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朕想青雀了
何以笙箫默小说小说推荐阅读:寒门崛起、锦衣、大唐开局震惊李世民、大魏芳华、贞观憨婿韦浩、大秦:不装了,你爹我是秦始皇、寒门仕子、终宋、贞观极品小女婿、逍遥小书生、混在皇宫假太监、我的姐夫是太子、非正常三国
齐王谋反案所带来的影响如巨石投入平静湖面,泛起层层波澜,且久久难以平息。
毕竟,在这场谋反风波中,跟随阴弘智的官员勋贵数量众多。
要知道,谋反之事自古以来便是天大的罪过,又岂能是小事一桩?
然而李世民在面对此事时,心中有着诸多考量。
一方面,老李家的名声至关重要。若将此事大肆张扬,闹得不可收拾,必定会让皇室颜面扫地。
这不仅会影响到他作为皇帝的威望,更会在史书上留下不光彩的一笔,进而影响到他一直以来极为注重的政绩。
李世民深知,自己在位期间,大唐的繁荣稳定、律法的公正严明,都是他政绩的重要体现。
而如今,这起谋反案的出现,无疑给这份政绩蒙上了一层阴影。
不得不提的是,大唐一年之中判处死刑的犯人仅仅几十个。
这一现象,乍一看似乎是大唐的道德水平极高,甚至远超后世。但实际上,情况并非如此简单。
目前,无论是大理寺还是地方司法机构,在面对可能涉及死刑的案子时,都表现得极为谨慎。
每个这样的案子,都会历经一审、二审,甚至在审完之后还要反复再审。
判官们为了避免判处死刑,可谓是绞尽脑汁。他们在浩瀚的律法条文中不断寻找漏洞,想尽办法为犯人寻找逃脱死刑的途径。
在这个时代,判处死刑绝非是一件能为自己增添业绩的事情,相反,它已然成为了一个可能带来负面影响的污点。
所以,在这起声势浩大的谋反案中,真正会被判处死刑的人,包括阴弘智在内,绝对不会超过五十个。
而在这五十人当中,有四十多人大概率是没有强大背景和后台的。那些跟随齐王参与谋反的江湖人士,无疑成为了背锅的主要对象。
他们在这场政治风暴中,由于缺乏足够的庇护,只能无奈地承受着最为严厉的惩罚。
而那些有背景后台的人,则可能通过各种关系和手段,在这场风暴中侥幸逃脱,或者仅仅受到相对较轻的处罚。
“谁教你这么叛的?”
看到孙伏伽送到东宫来的判决书,几乎清一色的降职罚俸,李承乾直接甩手就丢在了地上。
“殿下,这都是根据贞观律判卷,上面的每一条,皆有法可依,有法可询。”
“非是臣擅自决定,亦是大理寺官员共同审判而决。”
孙伏伽面色平静,他早就知道,今天来送判决书,肯定没啥好事。
这是太子要在这方面对自己进行打击。
否则来送的人,就是大理寺少卿苏亶了。
“笑话,谋反的罪过,参与者皆死不可赦,到你连流放都没了?”
“贞观律怎么写的,来,你给孤一条条解释清楚。”
“不然,孤便要追究你是否为同犯,暗中参与谋反之事。”
李承乾冷笑着说道,这要是放到后面的朝代,谋反可是要诛九族的,别说人了,便是院子里的蚯蚓都要给砍成两半,鸡蛋都得把里头的蛋黄给摇散了。
唐朝律法宽容,谋反者死罪,牵连者流放千里,没收家产。
就抄家这块,李承乾还指望着发一笔小财。
“若按贞观律,首先斩首的,应是齐王。”
孙伏伽还是很刚的,朝野有言,说其有魏征谏臣之风。
当初设立‘谏臣’这个官职,还是他向李渊提出来。
李承乾道:“对,是这个理,不过齐王那是陛下特赦,要不你也去找陛下,让他把这些人都给赦免了。”
孙伏伽有些生气了:“殿下这是强词夺理,既是如此,那恕老夫能力有限,办不得此案了。”
孙伏伽年纪也不小了,从隋朝到现在,已有五十多。
李承乾笑道:“好啊,既然孙寺卿要致仕,那孤就成全你,自现在起,你就不必去大理寺了,回家颐养天年去吧。”
孙伏伽脸色微变,他没想到太子竟如此强硬。但他也并非轻易退缩之人,遂挺直了脊梁,说道:“殿下,老臣一生刚正不阿,只为维护律法公正。”
“若殿下执意如此,老臣也无话可说。但老臣相信,陛下定能明察秋毫,还这桩案子一个公道。”
李承乾冷哼一声,道:“你以为拿父皇来压孤,孤就会怕了?”
