑娘,秦志高也不在烟麻栈里住着。”
何远志不敢隐瞒,一五一十把事情经过都说了。
“梨树沟呢?你们去梨树沟了么?”曲绍扬琢磨了下,忽然想起个地方来。
那丫头不会是先回家去,收敛家人尸首了吧?
“哎呀,这个真没想到,我们没去。”
何远志一拍脑门儿,梨树沟那头,他们确实没过去找。
“嗯,那就有可能是先回梨树沟了。
算了吧,咱们能帮到这个地步,已经是仁至义尽,往后吉凶祸福,都看她的造化了。
这段时间你们也辛苦了,回去好好歇一阵子。”
曲绍扬摆摆手,并没有责怪何远志等人,谁也想不到杨家四丫头这么野,伤还没好,就要去报仇啊。
何远志等人应声离开,留下曲绍扬继续跟那一摞公文较劲。
进了腊月,就觉得日子过的特别快,好像没咋地呢,就到了腊月中旬。
各家各户都开始忙活着预备过年,曲家更不用说,早早就开始准备了。
腊月十八,派去凤凰城的人回来了,带回来张锡銮的回信,还有不老少礼物。
其中有张锡銮的回礼,也有陈允哲陈允瀚他们给妹妹和外甥的年礼。
张锡銮在信里,先是夸奖了曲绍扬的奏折内容。
他的看法跟刘东山相似,也觉得曲绍扬年轻气盛,应该耐住性子,韬光养晦,不宜锋芒太露。
张锡銮已经把曲绍扬的折子呈递给盛京将军依克唐阿,具体朝廷会怎么安排,目前还不清楚。
不过,张锡銮在信里表示,会帮着促成猫耳山设立县治的事情,这本身对百姓也是件好事。
同时,张锡銮还表示,曲绍扬送给他的宝马和宝刀,他都十分喜欢。
尤其是那把刀,张锡銮一眼就看出来,那是辽金时期身份极其显贵之人才能有的佩刀,十分稀有罕见,说价值连城都不为过。
干儿子把这么好的东西都孝敬给他了,张锡銮能不高兴么?
信的最后,张锡銮还邀请曲绍扬年后去凤凰城相聚。
让曲绍扬领着媳妇孩子,他这个当干爷爷的,还没见过孙子辈儿这些娃呢。
曲绍扬看完了信,这心里就有底了。
张锡銮是目前来说,曲绍扬能抱住的,最粗的大腿了,不管花多大的代价,也得维持好关系。
“媳妇儿,年前把家里的事情都安顿好。
年后初五六吧,我领着你和孩子们,去凤凰城住几天。
爹娘如今都在凤凰城呢,估计二哥也会去那边过年,正好咱们去凑凑热闹。”
曲绍扬下了衙门回到家,跟陈秀芸说道。
“真的?哎呀那可太好了,那我提前就准备。”陈秀芸一听,高兴极了。
“对了,小志从奉天学堂回来了,他好像有什么事情找你。”
陈秀芸忽然想起这事,赶忙提醒曲绍扬。
“小志回来了?今年回来的倒是挺早啊。
行,那我去东院看看,晚饭不一定回来吃了。”
去年过年,曲绍扬还在外头打仗呢,小志也因为战事的缘故,没能回来过年。
这么一算,哥俩将近两年没见了。
曲绍扬嘱咐一句,起身就去了东院。
东院这头,刘新源和刘婉瑜俩小家伙得知小志哥哥回来,特地跟先生请了假,此时正围着哥哥转悠,叽叽喳喳的说个不停。
“外在头就听见你俩的动静了,咋地?今天下学这么早?”
