樱花大战:苍翠余烬 OR8B-EP1:咖啡园(13)
何以笙箫默小说小说推荐阅读:术师手册、精灵世界的底层训练家、我家娘子,不对劲、我是剑仙、轮回乐园、视死如归魏君子、曾经,我想做个好人、机械炼金术士、只有我能用召唤术、网游之开局获得神级传承、网游三国:开局获得神级建村令、斗破之人生模拟器、我的救世游戏成真了
OR8B-EP1:咖啡园(13)
“还是咱们德国好啊。你看看巴西,这都打了两个多月了。”披着白大褂的研究员把报纸放在桌边,随手拿了一份递给桌子另一侧的同事,“虽然总有些头脑过热的家伙喊着要向法国人和波兰人复仇,幸好他们暂时还没机会……嗯?你怎么了?”
坐在靠窗的办公桌旁的光头德国学者似乎没有听到同伴的呼唤,他的视线和思维都被报纸上一行不起眼的小字吸引住了。巴西内战已经进行了两个多月,起初没能引起他的关注,他开始定期收看相关新闻还是一个月之前的事情。现在他不得不庆幸自己当初做出了一个明智的决定,不然他错过的重要情报足以让他追悔莫及。
在这篇二手转三手的德语翻译新闻中,一小部分篇幅被用于描述那些活跃在圣保罗等叛军中的外国志愿者。一些志愿者接受了采访,另一些志愿者则因其功绩而以化名的形式出现在了报纸上。虽然埃贡·舒勒确实觉得笔触有些夸张了,但那些惊人的战绩却让他想起了失散在世界各地的战友们。偷袭敌人以夺取人形蒸汽机甲、歼灭维修道路的施工队、救助即将被处决的不合作平民……这样的事情,也不像是普通的【外国志愿者】能干出来的。
剩下的新闻对他来说缺乏吸引力,于是光头学者便把报纸还给了面前的同事。他不动声色地低下头继续做笔记,由潦草的记录集合成的草稿象征着他过去数月的成就。人类只利用蒸汽机而步入了【现代】,舒勒要做的是填补那些并不依赖于这个底层逻辑的其他空缺。他提出了一些新奇的设想,希望能够让这个平行世界的人类更快地构建起遍布全球的信息交流网络。
四个月之前的某一天,埃贡·舒勒猛然在实验室中醒来,并发现周围的一切对他而言无比陌生。他花费了不少时间来逐渐适应这个新奇又有些古老的时代,并筹备着自己的研究计划。当他意识到他无法在一个没有互联网、连电视和电话都没普及开的世界里轻松地寻找到麦克尼尔等人的下落后,舒勒决定以不变应万变,他相信自己和自己的同伴们很快就能做出些令世人瞩目的成就。
为此,舒勒选择了一个他自认为还算有前景的研究方向,同时密切关注着可能和【咖啡】有关的消息。不过,全世界的知名咖啡产地和以咖啡产业为主的地区实在是太多了,以至于舒勒在圣保罗起义爆发时只把它当做了一次普通的兵变。类似的事情在德国——无论是在哪一个世界——也很常见,躁动不安的德军总会想方设法保持自己的特殊地位并夺回失去的一切。
“安东,柏林这边最近还有什么和巴西进行交流的项目吗?”舒勒写了几个算式,粗略地计算了一下结果,而后直接把结论写在了这页纸的结尾。“法国人和美国人都在巴西投入了很多,我们应该尽快跟进。上次跟俄国人交流的那个项目,我就很喜欢。”
“……巴西?”戴着一副比舒勒更厚的眼镜的同事几乎惊叫出声,他难以理解舒勒的决定,“埃贡,你平时都在想什么啊?这一次竟然要去正在发生内战的地方……唉,不要再出这些稀奇古怪的主意了,上回你请那个姓什么爱因斯坦的人过来演讲,大家可都听不懂呢。”
舒勒心虚地低下头继续完善他的理论模型,一些零碎的思路从他的脑海中逐渐浮现出来。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更不必说彼得·伯顿了。不是魔法师也没有任何这一方面特殊才能的舒勒通过汇总大量情报,很快便从文化娱乐方面的新闻中看出了伯顿的失误(伯顿忘记考虑了马蒂亚斯·贝尔蒙多的伪装身份是个歌剧演员),但这个失误相比目前麦克尼尔等人可能遭遇的麻烦来说反而无关紧要了。他不必现在故作高深地考虑自己的失算和不同平行世界之间的细微差异对某些常识的影响,这些工作是事先就该做好的,目前再把精力放在这方面只会浪费时间。
他该做的只有一件事:尽快赶往巴西,和麦克尼尔等人会合。