“这案子本就该按律法严惩,若都如你这般轻判,那以后还有何人会畏惧律法?还有何人会把朝廷放在眼里?”
孙伏伽沉默片刻,道:“殿下,老臣并非轻判。此案牵连甚广,若大肆杀戮,恐引起朝野动荡,人心惶惶。”
“且陛下也有意从轻发落,以显仁慈之君的风范。”
李承乾微微眯起眼睛,道:“仁慈?哼,仁慈是对那些忠君爱国之人,而不是对这些谋反之人。他们既然敢谋反,就该想到后果。”
之所以如此针对孙伏伽,是因为丈人苏亶遣人传了消息。
昨日夜间,孙伏伽单独进了牢狱去见阴弘智,具体说了什么不得而知。
很显然,孙伏伽是在为其他人做事,否则不会不知避嫌的道理。
李承乾也能猜到,大致就是那些跟自己作对的人。
“行了,重新审定判决,该流放流放,该抄家抄家。”
“谋反之案,罪在阴弘智怂恿诱导齐王,齐王年幼,自是可免去刑罚。”
“事后,自然会将齐王贬为庶民,不需要你多操心。”
“若你再送这般判决到孤这里来,那就别怪孤直接拿你问罪了。”
孙伏伽是九卿之一,李承乾是没有权力直接把他革职的,这事还要上报陛下,先前也就吓唬吓唬他。
当然,要是发了狠,直接把他关进东宫牢狱,大多数人也只能是干瞪眼,而后上奏天子,再是漫骂太子。
孙伏伽拱手道:“老臣自当秉公执法,还请殿下放心。”
说罢,孙伏伽转身离去。
看到孙伏伽走后,内侍文忠进言道:“殿下,奴婢听闻狄知逊那边有了些许线索,贺兰楚石杀人案,是清河崔氏做的。”
“这孙伏伽并非魏王党人,与魏王少有交集,如今这般袒护,应是受了清河崔氏的指使。”
李承乾知道,这是文忠不想东宫树敌太多,毕竟孙伏伽也是九卿之一,在长安城内算位高权重。
早些年对李世民有功,就算是李承乾想撸他下马,李世民也是会保。
“且随他去,谋反案要是这么揭过去了,那还了得。”
历史上齐王谋反案,还真就是这么揭过去了,除了阴弘智外,朝堂很多官员勋贵,都只是轻飘飘的责罚一番,也就无事了。
但现在是李承乾,自然不可能这么简单。
“对了,魏征他们,现在闹成什么样子了。”
“回禀殿下,如今魏征跟褚遂良牵头,跟那些被闹过的文官一起,还拉拢了不少御史,谏官,整体口诛笔伐的,就准备在两日后的早朝,声讨殿下。”
李承乾笑了,问道:“他们要给孤,安排个什么罪名啊。”
文忠微微低头道:“他们言殿下有失仁德,对朝中重臣魏征、褚遂良等不敬重。”
“说殿下指使不良人辱骂朝臣,又在其门口泼洒金汁,此等行为实乃侮辱过甚,有悖皇家风范。”
李承乾冷哼一声:“连证据都没有,这是要把事情强行安在孤的头上。”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魏征、褚遂良等在一些事情上固执己见,未能以大局为重,孤不过是稍加警示,以期他们能反思己过,更好地为大唐社稷谋划。”
“这些文官,不是整天把儒家经典挂在嘴边吗。”
“岂不闻老子曰,大小多少,报怨以德,连圣人名言都不顾了,读的是什么书。”
“行了,竹纸的事情,可以宣扬出去了,他们不是喜欢先声夺人吗,且看此回,要如何来争斗。”
掩盖一个热点最好的办法,那就是制造一个更大的热点。
在这件事上,李承乾自然早就有所准备。
“殿下英明。”
“散步消息的人已经安排好了,只等下令行事。”
内侍文忠适当的拍马屁。
“行,那就开始吧。”
随着李承乾一声令下,次日。
关于东宫成功造出竹纸,以及将开放竹纸工艺的消息,如春风般迅速传遍了长安城的每一个角落。
一时间,整个长安都沸腾了起来。下至百姓,上至王公贵族,纷纷议论着这一惊人的消息。
尤其是对于那些渴望知识却因书价昂贵而望而却步的学子们来说,这无疑是一道照亮他们求学之路的曙光。
在大唐,纸张一直以来都价格高昂,普通的麻纸一卷便要数百文钱,那些质量上乘的纸张更是价格不菲,甚至可达上千文。
对于普通百姓家庭来说,购买一卷书的纸张费用几乎相当于他们数月的生活开销。
许多寒门学子为了抄书,不得不节衣缩食,四处寻找便宜的纸张或者借用他人的书籍来抄写。