曲绍扬来刘家就跟自家一样,也不用谁通报,径自进了后院正厅。
“大哥。”
小志一见曲绍扬进来,腾的一下从椅子上站起身,然后两步就蹿到了曲绍扬跟前儿。
十七岁的小志,个头已经跟曲绍扬差不多了。
两年没见,这小子的变化倒是不小,比以前显得成熟了挺多,嗓音也变的低沉了,下巴和嘴唇上,长出了细密的黑色小绒毛。
当初那个被人欺负的小男孩,已经长大了。
“小志,两年没见,成大人模样了啊,瞧瞧这个子,真稀罕人。”
曲绍扬拍了拍小志肩膀,眉眼含笑的说道。
“在奉天怎么样?学业还行么?考童生试了么?”曲绍扬也很关心小志的情况,接连问道。
小志看着哥哥,笑着挠挠头,“在奉天还行,一直都那样,学业也可以,但是我没考童生试。
大哥,我正好有点儿事情想跟你商议。”说到这儿,小志有些犹豫,尴尬的又挠了挠头。
曲绍扬微微挑眉,看了看小志,再看看刘东山和林若兰二人。
见二人也是一脸莫名其妙,就猜测小志并没有跟爹娘商议。
这时,林若兰先开口了,“绍扬啊,先过来坐吧,不管有啥事儿,坐下唠。”
“哎。”曲绍扬应了一声儿,来到师父师娘跟前儿坐下,小志坐到了曲绍扬的对面儿。
“大哥,爹、娘,我不想考科举了,我想投身军伍,当兵去。”
小志鼓足了勇气,语气决绝的说道。
“啥玩意儿?你再给我说一遍?你不读书了要干啥?”
刘东山第一个反应过来,一拍茶几就站了起来,瞪着眼睛看向小志,就差撸袖子揍人了。
“爹,我不想读书了,我要去当兵,将来再有哪国敢打过来,我就上战场跟他们打。”
小志并没有害怕,而是咬着牙,恨恨的说道。
“爹,你没见到辽南那些地方什么样,我和同窗去看过了,那边的百姓过的可惨呢。
如果我去当兵,将来再有这样的情况,最起码我能上阵杀敌,就像我大哥一样,保家卫国。”
小志这话一出口,刘东山和曲绍扬都愣住了,谁也没想到小志竟然是这个想法。
“那也不行,好铁不捻钉,好男不当兵,你不好好读书考科举,跑去当什么兵啊?”
刘东山生气之下,说话没过脑子,结果话一出口,他意识到不对了。
“绍扬,师父说的不是你啊,你别往心里去,你和那些兵不一样。”
本来曲绍扬也挺生气的,结果被刘东山这话给逗乐了。
“师父,你不用在意我,我知道你的意思。”曲绍扬自然不在乎这些。
“小志,我明白你的意思。
你是觉得读书救国无门,所以想着投身军旅,上阵杀敌,报效国家,护一方百姓。
咋说呢,你这想法是好的,可你读了这么多年的书,眼见着能有所成了,却要投笔从戎,是不是可惜啊?”
曲绍扬给了刘东山一个眼色,让他稍安勿躁,然后转头跟小志慢慢聊。
“报效国家不一定非得去当兵。
以前我就跟你说了,你要是想考科举,那你就安心读书求取功名,将来你中了举人、进士。
当了官儿,一样可以为民做主。
你若是不想走科举,那就出国学习,不管是德国也好,英国也罢,都行。
出去多学多看,把洋人的那些本事学回来,一样有用。
你大哥我没那么多文化,顶多就是认个字儿,所以才走军伍的路子。
你跟我不一样啊,你读了快十年的书,文化人,你去当兵,这些年家里不是白培养你了么?”曲绍扬苦口婆心的劝道。
“大哥,你说的这些,我早就想过了,都没啥希望。
考科举?成天摇头晃脑做八股文,脑子都学僵了。
哪怕就是考中了进士,当了官儿,第一件事也是想着怎么贪财享乐。
指望八股文能救国救民,那是扯淡。
出国学习?朝廷派了那么多人出国,说什么师夷长技以制夷,这些年洋务运动搞的声势浩大,有什么用?
还不是让倭国那么个弹丸之地、撮尔小国,给打的屁滚尿流?”