“我是在经过了慎重考虑之后才这么决定的。”舒勒一板一眼地说着自己的理由,他跟任何人都会用同样的口吻谈话,哪怕和麦克尼尔或是其他战友也一样,“虽然这样说有些残酷,战争在某种意义上促进了科学和技术的发展。况且,德国只是还没爆发战争而已,但我并不觉得隔三差五上街打架的钢盔团还有国旗团是什么很友善的组织。他们再这样打下去,我是真的害怕自己某天出门买东西的时候突然被路过的民兵打死。”
“我懂了,你要出国避风头。”同事显然会错了意,但舒勒正希望他这么想,“没必要这么害怕嘛,情况也不会比【世界大战】的时候更差了。”
不管同事怎么劝说,舒勒坚持声称自己要跑到外国去休假。待到手头的工作稍有进展后,他便立即着手写一份言辞文雅而恳切的申请书,打算以此说服研究所的负责人放他去巴西兼职做些国际性的研究工作。
不,哪怕别人不允许,他也得尽快离开了。李林的暗示向舒勒施加了和麦克尼尔同等的压力,这又使得舒勒不得不频频做出和身份不符的行为。为了摸清德国的真实情况,舒勒花了大量的时间和金钱去搜集情报,这些小动作可能会瞒得过他的同事,但反而会让他在某些别有用心之人的眼中越来越醒目。倘若他不赶快逃去巴西,兴许会有什么灾难性的事故主动找上门来。
既然要离开德国,在那之前他总要把自己该办的事情办好才行。整整一个白天,舒勒都在奋笔疾书,他要把自己的思维尽可能地拓展开,免得转瞬即逝的灵感彻底消失不见。直到深夜,等到实验室里的其他同事都离开了,他才决定结束工作。晚走些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他至少不必担心这时碰上大规模的民兵斗殴。
小偷和劫匪另算。
提着自己的公文包,戴着一顶灰色软呢帽,埃贡·舒勒走在大街上,缓慢而悠闲地返回自己的公寓。20世纪30年代的德国,并不是什么好去处。剧烈的冲突随处可见,一言不合便大打出手也是生活中的常态。这样一个不稳定的火药桶蕴藏着难以想象的破坏力,尤其是当舒勒见识过了那些由德国引发下一场世界大战的平行世界之后。他要去巴西,这不假;动身之前,他得确定德国是【安全】的。
“第一次世界大战按照它既有的轨迹爆发了,而后的诸多发展也有着近乎相同的趋势。”舒勒用钥匙打开房门,把公文包放在桌子上,自己坐在沙发上休息。他不敢下一个肯定的结论,不确定的因素实在是太多了。“但是,差异也十分明显……日本人皇帝似乎多活了很久。”
休息了片刻后,舒勒打算做点睡前娱乐活动——继续研究他的理论模型。恰在此时,不合时宜的敲门声打断了他的思绪。被惊扰的舒勒缓缓地离开简陋的书桌,一步一步挪向门口。他从门边的柜子里取出了一根棍子,而后小声询问道:
“您要找谁啊?”
“亚当姆斯先生住在这里吗?”
但愿上帝原谅他用了麦克尼尔在上一个平行世界的名字充当化名,因为这名字实在是太对舒勒的胃口了。埃贡·舒勒松了一口气,他仍然握着棍子,另一只手打开了屋门。一个穿着黑色风衣的男子站在门外,那人快速地递给舒勒一个文件夹,而后一言不发地转身离开了。
光头的瑞士学者的呼吸变得急促起来,他像做贼似的把文件夹抱回自己的房间里,将文件夹丢在书桌上,大口大口地穿着粗气。望着已经过了12点的时钟,舒勒心神不宁地等待了好一阵,始终没有等到下一阵敲门声。于是,他终于戴上手套,拆掉了文件夹外面的密封戳。
“看样子应该是慕尼黑警察局的档案。”模糊不清的照片映入他的眼中,“今天就能见分晓了。”
第二天一大早,埃贡·舒勒就被研究所的负责人叫去商量新的工作安排。谢了顶的老教授很和蔼地对舒勒说,和巴西交流的研究项目多半牵扯到军队——巴西的军方对德国的态度较好一些——因此并不怎么适合缺乏相关领域经验的民间学者。
“你和我说过你还有很多规划呢,临时更改计划可不好。”老教授真心实意地希望舒勒不要随处乱跑,因为他从舒勒最近提出的理论中看到了新的前景,“那个通信模型现在也只有你自己才能理解……没了你,跟它相关的一切工作都得停摆。”