那些原本准备声讨李承乾的文官们,此时也陷入了沉默。他们不得不承认,太子的这一举措为大唐带来了巨大的福祉。
不仅如此,亦是有名臣上疏圣人。
“夫纸者,载文传道之具也。”
“今太子造竹纸,此乃大功之举。竹纸一出,价格骤降,学子有望得书,知识得以广传。此利于国之根本,可兴文化,育人才,强社稷。太子此举,可谓有远见卓识,心怀天下。”
上疏的人是谷那律,是如今学问最深的经学家和学者,被褚遂良称为‘九经库’,谏议大夫兼弘文馆学士。
他的肯定,无疑对文学圈子造成很大影响,许多人对太子荒唐的印象改良,甚至不少寒门学子为太子喝彩。
毕竟竹纸出,典籍降,对寒门学子切身利益有大好处。
有了谷那律的开头,其他大儒也纷纷上疏肯定太子。
譬如颜师古,陆德明这些名儒,还有许多文臣官员。
似乎只在一夜之间,太子的名声就在整个长安城内疯传,人尽皆知。
长安城中,魏征府邸。
庭院里,魏征背着手站着,眉头紧紧皱着,不停地来回走动,心中十分烦乱。
太子造出竹纸这件事,就像一块巨大的石头投入平静的湖面,顿时掀起了层层波澜,把他们几日的准备,搅得稀碎。
竹纸带来的好处显而易见,对国家和百姓都有很大的益处。
竹纸的出现,可振兴文化、培育人才、增强国家实力,这是一项很大的功绩,不能轻易地否定。
可问题在于,他怎么能咽下这口气,这些年,哪怕是陛下,那也曾怼赢过他,如今太子这是要把金汁,强行塞入他的口中。
还要把他的嘴巴捂上,不让其吐出来。
然若强行责难,难免引发诸多不良后果。
这时,褚遂良匆匆忙忙地赶过来。
见到魏征,拱手行礼,说道:“魏兄,现在太子造出了竹纸,得到了众多大学者的赞誉,吾等又该当如何。”
魏征沉默了片刻,心中权衡着利弊。
过了很久,说道:“暂且先观察。太子虽有造出竹纸的功劳,但是先前的过错不能忽视。”
“等到合适的时机,再做决定。不能因为一时的好处就忘记太子的过错。”
褚遂良点点头,这话虽有些伤气势,但也觉得此时没有更好的办法。
说道:“只能这样了。太子现在名声大噪,如果我们有所行动,恐怕会引起众人的愤怒。”
“竹纸这件事,虽然让很多人改变了对太子的看法,我们也不能就这样停止。”
魏征长叹一声,心中之气得不到舒畅:“这件事应当谨慎,不能莽撞。暂且观察太子后续的行动,再做筹划。”
太极宫中。
李世民翻看着这两日上奏的奏疏,字里行间,均是对太子的夸赞之词。
而这些上疏的人,无一不是有着很好的名声。
对于太子的行为,李世民自然是感到自豪骄傲。
书籍降价,大唐必然涌现更多的优秀学子,更是能对世家门阀垄断知识之事,造成强有力的冲击。
然而太子声势如此之大,又让李世民有些担忧。
先前青雀在文,太子在武,相互竞争自有平衡。
可这般,平衡要被打破了。
太子在文治武功上,都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力,青雀的括地志与之相比,相差甚远,更别说太子还在编辑天工开物。
这里面还涉及到人才储备,原本东宫底子单薄,如今声名鹊起,必然不少人才去投奔效力。
加之谋反案使得不少官员被降职,似乎天地人和,都在向着太子转移。
这对于李世民来说,可不是好事。
且明日早朝时,他必然还要赏赐太子。
思虑良久,李世民吩咐道:“朕想青雀了,让他明日入宫,旁听朝政。”
http://www.yetianlian.net/yt118664/44147807.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yetianlian.net。何以笙箫默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m.yetianlian.net
毕竟,在这场谋反风波中,跟随阴弘智的官员勋贵数量众多。
要知道,谋反之事自古以来便是天大的罪过,又岂能是小事一桩?