小志很明显并不赞同曲绍扬的说法。
应该说,清倭这一场仗,把无数读书人给打醒了,他们真正意识到,这个年月,光会读书是没用的。
“大哥,爹娘,你们不用劝了,我已经铁了心要投身军伍。
不光是我,我们学堂里不少学生,都是这个想法。
百无一用是书生,国难当头,我们还在学堂里成天之乎者也,大谈孔孟之道,那才是真正的浪费呢。”
不管曲绍扬怎么劝,小志都意志坚定,他就是不想再读书了,他要当兵去。
刘东山、林若兰也劝,说张家就剩小志一个人了,去当兵太危险,万一将来有个好歹,老张家就绝后了。
他们要是让小志去当兵,那就是对不住张炮了。
可不管大家伙儿怎么劝,小志就是铁了心不想再念书,他就要去从军。
这下可把刘东山气够呛,一甩袖子走了。
曲绍扬一看,赶忙追出去。
刘东山满心愤懑无处发泄,就顺着围子四处转悠。
“绍扬啊,你看这事儿怎么处理?这个熊玩意儿,我现在管不了他了,简直能气死我。”
刘东山年幼时,家里人对他寄予厚望,请来大儒教他读书,就是盼着刘东山能考科举,将来可以光耀门楣。
这么说吧,考科举走仕途,那是刘东山一辈子不可企及的梦。
他这辈子没指望了,就盼着儿孙后辈里头有个出息的,能替他把梦圆了。
明明小志读书很好,先生也夸他有潜力,很有希望。
这种情况下,刘东山哪能甘心让小志不念书了,跑去当兵啊?
“师父,小志大了,有他的主意,这事儿还真是不好办。
他不是小孩子了,在奉天念书这几年,早就锻炼出来,哪儿都去得。
你说,咱还能一辈子把他锁在家里不让他出门么?
万一他嘴上答应回奉天读书,扭头就找地方投军去了,咱能拦得住么?”
曲绍扬能咋办,只能耐心开导师父呗。
“那你说怎么办?就真的让他去当兵打仗?
唉,那我以后到下面去,可怎么面对张炮一家子啊。”
刘东山被徒弟这么一劝,也反应过来了。是啊,儿子大了,有主意,哪还能事事都听自己安排?
“师父,你看这样行么?
回头我找张大人问一下,看看能不能通过他的关系,把小志送去北洋武备学堂。
那里聘请了德国教习,学员在那儿也要学各种文化课,还要学德文。通过新式教学,培养军事人才的地方。
毕业后成绩优秀的,还可以公派到德国留学,即便不出国留学,也可以到军营中任职,不是普通的大头兵。
要是小志乐意,将来他也可以回定边军,正好给定边军当教习,你看呢?”
曲绍扬左思右想,还是觉得这样更靠谱点儿。
北洋武备学堂出来,一般都是各军的宝贝,将来小志的前程不会差。
总不能真的让那臭小子去当大头兵吧?那可就真的屈才了。
刘东山闻言,眼前一亮,“呦,你说的这个,我还真是没想过。
唉,这孩子,实在是太让人操心了,那这事儿你看着安排吧,能成最好,不能咱再想别的办法。”
刘东山实在是没辙了,虽说他把小志当亲儿一样看待,可毕竟是义子,打不得骂不得。
这要是亲儿子,刘东山直接两脚就踹过去,看那兔崽子还敢嘚瑟?
http://www.yetianlian.net/yt119063/46346283.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yetianlian.net。何以笙箫默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m.yetianlian.net
冬月二十七,郑铁柱一行人先行返回猫耳山,向曲绍扬汇报,江上飘绺子已经尽数剿灭。
郑铁柱等人,从江上飘绺子缴获了不少银钱和东西。
按照曲绍扬的吩咐,送了一半儿到林家大院,留给杨家姑娘傍身之用。
又过了五天,何远志以及另外那几个人,也回来了。
“大人,杨家那姑娘不见了。”一回来,何远志立刻向曲绍扬禀报。
曲绍扬愣了下,“不见了?她不是还带着伤么?怎么会不见呢?周围你们都找了么?”