“我并没有停止手头工作的打算,去巴西只是要换一个工作地点罢了。”舒勒一本正经地反驳着,他所说的大部分问题都困扰着其他同事的生活。愈演愈烈的街头暴力、持续不断的通货膨胀……这一切都刺激着学者们的内心,让他们的心思无法集中于学术本身。“巴西虽有战争,与我国关系良好的军队却可以提供相对安全的环境。至于我国的民兵们,他们会在我们面前扮演罗马士兵在阿基米德面前的角色。”
“好吧,既然你执意如此……我可以把你介绍给我在巴西的朋友。”头发日渐稀少的老教授无奈地点了点头,“到时候,你只管拿着我的介绍信去找他。”
舒勒不动声色地感谢了对方的好意,这样一来他就不必担心自己私自跑到巴西之后帮不上麦克尼尔的忙了。有可以公开的身份做掩护,当然最好,而且他说不定还能借助和联邦军的关系套取一些情报。这个想法刚刚冒出来,就在他的思维中生根了。没错,他甚至可以在见不到麦克尼尔本人的情况下变相地帮助麦克尼尔,只要麦克尼尔身边的其他人能准确地理解他的好意就行。
作为一个说德语的瑞士人,舒勒和德国有着天然的不解之缘。他选择以旁观者的角度看待发生在德国的一切,而从未去设想自己将和德国人一同经历那些惊心动魄的日子。大起大落的德国不太符合舒勒的胃口,与世无争的瑞士才更加适合他,在那里他可以安心地从事科学研究而不必担心自己被惊涛骇浪冲击。不过,他也总会有身不由己的时候,那时他会尽可能地利用自己的身份来获取更多的情报。
万事俱备,他只需要再挑个日子乘船赶往巴西就行了。那意味着他可以暂时放下德国的一切,忘记这片土地和这片土地上的人,也忘记他在过去几个月间调查的那些秘密。
“论人类对自身【文明】的破坏程度,没有什么比得上一场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大战了。即便发起战争的一方都希望能够将世界重塑成自己想要的模样,比起得偿所愿,他们更有可能把人类文明连着自身一同葬送。”意识降临在这个世界的第二天,李林出现在了舒勒面前。这个往日不介意用更多的谜语和恶意去误导他们的家伙,罕见地没有说些容易引起误会的话。“……试着把历史从既定的漩涡中拯救出来吧。”
从那一天起,舒勒明白,他们的任务比起以往任何一次都更加重大——阻止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在一个存在魔法和【恶魔】的世界上,爆发一场世界大战的结果不言而喻。平心而论,舒勒从来不认为他们能够改变历史,因为过去的7个平行世界以及他们自己所处的世界全都有第二次世界大战,这不能不被认为是历史的一种必然性(事实上,就连第三次世界大战也爆发过好几次)。
仅凭他们这些对世界缺乏掌控力的小角色的能力和资源,别说改变历史的趋势,就连自保都难。
第一个被舒勒列为调查对象的是大名鼎鼎的NSDAP:在之前的7个平行世界当中,这个组织需要为其中的6场第二次世界大战负责。然而,让舒勒无比疑惑的是,尽管名为NSDAP的组织在国会拥有席位且具备一定的影响力,它的声势远远没有舒勒想象中的那样夸张。到了6月的某一天,总算有了些头绪的舒勒决定将调查目标锁定为NSDAP的其中一位奥地利人领袖,他相信这个人物的生死关乎到NSDAP的未来。在他自己的世界中,此人于出狱当天便人间蒸发,使得NSDAP成为一盘散沙,再无呼风唤雨的未来。
舒勒的第二个调查目标同样是奥地利人——德意志国第四代总统、国家元帅君特·冯·埃瑟林侯爵。为了获取必要的情报,舒勒不得不委托通讯录中的一些熟人去奥地利走访,以便确认这位冯·埃瑟林侯爵或侯爵世子究竟居住在奥地利还是德国。等了足足两个月之后,舒勒在八月底终于得到准确消息:查无此人。
这回他彻底迷茫了,一个越发显得恐怖的念头被他所接受。如果不是由德国人来发起下一次世界大战,那么这差事说不定就要落在俄国人头上。也许只有慕尼黑的警察局和法院能确认当时的情况,舒勒为此又不得不辗转委托多人去慕尼黑查阅相关档案,他着实怀疑自己的个人信息已经在这个过程中泄露得干干净净了。