然而李世民在面对此事时,心中有着诸多考量。
一方面,老李家的名声至关重要。若将此事大肆张扬,闹得不可收拾,必定会让皇室颜面扫地。
这不仅会影响到他作为皇帝的威望,更会在史书上留下不光彩的一笔,进而影响到他一直以来极为注重的政绩。
李世民深知,自己在位期间,大唐的繁荣稳定、律法的公正严明,都是他政绩的重要体现。
而如今,这起谋反案的出现,无疑给这份政绩蒙上了一层阴影。
不得不提的是,大唐一年之中判处死刑的犯人仅仅几十个。
这一现象,乍一看似乎是大唐的道德水平极高,甚至远超后世。但实际上,情况并非如此简单。
目前,无论是大理寺还是地方司法机构,在面对可能涉及死刑的案子时,都表现得极为谨慎。
每个这样的案子,都会历经一审、二审,甚至在审完之后还要反复再审。
判官们为了避免判处死刑,可谓是绞尽脑汁。他们在浩瀚的律法条文中不断寻找漏洞,想尽办法为犯人寻找逃脱死刑的途径。
在这个时代,判处死刑绝非是一件能为自己增添业绩的事情,相反,它已然成为了一个可能带来负面影响的污点。
所以,在这起声势浩大的谋反案中,真正会被判处死刑的人,包括阴弘智在内,绝对不会超过五十个。
而在这五十人当中,有四十多人大概率是没有强大背景和后台的。那些跟随齐王参与谋反的江湖人士,无疑成为了背锅的主要对象。
他们在这场政治风暴中,由于缺乏足够的庇护,只能无奈地承受着最为严厉的惩罚。
而那些有背景后台的人,则可能通过各种关系和手段,在这场风暴中侥幸逃脱,或者仅仅受到相对较轻的处罚。
“谁教你这么叛的?”
看到孙伏伽送到东宫来的判决书,几乎清一色的降职罚俸,李承乾直接甩手就丢在了地上。
“殿下,这都是根据贞观律判卷,上面的每一条,皆有法可依,有法可询。”
“非是臣擅自决定,亦是大理寺官员共同审判而决。”
孙伏伽面色平静,他早就知道,今天来送判决书,肯定没啥好事。
这是太子要在这方面对自己进行打击。
否则来送的人,就是大理寺少卿苏亶了。
“笑话,谋反的罪过,参与者皆死不可赦,到你连流放都没了?”
“贞观律怎么写的,来,你给孤一条条解释清楚。”
“不然,孤便要追究你是否为同犯,暗中参与谋反之事。”
李承乾冷笑着说道,这要是放到后面的朝代,谋反可是要诛九族的,别说人了,便是院子里的蚯蚓都要给砍成两半,鸡蛋都得把里头的蛋黄给摇散了。
唐朝律法宽容,谋反者死罪,牵连者流放千里,没收家产。
就抄家这块,李承乾还指望着发一笔小财。
“若按贞观律,首先斩首的,应是齐王。”
孙伏伽还是很刚的,朝野有言,说其有魏征谏臣之风。
当初设立‘谏臣’这个官职,还是他向李渊提出来。
李承乾道:“对,是这个理,不过齐王那是陛下特赦,要不你也去找陛下,让他把这些人都给赦免了。”
孙伏伽有些生气了:“殿下这是强词夺理,既是如此,那恕老夫能力有限,办不得此案了。”
孙伏伽年纪也不小了,从隋朝到现在,已有五十多。
李承乾笑道:“好啊,既然孙寺卿要致仕,那孤就成全你,自现在起,你就不必去大理寺了,回家颐养天年去吧。”
孙伏伽脸色微变,他没想到太子竟如此强硬。但他也并非轻易退缩之人,遂挺直了脊梁,说道:“殿下,老臣一生刚正不阿,只为维护律法公正。”
“若殿下执意如此,老臣也无话可说。但老臣相信,陛下定能明察秋毫,还这桩案子一个公道。”
李承乾冷哼一声,道:“你以为拿父皇来压孤,孤就会怕了?”