“找了,林家老爷召集了不少青壮,跟我们一起找的。
附近都找遍了,也没见到杨姑娘的影子。哦,对了,这是她留给大人的一封信。”
何远志拿出一封信来,递给了曲绍扬。
曲绍扬接过信打开一看,信里头杨家四丫说,她要去吉林城,找秦志高报仇。
并且感谢曲绍扬对她的援手,如果她报了仇还能活着,将来一定会想办法报答救命之恩。
“秦志高在吉林城?她怎么知道的?”曲绍扬看完信,挺好奇的问道。
“哦,是郑大人他们说的。
郑大人他们剿灭了江上飘绺子,抓了几个俘虏审问。
从他们的口供里得知,秦志高跑去了吉林城,一直没敢回秦家。
而且,秦志高还跟江上飘绺子约定好了,带着信物到吉林城的临江门,秦记山货烟麻栈拿尾款。”
“我们在林家附近没找到人,还特地往吉林城那边找了,也没看着杨姑娘的影子。
秦记烟麻栈那头,我们也派人过去打听了,没人见过杨家姑娘,秦志高也不在烟麻栈里住着。”
何远志不敢隐瞒,一五一十把事情经过都说了。
“梨树沟呢?你们去梨树沟了么?”曲绍扬琢磨了下,忽然想起个地方来。
那丫头不会是先回家去,收敛家人尸首了吧?
“哎呀,这个真没想到,我们没去。”
何远志一拍脑门儿,梨树沟那头,他们确实没过去找。
“嗯,那就有可能是先回梨树沟了。
算了吧,咱们能帮到这个地步,已经是仁至义尽,往后吉凶祸福,都看她的造化了。
这段时间你们也辛苦了,回去好好歇一阵子。”
曲绍扬摆摆手,并没有责怪何远志等人,谁也想不到杨家四丫头这么野,伤还没好,就要去报仇啊。
何远志等人应声离开,留下曲绍扬继续跟那一摞公文较劲。
进了腊月,就觉得日子过的特别快,好像没咋地呢,就到了腊月中旬。
各家各户都开始忙活着预备过年,曲家更不用说,早早就开始准备了。
腊月十八,派去凤凰城的人回来了,带回来张锡銮的回信,还有不老少礼物。
其中有张锡銮的回礼,也有陈允哲陈允瀚他们给妹妹和外甥的年礼。
张锡銮在信里,先是夸奖了曲绍扬的奏折内容。
他的看法跟刘东山相似,也觉得曲绍扬年轻气盛,应该耐住性子,韬光养晦,不宜锋芒太露。
张锡銮已经把曲绍扬的折子呈递给盛京将军依克唐阿,具体朝廷会怎么安排,目前还不清楚。
不过,张锡銮在信里表示,会帮着促成猫耳山设立县治的事情,这本身对百姓也是件好事。
同时,张锡銮还表示,曲绍扬送给他的宝马和宝刀,他都十分喜欢。
尤其是那把刀,张锡銮一眼就看出来,那是辽金时期身份极其显贵之人才能有的佩刀,十分稀有罕见,说价值连城都不为过。
干儿子把这么好的东西都孝敬给他了,张锡銮能不高兴么?
信的最后,张锡銮还邀请曲绍扬年后去凤凰城相聚。
让曲绍扬领着媳妇孩子,他这个当干爷爷的,还没见过孙子辈儿这些娃呢。
曲绍扬看完了信,这心里就有底了。
张锡銮是目前来说,曲绍扬能抱住的,最粗的大腿了,不管花多大的代价,也得维持好关系。
“媳妇儿,年前把家里的事情都安顿好。
年后初五六吧,我领着你和孩子们,去凤凰城住几天。
爹娘如今都在凤凰城呢,估计二哥也会去那边过年,正好咱们去凑凑热闹。”
曲绍扬下了衙门回到家,跟陈秀芸说道。
“真的?哎呀那可太好了,那我提前就准备。”陈秀芸一听,高兴极了。
“对了,小志从奉天学堂回来了,他好像有什么事情找你。”
陈秀芸忽然想起这事,赶忙提醒曲绍扬。
“小志回来了?今年回来的倒是挺早啊。
行,那我去东院看看,晚饭不一定回来吃了。”
去年过年,曲绍扬还在外头打仗呢,小志也因为战事的缘故,没能回来过年。
这么一算,哥俩将近两年没见了。
曲绍扬嘱咐一句,起身就去了东院。
东院这头,刘新源和刘婉瑜俩小家伙得知小志哥哥回来,特地跟先生请了假,此时正围着哥哥转悠,叽叽喳喳的说个不停。
“外在头就听见你俩的动静了,咋地?今天下学这么早?”