不把隐患排除,他一刻都不能安心。为他捎带文件的不同送信人已经警告过他数次,但他还不能放弃。战友们远在天边,这份责任只有他能承担。
“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别呢?”舒勒百思不得其解,他重新拿起了笔,这一次不是记录他的理论模型,而是捕捉那些同他们的真正使命相关的细节,“走向应该是相同的才对……该发生的也都发生了。”
目前,没有任何证据能够证明NSDAP具备它在平行世界中的威胁性。除非舒勒能够找到更加直接的线索,否则他就只是在自寻烦恼。众所周知的天才物理学家和激光武器专家舒勒终究做不成历史学家和调查员,他缺乏与之相关的天赋。
彼得·伯顿在从平行世界的特征上推测李林的用意,进而为这支来自另一个世界的团队减少即将面对的困难。也许会有人认为这本该是舒勒的工作,但包括舒勒本人和麦克尼尔等人在内的团队成员都不这么认为。世上没有真正全能的学者,舒勒也不例外,他更愿意花些心思研究学术,其次则是因现实生存的需要而研究武器。
但他还是无法忽略一些未来可能致命的失误。
为了筹备去巴西的旅程,舒勒得到了一个绝佳的放假机会。他打算利用这段时间把自己的住处认真地收拾一番,尤其是要把可能让别人看出些端倪的个人物品和平日搜集线索时整理出的材料全部销毁——在他把每一个细节印在脑海中之后。凭着随处可见的材料和一些从研究所中拿来的工具,舒勒自己制造了一部碎纸机,他打算用这台机器把全部的纸质材料销毁,比如那些照片。
“是时候跟它们说再见了。”舒勒从床底找出了箱子,把里面的东西堆积在地上。他有足够的时间来销毁证据,而且没人会有心思特地来检查他公寓的下水道和壁炉。这是为了以防万一,免得日后有人从德国赶来、千里迢迢地去巴西追杀疑似得知了某些秘密的舒勒。
他给碎纸机接通了电源,机器却没有工作。不信邪的舒勒重重地拍了机器两下,它还是没有反应。沮丧的舒勒只好动手检查机器,他切断了电源,打算把碎纸机从里到外地认真翻查一遍。打了蜡的地板反射着异样的光芒,那个包裹在黑色中的恶意化身又一次出现在他的身后。
“我的小发明很少突然失灵。”舒勒站起来,抱着那摞需要销毁的材料,把它们分开摊平,“我的朋友们一直在揣测你的动机,尽管这么做其实没有任何实际意义。”
“那么,您希望我把真相告诉你们吗,舒勒教授?”李林只是静静地站在原地,任由舒勒忙来忙去,“也不是不可以。”
“这种回答比你的谜语和讽刺听起来更让我感到绝望。”舒勒把碎纸机拆开,他怀疑里面有某个零件出问题了,“我不想知道我们即将前往的其他平行世界有什么特征,那对你而言无非是一念之间就能改变的事情。比起这些,我更加在意的是历史的规律性。”
“若是人类的历史从几千年乃至几万年前就发生了决定性的偏移,那么……那个世界的【地球】对你们来说和外星也没什么区别。”李林饶有兴趣地观察着舒勒亲自维修碎纸机的稀有场面,这一幕应该让麦克尼尔或岛田真司等人看见才对,“假如您有兴趣的话,您可以向您的同伴们提议换些新的花样。”
光头的瑞士学者直起腰,把碎纸机搬回到电源插座旁。“不,我没兴趣。光是几十年的偏差就足以让我惊讶,几百年以至于几千年的偏差更会令我完全失去对规律的把控。我的意思是,我们能改变些什么、该改变些什么?”熟悉的声音传入他的耳中,那嗡嗡作响的噪声让他能够迅速地联想到被切得粉碎的纸屑。舒勒从地上逐一捡起文件,开始销毁这些可能会让他身陷险境的危险源。“【摧毁人类文明的危机】,可以有很多种表现形式。然而,在其中一些平行世界中,那危机的严重性和危险性还远远没有突破这个阈值。”
“舒勒教授,若今日的你们如千万年前一样生活在山洞里做着穴居人,又该如何呢?”
“……你说服我了。”联想到了SCRIN入侵的舒勒叹了一口气,“但我并不觉得你能说服麦克尼尔或是其他人,他们有自己的坚定想法。麦克尼尔想要改变历史,改变他心目中由凯恩造成的一切悲剧,这是他在我面前不避讳的真实动机。就算是伯顿,他也有着自己的信念。”
“那您的呢?”