“这案子本就该按律法严惩,若都如你这般轻判,那以后还有何人会畏惧律法?还有何人会把朝廷放在眼里?”
孙伏伽沉默片刻,道:“殿下,老臣并非轻判。此案牵连甚广,若大肆杀戮,恐引起朝野动荡,人心惶惶。”
“且陛下也有意从轻发落,以显仁慈之君的风范。”
李承乾微微眯起眼睛,道:“仁慈?哼,仁慈是对那些忠君爱国之人,而不是对这些谋反之人。他们既然敢谋反,就该想到后果。”
之所以如此针对孙伏伽,是因为丈人苏亶遣人传了消息。
昨日夜间,孙伏伽单独进了牢狱去见阴弘智,具体说了什么不得而知。
很显然,孙伏伽是在为其他人做事,否则不会不知避嫌的道理。
李承乾也能猜到,大致就是那些跟自己作对的人。
“行了,重新审定判决,该流放流放,该抄家抄家。”
“谋反之案,罪在阴弘智怂恿诱导齐王,齐王年幼,自是可免去刑罚。”
“事后,自然会将齐王贬为庶民,不需要你多操心。”
“若你再送这般判决到孤这里来,那就别怪孤直接拿你问罪了。”
孙伏伽是九卿之一,李承乾是没有权力直接把他革职的,这事还要上报陛下,先前也就吓唬吓唬他。
当然,要是发了狠,直接把他关进东宫牢狱,大多数人也只能是干瞪眼,而后上奏天子,再是漫骂太子。
孙伏伽拱手道:“老臣自当秉公执法,还请殿下放心。”
说罢,孙伏伽转身离去。
看到孙伏伽走后,内侍文忠进言道:“殿下,奴婢听闻狄知逊那边有了些许线索,贺兰楚石杀人案,是清河崔氏做的。”
“这孙伏伽并非魏王党人,与魏王少有交集,如今这般袒护,应是受了清河崔氏的指使。”
李承乾知道,这是文忠不想东宫树敌太多,毕竟孙伏伽也是九卿之一,在长安城内算位高权重。
早些年对李世民有功,就算是李承乾想撸他下马,李世民也是会保。
“且随他去,谋反案要是这么揭过去了,那还了得。”
历史上齐王谋反案,还真就是这么揭过去了,除了阴弘智外,朝堂很多官员勋贵,都只是轻飘飘的责罚一番,也就无事了。
但现在是李承乾,自然不可能这么简单。
“对了,魏征他们,现在闹成什么样子了。”
“回禀殿下,如今魏征跟褚遂良牵头,跟那些被闹过的文官一起,还拉拢了不少御史,谏官,整体口诛笔伐的,就准备在两日后的早朝,声讨殿下。”
李承乾笑了,问道:“他们要给孤,安排个什么罪名啊。”
文忠微微低头道:“他们言殿下有失仁德,对朝中重臣魏征、褚遂良等不敬重。”
“说殿下指使不良人辱骂朝臣,又在其门口泼洒金汁,此等行为实乃侮辱过甚,有悖皇家风范。”
李承乾冷哼一声:“连证据都没有,这是要把事情强行安在孤的头上。”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魏征、褚遂良等在一些事情上固执己见,未能以大局为重,孤不过是稍加警示,以期他们能反思己过,更好地为大唐社稷谋划。”
“这些文官,不是整天把儒家经典挂在嘴边吗。”
“岂不闻老子曰,大小多少,报怨以德,连圣人名言都不顾了,读的是什么书。”
“行了,竹纸的事情,可以宣扬出去了,他们不是喜欢先声夺人吗,且看此回,要如何来争斗。”
掩盖一个热点最好的办法,那就是制造一个更大的热点。
在这件事上,李承乾自然早就有所准备。
“殿下英明。”
“散步消息的人已经安排好了,只等下令行事。”
内侍文忠适当的拍马屁。
“行,那就开始吧。”
随着李承乾一声令下,次日。
关于东宫成功造出竹纸,以及将开放竹纸工艺的消息,如春风般迅速传遍了长安城的每一个角落。
一时间,整个长安都沸腾了起来。下至百姓,上至王公贵族,纷纷议论着这一惊人的消息。
尤其是对于那些渴望知识却因书价昂贵而望而却步的学子们来说,这无疑是一道照亮他们求学之路的曙光。
在大唐,纸张一直以来都价格高昂,普通的麻纸一卷便要数百文钱,那些质量上乘的纸张更是价格不菲,甚至可达上千文。
对于普通百姓家庭来说,购买一卷书的纸张费用几乎相当于他们数月的生活开销。
许多寒门学子为了抄书,不得不节衣缩食,四处寻找便宜的纸张或者借用他人的书籍来抄写。