曲绍扬来刘家就跟自家一样,也不用谁通报,径自进了后院正厅。
“大哥。”
小志一见曲绍扬进来,腾的一下从椅子上站起身,然后两步就蹿到了曲绍扬跟前儿。
十七岁的小志,个头已经跟曲绍扬差不多了。
两年没见,这小子的变化倒是不小,比以前显得成熟了挺多,嗓音也变的低沉了,下巴和嘴唇上,长出了细密的黑色小绒毛。
当初那个被人欺负的小男孩,已经长大了。
“小志,两年没见,成大人模样了啊,瞧瞧这个子,真稀罕人。”
曲绍扬拍了拍小志肩膀,眉眼含笑的说道。
“在奉天怎么样?学业还行么?考童生试了么?”曲绍扬也很关心小志的情况,接连问道。
小志看着哥哥,笑着挠挠头,“在奉天还行,一直都那样,学业也可以,但是我没考童生试。
大哥,我正好有点儿事情想跟你商议。”说到这儿,小志有些犹豫,尴尬的又挠了挠头。
曲绍扬微微挑眉,看了看小志,再看看刘东山和林若兰二人。
见二人也是一脸莫名其妙,就猜测小志并没有跟爹娘商议。
这时,林若兰先开口了,“绍扬啊,先过来坐吧,不管有啥事儿,坐下唠。”
“哎。”曲绍扬应了一声儿,来到师父师娘跟前儿坐下,小志坐到了曲绍扬的对面儿。
“大哥,爹、娘,我不想考科举了,我想投身军伍,当兵去。”
小志鼓足了勇气,语气决绝的说道。
“啥玩意儿?你再给我说一遍?你不读书了要干啥?”
刘东山第一个反应过来,一拍茶几就站了起来,瞪着眼睛看向小志,就差撸袖子揍人了。
“爹,我不想读书了,我要去当兵,将来再有哪国敢打过来,我就上战场跟他们打。”
小志并没有害怕,而是咬着牙,恨恨的说道。
“爹,你没见到辽南那些地方什么样,我和同窗去看过了,那边的百姓过的可惨呢。
如果我去当兵,将来再有这样的情况,最起码我能上阵杀敌,就像我大哥一样,保家卫国。”
小志这话一出口,刘东山和曲绍扬都愣住了,谁也没想到小志竟然是这个想法。
“那也不行,好铁不捻钉,好男不当兵,你不好好读书考科举,跑去当什么兵啊?”
刘东山生气之下,说话没过脑子,结果话一出口,他意识到不对了。
“绍扬,师父说的不是你啊,你别往心里去,你和那些兵不一样。”
本来曲绍扬也挺生气的,结果被刘东山这话给逗乐了。
“师父,你不用在意我,我知道你的意思。”曲绍扬自然不在乎这些。
“小志,我明白你的意思。
你是觉得读书救国无门,所以想着投身军旅,上阵杀敌,报效国家,护一方百姓。
咋说呢,你这想法是好的,可你读了这么多年的书,眼见着能有所成了,却要投笔从戎,是不是可惜啊?”
曲绍扬给了刘东山一个眼色,让他稍安勿躁,然后转头跟小志慢慢聊。
“报效国家不一定非得去当兵。
以前我就跟你说了,你要是想考科举,那你就安心读书求取功名,将来你中了举人、进士。
当了官儿,一样可以为民做主。
你若是不想走科举,那就出国学习,不管是德国也好,英国也罢,都行。
出去多学多看,把洋人的那些本事学回来,一样有用。
你大哥我没那么多文化,顶多就是认个字儿,所以才走军伍的路子。
你跟我不一样啊,你读了快十年的书,文化人,你去当兵,这些年家里不是白培养你了么?”曲绍扬苦口婆心的劝道。
“大哥,你说的这些,我早就想过了,都没啥希望。
考科举?成天摇头晃脑做八股文,脑子都学僵了。
哪怕就是考中了进士,当了官儿,第一件事也是想着怎么贪财享乐。
指望八股文能救国救民,那是扯淡。
出国学习?朝廷派了那么多人出国,说什么师夷长技以制夷,这些年洋务运动搞的声势浩大,有什么用?