舒勒没有回答,他低下头拾取另一份文件。等他抬起头的时候,李林已经从他眼前消失得无影无踪,那浓重得永远无法驱散的黑暗仿佛从未出现过一般。
只有那最后的问题仍然困扰着舒勒,直到他登上去往巴西的轮船时,他仍然禁不住地思考人生。为了真理而奉献一切、寻找宇宙的本质,这是他从未动摇过的初心。至于转向应用技术、武器,那是在研究环境得不到保障时的无奈之举。在他们面前表现得宛若神明的李林有什么明知故问的必要吗?实在是多此一举。
TBC
http://www.yetianlian.net/yt117719/45064046.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yetianlian.net。何以笙箫默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m.yetianlian.net
“还是咱们德国好啊。你看看巴西,这都打了两个多月了。”披着白大褂的研究员把报纸放在桌边,随手拿了一份递给桌子另一侧的同事,“虽然总有些头脑过热的家伙喊着要向法国人和波兰人复仇,幸好他们暂时还没机会……嗯?你怎么了?”
坐在靠窗的办公桌旁的光头德国学者似乎没有听到同伴的呼唤,他的视线和思维都被报纸上一行不起眼的小字吸引住了。巴西内战已经进行了两个多月,起初没能引起他的关注,他开始定期收看相关新闻还是一个月之前的事情。现在他不得不庆幸自己当初做出了一个明智的决定,不然他错过的重要情报足以让他追悔莫及。
在这篇二手转三手的德语翻译新闻中,一小部分篇幅被用于描述那些活跃在圣保罗等叛军中的外国志愿者。一些志愿者接受了采访,另一些志愿者则因其功绩而以化名的形式出现在了报纸上。虽然埃贡·舒勒确实觉得笔触有些夸张了,但那些惊人的战绩却让他想起了失散在世界各地的战友们。偷袭敌人以夺取人形蒸汽机甲、歼灭维修道路的施工队、救助即将被处决的不合作平民……这样的事情,也不像是普通的【外国志愿者】能干出来的。
剩下的新闻对他来说缺乏吸引力,于是光头学者便把报纸还给了面前的同事。他不动声色地低下头继续做笔记,由潦草的记录集合成的草稿象征着他过去数月的成就。人类只利用蒸汽机而步入了【现代】,舒勒要做的是填补那些并不依赖于这个底层逻辑的其他空缺。他提出了一些新奇的设想,希望能够让这个平行世界的人类更快地构建起遍布全球的信息交流网络。
四个月之前的某一天,埃贡·舒勒猛然在实验室中醒来,并发现周围的一切对他而言无比陌生。他花费了不少时间来逐渐适应这个新奇又有些古老的时代,并筹备着自己的研究计划。当他意识到他无法在一个没有互联网、连电视和电话都没普及开的世界里轻松地寻找到麦克尼尔等人的下落后,舒勒决定以不变应万变,他相信自己和自己的同伴们很快就能做出些令世人瞩目的成就。
为此,舒勒选择了一个他自认为还算有前景的研究方向,同时密切关注着可能和【咖啡】有关的消息。不过,全世界的知名咖啡产地和以咖啡产业为主的地区实在是太多了,以至于舒勒在圣保罗起义爆发时只把它当做了一次普通的兵变。类似的事情在德国——无论是在哪一个世界——也很常见,躁动不安的德军总会想方设法保持自己的特殊地位并夺回失去的一切。
“安东,柏林这边最近还有什么和巴西进行交流的项目吗?”舒勒写了几个算式,粗略地计算了一下结果,而后直接把结论写在了这页纸的结尾。“法国人和美国人都在巴西投入了很多,我们应该尽快跟进。上次跟俄国人交流的那个项目,我就很喜欢。”
“……巴西?”戴着一副比舒勒更厚的眼镜的同事几乎惊叫出声,他难以理解舒勒的决定,“埃贡,你平时都在想什么啊?这一次竟然要去正在发生内战的地方……唉,不要再出这些稀奇古怪的主意了,上回你请那个姓什么爱因斯坦的人过来演讲,大家可都听不懂呢。”
舒勒心虚地低下头继续完善他的理论模型,一些零碎的思路从他的脑海中逐渐浮现出来。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更不必说彼得·伯顿了。不是魔法师也没有任何这一方面特殊才能的舒勒通过汇总大量情报,很快便从文化娱乐方面的新闻中看出了伯顿的失误(伯顿忘记考虑了马蒂亚斯·贝尔蒙多的伪装身份是个歌剧演员),但这个失误相比目前麦克尼尔等人可能遭遇的麻烦来说反而无关紧要了。他不必现在故作高深地考虑自己的失算和不同平行世界之间的细微差异对某些常识的影响,这些工作是事先就该做好的,目前再把精力放在这方面只会浪费时间。