那些原本准备声讨李承乾的文官们,此时也陷入了沉默。他们不得不承认,太子的这一举措为大唐带来了巨大的福祉。
不仅如此,亦是有名臣上疏圣人。
“夫纸者,载文传道之具也。”
“今太子造竹纸,此乃大功之举。竹纸一出,价格骤降,学子有望得书,知识得以广传。此利于国之根本,可兴文化,育人才,强社稷。太子此举,可谓有远见卓识,心怀天下。”
上疏的人是谷那律,是如今学问最深的经学家和学者,被褚遂良称为‘九经库’,谏议大夫兼弘文馆学士。
他的肯定,无疑对文学圈子造成很大影响,许多人对太子荒唐的印象改良,甚至不少寒门学子为太子喝彩。
毕竟竹纸出,典籍降,对寒门学子切身利益有大好处。
有了谷那律的开头,其他大儒也纷纷上疏肯定太子。
譬如颜师古,陆德明这些名儒,还有许多文臣官员。
似乎只在一夜之间,太子的名声就在整个长安城内疯传,人尽皆知。
长安城中,魏征府邸。
庭院里,魏征背着手站着,眉头紧紧皱着,不停地来回走动,心中十分烦乱。
太子造出竹纸这件事,就像一块巨大的石头投入平静的湖面,顿时掀起了层层波澜,把他们几日的准备,搅得稀碎。
竹纸带来的好处显而易见,对国家和百姓都有很大的益处。
竹纸的出现,可振兴文化、培育人才、增强国家实力,这是一项很大的功绩,不能轻易地否定。
可问题在于,他怎么能咽下这口气,这些年,哪怕是陛下,那也曾怼赢过他,如今太子这是要把金汁,强行塞入他的口中。
还要把他的嘴巴捂上,不让其吐出来。
然若强行责难,难免引发诸多不良后果。
这时,褚遂良匆匆忙忙地赶过来。
见到魏征,拱手行礼,说道:“魏兄,现在太子造出了竹纸,得到了众多大学者的赞誉,吾等又该当如何。”
魏征沉默了片刻,心中权衡着利弊。
过了很久,说道:“暂且先观察。太子虽有造出竹纸的功劳,但是先前的过错不能忽视。”
“等到合适的时机,再做决定。不能因为一时的好处就忘记太子的过错。”
褚遂良点点头,这话虽有些伤气势,但也觉得此时没有更好的办法。
说道:“只能这样了。太子现在名声大噪,如果我们有所行动,恐怕会引起众人的愤怒。”
“竹纸这件事,虽然让很多人改变了对太子的看法,我们也不能就这样停止。”
魏征长叹一声,心中之气得不到舒畅:“这件事应当谨慎,不能莽撞。暂且观察太子后续的行动,再做筹划。”
太极宫中。
李世民翻看着这两日上奏的奏疏,字里行间,均是对太子的夸赞之词。
而这些上疏的人,无一不是有着很好的名声。
对于太子的行为,李世民自然是感到自豪骄傲。
书籍降价,大唐必然涌现更多的优秀学子,更是能对世家门阀垄断知识之事,造成强有力的冲击。
然而太子声势如此之大,又让李世民有些担忧。
先前青雀在文,太子在武,相互竞争自有平衡。
可这般,平衡要被打破了。
太子在文治武功上,都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力,青雀的括地志与之相比,相差甚远,更别说太子还在编辑天工开物。
这里面还涉及到人才储备,原本东宫底子单薄,如今声名鹊起,必然不少人才去投奔效力。
加之谋反案使得不少官员被降职,似乎天地人和,都在向着太子转移。
这对于李世民来说,可不是好事。
且明日早朝时,他必然还要赏赐太子。
思虑良久,李世民吩咐道:“朕想青雀了,让他明日入宫,旁听朝政。”
http://www.yetianlian.net/yt118664/44147807.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yetianlian.net。何以笙箫默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m.yetianlian.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