还不是让倭国那么个弹丸之地、撮尔小国,给打的屁滚尿流?”
小志很明显并不赞同曲绍扬的说法。
应该说,清倭这一场仗,把无数读书人给打醒了,他们真正意识到,这个年月,光会读书是没用的。
“大哥,爹娘,你们不用劝了,我已经铁了心要投身军伍。
不光是我,我们学堂里不少学生,都是这个想法。
百无一用是书生,国难当头,我们还在学堂里成天之乎者也,大谈孔孟之道,那才是真正的浪费呢。”
不管曲绍扬怎么劝,小志都意志坚定,他就是不想再读书了,他要当兵去。
刘东山、林若兰也劝,说张家就剩小志一个人了,去当兵太危险,万一将来有个好歹,老张家就绝后了。
他们要是让小志去当兵,那就是对不住张炮了。
可不管大家伙儿怎么劝,小志就是铁了心不想再念书,他就要去从军。
这下可把刘东山气够呛,一甩袖子走了。
曲绍扬一看,赶忙追出去。
刘东山满心愤懑无处发泄,就顺着围子四处转悠。
“绍扬啊,你看这事儿怎么处理?这个熊玩意儿,我现在管不了他了,简直能气死我。”
刘东山年幼时,家里人对他寄予厚望,请来大儒教他读书,就是盼着刘东山能考科举,将来可以光耀门楣。
这么说吧,考科举走仕途,那是刘东山一辈子不可企及的梦。
他这辈子没指望了,就盼着儿孙后辈里头有个出息的,能替他把梦圆了。
明明小志读书很好,先生也夸他有潜力,很有希望。
这种情况下,刘东山哪能甘心让小志不念书了,跑去当兵啊?
“师父,小志大了,有他的主意,这事儿还真是不好办。
他不是小孩子了,在奉天念书这几年,早就锻炼出来,哪儿都去得。
你说,咱还能一辈子把他锁在家里不让他出门么?
万一他嘴上答应回奉天读书,扭头就找地方投军去了,咱能拦得住么?”
曲绍扬能咋办,只能耐心开导师父呗。
“那你说怎么办?就真的让他去当兵打仗?
唉,那我以后到下面去,可怎么面对张炮一家子啊。”
刘东山被徒弟这么一劝,也反应过来了。是啊,儿子大了,有主意,哪还能事事都听自己安排?
“师父,你看这样行么?
回头我找张大人问一下,看看能不能通过他的关系,把小志送去北洋武备学堂。
那里聘请了德国教习,学员在那儿也要学各种文化课,还要学德文。通过新式教学,培养军事人才的地方。
毕业后成绩优秀的,还可以公派到德国留学,即便不出国留学,也可以到军营中任职,不是普通的大头兵。
要是小志乐意,将来他也可以回定边军,正好给定边军当教习,你看呢?”
曲绍扬左思右想,还是觉得这样更靠谱点儿。
北洋武备学堂出来,一般都是各军的宝贝,将来小志的前程不会差。
总不能真的让那臭小子去当大头兵吧?那可就真的屈才了。
刘东山闻言,眼前一亮,“呦,你说的这个,我还真是没想过。
唉,这孩子,实在是太让人操心了,那这事儿你看着安排吧,能成最好,不能咱再想别的办法。”
刘东山实在是没辙了,虽说他把小志当亲儿一样看待,可毕竟是义子,打不得骂不得。
这要是亲儿子,刘东山直接两脚就踹过去,看那兔崽子还敢嘚瑟?
http://www.yetianlian.net/yt119063/46346283.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yetianlian.net。何以笙箫默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m.yetianlian.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