他该做的只有一件事:尽快赶往巴西,和麦克尼尔等人会合。
“我是在经过了慎重考虑之后才这么决定的。”舒勒一板一眼地说着自己的理由,他跟任何人都会用同样的口吻谈话,哪怕和麦克尼尔或是其他战友也一样,“虽然这样说有些残酷,战争在某种意义上促进了科学和技术的发展。况且,德国只是还没爆发战争而已,但我并不觉得隔三差五上街打架的钢盔团还有国旗团是什么很友善的组织。他们再这样打下去,我是真的害怕自己某天出门买东西的时候突然被路过的民兵打死。”
“我懂了,你要出国避风头。”同事显然会错了意,但舒勒正希望他这么想,“没必要这么害怕嘛,情况也不会比【世界大战】的时候更差了。”
不管同事怎么劝说,舒勒坚持声称自己要跑到外国去休假。待到手头的工作稍有进展后,他便立即着手写一份言辞文雅而恳切的申请书,打算以此说服研究所的负责人放他去巴西兼职做些国际性的研究工作。
不,哪怕别人不允许,他也得尽快离开了。李林的暗示向舒勒施加了和麦克尼尔同等的压力,这又使得舒勒不得不频频做出和身份不符的行为。为了摸清德国的真实情况,舒勒花了大量的时间和金钱去搜集情报,这些小动作可能会瞒得过他的同事,但反而会让他在某些别有用心之人的眼中越来越醒目。倘若他不赶快逃去巴西,兴许会有什么灾难性的事故主动找上门来。
既然要离开德国,在那之前他总要把自己该办的事情办好才行。整整一个白天,舒勒都在奋笔疾书,他要把自己的思维尽可能地拓展开,免得转瞬即逝的灵感彻底消失不见。直到深夜,等到实验室里的其他同事都离开了,他才决定结束工作。晚走些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他至少不必担心这时碰上大规模的民兵斗殴。
小偷和劫匪另算。
提着自己的公文包,戴着一顶灰色软呢帽,埃贡·舒勒走在大街上,缓慢而悠闲地返回自己的公寓。20世纪30年代的德国,并不是什么好去处。剧烈的冲突随处可见,一言不合便大打出手也是生活中的常态。这样一个不稳定的火药桶蕴藏着难以想象的破坏力,尤其是当舒勒见识过了那些由德国引发下一场世界大战的平行世界之后。他要去巴西,这不假;动身之前,他得确定德国是【安全】的。
“第一次世界大战按照它既有的轨迹爆发了,而后的诸多发展也有着近乎相同的趋势。”舒勒用钥匙打开房门,把公文包放在桌子上,自己坐在沙发上休息。他不敢下一个肯定的结论,不确定的因素实在是太多了。“但是,差异也十分明显……日本人皇帝似乎多活了很久。”
休息了片刻后,舒勒打算做点睡前娱乐活动——继续研究他的理论模型。恰在此时,不合时宜的敲门声打断了他的思绪。被惊扰的舒勒缓缓地离开简陋的书桌,一步一步挪向门口。他从门边的柜子里取出了一根棍子,而后小声询问道:
“您要找谁啊?”
“亚当姆斯先生住在这里吗?”
但愿上帝原谅他用了麦克尼尔在上一个平行世界的名字充当化名,因为这名字实在是太对舒勒的胃口了。埃贡·舒勒松了一口气,他仍然握着棍子,另一只手打开了屋门。一个穿着黑色风衣的男子站在门外,那人快速地递给舒勒一个文件夹,而后一言不发地转身离开了。
光头的瑞士学者的呼吸变得急促起来,他像做贼似的把文件夹抱回自己的房间里,将文件夹丢在书桌上,大口大口地穿着粗气。望着已经过了12点的时钟,舒勒心神不宁地等待了好一阵,始终没有等到下一阵敲门声。于是,他终于戴上手套,拆掉了文件夹外面的密封戳。
“看样子应该是慕尼黑警察局的档案。”模糊不清的照片映入他的眼中,“今天就能见分晓了。”
第二天一大早,埃贡·舒勒就被研究所的负责人叫去商量新的工作安排。谢了顶的老教授很和蔼地对舒勒说,和巴西交流的研究项目多半牵扯到军队——巴西的军方对德国的态度较好一些——因此并不怎么适合缺乏相关领域经验的民间学者。
“你和我说过你还有很多规划呢,临时更改计划可不好。”老教授真心实意地希望舒勒不要随处乱跑,因为他从舒勒最近提出的理论中看到了新的前景,“那个通信模型现在也只有你自己才能理解……没了你,跟它相关的一切工作都得停摆。”
“我并没有停止手头工作的打算,去巴西只是要换一个工作地点罢了。”舒勒一本正经地反驳着,他所说的大部分问题都困扰着其他同事的生活。愈演愈烈的街头暴力、持续不断的通货膨胀……这一切都刺激着学者们的内心,让他们的心思无法集中于学术本身。“巴西虽有战争,与我国关系良好的军队却可以提供相对安全的环境。至于我国的民兵们,他们会在我们面前扮演罗马士兵在阿基米德面前的角色。”
