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笙箫默小说 > 民国:关东参王 > 第十二章 葫芦套

第十二章 葫芦套

    李永福吓的腿都哆嗦,慌乱之下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这时候,被倒吊在排杆上的曲绍扬开口说话了。

    “瓢把子,当家的,小弟也是绺子。

    一时失了手,被他们给绑起来了,求当家的救我。”

    小白狼闻言,走到了排杆下,仰头看了眼曲绍扬。

    “我草,原来你也是绺子?你十几啊?黄嘴丫子都没褪净呢,也学人出来当胡子?

    哎,大家伙儿看看,这小子那德行,像不像尿了炕让他妈吊起来打啊?哈哈哈。”

    小白狼指着排杆上的曲绍扬,笑的不行。

    一众胡子也都笑了起来,随即附和。“像,太特么像了。

    小兔崽子还想吃这碗饭?也不撒泡尿照照自己啥德行,奶毛儿还没干呢。”

    众人指着曲绍扬,一阵嘲笑。

    “妈了个巴子的,绺子见绺子不救,这是规矩,这个道理你不懂么?

    行了,你小子就在上头挂着,晒蛋吧。弟兄们,这里水浅,滑了。”

    滑,就是走的意思。

    正好此时木排也将将过了掐脖黄哨口,旁边石墙逐渐变矮。

    小白狼一挥手,带着手底下这些人,跳到了岸上,然后骑上马,呼啸而去。

    见小白狼绺子走远了,木排上众人这才松了一口气。

    “快,把愣虎儿解下来,这孩子倒吊在上头,遭罪了。”李永福急忙喊道。

    于是,众人七手八脚的将曲绍扬从排杆上解了下来。

    “总算糊弄过去了,这小白狼绺子,不太讲究啊。”

    曲绍扬坐在木排上,一边说着,一边把藏的银子和银票都掏出来,还给了李永福和其他人。

    “愣虎儿啊,这次多亏有你,好歹大头儿的钱咱都保住了。”李永福接过银钱,万分庆幸的说道。

    老排出发前,柜上都会有所打算,提前预备出一些银钱,就是为了打发路上这些吃排饭的。

    若是遇到小来小去的麻烦,直接用钱打发了就行。

    可小白狼绺子臭名远扬,那一套对付他们不好使。

    要不是曲绍扬想出来这一招儿,今天他们带的银钱,肯定会被洗劫一空。

    “你这小子,脑袋瓜儿还挺好使的。

    等回头到了安东,我一定在大柜面前,好好替你美言几句。”

    李永福也是越看曲绍扬越稀罕,这孩子,太得力了。

    “哎,谢二柜。”曲绍扬也没客气,应了一声儿,站起身来,系好了裤腰带。

    “好了,都去干活吧,咱今天得多撵点儿路,赶到排卧子休息。”

    水老鸹摆摆手,示意众人各归各位,干活去。

    虽然损失了些钱财,好歹平安过了掐脖黄,接着众人在头棹的带领下,又过了几个不大不小的哨口。

    为了赶路,众人贪了点儿黑,总算赶到了蛤蟆川排夫窝子。

    此地江边有一块大石头,像趴在水里的蛤蟆,故而起名叫蛤蟆川。

    此地不是集镇,也没多少人家,只是临近江边有一处简易的房子,住着老两口。

    这老两口没儿没女,也不干别的,就是给路过的排帮做做饭,留他们住宿,多少挣几个钱。

    排夫窝子的条件比不得客店,好歹比露宿野外强多了,所以木把们也不挑,只要路过此地,都在这儿休息吃饭。

    “哎呀,真是不好意思,提前没预备东西,饭菜准备的不周到。头棹、二柜,你们多担待。”

    守排卧子的老王头夫妻俩,罗锅着腰,忙活了好半天,终于端上来饭菜。

    排夫窝子条件简陋,众人到的又晚,能有啥好吃的?

    不过是窝头、咸菜,开春的发芽葱,自家做的大酱,再来一大盆荠菜土豆汤。

    “挺好,挺好,让老哥和老嫂子受累了,来,你俩也上炕,一起吃点儿吧。”

    木把们性格坚韧,吃苦耐劳,孬好的从来都不挑。

    头棹跟老王头夫妻认识很多年了,都挺熟悉,便招呼着他们一起吃饭。

    老王头两口子哪好意思一起吃啊,只推说他们早就吃过了。

    “头棹,你们慢慢吃,缺啥少啥的就喊我们,吃完了我来收拾。

    我去烧点儿热水,晚上让爷们儿都烫烫脚,舒坦舒坦。”老王头说完,领着妻子出去了。

    众人忙活这一天,又贪黑赶路,都饿了,也不管那些,甩开腮帮子就是个吃。

    吃过饭,正好热水也烧好了,弄几个破木盆,大家伙儿轮流泡了泡脚。

    晚上睡觉的时候,直接把衣服全脱了,挂到外头房檐下,人赤条条的躺被窝里。

    这倒不是木把们有啥特殊癖好,主要是虱子跳蚤多的令人头皮发麻,不得已。

    早晨起来的时候,先点上一根松树明子,把浑身燎一遍,再出去穿衣服。

    离开老王头的排夫窝子,木排在江上又漂流了几天,有惊无险的过了二龙斗、大鬼、二鬼等哨口。

    “头棹,过了前面葫芦套就是猫耳山了吧?

    咱排上的粮食好像不多了,是不是得在猫耳山靠帮,顺道采买些吃的啊?”

    二棹李长亮望着远处的山,询问水老鸹。

    猫耳山地名由来,是因为城西北处耸立着一座双峰山,山顶双峰对峙,雄伟异常,远望形似一双猫耳朵。

    早在渤海国时期,此地就是繁华城镇,渤海国五京之一的西京鸭绿府,也是著名的朝贡道,唐朝和渤海国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

    清朝初年,朝廷在猫耳山设立边台,派旗兵把守,列为封禁区,不许寻常百姓进入。

    光绪三年,在城区设猫耳山分防巡检,隶属于通化管辖。

    “嗯,就在猫耳山靠帮吧,这些天吃住都是排卧子,我瞅着大家伙儿一个个都靠的五脊六兽。

    就在猫耳山歇一歇吧。”水老鸹点点头,算是同意了二棹的请求。

    “大家伙儿,加把劲儿啊,过了前头葫芦套,就到猫耳山了。

    那地方可比塔甸热闹,刚才头棹说了,今天咱就在猫耳山靠帮。”李长亮朝着后头高声喊道。

    葫芦套,是鸭绿江上一处葫芦形的半岛,江水在此处有一个大拐弯儿。

    此处江弯急,浪头大,水流快,排有时来不及拐弯就被浪推贴在石壁上,排散人亡。

    所以放排人都说,排进葫芦套,啥也不知道,叫声爹,叫声娘,回家看你没指望。

    http://www.yetianlian.net/yt119063/44154860.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yetianlian.net。何以笙箫默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m.yetianlian.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