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笙箫默小说 > 少姝的山水 > 第24章 “五人墓”殇魂

第24章 “五人墓”殇魂

    从亭前看去,可以望见近处山顶上有座石碑,子默扭头过来,冲大家指问道:“那里就是‘五人墓’了?”

    “应该是了,再早些年的时候,我还与父亲上去祭拜过。” 少婵点头答道,眼中泛起几许郁色。

    “我今日实在是爬不动了。”忙着捶腿的少妍发起了牢骚。

    王文娟不知所云,脸色一滞:“这供奉源神之圣地,为何会成私家墓地?莫非曾经是这山上的高门望族?”

    “圣人无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予人己愈多。”子猷为她释疑,面容话音间带着丝丝凝重,“文娟,那五人并非出自同一门户,说起来,却是这山水旧志中极为慷慨凄戚的一幕。”

    (“圣人无积”句:出自帛书老子《道德经》第三十一章,大意是圣人不为自己积聚,尽力为别人付出而自己却更增加,给予别人的越多,自己获得的也就越多。即完成道德所赋予的使命,才能最终返璞归真。)

    “我也不知,子默倒是个小灵通,”少嫆嘟囔着,有些不甘心,“你既先提起,就来给嫂嫂说说个中因由?”

    子默沉吟,见少姝也微笑着示意,只得开口了:“五位好汉的传说颇多,有‘钻火瓮’的,有‘下油锅’的,有‘油锅里捞钱’的,不过流传最广的还是‘捞钱’一则,说的是在很早以前,源神池水失于管治,乱抢乱流,村与村间常有斗殴,以至伤人损命。于是,人们在此生起了火,烧开了油,油内撒了些铜钱,声明让各村的好汉在滚油里捞钱,谁家捞的钱多,就能多分水。”

    “太过残忍了。”王文娟只觉闻所未闻,眉头已高高攒起。

    少嫆应该是姐妹当中最后一个闻说此事的了,惊骇之下,她双手紧紧攥成了两个小拳头,嘴张得圆圆叫出声来:“哇,那不得疼死了?”

    “那可不?”子默言辞凿凿,为她们细述彼时情状,“分水那日,各村百姓涌来,把这里围了个水泄不通!熊熊烈焰把大鼎之内的油烧得翻滚不停,别说近前去捞钱了,站在二三尺外就能给火烤得冒出烟来。一看动真格,有几个村的‘好汉’早就吓得落荒而逃了,没有跑的也腿软,连连弃权不捞了,这时,洪山村的五位好汉迎着烈火冒着热流走向烧得通红的大鼎,分立开来,只听他们大喝一声,齐刷刷把胳膊,甚或上半身探入鼎沸油中,个个疼得面目扭曲,却还是咬牙捞出了铜钱,有两位当即倒毙在大鼎边上,其他们刚救治无效,不日也相继去世。唉,村民为了纪念他们,便将这五人厚葬在源神池的山顶上了——喏,墓志上大致是如此记载的。”

    “确乎悲情呀。”王文娟浩叹了一声,不能再言语。

    “因为惨烈,人们从此便都承认了分水的结果,千百年来无有异议。那五位好汉捞了六枚铜钱,其余各村也捞了些,只张良村的人一个也没有出来,被众村嗤为‘草鸡’,于是议定该村除少用水外,每年三月三祭祀源神时还要多献一只草扎的鸡,以示惩罚,该村中人祖祖辈辈都不愿提此事,倍感羞辱,有一年,他们将草鸡换成了公鸡,还犯过众怒哩。”

    (草鸡:方言,形容人胆小软弱或举止猥琐,老子《道德经》中有“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所谓“刍狗”,是指用草扎的纸狗,为的是在祭祀的时候使用,想来献祭草鸡功效也类似,而当地传言,张良村民献“草鸡”的这条规矩直到 1949 年后才取消。)

    少妍素来看热闹不嫌事大,随口咕哝道:“竟有这样的趣事?前日各村献祭该好好瞧两眼来着。”

    “以此事前后,可见当时用水极度稀缺紧张,村民们为此争斗,无法调和而愈演愈烈的史实。不过话说回来,这到底是什么时候的事啊?”子献疑窦重重地眯起了眼,看向少姝抛根问底。

    “我听舅舅说,似乎该是春秋时的事情,天下纷争不断,告武力而平息者司空见惯,”少姝回忆牵动,似是想到了什么,沉声道,“昨天咱们温习禹贡之评田定产,其实《山海经》亦有载,大禹在评定各山时说过,凡他所评之山,有出水者,有受水者,还有出铜铁者……”