“好吧,既然你执意如此……我可以把你介绍给我在巴西的朋友。”头发日渐稀少的老教授无奈地点了点头,“到时候,你只管拿着我的介绍信去找他。”
舒勒不动声色地感谢了对方的好意,这样一来他就不必担心自己私自跑到巴西之后帮不上麦克尼尔的忙了。有可以公开的身份做掩护,当然最好,而且他说不定还能借助和联邦军的关系套取一些情报。这个想法刚刚冒出来,就在他的思维中生根了。没错,他甚至可以在见不到麦克尼尔本人的情况下变相地帮助麦克尼尔,只要麦克尼尔身边的其他人能准确地理解他的好意就行。
作为一个说德语的瑞士人,舒勒和德国有着天然的不解之缘。他选择以旁观者的角度看待发生在德国的一切,而从未去设想自己将和德国人一同经历那些惊心动魄的日子。大起大落的德国不太符合舒勒的胃口,与世无争的瑞士才更加适合他,在那里他可以安心地从事科学研究而不必担心自己被惊涛骇浪冲击。不过,他也总会有身不由己的时候,那时他会尽可能地利用自己的身份来获取更多的情报。
万事俱备,他只需要再挑个日子乘船赶往巴西就行了。那意味着他可以暂时放下德国的一切,忘记这片土地和这片土地上的人,也忘记他在过去几个月间调查的那些秘密。
“论人类对自身【文明】的破坏程度,没有什么比得上一场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大战了。即便发起战争的一方都希望能够将世界重塑成自己想要的模样,比起得偿所愿,他们更有可能把人类文明连着自身一同葬送。”意识降临在这个世界的第二天,李林出现在了舒勒面前。这个往日不介意用更多的谜语和恶意去误导他们的家伙,罕见地没有说些容易引起误会的话。“……试着把历史从既定的漩涡中拯救出来吧。”
从那一天起,舒勒明白,他们的任务比起以往任何一次都更加重大——阻止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在一个存在魔法和【恶魔】的世界上,爆发一场世界大战的结果不言而喻。平心而论,舒勒从来不认为他们能够改变历史,因为过去的7个平行世界以及他们自己所处的世界全都有第二次世界大战,这不能不被认为是历史的一种必然性(事实上,就连第三次世界大战也爆发过好几次)。
仅凭他们这些对世界缺乏掌控力的小角色的能力和资源,别说改变历史的趋势,就连自保都难。
第一个被舒勒列为调查对象的是大名鼎鼎的NSDAP:在之前的7个平行世界当中,这个组织需要为其中的6场第二次世界大战负责。然而,让舒勒无比疑惑的是,尽管名为NSDAP的组织在国会拥有席位且具备一定的影响力,它的声势远远没有舒勒想象中的那样夸张。到了6月的某一天,总算有了些头绪的舒勒决定将调查目标锁定为NSDAP的其中一位奥地利人领袖,他相信这个人物的生死关乎到NSDAP的未来。在他自己的世界中,此人于出狱当天便人间蒸发,使得NSDAP成为一盘散沙,再无呼风唤雨的未来。
舒勒的第二个调查目标同样是奥地利人——德意志国第四代总统、国家元帅君特·冯·埃瑟林侯爵。为了获取必要的情报,舒勒不得不委托通讯录中的一些熟人去奥地利走访,以便确认这位冯·埃瑟林侯爵或侯爵世子究竟居住在奥地利还是德国。等了足足两个月之后,舒勒在八月底终于得到准确消息:查无此人。
这回他彻底迷茫了,一个越发显得恐怖的念头被他所接受。如果不是由德国人来发起下一次世界大战,那么这差事说不定就要落在俄国人头上。也许只有慕尼黑的警察局和法院能确认当时的情况,舒勒为此又不得不辗转委托多人去慕尼黑查阅相关档案,他着实怀疑自己的个人信息已经在这个过程中泄露得干干净净了。
不把隐患排除,他一刻都不能安心。为他捎带文件的不同送信人已经警告过他数次,但他还不能放弃。战友们远在天边,这份责任只有他能承担。
“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别呢?”舒勒百思不得其解,他重新拿起了笔,这一次不是记录他的理论模型,而是捕捉那些同他们的真正使命相关的细节,“走向应该是相同的才对……该发生的也都发生了。”
目前,没有任何证据能够证明NSDAP具备它在平行世界中的威胁性。除非舒勒能够找到更加直接的线索,否则他就只是在自寻烦恼。众所周知的天才物理学家和激光武器专家舒勒终究做不成历史学家和调查员,他缺乏与之相关的天赋。
彼得·伯顿在从平行世界的特征上推测李林的用意,进而为这支来自另一个世界的团队减少即将面对的困难。也许会有人认为这本该是舒勒的工作,但包括舒勒本人和麦克尼尔等人在内的团队成员都不这么认为。世上没有真正全能的学者,舒勒也不例外,他更愿意花些心思研究学术,其次则是因现实生存的需要而研究武器。
但他还是无法忽略一些未来可能致命的失误。
为了筹备去巴西的旅程,舒勒得到了一个绝佳的放假机会。他打算利用这段时间把自己的住处认真地收拾一番,尤其是要把可能让别人看出些端倪的个人物品和平日搜集线索时整理出的材料全部销毁——在他把每一个细节印在脑海中之后。凭着随处可见的材料和一些从研究所中拿来的工具,舒勒自己制造了一部碎纸机,他打算用这台机器把全部的纸质材料销毁,比如那些照片。
“是时候跟它们说再见了。”舒勒从床底找出了箱子,把里面的东西堆积在地上。他有足够的时间来销毁证据,而且没人会有心思特地来检查他公寓的下水道和壁炉。这是为了以防万一,免得日后有人从德国赶来、千里迢迢地去巴西追杀疑似得知了某些秘密的舒勒。
他给碎纸机接通了电源,机器却没有工作。不信邪的舒勒重重地拍了机器两下,它还是没有反应。沮丧的舒勒只好动手检查机器,他切断了电源,打算把碎纸机从里到外地认真翻查一遍。打了蜡的地板反射着异样的光芒,那个包裹在黑色中的恶意化身又一次出现在他的身后。
“我的小发明很少突然失灵。”舒勒站起来,抱着那摞需要销毁的材料,把它们分开摊平,“我的朋友们一直在揣测你的动机,尽管这么做其实没有任何实际意义。”
“那么,您希望我把真相告诉你们吗,舒勒教授?”李林只是静静地站在原地,任由舒勒忙来忙去,“也不是不可以。”
“这种回答比你的谜语和讽刺听起来更让我感到绝望。”舒勒把碎纸机拆开,他怀疑里面有某个零件出问题了,“我不想知道我们即将前往的其他平行世界有什么特征,那对你而言无非是一念之间就能改变的事情。比起这些,我更加在意的是历史的规律性。”
“若是人类的历史从几千年乃至几万年前就发生了决定性的偏移,那么……那个世界的【地球】对你们来说和外星也没什么区别。”李林饶有兴趣地观察着舒勒亲自维修碎纸机的稀有场面,这一幕应该让麦克尼尔或岛田真司等人看见才对,“假如您有兴趣的话,您可以向您的同伴们提议换些新的花样。”
光头的瑞士学者直起腰,把碎纸机搬回到电源插座旁。“不,我没兴趣。光是几十年的偏差就足以让我惊讶,几百年以至于几千年的偏差更会令我完全失去对规律的把控。我的意思是,我们能改变些什么、该改变些什么?”熟悉的声音传入他的耳中,那嗡嗡作响的噪声让他能够迅速地联想到被切得粉碎的纸屑。舒勒从地上逐一捡起文件,开始销毁这些可能会让他身陷险境的危险源。“【摧毁人类文明的危机】,可以有很多种表现形式。然而,在其中一些平行世界中,那危机的严重性和危险性还远远没有突破这个阈值。”
“舒勒教授,若今日的你们如千万年前一样生活在山洞里做着穴居人,又该如何呢?”
“……你说服我了。”联想到了SCRIN入侵的舒勒叹了一口气,“但我并不觉得你能说服麦克尼尔或是其他人,他们有自己的坚定想法。麦克尼尔想要改变历史,改变他心目中由凯恩造成的一切悲剧,这是他在我面前不避讳的真实动机。就算是伯顿,他也有着自己的信念。”
“那您的呢?”
舒勒没有回答,他低下头拾取另一份文件。等他抬起头的时候,李林已经从他眼前消失得无影无踪,那浓重得永远无法驱散的黑暗仿佛从未出现过一般。
只有那最后的问题仍然困扰着舒勒,直到他登上去往巴西的轮船时,他仍然禁不住地思考人生。为了真理而奉献一切、寻找宇宙的本质,这是他从未动摇过的初心。至于转向应用技术、武器,那是在研究环境得不到保障时的无奈之举。在他们面前表现得宛若神明的李林有什么明知故问的必要吗?实在是多此一举。
TBC
http://www.yetianlian.net/yt117719/45064046.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yetianlian.net。何以笙箫默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m.yetianlian.net