    “有趣,与洪水争斗了一辈子,到头来,大禹认为的‘好东西’,第一是水,其次才是铜铁矿啊。”少嫆忽而生出些许玩味,不觉打断了姐姐的话头。

    “少嫆说的何尝不是,”子猷十分赞同,“治过水,方可深知水性,大禹是切实懂得水的威力——奔涌不歇,汇集壮大,摧枯拉朽,开山劈石——不是切实懂得,又怎么谈得上巧妙驾驭?哦,少姝,你接着说来。”

    “懂得……驾驭……”少姝出神地嘀咕着,还没想通透,忽听得叫她,这才收回了思绪。

    “是,大禹说‘得失之数,皆在其内,是为国用’,即明言或得或失的运数,以及兴衰存亡都在这土地上,一国之财富也来源于山水之间,不过呢”,她腔调陡然转折,一字一顿道,“大禹还认为,凡此等等的‘好东西’,乃‘天地之所分壤树谷也,戈矛之所发也,刀铩之所起也,能者有余,拙者不足。’”

    (国用:意为国家的费用或经费。)

    (“天地之所分壤树谷”句:出自《山海经 禹曰》,文字处于《五藏山经》篇尾和《海外四经》篇首之间。)

    “天地之所分壤树谷也……”少妍跟着轻声念了几遍,大禹这番话的意思,莫非是说——诸如眼前山水等等宝藏,是天地用来划分疆域、种植五谷的地方,戈和矛因此而产生,刀和铩由此而兴起,使有能力的人富足有余,使愚笨的人匮乏不足——她渐渐回过味儿来,忽而惴惴以问,“掉了半天书袋,妹妹你究竟想说什么呐?”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领会,在我看来,这段自有引申之意,说的是财富乃人人觊觎之物,但若礼崩乐坏,事不稽古,则狂狡有作不能制衡,为求归正,无不从流血而成,其上的五人之墓,便是一例。”子献想到古今兴废,犹为感慨,不由替少姝代答。

    这些话出来,诸人心中无不凛然而生寒惧敬畏。

    “此五位被当地人尊为仁义之士,可以说实至名归。时至今日,百姓们仍在口口相传,称道他们生前品行质朴,解衣衣人,乐善好施,在邻里之间素有口碑,非那起动辄械斗的登徒子可比,而在他们大义舍身之后,众乡民无不为之嗟叹动容,遂立碑以记,后来,又特为建造了一座五角亭子,慎而重之地嵌了起来,供后人瞻仰传诵。”少姝悠悠道,“清明前后,此间祭拜香火绵延不断。“

    (碑碣:古代把长方形的刻石叫碑。把圆首形的或形在方圆之间,上小下大的刻石,叫碣。秦始皇刻石纪功,大开树立碑碣的风气。东汉以来,碑碣渐多,有碑颂、碑记、又有墓碑,用以纪事颂德,碑的形制也有了一定的格式。后世碑碣名称往往混用。)

    (清明:清明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盛大的祭祖大节,属于礼敬祖先、慎终追远的一种文化传统节日。作为寒食清明文化的源发地,2011年,“介休寒食清明习俗”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其志其行,足与日月同辉。”子猷慢腾腾的语调里满是景仰。

    “我晓得了,他们的碑碣缘何会立于这山顶上,又时时与源神庙同受香火,这所有尊崇本为他们应得。”王文娟喃喃自语。

    “是的嫂嫂,据说争水当日,天上还真的出现了白虹贯日的奇景。”嫂嫂品鉴恰切,少姝深以为然,感佩之余忙又补充道,“所谓神祇,都是先天而在的真圣,凡人瞠乎其后,绝难企及,而唯有能放下己身,于国于民有大功者,才会被百姓奉作神明,为世代铭记供奉。”

    (白虹贯日:白色的长虹穿日而过,古人认为,这种变异的天象是人间君主遇害或英雄精诚感天的征兆,即有不平凡的壮举之象;当然,用现代科学解释,实际上不是虹而是晕,属于一种大气光学现象。)

    听少姝这样说,子默抬头,眸间光影幢幢:“唔,姐姐,你说的异像确属大有来头,若非有精诚感天动地,那是难得一见的!”

    “对了,似乎我在哪本书上读到过,聂政行侠,义刺韩傀时,亦曾有人亲眼目睹过同样的景像。”少嫆应道,表情有一瞬地凝住了,透出几分向往。

    子猷从蒲团上站起,在亭中往返踱了两个来回,望着诸弟妹开口了:“时移世易,现如今县治清明,犹重水利农桑,且有各河水老人持重公平,从前那样惨烈的人事想必不会再有了。”

    http://www.yetianlian.net/yt118223/43904628.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yetianlian.net。何以笙箫默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m.yetianlian.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